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范文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邵寨中学 夏文燕
有人说,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的是对青少年心灵的感染,缺乏对实际生活的穿透力„„教育应该靠感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倡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思考的空间。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战胜;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展示。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认识,增强体验,形成信念,养成习惯。因此,可以秉承上下求索的精神,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借助学生的个体经验,以活动为中介,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情景模拟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认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从而施加积极影响,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的活动要求,制定一份“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当学生按计划落实孝亲行动时,就会在实际体验中,体会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完善自己价值观。又如,在讲解八年级《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内容时,多媒体显示下述资料,设计一条有关“戒烟”的公益广告语。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烟草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分别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全球11亿吸烟者,3.2亿在中国。在中国,每年都有1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肺病、冠心病等疾病,每天都有8万左右的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学生大为震撼,智慧之花在探究中开放:“吸烟猛于虎”;“吸烟有害健康”;“消除乌烟瘴气,就能鸟语花香”;“拒绝吸烟,吸烟等于走向死亡”;“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幸福,请不要吸烟”。这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主动性,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让智慧的心尽情飞扬,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动之以情,加深认识,提高课堂实效性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只从理性上讲给学生一些道德知识、道德规范,而没有伴之以必要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只能存之于脑,停之于口,而不能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因此,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情感和情境因素是重要的方面。以“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一课为例,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之后,我随即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这样激励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加强自身体验,使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讨论。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去总结、领悟,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其效果会更好。那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达到教育效果, 有效地进行德育的渗透呢?我认为:首先,教师使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敞开心扉,充分启动内驱力,自主地接受所渗透的内容。其次,教师以情施教,态度真挚,将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而易于接受所渗透的内容。最后,师生关系和谐、情理交融,老师用爱心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美好,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所渗透的内容。
三、拓宽教学渠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思想教育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单靠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而开展第二课活动不但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求政治教师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的第二课堂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生自我教育形式;二是“请进来,走出去”的社会教育形式。学生自我教育,是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一是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开展活动。如:母亲节的到来,布置给妈妈洗脚的活动。二是针对学生自身的问题开展活动。如:针对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的问题,学校举办“讲文明,树新风”主题班会。同时根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有关人士作专题讲座。如:为了加强安全教育,我们邀请镇派出所的有关领导作报告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又如:九年级“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的内容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求“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走访、参观、实地考察了解学校周边在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动物保护、植物生长等方面的状况。在合作中分享交流,在探究中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可贵,并通过如“绿化设计我们的校园”“关于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及建议”等可操作性活动践行来加以内化,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四、落实德育教育的三位一体
在日程教学中,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紧密联系,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看法交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整改。特别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进一步落实所学知识的灵活运动能力。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教学,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老师必须经过精心准备,做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好问题,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和“参谋”作用。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情绪,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而且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较好地实现师生心理同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这既使学生学到了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营造了一个师生双赢的局面。
总之,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德育观念;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渠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这样,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同时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的三位一体思想,为和谐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第三课
第二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苏文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任重道远。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祖国强大而努力学习现代化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和意义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1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国情导读”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体知识部分,整理出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2、创设情景,展示资料,让学生探究本课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提出的本课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究。
四、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有关我国科技的成果和教育发展的数据资料。
五、教学教程
(一)课前探索究
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课本P85至P86。结合学习的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什么?
2、教育的重要性是什么?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含义及关键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观看投影片,展示我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常娥二号”发射、时速350公里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运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其次让学生阅读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有关数据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国家实施哪一项战略分不开呢?引出新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师生互动
1、构建知识框架、剖析典型概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归纳要点。
(1).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板书)
(2).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与差距(板书)(3).教育的功能、作用(板书)
(4).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与差距(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把以是四个方面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即国家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就是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书)
(5).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关键(板书)
教师启发学生:这个问题还可以设计成另外一个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方面去思考。答案是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书)
(6)、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意义(板书)学生讨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我们中学生应当怎么办?
2、自主研究例题(教师投影出例题,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后再公布答案)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向获得200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谷超豪、孙家栋颁发奖励证书。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在实施什么战略?(2)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奖科技人才?
(3)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怎样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课堂总结(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点拨)
本课主要问题:1.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六、课后作业
1.民族振兴的基石()
A、教育 B科学技术 C改革开放 D科技创新产和教育创新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是()
A.改革开放政策
B.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C.教育
D.科学技术 3.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育
B.科学技术
C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D人才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少年培养创新精神的是()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②敢于向书本知识挑战 ③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④记住课本知识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5.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在世纪之初仅为5%—10%,到五六十年代上升到50%,今天已高达60%—80%。这表明()A.现代科技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C.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功能
D.科技是开拓、带动、创新生活力的重要动力 6.自2001年以来,我国就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一政策体现了:()
①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②我国大力推行、积极鼓励科技创新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四个尊重”方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我们中学生要成为创新性人才,就要()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 放弃学习,专心搞发明创造 ③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④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8.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中国制造业要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而要实现这一跨越,我国必须()
①坚持科教新国战略 ②走自主创新道路 ③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依靠对外开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经济社会带来了沉重压力;要“变人口压力位人才优势”,我国应实施的战略是()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科教新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0.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握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这是因为()①当前国际竞争,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②科技进步与创新就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这是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二、辨析题
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
三、.实践探究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我国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一批重大的自主创新成果:“两弹一星”横空出世,神舟飞船、超级杂交水稻、探月工程„„ 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要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我国应该怎么办?
3、针对上述材料,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七、教学后记
课堂教学中,可取之处:
一、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师生情感交流自然、充分。
二、关注时事,渗透时事教学,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三、追求课堂的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是:关注生活不足,学生探究学习不够,教师还是讲得多。对策: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要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第三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保障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千秋大业。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那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中总结中得以升华。
四、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合格学生。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计划
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计划
明光市旧县中学郑建
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这样特点,制定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法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它主要就是通过讲解、启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集体讲解法”,“个别谈话法”。“集体讲解法”就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形式,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向全班同学讲解道德行为规范。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情感陶冶
情感陶冶法就是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悟、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到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还是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一定的实践活动。因此,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学雷锋做好事,家庭日常生活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榜样模仿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可以是古代的一些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感人事例。可以要通过组织读书,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明确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
总之,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和方法才是有效的,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2012.2.7.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招远一职王波文
2017年,烟台市职业室承担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德育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所以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德育的作用,把社会的主流价值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健康向上、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课文的诵读,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能够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更多的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基本道理的灌输,忽视素质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发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对这一类课文,教师若能灵活地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诵读,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从而把无声的视觉语言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教师的心声、学生的心声、作者的心声产生共鸣,让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更好地领会文章深蕴的思想意义,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
比如学生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我很重要》就明确地向世界宣称:我很重要!作者列举了许多理由: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背负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 “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 “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承载; “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
“我”是自己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
所以我很重要!
但太多的中职生却并不具有如此的自信,他们很多长期生活在自卑中,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才来到职校。所以要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会每一人生命的价值,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做个恰当的定位──“我”是有价值的。并且能够大声说出“我很重要”,因为这是心灵对生命的一种庄严的承诺。
二、借助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阐释人生哲理或理性思考的文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借助这一教材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事理、领悟作者对生话的理性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还可以使他们初步具有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可以把内容稍作分析: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接着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弩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再启发他们分析自己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从而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加强课外阅读与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的内心更容易产生苦闷、仿徨、郁闷、羞愧、失望等情感。而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写作这块独特的“情感自留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这样他们的主体情感就能够得到强化与提升,从而克服各种消极颓废的情绪,创设出积极明朗的心境,树立起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此外,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我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经过事先的准备与积累,学生在表演时基本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学生也能在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充分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优秀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