第一篇:从人口结构看今后劳动力短缺和高校生源匮乏
从人口结构看今后劳动力短缺和高校生源匮乏
作者:易富贤 familyyi@yahoo.com
一、不同资料的每年出生人口数量
人口普查、国家统计局以及计生委自己的客观资料均显示1992年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数)只有1.6左右,九十年代中期后生育率只有1.2-1.3左右。但计生委和人口学界每次都将生育率调整到1.8,计生委主任甚至说实际上有2.0的生育率。以下是三种方案下1982年以来每年出生的人口数(万人)。
注明:“人口普查”一栏的2001到2005年数据是根据2003年年度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0-4岁人口平移两年(假定这几年每年出生人口没有大的变化)。
其中人口普查资料最客观的调查资料,是最为可靠的,2003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0-4岁平均每年出生1283万(其中可能每年有100万左右的重报,就是说实际上还没有这么多)。国家统计局的年鉴出生人口是用:出生人口=总增加人口-死亡人口来推算的。“1.8生育率” 是在1991年前采纳人口普查的客观资料,1992年后根据1986年的育龄妇女生育结构以1.8的生育率推测的每年出生人口。国家统计局宣称的2005年1月6日的13亿人口日是根据统计年鉴的资料,国家很多决策都是依据1.8生育率资料。
从上表可见,统计年鉴推测的出生人口数(年增加人口减去死亡人口)与客观调查(人口普查和2003年抽样调查)的每年出生人口数数据在1990年前没有太大差别,1991年之后统计年鉴推测的出生人口数明显多于客观调查数。问题是出在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之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被公认为最准确的)。
笔者近年已经多次质疑中国的1.8的生育率(易富贤:《中国能有1.8的生育率吗?》
http://)。2005年小学在校学生基本都是1993年到1998年出生的孩子,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个年龄段共有9500.78万,1993年到1998年生育率为1.31-1.57之间。看起来10864.07万比9500.78万多出来14%,但是要知道小学生毛入学率通常比精入学率(目前99%)虚高20%以上,在1989年毛入学率曾经是135%,1990年以后也一直是12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只有101%-108%),因为有重复入学的现象,一个学生多次计算,尤其是现在农民工的孩子转学问题。在校学生数虽然比毛入学率要准确一些,但不可避免有虚高。因此10864.07万与9500.78万这两个数据并不矛盾。就算是10864.07万是非常准确的,那么以妇女25岁生孩子计算,这1993年到1998年出生的孩子的母亲是在1968到1973年出生的女孩,这个年龄段共有7507.5万人,10864.07万/7507.5万=1.447,就是说每个妇女生育 1.447个孩子;以模拟1986年的偏正态育龄妇女曲线推算,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57。要是10864.07万虚高10%,每个妇女生育1.315个孩子,用偏正态育龄妇女曲线推算总和生育率只有1.41。这还只是1993年到1998年的生育率,1998年之后的生育率更低。要是依照统计年鉴,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只比上一年减少183万,3年只减少734万;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应该比上一年减少474万,3年减少2134万(可能部分还是因为由于近年在提高入学、降低失学方面有所加强);要是依照1.8的生育率,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应该比上一年增加164万,3年只减少250万。可见还是人口普查数据相对最准(虽然不完全准确,稍微有漏报)。因此,实际人口情况在以人口普查的曲线(或者稍微高一点)。
图
2、小学生源动态变化曲线
小学(7-12岁)生源变化情况165155145% 20061.8生育率*********92020202012人口普查统计年鉴年份X Datahttp://src1.blogchina.com/resource/upload/pic/2006/06/20/228116112.1002.053938.jpg
我们再看看初中的情况,全国初中在校人数在2003年达到顶峰,现在已经开始下降。今后几年将会出现初中合并潮,将会有大量初中教师失业。135125初中(13-15岁)生源变化情况1.8生育率115% ***人口普查统计年鉴94970003060912***0202020202020X Data年份图
3、初中生源动态变化曲线
http://src1.blogchina.com/resource/upload/pic/2006/06/20/228116112.1003.05405.jpg
目前高中教师对现状似乎比较满意,一方面是高中不是义务教育,教育产业化后收费大为提高,另外一方面是有充足的生源。那么今后情况会如何?全国高中在校人数在2006年达到顶峰,然后会直线下降。如何抢到生源将是今后高中校长的头疼大事,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妙。
高中(16-18岁)生源变化情况100901.8生育率% 200680706050统计年鉴人口普查970003060912***020X Data年份图
4、高中生源动态变化曲线
http://www.xiexiebang.com/new/upimage/***0.jpg
1999年以来大学扩招轰轰烈烈,是是非非众说纷纭。扩招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中国的教育模式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这种思路本身并没有错。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
20212018化教育发展。在欧洲、日本、韩国,大学生要占到同龄人的35-50%,就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到14.1%。而中国到1998年高校还只招生108万,只占1980年出生的1840万人的5.9%,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高校扩招却没有把握好“度”,在没有考虑。中国从1999年扩招后的6年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上升到2005年的504万,目前高等院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2006年招生规模是530万,占1988年出生人口2458万的21.5%;但由于中国没有美国那种到高中的完善义务教育,很多人没有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就失学,比如2006年高考应届报考生只有667万,只占1988年出生的2458万同龄人的27%,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相当落后;近年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已经达到55-58%,已经超过很多发达国家水平,说明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扩招本身没有错,但需要循序渐进,需要考虑到高校的师资和设施,更需要考虑基础教育是否跟得上。一方面是高达58%的高考升学率,一方面是要靠“希望工程”的基础教育,这本身就非常滑稽。
并且有些学科,本身就有“精英学科”性质,质量要求高,比如美国即使高等教育已经向普及转变,但是医学、法律等专业仍然是“精英教育”(美国在这些学科这种过于精英教育并不完全合理,但适度精英教育还是必要的),而中国扩招却是全学科的,并且硕士、博士教育也同样扩招。各国博士教育都是精英教育,200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公布的数字表明,美国博士授予单位只有261个,占高等教育机构总数的6.6%,仍然是一种典型的精英教育。而2002年我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45所(当年高等学校的总数为2003所),占高等学校总数的12.23%,远远高于美国。并且近年来我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重心正在明显下移,越来越多的地方院校增设博士点,博士生质量开始受到质疑。一个导师招收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怎么可能保证质量?并且研究生完成课题需要研究经费的,不是象中小学光听老师的课就可以的,有些导师连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没有,几十个学生发表的论文靠什么做出来的?
比如说一个10人研发课题组,假如合理的人才结构是1个博士带领2个本科生助理、3个大专技术员、4个技校毕业技术工人;单纯为了扩招,增加博士为2个,硕士3个,本科4个,技术工人只有1人,这样的人才结构所产生的效益反而更低:一方面是因为结构本身不合理,另一方面是因为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并且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是由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决定的,比如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对高端人才需求比例高,也就要求有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而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需求却并不一样。人才培养适度超前是必需的,但要是过于超前反而不利:一方面企业找不到所需人才,降低企业效益;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增加失业率。从这种角度看,盲目扩招是拔苗助长。110100% 2006大学(18-22岁)生源变化情况1.8生育率***9高校扩招的生源基础统计年鉴人口普查12***0202020202020年份X Data图
5、高校生源动态变化曲线
http://src1.blogchina.com/resource/upload/pic/2006/06/20/228116112.1005.054055.jpg
有人辩解说“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要看长期的回报”,但教育的投资需要高度有序才能保证“长期的回报”,否且就是浪费,中国有一句古话“男怕选错行”。人才是第一资源,以目前这种大跃进的方式发展教育,学生真的都能成为人才吗?过于忽略基础教育,而又过于超前高等教育,造成教育资源配置错位,是当前就业压力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一方面是因为以前中国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的学生业还以为像以前那样是“天之骄子”),一方面独生子女本身的自高心态,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高教的高成本(毕业很多年工资抵不过家长的教育付出,工资太低的话就变成“读书无用”了),毕业生对待遇要求很高,高不成低不就,失业率增加。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袁枚在《随园诗话》说“才欲其大,而志欲其小,才大则任事有余,志小则愿无不足”。现在的学生“心不虚”(自高得很)、“腹不实”,志大才小。“腹不实”有两重意思:一个意思是学不到能养家糊口的本领(由于专业错位,以及整个教学质量下降),另一个意思是一毕业后就失业。要警惕大学毕业生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其实当时扩招的时机非常“准确”的,从1999年开始是大学生源的上升期,生源没有大的问题。由于扩招,大学财大气粗,引进人才舍得花钱,十万年薪的教授不算高薪,甚至有“百万年薪教授”。美国2005年人均GDP是4.18万美元,中等家庭收入是四、五万美元,名校正教授年薪为人均GDP的2-3倍。2005年中国人均GDP不到14000元,10万年薪的工资相当于人均GDP的7.2倍(远比美国副总统的相对工资要高,而中国工资总额只占GDP的22%而不象美国占58%),百万年薪相当于人均GDP的72倍(每个家庭贡献20%的话,需要200-300个家庭才能供养一个“百万年薪”的教授,相当于古代的百户侯、千户侯!)。但是中国高校生源在2008年将达到顶峰,然后直线下降,2006招生规模已经是530万人了,应届考生只有667万,扩招还有多大的余地?现在高校为了扩招而贷款修建的教室、购买的设备,随着生源的下降,可能会无力偿还,部分高校可能面临破产。看看日本的情况吧:2005年日本有30%的私立学校都没有招满,有的甚至只招到一半学生。今后如何确保学生的数量,将成为私立学校的一
20个难题。为了保证生源,名古屋商科大学在今年春天新学期开学时无偿给每个新生发一个iPOD,说是让学生用来下载外语听力教材的。连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也第一次走出校门到外地去招生,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香港的大学招生纷纷转向内地,其原因是什么?2006年7月10日,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回答美国《时代周刊》说:“允许大陆学生在台湾大学入学,因为我们招生能力过剩,而他们则非常短缺”。可见台湾也盯上了大陆生源。到时候大陆生源不够,而又被香港、台湾以及国际的大学吸引部分(同时转移走大量学费),中国高校怎么办?
即使今后高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006年的530万,那么今后怎么样?530万只占1988年出生(2006年大学新生)人口2464万的21.5%,但却占1999年出生(2017年大学新生)人口1150万的46%。并且由于中国没有完善的从小学到高中的义务教育,目前应届高考报考生只占同龄人的27%,即使11年之后能够将这个比例增加到现在的1.5倍(41%),那么每年高考报考人数也只有468万,即使100%高考录取率(质量怎么保证?),也招不满530万人;11年之后将这个比例翻倍(国家将竭尽全力加强基础教育),那么每年高考报考人数也只有624万,高考录取率达到85%才能招满530万大学生。而那时中国的经济结构能够吸纳如此高比例的大学毕业生?结果是:由于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大量国内企业纷纷破产,外资企业迁移海外;花费高成本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现在的经济和教育是根据国家计生委的1.8的生育率,小学合并潮已经用事实否定了1.8的生育率;要是高校还相信这个1.8的生育率而盲目扩招,今后将会有大批高校破产、大批高校教师失业!
要是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使得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那么今后几年(2007-2019年)每年将出生2100万,高校以目前的530万招生规模的话,2024年后高等教育普及率为25%(比这几年稍高),既能使得经济健康发展,又能防止高校破产;要是加强基础教育的话,今后(不是近期)高校还有扩招的余地。
第二篇:从#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农民收入来源看三农问题
从#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农民收入来源看三
农问题
今年,我驻点河市镇##村。该村地处河市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总人口1700余人,耕地600亩,山地4000亩,主要种植柑桔、龙眼等农作物。1995年经济作物效益显著,农村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市场变化,农产品价格下滑,利润大幅度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和亮点,现有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单
一、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外部工业区建设难以惠及农民;农民增收缺乏支撑,规模较大的产品增产不增收,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缓慢,村里现只有两家小型鞋业加工场,经营困难,而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却未能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因观念陈旧、技术技能缺乏、就业信息不灵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向相关产业转移。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力就业格局
1995年,全村劳动力总数863人,其中:男423人,女440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618人,初中文化215人,高中文化10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555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150人,长期外出从事其他行业158人。XX年全村劳动力总数911人,其中男453人,女 458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531人,初中文化358人,高中文化21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424人在村从事手工加工业78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128人,长期外出打工从事其他行业218人。农村30岁以上的农民,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未能掌握从事工业生产必要的技术或技能,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又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农民原来的收入都比较高,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二、农民收入情况
1995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12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0元,每担盈利100元,柑桔总盈利200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0.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35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0元每担盈利330元,龙眼总盈利66万元。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外出承包果林场等盈利73万元,外出从事其他行业收入154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493万元万元,人均3024.5元。XX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增加到2.2万担,平均销售单价45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2元,每担盈利23元,柑桔总盈利50.6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0.15万担,平均销售单价50元/担,每担生产成本22元/担每担盈利28元,龙眼总盈利4万元。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等盈利55.2万元,外出劳工等从事其它行业收入235.8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345.6万元,人均2021元。由于##村主要农作物只有三种,没有相应的农作物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品种单一,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民收入受市场价格变动大。加上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未能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偏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出现增产不增收。此外,交通设施落后,也制约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生态型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村农民收入来源情况 单位:万元
三、劳动力转移动因
##村农业属粗放型,农村品结构单一,质量不够精细,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加上加入WTO后,关税下降,农业保护垒壁逐步消失,国外农产品冲击市场,国内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保鲜措施不足,未能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导致销售时间短,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有的甚至出现亏本,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迫使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为提高收入找出路。1995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力的18.3%,劳务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31.2%;XX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动力的30.8%,劳力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的68%,高于全省36.2%的平均水平。
四、发展思路
面对##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双重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任务。我们认为,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做好农村闲置劳动力的调查工作,了解他们的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工薪要求等;其次要摸清我区产业工人的需求情况,做好企业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桥梁作用,尽量培训河市工业区所需的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在今后一至两年内在当地就业,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力转移和企业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积极研究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措施。目前##村共有水田600左右亩,每户平均1亩左右水田地,许多青壮年不愿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成本太高,同时也制约劳动力的转移。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能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把短期闲置劳动力转化为长期闲置,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共有山地4000左右亩,年产柑桔2.2万担,龙眼0.15万担,占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但这些产品质量不高,精细不够,有的上市时间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今后要加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和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指 导,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种植速生丰产林、野山辣、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和水果高接改良,分散市场风险,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水源保持能力。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村水源严重贫乏,现有的两个小五型水库存在渗透现象,每年2万元的村财收入是难以解决水库的维修问题,今后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解决水库问题。
5、##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村级公路面窄,弯度大,严重制约农产品的外销,生态开发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每天250人的学生和大量村民面临交通安全的威胁,要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拓宽完善现有的4公里公路。
五、意见和建议
要改变##村的现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前提,乡村公路、农业设施建设是基础,大力引进各类企业,增加人气商机是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推广订单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1、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取消歧视性政策,避免出现类似干部下乡“补贴”,农民进城“收费”,农村三级办学,城市包干办学的现象。其次,要大力发展工业小区,壮大吸收农 村富余劳动力的阵地,对吸纳和培训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企业,要给予扶持和奖励。再次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出台针对入城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或解困房)政策,把城镇流动人口转化为常住人口。
2、做好相关服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力度,排除成年人学习劳动技能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充分发挥村、镇、劳动就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就业岗位信息和劳动力情况信息,强化沟通协调,加速劳动力的转移。再次要做好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利用敬德职业学校,选择好就业方向,采用校企联办的方式,积极培养农村初中毕业生,使他们具有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针对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企业用工的需求,采取镇村组织,劳动部门协调,企业培训,政府扶持的方式,做到边学边用,培养实用型劳动者。
3、根据实际,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到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是解决我区农业生产水平低、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市场风险大的有力措施,是解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重要方法,鉴于我区的现状,在符合区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放在山地开发,选择一至两个较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水利设施,山地给水灌溉,果树高接改良,产品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指导,实行多种经营分散市场风险,要制定相应的 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扶持生态性开发企业,努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各种加工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终目的,而是寄希望于外出劳动力中,出现回村创业者,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目前我区乡村道路路面宽3-4米,弯度大、坡度陡,大型车辆难以通过,运输成本偏高,同时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拓宽路面,裁弯取直,降坡和建设交会车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5、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家用轿车的普及,郊游将是市民的首选,而果林加农庄的自然生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旅游环境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要注意生态旅游的兼容,健全各种旅游设施,增加农村人气商机,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从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农民收入来源看三农问题
从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农民收入来
源看三农问题
“>从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农民收入来源看三农问题2007-02-06 12:27:1
1今年,我驻点河市镇村。该村地处河市镇西南方向,三面环山,总人口余人,耕地亩,山地亩,主要种植柑桔、龙眼等农作物。年经济作物效益显著,农村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市场变化,农产品价格下滑,利润大幅度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增收困难。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和亮点,现有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单
一、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外部工业区建设难以惠及农民;农民增收
缺乏支撑,规模较大的产品增产不增收,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缓慢,村里现只有两家小型鞋业加工场,经营困难,而相对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却未能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因观念陈旧、技术技能缺乏、就业信息不灵等方面的原因,难以向相关产业转移。具体分析如下:
一、劳动力就业格局
年,全村劳动力总数人,(劳动力指岁-岁从业人员,下同),其中:男人,女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人,初中文化人,高中文化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人(其中从事水果场承包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人,长期外出从事其他行业人。××年全村劳动力总数人,其中男人,女人,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人,初中文化人,高中文化人,全村从事农业、果林生产人(其中从事果场承包人)在村从事手工加工业人,农忙在家从事农业,农闲外出打工人,长期外出打工从事其
他行业人。农村岁以上的农民,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未能掌握从事工业生产必要的技术或技能,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又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农民原来的收入都比较高,在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①年岁的长期外出人员中,经过近十年的时间,有一部分人员回村从事手工加工业。②××年岁,在家人员比较多,他们受家庭和农活的约束,又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劳动力大面积转移,只能依靠技能的提高和本地企业的吸纳。)
二、农民收入情况
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万担,平均销售单价元担,每担生产成本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元,柑桔总盈利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万担,平均销售单价元担,每担生产成本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元,龙眼总盈利万元。
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外出承包果林场等盈利万元,外出从事其他行业收入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万元万元,人均元。××年,全村农民柑桔产量增加到万担,平均销售单价元担,每担生产成本元(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元,柑桔总盈利万元。全村农民龙眼产量万担,平均销售单价元担,每担生产成本元担(不含人工成本)每担盈利元,龙眼总盈利万元。粮食作物、蔬菜、畜牧业等盈利万元,外出劳工(含小商贩)等从事其它行业收入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万元,人均元。由于村主要农作物只有三种,没有相应的农作物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品种单一,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低,农民收入受市场价格变动大。加上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未能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偏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出现增产不增收。此外,交通设施落后,也制约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生态型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全村农民收入来源情况单位:万元(①
农闲时外出打工人员,因流动性比较大,其收入未能统计。②其它产业指外出劳工从事各行业的收入。)
三、劳动力转移动因
村农业属粗放型,农村品结构单一,质量不够精细,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加上加入后,关税下降,农业保护垒壁逐步消失,国外农产品(如进口优质水果)冲击市场,国内农副产品的生产成本偏高,保鲜措施不足,未能形成农副产品产业链,导致销售时间短,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增产不增收,有的甚至出现亏本,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迫使劳动力转向其他行业,为提高收入找出路。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力的,劳务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年外出劳务人员占总劳动力的,劳力收入占劳动力总收入的%,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外出劳工人员不含在家从事手工业
人员,收入也不含在家从事手工业人员的收入)
四、发展思路
面对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生产的双重目标,发展社会事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任务。我们认为,当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⒈抓好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做好农村闲置劳动力的调查工作,了解他们的年龄、爱好、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工薪要求等;其次要摸清我区产业工人的需求情况,做好企业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桥梁作用,尽量培训河市工业区所需的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在今后一至两年内在当地就业,(能减少住宿费用、伙食费用,又能关照到家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形成劳
动力转移和企业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⒉积极研究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措施。目前村共有水田左右亩,每户平均亩左右水田地,许多青壮年不愿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成本太高,同时也制约劳动力的转移。若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能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把短期闲置劳动力转化为长期闲置,促使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也可先进行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土地集约经营的压力)。
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共有山地左右亩,年产柑桔万担,龙眼万担,占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但这些产品质量不高,精细不够,有的上市时间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难以适应市场需要,今后要加大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和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指导,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种植速生丰产林、野山辣、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和水果高接改良,分散市场风险,努力促进
农民增收,提高水源保持能力。
⒋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村水源严重贫乏,现有的两个小五型水库存在渗透现象,每年万元的村财收入是难以解决水库的维修问题,今后需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扶持,解决水库问题。
⒌村距镇政府所在地约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村级公路面窄,弯度大,严重制约农产品的外销,生态开发企业的入驻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每天人的学生和大量村民面临交通安全的威胁,要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拓宽完善现有的公里公路。
五、意见和建议
要改变村的现状,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前提,乡村公路、农业设施建设是基础,大力引进各类企业,增加人气商机是关键,产
业结构调整,推广订单农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⒈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取消歧视性政策,避免出现类似干部下乡“补贴”,农民进城“收费”,农村三级办学,城市包干办学的现象。其次,要大力发展工业小区,壮大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阵地,对吸纳和培训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企业,要给予扶持和奖励。再次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出台针对入城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或解困房政策,把城镇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转化为常住人口。(购房农民必须放弃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利于农村土地的流用和集约化经营,低价转让农村旧房,有利于农村的整体规划和旧村改造)
⒉做好相关服务,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
力转移的宣传力度,排除成年人学习劳动技能的心理障碍。其次,要充分发挥村、镇、劳动就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就业岗位信息和劳动力情况信息,强化沟通协调,加速劳动力的转移。再次要做好劳动力的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利用敬德职业学校,选择好就业方向,采用校企联办的方式,积极培养农村初中毕业生,使他们具有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针对富余劳动力的现状和企业用工的需求,采取镇村组织,劳动部门协调,企业培训,政府扶持的方式,做到边学边用,培养实用型劳动者。
⒊根据实际,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涉及到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是解决我区农业生产水平低、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市场风险大的有力措施,是解决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的重要方法,鉴于我区的现状,在符合区整体规划的
前提下,将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放在山地开发,选择一至两个较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水利设施,山地给水灌溉,果树高接改良,产品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指导,实行多种经营分散市场风险,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扶持生态性开发企业,努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⒋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和各种加工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最终目的,而是寄希望于外出劳动力中,出现回村创业者,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目前我区乡村道路路面宽米,弯度大、坡度陡,大型车辆难以通过,运输成本偏高,同时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拓宽路面,裁弯取直,降坡和建设交会车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⒌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家用轿车的普及,郊游将是市民的首选,而果林加农庄的自然生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旅游环境将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要注意生态旅游的兼容,健全各种旅游设施,增加农村人气商机,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篇: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从高校标志设计看高校品牌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标志设计的角度出发,就品牌文化的功能、表现形式,对高校的品牌形象文化建设进行阐述。一方面为高校标志设计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为高校的形象特色建设提供良好途径。
关键词:视觉形象识别 标志设计 高校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校品牌形象是高校被社会公众所感知的印象,是学校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中的情感反映。在其形象系统中,高校标志是将学校理念经过艺术凝练,以具体的图案形式表达出来以便公众直观接受的视觉符号。高校标志作为学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元素,是学校视觉形象的灵魂,在学校品牌的塑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标志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加辐射度。
一。高校品牌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通过高校品牌文化对高校师生起引导作用,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价值观念等的指引,即把师生引导到高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
约束功能
成文的或约定俗称的规范纪律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不是硬约束,而是软约束,一种由内在心理约束而起作用的对行为的自我管制。
凝聚功能
高校品牌文化以育人为本,尊重情感需求,从而在高校中形成一种团结友爱、奋发向上、互相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高校的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高校文化所确立的共同价值和信念所起的作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师生都感到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
融合功能
高校品牌文化能潜移默化师生的思想、性格、情趣。一个新生入学后,通过耳濡目染,将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学校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从而把自己自然而然地融合到集体之中。
二.高校标志设计对品牌文化的表现
文化是精神、是力量、是引导行为的思想与哲学、也是唯一无法被科隆的竞争要素。而高校标志作为其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是以上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的途径。高校标志不仅是视觉传达设计,更重要的是办学理念的体现。标志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去构造一个整体的有机组合体,给师生以某种信任、某种荣誉、某种个性、某种感情上的满足。高校的办学理念是高校形象的基础,要创造对内能凝聚师生、对外能赢得社会大众的成功形象,“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在导入标志计划中,必须重视与强化高校办学理念的开发与传播,才能真正实现标志设计的根本使命。
如今中国大陆高校的标志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文字型
汉字本来就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代表,其形象富有艺术性和美感。而大多数采用汉字及其变形作为标志的高校中选择篆字比例较高,一方面与其学校的悠久历史形成统一,另一方面也使其标志极具表现性。以复旦大学标志(图1)为例,“复旦”二字,其一取旦旦努力,振兴中华之深义;二取“复我震旦”,反鞑爱国之意志;三取光辉绚烂,自强不息之意。以每天都充满希望的日出,寄寓着兴学救国的宏大理想。其标志选择鲜亮的橘色,配以篆字体,一种文化内涵的沉淀,光明的象征,正直的代表,希望的彰显,与其建校的宗旨准确贴合。
图1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释意型
释意型高校标志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和感情色彩,往往寓意较为深重,并且表现手法多样。例如上海同济大学(图2)的标志:其内部为几个人物划船的图案,暗喻着“同舟共济”的思想。从当今欣赏角度来看,它还传达了团队合作的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在具体表现时,作者省去时代、种族和地域的特征,用简洁的手法来突出同舟共济这一理念的旷古与永恒。
图2
突出教育特性的
突出教育特性的高校标志体现了学校的行业特性,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教育性质的学校。以专业性学校为例,如北京舞蹈学院(图3):标志整体是一个舞蹈着的人物姿态,简洁明了,主题明确,分辨率极高,同时也展示出来舞蹈的一种自然与活力。
图3
突出地域特性
高校作为一个省区或市区范围内的最高学府,是地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高校的历史和建立基础都与当地的历史和发展密不可分。因此,有些高校的标志设计从所在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出发,表现当地的特色。以三峡大学为例(图4),它位于世界水电之都、长江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省宜昌市。标志简洁明了的体现了三峡地区的典型特征,直观的表明了三峡大学的所在地,代表性极强。
图4
标志性建筑物
高校标志设计中另一典型的手段就是以校园内坐落的具有历史或现实意义的建筑物为主体元素,用以体现该校的人文风气和历史特点。这种类型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代表性。例如天津理工大学(图5)为例,其标志主体采用的是天津理工大学的主教学楼变形,辅以其建筑主体色,搭配协调统一,整体简单明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图5
新颖独特的标志类型
随着文化交流的普遍和便捷,标志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显丰富,独特的形式屡见不鲜,重在凸显其学校的个性。这类型的学校多以艺术或设计院校居多,例如山东艺术大学(图6),抽象的艺术表现,传统文化的融合,极具个性的表现,给人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
图6
三.品牌形象力的构建
从专业的品牌学中的品牌形象战略而言,品牌定位是品牌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要梳理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强势品牌,就要从一开始该建立和实施品牌定位战略,为日后的品牌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品牌定位战略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品牌战略,能够进一步推动品牌的健康、长远发展。
品牌形象力的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品牌形象的性格魅力是品牌形象力塑造关键
就品牌的形象力而言,品牌的性格魅力是最重要的,它是与众不同的体现。所谓魅力,意味能吸引人的力量。品牌形象之所以有魅力,主要是源于贴切的品牌形象定位、准确的品牌内涵表现,从而升华了品牌的形象体系,达到与特定目标形成相同的价值共识和审美共识。
品牌形象的审美力是品牌能否拥有性格魅力的关键
品牌形象的魅力离不开品牌想想应具有的审美力。这可以从两点来说明:第一,从艺术的角度上说,品牌形象的设计必须是美的作品,必须是符合当下审美情趣和审美心态的艺术作品。第二,从发展的角度说,品牌形象设计的审美力还存在着引导审美趋势、提高什么能力的目的。满足往往只是审美力的初步体现,引导才是审美力更高境界的提升。当目标人群对品牌形象有了认同感以后,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品牌审美意识和标准的影响,使其品牌生命有所延续。
品牌创造力是品牌形象力形成的核心
如果说品牌的性格魅力离不开审美力的支持,那么品牌审美力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的提升就离不开品牌创造力的拓展。品牌的创造力体现在品牌形象系统的而设计从过程中,也体现在品牌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之中。创造力是品牌形象力形成的关键,而独特则是品牌创造力的关键。
高校品牌形象力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高校品牌形象力,是在当今高校数量迅猛增长的情势下,高校迎接时代挑战的一个有效途径。这种途径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能够让人对众多高校中进行准确分类和定位,有助于高校选择适当的人才进行培养,也为考生和在学校学生提供更明确的选择标准。
从完善高校的品牌形象力角度进行高校标志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设计突出学校特色
高校的品牌形象和标志设计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唯有个性的突出才能完美的体现学校创新精神。高校品牌形象的独特性是教育体制发展到竞争时代的产物。不同特色的高校形象特征和个性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二)遵循现代标志设计和使用的规范
高校标志的设计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眼光。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在时间中不断进步,整合定位,以适应全球化大环境的变化。
(三)重视高校的社会性质
高校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在推动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学校的宗旨和服务就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其标志设计所蕴含的思想特色、文化内涵与历史传承,也必将以其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周边的环境,对社会产生着巨大辐射和影响。
参考文献
[1]林采霖品牌形象与CIS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旭贤论高校品牌形象中的标志设计 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10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丁嘉明品牌标志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
[4]朱仁洲 吴海红 张瑜论高校UIS设计中的VI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从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看其队伍建设默认分类 2010-06-22 09:35:49 阅读9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 要: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朝气蓬勃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教育法规、文件中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一再肯定和重申,显示出党中央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但现象并非真相,辅导员地位依然名不副实,作用大打折扣,辅导员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角度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对其素质的要求,以期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些许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地位和作用
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反观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作用、现状、建设等问题,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考察及现状
1.文件中的辅导员——地位神圣,作用巨大
1951年11月,政务院批准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中指出:“为加强全国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各学院应有准备地发展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952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整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要求,为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国高等院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961年9月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整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1987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政治辅导员也应该列入教师编制,并在德育建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做了重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同年9月1日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从以上文件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定出台相应的文件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所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巨大,地位神圣。但是辅导员政治意识浓厚,阶级意味强烈的传统和特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了。
2.现实中的辅导员——地位受害于“标签”,作用仍不容忽视
我国高校辅导员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辅导员队伍总体贴有各种与其地位不符的可怕“标签”。传统辅导员的弊端日益显露和突出,学生工作被视为“灭火机”、“消防队”、“高级保姆”等,高校的行政、后勤机关很少直接对学生服务。大量琐碎事务只好被压到无权力、无地位、无级别的辅导员身上,极大地削弱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辅导员成了“安全员”、“替罪羊”,他们往往会感到低人一等、出力不讨好、多劳不多得、同工不同酬的自卑或自责念头,于是产生逃避心理,尽量少干,工作目标局限为“只要学生不出事,自己不遭受连带责任”等庸俗至极的档次。在有的高校,辅导员成了“收发员”、“通知员”、“低能者”等代名词,殊不知高校学生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由从事第一线的辅导员来完成的。“16号文件”认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
尽管如此,以育人为天职的辅导员队伍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工作重心的教师,是联系高等院校和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他们与学生打交道最多,自然最了解学生,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排头兵,也是学生工作的主体力量,是高校中接触学生频率最高的工作人员,是高校各部门各项工作的直接执行者,是广大学生的贴心人和窗口。高校各项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是否能够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这扇“窗口”的敞开程度和整洁程度。辅导员工作往往难以量化、难以马上出成果。学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以后的点点滴滴无不映射出辅导员工作的成效和胜败。就是说,辅导员植入学生头脑中的做人“软件”在走进社会这个“硬件”并与其“反应”的过程中往往昭示出辅导员工作的成败得失。可以说,当前在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总体不尽人意,但其作用是有目共睹、不容忽视的。
从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的学校或学院(很大程度上是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得较好),突发事件几率相对较小。反之,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的学校或学院(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得不怎么样),学生更容易出问题。歧视辅导员的一切言行举措都会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贻害社会并阻滞其发展步伐。
3.调研显示辅导员——地位不容乐观,作用大打折扣
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载:根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科部副教授梁金霞和国家行政学院社科部教师徐丽丽对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做的调研报告,辅导员的自我心理感受值总体上比较低。
高校辅导员队伍地位
根本没有地位较自卑
与管理、学科老师大致同等地位
很不稳定、有机会就跳槽
处于中间水平
心里能接受
合计
人数 33 26 42 62 163
百分比(%)20.2 16.0 25.8 38.0 100
从上表抽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辅导员队伍中地位处于中间水平者尚不足四成,说明其作用的发挥程度总的来说还不足一半,如果地位和作用对等且在一般人的正常的物质利益观及自我认同程度范围之内的话;根本没有地位者竟超过两成,说明这一部分辅导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即使有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民主意识不这么强的辅导员也很可能经不起长期的“冷落”以及横流物欲的冲击而阻滞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不稳定、有机会就跳槽的辅导员竟然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充分显示出辅导员队伍不算稳定、甚至浮躁;辅导员与管理、学科老师大致同等地位者仅占16%,说明高校辅导员地位总体不够高。辅导员队伍几乎成了高校教职工中的“弱势群体”。这种现实与“16号文件”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所给予的厚望极不协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以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辅导员地位难道不能能引起我们深思吗?这种状况岂能是我们“三个代表”、实事求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发展理论、工作作风的和谐音符吗?
二、辅导员地位和作用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
1.当前辅导员地位和作用的现状说明其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总体来说不尽人意,与高校其他工作人员有一定差距,其作用的发挥必定会受到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有关教育法规、文件中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一再肯定和重申这种现象本身就充分说明了辅导员的地位始终没有真正落实,其作用得不到彻底发挥。否则,就没有必要一再重申了。要改变辅导员地位依然名不副实、作用大打折扣,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等教育要真正落实德育为首,就更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必然要求真正落实辅导员的地位,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地位不高主要与其利益弱势地位有关,他们工作辛苦,事务繁杂,加上愈来愈重要的安全隐患导致的连带责任风险,时刻绷紧着他们的神经。到头来又没有多高社会地位,没有多少利益回报,导致工作成就感不足而自卑感有余,甚至自暴自弃,伺机想方设法调整或调离工作岗位。所以,加强辅导员利益提升和保护是重中之重。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是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2]管仲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这些先哲的话语准确无误地反映了利益对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性和支配性,古代如此,现代和将来也是如此。辅导员地位徘徊不前、利益与其奉献不对等、出路不乐观等现状使得其队伍不稳定,犹如走马灯似的年年补充,年年缺员,且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都是无奈之举,其作用肯定得不到彻底发挥,他们育人的天职常常被日益发达的消费文化淹没,被与日俱增的逃离岗位思想冲刷得所剩无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摆脱不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所以,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彻底发挥迫切要求并必然导致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从地位看,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在高校成长中最直接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支朝气蓬勃的骨干力量。从作用看,高校辅导员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和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诸种工作,包括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直接组织高校校园文化、实施高校学风建设、营造和传播大学精神等等。如上所述,理论上,辅导员地位神圣、作用巨大。但在实际上,其地位受害于各种消极标签,不容乐观,作用大打折扣。这种劣势的长期持续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越发严重,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人为的桂冠”,处于表面重要与实际次要的镣铐之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其终极目的就是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育人作用,就必须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地位,就必须真正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再不能像传统的仅仅在文件中重视了。可以说,没有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队伍建设不是盲目的,就是不切实际的。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保障其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容包括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学历层次、知识能力结构、待遇、职业归属感、培训提高、在岗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等。所有这些内容的落实和目的的达到都有利于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和其作用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体系建设和完善最终使我们像重视教学科研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像关心教学科研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辅导员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能力结构的增强、待遇的改善、职业归属感的进一步稳定都会不同程度地使其地位得到提高;而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在岗交流、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等无不有利于其育人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不言而喻,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加强,他们的地位提高是不可能的,其正当权益也就得不到保护,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成问题,他们的育人作用自然会受到限制。从增进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总和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地位的高低和其作用的大小成正比,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成比例,要改变这种劣势,加强其队伍建设无疑是明智之举。
三、对辅导员素质要求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关键和宗旨
从以上论述我们知道,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其队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但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其自身素质有更高要求,而不仅仅是在人为关怀旗帜下放任自流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满意度,否则就会流于低俗和功利化之嫌。辅导员地位的提高及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他们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而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作为意识形态的“高级调节员”,辅导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前提基础,在日常工作中引领和主导大学生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教育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作为爱国主义的绝佳代表,辅导员应该有能力处理好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和积极吸收并传播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所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抵制亡我之心不死的西
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黄、赌、毒等。
3.作为大学生人生的导师,辅导员应该能正确应对人生挫折、正视我国转型社会必然出现的各种矛盾、练就“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大背景下琳琅满目的物质诱惑的稳健的心理素质,并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进行心灵沟通和启迪。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1]
4.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工作者,辅导员必须有迎接时代挑战的勇气和决心,尽快尽力扭转自己网络意识和实践经验相对弱于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的尴尬局面,时刻充当与时俱进的首要倡导者和排头兵,才可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的本职工作中游刃有余。
5.作为以人为本的践行者,辅导员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体现人文关怀,在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学生中教育、启发、引导、塑造、提升学生。
总之,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提高,是其地位得到保证和作用得到发挥前提基础,是加强其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宗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有利于其素质的提高为落脚点,有利于其传统的尴尬的、名不副实的地位的落实,最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卢黎歌.高校德育新探[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华东政法学院思想理论、党建理论研究会编.探索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http://info.jyb.cn/jyzck/200604/t20060403_14216.html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http://baike.baidu.com/view/2931759.htm?fr=ala0_1_1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http://
6.庄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7.袁本新、王丽荣等.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82
[2]《管子·牧民》
[3]《史记·货殖列传》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515
毕业了还不知辅导员长啥样
广外一份调查显示,近五成受访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生活指导作用不大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高校的一份调查显示,47.0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生活指导作用不大。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大学生甚至到毕业了还不知道辅导员长啥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网上做的这个关于大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的调查显示:31.37%的大学生从不与辅导员沟通交流,47.06%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生活指导作用不大,71.57%的大学生有烦恼从不向辅导员倾诉,90.2%的大学生找辅导员只为了办理必要的手续„„
不少学生反映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淡漠。辅导员工作繁琐,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快速增加,辅导员的工作越发繁杂,很少有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遇到问题也“自觉地”不去打扰。
“四年大学辅导员换了三个”
说起辅导员,广州某大学新闻系大四的小杨感触颇多,即将毕业的她还不知辅导员长啥样。小杨所在的学院刚成立不久,学院各方面的工作都还不成熟,四年三易辅导员,学生总是不知道旧的辅导员何时离开,新的辅导员又从何时接手工作。
小杨大一的辅导员由其他专业的老师代任的。因为辅导员还要上课,所以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辅导员的工作,除了在军训时露过几次脸,后来难见踪影,不了了之。
大二时来了新辅导员,过了大半个学期才跟同学见面,但第一次见面就闹得不欢而散。“辅导员在下午5点半跟同学开见面会,大家上了一下午课都很疲劳,部分同学还有课要上,且正好赶上吃饭时间,辅导员一直在讲些可有可无的话,学生纷纷叫嚷着要下课,辅导员似乎要发火了,这次见面会就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小杨说,更重要的是新辅导员不知道什么样的辅导员是学生需要的,所以他一直难以深入学生当中。
大三下学期小杨听说学院又换辅导员了,“新辅导员来了将近一年,只有班干部见过他,我们这些普通学生还不知他长啥模样。”
大三当社团负责人,辅导员才认识我
广东商学院大三的小陈称自己在大三时做了校级社团负责人,带了他三年的辅导员才认识他。“辅导员一般只认识班干部、社团负责人,对于其他学生,即使在路上遇到,她可能也认不出来。”
小陈和同学都认为自己的辅导员给人感觉比较严肃、难亲近,除非要办理必要的手续,平时学生都不愿意找她。
“我们院男生多,辅导员是女的,所以她很难深入我们男同胞,沟通也难。”小陈说,有时辅导员到宿舍看望学生也是应上级领导的要求,相当形式化,学生都感觉不到关怀和温暖。
硕士博士将“辅导员”做跳板
记者采访多名大学生和高校辅导员得知,学生与辅导员关系冷漠化在广州各高校都普遍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症结:辅导员一对多,心有余而力不足;怕同学说“闲话”学生不愿找辅导员;有些同学则认为辅导员偏听班干部意见,学生渴望真诚平等;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师生沟通方式不当等等。
记者发现,造成辅导员和学生关系疏远与高校辅导员本身工作繁杂不无关系。辅导员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真正因为热爱辅导员工作而选择这个职业的人很少。在广东,高校教职工成为一个收入丰厚、职位稳定的热门职业。但由于高校招录门槛提高,专业教师学历起点是博士,一些还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人就想以辅导员作为跳板获取高校教师身份。
现行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无法打持久战。全省高校辅导员平均职业寿命不到5年,比其他行业都短。由于辅导员工作发展空间狭小,他们的出路只有三条:一是转岗当公共理论课教师;二是转回原来所学专业从事教学科研;三是转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所以,不少辅导员把现在的工作当作过渡,进高校行政机关、当学科教师是他们更心仪的事业归宿。
-链接
国内辅导员制度
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规定》指出: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国外辅导员
美国辅导员协会将辅导员的角色确定为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和社会化辅导师。
国外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的特点:一是专业化,辅导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学生提供辅导,但也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辅导既可以完成本职工作,又可以丰富开展专业研究的实证经验。这样既能保证辅导员不断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水平,又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事业稳定性。二是多样化,辅导员主要定位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辅导需求日趋多样化。即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有职业辅导员辅导;当社会心理问题出现时,有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当遇到学习困难时,就出现了学习辅导员等。(记者薛冰实习生 罗伊珊 林珍)
发挥辅导员枢纽作用 机电院多措施推动就业工作
时间:2010-12-7 15:28:46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点击: 227
已有1人发表评论
西电新闻网讯 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机电工程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着眼于”为指导,确保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在就业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辅导员枢纽作用,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截至11月,机电工程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签约155人,就业率达到53.75%,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毕业生在行业、地域等方面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就业工作前移,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开学初组织毕业班辅导员深入华为西研所、中兴西安分公司、旌旗电子等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建立辅导员与用人单位的快速联系机制,整理就业重点单位数据库、印制了学院就业联系卡,协助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及申请招聘面试场地等,实现了辅导员与用人单位的有效联系,使学院就业赢在起跑线。截至目前,学院组织了35场针对机电院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
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全面整理、细致分类,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
学院充分发挥就业信息员的作用,关注校内就业网、校外招聘网、各相关单位网站,汇总整理就业信息。细化就业信息的分类,明确招聘专业需求和条件限制,提高信息的可用性、针对性和利用效率。拓展就业信息发布途径,通过辅导员博客、QQ群、楼层公告栏和飞信各种方式及时将信息传达给学生。坚持就业工作周报表制度,全面掌握毕业生信息,及时关注就业动态。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学院坚持毕业班辅导员讲授就业指导课程。
学院要求毕业班辅导员通过周点名、个别谈话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厚积,再薄发”的就业观。本学期伊始,学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月”系列活动。辅导员高度重视简历制作指导,辅导员亲自把关学生简历,提高简历命中率。定期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分享面试技巧,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行动。加强就业引导,面向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引导学生面向重点单位、面向西部、面向基层就业。
高度重视就业弱势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帮扶,确保全员就业。
学院辅导员认真分析个别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制定了一对一个性化指导方案。高度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把心理辅导和就业技巧培训结合起来。今年学院2011届毕业班一名女同学面试过程中连续被6家单位拒绝,心理压力较大,辅导员得知此情况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了她屡次碰壁的原因,积极联系学校就业部门为该生修改简历并进行了耐心指导。目前,该生已成功签约深圳某公司。(完)
网络作用带给辅导员的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看到网络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诸多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辅导员要借助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正面影响,利用好平台,抓住机遇,做好工作。辅导员更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对待,迎接挑战,从实际出发研究消除负面影响的举措,努力开创网络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新篇章。
关键词: 网络 辅导员 工作思考
网络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冲击。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有高度的开放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点,迅速被大学生认识和接受,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网络对大学生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改进和加强辅导员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主动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网络教育和日常教育的结合,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便利
网络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就大学生而言,学习的自主性较强,较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给广大学子带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通过互联网,能够将最新知识、科技动态,全面的信息资料,同步、迅捷地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这为大学生全面加深对专业课的学习,快速获取大量资料提供了可能,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学习,知识的加深与渗透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延伸等。
(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心理交流空间
在当今知识开放的时代,进入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促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造成学生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空前增加。远离朋友、远离家人,心理负担长期得不到排解与释放,就会对个人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平等性,为他们提供了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他们可以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使长期压抑的心灵得到释放,也提供了跟远方的好朋友实时聊天的可能,既可以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三)网络为大学生们开拓了视野
网络承载的信息不同于传统的广电新闻,它突破了时空限制,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可以随时点击浏览、比较方便。通过互联网,大学生们可以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新闻、经济动态、思想观念、风土人情、文化艺术等等,这对于开拓视野,掌握世界通用规则,培养具有国际性眼光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到满足大学生求知欲和丰富大学生生活的作用。
(四)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求职便利
据东方时空“大学生就业力调查”中数据显示,通过网络找到工作信息的占到了50%。网络招聘快捷方便的优势对于兼有经济压力、学业压力的大学生可以节约资金、时间精力,在较低成本下,提高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接触频率。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讲,网络是他们就业的乐土,描绘事业发展蓝图的风水宝地,指导就业决胜一方的尚方宝剑。
(五)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表达爱国热情的平台
汶川地震发生的信息,最初是各地网友通过QQ等形式传播的。5.12四川汶川8.0级超强地震发生以来,无数网友通过QQ、发贴等各种方式号召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甚至提供了救援的宝贵线索和救灾经验。网络在汶川地震救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网络,在校大学生们实时了解火炬在巴黎传递受阻的情况,以及西藏的打砸抢烧等事件,大学生虽不能到现场,依然能够通过网络发表爱国言论,表达爱国热情。
二 网络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上资源丰富多样,但良莠并存,对大学生来说好坏真假难辨,使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受到巨大冲击,导致思想混乱。在网上,青年学生们容易出现责任心不强、肆意破坏等道德问题,感情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及个人安全等问题。一些组织或个人可能怀着特定的目的,制造言论、传播非法信息或诽谤中伤他人或误导青年学生。由于他们的思想长时间浸泡于杂乱的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奇、新、异所吸引,这些千变万化的信息,许多学生还没来得及理性思考与判断,就已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生活中走思想上的偏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网络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负面影响
不少大学生入校后发现自己很难与人沟通交流,也缺乏与人沟通的自信与技巧。他们宁愿沉迷于 “虚拟社会”中,导致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受阻,出现人际关系障碍。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情感冷漠的倾向。网上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信任危机,也影响到青年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部分学生沉迷“网恋”,网恋的不真实性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情纠葛,导致各种感情障碍。这些都给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挫或达不到自已的理想而选择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们一旦从中寻出快乐,就难以走出来。玩网络游戏,不但能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而且还能得到游戏中的金币、金银手饰、武器装备等使自己更加强大、更具统治力。在这种虚幻的环境中,会使大学生依赖网络的情绪越来越强,上网成瘾已不再是不可思议,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长久下来,不但花费了大量金钱,还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发展,心理变态。
三 网络带给辅导员的思考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
1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全方位辅导员。学生思想教育急切需要能熟练使用网络工具的辅导员。深入网络,了解他们的心理,迅速学习并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另外,还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学生关心关注的热门问题,并培养自己思想的前瞻性,对未来可能成为学生中的焦点问题予以关注,以便实时给予引导。
2提高管理能力
辅导员提高管理能力,并在同学中产生向心力,就会拥有一个优秀的成熟的学生干部队伍,实时监控掌握学生的情况,对于做好课余时间的辅导员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3提高沟通能力
网络时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症状的“网络心理障碍”,对已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做好咨询、调适和治疗工作。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抛弃以往说教的方式,以平等、敏捷、交互、细致的表现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实现突破。使辅导员自身不仅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又可成为信息收集发布传播者和网络管理者,兼能以真实和虚拟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参与到网络环境的活动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德育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
(三)利用网络进行心理疏导
1建立心理档案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心理档案,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心理测评。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系统化行为管理的最基本方法。
2开展心理咨询
可以通过传统的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大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网络心理咨询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具有自身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和脆弱的自尊,更有利于心理咨询师了解大学生全部的心理问题。
(四)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越来越多的学生购置了电脑,组建局域网,连接因特网。辅导员可因势利导,利用好学生所在的局域网,广泛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挖掘网络正面引导的教育和教化功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成立各种“工作室”,定期邀请有关教师和专家学者通过教育网站的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举办网络文学作品大赛、网络征文、软件编程大赛、网页制作以及电脑绘画大赛等,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让学生看到网络在学习方面的真正作用,教会他们如何快捷有效地检索学习信息和专业动态等,营造网络学习气氛。还可建立虚拟的“网上社区”,在网上组织网友“虚拟联欢会”,进行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开展民主评议、交流谈心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在网下可组织“网友联谊会”,以及各种学习交流和科技竞赛活动,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优势,形成网上网下联动的局面。
四 结语
网络时代已经悄然而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以极大的热情走进网络世界。网络对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面影响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负面影响会使大学生现实情感萎缩,思想狭隘,溺网失衡,法纪观念淡化,以致荒废学业,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网络犯罪。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积极影响,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负面影响的存在对它敬而远之。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良性发展,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命运。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发挥教育管理和引导功能,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逐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网络时代下,辅导员想取得新的作为,必须顺应形势的变化,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使网络逐渐成为辅导员工作的新阵地,新空间。
五 参考文献
[1]潘玉良.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分析——武汉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调查报告[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高等教育》.2000,(5).
[2]史晓宇.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云南师大学报,2001,(5).
[3] 江西理工大学创新学生工作一辅导员博客拓展师生沟通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6—06-20.
[4]林琳.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立[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古城.对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6]何保建,网络世界观一一网络青年意识的核心问题.中国青年研究,2004,第7期。
[7]儒学十三经[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乔湘平,陈艳飞.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10]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发展 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l0-24(3).
[11]陈勤.大学生网络素质的调查:大学生上网做什么[N]. 21世纪人才报。2003-12-23.
排忧解难沟通零距离 辅导员博客之星诠释交流新方式
来源:交大日新网 作者:冯欣 葛威 郭昊 张志斌 吴霜 发布时间:2007-12-12
编者按:日新网“辅导员博客”开通于2007年6月,它被定义为“透明,快捷,敞开心扉——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的新平台”。辅导员博客是带有工作性质的博客,从实际效果来讲,它的作用是两个字——交流,师生间,同事间的交流。从个人意义上来讲,它的作用也是两个字——记录,记录辅导员的工作旅程乃至心路历程,它本着透明,快捷,敞开心扉的原则,为辅导员与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新平台。
辅导员博客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生间的沟通问题,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准确度。为了鼓励各开博的辅导员,同时也加大“辅导员博客”的推广度,日新网博客根据点击率,信息量,博客内容为“辅导员博客”排名,于每月底评选出月度最值得点击的辅导员博客(辅导员博客之星)、点击率最高的辅导员博客、信息量最大的辅导员博客。博客之星有何特别之处?如何成为博客之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五位辅导员博客之星——肖凤莲、刘修财、吴鹏、王冰雪、刘佳。
肖凤莲:“凤舞交大”为学生排忧解难
肖凤莲谈到,刚开通辅导员博客时自己也感觉很新鲜,基本上每天都会花点时间去写日志,打理博客。博客名字也有许多不同的含义,空间名称改为了“凤舞交大”,蕴意为希望自己在交大的平台里舞出自己的风采;工作日志、班级图库、文件下载、我的好友、我的论坛等都改为了莲心日记、凤凰号班级图库、莲花宝典、莲蓬集中营、凤舞论坛等个性又不失亲切的名字。
辅导员博客之星——肖凤莲。摄影/李成龙
博客开通后,肖凤莲马上告诉了自己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让他们可以及时地了解其中的有用信息。她博客中的“莲心日记”,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让同学们看到自己的近况,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莲花宝典”中则存放学校里的一些转发文件及一些通知表格,同学们能及时查阅,得到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信息。谈到博客内容时,肖凤莲说:“那些都是自己的心情写照,所以一般是回到家,十二点多后才写的,因为我觉得写东西是要有环境的,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写出有感情的东西。平常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有人来访,也会有电话打扰,不能心平气和。”
当肖凤莲看到自己的日志出现在日新网首页时,她感到非常高兴,她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让自己有动力把博客做得更好,同时这也是一种压力,因为这意味着会有更多人关注自己的博客,要是做的得不好怕会辜负别人的期望。
作为05级三个班的辅导员,肖凤莲认为做学生工作需要耐心,更需要责任心,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一名年轻的辅导员,肖凤莲认为自己与学生年龄差距小,交流比较容易,自己也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有了辅导员博客后,做起工作来更是如鱼得水。
同时肖凤莲还担任软件学院团总支书记,工作量很大,最近较少更新博客,有很多同学留言说期待着她的更新。为了不辜负同学们的期望,肖凤莲说自己会再接再厉,努力把博客建设得更好。
刘修财:团建园地让“刘基的博客”卓尔不群
辅导员博客之星——刘修财
在学工处的鼓励下,大部分辅导员都在交大日新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刘修财也不例外。在“百花齐放”的辅导员博客中,“刘基”的博客以大量的信息、独特的团建园地吸引了很多师生的眼光。紧跟时政,心怀天下的风格让他显得卓尔不群。
自博客开通以来,刘修财收集了许多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来充实自己的博客,而一些重要会议的内容,刘修财也会在第一时间传到博客上,与网友们分享。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了解更多的时政知识,开阔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
对于兼任辅导员和经管学院团总支书记的刘修财而言,辅导员博客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党建、团建工作,更重要的是博客成为了自己也学生交流的好工具。刘修财表示,在自己的博客中,常常有同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许多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向自己寻求帮助,通过查看和回复留言,自己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为了方便交流,近期,日新论坛设立了经管动态这一板块,在以后的工作中,刘修财将通过博客与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留言与回帖为学生答疑解惑,再接再厉,师生同心打造属于经管自己的文化和精神。
吴鹏:就业新观念尽在《萝卜有坑》
辅导员博客之星——吴鹏
辅导员博客中的《萝卜有坑》系列立足往届学生的就业经历,提出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这一观点,不再只有理论道理和宏观分析的语言博得了交大学子的喜爱,点击率一路攀升。当记者问及《萝卜有坑》系列的由来时,吴鹏说:“‘别慌,每个萝卜都有坑’这个主题的灵感来自于理工03级英语群里聊天时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既然每个人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那就像萝卜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坑,从而产生《萝卜有坑》系列。”
《萝卜有坑》的创作初衷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看到关注度如此高,许多学生留言,吴鹏欣慰地说到,辅导员博客确实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而其中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做电力工程翻译的陈志辉写的一段感言更是反响强烈,他写道:“找工作对我们英语专业的同学并不难,要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是富有挑战性的,不仅要有英语水平,还要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好好地学起来,过硬的英语加上你的辛勤学习,哪个岗位我们都是能够胜任的。”对此,吴鹏谈到,英语专业的学生找准自身的定位很关键,不要太注重薪水情况如何,与人攀比的心理更是要不得,要摆正心态,轻松上阵,步入求职成功路。
《萝卜有坑》系列得到许多人的关注是因为他写出了学生想看的。吴鹏讲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自己会继续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多了解学生所想、所需,推出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而作为理工学院团总支书记,今后会进一步加强团总支建设,利用学校团总支这个大平台去锻炼学生,让学生更新观念,能像萝卜一样,都有自己的坑。
王冰雪:通知、指引、倾诉 沟通从“冰天雪地”开始
辅导员博客之星——王冰雪。摄影/葛威
“辅导员博客”一开通,软件学院辅导员王冰雪就对这种全新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极浓的兴趣,“冰天雪地”随即诞生了。在自己的博客建立后,王冰雪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身边的学生和同事。很快,“冰天雪地”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大家在她的博客中就首页图案、颜色搭配、博客内容等展开了一系列讨论。“我的学生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有同学建议我将博客名字改为“冰天雪地”,首页不应该用太鲜艳的颜色,我觉得说的有道理,就立刻把原来的大红色换掉了;有位男同学给我留言说如果多放些我本人和班级的照片,会让博客更活泼更温馨。各种各样的意见向我‘飞’来,我感到万分荣幸,这是我努力做好博客的源泉。”王冰雪介绍说。
在博客中,王冰雪添加了许多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文章,例如各班级综合测评、团支部发展情况一览表等等,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也使班级工作更加透明化。同时“冰天雪地”中也添加了很多激励人生,指引方向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名为《大三啦!你准备好了吗?》的文章是王冰雪特意为大三学生所写的,文章一发出就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纷纷留言抒发感受。
王冰雪告诉记者:“自博客开通以后,我有了许多意外收获。班上有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平时与老师缺乏交流,现在他们会选择在我博客留言,来倾诉自己的想法。是博客让我有机会听到平时听不到的呼声。”
刘佳: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辅导员博客之星——刘佳。摄影/李成龙
理工学院辅导员刘佳非常喜欢《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她认为,正如歌中所唱,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以帮助自己飞得更远更高。于是,刘佳在自己的博客中添加了“隐形的翅膀”系列,借此勉励学生。
“隐形的翅膀”系列包括“为何飞翔”,“如何飞翔”,“借风飞翔”等篇章,内容涵盖了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大四学生参加求职面试时的注意事项等备受大学生关注的内容。并且,刘佳准备在今年十二月份参加公务员考试,她把自己的一些复习心得写在了博客中,与同学们分享。刘佳认为,“隐形的翅膀”不仅是对同学们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自勉。
除了一些信息的传达,博客也是刘佳与学生沟通的好工具,喜欢看书的刘佳喜欢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及心得体会发到博客上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了解自己,沟通起来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