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布北京市第一批绿色生产达标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名单的通知
关于公布北京市第一批绿色生产达标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名单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20 浏览次数:742
京建发〔2011〕306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实施第十六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任务的通知》(京政办发〔2010〕9号),加快推进我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治理整合和绿色生产达标工作,根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的通知》(京建材〔2009〕736号)要求,现将北京市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的第一批22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一批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的搅拌站点,要继续贯彻北京市搅拌站绿色生产标准不松懈,做好环保设施的维护完善,在坚持绿色生产的同时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管理,坚持诚信经营,为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应有贡献。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加强对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搅拌站的监督管理,对发生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下降的搅拌站要及时督促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报市主管部门撤回其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搅拌站点的资格。
二、在各区县搅拌站治理整合实施方案中列为长期保留或阶段性保留对象的搅拌站点,尚未进行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经2011年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联合组织的专项检查,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和混凝土质量管理达到规定要求,下半年纳入第二批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各搅拌站点在制订环保设施改造方案的时候,可以参考第一批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的搅拌站点特别是海淀区的北京中实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朝阳区的北京城建亚东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小营站)、密云县的北京水源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房山区的北京燕钲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等搅拌站的经验,实现砂石料仓的全封闭,做到运砂石料汽车进入料仓卸料,砂石料上料机配置在砂石料仓内。
三、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改革委、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搅拌站的治理整合工作。对不符合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条件和混凝土质量管理要求的搅拌站要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依法撤回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并禁止其向建设工程供应预拌混凝土。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搅拌站要依法予以取缔,保证按时完成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治理整合工作目标。
特此通知。
附件:《北京市第一批绿色生产达标考核合格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点名单》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BJ04002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建盛站)
房山区
BJ05001 北京浩然混凝土有限公司
BJ05002 北京韩村河构件有限公司
BJ05003 北京惠德混凝土有限公司
BJ05004 北京燕钲混凝土配送有限公司
BJ05005 北京北斗星混凝土有限公司
海淀区
BJ06001 北京中实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顺义区
BJ07001 北京市承顺成混凝土有限公司
BJ07002 北京市同顺城混凝土有限公司
BJ07003 北京中航鑫跃丰混凝土有限公司
平谷区
BJ08001 北京正富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怀柔区
BJ09001 北京国旺混凝土有限公司
密云县
BJ10001 北京水源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区县 搅拌站编号 搅拌站名称
朝阳区 BJ01001 北京市中超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BJ01002 北京城建亚东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小营站)
BJ01003 北京城建银龙混凝土有限公司
昌平区
BJ02001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BJ02002 北京市昌平一建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环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城北站)
BJ02003 北京中伟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大兴区
BJ03001 北京正华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BJ03002 北京泽天宇混凝土有限公司
通州区
BJ04001 北京新航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广东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搅拌站建设指引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生产搅拌站指南
前 言
为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实现广东省预拌混凝土生产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规范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和管理,促进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除应符合本指南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本指南共分为八部分,包括:基本规定、厂址选择、厂区建设、设备设施、生产管理、排放监测控制、运输管理、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等。基本规定
1.1 新建、改建、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程序按照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粤散办〔2012〕41号《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关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1.2 新建、改建、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在建设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批准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企业建成须经验收合格、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生产。
1.3 在新建、改建、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时应严格将环保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4 新建预拌混凝土企业项目必须符合本指南中的所有条款要求。1.5 改建、扩建预拌混凝土企业项目必须符合本指南除2.1、2.2、2.3、4.3.5、条款外的其他条款要求。厂址选择
2.1 新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和环保要求。
2.2 新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选址应避开环境敏感区,应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500米(含)以上及下风口位置。
2.3 新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选址应考虑原材料及产品运输便利,生产经营便于管理,投入产出合理。
2.4 不符合1、2条款要求的已建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宜进行改建或扩建。厂区建设
3.1 厂区内应合理规划。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应分区设置,且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厂区边界应建围墙。
3.2 厂区内道路及生产区的地面应硬化,且应保持完好和清洁,保证车辆以时速5~10公里行车时不扬尘,未硬化的空地应进行绿化。
3.3 厂区绿化面积占全厂面积比率达到8%以上。
3.4 厂区内应充分考虑人流、物流自然流畅,不交叉线路,便于管理。有条件的宜设计进出两个大门,一个为原材料和空车进入,另一个为产品和人员进出,并设置导向、警示、定位等标识。
3.5 厂区建设时应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做到雨污分流,并配备生产废水处理、雨水储存循环利用系统。
3.6 厂区内应建洗车台,洗车台应靠近空车进站位置,并保持清洁。3.7 厂界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要求,离居民区较近的一侧,经监测厂界噪声超过标准的,必须安装隔音设施。
3.8 办公区应设置停车场、宣传栏、密闭式垃圾收集容器等设施。3.9 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器具,节水器具的配制率应达到100%。
3.10 食堂宜设置在生活区内。食堂厨房应设置隔油池,并定期清理。3.11 厂区标牌应包括环境保护内容,并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环境保护标识。
3.12 厂区门前道路、环境按门前三包要求进行管理。设备设施 4.1 一般规定
4.1.1 应选用低噪声、低能耗、低排放等技术先进并满足当地环保标准的生产、运输、泵送和试验设备,严禁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的淘汰设备。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设施,应尽量远离办公区、生活区和周边住宅区。
4.1.2 生产、经营、运输设施设备须按照《广东省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备案管理办法》规定在“广东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备案。
4.1.3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设备宜使用清洁能源。
4.1.4 应建立设备技术档案。集尘、降噪、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记录,确保正常运行。
4.1.5 用水设备设施应完好,不应有渗漏。4.1.6 应建立雨水收集设施。
4.1.7 应建立混凝土拌合物回收再利用设施,设施应满足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回收、分离和再利用。对分离出来的砂、石、废浆做到100%的回收利用。
4.1.8 应建立废水回用设施,生产用水应循环使用并做到100%回收利用。利用废水作为拌合用水时,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规定。
4.1.9 试验室设备配置精度应满足生产要求。
4.2 搅拌站(楼)
4.2.1 搅拌站(楼)应合理布局,有条件的选择不等高区域,高处可设置砂石料场,低处可设置计量、搅拌和装车层,地下应建蓄水池。
4.2.2 搅拌站(楼)一层宜采用混凝土结构,以减少主机震动;主体二层及以上部分应封闭,其内部应采用防尘的采光设施。
4.2.3 搅拌层应设有冲洗设施,冲洗废水应回收利用。称量层平台应有除尘设施。
4.2.4 搅拌站(楼)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上料、配料、搅拌等环节应实施封闭。
4.2.5 搅拌主机卸料口应采用防止混凝土喷溅的设施,卸料口下地面应保
持清洁。
4.2.6 搅拌站(楼)应安装实时监控系统。
4.2.7 搅拌主机、筒仓应配备除尘设施,除尘设施必须保持完好,滤芯等易损装置应定期保养或更换。筒仓除尘器宜安装在筒仓旁的地面上,便于维护保养。
4.2.8 筒仓除吹灰管及除尘器出口外,不应再有通向大气的出口。吹灰管应采用硬式封闭接口,避免泄漏。
4.2.9 粉料筒仓应配备料位控制系统,料位控制系统应定期检查维护。
4.3 砂石堆场
4.3.1 砂石储存、卸料、场内搬运以及上料过程中采取固定的封闭措施。4.3.2砂石堆场应建成封闭式(三面墙,加装硬顶),并应标明边界。所有装卸料行为应在边界内完成。
4.3.3 砂石堆场应铺装硬质地面并设置排水沟。
4.3.4 砂石堆场与配料设施(地仓)宜一起封闭,其高度应能满足装卸料、配料的要求,并应配备除尘设备和降尘喷淋装置。
4.3.5 砂石装卸配料作业,新建企业原则上不使用铲车,应采用传输带输送,以减少噪音;改建、扩建企业有条件的应采用传输带输送,不使用铲车,确因条件所限,宜采用静音装载设备。
4.3.6 沙、石材料品种分仓堆放,不混料,并有清晰的标记标识。
4.4 生产废水和废弃物处理
4.4.1 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
4.4.1.1 生产厂区应设置多级沉淀池,以便废水、废料回收使用,实现零排放。
4.4.1.2 搅拌楼(站)、骨料堆场、混凝土回收设备、车辆清洗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沉淀池连接。
4.4.1.3 生产厂区应设置废水再利用设施,对经过沉淀的废水进行合理利
用。
4.4.2 生产厂区应配备混凝土回收设备,对废弃的尚未固化的混凝土拌合物进行回收、分离和再利用,分离出的浆水应排入沉淀池。
4.4.3 应设置固体废弃物存放点,不得露天堆放。生产管理 5.1 一般规定
5.1.1 为了保证混凝土耐久性,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原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施工等环节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5.1.2 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及检测设备。按照绿色生产管理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ERP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采购、生产、质量、成本、库存、销售、调度、运输、财务、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管理,通过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活动。
5.1.3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将混凝土绿色生产的内容纳入内部管理体系文件,把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并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
5.1.4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按照合同约定和标准规定,组织好材料、设备、运输车辆等生产资料,科学生产、合理调度,减少废品量。
5.1.5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按照要求设立专项试验室,按功能设置水泥物检室、力学室、留样室、试配室、化学分析室、标准养护室等,并配备满足企业生产检验要求的试验设备和人员,确保产品质量。
5.2 原材料
5.2.1 应使用散装水泥及矿物掺合料。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的规定;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
GB/T 20491等规定。
5.2.2 宜使用高性能和环保型混凝土外加剂。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规定,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GB18588的规定。液体外加剂的储存、输送必须采取密闭和防渗漏措施。
5.2.3 砂、石原材料的装卸、搬运应采取相应的降尘措施,皮带上料的漏料应及时清理。
5.2.4 散装水泥等粉料的装卸应有防尘措施,应严格控制粉料上料过程,防止粉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5.2.5 原材料储存和使用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设计原材料储存位置和仓位,及时调整原材料的使用日期。
5.3 配合比设计
5.3.1 应以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理念进行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5.3.2 应合理利用矿物掺合料取代水泥。矿物掺合料的取代量需通过试验验证,保证配制出的混凝土质量满足现行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5.3.3大力推广使用人工砂。人工砂的使用应满足《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41的规定。
5.4 生产控制
5.4.1 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应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5.4.2 对集尘、降噪的设备设施定期检查维护,检测仪器定期送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5.4.3 对关键设备和生产过程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防止废品的产生。5.4.4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及时清理。5.4.5 对混凝土运输车入料口及卸料斗及时清理。
5.4.6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混凝土运输车出厂后不产生遗洒。5.4.7 应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对固体废弃物作专门的处理。5.4.8 粉料上料过程要有专人监控,防止粉料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5.4.9 宜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如尾矿、粉煤灰等),在利用工业废弃物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守各项要求,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5.4.10 严禁使用各种袋装粉料。
5.4.11 液体外加剂的储存、输送必须采取密闭和防渗漏措施。排放监测控制
6.1 绘制厂区污染物排放平面图,标出排放点,排放点有变化时要及时更新。
6.2 制定噪声、粉尘、污水、废弃物排放控制程序,内容包括资源配备、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检查纪录、整改措施、应急预案等。
6.3 对噪声、粉尘、污水、废弃物排放要定期进行自检,不合格的要立即按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
6.4 有组织排放的排气筒应设置永久采样孔和采样测试平台。
6.5 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污水、噪声、粉尘等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要求。
6.6 每年应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对粉尘、噪声、生产污水排放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废料、废水实现零排放。运输管理
7.1 应使用符合国家和广东省环保要求的运输车进行运输。
7.2 运输设备、泵送设备符合资质登记要求,并在广东省散装水泥发展应用监管信息平台备案。
7.3 运输车应定期保养,运输前应综合检查。
7.4 运输车(含原材料)应保持外观清洁,运输车车身应有明显企业标识,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洒漏的措施。
7.5 应合理安排运输路线。运输车应使用GPS车辆定位调控管理系统。7.6 运输车应按额定载量、规定速度行驶,严禁超载、超速。
7.7 运输车进入厂区、居民生活区及施工区域时应低速行驶,严禁鸣笛。7.8运输车辆装料和卸料后必须进行清扫,将车身可能会散落的原材料清扫干净后才许可驶离装卸料区域。
7.9 粉料运输车必须保持外观清洁,必须用湿式方式进行清洁。7.10冲洗运输车辆应使用循环水,冲洗运输车产生的废水应与废水回用设施连接。
7.11运输车辆应采取适当方式装料和卸料,以降低噪声。安全生产、企业文化 8.1 安全生产
8.1.1 办公区、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开设置,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8.1.2 厂区应明示厂区平面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等制度,并应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8.1.3 厂区内搅拌楼及罐体、料场大棚等结构应与输电导线保持安全距离,采用绝缘材料进行安全保护。
8.1.4厂区出入口、车辆通行要道、搅拌楼(站)、粉料储存罐体、输送皮带、堆料场及装载机上料运转区域、水池及基坑边沿、高坎及有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应设置相应设施及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8.2 职业健康
8.2.1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的规定。
8.2.2 工人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 3869的规定。
8.2.3 企业应在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备、场所设置警示标识。8.2.4 企业应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和体检,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8.2.5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
配的安全鞋、工作服、防护面罩、眼罩、耳塞等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8.2.6 所有外来人员都必须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或办公室许可并进行登记,在领取并正确佩戴相应的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后方可进入厂区。
8.3 企业文化
8.3.1混凝土企业应加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创新意识,树立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确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8.3.2 企业文化建设应贯彻以人为本,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精神,使企业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励职工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企业视为一体,积极为企业的兴旺发达献计献策。
8.3.3 制定体现企业文化的标志、反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的标语,并定期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的各种文化活动。
8.3.4 根据混凝土行业的特点,确定和强化企业的个性与经营优势,唤起员工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增强员工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8.3.5 通过培育企业价值观念,使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识,成为全体职工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并以生产、服务为中心,引导和培育企业员工创名牌、争一流、上水平的意识和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经营风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东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
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监理考察报告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监理考察报告
根据xxxx(施工单位)提交xxxx(搅拌站公司)为xxxx工程混凝土供应单位,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浇筑质量,根据质量管理的需要,xxxx年x月xx日上午xxxxx(业主单位)张x,xxxxx(监理单位)宋xx,xxxx(施工单位)项目部许xx、xxx对xxxx(搅拌站公司)的搅拌站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组查看了xxxx(搅拌站公司)的企业资质、对搅拌站试验室、混凝土试块标养室、搅拌站拌和系统、材料堆放场进行了检查,现场查看了搅拌站浇筑设备和混凝土运输车车辆。考察组抽查一组混凝土抗压试块,试验室对抽查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结果合格。考察组查了原材料试验资料,混凝土相关原材料试验资料齐全、完整。
考察组认为是xxxx(搅拌站公司)企业资质齐全,相关试验检测设施、设备满足混凝土生产检测要求,混凝土生产、供应能力满足大兴黄村污泥处理厂施工需要。已满足为xxxx工程供应混凝土的能力。
附:考察过程照片
xxxxxxxx(监理单位)
Xxxxx
xxxx年xxx月xxxxx日
第四篇: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
关于印发《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京建材〔2009〕73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京政发〔2008〕38号),提高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环境保护水平,促进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报市政府同意,现将《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就该规划实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由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发展和改革委、环保局及有关部门,根据《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提出的各区县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能力和数量控制目标,制订本区县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的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2012年前本区县混凝土搅拌站的控制数量、保留的搅拌站地区分布、各的实施目标和保证措施。经区县政府同意后,于2009年11月15日前由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二、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要求和具有预拌混凝土专业资质的搅拌站(包括分站,下同),要按照《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DB11/642—2009)的要求对生产线的环保设施进行完善改造。2009年12月31日前,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审核公布绿色生产达标示范搅拌站名单。从2010年1月1日起,由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发展和改革委、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搅拌站(含隶属于市属系统和中央在京系统的搅拌站)进行绿色生产达标考核。考核合格的由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复审抽查。审核合格的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分批予以公布。2010年6月1日起,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搅拌站依据有关规定停产整顿。2010年12月1日以后,停产整顿仍未达标的搅拌站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依法注销其预拌混凝土的专业资质;市发展和改革委不再延续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资格。
三、本市中心城区边缘地带和新城与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地区,已经与城市功能发生矛盾和即将被征地拆迁的搅拌站,不宜再进行完善环保设施的技术改造。应当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和各区县搅拌站治理整合的实施方案,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开发项目的实施,逐步停止预拌混凝土生产,并处理好人员再就业、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
四、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展和改革委、环保局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搅拌站治理整合规划及有关发展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搅拌站的新建项目。各区县要建立建设、发展改革、工商、环保、规划、国土部门在搅拌站建设项目审批和日常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杜绝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新建搅拌站项目上马。对未能获得搅拌站资质违法经营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依法查处,对向无资质的搅拌站采购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依法查处。
特此通知。
附件: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附件:
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2009年——2012年)
为贯彻实施《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京政发〔2008〕38号),实现“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治理和整合”与“保留的搅拌站必须达到绿色生产标准”的目标,促进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满足北京市城乡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预拌混凝土对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市的预拌混凝土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建设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从现场分散搅拌向搅拌站集中搅拌的转变,是混凝土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向工业化、商品化、专业化、产业化转变的重要变革。
我国政府对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非常重视,1994年在建设部提出的我国建筑业重点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中,把应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列为重点项目之首。2003年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和交通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其中明确指出:北京等124个城市城区从2003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其他城市从2005年12月3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作为一种技术进步的产物,在北京城乡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预拌混凝土是大规模浇注混凝土施工的客观要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逐渐成为北京市城区的主要建筑结构体系。进入新世纪后,市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新建建筑合计超过了80%。由于高层和大体量建筑多,本市单项工程混凝土浇筑量突破了70万立方米,日浇筑量突破了2万立方米。必须由多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联合供应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对大规模浇注混凝土施工时的需求,并避免施工缝等施工缺陷的产生。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能力是首都建筑业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首都城乡建设快速、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二)发展预拌混凝土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保障
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施工现场禁止搅拌混凝土规定的贯彻落实。施工现场不再搅拌混凝土,避免了水泥、砂、石等在施工现场堆放、装卸、拆袋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实现绿色施工。搅拌站对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混凝土原料采用密封储运,有效降低了城市粉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减少了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在市区的运输流量,减少交通噪音、尾气排放、路面遗洒,改善首都城市面貌。
(三)发展预拌混凝土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
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配料,可以准确生产出符合工程设计要求的各种强度等级与施工性能要求的混凝土,杜绝因为原料配合比计量及人为因素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规模化、批量化的预拌混凝土生产促进了外加剂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强度混凝土、高耐久性混凝土、自流平免振捣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创新。
(四)发展预拌混凝土有利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预拌混凝土全部使用散装水泥,大幅度地减少使用袋装水泥时在包装物、残余水泥等方面的资源浪费。工业化的预拌混凝土生产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北京市的搅拌站每年消纳粉煤灰和矿渣粉700万吨,同时大幅度地减少了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
2008年北京市散装水泥供应率达到95.56%,全年因使用散装水泥和利用工业废弃物可节约水泥588.1万吨,减少水泥生产能耗106.4万吨标煤;减少水泥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粉尘排放64963.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9.2万吨;节省包装袋3.2亿条,创综合经济效益22.5亿元。
二、北京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成果与问题
(一)发展成果 1998年北京市建委发文规定四环路以内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2002年在市政府第八阶段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中规定在规划市区和远郊县城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对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限制政策和进入新世纪后本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拉动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加速发展。到2008年底,全市有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点202个,其中有资质的站点163个,比上世纪末增长了近3倍。固定资产净值67亿元,就业人数3.5万人。有各类搅拌机450台,年总生产能力为10480万立方米,单个搅拌站的年均生产能力为51.9万立方米。全市有混凝土搅拌运输车4020辆、泵车514辆。三分之一以上的搅拌机采用配料计量计算机控制,80%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使用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4782万立方米,比2000年的891万立方米增长了436.7%,年均增长27.1%。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总量、发展速度及技术装备水平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 1.供大于求导致过度竞争
本市混凝土搅拌站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快速发展,使全市预拌混凝土的总生产能力超过了实际需求量。2008年全市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平均需求量的219%和施工高峰期需求量的145%。预拌混凝土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建设单位恶意压价、拖欠搅拌站货款等不良现象。
2.环境保护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全部采用密闭式料仓,并加装了除尘设备。但大多数搅拌站的砂石料库尚未作封闭处理,砂石料含水率低时卸料、上料会产生扬尘,遇大风天气时更加严重。有的搅拌站站内路面损坏严重,或者地面清理不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砂石料车在搅拌站场内外行驶时也产生大量扬尘。与住宅、公共建筑区域相距较近的搅拌站有一定的噪声污染。
3.搅拌站分布与新的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不适应
本市除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个城区外,其他14个区县都有搅拌站,但三分之二的搅拌站集中在中心城区边缘的五环路内外地区。其中朝阳区有62个搅拌站,有25个搅拌站位于五环路以内;丰台区有24个搅拌站,有21个搅拌站位于五环路以内;大兴区有21个搅拌站,有8个搅拌站位于五环路以内;海淀区有10个搅拌站,有7个搅拌站位于五环路以内。随着城市的扩展,有些搅拌站已经或将与周围城市化后的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矛盾。随着城市中心区基本建成、建设规模逐步下降和建设重点转向顺义、通州、亦庄等新城,将会出现部分预拌混凝土从内向外运的不合理现象。
4.行业管理与市场监管需要加强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产业政策,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市场准入和监督执法方面的协调配合有待于加强。搅拌站数量的发展超过了市场需求后,市建委对搅拌站的资质审批严格控制,但搅拌站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的现象未能制止,乱转让、乱挂靠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新时期对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首都持续大规模建设,决定了预拌混凝土行业将长期稳定发展
北京市仍然处于城市化、现代化的加速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推进11个新城建设、旧城区改造、城市交通体系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由于受奥运期间停产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预拌混凝土产量实际产量为3149万立方米,比2007年下降了34.15%。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家和本市采取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根据近几年北京市混凝土消费量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中建安投资的比例关系,按照2009年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值和2010年至2012年的预计值测算,2009年预拌混凝土的需求量在3850万立方米左右,2010年至2012年全市预拌混凝土需求量在4000~4200万立方米之间。从长期趋势看北京市的建设规模依然很大,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依然旺盛,决定了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长期稳定地发展。
(二)北京严格的环保要求,促使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实行清洁生产
北京市政府把改善城市环境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近十年的持续治理,北京的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2008年10月,北京市政府在《关于本市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中要求“对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治理和整合”,而且“保留的搅拌站必须达到绿色生产标准”。必须制订和实施搅拌站的绿色生产标准,组织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为目标的技术改造,使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环境保护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外领先的水平。
(三)建设城市管理的首善之区,要求对预拌混凝土行业优化整合
必须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行业的规划指导和市场调控,实现金市与各区域的搅拌站供求基本平衡,制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秩序混乱。必须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扩展和工程建设重点向新城转移,逐步和适度减少五环路内及附近地区的搅拌站数量,首先停产与居住区距离太近、出现扰民问题的搅拌站,并对搅拌站占用的土地进行新的项目开发。必须进一步提高搅拌站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采用节能、环保、高效的生产运输设备,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提高对城乡建设及处理突发事件的保障能力。
四、搅拌站治理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市政府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为目标,以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实施绿色生产标准,取缔非法经营的搅拌站,关停经治理达不到《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要求的搅拌站,停产城市功能扩展区域内过于集中和与城市发展产生矛盾的搅拌站为重点,推进保留的搅拌站实施完善环保设施的技术改造,推进搅拌站的生产能力与布局调整,实现全市和各区域预拌混凝土供求基本平衡、生产布局基本合理、保留站点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行业总体水平得以提升,预拌混凝土的生产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在确定治理整合的任务与目标时,坚持统筹保障供应、保护环境、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的原则; 在实施推进治理整合工作的措施时,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行政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属地管理与鼓励集团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搅拌站数量与布局调整时,坚持近期以减量为主和以五环路内及附近为减量重点地区的原则; 在制订促进治理整合工作的政策时,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五、搅拌站治理整合的任务与目标
(一)全市搅拌站实现绿色生产
从2009年9月1日起,全市新建的搅拌站内的生产设施条件与管理必须全部达到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的要求,原材料和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达到绿色运输要求。2010年6月1日起,全市保留并正常生产的搅拌站要达到《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和绿色运输要求。
(二)压缩超过市场需求的部分生产能力
到2012年底,全市的搅拌站点控制在135个左右,比2008年减少搅拌站点67个,减少幅度为33.2%。预拌混凝土的年生产能力调整到7500万立方米,为平均需求量的170%,为施工高峰期需求量的115%。比2008年压缩生产能力2980万立方米,压缩幅度为28.4%。单个搅拌站的平均生产能力达到55万立方米,比2008年提高9.6%。
其中,朝阳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197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36个;海淀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51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9个;丰台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93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14个;石景山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30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5个;昌平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80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17个;大兴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64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12个;房山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53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9个;通州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68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12个;顺义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48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8个;怀柔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16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3个;平谷区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22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4个;密云县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16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3个;延庆县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控制在年产120万立方米左右,保留搅拌站点3个。
(三)实施全市搅拌站空间布局的调整 根据“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与发展要求,对现有搅拌站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四环路附近、重点空气质量保障区内(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周边9平方公里)搅拌站和群众反复投诉的搅拌站要优先调整和整合。五环路内外和中心城区边缘地区的搅拌站要随着城市中心区的扩展和工程建设重点向新城转移而逐步调整减少。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昌平、大兴六区达到压缩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目标和保留的搅拌站数量后,五环路以内的搅拌站将减少27个,五环路外中心城区边缘的搅拌站将减少27个,调减幅度达到原有搅拌站数量的33%。其中朝阳区五环路内、外的搅拌站均减少13个;丰台区五环路以内减少搅拌站10个;大兴区五环路内、外的搅拌站分别减少2个和7个;海淀区、石景山区五环路以内搅拌站各减少1个;昌平区减少搅拌站点8个。
顺义、通州、房山、怀柔等区县要稳定目前生产条件较好、许可审批完备的搅拌站,通过改造与资产重组提高搅拌站的生产能力,保证本地区新城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预拌混凝土的需求,并承接中心城区建设的部分预拌混凝土供应任务。
延庆、密云、平谷、门头沟四区距离中心城区远,以供应本地及附近地区的建设工程为主。目前搅拌站数量不多,生产能力尚有潜力。应随着本地预拌混凝土市场需求的增长逐步提高搅拌站的产量。
(四)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
在压缩超过市场需求的部分生产能力和空间布局调整时,尽可能停产落后的混凝土生产线和规模小的搅拌站;新建搅拌站的设计能力应大于年产60万立方米,采用单机设计能力应大于3立方米的搅拌机,提高行业的装备水平及平均生产规模。
在北京市搅拌站生产能力和空间布局调整时,鼓励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预拌混凝土企业集团,提高预拌混凝土行业的集中度和实力,为北京的工程建设及应急供应提供重要的物质和技术保障。
六、搅拌站治理整合的推进措施
(一)强化行政监管,推进治理整合
1.加强对新建搅拌站的管理,杜绝盲目发展、重复建设
各区县政府及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搅拌站治理整合规划及有关发展规划要求,严格控制搅拌站的新建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制订《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分站管理办法》,规范搅拌站分站的资质管理。本市具有资质的预拌混凝土企业设立分站,必须是在本市有关规划规定允许新建搅拌站的地区,达到北京市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管理规程和搅拌站资质的全部要求,由拟建搅拌站分站所在区县建委审核同意后,在混凝土企业的资质证书上进行设立分站的注册内容变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搅拌站资质与设立分站的情况向社会公示。通过实施《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分站管理办法》,实施搅拌站和分站的属地管理,解决搅拌站异地设立分站时的管辖权不明确和乱转让、乱挂靠问题,建立各区县建设、发改、规划、国土、工商、环保部门在搅拌站建设项目审批和日常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杜绝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新建搅拌站项目上马,对不符合条件未能获得搅拌站资质或分站注册批准的搅拌站依法注销营业执照或经营范围,对违法经营预拌混凝土的搅拌站依法查处。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对向无资质的搅拌站和未注册的分站采购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依法查处。
2.贯彻绿色生产标准,淘汰不达标搅拌站
组织保留的搅拌站按照《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要求进行生产设施改造,重点是对砂石料储存、卸料、上料过程采取封闭措施,以及搅拌站内外道路硬化整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组织达标考核,在2010年6月1日起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搅拌站应当停产整顿。2010年12月1日以后仍未通过绿色生产达标考核的依法注销资质,禁止向建设工程供应,并由工商部门注销营业范围。
(二)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搅拌站优胜劣汰
通过实施《北京市预拌混凝土企业分站管理办法》和《预拌混凝土生产管理规程》,提高本市预拌混凝土的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的秩序,促使实力不足或经营不善的搅拌站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被市场淘汰。通过部分搅拌站的停产、破产实现生产能力的调减和空间布局的调整。2.与项目开发相结合,解决搅拌站停产遗留问题
把五环路内和中心城区边缘地区部分搅拌站的停产,与城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以及新的工业、服务业项目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停产搅拌站的经济补偿和产业替代问题。
3.支持资产重组,发展混凝土企业集团
发展预拌混凝土的企业集团,有利于对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监控,有利于混凝土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有利于保证重点工程的供应。支持具有技术、资金、市场优势的混凝土公司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和联合,发展成为更具实力的预拌混凝土企业集团,盘活弱势搅拌站的资产,消化部分停产搅拌站的遗留问题。
(三)突出区域重点,加大整合力度
朝阳、丰台、昌平、大兴四区是全市调减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减少搅拌站数量的重点区域,应当确定每年减少搅拌站数量的指标,并加大整合推进力度。
(四)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协调配合
成立北京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治理整合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由市政府主管领导或副秘书长担任组长或召集人,研究决定预拌混凝土治理整合工作方案、布局规划、支持政策等事宜。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
市政府各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搅拌站治理整合的相关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起草搅拌站治理整合的专项规划、工作方案和搅拌站的绿色生产管理规程,组织搅拌站绿色生产的达标考核和监督检查,加强搅拌站的资质管理,组织对无资质搅拌站点的整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和市财政局负责研究搅拌站治理整合工作的有关推进政策;市规划委和市国土局参加制订搅拌站发展规划,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搅拌站用地和建设规划的审批,对违规建设的搅拌站进行查处;市工商局负责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搅拌站及分站的注册审批,对无照、无资质和超范围经营预拌混凝土的进行查处;市质监局负责搅拌站的绿色生产标准的审批;市环保局负责按照环保法规、标准对搅拌站进行监管。各委办局依据法定职责,分工负责,协同配合,形成在搅拌站准入审批和监督执法方面的联动机制。
各区县政府负责本地区的搅拌站治理整合任务。负责按照全市搅拌站治理整合专项工作规划规定的各区县治理整合目标制订本区县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本区县各部门对涉及搅拌站及分站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组织保留的搅拌站进行完善环保设施的技术改造,组织达标考核初审和日常的执法监督,取缔违法建设和环保不达标、无资质的搅拌站点。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负责推进行业自律,对搅拌站环保设施改造提供技术指导,对搅拌站资产重组提供咨询服务。
第五篇: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的几点探讨
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的几点探讨
宋智庆
(广东省徐闻县泰合居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印象都是“脏、乱、差”。在搅拌过程中,不断的产生粉尘、噪音等污染,严重影响到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因此混凝土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绿色发展
一、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过程现状分析
(一)污染严重
粉尘污染。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砂石骨料在运输过程中、堆料和铲料时都会出现粉尘污染。
废水排放。一些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没有设立废水回收处,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向外排放,严重影响了搅拌站周围的生态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但是对于这些废弃物不能及时处理或再利用,不仅占据着一些地方,还会对周围的水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
噪声污染。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搅拌站的机械设备都是全天运转,非常容易产生严重的噪音污染。
(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目前,我国一般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在生产过程中,对于信息化管理方面明显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在企业内部一些相关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直接影响了各部门之间的顺利沟通。一般情况下,在企业内部中传递信息都是使用电话、对讲机等方式,很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混凝土企业是生产类型企业,它主要有品质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和经营部门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各个部门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且企业内部之间产生的矛盾也逐渐增多,严重的情况会使企业调度出现失衡或者运输错误等,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
(三)企业标准化有待加强
企业标准化设定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保持最佳秩序,以及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隐患。标准化建设在预拌混凝土绿色搅拌站的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比如生产、管理等,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是,目前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在我国的混凝土生产企业中仍然需要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往往忽略了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混凝土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二、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
(一)“粉尘”控制技术
“粉尘”的控制技术首先是将产生粉尘的污染源密封,使污染物与外界空气隔离;然后将粉尘进行分类处理,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粉尘污染采取不同的措施,使粉尘能够循环利用。
对于粉尘的处理最终目标是使粉尘能够达到向外排放的标准和循环使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将搅拌主机全封闭处理。在搅拌机的内部使用高效除尘器将生产过程中的粉尘集中处理,处理过后再将粉尘重新输送到搅拌机内部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不仅预防了粉尘污染,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粉料仓全封闭。根据不同的进料方式和上料压力选择合适的除尘设备。如果上料压力大那么应该选择过滤面积比较大的除尘设备,因为过滤面积不足的话粉尘达不到排放标准,严重时可能出现“爆仓”的现象,如果过滤面积太大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使用的地面集中除尘的方式,与仓顶除尘方式相比,这种除尘方式在日常的维护中比较方便。
3.骨料储仓全封闭。在建设骨料储料仓的围护结构时,我们可以使用新型的吸声、隔声材料,这样在骨料卸料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会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同时减小了运输车带来的噪声。
4.皮带输送装置全封闭。将皮带输送装置封闭,不仅能够预防在骨料输送时粉尘的产生,而且能够避免雨水和粉尘等污染骨料。为了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保持稳定状态,我们可以将石料、骨料同时投入到生产中,减小了资源的浪费现象。
5.厂区卫生。在生产过程中,会有很多运输车辆进出,产生的粉尘、泥土等会直接污染厂区环境,因此在厂区内应该安排洒水车等预防除尘,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生产环境。
(二)“噪声”控制技术。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控制:
1.将搅拌机使用隔音隔热材料进行封闭,用隔音材料封闭料场,有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
2.在生产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低噪音、低耗能的设备,从根本上降低噪音污染。为了避免出现共振现象,合理设计搅拌楼的结构,或是使用减震垫等,在搅拌楼一层建设过程中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上这些措施对于减小噪音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3.使用地仓式配料机。将称量斗设置在地面以下,能够降低砂石在下落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将配料及和砂石储料仓设置在封闭棚内,有效的阻隔了装载机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4.在气路系统中利用消声装置,降低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三)“废水”控制技术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设置污水沉淀池,即使是下雨天,雨水也能自然流进沉淀池中。
2.根据厂区内的实际情况,设置废水的排水走向,使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或是雨水都能直接流进沉淀池中,经过沉淀以后废水变成清水仍然可以用于生产。
三、混凝土绿色搅拌站的建设
对于混凝土绿色搅拌站的建设除了上文中涉及到的绿色生产技术以外,还应该实现对混凝土生产过程管理、企业信息化以及标准化管理。
(一)生产管理
在混凝土搅拌站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好砂石骨料的选择、原材料进场后的管理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实现对混凝土生产过程节能降耗的目标。
(二)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OA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含了混凝土从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的业务,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混凝土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问题,而且提升了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OA信息管理系统中包含了企业的日常工作管理,资源管理等各类信息的传输与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混凝土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是ERP管理系统。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ERP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控,最大程度的将混凝土质量以及生产效率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对搅拌站中原材料的供应、资金以及人事信息等信息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节省了生产管理的成本。
(三)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其中包括了企业管理标准化、建站标准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等。为了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企业应该对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并设置监管部门,对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有利于保障绿色搅拌站顺利运营。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该实现绿色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现象,这就需要预拌混凝土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对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工作,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一个绿色生产环境,实现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崔鑫,王龙志,丁义康,等.关于商品混凝土工程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品混凝土,2014(6):67-68.
[2]徐志红.分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生产[J].中华民居.2014(02):16.[3]纪宪坤,杨欣华,韦庆东.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探讨[J].施工技术,2014(24):10 [4]胡晓.绿色混凝土搅拌站建设经验谈[J].混凝土世界,201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