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立足服务 把握主动
——全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近年来,埇桥区支河乡党委针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不断增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的实际,按照“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组织网络和服务网络,不断赋予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内容,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自觉维护党员、家乡“两个”形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双向”带动作用,努力当好家乡经济建设的“信息员”、“联络员”和“特派员”,构建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格局。
一、抓根本,建机制,确保流动党员不脱管、不漏管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台帐管理制度。按照“不漏人、不漏项”的管理原则,深入摸排每名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档案。根据流动党员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现实表现等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充实信息档案,并将有关信息记入个人档案,有力确保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制度。要求每名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前,主动到所在党组织进行登记报告,并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谈话,提出要求,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联系人。流动党员外出前,到联系村干部家辞行,到达务工地后,及时向联系人提供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从事职业等。结对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通报村党组织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等,通过结对联系,实现了相互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建立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外出前,由村党组织指定联系人,并对其进行有关法律法规、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外出后,由村联系人通过邮寄学习资料、电话督导等方式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帮学活动。春节期间,利用流动党员春节集中返乡的时机,结合农村“小学教”活动,通过举办返乡党员座谈会、专题辅导、结对帮学等形式,组织返乡党员学习、补课。
四是落实组织关系接转制度。对外出6个月以上,地点相对固定的流动党员,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教育他们主动参加当地组织生活。今年以来,我乡共为7名流动党员及时办理或补办了组织关系结转手续。对流出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或外出时间相对较短,暂时无法结转组织关系的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目前,全乡共有45名党员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
五是严格民主评议流动党员制度。结合主题教育,充分征求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单位、联系人和群众的意见,从政治思想、遵守纪律、组织观念、发挥作用等方面对流动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四个等次对每名流动党员考核鉴定。
二、抓核心,建组织,确保流动党员当先锋、做模范 一是灵活设置流动党组织。对流出的党员按照数量和区域分布,乡党委结合实际灵活设置驻外党组织。在流出党员比较 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散”。2007年11月,支河乡党委在杭州市拱墅区建立了埇桥区第一个驻杭州市流动党支部,7名在杭州务工经商的党员有了“家”。在流动党员较少,条件尚不成熟的地方设立了流动党员联络站,确保流动党员有“家”可归。目前,支河乡党委已在北京、上海、苏州、义乌等地设立了五个流动党员联络站。全乡45名流动党员,90%以上纳入流动党组织管理。
二是发挥流动党组织作用。乡党委安排专人负责联系流动党组织工作,指导流动党组织部在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重点突出抓经济主题。驻杭州流动党支部书记陈庆林投资创办了东杰运输公司,成功跻身于杭州市商品车物流配送行业,现拥有3辆轿车、8辆货运汽车,公司年营销收入达1000多万元,年上缴(交)税金110多万元。利用流动党组织,教育和引导流动党员依法务工、依法经营、依法维权,自觉当好家乡务工人员的困难帮扶员、矛盾调解员、信息联络员,吸收在外务工青年入党,从优秀务工人员中发展了6名党员。利用流动党支部维护在外务工农民合法权益,驻杭州流动党支部书记陈庆林以党组织名义出面与公司交涉,经过努力,为在浙江湖州织里镇一童装厂打工的埇桥区夹沟镇武雪丽等10多名姐妹顺利讨回了6万余元拖欠工资。驻杭州市流动党支部被拱墅区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委员刘军被授予“杭州市十佳外来务工者”称号,《浙江日报》、杭州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是积极开展“双向带动”活动。乡党委注重用精神鼓励激发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的热情,对流动党员典型事迹进行 广泛宣传,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在社会上营造“双向带动”的浓厚氛围。对以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乡党委、政府能够积极介入,强力推动,倾心帮助,安排班子成员专门帮助协调关系、办理证照、规划用地、争取贷款,有效地推动了“双向带动”活动的深入开展。赵台村党员赵洪汉在外摸爬滚打了五、六年之后,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资金,在该乡党委鼓励和支持下,他筹集了180多万元,回乡办起了宿州市永乐食品厂,经过发展壮大,目前以发展为占地近30亩,厂房55间,拥有大型食品加工机械23台套,固定资产1200万元,年产值7000万元的企业。支河乡党委、政府抓住赵洪汉回乡创业的契机,积极创造条件,注重发挥永乐食品厂小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采取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示范引导等办法,在全乡兴起全民创业的热潮。目前,支河乡小食品加工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已建成投产了路湖村的佳乐、西学村的久兴、海孜村的盛澳、么李村的盛源等30多家大小食品厂,从业人员1500多人,年产值1.6亿元。
三、抓管理,重服务,确保流动党员促发展、作贡献 一是推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模式,为流动党员就业创业争取主动权。教育引导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自觉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主动参与流入地的经济建设和各项活动,积极融入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之中,努力为流入地和家乡共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实行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制度,为流动党员贡献家 乡提供大服务。定期了解掌握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工作学习、自我管理、发挥作用以及参与服务当地及家乡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教育、鼓励、支持他们安心工作、虚心学习,不断积累资金和技术,注意搜集适合家乡发展的项目资讯,力争早日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及时出面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解决在外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当好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在外就业创业的坚强后盾。
三是开展流动党员“关爱帮扶”活动,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当好大后方。积极开展关爱帮扶流动党员家庭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子女就学、关照老人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鼓励支持流动党员安心工作,自觉当好家乡党组织的“联络员”、“特派员”,决不辜负家乡党组织的重托和厚望。同时,各基层党组织在每年“七一”期间、春节前后、党员的生日、入党纪念日、重大节假日等重要时期,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流动党员联系人等对流动党员的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部分村党组织还组织突击队在农忙季节帮助不能返乡党员家庭收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附:陆锦华于2011年6月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来玉竹村党支部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
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从业情况和社会表现“三清楚”,目标、制度、责任“三落实”;建立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应主动向其所在党支部报告,对未向党支部报告且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与其进行联系,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专人联系制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