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党员管理
因地制宜创新举措
全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维护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监督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州直机关工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把此项工作与深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大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与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采取五项举措,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三级联动”管理机制。领导重视是搞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关键。为此,工委专门成立了州直机关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工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州人事局(州人才服务中心)、州公安局、州民政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工商联、州工商局等单位组成,下设办公室,各成员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办事机构,并确定1名主要党政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指定1名联络员负责日常事务。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我们在州人才服务中心挂牌设立了州直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
(站),向社会公布了服务咨询电话,在州就业中心和州自主择业办成立了党支部。明确了各级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构建了由州直机关工委宏观管理,各基层党组织统筹管理,州人才服务中心动态管理的“三级联动”工作体系。
二是统一思想,认真抓好工作部署。州直机关工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广泛交换意见,在认真做好流动党员年度统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摸底排查工作。去年12月29日州委组织部召开全州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后,我委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和单位分管领导召开了工作协调会议,认真学习传达了中组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同志的批示精神,以及州委组织部工作座谈会精神,就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排查摸底和统计工作做了具体安排部署,要求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对做好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体谅流动党员面临的困难,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使他们感受党的关爱和温暖。各基层党组织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制定了工作方案,对辖区内流动党员进行了认真摸底排查,填报了《流动党员情况统计表》,上报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三是摸底排查,做到“三知”。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是搞好流动
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委在认真做好党统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了对流动党员的摸底排查工作,通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活动,全面查找流动党员。摸底排查工作主要通过“五查找”的方式进行,即党组织查找、党员个人包干查找、电话联系查找、发动亲朋好友查找、动员知情人查找。工作中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从事的务工项目、掌握新住址、掌握联系方法、掌握党费缴纳情况。经查实,现州直机关共有流动党员23名,其中党组织关系在州人才服务中心的有20名,党组织在州供销社的有3名;流动党员中跨省流动党员1名,跨州流动党员7名,州内跨县流动党员5名,因举家外出未归、打工地点和联系电话频繁更换等原因失去联系,正在与公安部门联系查找的有10名;流出1年以内的1名,流出1年以上的22名,通过排查,做到了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
四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账。根据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州直机关工委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就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与州人事局领导交换意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完善了《流动党员流入(流出)登记表》,制定印发了《两新组织党建有关情况统计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登记表》、《州直机关党员私营企业主登记表》、《州直机关流动党员摸底调查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情况进行多次“回头看”,查缺补漏,凡发放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必须加盖工委的公
章才能生效;坚持党支部委员分包联系外出党员制度,责任到人,要求每位外出流动党员每半年寄回一份工作总结和思想汇报;加强痕迹管理,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联系卡,建立流动党员台账,指定专人维护,做到一季一调查,半年一更新;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登记点,使流动党员能随时与组织保持联系;建立流动党员管理联系协调会议制度,明确具体分工和职责要求,规定会议时间为每半年一次。
五是丰富载体,搭建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我们于2006年在州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了州直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站),向社会公开了服务承诺和咨询电话,为向流动党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便捷服务,搭建了务工服务工作平台,采用报刊、互联网、现场咨询、发放《劳动力转岗培训教材》、召开招聘会、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竭力为流动党员和群众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用工推荐服务。2008年以来,州人才服务中心共召开各类招聘会22场,应聘人员达5326人,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266人,为各企事业和用人单位推荐用工2487人;州劳动就业中心召开招聘会2次,有1600人应聘,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达2907人,为各单位推荐用工1334名。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积极做好预备流动党员转正、组织关系接转和党费收缴工作。对预备期满流动党员,党支部及时召开支部大会,按时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凡流出党员必须填写《流动党员登记表》,对外出时间三个月以上且未转组织关系手续的党员,及时办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在加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方面逐步走
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通过加强流动党员党支部建设,使流动党员从过去基本脱离组织的单一无序状态走向有组织依靠的有序状态,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组织性和责任感,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为流入地经济社会注入新力量,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营造了和谐氛围。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确保党员先进性。
一是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上却存在着“五不管”现象,即流动性大、不好管;认识不清,不想管;模式老化、不会管;党员思想复杂、不服管;两地缺乏沟通、互不管。这种情况的存在,势必使党员失去管理和监督,无法保证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对此,街道党委坚持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按照“条地结合、内外结合”的模式,先后制订了流动党员和离退休职工党员管理办法,实行由流入、流出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双向管理”,变“两不管、两头松”为“两地管、双落实”,激发了落实组织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让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坚持因地制宜,健全基层组织。针对流动党员大多集中在“两新”组织、社区、企业和离退休干部中的分布特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确保科学管理。做到了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流动方向清、联系方式清、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清。截止目前,全街所有流动党员落实了“双找”制度,将那些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
三是让流动党员“有功可建”。街道党委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激发了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培训,使党员在流动时党性不断增强。鼓励党员大胆创业,带头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丰富党建主题活动内容,使每一个流动党员都成为一面流动的旗帜。通过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街道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村流动党员管理规定如下:
一、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村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村党组织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村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村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村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村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二、区别情况进行管理
1、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至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2、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且地点比较固定,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党组织。
3、外出无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应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
4、流动性大,无固定地点,但可以经常回村的,可不转移党员组织关系,仍由村党组织管理。
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
1、《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县委组织部负责提供,不得翻印。
2、《流动党员活动证》由镇党委统一领取,由组织登记发放。一般应贴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并由发证的镇党委在照片上加盖印章,特殊情况未贴照片的,应与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同时使用。
3、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时,村党组织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持证外出党员的姓名、发证时间、外出原因、流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等情况,并报镇党委备案。
四、《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
村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村党组织同时确定流动党员联系人。
3、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4、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5、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6、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7、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8、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9、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10、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11、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五、党员流出期间管理
1、通过适当方式与外出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村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2、利用流动党员返乡之机,通过集中学习、召开座谈会或走访等形式,认真听取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检查《流动党员活动证》使用情况。
3、发现外出党员不按规定接转组织关系,或不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或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情况时,要严肃批评教育,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村党组织原则上每年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
六、流出党员返回后管理
1、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村党组织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2、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3、按规定做好有关组织手续办理工作,及时纳入管理。
七、流动预备党员转正手续的办理
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村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村党组织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办理这类预备党员转正手续时,村党组织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其他途径,认真了解和考察预备党员在外出期间的表现。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应负责介绍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证明。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附:陆锦华于2011年6月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来玉竹村党支部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
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由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做到流动党员的基本、从业情况和社会表现“三清楚”,目标、制度、责任“三落实”;建立外出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应主动向其所在党支部报告,对未向党支部报告且外出3个月以上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与其进行联系,并进行批评教育;建立专人联系制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