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
某某乡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为进一步加强我乡流动党员的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某某乡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流动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逐步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流动党员范畴
流动党员是指:离开原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到外地务工、经商、居住等,又不能回原所属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无固定地点或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以及流入到本单位党委管辖范围内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三、基本要求
1.坚持条块结合,双向管理。实行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党组织相互结合,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流动党员的管理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负责,把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中,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关心流动党员的日常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流出地党组织要时刻关注流出党员的动向,有重大事情及时向乡党委上报。
2.做好信息登记,细化管理。各支部要及时开展外出、流入党员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党员管理手册》里,并及时上报乡党委,乡党委设立了《流动党员登记台账》对全乡流动党员进行全面统计,统筹管理。
3.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村级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三、具体措施
(一)、规范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的有关规定,对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按以下要求进行管理:
1、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的,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党员,一般开具党员证明信;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以上各种业务的办理都设在乡组织办公室。
2、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党员本人所居住的地方党组织。单位、地方接收确有困难的,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或有关服务机构党组织。
3、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原所在企业党组织应当与其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党员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党员流向不确定的,一般先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其居住地所在的党组织。
4、对根据国家政策有关规定,已纳入乡管理的退休干部党员,其所居住地具备接收条件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党员居住的地方党组织;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在外长期定居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现居住地党组织。
5、在湘潭范围内流动的党员,能经常返回所在党组织参加组织活动的,其组织关系一般维持不变。
(二)规范流动党员信息登记管理
1、严格落实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流入后)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党支部要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其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并及时上报乡党委,乡党委设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对全乡每个流动党员要及时记载,确保做到“六清”:即,流动原因清,流出(入)时间清,所从事的行业清,暂住地址清,联系办法清,党费交纳情况清,及时有效地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中来。
2、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党支部要定期对流动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审核,做好相关信息校准、登记工作,对于无故不送交审核《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审核不合格的流动党员,将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三)规范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1、党组织要双向联系、共同管理。要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了解流出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党支部在接收流入流动党员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查验党员身份,并就日常管理进行联系,做到“三沟通”,即:流入党员在工作和生活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问题的要进行沟通;在流入地出现违法违纪事实的要进行沟通;不发挥党员作用、甚至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沟通,沟通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2、建立完善关爱流动党员制度。各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要把关爱流动党员纳入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时刻了解流出党员的动态,当流出党员发生重大问题,党支部要上报乡组织办公室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系,提供援助和支持,必要时要到流入地帮助解决问题,使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同时,对于外来流入党员,党支部要将其纳入党组织里,加强对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关心流入党员的日常生活,与党组织其他人员一视同仁。
四、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党员管理关乎我党形象的维护,是保持我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力抓手。我乡的流动党员有数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对党支部日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于促进我乡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党支部要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乡组织办公室成立流动党员管理小组,由徐彬同志任组长,管理小组负责协调各支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统筹管理全乡流动党员、做好相关流动党员业务办理。支部书记是各支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流入党员的教育管理,紧密保持与流出党员的联系,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排查、登记,做到每个流动党员信息详细、准确。3.严格管理工作。乡组织办公室将不定期检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对于管理松散、信息不实的支部要求限期整改。各支部要严格按照《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流动党员无故6个月以上不参加支部活动、不按期缴纳党费的及时上报乡组织办,并按照《党章》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件一:流出地党组织主要职责 附件二:流入地党组织主要职责 附件三:流动党员注意事项
流出地党组织主要职责
1.做好流动党员信息统计,对党员的外出原因、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党费缴纳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每个支部都发放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乡组织办公室将定期查看。流出地党组织要对党员进行外出前教育,并按规定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给流动党员。
2.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应及时协助其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
3.负责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适当方式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乡组织办上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各种活动、会议。
4.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与党支部保持联系或不交党费的及时报乡组织办公室,并按党章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预备期满应及时通知并组织其进行转正谈话,做好相关转正工作。
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上登记备案,并统计上报乡组织办公室。
2.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3.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组织,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关心流动党员的日常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4.流动党员因故离开,应及时通知流出地党组织及乡组织办公室。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流动党员注意事项
1.流动党员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组织关系的衔接,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定要办好流动党员活动证。
2.要自觉与党支部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本人的思想和工作情况。
3.流动党员外出要按时参加党支部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等,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应向党支部说明原因,经党支部批准方可。
4.流动党员要积极参加工作或居住所在地的党组织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海淀人才党委流动党员管理业务指南
海淀人才党委负责在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个人存档、单位存档中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高新技术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由海淀园企业工委负责)。
一、组织关系转入
受理条件:
1.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须为海淀人才存档人员;
2.是预备党员的不能超过预备期,超过预备期的须在原党组织办理转正手续后才可转入。
所需材料:
1.原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 2.《存档证》(或存档通知单)、本人身份证。办理程序:
1.根据原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地域和隶属关系的不同,按以下程序办理组织关系转入:
①党组织关由中央各部委所属或京外省市单位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应由原党委组织部门开往“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组织部”,办理人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分别到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相关调转手续,组织关系调转流程:原党委组织部门——中共海淀区委组织部——海淀园企业工委——海淀人才党委。
②党组织关系由北京市属(含北京地区各高等院校)单位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往“中共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人需持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相关调转手续,组织关系调转流程:原党委组织部门——海淀园企业工委——海淀人才党委。
③党组织关系由本市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转出的,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开往“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2.填写《党员信息采集表》;
3.注册登记,领取《流动党员证》,并妥善保存;
4.工作人员根据情况为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分配到指定的基层党组织,并告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注意事项:
1、转入组织关系的党员应按党员证首页提供的有关信息尽快与所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取得联系,积极支持、参加支部各项活动,服从支部管理。
2、按时交纳党费,交纳党费时务必带上《流动党员证》,党费标准每月10元。逾期不能超过6个月,因工作原因需到外地可预交当年党费。
3、海淀区委组织部地址:长椿桥东路区政府办公楼,电话;82510223
4、海淀园企业工委地址:西四环北路东冉村招商大厦一层25号窗口,电话 :88498733 2
5、海淀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地址:西四环北路73号四季青桥西北角 中关村人才发展中心2层,电话:88499517
68946074
二、组织关系转出
所需材料: 1.本人身份证; 2.《流动党员证》。办理程序:
1.流动党员持以上材料到海淀人才党委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并提供接收单位党委的详细名称;
2.持海淀人才党委开具的介绍信前往中共海淀园企业工委办理转信手续。
注意事项:人事档案转出海淀人才时,需将党组织关系一并转出。
三、预备党员转正
所需材料:
1.预备党员提交转正申请书和《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保存在档案内的需持存档单位介绍信或存档证到本中心档案部借用)。
2.委托存档单位出具工作表现鉴定; 转正程序:
1.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一年,本人应提前一个月向所在党支部递交转正申请,由预备考察期间的工作单位出具工作表现鉴定并加盖公章,经支部大会通过后报海淀人才党委;
2.海淀人才党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支部大会决议、本人政治和工作表现进行审核,批准后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四、发展新党员
培养程序: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
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从业情况和社会表现“三清楚”,目标、制度、责任“三落实”;建立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应主动向其所在党支部报告,对未向党支部报告且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与其进行联系,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专人联系制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