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品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
药品的调剂管理及药学监护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1978年以来,国家对劳保、公费医疗实行了多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确立,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第1批)的颁布,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的推行,扼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医疗费用,规范了服务行为。医疗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调剂、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发展较快,且日益受到医、护、药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成为医院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国,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启动,药师在医疗队伍中的传统地位面临着挑战。医院药学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迫切要求药师必须在专业上有所创新。药学服务正是医院药师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医疗改革和药剂科的改革
药品是防病治病、实现基本医疗的物质基础,在医疗改革中,药品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重点。医药分开核算和分别管理,处方药与 1 OTC分别管理,打破了医药垄断体制,引入了竞争机制。对医院药费实施监控,杜绝了大处方,降低了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的比例,彻底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使药品供应和管理的职能部门——药剂科传统的工作模式受到挑战。药剂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药剂科作为药品供应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医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是医院的经济支柱之一。在经济上,药剂科是医院的支柱;在业务技术上,药剂科却是辅助部门,其任务是保证药品的供应。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要求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药剂科也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医疗改革弱化了医院或者说药剂科与药品的经济关系,但也给药剂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发达国家,医院药学与医疗、护理一样,被作为临床学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三者缺一不可。我国医院药学的现状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除了传统的观念外,药学教育的模式也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使医院的硬件水平大大提高;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疑难疾病的出现,要求医师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的药物信息和知识。目前,世界上的结构药物已达5万多个,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引起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全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如何保证药物在应用过程 2 中的合理、经济、安全、有效,药师面临着是由医师还是由自己来为患者提供涉及药物方面服务的问题。如果药师不能够为社会提供用药方面的指导,药学这块阵地就会被其他专业人员所占领。
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医院药学应该向临床专业转化,药师必须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应用药品。
新形式下药剂科的责任
药剂科作为医院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疗改革的大潮中如果继续被当作摇钱树,或仍作为商品流通市场,或还是作为辅助部门,其职能和形式就会在医院中消失,只有拓展服务思路,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努力与国际接轨,医院药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11 开展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占领药学阵地
药学服务是通过提供直接的和有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的目标。
医疗体制的变化促使药学服务意识增强,新的医疗制度的实施,使患者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就医的医院,对医疗机构来讲,必须通过提高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来体现水平,只有增强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档次,才能吸引患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公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内容和质量上都发生重大改变,医院药房传统的单一供应式模型已不再适应这种形势,只有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才能真正体现药学服务的最终目的。
31111 血液浓度监测 开展氨茶碱、地戈辛、苯巴比妥、苯妥英的TDM工作,实现了个体化给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31112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对全国统一的药物不良反应表,在院刊介绍,通过医师呈报,下临床与医师一起分析原因,例如:对输液反应进行具体分析,检查输液是否破裂及澄明度。分析原因包括医生处方的配伍错误,药物及输液瓶的污染及质量问题,护士的操作及患者的体质等,因而起到用药安全,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医疗的质量,提高监测水平的作用。
例1 对输液瓶中的碎屑及抗生素瓶盖的松盖问题:某些科室在配制输液时,输液瓶中会出现碎屑,抗生素瓶盖的松盖等现象。经连续数十天对全院各大科室进行追踪调查询问。
分析:①输液瓶橡皮塞质量不好;②护士配药时操作不当,用针头反复插入输液瓶,导致瓶中碎屑过多;③松盖:主要为儿科所用某一批次头孢噻肟钠。建议:①与公司联系,要求退或换药处理; ②护士配液时注意操作方法,一瓶两针。
例2
输液中的药物配伍问题:某病房护士在配制输液时,产生沉淀,放置后越来越多。处方: 5% GS500 ml、头孢哌酮钠2 g、沐舒坦15 mg, 静脉滴注。
分析: 沐舒坦(PH510)不能与PH大于613的其他液体混合,因为PH值增加会导致产生沐舒坦游离碱沉淀,头孢哌酮钠显碱性,PH >613而导致沉淀发生,所以应分别静脉滴注。
例3
护士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喹诺酮类药物因其结构特性,遇光不稳定,所以应避光保存。某科护士在为患者输液时,不懂得此药物的性质,在静脉滴注时没有给患者的输液瓶套上避光袋,导致此患者输液后期输液瓶内出现白色混浊。
312 大力培养临床药师,提高临床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医疗改革使得药师的工作不再局限于药房本身,而是要求深入临床。通过药师下临床,可以改变以往医师凭经验选药、用药的习惯,减少资源浪费。临床药师是药学人员加入健康监护体系的代表,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学术交流。
31211 开设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在门诊药房开设咨询窗口,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与其直接沟通,提高咨询质量。例如:有一次接到一个电话。说吃了硫酸亚铁片后。大便呈黑色。是否正常? 在耐心询问及排除了其他因素后。告诉患者是正常的。因为硫酸亚铁片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氢结合。生成硫化铁。使硫化氢减少。减少了对肠蠕动的刺激作用。可致便秘并排黑便;又因其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等;宜饭后服用。
31212 开设处方分析
每年都要进行处方分析,对药师及实习同学开展一些药物进展及处方事例方面的知识讲座。例如:某类药物配伍禁忌,处方案例分析、药物的发展现状及各工作点开展每日5 min药物介绍。
3121
3提供药物信息
充分利用传统与现代传媒手段,即可使药学人员掌握各种现代卫生医学知识,反过来也可促使药学人员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高更多的药学方面信息与知识,为此,开辟季刊《药讯》内容涉及药政管理、医药信息、新药介绍等。
31药品发生差错的原因及对策
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之一,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这也是做好药学服务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在发药时,应尽量避免差错的发生,出现差错及时纠正。
3131药品差错的类型 ①书写差错:多发生于处方医生,是将药物的浓度、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写错;例如:曾发生过将静脉点滴10%氯化钾510 ml错写为50ml; 10%氯化钾稀释静脉滴注错写为直接注射;地巴唑错写为他巴唑。②药名相似的药品发错:例如:心痛定错发为消心痛;诺和灵30R笔芯错发为诺和灵R笔芯;伊可新(< 1岁)错发为伊可新(> 1岁)。③取药时疏忽而发生差错:例如:肝太乐错发为异烟肼;甲状腺片错发为地巴唑片。④标签或外包装相似的药品发错:例如:裕宁错发为氟罗沙星。⑤剂量差错: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用量不同,即使病情相同、药物相同,但给药时间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肾病综合征患者用泼尼松隔日突击疗法,而错发为常规用法,常规用量,致使患者病情延误。⑥剂型差错:由于制药工业快速发展,同一药物有多种剂型用于临床。6 例如:泰利必妥滴眼液错发为泰利必妥滴耳液;硝苯地平缓释片错发为硝苯地平片。
31312 发生药品差错的原因
发生药品差错与多个环节有关,因药物都是经药师发出的,因此笔者认为药品差错的根源在于药师,药师在防止药品差错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1313 防止药品差错的对策(1)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操作规范条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规范服务的条例,并将差错与奖金分配挂钩。(2)提高药剂人员自身的学术水平,只有自身学术水平提高了,才可能提高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因此,对不同年龄段的药剂人员进行形式各异的继续教育,年青人参加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夜大学习,中年人则以参加医院和科室的职业继续教育为主。这对于识别处方中的书写错误、联合用药错误有很大的帮助。(3)切实做好查对工作:①查对处方书写是否规范,对不规范的处方要退回,不能讲人情,留面子;②查对处方中的配方是否合理,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儿科有一位2岁幼儿,处方: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病毒唑115 g,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头孢噻肟钠1 g,静脉滴注。审方时发现病毒唑用量过大,及时与医生联系,改正处方;③发药时必须做到有他人核对,对发出的药品必须确认无误; ④给患者打印一日清单,方便患者再次核对药名、价格等。(4)专人负责药品的领取和整理工作,每月定期盘点,认真清查数量、批号、有效期,失效期前4个月的药品作退药处理,切实做到先进先出,整齐有序,保证药品在 7 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5)差错事故,一旦发生,当事人应本着药师的职业道德,不隐瞒事实真相,立即向上一级领导汇报,及时查找、追回。例如:有一位5岁男孩,眼睛红肿到眼科就医,处方:硼酸洗眼液,外用洗眼,由于药师疏忽错发为复方硼沙溶液。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成份不同,前者含硼酸,呈弱酸性,抗菌作用弱,无刺激性;后者含硼砂、碳酸氢钠,呈碱性;液化苯酚,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及毒性;第二、用途不同:前者用于皮肤、黏膜、伤口消毒;后者用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
总之,防止药品差错的发生,这是一项重要长期的工作,药房的药剂人员要从自我做起,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要取得医院的重视,改善药房的工作环境和设备,这对药品的保存以及减少差错的发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结论:作为医院医疗重要组成部分的药学工作,应该顺应医疗制度改革的发展,实现功能转变,通过药品和药学技术手段向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药学保健服务。
第二篇:药学监护(医学论文)
摘要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是医院实施医疗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pC自美国学者首次提出至今只有10余a时间,已得到世界范围同行者普遍认可。随着社会发展,健康需要pC,pC也是中国传统药师的出路。分析了在我国推行pC是可行的、必然的,并介绍了pC的定义及包含的内容;着重叙述施行pC要克服的障碍;开展pC对在职药师要更新观念,主动适应。
在过去,医院药师往往被看作是“幕后英雄”,因为药师很少与病人直接接触。他们默默地工作,为医院准备各类药品或者为医生调配某些临时使用的药剂,一句话,药师的任务就是调剂和供药。
随着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的兴起,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医院药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时期。①以调配为主的传统时期;②以药学服务为主的临床药学时期;③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为目标的药学监护时期。临床药学的3个主要内容是: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药物信息咨询。作为药师,其中心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合理、安全和有效。药师参与临床,将使药师直接与病人建立联系,直接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这是药师职能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意味着药师要承担起对病人治疗全过程用药的监护责任。药师的药学监护与医生的治疗监护、护士的护理监护共同组成了全方位的“病人监护”过程(即药物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
药物治疗给许多病人解除病痛,带来幸福,但同样也会给许多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药学美学)。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开处方、配药或给药过程中的不当引起的。因此药师从道德上讲有责任保护病人免于药害之忧(药学伦理学的要求,着重强调药师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广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而不是纯粹的商品关系。药学伦理教育内容,义务教育、责任心教育、保密教育、法制教育)。另外,随着人们要求健康的水平提高,已不再满足有药可用,要求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药学服务。pC应运而生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了[1]。
1 pC的定义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也有称为药学保健或药疗保健。1987年由美国的Hepler和Strand提出pC,很快得到世界许多国家学者一致认可,在1988年新德里世界药学大会加以明确并特别作了推荐。
1987年,Hepler在“药学正经历着第三次浪潮”报告中提出,在未来20 a中,药师应该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表明自己在药物使用控制方面的能力,特别应该表明由于药师的参与可以减少整个服务费用,如缩短住院期和减少其他昂贵的服务等。1990年Hpler等提出了pC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实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①治愈疾病;②消除或减轻症状;③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④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pC是一种过程,药师通过与病人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设计治疗计划,其执行和监测将会对病人产生特殊的治疗效果。它包括3种功能,①发现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②解决实际发生的用药问题;③防止潜在的用药问题发生。pC是卫生保健的必要部分,应当与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但是,提供pC的目的是药师的工作要直接面向病人,药师直接对病人负责,以保证pC的质量。pC药师与病人的基本关系是:病人把自己托付给药师,药师接受委托并承担责任。pC的基本目标、过程和相互关系存在于所有的医疗机构中”。
对pC的统一定义是:“药师的使命是提供pC。pC是提供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有关的监护,目的是改善病人生活质量”[3]。这一定义把医院药学的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监护为中心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人身心健康为目标,药师要承担起监督、执行、保护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社会责任(社会药学的要求,社会药学是一门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药学问题,研究社会因素与药学系统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社会药学的内容1药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2药学系统内部的社会关系3药学工作者在药学系统中的作用4社会用药的特点、规律及其所带来社会问题)。药学监护的主要内容
2.1 把医疗、药学、护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医生、药师、护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医疗责任。
2.2 既为病人个人服务,又为整个社会国民健康教育服务。
2.3 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检测、治疗和保健。
2.4 指导、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
2.5 定期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科学评估。
根据药学监护的上述内容,医院药师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仅是调制药品,而是要与医生、护士一起直接面向病人,参与治疗,指导用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药学监护中药师的职责
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药学监护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监护。概括起来,药师在药学监护实践中的主要职责是:
3.1 与医生一起决定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明确治疗目标,为这一目标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用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pC不仅涉及药物治疗(实际提供药品),而且涉及每个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光决定是否用药,而且判断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药物治疗监测和向病人提供与用药有关的情报和咨询服务。药师必须综合、分析信息,根据与其他服务人员交谈所获得的信息、病人情况、疾病类型和医生提出的治疗观点拿出用药方案。
3.2 综合管理所有的pC所必需的资源(包括人和药品)。药物使用管理包括采购、储存、供应及药物使用评价。对医生、护士进行药学指导,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病人采取直接服务,包括用药教育、临床治疗会诊等。
3.3 保证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根据病人的疾病种类、性质、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有无药物过敏等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当的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药师提供pC的具体任务是发现、防止和解决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如①药物正确无误;②用药指征适宜;③疗效安全,使用价格适宜;④剂量、用法、疗程妥当(依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知识决定剂量及疗程);⑤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⑥调配无误;⑦病人遵从性良好[4]。
3.4 建立病人用药档案,对病人生活质量的评价。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采用通用量表和特殊量表,健康问卷和健康效用测量方法,健康效用指数等,对病人生活质量作出客观和主观的评价[5]。
4 医院药师在pC中的地位
4.1 药师的委托人是病人。
作为病人的委托人,药师必须与病人建立“一对一”的业务关系。
4.2 建立“处方者、药师、病人”新型伙伴关系。
pC要求打破药学内部的分工,如“普通药师”、“临床药师”、“供应药师”、“药房药师”和“制剂药师”。要求所有药师承担为病人保健的职责,认为药学部全体工作人员都是病人保健的提供者。其他医务人员及病人可与药师进行直接对话,起到医师延伸者功能,成为治疗队伍的一员[6]。(与国际接轨监管药师将从卫生系统分离,专门从事药品的检验和有关药品法规的检查与执法)
5 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
药学监护在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是很明显的。
首先,它促进了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够预防某些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三,病人的疾病得以治愈,病症得到消除或减轻,从而达到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根本目的;
第四,由于大幅度减少或杜绝了不合理用药,节约了药物资源,因而降低了医疗费用; 第五,提高了药师在医院乃至全社会的地位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药师的收入。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较晚,有些医院虽然也开展了临床药学工作,但仍停留在实验室或信息资料收集阶段,至于药学监护工作则处于宣传时期。但是,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某些基层医院不合格处方高达60%以上,问题十分严重。药学监护是21世纪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药学监护的社会需求将日益增加,可以预见,药学监护必将在我国逐步开展并形成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6 我国实施pC的障碍[4~6]
6.1 观念上的障碍
6.1.1 超越药师的传统工作 实现由“对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负责”向“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药师难以适应,特别是目前药物治疗决策是由医生制定的,药师不必承担责任。实施pC,药师授权参与用药决策,负责监控给药过程,观测病人用药反应并实行必要调整,追踪药物使用的最后结果,进行必要的评价。药师传统工作是面对药物,一下改为面对有感情的病人,本身也得到施展专业才能,树立崭新职业形象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6.1.2 超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的观念 pC提供的服务不光是要把病人现有的疾病治愈,而且要恢复病人的健康,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
6.1.3 超越生物学指标评价治疗结果的观念 现在评价药物治疗结果的指标只是一些观测到的数据,例如,对癌症病人使用抗癌药物时,以病人生命延长多少年为评价治疗好坏的指标。但是,在抗癌药物发生药理作用的背后,病人因药物严重的毒副作用遭受多少痛苦(生存质量恶化)并未考虑在内。开展pC工作,就要综合评价药物对病人整体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等指标。
6.1.4 超越具体医疗机构狭小的地域观念 实施pC,药师应关心照顾各种医疗机构中病人的药物治疗,不光是对本单位住院病人,进行药学服务,而是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持续不断,甚至对已出院的病人也应负有关心的责任。
6.1.5 超越现行的药学业务分工 医院所有药学人员,虽分工不同,总体目标都是通过药品和药学手段向病人提供改善生存质量的服务。
6.2 药学资源方面障碍
6.2.1 时间不足 目前我国药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常规的药物供应上,即使是与临床接触最多的药房药师,也难把主要精力放在查房、参加会议、查阅病历、提供药物咨询、开展药物监测、建议调整和监察药物不良反应等工作上,另外,药师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在给药后24 h内看完所有病人的病历及时发现用药方面的问题。
6.2.2 人员编制限制 我国医院的药剂人员编制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8%,这样原本人手就少,更无力进行费时费力的pC工作了。另外在有限的人员中,缺少提供pC必备的临床知识、交际能力、工作热情、自信心和业务素质。目前主要是药剂科主任和骨干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培养人才,积极组织力量,克服困难,稳步开展pC工作。
6.2.3 工作场所有限 pC工作,登记病人病历,向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收集用药信息等活动都需要在治疗病人现场,这就必须在各病区都要设有pC药师的工作场所。
6.2.4 技术条件有限 虽然许多自动化的医疗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启用,但严格地讲,还没有完全适合开展pC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使用,此外,目前,医院的经济状况普遍无条件引进昂贵的新技术设备。
6.2.5 劳动报酬得不到补偿和回报 药师向病人提供pC付出了比常规工作更多精力和时间,但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回报,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药师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投资无法收回,难保此项工作的长久坚持下去。
6.3 医疗体系方面的障碍
现有的医疗体系高度分工,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医疗分属不同部门,药剂科也将药师分为制剂、调剂、临床,各司其责,互不相干,而pC的连贯性要求医疗系统是个完整的体系,必须改变这种分工。
6.4 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
6.4.1 医疗信息不足 向病人提供pC的药师不仅要能及时获得药物的知识和最新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取得病人的医疗文件(既往病史、病程记录、治疗单等),但药师往往不易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pC工作要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简述电脑无纸化管理及局域网加以实现)。
6.4.2 药师缺乏编写医疗文件的经验 药师应当为每位病人建立正规的药历,详细记录病人的药物治疗情况(用药时间等)和用药前后化验的结果(疗效与反应等),但药师一般缺乏编写常规医疗文件的训练和经验。
6.5 法规方面障碍
医院药师的传统任务主要是,采购供应药品和收方发药,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条件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业务活动(如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科管理条例)。推行pC业务必须制定《药师法》和在有关法规中增加相应条文(简单介绍国外有关法规如医院药师拿出用药方案错误使病人残废要负法律责任,把药师的职责、任务,地位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pC工作在我国还处于宣传阶段,没有制度,尤其缺少一套客观的、科学的、能为医生、病人接受的评价标准,用来衡量药物应当产生的结果,以及对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即考察开展pC的真正价值,药师应当参与制订临床药物治疗标准,明确规定合理用药适应证、剂量和应该达到的治疗效果。
6.6 行政领导方面障碍
开展业务活动必然会增加基础设施,人员、场所、仪器设备、活动经费的投入,pC的开展增大医院财力投入,且无法收回。当然随着法规、制度等的出台,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开展pC绝不是药师或药剂科人员单枪匹马能完成的,必须是:药师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健康保健提供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整体配合,首要的关键是药师下临床要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认同。医生的传统观念认为,他们才是治疗结果的主要责任者,药师经常提出给药医嘱或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可能会引起医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医生可能是反对药师直接干预病人治疗的最大阻力。另外,护士也会对药师出现在治疗现场不适应。一个单位临床药学开展成功的,这方面障碍会大为减少。但如果一个医院的领导能充分肯定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责任,重视pC活动,对医院其它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药师开展pC并不是重复医生、护士的临床业务,而是对其工作的补充,不了解这一点就免不了会与医护人员发生职权范围的争执。pC势在必行[1,4]
pC在我国虽还处于宣传介绍阶段,实施的难度很大,虽然目前尚无实施的条件,但pC已得到药学界和医院药学人员的普遍关注。理由(1)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健康保健特别是对用药的要求上升到提高治疗质量,甚至生存质量的高度,因此开展pC的客观条件逐渐形成;(2)医院传统供药模式改变;我国制药工业的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医院制剂将会逐渐减少、萎缩; 加之医院药剂科现代化管理,根本改变医院传统供药模式;(3)电脑的使用,药剂人员剩余。因此,如果我们不思改革进取,固步自封,“下岗”的命运将会落到传统的药师头上,人们需要pC,pC也是医院药学人员的下一步出路。我们应当从更新自己的观念做起,正确宣传pC,理解pC,自觉主动加强自身学习,适应pC,为在我国施行pC扫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努力营造让pC逐渐深入人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8 未来医院药学的展望
21世纪药师的基本任务就是实施pC。许多药学领域的领导者已经接受了pC的概念,并且正在计划和实施使药房从单纯的调配功能向临床专业的转化[7]。未来的医院药师应该既懂药又了解临床,其基本工作内容有:血药浓度监测与解释、临床治疗咨询与会诊、单剂量作业、病人出院后药物使用教育、门诊病员药物咨询、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鉴定、新型科研制剂开发、参与新药临床评价方案的制定等。通过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保证理想的用药结果,降低因药物有关的医疗费用。尽可能使每一位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能够保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和精神状态,生活得健康幸福[9]。
参 考 文 献
高世嘉.药学发展的新阶段——药师监护.中国药学杂志,1995,30(2):97
唐镜波.药学监护的发展与策略.中国药房,1995,6(1):7
张新萍,郭海平,杨智敏.药学监护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69(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
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9):393
胡晋红,蔡溱.美国的药学服务.中国药房,1998,9(6):283~285
唐镜波.药品管供用的监督指导一体化.中国药房,1998,9(5):198~201
杨樟卫,张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药学实践杂志,1998,16(1):5~9
黄仲义.医院药学的变革与未来.中国药房,1998,9(5):213
张钧,魏水易.医院药学工作模式与药学保健.药学实践杂志,1995,13(2):114~118
第三篇:药品调剂制度
药 房 调 剂 制 度
1、审方:指调剂员收到患者提交的处方后,在配方过程中和发药前对处方进行的核对。处方审核是调剂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防止差错、事故,保证调剂质量的关键。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为:处方书写; 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处方审核的工作应由药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1)审查处方书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案号、就诊科别/病房床号、开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是否合格。
(2)门诊处方应三日内调剂。超过有效期的处方,应由处方医师重新开具处方或更新处方日期并签字后,方可调剂。
(3)每张处方限开五种药品。品种数超过规定的,应经处方医师重新开具处方或在原处方上注明原因并签字,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调剂。
(4)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应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5)严格执行药品的剂量规定。对超剂量处方,应拒绝调配。①一般门诊、急诊患者每张处方不超过三天用量;一般慢性病不超过一周用药量;癫痫、结核、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者不超过一个月用量。
②对于特殊管理药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对于特殊患者、特殊情况用药需经处方医师特别注明并经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调配。
(6)处方用药应与临床诊断的相符合,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应合理。
(7)不得有重复给药现象,处方药品名称应使用通用名。
(8)处方中如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法用量超过常规的需经处方医师重新签字。
(9)字迹不清的,不可主观猜测,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由医师写明、重新签字,核实无误,方可调剂。
(10)调剂员无权更换处方药品,不得自行修改处方。
(11)确认已交费处方的收费盖章有效。
(12)将处方与电子处方进行核对:凭用户名、密码进入本院HIS系统的处方发药程序,录入处方计价单上的病案号→调出处方内容进行审核。在审核中若发现计价错误应及时与计价人员联系,纠正。
(13)确认处方:按“确认”键/Alt+S键,系统自动销号、减库存。
(14)在处方左上角标明调剂流水号,与号牌核对无误后,将号牌发给患者,并提示其“妥善保存,按号取药”。
2、调配:指处方经审核合格后,依照处方要求取、配药品的过程。调配药品时必须按照调配顺序和操作规程操作。
(1)调配程序:按处方书写顺序调配→在药品外包装上按医嘱注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再次自行核对→调配人员签字、盖章。
(2)需拆外包装的药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并尽可能保存其内包装或使用厂家的原容器包装。对于必须转移到其他容器中再分装的药品,应使用专用器具,小心操作以避免污染。分装容器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分装后应在外包装材料上注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用法、用量。
(3)应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所调配的药品在患者服用期内不超过药品标示的有效期。
(4)应检查处方上的药品名称与药品货位和药品外包装上的药品名称是否一一对应,若有不符必须经核实后,确认为同一药品,方可调配。
(5)内服、外用药品应按规定使用相应的药袋分开包装,并注明用法。
(6)已拆外包装但未发出的剩余药品,应与整包装药品分开存放,并注明批号/有效期。
(7)应检查药品是否变质(变色、风化、潮解、破碎等)。
(8)应在保证药品外观质量和效期的前提下,用旧存新。
(9)同一药品存在不同批号/效期时,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调换为同一批号/效期药品。对于无法调换的应向患者明确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调配,并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清楚,在发药时再次提醒患者。若患者不同意,需按协商的剂量重新计价后再行调配。
3、复核:指药品调配完毕,在发药之前必须进行的对处方和药品的核对。复核是调剂药品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1)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是否与处方一致;核对有无配伍禁忌、妊娠反应和超剂量用药。对特殊管理药品和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剂量,应特别仔细地核对。
(2)复核有无多配、错配、漏配。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药品应特别仔细地核对。
(3)复核药品外观质量、批号/效期,特别注意对于某些药品的特殊用法、用量的复核。
(4)复核合格后签字、盖章。无第二人核对时,调配人应自行复核并签字,以示已经过复核。
(5)未经复核的药品和处方上无审核人、调剂人签字的药品不得发出。
4、发药:在处方和药品进行准确复核后,将药品发给患者而完成调剂的最后环节。
(1)核对患者姓名无误后,逐一发药并口头向患者交待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特殊注意事项。
(2)发药时要核对患者姓名,警惕重名现象。
(3)对于处方中注明的药品特殊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必须向患者口头交待清楚。特殊药品应向患者说明保存方法。
(4)发药人员应签字、盖章。
(5)应耐心回答患者的询问。
(6)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有关人员纠正。属差错事故要按规定程序报告,妥善处理。
第四篇:药品调剂制度
药品调剂制度
一、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二、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药师签名或者专用签章式样应当在本机构留样备查。
三、具有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以及安全用药指导;药士从事处方调配工作。特殊情况下,独立值班工作不少于1年调剂工作经验的药士以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四、药师应当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本院医师处方和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五、药师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和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包装;向患者交付药品时,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包括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
六、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七、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八、药师经处方审核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九、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十、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十一、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十二、药师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十三、药师对于不规范处方或者不能判定其合法性的处方,不得调剂。
十四、医疗机构应当将本机构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内同类药品相关信息告知患者。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儿科处方外,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
第五篇:药品调剂操作程序
药品调剂操作程序
目的:
建立调剂处方操作程序,规范门诊、急诊及住院药房药剂人员的调配处方程序,做到及时、准确,高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责任人:
质量管理员、调剂室主任、调剂员。内容:
1.药品调剂的概念:系指自接受处方笺到交付药品全过程,其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管理性、法律性、事务性、经济性综合一体的活动过程,也是药师、医师、护士、患者(或其家属)、药剂人员等相互沟通的过程。
2.调配处方的程序一般为:收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在调剂过程中应坚持“四查十对”。
3.由于调剂室各药房工作内容不尽相同,调剂程序可略有差异。3.1 门诊西药、中成药处方调配程序:收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
3.2 急诊药房、中药汤剂、住院药房自费处方调配程序:收方→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发药。
4.各业务单元操作程序
4.1 审方:指调剂员收到患者提交的处方后,在配方过程中和发药前对处方进行的核对。处方审核是调剂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防止
差错、事故,保证调剂质量的关键。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为:处方书写、药品名称、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禁忌和用法用量等。处方审核的工作应由药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4.1.1 审查处方书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病案号、就诊科别/病房床号、开方日期、医师签名盖章)是否合格。每张处方限开五种药品。
4.1.2 门诊处方应三日内调剂。超过有效期的处方,应由处方医师重新开具处方或更改处方日期并签字后,方可调剂。
4.1.3 每张门诊处方限开五种药品。品种数超过规定的,应经处方医师重新开具处方或在原方上注明原因并签字,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调剂。
4.1.4 严格执行药品的剂量规定。对超剂量处方,应拒绝调配,按下述规定重新计价、交费。
4.1.4.1 一般门诊、急诊患者每张处方不超过三天用药量;一般慢性病不超过一周用药量;癫痈、结核、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者不超过一个月用量。
4.1.4.2 对于特殊管理药品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4.1.4.3 对于特殊患者、特殊情况用药需经处方医师特别注明并经上级领导同意后方可调配。
4.1.5 处方中如有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用法用量超过常规的需经处方医师重新签字。
4.1.6 字迹不清的,不可主观猜测,应与处方医师联系,由医师
写明、重新签字,核实无误,方可调剂。
4.1.7 调剂员无权更换处方药品,不得自行修改处方。4.1.8 确认已交费处方的收费盖章有效。
4.1.9 将处方与电子处方进行核对:凭用户名、密码进人本院HIS系统的处方发药程序,录人处方计价单上的处方编号/患者姓名拼音(再次录人另一张处方号时,先按“刷新”/Alt+L键)→调出处方内容进行审核。在审核中若发现计价错误应及时与计价人员联系,纠正。
4.1.10 确认处方:按“确认”键/Alt+S键,系统自动销号、减库存。
4.1.11 在处方左上角标明调剂流水号,与号牌核对无误后,将号牌发给患者,并提示其“妥善保存,按号取药”。
4.2 计价
4.2.1 按照医院HIS系统计价程序规定,计价时按系统提示首先录人处方费别和就诊科室名称代码(拼音字头)及药品类别代码(1:西药费,2:中药费)。
4.2.2 按处方内容顺序录人药品名称的拼音字头→选定相应的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录人剂量→计算机自动结算总价(先按Esc键、再按Enter键)→打印处方药品总价单→贴附于正方计价栏并在复写处方(以下简称“副方”)上抄写药价→计价人员签字、盖章。
4.2.3 公费处方中开具了自费药品的,应先经患者同意,在正、副处方总价外,单独注明“自费”字样及相应的金额。
4.2.4 保证录人药品准确,不得估价、改价。计价差错率应符合《调剂室职责》中的规定。
4.2.5 对于药品超剂量的处方,应按4.1.4款的规定限量计价,并告知患者;对于已超规定剂量但不能拆包装的药品,应以相近包装量或协定包装量计价;并在正、副处方相应位置上清晰注明计价剂量。
4.2.6 计价时若发现药品缺货,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请处方医师调整药品,重新签字后经审方合格再行计价。对于无替代品种的药品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反应,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确实无法解决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在正、副处方相应位置注明“无”药。
4.3 调配:指处方经审核合格后,依照处方要求取、配药品的过程。调配药品时必须按照调剂顺序和操作规程操作。
4.3.1 调配程序:按处方书写顺序调配→在药品外包装上按医嘱注明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再次自行核对→调配人员签字、盖章。
4.3.2 需拆外包装的药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并尽可能保存其内包装或使用厂家的原容器包装。对于必须转移到其他容器中再分装的药品,应使用专用器具,小心操作以避免污染。分装容器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分装后应在外包装材料上注明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用法、用量。
4.3.3 应检查药品有效期,保证所调配的药品在患者服用期内不超过药品标示的有效期。
4.3.4 应检查处方上的药品名称与药品货位和药品外包装上的药品名称是否一一对应,若有不符必须经核实后,确认为同一药品,方可调配。
4.3.5 内服、外用药品应按规定使用相应的药袋分开包装,并注明用法。
4.3.6 已拆外包装但未发出的剩余药品,应与整包装药品分开存放,并注明批号/有效期。
4.3.7 应检查药品是否变质(变色、风化、潮解、破碎等)。4.3.8 应在保证药品外观质量和效期的前提下,用旧存新。4.3.9 同一药品存在不同批号/效期时,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调换为同一批号/效期药品。对于无法调换的应向患者明确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调配,并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清楚,在发药时再次提醒患者。若患者不同意,需按协商的剂量重新计价后再行调配。
4.4 复核:指药品调配完毕,在发药之前必须进行的对处方和药品的核对。复核是调剂药品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4.4.1 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是否与处方一致;核对有无配伍禁忌、妊娠禁忌和超剂量用药。对特殊管理药品和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的用药剂量,应特别仔细地核对。
4.4.2 复核有无多配、错配、漏配。对易发生调剂差错的药品应特别仔细地核对。
4.4.3 复核药品外观质量、批号/效期,特别注意对于某些药品 的特殊用法、用量的复核。
4.4.4 复核合格后签字、盖章。无第二人核对时,调配人应自行复核并再签字,以示已经过复核。
4.4.5 未经复核的药品和处方上无审核人、调剂人签字的药品不得发出。
4.5 发药:在处方和药品进行准确复核后,将药品发给患者而完成调剂的最后环节。
4.5.1 在叫号器上输人处方编号并确认。收取患者提交的号牌,核对号牌和患者姓名无误后,逐一发药并口头向患者交待每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特殊注意事项。
4.5.2 发药时要核对号牌和患者姓名,警惕重号或重名现象。4.5.3 对于处方中注明的药品特殊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必须向患者口头交待清楚。特殊药品应向患者说明保存方法。
4.5.4 发药人员应签字、盖章。4.5.5 应耐心回答患者的询问。
4.5.6 发现问题及时责成有关人员纠正。属差错事故要按规定程序报告,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