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改进方案——14个步骤地做法和成就
质量改进方案——14个步骤地做法和成就
步骤1:管理层的决心
做法:跟管理层讨论质量改进的需要,并强调缺陷预防的必要。准备一份质量政策,在这份政策中要明示出公司期望每个人在工作表现上完全达到要求的标准,要不然,就把这些要求准备要求调整到公司以及公司客户所能接受的程度。务必取得大家的共识,了解质量改进是达成利润改进最实际的方法。
成就:帮助管理层认识事实,那就是他们必须决定亲自参与活动方案,提高质量的透明度,以确保每一个的参与合作。
步骤2:质量改进小组
做法:把每一个部门的代表集合起来,组成一支质量管理改进小组。
成就:把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一切工具聚集在这个小组里面,并指派小组成员之一作为这一阶段的小组负责人,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步骤3:质量的衡量
做法:必须了解公司内各部门目前所处的质量状态,衡量公司的每一个活动区域的质量,并加以检讨。包括会计、资料处理、工程、财务、营销、采购等非生产领域的工作质量衡量。
成就:把公司的衡量系统制度化,可以加强检验和测试的功能,并且可以确保衡量的正确性。把衡量的结果公布在大家都看得到的图表上,可为整个质量改进方案建立基础。
步骤4:质量成本的评估
做法:最初评估的质量成本可能并不真实,所以我们需要获得更精确的数字。财务主管办公室必须做这件事情,你必须提供详细的资料,告诉他们那些事项构成质量的成本。质量成本越高,你所采取的改进行动就越多。
成就:让财务主管建立质量成本,可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偏差,更重要的是,公司的系统因而也建立了一项质量管理的衡量标准。
步骤5:质量意识
做法:现在是你让员工了解衡量非质量成本的时候了。方法是由你来培训现场主管,再由现场主管来引导员工去认识它。你要使用小册子、影片以及海报等沟通工具,向员工证明你对质量改进的关切。千万不要把这一活动跟一些快捷激励的方案混在一起了,因为这是一种跟员工坦诚相待的过程,而不是操纵员工。
成就:沟通的真正好处,是使现场主管和员工养成积极对待质量的习惯,有助于改变或者澄清员工对待质量所持的态度,为未来的改正行动以及消除错误的步骤打下基础。
步骤6:改进行动
做法:由于员工被鼓励讨论他们的问题,于是可以采取改进行动的机会便纷纷出现,不仅包括由检验、审核或者自我评估所发现的缺陷,也抱错那些由工人自己发现的问题。质量改进小组应该采取行动。
成就:大家很快发现,曝光的问题都要坦然面对,予以解决。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的习惯正在形成之中。
步骤7:为零缺陷计划设立一个特别委员会
做法:从小组中挑选三四名成员,来研究零缺陷的观念和实施此方案的方法。质量经历必须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地申明:“零缺陷”不是一项激励方案,其目的是把“零缺陷”这种观念与每一位员工沟通,并且告诉员工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对。特别委员会也应该找出特别方法,使此方案符合公司的文化。
成就:整套方案的每一个步骤都回带来改进,要完全达到零缺陷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因此,你开始时所产生的改进可能会慢慢缓慢。
步骤8:主管教育
做法:在实施这些步骤以前,应该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正式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每一个步骤,一边能够向下属解释。
成就:最后所有的主管将会了解此计划,并认识到对他们的价值,因此,他们便能集中精力开展该计划的行动。
步骤9:零缺陷日
做法:要在公司中建立零缺陷是唯一的工作标准的挂念,应该在一天之内完成,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有相同的了解。
成就:设定零缺陷日,可以使大家了解公司对零缺陷的重视,并使大家长久记住这件事情。
步骤10:目标设定
做法:在同员工开会的时候,主管应建立他们愿意努力达成的目标,通常可制定30天、60天或90天的目标,所有的目标都必须明确而且必须能够衡量。
成就:这一阶段要帮助人们思考:如何达到共同目标以及完成特定任务等观点。
步骤11:消除错误成因
做法:要求大家在一张简单的表格上,写下任何使他们无法完成零缺陷工作的原因,由公司内适当的机构来提出解答。重要的是:提出来的任何问题都必须迅速得以确认——24小时之内。
成就:员工现在已经知道他们的问题会得到上面的关注和回答,一旦再知道这种沟通可以信赖,此方案便可以永远继续下去了。
步骤12:赞赏
做法:建立奖励活动方案以赞赏那些达成目标或表现杰出的人,但是,不要和发觉问题的行为混为一谈;在消除错误成因的阶段中所发现的问题,都应该予以相同的对待。
成就:对于工作表现给与真诚的赞赏,会使人们真正感激,他们将会继续支持此方案,而不管是否能得奖。
步骤13:质量委员会
做法:质量专业人员以及小组的负责人应当定期相聚沟通,找出提高和改进质量计划所需要采取的行动。
成就:委员会是获得有关方案进展情况以及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等最佳的信息来源,可以使专业人员有机会定期聚集在一起。
步骤14:从头再来
做法:典型的活动方案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到了这个时候,员工的流动率以及情况败垓可能会抹去你以往所作的大部分努力,因此,你需要设立一个新的小组,从头再度开始。零缺陷日可以被设置为周年庆祝日,重要的是让此计划永远不要结束!
成就:重复实施可以使此方案变成永久型的活动,并因此成为公司制度的一部分。如果质量不是深深铭刻在组织内的话,它永远也不会发生。
第二篇:质量改进-步骤和内容
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PDCA循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戴明介绍到日本,故又称“戴明环”。
(一)PDCA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去做,去落实对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经验,实施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二)PDCA特点
(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2)大环套小环;
(3)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质量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分成“四个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为:(1)选择课题;(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的原因;(4)拟定对策并实施;(5)确认效果;
(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7)总结。
其中(1)~(3)及(4)的拟定对策为P阶段
(4)对策实施为D阶段
(5)为C阶段(6)(7)为A阶段
(一)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围绕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个方面来选。
1、活动内容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尤为重要;(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3)用具体的语言和数据表述不良结果;(4)确定课题和目标值;(5)选定负责人;
(6)必要时对改进活动费用做出预算;(7)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制定改进计划)。
2、注意事项(1)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市场要求和内部运行存在的问题去确认什么问题是最主要的;
(2)必须向相关人员交待解决问题的必要性;(3)设定目标值应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4)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二)掌握现状
课题确定后需掌握问题的现状
1、活动内容
(1)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调查的要点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
(2)如要解决质量问题,要从人、机、料、法、环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3)深入现场,收集现有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不管什么问题,都必须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把握现状的有效工具是调查表。对调查表中的数据可按不同的时间、地点、种类、特征等进行分层。
(2)以上四点调查清楚了,不是说问题现状就清楚了,还要调查其他方面。
(3)一般讲,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其他信息只能供参考,如没有数据时就应充分发挥其他信息的作用。调查者深入现场,可以获得许多数据中未包含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找出思路。
(三)分析问题原因
摸清现状后,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1、活动内容
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设,验证假设的过 程。
(1)设立假说
选择可能的全部原因
(2)验证假说
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其办法是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2、注意事项
必须科学地确定原因,如果没有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出错的。
(1)因果图是设立假说的有效工具,① 图中的所有因素都被假说为问题的原因,但应将与结果波动无关因素舍去,图中留下的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写得具体,要记住:因果图最终画得越小(影响因素少),往往越有效。② 所有因素引起质量问题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根据它们可能影响的大小排列重要度。
(2)验证假设就是核实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关系是否密切,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等统计手法。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对所有因素采取对策是不现实的。首先应分析判断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其采取对策,进行验证。有意识地再现质量问题是验证假设的有效手段,但要考虑到人力、时间、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制约条件。
(四)拟订对策并实施
原因分析出来以后,就要制定对策,加以实施。
1、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如果有副作用,应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准备多个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2、注意事项
(1)对策有三种:一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二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三是隔断因果关系。
(2)采取对策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必须对对策进行广泛的评价。
(3)采取对策,做到通力合作。
(五)确认效果
对策实施要确认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1、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进行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等指标进行比较;(2)对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应换算成金额进行比较;
(3)列举所有的其他效果。
2、注意事项
(1)改进前后比较的图表应前后一致;
(2)对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更直观;(3)采取对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① 是否计划实施了? ② 计划是否有问题?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有效的改进措施要进行标准化,以防止问题再发生。
1、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3)实施教育培训。
2、注意事项
(1)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否则问题会再发生;
(2)导入新标准,要将原标准撤出作业现场,并向员工进行新标准的宣贯及教育培训。
(七)总结
上一阶段的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1、活动内容
(1)找出遗留问题;(2)下一步接着该做什么;
(3)总结本轮质量改进活动中,哪些尚未解决。
2、注意事项
(1)质量改进活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活动,“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为开展下一个PDCA作准备。
第三篇:企业质量改进的八个步骤
流程优化方法
张国祥老师
流程优化步骤
流程优化是牵涉全局的管理工作,必须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绝不可少数人闭门造车。为确保流程优化切实可行,张老师建议企业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设计师负责,按前面说的具体做法,完成初步设计; 第二步征求流程涉及的各岗位员工意见,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步设计小组优化讨论,使各流程之间相互衔接; 第四步企业高层补充完善,确保不留运行空白;
第五步企业负责人审批,便之具有本企业的“法规”效力;
第六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新的流程管理思想、方法深入人心; 第七步全面试行,用实践经验流程优化的效果; 第八步总结完善,持续改进。
企业质量改进的八个步骤
质量改进通常有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同时也是企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1、现状调查(P)
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有很多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关关键的。现状调查就是要抓住关健的少数问题,即抓主要矛盾。比如,我们面前有西瓜、土豆、西红柿和一把芝麻,找们应该先抓什么呢?当然是先抓西瓜!
2、原因分析(P)通过现状调查,找到主要矛盾,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一直要分析到能采取对策为止。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连问五个以上的为什么。在中医上,我们有个非常辩证的医疗方法,叫做“头疼医脚”或“脚疼医头”。有时问题在头上,根源却在脚上;有时问题在脚上,病根却在头上。
3、确定主要原因(P)
问题存在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通过分析,逐渐缩小问题出现的范围,即找到主要原因。找们应该步步缩小包围圈,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此时也可应用二八定律。确定主要原因的目的是为了让有限的人、财、物得到最好的利用,可以避免重复劳动。
4、制定对策(P)
在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后,就可以应用5W1H的方法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如下图
5、实施对策(D)
制定了对策之后,还必须提高执行力,将对策落到实处,落到每个人身上。5W1H是一种很周密的行动方法,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运用到质量管理之中,而且几乎在所有的工作中都能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6、效果检查(C)
在实施了对策之后,首先要和目标值对照,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对照,比如:技术进步、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用户反映、社会评价等。效果检查能鼓舞士气、增强斗志,也能验证对策是否正确。
7、制定巩固措施(A)
若用来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正确的,那就应该将成功的经验和工艺制度化、标准化。
8、遗留问题和下一步打算(A)
若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之后,产品质量仍然存在问题,就应该做进一步的打算,以求问题的彻底解决。或者是在生产中,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仍然存在,那么,下一个目标和打算是什么。
如果我们能自觉应用以上八个步骤,在遇到问题时就会有效解决。如果找们善于不断总结经验,那么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筹莫展。
第四篇:医疗质量改进方案
内科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临床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管医师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确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中须有记录。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医疗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及时、安全、有效。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范》,病历体现诊断正确、检查合理、治疗及时、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医疗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主任组织质控组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明确各级医师查房要求,确定各级医师查房规范、时间、频次、内容。内科病案质控组定期、不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检查、评价,及时反馈到主管医师,及时整改。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由内科药事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要求,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与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遵守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制定内科相关专业的危重病种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95%。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
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对我科室所开展有创诊疗操作,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分别制定内科亚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少的单发病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行一定时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核。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应用相应临床诊疗路径、指南、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医疗工作。要求质量控制病种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恰当,检查处理适宜,用药合理安全,急重症处理及时、有效。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应当首先列为单病种质控目录。
内科质控小组 2015-01-16
第五篇: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论文)
运用质量分析,加强质量改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概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信誉的标志、是开拓市场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跨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直接进入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分析的手段、方式、方法均有所欠缺。没有详实可靠的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很难达到有效和完善,也很难有较高层次的质量管理。随着公司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管理的进一步完善,逐步推行市场竞争机制,产品和设备也逐步通过招标、竞标的方式进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必要性。
质量管理同其他管理一样,其精髓在于它的持续改进。质量改进是建立在有效的质量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关系
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是密不可分的两项质量管理活动。质量分析是质量改进的前奏,是质量改进的第一阶段工作内容,是质量改进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的内容。质量改进是质量分析活动的后续,是质量分析活动结果的落实阶段。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构成完整的PDCA循环,实现解决质量问题、提高质量水平的最终目的。
三、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内容及程序
通常的质量分析活动包含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危害性;(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3)分析解决质量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必须遵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就会影响质量改进的效果。质量改进的工作程序是PDCA循环,任何一个质量改进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
第一阶段是计划:包括制订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即按计划实地去做,去落实具体对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对策实施后,把握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就按标准进行。
四、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经营思想的一场革命,要搞好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的有效性,没有文化素养和科技知识是不行的,只有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质量意识加强了,全面质量管理才有可能真正贯彻执行下去,为此,我们首先狠抓了员工的培训工作。
1、员工质量意识及质量管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
全面质量管理的两个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和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才能最终保证产品质量。针对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对质量管理知识掌握的重点不一样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对厂领导层、中层管理干部、基层质量管理人员、操作者分四批共近300余人次进行了相应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质量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
(1)、质量意识教育
质量意识教育的重点是要求各级员工理解本岗位工作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意义;其工作结果对过程、产品甚至企业信誉的影响;以及采用何种方法 才能为实现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质量目标作出贡献。强化质量意识,其实质就是要增强人们关心质量并改进质量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2)、质量知识培训
知识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的主体。为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领导培训内容主要是经营战略、管理理论、决策技术以及职能活动为主;技术人员培训内容除管理理论和职能活动外,重点学习高级统计技术;而一线员工培训内容则以管理概论和现场统计技术为主。
(3)、技能培训
技能是指直接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需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技能培训是质量管理培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技术人员,主要进行专业技术的更新和补充,学习新方法,掌握新技术;对一线工人,开展技术练硬功和技术能手比赛,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熟悉工艺要求,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教育,使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均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进。在全厂逐渐形成了人人为质量着想、人人争当质量标兵的良好氛围。
2、常用质量分析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煤矿机厂作为集团公司的一个下属企业,其产品主要是煤矿生产用的一些设备及配件,产品品种多而杂,且不易形成自动流水线作业和大批量生产,这就给质量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结合生产过程的特点,我们对不同的过程、不同产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质量分析手段,以便更
好地查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
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范畴里,质量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因此质量分析的概念也不仅仅针对产品而言,而是对形成产品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下面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质量分析工具简述如下:
(1)调查表
调查表是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 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在我厂常用到的调查表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调查表、质量指标统计表、顾客满意程度调查表、统计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统计表等。通过调查统计来比较全面客观的获得一些质量改进方面的信息或数据,从而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2)排列图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应用排列图可以直接明了地找出影响质量问题的“关键的少数”,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我厂质量分析中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用此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举例说明如下:
(3)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于过程控制的一种质量分析工具,通过对过程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过程参数是否合理等,从而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批量较大的产品过程质量控制,在我厂,我们对生产批量较大的托辊、单体液压支柱等产品的过程质量控制采用了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选择了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的X-R(均值-极差)控制图,该控制图也是计量值最常用、最重要的控制图。
根据绘出的图形,结合相应的判异、判稳准则对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行判定,查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4)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主要用于检查变量间分布参数有无显著差异。在煤矿机械制造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评定常应用此方法。
热处理、焊接作为一种特殊过程,其质量状况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 加以验证,因而确定其合理的工艺参数对保证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常规产品和常用钢材其热处理工艺参数比较熟悉,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对于一些新材料和焊接质量要求高的大型钢结构件,其热处理参数的确定和焊接参数的确定必须进行相应的工艺评定,在评定过程中可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显著因素。
(5)统计表与图示法的综合应用(废品原因统计分析表)
废品统计分析是质量分析中一项重要工作,原来的废品统计分析只是简单地对产生废品的车间、产品名称、图号、数量进行粗略的统计,根本起不到废品统计分析的真正目的,也就失去了废品统计的意义。2003年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统计模式,将发生废品的原因、责任车间、责任人及相应的累计频数进行了细致而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查找出产品废品的真正原因,从而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起到了良好地效果。
五、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研究及应用,不但提高了全厂员工的质量意识,而且产品实物质量和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全厂上下逐渐形成了人人为质量,事事讲质量的良好氛围,全面质量管理深入人心。
·各项质量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产品综合合格率逐年上升。·顾客满意度逐年提高。
总之,通过开展质量分析与质量改进的研究,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