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

时间:2019-05-15 01:2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

第一篇: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

秒杀“送达难”的探析

——从电子送达入手

【摘要】“送达难”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顽疾”,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与日益普及,现代化的送达方式--电子送达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又节约成本的高效送达方式为法院工作提供崭新的方向。现如今,虽然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提出了电子送达这一新的送达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实践与理论的衔接问题,许多法院在实践中并不会首选电子送达这一送达方式,也说明了新规定与现实的脱节。本着解决当事人的诉累与提升法院工作效率的初衷,笔者试从电子送达的优势入手,分析电子送达的困境,从而找到电子送达方便的操作方法,让其能更多的运用在实践中。妥善解决电子送达在发展中的困难,使之有效的解决实践中“送达难”这一难题。(全文共4806字)【关键词】电子送达 送达难 现实困境

肖扬同志曾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提出:“公正与效率是二十一世纪法院的工作主题”。当前在法院的工作中,制约办案效率的问题之一是,司法文书送达难。为使送达工作方便、快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提出了电子送达这一新的送达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电子送达缺乏操作规范,法官们不会首选这种新兴的送达方式,这导致新规定“无用武之地”,也说明电子送达的实践之路还需要继续探索。

一、电子送达的基本形式及其优势

(一)电子送达的基本形式

就目前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电子送达:

1.电话与短信送达。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网络的普及,台式电话也退居次要地位,随之代替的是手机的使用,一般家庭已实现每人一部手机的基本配置,据工信部统计,截止至2014年1月底,中国 2

移动通讯用户达12.35亿,占全国人口的90.8%(用户密度),这为电话送达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保障。

2.电子邮件送达。互联网的应用,使电子邮件成为人与人联系并传输文件的一种新方式。它的快捷与省钱,倍受人们的青睐。

3.传真送达。虽然传真并未像电话一样普及,但一些企业法人、国家机构等均有配置,当这些机构作为当事人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送达一些图文资料,简单、快捷。

4.微博、朋友圈送达。微博、朋友圈作为新兴的交往平台,人们每天会发表自己的“新鲜事”,也会看到朋友们的喜闻乐事,这样一种网络平台可以作为辅助送达的形式加以适用。

(二)电子送达的优势

对于其他送达方式,电子邮件送达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提高办案效率。电子送达快捷高速,省去了办案人员出行找人的过程,大大节约的办案时间。

其次,降低诉讼成本。免去了邮寄送达的快递费用、公告送达的登报费用、直接送达的人力及交通费用,这些费用都不必再支付,与之对应的是电话费用的廉价、电子邮件的免费,这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

最后,方便利民。利用电子送达方式,无论人身在何处,只有随身协带手机或者能有电脑在身边,只需轻按手机或者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收到法律文书,不用大费周张的跑到法院领取,减少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往返法院的负担。

二、民事电子送达的应然性分析

电子送达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以便民、利民为前提,以网络普及为基础应运而生,具有其应然性:

第一,案件数量的增加与司法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电子送达作为高效的送达手段,在法院案件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应运而生。根据最高法相关报告,花费在送达程序上的司法资源占总数的40%左右。传统送达方式的费时费力无法适应当今案件数量不断激增的现实情况,也制约着高效司法的行动力。法院大多面临着案多人少的难道之中,还要把大量的精力花在送达、找人上,这对司法效率是一种严重的制约。

第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当今的社会中,在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人们不断突破地域性,农民进城务工、白领涌入“北、上、广”,对流动人口进行直接送达存在着现实的困难,遇到当事人的经常居住地和户籍地不一致的情况,找到这些当事人的经常居住地也成为难事。

第三,部分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淡泊。当这些当事人作为实行时,往往对送达工作存在抵触和对抗情绪,不仅不愿领取法律文书,也拒不提供送达地址,更有甚者面对法官的上门送达不给开门,这都加深了送达工作的难度。

第四,法治发达国家的电子送达实践。当代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信息传播渠道的普及化构成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顺应这一时代特征,法治发达国家纷纷进行文书送达电子化的实践。

三、民事电子送达的现实困境

虽然新民诉法对电子送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不能发挥解决送达难题的重要作用。

第一,缺乏操作规范。新民诉法只是笼统地提出了电子送达这一送达方式,但在实践中应怎样操作,各地法院都很难把握,只有在摸索中前行,有的法院以免与当事人发生不必要的争端,反而将电子送达束之高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电子送达能否成功推广适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送达的案件应用范围是否适当。虽然电信通讯业务、互联网络已普及全国,但也不免一些较落后的地区无法实现网全覆盖,人人有手机,这就要区别对待当事人,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电脑应用不熟练的当事人就要避免使用电子邮件等网络送达方式;对于接听电话不方便或者没有手机的当事人,就不要采用电话送达的方式。

第二,送达效力难以界定。在司法实践中若法官有证据证明其用发邮件的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起诉书副本的时间、地点,但当事人无故未前来领取,能否开始计算答辩与举证期限?若法官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明确告知当事人开庭的时间、地点,但当事人却找理由推脱或者置之不理,能否按原告撤诉处理或对被告缺席判决?

第三,简单而严格的法律规定限制电子送达的有效实现。司法实践中,电话、短信往往只成为一种通知领取法律文书的方式而不是一种送达方式,即电子送达。新民诉法还规定,需要“经受送达人同意”,才能适用电子送达,较大的限制了电子送达的适用与推行,不利于电子送达的推广与发展。

第四,送达回执的电子固化难实现。在传统的送达方式中,由当事人签字的书面回执、邮寄送达的邮单、以及公告送达的报纸都可以附卷订册,以保持诉讼程序的完整性,但电子送达是以电子数据呈现,无法体现在纸面上,即便能将电子邮件打印,这一做法也值得商榷,这样不仅浪费了纸张,也相当于在完成工作之后再进行一项无用功。

第五,电子送达的真实性难以证实。社会在发展,各种骗术也“与时俱进”地繁衍生息,打着法院旗号,通过电话、网络招摇撞骗的行为时有发生,让民众难辨真假,也让百姓深恶痛绝。电子送达的虚拟性,在网络空间中如遇黑客恶意篡改诉讼文书,当事人无法发现,若造成诉讼不能,此法律后果又由谁来“买单”。因此,这些社会的负面现象使法院电子送达的真实性无法得以保障。妥善的解决电子送达的真实性是亟待解决的应用问题。

四、电子送达的发展方向

电子送达,因其本身优势特性以及其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将逐步取代传统送达方式,成为人民法院的主要送达方式。但因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法律的不健全、技术的落后,这些都制约着电子送达的发展。妥善地解决以上问题,才能让电子送达焕发生机,成为新时代的重要送达方式。

(一)健全法律规范,出台实施细则,为电子送达提供法律依据 首先,我国新民诉法虽已就电子送达做出规定,但其规定却过于

严格与简单,不具有操作性,不利于电子送达的发展。其次,送达的目的和价值在于便于当事人行使诉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电子送达的实施细则也应围绕着这一立法目的和价值进行规定。鉴于此,笔者就电子送达的法律规范实施细则提出如下建议:

1.电子送达的适用应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当事人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对于电子送达一以贯之,也不合理。对于熟悉网络使用的当事人可以提出建议;对于具有代理律师的当事人可以要求适用。当事人在立案时可以选择传统方式或者电子方式进行送达。

2.填写电子送达选择、确认单。对于选择电子送达方式的当事人,应要求其填写送达的账号、号码,表明送达工作是“经受送达人同意”。

3.告知电子送达的法律后果。电子送达作为一种送达方式,其应具备与传统送达方式一样的效力,若有证据证明已完成电子送达,那么,当事人拒不出庭就应按撤诉或者缺席判决进行处理。但对于明确通知领取诉讼文书时间、地点的情况不应扩大适用,除非已通过电子文件的形式让当事人知悉诉讼文书内容,这种单纯通知领取不应类推适用电子送达的规定。

4.对电子送达的实现作出列举式的规定。对于电子送达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大多法院为避免出错而选择不去尝试,故要求对电子送达的具体操作方式作出列举式的规定。具体而言,电话送达应当明确受送达人并告知受送达人案件当事人情况、诉讼请求、抗辩理由、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人民法院电子送达联系方式等;传真送达应当明

确受送达人并传送相应的法律文书,并确认受送达人本人收悉;电子邮件送达应当明确受送达人并确认受送达人本人已经收悉;其他电子送达方式参照执行。

(二)避免“经受送达人同意”的机械适用

在诉讼过程中,对于原告“经受送达人同意”的电子送达便于得到配合,但对于那些有意逃避诉讼且原告在与其沟通时只有电话号码,或者网络邮箱的被告人,机械地适用“经受送达人同意”,就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使法律规定形同虚设,损害司法权威。此规定的设置是为了保障受送达人的权益,却在应用中难免损害另一方的权益,对“经受送达人同意”的机械适用应予以取消。

(三)建立电子送达平台,保障电子送达的安全运行

电子送达存在着送达回执难以固化、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的困扰,这就需要建立电子送达平台以保障电子送达的安全运行。新民诉法实施以后,有的法院率先引进电子送达平台,以保障电子送达的适用,但这种“百花齐放”的送达平台在操作中的良莠不齐,难保程序的公正性,因此,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开发电子送达系统软件,建立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平台的建立,可以很好的解决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与案件当事人、代理律师间相互传送电子文书时的便捷性、安全性、效率性问题。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系统的应用将减少法院在文书送达方面的投入成本、缩短文书送达的时间、减少文书送而不达的风险,整体上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使用电子文书送达系统,使案件当事人及代理律师对司法文书的日常管理更加方

便、有效,规避了使用纸质文书存在的易丢失、易损坏等问题。

该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第一,保存送达内容。对于传统送达方式的纸制送达回证,需要附卷以保证程序的完整性,但电子送达平台将替代性地完成好程序完整问题,将电子送达过程完整的体现在此系统中,可以与纸制卷宗一一对应,保证程序完整性。

第二,不得任意修改和删除。送达内容一经法院电子送达系统平台发送,非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任意修改和删除,以此来保证法院电子送达程序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三,实时提醒。司法文书在法院及当事人和律师间传送过程中,系统提供短信提醒功能、邮件提醒功能,让司法文书在发送至电子送达平台后能实时的提醒当事人登录查看,并提供登录验证码。

第四,传送安全。文书传送过程中,对传送的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以防网络黑客的恶意篡改,保证文书传送的安全;在文书签收时支持签收回执功能、签收行为的认证功能,保证文书送达后的确认安全,防止对签收行为的抵赖。

第五,备份功能。再严密的系统也难保不会被攻击,将已往的内容进行备份,以保证文件的安全与完整,也是该平台应有的功能。

(四)完备设施,为电子送达提供物质保障

物质保障是实现电子送达的基础。对于电子送达的方式:电话、传真、邮件等,这些方式具体应用时对现有的办公设施提出挑战,不仅要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电话、传真机、电脑与网络等,还要依照

不同的通讯设备配置送达凭证的保存设备,如电话送达需要录音,传真、电子邮件等送达应当以电子数据形式保存。

五、结语

电子送达作为新兴的的送达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替代传统的送达方式成为主要送达方式。但由于当下法律规范的欠缺,电子送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粗浅地提出一些操作方法与改良措施,以希望能为电子送达早日正规、普遍地应用在司法实践中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朝武:《民事电子送达问题研究》,载《法学家》2008年第6期。[2]吴才屏:《电子邮件送达的可行性研究》,载中国法院网.2012.11.27 [3]邓淦蓉:《建议对电子邮件送达方式进行立法完善》载http://gz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7138,于2014年5月20日访问。

[4]《浅谈电子送达的现实困难与解决措施》载http://www.xiexiebang.com/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876473&PostID=26486566,于2014年5月20日访问。

第二篇:离婚案件送达难

离婚案件送达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论文提要:近年来,离婚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离婚纠纷案件是人民法庭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民事案件,离婚案件因具有身份上的特殊性,双方到庭诉讼与案件事实的查明、认定密切相关。然而当事人大量外出务工,居无定所,人员流动性大,基层法院在办理离婚案件时“送达难”问题尤为突出,造成因送达不到而影响案件的审理,为此,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离婚案件 送达难 成因 对策

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造成当事人实际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按户籍地址无法送达。离婚案件中相当一部分当事人系外来务工人员,其流动性大,且租住地经常发生变动,发生离婚纠纷后难以联系其本人。离婚案件当事人长期分居,一方长期离家,工作居住在外,致使原告方无法准确提供被告的联系地址。部分当事人法制意识薄弱,家庭责任感不强,对离婚纠纷采取放任消极的态度,采取各种方法回避送达。对此,在送达副本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或者被告下落不明的,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应诉材料。公告送达是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送达方式,是在无法向诉讼相对方送达应诉材料时使审理程序合法化的保障,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公告传递诉讼信息,让下落不明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当事人及时参加到诉讼中来行使自己的权利。

尽管离婚案件中一部分被告接收了法院依法送达的应诉材料,但仍以各种借口拒绝出庭。这些当事人绝大多数因不同意离婚而拒绝出庭。他们大多数文化层次不高,法律知识 匮乏,担心出庭应诉会导致离婚,不能正确衡量积极应诉与消极应诉的利弊,甚至错误地认为不出庭应诉会使原告达不到诉讼目的。由于我国法律对拒绝出庭的消极应诉行为并未进行规制,致使该行为因不能受到惩治而增多。

不愿意出庭的成因和离婚原因还与离婚原因有关,外出打工,出现婚外情,外出务工家庭大概分三种类型,单一外出型、双方外出型、轮流外出型。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夫妻二人都难以有相聚的机会,长期的分居生活,难以培养起真正的夫妻感情,这种不牢固的婚姻能否经得起外界环境的冲击就可想而知了。一些青年留恋外面的生活条件,不思返乡,天长日久,产生婚外情。或者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不归,对家庭、孩子不管不问而引起另一方提出离婚。草率结婚,缺乏婚姻基础,因为婚前缺乏了解,双方相处时间短,婚姻基础差,视婚姻为儿戏,在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草率登记结婚。此类婚姻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夫妻双方大都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少部分属于自由恋爱。由于违法犯罪而导致离婚,这类离婚案件男女一方或双方有的法律意识不强,有的道德品质败坏,违反婚姻法,如同居生活、无效婚姻、重婚而造成原、被告双方离婚。或者是一方因犯罪被判刑,另一方起诉离婚。另外农村还有少量包办、买卖婚姻现象,夫妻间没有真正的感情基础。无法忍受家庭暴力而离婚,这类离婚案件有增无减。一方经常打骂虐待另一方,另一方因不堪忍受而提出离婚,特别是在农村,受封建思想、文化差异的制约,夫权思想仍很严重,不少人无视妇女的独立人格,动辄对妻子辱骂殴打,肆意虐待,女方长期饱偿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最终导致婚姻破裂。基于上述原因,离 2 婚双方对彼此没有感情,无论哪方提出离婚,都不愿再见面,更别说应诉了。

虽然缺席审理和公告送达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且在部分法院存在这样的审判实践,但离婚纠纷案件事关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关系,一方不出庭,对于双方感情是否破裂、夫妻共同财产等问题难以查清,同时使调解程序无法进行,不利于案结事了。故谨慎的做法应在送达离婚纠纷案件应诉材料时详细告知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出庭应诉的法律后果,尽量在双方当事人均出庭的情况下进行调解或判决,慎用缺席审理和公告送达。

但是在送达的过程中,诉讼当事人总是不接受送达的法律文书并以各种方式拒绝,即便送达人员在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也拒绝接收,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法律应当对留臵送达、公告送达进行具体规定,适当放宽留臵条件,严格规范公告送达,探索新型送达方式。

2013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开始施行。其中,修订后的民诉法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七条规定了新的送达方式:一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二是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我们所要注意的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送达具体情形,法律没有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法律应当规定,当事人或者其同住的成年人拒绝签收,此时,法院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见证人的情形下,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把诉 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而不必有见证人在场。因为此时已经有拍照、录像作为证据,若还要求见证人在场,此种送达方式失去了其应有之意。但是不能将此种送达方式滥用,不能因为送达时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不在其住所而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留臵送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手段越来越丰富,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送达法律文书不失为一种便捷方法,但法律要求经受送达人同意才能采取此种规定,而现实生活中,受送达人往往不会同意,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能够确认受送达人经常使用此种联系方式,就可以不经受送达人的同意进行送达,这样将大大减少法院的工作量,提高司法审判效率。比如说,现在QQ、微信等聊天工具的普及,如果经查实,被送达经常利用该聊天工具和其他人联系,就应认定被送达人能够接受送达文书,而不必要经被送达人同意。

另外,对于将立案的离婚案件,应严格审理立案材料,重点审查本院的管辖权及被告户籍登记材料,以便于立案后进行送达。立案时,立案人员应与当事人积极沟通,主动询问被告的居住情况,一旦发现被告下落不明或无法联系等情况,应耐心对当事人进行解释,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让其补充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材料或与被告取得联系后再行起诉。防止立案后,因送达难或无法送达致使案件搁臵,延长案件审理周期。加强审判机关与基层组织的联系与协作。人民法庭应与辖区内相关行政部门及地方基层组织建立长期有效的协作互动关系,加强沟通联系,借助人熟地熟的优势直接送达相关材料。同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公民 的法制意识。必要时通过做被告家属的思想工作,间接敦促被告配合法院。

第三篇:法院文书电子送达

法院文书可以用软件系统电子送达

送达文书是法院审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案件能否正常审理,判决结果能否及时传达,当事人权利能否得到有效维护。但是随着民商事案件大量的增多,“送达难”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法院的难题。当事人提供地址不对、下落不明、逃避送达、拒收法律文书、外出务工人员无固定地址和联系方式及受送达人的家属和基层组织不配合已经成为送达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根据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提出的需求,中国兵器工业信息中心华南研发中心—深圳市思泉软件有限公司经过近十个月的开发,经过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的近一年的稳定运行,“思泉法院文书送达平台”正式推出了。

“法院文书送达平台”的出现,将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5种形式之后,开辟了“法院文书网络电子送达”的新模式!

功能模块

及时提醒,集邮件提醒,短信提醒,平台提醒于一体,BS结构,随时随地都可以签收文书;

会员注册,会员可以在线注册,由法院审核开通帐号信息,接受相关文书提醒信息;

公告通知,法院的相关动态或是政策变动,可以通过公告通知及时发布; 案号管理,可以查询到每个案号对应的文书,每份文书对应的签收记录; 文书管理,可以查询到每份文书的名称及对应的签收记录;

会员中心,可以新增、修改、冻结、解冻、删除会员;

送达记录,查看每份文书,发送记录邮件、短信通知及会员签收情况,方便查阅;

报表中心,分全院报表、本庭报表、全院明细、本庭明细、按部门、按人员显示文书签收率;

权限管理, 当事人可以在自己的案号下上传相应文书,各法院工作人员,可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案号上,上传与案号相关的文书,并用短信,邮件立即送达当事人,并且可随时查询文书送达的签收情况,院领导可以查询管辖权限内所有文书的送达及签收情况;

应用价值

大大缩短了文书送达的时间,提高了文书送达的速度,降低了文书不能送达的概率,降低了文书送达的成本;

随时随处,都可以签收文书,开辟了文书网络送达的新模式;

法院上传文书后立即就可以通过短信、邮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以在相应案号上传文书,并通知法院工作人员,“法院文书送达平台”成了当事人与法院文书相互传达的快捷平台;

销售模式

可以先试用,后购买,最长可以试用100天。

试用网址

在线试用网址:http://:88

管理员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

当事人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

方案下载网址:http:///download/wssd/wssd.doc

1媒体报导 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开展“电子送达”

来源:东莞时报

摘要:打一个官司,从提交起诉材料到最后开庭,递交证据材料,收调解通知,免不了要开着车到法院奔跑几次。为解决这一困扰,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法院,实施电子送达。近日,在松山湖法庭,市第一人民法院与全市各大银行,就电子送达工作,进行了„

打一个官司,从提交起诉材料到最后开庭,递交证据材料,收调解通知,免不了要开着车到法院奔跑几次。为解决这一困扰,市第一人民法院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基层法院,实施电子送达。

近日,在松山湖法庭,市第一人民法院与全市各大银行,就电子送达工作,进行了签约。市第一人民法院副院长陈莫强表示,下一步将和全市的交警大队、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开展这一业务。

省钱

电子送达一年可节约数百万

据了解,电子送达,是指以电子邮件及其附件形式所进行的诉讼文书送达。2010年9月1日开始,市第一人民法院全面推行电子送达制度,并与中国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以及东莞7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电子送达协议。

市第一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斯表示,以节约诉讼成本为例,2010年1月至9月,单一个松山湖法庭,受理银行的案件就有2285宗,从提交诉讼材料到最后开庭,当事人要来回奔跑好几次,“以平均一宗案件需要领取两次诉讼材料,每次往返的费用为100元计算,2285宗案件就可以节省花在路上的费用高达22万元。”

除此之外,去年同期松山湖法庭邮寄送达的费用也达13.5万元。陈莫强说,在整个第一法院,去年共受理的案件超过5万宗,“若全部采用电子送达,可以省下当事人好几百万啊!”

措施

电子送达后将短信提示对方

在签约仪式上,多家银行表示,电子送达法律文书,一方面简化了文书的送达方式,减少了传递环节,节约了送达时间,提高了文书送达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司法资源。

法院与企业签订的协议显示,送达内容包括诉状、答辩状、传票、开庭通知、举证通知、证据等。

在法院向对方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出相关的诉讼文书,对方下载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送达信息时,即视为已经送达。

“也就是说,点开邮件,就表明已经送达成功。”松山湖法庭副庭长周兢介绍,如果对方有证据证明因客观原因,未实际接收到相关诉讼文书,“经对方要求,可以再次送达。”

一般情况下,法院采用电子送达方式向对方送达诉讼文书时,将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送达内容,记录电子邮件的送达时间和结果。

“发送电子送达邮件几秒中之后,将会有短信提示对方。”周兢说,若在两天内对方没有收到邮件,我们将电话跟踪落实,再次提醒对方,或再次发送。“对于采用电子送达方式送达的诉讼文书等资料,在开庭之前,我们会及时补签相应的书面送达证明,以便归档。”

第四篇:破解民事送达难调查报告

破解民事“送达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1-2-9 9:06:38 三门县人民法院课题组

送达工作是诉讼程序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中间环节,送达周期过长将直接导致案件审理期限的延长。随着法院受理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解决送达难问题显得更加紧迫。近年来,三门法院就提高送达效率保障审判工作的高效运转进行了不断地探索,2008年7月成立司法警察送达中队,专门负责民商案件送达工作。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与努力,“送达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一、三门法院破解送达难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一)实践探索

1.改革送达机制

(1)将送达工作归口法警大队,成立送达中队。2008年以前,三门法院曾经尝试由立案庭集中送达和分散到各庭室自行送达等模式,但效果不明显,有些案件的送达周期长达3个多月。送达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审判效率,因此有必要将送达工作作为提高审判效率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提高送达效率的做法。当时,三门法院有司法警察15名,但每年刑事案件仅为300件左右,如果仅让法警行使刑事审判保障这一职能,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警力的闲置。根据实际情况,为实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人员,该院于2008年7月将法警大队分成警务、执行、送达三个中队,送达中队专门负责民商事案件诉讼文书的送达工作。送达中队配备5名工作人员,由司法警察大队1名副队长担任送达中队中队长,另4人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驾驶员和1名填发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员组成,分别送达民一庭和民二庭的案件,并固定二辆警车专门用于送达。

(2)建立合理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好的制度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变坏。送达中队的工作人员虽然责任心都很强,但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长此以往,也极可能消减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反之,有效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则能进一步激发送达人员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送达成绩。

一是每月考核通报。将送达组分成两组,分别负责民一庭和民二庭案件的送达,并且每月将各组的送达周期、当天送达率予以张贴通报,使各组在相互比较中共同提高送达效率。院长在全院干警大会上及每月的中层干部会议上对送达情况进行通报,每次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使送达人员在精神上得到极大鼓舞。

二是在福利待遇及考勤方面相对倾斜。给送达人员每月发放100元误餐补贴,给送达的驾驶员发放兼职驾驶员补贴。取消对送达人员的上下班考勤。该院的考勤制度要求每位干警包括院领导上下班均要打卡,政治处每周都要进行通报,迟到早退的均要被扣除奖金。院领导考虑到送达人员送达时间的特殊性,不要求对他们进行上下班的考勤,使他们能有充分的自主权,更有效地安排送达时间。

三是以制度促使业务庭室对送达工作积极配合。该院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各业务庭室的审判效率进行量化考核,审判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评先评优和奖金的发放。因送达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审判周期,民一庭、民二庭自然会对送达工作积极配合。案件承办人员会尽量提高庭审质量,尽量一次开庭结案,并努力做到当庭宣判,当庭送达裁判文书,不能当庭送达的,则当庭确定领取裁判文书的日期或自行邮寄送达裁判文书。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确定宣判日期后,若到期不领取裁判文书的,宣判日期视为送达日期。对于需要二次开庭的,则在第一次开庭结束后马上确定二次开庭日期,并当场送达开庭传票。业务庭的积极配合有效减轻了送达的压力,提高了送达效率。

2.创新送达方式方法

(1)明确送达流程。送达人员在送达前仔细研究当事人的起诉状及相关卷宗材料,全面掌握当事人情况。能够电话联系的,通过电话通知其前来领取法律文书,对于不愿前来领取的被告,耐心地做好说服工作,或问知具体送达地点后采取邮寄送达;无联系电话但居住地址明确且在家的,联系村委会、驻村干部等,让村干部通知被告来法院领取或直接上门送达。

(2)发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因很多当事人在法院的案件不止一个,而经过法院处理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里面都有详细的记录,所以送达人员在接到案件之后,往往先查一下信息管理系统,如果该名当事人曾有案件在法院,对当事人的具体住址和联系方式能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被送达人。

(3)加强与原告的沟通,认真查实被告住址。对于被告住址不准确的,主动与原告联系了解情况;对诉状上被告地址不明确或范围太大的,通知原告到庭确认送达路线,仍难以明确的,由原告带路配合送达。

(4)集中分片,统筹送达。将同期所受理的案件按照居住范围进行归类,采取集中送达,以提高送达效率。

(5)送达过程中以理服人。针对部分当事人因不懂法律,对送达不配合或抵触的情况,对他们晓之以法,以理以情耐心说服。在思想工作实在做不通的情况下采用留置送达。根据实际需要,送达人员送达时改着便装,将警车停在村外或较远的地方,做到不当众要求当事人签收,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完成送达任务。送达人员是第一个接触案件当事人的人,送达人员的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法院的形象。在送达时有的案件当事人往往对起诉人或者法院有意见,在送达人员面前或发牢骚或抱怨,此时送达人员做到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并适时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当事人的矛盾和怨气,使其心甘情愿地来法院参加案件诉讼,并树立了法院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6)灵活安排送达时间。对因工作性质无法正常送达或故意躲避送达的被送达人,安排专人,实行午间、夜间、节假日送达。农村当事人为了生计,大部分是早出晚归,上班时间送达,见面率较低。针对这部分当事人的特点,送达人员采用打“时间差”、灵活安排出发时间,错开他们外出时间,提高见面率。有些案件,当时没有找到当事人,但经了解,当事人或其成年同住家属确实需回家吃饭,送达人员就来个“守株待兔”,既避免了送达人员再次的车马劳顿又节约了法院有限的办公经费。

(7)巧借社会外援力量。一是巧借村干部力量。三门县城市化建设规模尚小,涉诉当事人大多为农村群众,因此在原告无法提供被告联系方式的情况下,送达前先联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干部,确定当事人的去向。送达人员每人均带有村干部联系电话的小册子,随时方便联系村干部。村干部一般对所在村村民的基本情况较为了解,在与村干部联系时,得知被告外出打工等地址不详的,则在外出送达之前先制作好公告,送达时只要做好相关笔录即可当场在村里张贴公告,既可避免找村干部调查取证难,又可避免调查清楚被告下落后又要回法院制作公告,再往返张贴公告的麻烦,提高了送达效率,又节省了审判资源。原有仅依靠法院力量,有的案件要往返五、六次之多才完成送达,借用村干部力量后,绝大部分的案件均一次性送达完毕。二是巧借金融机构的力量。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当前整个社会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三门法院受理了很多金融借款合同案件。这一批案件在起诉到法院前,绝大部分案件都经过金融机构自行催讨过,他们往往掌握着当事人的很多信息,比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有无外出情况等等。他们在催讨无果或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才起诉至法院。送达人员送达前先和金融机构取得联系,向他们询问被送达人的具体情况,必要时让他们带路,从而提高送达的效率。

(8)充分发挥送达地址确认书的作用。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是指当事人在起诉或者答辩时向人民法院填写并确认送达地址的一种诉讼文书。它既是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事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由当事人自己申报或确认送达地址,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既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事人为促进诉讼应当承担的义务。因此,三门法院在案件审理或者向当事人送达的过程中,尽量让当事人签署该文件。当事人签署后,按照当事人确认的邮寄地址进行送达,如果无法查找到该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拒收,则视为当事人自己放弃了权利,都将产生视为送达的效果,为法院的后续送达节约不少的资源。

(二)取得的成效

三门法院通过成立送达中队,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送达方式和方法,在破解送达难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自2008年7月成立送达中队以来,至2008年12月底,半年时间内共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2300多人次,平均送达周期为3.83天。自2009年3月份开始,当天送达率一直保持在65%以上,此后这个数据不断刷新。2010年1月至5月,送达效率进一步提高,为民商事审判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2009年、2010年的送达情况具体见下表:

时间 送达案件

数(件)送达 人次

(人)当天送达案件数(件)当天送 达率

(%)平均送达周期(天)

2009年 933 2793 518 55.5% 1.63 2010年1-5月 363 580 337 92.84% 0.09

注:当天送达按0天计算。

二、民事送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门法院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对破解民事送达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所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送达难”问题。民事送达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一)制度不完善

1.留置送达的要求过于繁琐,实际操作困难。在直接送达时,当事人拒收的,根据民诉法第79条规定,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见证。但是,在实际送达中,有的基层组织或单位人员要么找不到,要么找到了也不愿意来,来了也不愿意见证,所以,留置送达实际操作中严格依法的难度较大。

2.委托送达难。送达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受托法院也存在送达难的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委托送达的期限和法律责任,出现了受托法院久拖不送的情形。

3.邮寄送达不完善。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虽然方便了送达,但因该司法解释未赋予邮政机关送达人地位,所以无法对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进行留置送达。另外,邮政机关在对待送达上,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有时可能还影响了送达的效率。

(二)制度以外的问题

1.直接送达困难。因职业变化、拆迁、搬迁等导致的地址更迭现象频发,致使起诉时原告按照要求提供的被告户籍证明或工商登记证明上所载的地址有时与被告实际居住或经营地不一致。

2.当事人主观因素逃避诉讼拖累法院送达工作。由于部分当事人明知无法履行合同,参加诉讼也必然面临败诉的结果,因此就通过不接受司法文书、离开经常居住地、注册地等方式,恶意逃避法律责任。

3.社会支持配合不够,又苦无强制措施。个别当事人单位不配合法院送达工作,不愿提供当事人有效的地址、电话。

4.制作公告送达笔录难。对于城镇居民,多数左邻右舍互不相识,他们无法证明当事人外出且无法寻找的事实,而城镇居委会对于城镇居民的情况不像农村村委会对农村居民那样了解,他们无法也不愿意证明当事人外出且无法寻找的事实。送达人员往往只能在数次送达后在案卷中记明经过再采取公告送达。

5.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原告“一诉了之”,认为送达是法院一方的事情,与其无关,不积极寻找被告,也不积极配合法院送达;有的被告在送达法律文书时,拒绝接受,以为未接受法律文书即不发生任何法律效果。

三、破解“送达难”的立法完善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送达难”问题,笔者认为,应在立法上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明确送达的主体

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送达的主体,司法实践中,一般由书记员或法官送达。针对“送达难”的现状,笔者建议,法院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法官助理、书记员、法警等都可以成为送达主体。同时赋予邮政机关送达人地位,比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第124条中规定,“送达,由法院书记官交执达员或邮政机关行之。由邮政机关行送达者,以邮差为送达人。”

(二)确立新型送达方式的效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成熟,应明确电子邮件、互联网等电子手段送达诉讼文书的效力。台湾“民事诉讼法”第153-1条也规定“诉讼文书,得以电信传真或其它科技设备传送之。”

(三)改革委托送达

应当在《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受委托法院应在指定的期限内完成送达,没有完成的,应在指定期间内告知委托法院原因。二审法院的诉讼文书应直接送达,或交邮政机关邮寄送达,尽量减少由一审法院委托送达,因为二审案件的当事人对一审案件的法官可能存在对立情绪和猜疑心理。

(四)严格转交送达

及时把诉讼文书转交给受送达人签收是《民事诉讼法》第81条、82条所规定的机关和单位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因此,这些机关和单位应严肃认真,及时承担转交诉讼文书的义务,确保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拖延时日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在今后的立法中应规定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填补送达的法律漏洞

在《民事诉讼法》中,一些相关的规定值得完善。一是取消留置送达需要基层组织、单位见证的规定,加快送达进度。台湾的“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应受送达人拒绝收领而无法律上理由者,应将文书置于送达处所,以为送达。”可以作为参考。二是应当规定指定代收人、法定代收人制度。对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变更住址,或外出的,必须向法院指定其代收人。未指定的,法院将诉讼文书交付邮寄即使被退回也视为送达。三是规定送达推定制度。对当事人提出上诉、承认收到诉讼文书等情形应当视为收到原诉讼文书。

课题组成员:郑东、马永飞、叶信闪、陈亚利

二O一O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话说“送达难”

话说“送达难”

话说“送达难”2007-12-15 21:23:4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话说“送达难”话说“送达难”(2)近年来,“送达难”也是困扰审判实务的难题之一,但与执行难相比,并不为公众注目。或许它不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得失,只给法院添点麻烦;或许它仅局限于民事诉讼,没有太多“同感”来帮衬响应;或许它属于事务性工作问题,缺少理论深度和广度可供阐述论证,总之,关于它的议论,多局限于法院内部,尤其是在基层人员之间,他们都急切希望给予解决。送达,是指法院按照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78-84条规定了五种送达方式,分别是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这五种

送达方式,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对象,这里不一一列述,将它们与英美德日等国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比较,在种类上毫不逊色,在适用对象和条件设置上也相差不大,那么所谓“送达难”,难在哪里?以笔者之见,送达难,难在时事变迁上。自1991年我国制定民事诉讼法后,经历了12年的翻天覆地变化,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在当时情形下,若需查找或联系一个人大致可去两个地方,一是住所,二是工作单位,非此及彼,十有八九准能完成送达任务。但是,现在不同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代表着变化,流动人口、自由职业、下岗外出、驻外务工、城市拆迁、地址更迭等等新情况不断涌现,无家可归者有之,有房不住者有之,一家数处居所者也有之……,过去那两个寻人的连结点已显得力不从心,蠢笨不灵了。送达难,还难在诚信缺失上。虽然我国是个缺乏诉讼传统的国家,但晚近一段时期“依靠组织解决”还算是时尚,执法者也曾风光一阵,而如今,这

都被世弊种种、缺少诚信的现况丢得不知去向。对于个别当事人的不配合,法院送达员起先还能实施留置送达,到后来门都进不去了,如何实施留置?而且,现在的防盗门做得密不漏逢,连纸张都塞不进去。真苦了送达员!为了赶在当事人在家时送达,有时要起早摊黑,加班加点,而对那些出于逃债目的而躲避送达的人士,更象是抓贼一样神出鬼没,玩起了儿时的迷藏游戏。孰不知,在法国,有法律规定“每日6时之前、21时之后不得进行任何执送员送达。星期天、节假日或者停工休息日,亦同”。回顾往昔,执法者还从未落得这般体面。送达的目的,是赋予受送达人了解诉讼文书内容的机会。这一定义,具有权利的整个含义,因此,送达对当事人而言是项诉讼权利,为他们所享有,并可为他们所抛弃,如拒绝受送达或将送达的文书扔掉撒掉;但对法院而言,送达则是义务。甩开这抽象的“权利义务说”不论,送达的实质是让当事人知晓相关诉讼事

项,至于当事人拒绝知道或装作不知道,都无关紧要,所以,只要法院能证明已实施了通知行为,并且这一通知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推知为当事人所知晓,即完成送达状态。有一事例,讲某人家中漏水祸及楼下引发赔偿纠纷,后经当地组织和所在单位劝说调解无效,楼下被迫起诉,法院第一次送达时讨他个不知情、无提防之巧,从此以后,门都敲不开,逼急了法院只好将传票放大加印数张,从其门前贴到楼幢旁、再贴到小区大门口,这一贴真管用!此仁君准时出庭。回想现行送达方式,少些什么?多些什么?值得研究推敲。现行各种送达方式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主要有三种:一是留置送达,法律对其在实施方式上的限制不合时宜,如“须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到场、说明情况”,既费事,也难以找到情愿协助的组织和单位;而且留置地点仅限于住所,制约了实施机会,对一些不知其住址或单位但能偶遇的受送达人是否可以实施留置送达,留

置在何处?二是公告送达,其所需期间太长,一个简单案件审理至少须经历4个月后才能发生效力,既占时间,又不经济。三是邮寄送达,将其退居直接送达之后,浪费了邮局等现成的社会资源;事实上,现在广为流行的法院专递,在有些地方如城市的实行效果非常好,大约能完成80%以上的送达量,即是对原有法律设计的纠正。但这些问题,仍有待新一轮修法时进一步明确和改进。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在家专注等待被人起诉而接受送达,他们还有工作和社交等活动,平日早出晚归、无人在家,尚不能说是不配合送达,但法院送达员亦不能折返往复无数,或守在其家门口等候送达;而对哪些有意躲避送达的当事人,则更需要采取特殊办法加以规制。笔者以为,在现行法律条件下,可作如下说明和对策:

1、扩展使用邮寄送达方式,利用邮政网络等资源优势,把大量的地址明确、当事人配合的送达工作交给邮局办理,这样一则可以减轻法院的

送达负担,二则可以使法院集中精力对付那些不配合送达的人。

2、对当事人拒绝签收,或已确定其住所但拒不开门,或已确定其住所但行踪不定的,均可采取留置送达措施。留置诉讼文书,只要有邻居、居委会干部或小区门卫愿意证明并签名佐证即可;特殊情况下,由二名以上法院工作人员实施也可。

3、无法实施上述留置措施,可择重要的诉讼文书(如传票)张贴于其住所醒目处,剩余文书放置于其信箱内。

4、对被告下落不明,或其住所变更无法查清,或在外地工作居住又无通信地址和其他联系方式的,话说“送达难”

下载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秒杀“送达难”的探析——从电子送达入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5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法院的审判工作任务也日益艰巨,提高审判质效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审判工作中送达诉讼文书这一环节也不容忽视。......

    审计报告送达

    jnbs——21吉林省农村标准审计文书 篇二:14审计文书送达回证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篇三:创新审计方式 积极推行送达审计 **审发?2010?***号 ******* 报送审计工作总结的报告市......

    劳动合同送达确认书

    星禾传媒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合同送达确认书职工姓名: 合同要点: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假;劳动节报酬;保险福利;劳动保护和劳动图标件;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的终止;劳......

    送达的相关规定

    送达的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二节 送达 第八十四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

    捐款送达证明

    收到爱心人士先生/女士,为校特困学生的捐款共计元(大写)受助生(家长)签字:电话:受助生班主任签字:电话:受助生所在学校(盖章):通许县志愿者公益助学中心(盖章):2011年月日......

    送达通知书范本

    送达通知书范本 【第1篇】学生违纪处分决定送达通知书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 ______同学: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反了校纪校规,经查属实。依据......

    违纪处分送达书

    学生违纪处分决定(文件)送达书 受处分学生所在系: (公章) 同学: 你于 年 月 日因 的违纪行为,学校依据《学生纪律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给予你 处分。现将处分决定书(文件)送达......

    邮寄送达申请书

    邮寄送达申请书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申请邮寄方式送达你局发放的行政审批许可证照及文书等相关资料,收件地址为: 。 我(单位)郑重承诺以下事项: (一)我(单位)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