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18: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

第一篇: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

前言

为提高财政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省厅决定,从2009年10月份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省财政系统开展“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基本技能”三项基本功训练活动。为了配合三项基本功训练活动的开展,我们将继续编印《财政干部学习资料》,以便为全省财政干部提供较为系统、实用的学习资料。这期资料汇编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府外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改革、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农业保险费财政补贴政策、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等7篇业务政策性文章。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7篇文章,不断拓宽业务面,熟悉财政工作全局,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河北省财政干部教育中心

2010年1月 日

目 录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介绍„„„„„„„„„„„„„„„„„„„„„„„„„„ 政府外债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农业保险费财政补贴政策„„„„„„„„„„„„„„„„„„„„„„„„„ 政府采购改革介绍„„„„„„„„„„„„„„„„„„„„„„„„„„„„ 非税收入管理政策„„„„„„„„„„„„„„„„„„„„„„„„„„„„ 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介绍„„„„„„„„„„„„„„„„„„„„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介绍

省财政厅国库处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这种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主要弊端是:

一是重复和分散设置账户,单位账户过多过滥,缺乏统一管理。收入收缴部门设立过渡户,收入不能直达财政国库;预算单位账户过多,造成单位家底不清,管理混乱,易于出现发生隐匿和转移资金等问题。

二是多重设置账户以及以拨代支的拨款方式,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

三是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

四是财政资金入库时间延滞,收入退库不规范,大量财政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使用效率。

五是财政资金使用缺乏事前监督,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腐败现象。

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措施就是逐步改变层层分散设置账户的做法,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变“以拨代支”的拨款方式,资金缴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基本发展要求,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就是要改革原有账户设置和管理模式,改变各预算单位自行分散设立账户进行财政资金收缴和支付的运作方式。按照财政资金的性质和用途,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设置四类账户管理财政资金: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收入账按预 3 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支出账按资金使用性质设立分账册。

2.财政部门按资金使用性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是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财政资金支付过程的基本账户。零余额账户实行先由代理银行支付,每日终了由代理银行向国库单一账户要款清算方式,保证财政资金在支付实际发生前不流出国库单一账户。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按收入和支出设置分类账。4.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特殊过渡性专户(以下简称特设专户)。

(二)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各类账户的功能

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2.财政部门的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即由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根据用款单位申请,由财政部门发出支付令,通过该账户将资金拨付供应商、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预算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即由预算单位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该账户办理额度内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财政授权支付和预算单位直接用款的主要区别是,钱不是从单位的实有账户上支用的,而是从零余额账户支付的,这样每一笔资金支付对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都是透明的。

预算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可提取现金,日终余额为零。代理银行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在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内受理现金支付业务。财政部门的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不得提取现金,特设专户一般不得提取现金。

3.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

4.特设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三)财政支付方式和程序 1.财政支付方式

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应不同类型的支出,分别实行两种支付方式。一是由财政部门发出支付令的支付方式,称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二是由预算单位经财政部门授权自行发出支付令的方式,称为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范围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前,省财政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预算项目有:实行工资发放银行化的部门或单位的人员工资,所有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项目,专项公用经费中的设备购置费、印刷费、房租费、网络建设费,专项资金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它未实行直接支付 的预算项目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2.财政资金支付程序(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

财政直接支付分工资银行化发放和专项资金支付。

实行银行化发放的人员工资的直接支付程序:实行工资银行化的单位按规定时间提供本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及工资明细表,经编制、人事部门审核后报送财政支付中心。财政支付中心根据编制、人事部门核准的各单位人员工资明细表,编制各单位工资明细汇总表,经财政厅国库处审核后,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通知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支付。

财政专项资金支付程序:预算单位根据批准的预算和项目进度编制用款计划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由财政厅国库处下达预算单位次月用款指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和相关支付凭证,填写《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报财政支付中心审核,财政支付中心审核确认后开具《财政直接支付凭证》交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

财政授权支付资金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

正常经费部分由财政厅国库处根据批准的预算、专项资金根据部门用款申请,分别向代理银行、人民银行国库经办机构下达各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算额度,由代理银行将额度及时通知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在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财政授权支付项目资金,支付资金时,预算单位开具《银行票据》和《结算凭证》送代理银行办理资金支付;代理银行根据预算单位开具的《银行票据》和《结算凭证》,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支付;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在财政部门确定的预算单位授权支付额度内,根据代理银行按每日实际支付资金额填制的划款申请与代理银行进行资金清算。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可以提出现金,可以办理转账业务。

政府外债管理

省财政厅涉外处

一、政府外债主要融资渠道

政府外债是指以主权政府的名义直接对外举债而形成的债务。政府外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二类是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债券。与我省直接相关的是第一类政府外债。

(一)世界银行贷款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担保机构和全球环境基金组成。在贷款政策上,近年来,世行为加强与中、低收入国家合作,多次调整硬贷款条件,使贷款条件优化,贷款成本降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主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即“硬贷款”,主要是采用美元单一浮动利差贷款,目前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LIBOR)加0.1%左右,取消了0.75%的贷款承诺费,并将贷款先征费由1%降为0.25%。在贷款期限上,最长可达30年,宽限期最长可达17年。国际开发协会主要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无息贷款,即“软贷款”,从1999年7月起,世行不再向我国提供“软贷款”。国际金融公司主要面向私营企业、部门,利率一般高于硬贷款利率,期限为7-15年,承诺费1%。多边担保机构主要为成员国的项目融资提供担保。全球环境基金是1991年创建,主要为环保科研等项目提供赠款。

目前我国利用世行贷款的规模保持在每年15亿美元左右。财政部门是世行贷款的归口管理部门,世行项目的申报程序是根据世行贷款投向及国家政策,编制项目建议书,分别报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列入国家利用外资三年滚动规划,再由财政部统一与世行谈判确定贷款项目。自1980年在世行恢复席位以来,截止到目前,我国共利用世行贷款约320多亿美元,支持200多个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工业、交通、农业、水利、卫生、教育、城建、环保等多个行业,项目区覆盖了我国除西藏和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世行贷款约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9%。我省是从1984年开始利用世行贷款,截至2008年底,我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40个,签约金额9.74亿美元。

(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

亚行成立于1966年,有58个成员国,目的是促进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增长与合作。亚行资金分三类:普通资金贷款(硬贷款),亚洲开发基金贷款(软贷款),技术援助资金(技援赠款)。使用亚洲开发基金贷款的国家,人均GNP应在670美元以下。目前,普通资金贷 6 款也主要采用美元单一浮动利差贷款,利率为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0.2%的利差,取消先征费,并将贷款承诺费由0.75%降为0.15%,贷款期限25年,含宽限期4-5年。技援赠款主要用于扶贫、项目前期准备、政策性研究等项目。

我国于1986年加入亚洲开发银行,截止到2008年底,我省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14个,签约金额9.69亿美元。亚行对华贷款初期(1987-1990年),2/3的贷款用于工业和金融行业,从1991年起,交通、通讯领域成为利用亚行贷款的最大行业,其次是能源、工业、金融、基础设施、农业等。目前,扶贫、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是重点。98年下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原来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的亚洲开发银行对华业务职能划归财政部,贷款的申请程序基本同世行一样。利用亚行贷款的年度规模在15亿美元左右。

(三)外国政府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是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政府在双边财政合作的形式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性长期优惠贷款,可分为软贷款、出口信贷、赠款三种资金构成,或两种形式的混合贷款。是以我国政府名义借入的条件非常优惠的资金,是主权外债。政府贷款与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不同,各国政府有决定权,因此各国提供贷款的形式、条件也有所不同。

外国政府贷款,原来归口外经贸部。1998年,机构改革后转到财政部。项目的申报程序基本同世行、亚行一样。只是在项目的转贷机构和转贷方式上有所不同。目前,根据项目性质和还款的责任,将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分为三类:由地方财政直接转贷并承担还款责任的为一类项目;地方财政提供担保责任的项目为二类项目。

一、二类项目主要是公益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三类项目主要是竞争性项目,以及地方财政既不直接转贷,又不提供担保,不承担还款责任的项目。一类和二类项目原则上由承担转贷的省级财政部门或转贷银行按原条件直接转贷;在项目申报前,由申报项目的省级财政部门或中央部门对项目的财务偿还能力进行评估,转贷时不再另做评估。三类项目由转贷银行独立评估,自由决定是否转贷,并按照有关规定及转贷项目的风险程度确定转贷条件,由银行承担还款责任。

发改部门负责审核项目的资金使用规模及投向;财政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偿还能力以及是否符合贷款国的有关规定。项目建议书批准立项后,财政部门统一对外提交。转贷银行目前主要是进出口银行,要逐步过渡到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少数具备条件的其他商业银行共同参与,引进适度竞争。进口代理商(采购部门),要由承担还款责任的项目法人或执行机构,通过竞争机制,在有资格的外贸公司中选择。

目前,我省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项目177个,签约金额12.1亿美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外对我国使用政府贷款的限制也逐年增加,一是贷款条件总体上有所硬化。二是贷款领域渐趋收窄。

(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1945年,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提供临时性融资,帮助成员国调整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它不是项目贷款。

(五)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

国际农发基金组织,成立于1977年,属联合国机构,专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优惠贷款发展粮食生产的国际组织。资金有限,每年向我国提供一、二个项目贷款。贷款的条件很优惠,优惠贷款还款期50年,宽限期10年,每年1%的服务费;中等贷款还款期20年,5年宽限期,年利率4%;普通贷款还款期15-18年,3年宽限期,利率8%。对我国基本是1%和4%交替使用。国际农发基金贷款的归口管理部门是农业部。目前我省有2项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约3200万美元,包括北方草原项目。

综上所述,政府外债有以下特点:

1.资金数额大,资金来源稳定、有保证,不像私人资本那样,易受经济形势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2.货款期限长。世行硬贷款,还款期一般为20年,宽限期5年;亚行硬贷款的还款期一般为10-30年,宽限期3-7年;外国政府贷款的贷款期一般为10-25年,宽限期2-10年,远远长于国外商业贷款一般不超过7年的贷款期。

3.名义成本低。

4.可以起拉动资金的作用。这些贷款必须有国内配套资金,可以拉动大量的国内配套资金。

5.由于期限长,可以改善外债结构。

6.可以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可以促进机制的转换,有利于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二、政府外债项目的申请要求

(一)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申请要求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采取三年滚动规划的方式确定项目贷款总量。每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与国际金融组织磋商未来三年的贷款项目及金额。项目由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共同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申报。由于是采取三年滚动规划的方式,所以当年申报的项目,如果申报成功,一般列入第三财年项目规划。项目列入贷款规划后,国际金融组织即组织专家开始对项目进行识别、预评估、评估、贷款谈判、签字、生效等程序,从项目识别到贷款生效大约需要2年左右时间。这也是为什么采用三年滚动规划的方式来确定项目。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总投资一般在2亿美元以上,贷款额为1亿美元以上。所以,很多项目都是采取国家或省打捆的方式来组织项目。贷款的投向主要是基础设施、能源、环境保护、卫生、扶贫、农牧业等公共财政支持领域内的项目。

随着国家贷款政策的调整,目前我省在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方面面临着新形势和新变化。

——贷款总额度在缩小,每年世行和亚行贷款共30亿美元,大约20多个项目,竞争日趋激烈。——贷款向中西部,特别是向西部转移,我省得到贷款的机会在减少,争取新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后续贷款项目越来越少。一是,符合贷款政策的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如:交通、电力等)、环保项目(如: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在省辖市这一级越来越少,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国债项目也投向这些领域。今后,再组织这类项目时,要面向城镇,会造成项目规模小、数量多、项目区分散,给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二是,对国际金融组织新支持的一些领域,目前我们还不能准确、有效地开发出新项目。如:应对气候变化项目、新能源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等。三是,项目准备的周期长,一般要2-3年时间,而地方政府计划上的项目往往都是急需建设的项目,尽管贷款条件优惠、管理规范,但申请时间较长,影响了地方政府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积极性。四是,近几年国内资金相对充足,政府外债项目的优势在减弱。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总投资一般在2亿美元以上,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些项目的吸引力是相当强的,往往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融资渠道增多,项目的资金规模不再具有特别优势。五是,个别项目还款遇到问题,通过财政预算扣款冲击了正常的财政预算,给当地财政带来一定困难。由于项目周期长,都是10年-20年的期限,中间项目管理人员及市场情况变化较大,加上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缺乏较强制约能力,造成不能及时还款,只能被动扣款。目前,省级财政部门基本上已将省级项目及偿债准备金纳入预算管理,但市、县一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方面的问题较突出。

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不仅仅是利用资金,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融资渠道的拓宽,我们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优势更应体现在先进技术的引进,管理理念的更新,改革发展领域的创新等知识领域的合作。另外,随着财政对外交流的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欧洲投资银行应对气候变化贷款、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等新的资金渠道在逐步增多,我们要结合当前节能减排工作,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申请要求

外国政府贷款属双边合作项目,具体贷款项目总数及金额、条件等采取一对一方式定期磋商。项目申报时,首先通过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提交项目建议书(一、二类项目需财政部门同意担保函),列入国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库,每半年批复一次。列入项目库后,再通过财政部门确定采购合同、转贷银行并对外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谈判、签约。进入项目库以后,到签约大约需要一年左右时间。

外国政府贷款项目投资额不等,一般利用贷款额在200万美元—1000万美元之间,也有个别项目可以到5000万美元。各国贷款条件、政策要求不同,但总体上讲,贷款应主要用于设备采购,大多数外国政府贷款不支持土建。

一、二类项目投向也主要是公共财政支持领域内的项目,如:卫生、环境保护等。

三、做好政府外债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强对政府外债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府外债管理体制。财政部门是各级政府外债的最终承担人,对外债管理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要树立公共财政观念,规范政府外债的使用范围。政府外债要退出竞争领域,要用于确实属于政府应负责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社会发展、环保等。

第三,要建立责、权、利明确的借、用、还管理机制。财政部门要从资金管理角度,对新增政府外债项目要明确责、权、利,对借、用、还要有具体措施。

第四,要尽早将政府外债纳入预算管理。随着政府外债总量不断增多,有的地方在偿债高峰期已经对当地财政构成冲击或造成一定压力。政府外债项目涉及资金数额庞大,要首先将配套资金列入预算,逐步将政府外债纳入预算管理,要建立偿债准备金,保证偿债准备金持久性。

第五,要协调好两个关系。首先要协调好对外工作和国内管理的关系,对外是我国政府统一借入的主权外债,对内我们将项目分为三类转贷和管理,两者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必须协调一致,防止脱节,避免出现混乱;其次,要协调好国内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外国政府贷款的国内申请和使用程序环节多,涉及到的方面和管理部门多,各部门要明确职能、严格管理、加强沟通、相互配合、高效运作。

第六,要建立对政府外债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要研究、制定债务风险评估指标,根据当地财政收入、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债务承受能力、资金配套能力,从整体上控制过度负债问题。

四、下一步政府外债管理工作重点

今后几年,做好政府外债管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以科学化、精细化方向为主导,积极谋划高质量的政府外债项目,规范和加强政府外债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外债统计监测预警体系,切实加强政府外债风险管理。

(一)认真谋划高质量的政府外债项目,加强政府外债项目库建设,为更多、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打好基础

要立足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谋划。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为我所用”的原则,着力谋划一批效益好、创新性强、有示范意义的贷款项目。近几年,我省列入贷款规划的项目不多,特别是世界银行贷款,没有大项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谋划,积极争取更多、更好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新项目。财政部门要与发改委及各行业部门密切配合,认真研究国际金融组织项目贷款的新政策、新特点,紧密结合我省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新项目,加强项目库建设,积极向国家和国际金融组织申报,并跟踪落实项目贷款。在项目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创新性,提高项目列入规划的成功率。要积极探索、努力开辟与国际金融组织合作的新渠道、新途径、新形式。除传统的项目贷款外,要结合项目特点和各地实际,不断创新 项目管理方式,扩大合作领域。

(二)以“资金、财务、债务”管理为主线,加强政府外债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真正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

一是积极参与项目前期准备,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做好已列入规划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以及列入备选的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工作重点是资金、债务管理。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考虑项目单位和本级财政的配套资金能力、偿债能力,注意优化债务结构,控制债务风险。要坚持“为我所用、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好项目质量关,努力做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谁用钱、谁负债、谁还款”的原则,明确还贷责任主体,加强项目实施机构能力建设,协调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和还贷资金的来源渠道,落实好债权、债务关系。根据财政部38号令要求,对列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划的项目,在正式对外谈判前,省财政部门要向财政部提交项目评审报告,在提交报告前要听取项目市财政部门的意见,这样就为各级财政部门更有效地参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贷款谈判后要认真履行职责,办理好逐级转贷,及时签署“贷款协定”和“项目协定”,从法律上落实好债权债务关系,积极推进项目按时生效。二是对已生效正在执行的项目,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报账提款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严格执行提款报账管理办法,加强对各项有效凭证的审查,防止和杜绝骗取、挪用、截留贷款资金,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完整。三是对已完工项目,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开展绩效评价是政府外债项目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评价操作指南”等文件的指导下,目前省级正在开展评价的试点工作,以后会逐步推广、扩大范围。

(三)加强债务管理,切实做好到期债务的偿还工作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属于主权外债,到期必须按时、足额偿还。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在组织调度资金积极归还到期贷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没有建立或没有足额建立偿债准备金,在付款通知单下发后,不能及时还款。二是部分项目不能还款,形成拖欠。财政部对拖欠的贷款采取财政扣款的方式,并加罚滞纳金。省财政厅对各市县也采取财政扣款,从2006年开始也加罚滞纳金。采取收取滞纳金以后,各市县的还款有了很大的好转。按时偿还到期贷款,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强项目资金债务管理的中心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尺度,也直接关系到今后新上政府外债项目,务必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各市县要根据自己的债务情况足额建立偿债准备金,对不能及时收回的贷款暂时垫付,避免由于财政扣款冲击正常的财政预算。财政部对按时还款的省按项目将给予一定的利息减免,省厅也将根据各市县的还款情况按项目给予相应的减免。与其被动扣款,还不如主动还款。做好债务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债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要摸清债务底数,理顺债权债务关系,提前谋划还款资金的来源渠道,做到未雨绸缪。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况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二是资产能够用货币来计量。三是资产为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或者使用。四是行政事业单位从国家取得资产具有无偿性。五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非经营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历程

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财政统一管理阶段(1949年-1989年)

这一时期,我省大力举办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有行政事业单位体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在财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体制。195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河北省公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产,包括省公产及依法没收、接收或接管之房屋土地,统归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管理,并在财政部门设立专管机构,办理保管、分配及收租事宜。除部队营房、军用仓库及经省政府批准免除租金之公产公房外,其他均需按规定缴纳租金,方准使用。

2.专业部门管理阶段(1989年-1998年)

1989年7月26日,省编委批复省财政厅成立省国有资产管理局筹备组,15人编制;1990年10月8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处级),归口财政厅管理;1993年11月13日,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改为副厅级机构(由省财政厅管理),下设有行政事业资源处,统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职能。之后,各地市也分别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同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归口财政部门管理,负责本级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事务,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得到初步完善。1991年河北省财政厅制定了《河北省事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和建账建制工作实施方案》。1995年,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省财政厅制定了《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和管理内容。省财政厅制定了《河北省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主要方式,非经营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建立专项管理制度、罚则等。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了管理范围,审批权限,申报程序等。

3.财政综合管理阶段(1998年至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完善,作为财政管理改革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也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1998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被撤消,其相应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归财政部。随之,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撤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划归省财政厅。

2000年机构改革后,省政府将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承担的省直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交给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加强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2001年省财政厅分别制定了《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省财政厅是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省直行政机关(包括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级审判检察机关、党派团体机构)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根据国有资产授权管理原则,委托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财务资产统一管理的原则,对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各资产占有使用单位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中存在的审批职责不清、随意性较大等行为,省财政厅于2002年9月制发了《河北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暂行)》,明确了资产管理部门和占有使用单位在资产处置管理方面的具体审批权限。为了加强省政府驻外办事处所属宾馆(招待所)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2005年省财政厅制定了《河北省驻外办事处所属宾馆(招待所)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试行)》,对驻外办事处所属宾馆(招待所)国有资产收益的内容、收益收缴的具体程序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2008年8月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省财政厅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编制4名。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截至目前,11个设区市均明确由财政部门 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其中8个市已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其他市也明确专人负责。

2008年省财政厅制发了《河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标志着我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配置失衡

财政资产管理部门掌握不了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大量的信息仅在资产的占用、使用单位,而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资产管理机构,掌握的信息较少,信息不对称,不能为财政部门决策及时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信息,不能科学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批控制,资产配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行政事业资产配置苦乐不均现象发生。有的单位资产超编、超标现象严重。而有的单位办公资源严重不足,租房办公,增加财政负担,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二)资产使用失范

出租出借行为不规范,随意性大,出租由少数人负责、出租方式不公开,导致贱租现象发生;有的单位出租合同签订时间很长,造成国有资产收益隐性损失。

(三)资产处置失序

有的单位领导将“单位占有使用”变为“单位所有”,单位资产成了其“自留地”,随意处置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了国有资产的过度损耗。

(四)对外投资失控

有的对外投资不审批,不办理资产划转手续,造成产权不清晰;有的擅自对外投资成立子公司,子公司擅自对外投资成立孙公司等,大量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体外循环;有些对外投资形成的公司或企业财务不受监督,从而成为财务和资产监督的“真空”,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斗”。

(五)资产收益失管

有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收益不上缴;有的出租出借不上报,租金收入不列入预算或只列入部分预算;有的对外投资不按规定上缴资产占用费;有的国有资产收益没有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

(六)资产监督失位

传统下的资产管理是静态存量资产数据多,动态增量资产数据少;资产信息与财务信息 脱节,造成二者信息不统一,账实不符;单位资产购置、处置、出租出借、资产收益等不能实现有效监管或根本就不能监管。没有一套考核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绩效的制度、办法,资产管好管坏一个样。

(七)基础工作失真

许多单位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管理混乱;有的单位资产或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账实不符;有的单位长期不“理”资产账,任由资产账实不符。

(八)管理手段落后

传统管理在信息的加工和传输手段上比较落后,上报纸质报表,无法上报一些基础数据、基本情况;采取单个上报汇总方式,动辄千百个、上万个行政事业单位、几十万张报表,容易造成遗漏和错误。

凡此种种,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履行。因此,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制

(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 “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

——国家统一所有,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以国有资产初始投入,并由国家财政资金不断补偿积累形成,因此,属于国家所有,既不属于单位,也不属于部门,同时也不归哪一级政府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的国家所有和国家提供。

——政府分级监管,指各级政府代表国家对本级行政事业资产实施监管。一级政府一级财权一级事权,各级政府代表国家行使着所有者权利,每级政府都承担着对等的财权和事权,每级政府都要为本辖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满足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和管理支持。

——单位占有使用,指行政事业单位是资产的具体占有使用者。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资产的占有使用者,其拥有相对自主使用权,事业法人拥有自主经营权。需要说明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享有占有使用权,但并非可以任意安排资产的使用方向。国家配备给事业单位资产,其本质是“非经营性”的,是保证其完成任务的重要资源,可以合理安排使用资产。但若是改变用途,将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所谓的经营活动,则必须经过财政部门的批准,这是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一 种体现。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拥有四项主要权利:一是拥有自主支配和使用的权利。二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可以将其拥有的资产出租、出借,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其收益必须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三是符合国家规定,经批准进行资产处置的权利。四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国有资产不受侵犯的权利。五是事业单位经过批准对外投资、担保的权利。

(二)做好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坚持四个结合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和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预算资金是单位资产形成的主渠道;资产管理水平是预算安排合理与否的基础,资产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资产预算,间接决定了资金预算(如资产配置和维护费用的安排等)。解决部门、单位之间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必须促进资产的整合与共享共用,积极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一方面促进资源分配的合理化;另一方面,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在单位。所有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客体的排他的最高支配权,是财产权的核心。占有权是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使用权以占有权为前提,不占有就不能使用。当所有权与财产分离后,所有人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收益权可以由法律规定由所有人和使用人共同享有。对国有企业来讲,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政企分开的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讲,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是政事分开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来行使,占有使用权由行政事业单位行使,二者必然要求分离。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在会计要素中,资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财务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加强财务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资产管理。无论是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环节,还是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行为,既是资产管理活动,又涉及到国有资产权益、收益等,也是财务管理活动。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

4.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实物管理主要侧重于保障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价值管理主要侧重于账务管理。账务管理为实物管理提供根据,实物管理是账务管理的基础。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是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政策

(一)日常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 制度。

2.加强日常管理。对实物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同时要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二)资产配置

1.概念。一般来说,资产配置是指资产的配备、布置行为。资产配置是资产的形成过程。资产配置的主体可以是财政部门,可以是主管部门,也可以是单位自身。配置方式或途径主要有购置和调剂两种(捐赠等较特殊)。由于货币资产不存在购置问题,通常也不存在闲置、低效运转、超标配置和调剂等问题。因此,资产配置主要是指非货币资产,重点是固定资产的配置。

2.配置条件。同时符合三个必要条件:一是现有资产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难以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已有资产。三是难以通过市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代替配置资产,或者通过市场购买方式成本过高。

3.配置标准。从四个方面来制定:一是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二是根据资产使用及绩效考评情况;三是按投入产出原则,对资产的成本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四是参考国际惯例和行业标准制定。

4.购置程序。一是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下一年度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报主管部门审核。二是主管部门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审核、汇总资产购置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三是同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批。四是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单位应当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并在上报年度部门预算时附送批复文件等相关材料,作为财政部门批复部门预算的依据。

5.资产调剂。资产调剂是一种资产的划转行为,是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对预算配置资产的补充。调剂的主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主管部门,另一个是财政部门。

①调剂条件:一是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二是低效运转的资产;三是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②调剂程序:同一部门内部资产调剂;跨部门资产调剂。

(三)出租

1.概念。行政事业单位将自己所拥有的某种物品交与承租人使用,承租人由此获得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该物品的权利,但物品的所有权仍保留在行政事业单位。承租人为其所获得 的使用权需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租金)。主要指的是房屋出租,即行政事业单位将其占有使用的房屋交给房屋的消费者使用,房屋消费者通过定期交付一定数额的租金,取得房屋的占有和使用权利的行为。房屋租赁是房屋使用价值零星出售的一种商品流通方式。房屋租赁是行政事业单位将闲置的房屋建筑物提供给他人从事经营活动,也可以是以合作方式与他人从事经营活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2.主要内容。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房屋租赁合同中应包括如下方面的主要条款:出租房屋的范围、面积;房屋租赁的期限、用途;租金的数额及交付时间;房屋修缮的责任、转租以及违约责任等等。在此基础上,双方当事人应持房屋租赁合同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登记,领取《房屋租赁证》。此外,承租人在经出租人同意后,还可以在其承租的期限内,将承租的房屋出租给新的承租人。出租人出卖出租房屋,应当提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出租人未按此规定出卖房屋的,承租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单位房屋建筑物出租出借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需要延期的,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3.需提供材料。一般需要提交的材料有:一是资产有偿使用申请报告;二是可行性论证;三是投资、入股、合资、合作意向书、草签的协议或合同;四是资产价值证明;五是近期的会计报表和资产报表;六是产权登记证;七是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书;八是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出租出借房屋建筑物的坐落地点、面积、规划用途等资料。

(四)对外投资、担保

1.概念。指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资产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根据规定,行政单位不得对外投资或对外担保。事业单位一般只允许对外投资兴办公司或担保,一般不得购买股票。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行政单位一般不能开办担保业务,事业单位的担保事项也要严格审批。

2.需提供材料。对外投资、担保需要提交的材料与出租资产需要提交的材料相同。

(五)资产处置

1.概念。是指产权转让或产权注销的行为。

2.处置形式。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慎重)。3.处置范围。一是闲置资产,即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但未使用或不需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闲置的房屋建筑物、土地、设备等资产。二是因技术原因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三是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变更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四是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五是已经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六是其他情形。

4.处置审批程序。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5.处置审批应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处置申请报告及申报审批表。二是能够证明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单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三是资产统计报告或决算报告。四是资产目前的使用情况。五是财政部门认可的有资质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七是单位资产处置公示材料。八是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情况下处置国有资产的,须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九是处置房屋建筑物和国有土地,还需提供:土地来源证明,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建设用地批准书等,以及拟处置的房屋建筑物和土地座落、面积、规划用途。十是其他有关资料。

6.公开处置的主要方式。一是拍卖,指以公开竞价形式,将国有资产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拍卖活动应当遵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二是招投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招标。而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无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应当先履行审批手续,取得批准。三是协议转让。指资产处置的买卖双方经过共同协商或谈判后,取得一致意见,以一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进行资产转让的一种方式。

(六)国有资产收益

1.概念。是指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各项收入,主要为直接运用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或处置资产获得的经济收益。

2.种类。一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根据实际情况收取。二是对外投资占有费。经过批准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自下一年度始,每一月十五日前,要按照批准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额的比例上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到省财政厅国有资产收益专用账户。三是出租费用。按照规定,经过批准的出租事项,要按规定将出租收入上缴国库或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四是其他等。

(七)产权登记

1.概念。主要指的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权的行为。每年都应该开展事业单位的产权登记。

2.主要内容。一是单位名称、住所、负责人及成立时间。二是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三是单位资产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实物资产额及其使用情况、对外投资情况。四是其他需要登记的事项。

3.种类。一是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办理占有产权登记。二是发生分立、合并、部分改制,以及隶属关系、单位名称、住所和单位负责人等产权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办理变更产权登记。三是因依法撤销或者整体改制等原因被清算、注销的事业单位,办理注销产权登记。

(八)资产清查

1.概念。是指预算单位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渠道、支出结构及水平等基本情况,并按国家规定对清查出的问题进行必要账务处理和重新核实国有财产的工作。

2.分类。分两种情形: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统一部署;单位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进行清查(如转制等)。

(九)资产评估与纠纷调处

1.资产评估概念。是指按照特定目的对被评估资产某一时点的价格进行评定、估算,从而确定其价格的经济活动。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

2.资产评估条件。对于以下七种情形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一是整体或部分改制为企业;二是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三是合并、分立、清算;四是拍卖、转让、置换;五是整体或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六是确定涉讼资产价值;七是其他。

3.纠纷调处。产权纠纷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及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等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4.纠纷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发生在国有单位之间的资产纠纷,一般由双方协商,协商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调解或裁定,必要时报有管理辖权的人民政府处理。另一种是发生在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或个人之间的资产纠纷,由事业单位提出拟处理意见,报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资产管理信息化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涉及单位众多、数据量大,利用传统手工手段进行管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资产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这项工作的实施,一是降低资产管理成本。能够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财政开支。二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阳光工程,通过审计和跟踪监督等,有效降低或消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非客观影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优化国有资产配置。能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的调剂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分布,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财政部已经统一开发并正在部署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设计的,遵循横向“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纵向“中央—省—市—县—乡”的框架。该系统将在2010年建设完成。该系统的正式实施,是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预算编制精细化的重要举措,是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手段将产生重大影响。

(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单位特点,探索建立各类资产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出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操作办法,并在适当时候实施。

(三)加强资产管理考核

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考核办法,改变管好管坏一个样的局面,调动资产占有使用者的积极性。包括出台产权登记办法,开展产权登记工作,加强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与服务等活动。

(四)加强资产收益管理

收益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收益规章制度不完备。在非税收入管理的文件中,虽然规定了国有资产收入要上缴国库或财 政专户,但没有规定具体的收缴办法。由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情况各异,事业单位又存在多种情况,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所形成的收益千差万别,加之历史原因形成的问题多种多样,至今尚无系统收益管理办法出台。二是对外投资虽然规定了有偿使用的原则,并规定征收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但实际执行不理想。今后要出台国有资产收益收缴及使用办法,加强处置收入、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股利分红等收入监控。

(五)实行公务仓管理

公务仓,是指党政机关举办大型活动(会议)及组建临时机构的物资设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专门机构,是为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而采取的一种举措。

公务仓资产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专户管理。党政机关组建临时机构、举办大型活动(会议)所需的除一次性消耗品外的资产,由牵头部门提出申请后从“公物仓”借用,行政事业单位因临时或突击性工作需要而单位又不能调剂解决的资产,也可从“公物仓”借用或租赁。借用或租赁期满,使用单位须及时将资产交回“公物仓”。对更新换代快的自动化办公设备,“公物仓”将及时进行调剂使用。不再为临时性活动或临时性工作专门安排设备物资(不含一次性消耗用品)购置经费。仓内设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确需购置的,购置经费不再核拨使用单位,由公物仓代为购置,调拨单位使用。

有的地方如长春市政府所建公物仓,还负责管理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没收、追缴的财产,冲抵罚金、罚款的财产及无法返还的追回物品;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置换回来的及撤销、合并后闲置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财产;管理为举办大型活动(运动会、展览会、博览会等)用财政资金购买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财产等。

(六)编制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对文化企业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企业,将按照国有企业管理方式,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代表国家履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所有者,适当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统筹兼顾、适度集中。兼顾企业自身积累、发展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比例。二是相对独立、相互衔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政府公共预算分别编制,既保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要与政府公共预算相互衔接。三是分级编制、逐步实施。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分级编制,并根据条件逐步实施。

农业保险费财政补贴政策

省财政厅金融处

我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大省,也是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为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业务开展,更好地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经省政府批准,2008年起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农业保险(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试点。省财政厅制定了《河北省种植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冀财金〔2008〕4号)、《河北省养殖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冀财金〔2008〕5号),印发了《关于2008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冀财金〔2008〕6号),对补贴原则、补贴范围、资金管理、机构管理等做出了规定。

一、补贴定义

种植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是指财政部门对政府引导有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的特定农作物的种植业保险业务,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的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补贴。

养殖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是指财政部门对政府引导有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的特定品种的养殖业保险业务,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的农户、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补贴。

二、补贴原则

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政府引导是指财政部门通过保费补贴等调控手段,协同农业、水利、气象、宣传等部门,引导和鼓励农户、种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保险,积极推动种植业、养殖业保险业务的开展,调动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

市场运作是指财政投入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促进经办机构以市场化经营为依托,重视业务经营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风险。

自主自愿是指农户、种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办机构等有关各方的参与都要坚持自主自愿。

协同推进是指保费补贴政策要同农业信贷、其他支农惠农政策有机结合,以发挥财政政 23 策的综合效应。农业、水利、气象、宣传、市县财政部门等有关各方要对经办机构的承保、查堪、定损、理赔、疾病防治等各项工作给予积极支持。

三、补贴范围

(一)种植业

财政部门提供保费补贴的种植业险种的保险标的为种植面广,对促进“三农”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大宗农作物。保险责任为因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按“低保障、广覆盖”来确定保障水平,以保障农户灾后恢复生产为出发点。保险金额原则上为保险标的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以国家权威部门公开的数据为标准),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

目前,中央、省财政予以补贴的种植业险种包括玉米、小麦、棉花,保险责任为风灾和雹灾对投保的种植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小麦每亩保险金额300元,保险费率5%,每亩应缴保费15元;玉米每亩保险金额260元,保险费率7%,每亩应缴保费18.2元;棉花每亩保险金额400元,保险费率6.5%,每亩应缴保费26元。保费由参保农户承担20%,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80%。

除此以外,市县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财力状况和农业特色,自主选择其他种植业险种予以支持,可以选择其他灾害作为附加险保险责任予以支持。由此产生的保费,由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二)养殖业

财政部门提供保费补贴的养殖业险种的保险标的为饲养量大,对保障人民生活、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的养殖业品种。保险责任为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导致的投保个体直接死亡。重大病害包括:能繁母猪的猪丹毒、猪肺疫、猪水泡病、猪链球菌、猪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支原体肺炎、旋毛虫病、猪囊尾蚴病、猪副伤寒、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魏氏梭菌病、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强制免疫副反应,奶牛的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炭疽病、伪狂犬病、副结核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出血性败血病、日本血吸虫病。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风灾、雷灾、地震、冰雹、冻灾。意外事故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运行物体坠落。

目前,中央、省财政予以补贴的养殖业品种包括能繁母猪、奶牛。奶牛每头保险金额5000元,每头应缴保费350元;能繁母猪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每头应缴保费60元。保 费由参保农户承担20%,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贴80%。

除此以外,市县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财力状况和农业特色,自主选择其他养殖业险种予以支持;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加保险责任。由此增加的保费,由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

四、资金管理

保费补贴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主管保费补贴工作的业务处(科、股)负责代编资金支付用款计划,根据预算执行进度向同级财政国库部门提出财政直接支付申请。

财政部门需通过中央专项资金财政零余额账户、中央专项资金特设专户,将保费补贴资金支付到经办机构。

每月20日前财政部门根据各经办机构承保签单情况和申请,拨付保费补贴资金;签单保费达1万元(含1万元)以上,财政部门根据经办机构申请即时拨付保费补贴资金,不得拖欠。

财政部门预算安排的保费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当年如有结余,抵减下年度预算。市县财政部门应编制保费补贴资金季度使用情况表及季度财务报告,于每季度终了后10日内上报省财政厅;年度终了后1个月内向省财政厅专题报告上年度投保规模、投保率、风险状况、经营结果等业务开展情况。

五、机构管理

补贴险种经办机构按“优胜劣汰”评选确定,评选应主要体现保险服务水平,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补贴险种经办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已得到保险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经管农业保险业务;具备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相关业务管理经验,能够做好条款设计、风险评估、费率厘定、赔偿处理等相关工作;机构网络设置健全,能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业务;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承受相关经营风险。

经办机构采取自营形式开展业务,应制定查堪定损工作标准,对定损办法、赔理起点、赔偿处理等具体问题做出规范,切实保护投保农户利益。

经办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要从服务“三农”的全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挥保险专业机构的网络、人才、管理、服务等专业优势,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要不断加强业务宣传和人才培训,使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保险条款内容。要按照预防为主、防赔结合的方针,帮助农户防灾防损。要合理公正、公开透明、按照保险条款规定迅速及时地做好理赔工作。经办机构应注重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量力而行,确保种植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健康持续发展。要积极利用再保险等市场化机制,努力分散经营风险。经办机构应按种植业补贴险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的比例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逐年滚存,逐步建立应对巨灾风险的长效机制。

各市县相关政府部门应对经办机构的展业、承保、查堪、定损、理赔、防灾防损等各项工作给予积极支持。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各市县可采取以险养险等措施,支持经办机构开展业务。

目前,经省政府同意,我省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为具体业务试点承办机构,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自营保险业务。

政府采购改革介绍

省政府采购办公室

一、政府采购涵义及相关概念

(一)政府采购的涵义、范围和作用 1.政府采购的涵义

(1)从采购行为角度,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从采购制度角度,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在财政部门、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下,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的采购行为。

(3)《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的范围

(1)采购单位范围: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不包括国有企业。(2)采购资金范围: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外资金和自筹资金。

(3)采购项目范围: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3.政府采购的作用

(1)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政府采购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2)规范采购行为: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3)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4)落实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挥政府采购宏观调控的政策功能。

(5)促进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

(二)政府采购当事人 1.采购监管机构

各级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 责。各级审计、监察等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责。

2.采购代理机构

(1)集中采购机构:是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级政府采购项目组织集中采购的需要设立的非营利事业法人。采购人采购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政府采购法没有对县级是否设置、如何设置集中采购机构作出规定。

(2)社会中介组织:是经财政部门认定资格的,依法接受采购人委托,从事政府采购货物、工程服务的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代理业务,以及政府采购咨询、培训等相关专业服务的采购代理机构。资格等级分为甲级(财政部认定)和乙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

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实行分离,从而杜绝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履行采购监管职能,包括:采购预算管理;采购信息管理;采购方式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受理供应商投诉;规定政府采购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监督检查;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受理政府采购的行政复议;制定规章制度。集中采购机构和其他采购代理机构履行采购操作职能。

3.采购人

采购人是指依法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4.供应商

供应商是指向采购人提供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5.评审专家

评审专家是指符合规定条件和要求,以独立身份从事和参加政府采购有关评审工作的人员。

6.其他参与人

不是法定参与人,如:政府采购监督员,公证人员等。

(三)政府采购模式与政府采购方式 1.政府采购模式

(1)政府集中采购:通用政府采购项目,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的采购。

(2)部门集中采购:部门有特殊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或集中采购机构代理的采购。

(3)单位自行采购:单位有特殊要求的政府采购项目,自行组织的采购。2.政府采购方式

(1)公开招标:采购人依法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供应商参加投标。公开招标是主要采购方式。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数额达到标准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2)邀请招标:采购人依法从符合条件的供应商中随机邀请三家以上供应商,并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其参加投标。

(3)竞争性谈判:采购人依法就有关采购事项,如价格、技术规格、设计方案、服务要求等,与不少于三家供应商进行谈判,最后按照事先规定的成交标准确定成交供应商。

(4)询价:采购人向三家以上供应商发出询价单,对一次性报出的价格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成交供应商。

(5)单一来源采购:采购人向唯一供应商进行采购。(6)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3.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形式

协议供货是针对采购频率高、单次采购金额少的通用采购项目设定的特殊采购形式。协议供货将招标环节前置,先进行不确定采购数量的招标确定协议供货商和协议供货最高限价,采购人采购时,办理手续后直接到供货商处付款提货。定点采购可以被看作是特殊的协议供货形式。协议供货采购和定点供应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

(四)政府采购主要环节简介 1.采购监管环节

(1)采购预算编制。(2)采购计划审核(采购方式的审批)。(3)采购信息发布。(4)采购专家抽取。(5)采购合同备案。(6)采购资金。

2.采购操作环节

(1)签订委托代理协议。(2)制定招标采购文件。(3)组织开标、评标、定标。(4)发出中标成交通知书。(5)签订、履行采购合同。(6)验收采购项目。

3.采购质疑和投诉处理

司法救济:书面质疑(供应商)——书面质疑答复(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书面投诉(供应商)——投诉处理(财政部门)——行政复议(本级政府或上级财政部门)或行政诉讼(法院)。

二、我省政府采购改革总体情况及主要经验

(一)我省政府采购改革总体情况

我省政府采购试点从1996年开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政府采购事业从无到有,由小 变大,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在采购预算管理、采购方式管理、招标投标管理、信息公告管理、评审专家管理、采购代理机构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已制定出台了50多项办法规定。各市县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些专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全省政府采购工作形成了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以政府采购各个环节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为基本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2.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

采购范围全面覆盖货物、工程、服务三大类的180多种项目。2008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

3.政府采购工作体系基本完善

省、设区市和绝大多数县(市、区)都建立起政府采购工作机构。全省建立通用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已聘请评审专家近5000名,覆盖180多个专业,初步实现评审专家资源共享。全省政府采购工作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4.政府采购管理与操作日趋规范

采购方式审批更加严谨,公开招标已成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采购结构趋于合理,工程类政府采购项目所占比重稳步上升;采购预算逐步硬化,基本实现了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的同步统一编制;采购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基本实现了“完整、及时、准确”的要求;采购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5.政府采购功能和作用得到明显发挥

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达到10%以上。在促进节能环保、鼓励自主创新、保护民族产业等方面,发挥了政府采购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公开透明和严格规范的采购程序,遏制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

(二)我省政府采购改革主要经验

1.必须抓好源头控制,保证政府采购项目应纳尽纳、应采尽采、应管尽管

实行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统一布置、统一编制、统一汇总、统一审查、统一批复”的“五统一”规定,努力保证采购项目从一开始就纳入采购监管程序。只有从政府采购预算入手加强源头控制,才能保证政府采购项目应纳尽纳,促进应采尽采、应管尽管。

2.必须抓好机制建设,保证政府采购各环节的有效约束

坚持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建设,努力约束不规范行为。只有抓好监督约束机制建设,全方位地对政府采购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限监督,才能保证政府采 购制度真正得以落实。

3.必须抓好制度创新,保证政府采购政策规定始终符合形势发展和客观实际 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建立起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也必然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抓好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制度规定,才能适应政府采购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4.必须抓好基础建设,保证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水平适应监管需要

基础工作是政府采购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夯实基础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才能为整个政府采购改革和发展创造条件。

5.必须抓好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保证政府采购功能和监管作用的全面发挥 要保持和扩大政府采购改革发展成果,就必须坚持政府采购工作的全面性、统筹性、持续性。在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中,只有树立系统工程的思想,切实统筹和处理好各个有关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政府采购改革与发展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三、我省政府采购改革面临的主要形势和目标任务

(一)需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坚持以《政府采购法》的贯彻落实,推动政府采购的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和有效监督,是政府采购法制建设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今后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政府采购工作中,要把落实《政府采购法》作为检验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标准,对符合《政府采购法》规定及其立法精神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做,对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改,努力使政府采购的各项工作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经得起实践和方方面面的检验。

(二)需要紧紧围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大局和神圣任务,政府采购工作也必须紧紧围绕和紧紧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目标的要求,分别作出鼓励、促进、限制、禁止等有针对性的政府采购政策规定,通过直接或间接政策手段,影响生产商、供应商和采购人生产和采购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产品。特别是对国家和我省已经出台的促进节能环保,鼓励自主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要积极贯彻、认真落实。

(三)需要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中心任务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财政中心任务特别是围绕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来进行。正确处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关系,统筹好这三项改革工作,做到统一

研究、相互衔接,统一布置、同步实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整个财政改革的深化和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需要紧紧围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保证政府采购规范运作,是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首要目标,也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规范是政府采购的生命。加强规范化体系建设,把抓规范贯穿于政府采购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政府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注重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寻找路子,研究制定约束遏制办法,并加强监管特别是要加强采购操作环节的监管,努力保持和维护政府采购活动的正常秩序。

(五)需要紧紧围绕促进廉政建设加强政府采购工作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从深化制度改革、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权力约束制衡机制、规范采购行为、抓好采购监管等入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建立防治政府采购领域不正当交易和腐败行为的长效机制,推进政府采购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下一步推进我省政府采购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政府采购制度和机制的建设力度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政府采购运行机制,既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客观需要,政府采购制度和机制建设必须始终随着发展需要而不断加以深化、向前推进。一是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办法。二是抓好制度规定的不断创新,以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积极研究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发挥好政府采购制度的政策功能。四是建立健全保证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按规定、按程序进行的监督约束机制。

(二)加大政府采购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力度

通过加强政府采购规范管理,不断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巩固和发展制度建设的成果。一是增强制度制定的规范性。二是增强制度执行的规范性。三是增强管理手段的规范性。

(三)加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拓展力度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是衡量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完善和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反映政府采购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项目品种上,要增加体现政策要求的项目,尤其是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公共项目;加强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环节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在资金范围上,将各级补助专款、年中追加预算资金、以财政性资金作为偿还来源的借贷资金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四)加大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力度

监督检查是政府采购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促进制度办法正确实施、采购活动规范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加强监管和操作机构的内部监督。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督工作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四是健全供应商投诉处理机制。五是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其他采购代理机构的考核工作。六是建立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机制。

(五)加大政府采购基础工作力度

基础工作是支撑整个采购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一是进一步搞好政府采购政策制度的宣传普及。二是加强调查研究。三是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四是做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认定和管理工作。五是加强政府采购报表统计工作。六是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

(六)加大政府采购工作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政府采购工作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必须重视和加强采购工作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政府采购人员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思想建设,从思想根源上防止违法违规现象发生。三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五、政府采购业务政策有关内容

目前,政府采购制度主要包括一法四令和若干专项办法。

(一)《政府采购法》

《政府采购法》是政府采购工作的基本法。《政府采购法》分为总则、政府采购当事人、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程序、政府采购合同、质疑与投诉、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九章共88条。

(二)财政部政府采购规章

1.《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8号令)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是《政府采购法》中有关货物、服务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方面规定的细化。该办法分为总则、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共99条。

2.《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19号令)

《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是《政府采购法》有关采购信息公告方面规定的细化。该办法分为总则、政府采购信息公告范围与内容、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政府采购信息指定媒体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六章36条。

3.《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20号令)

《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是《政府采购法》有关供应商投诉及处理方面规定的细化。该办法分为总则、投诉提起与受理、投诉处理与决定、法律责任、附则等五章32条。

4.《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31号令)。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是《政府采购法》有关集中采购机构以外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方面规定的细化。该办法分为总则、资格认定的一般程序、审批资格的条件与程序、确认资格的条件与程序、资格延续与变更、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八章47条。

(三)国家和我省政府采购规范性文件 1.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方面

鼓励自主创新的主要政策制度:财政部《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省财政厅《关于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进口货物管理的通知》。

支持节能环保的主要政策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财政部、环保总局《关于调整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意见》;省财政厅《关于优先采购符合政府采购政策扶持条件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系数适用和计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2.政府采购目录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省财政厅《河北省2010-2011年集中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3.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河北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下达拨付采购性财政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4.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省财政厅《河北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实施办法》、《关于河北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5.政府采购方式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的通知》、《河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购置交通工具办公自

动化设备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稿)》、《河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河北省政府采购货物项目综合评分法评分标准》。

6.政府采购专家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监察部《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省财政厅、省监察厅《河北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关于公开聘请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通知》;省财政厅《河北省聘请评审专家论证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管理办法》、《关于共享全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资源的通知》。

7.政府采购统计管理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关于做好2008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工作的通知》。8.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方面

主要制度:财政部、监察部《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受理审查工作的通知》;省财政厅、监察厅《河北省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省财政厅《河北省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实施办法》、《河北省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书(样本)》。

非税收入管理政策

省非税收入管理局

一、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相关业务政策

(一)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和范围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根据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按资金性质分为103类。

1.政府性基金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1款。反映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经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政府性基金,以及参照政府性基金管理或纳入基金预算、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资金。如彩票公益基金、水利基金、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

2.专项收入

专项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2款。如排污费、水资源、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费等。

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4款。反映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共同发布的规定所收取的各项收费收入。如法院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诉讼费,公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居民身份证工本费,财政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费等。

4.罚没收入

罚没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5款。反映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没收款、赃款、没收物质、赃物的变价款收入。如交通违章罚

款等。

5.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6款。反映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即一级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如股利、股息收入等。

6.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07款。反映有偿转让国有资源(资产)使用费而取得的收入。如海域使用金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

7.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是中央与地方共用收入科目(一般预算和预算外专户收入科目),按照科目编码分为103类、第99款。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二)政府非税收入的特点

政府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非税收入在特定的范围、特定的方面发挥特定的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由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可以归纳出政府非税收入独有的特征。相对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的三大特征,以及预算外资金专用性、分散性、自主性的特点,政府非税收入具有自己的特性:

1.灵活性

政府非税收入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式多种多样。政府非税收入既可以按照受益原则采取收费形式收取,又可以为特定项目筹集资金而采取各种基金形式收取,还可以为校正外部效应而采取罚款形式收取等。二是时间灵活。有的政府非税收入是为了政府某一特定活动的需要,而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过渡性措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三是收取的标准灵活。各地可以根据不同时期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征收标准。如今年我省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运用非税收入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经省政府批准,取消、停收、降低收费标准、放开收费标准和下放权限的41项涉及房地产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因此,政府非税收入在时间、范围、形式、标准等方面都比税收要灵活得多。税收本身具有固定性,税收制度不可能经常变更,税收政策不可能随时进行调整。但是客观情况却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在立项、收费的标准制定上的灵活性,决定了政府非税收入的广泛适用性,也正因为政府非税收入在设计和调整等方面比税收灵活,所以,在体现国家宏观调控意图时,政府非税收入具有税收所无法替代的特殊调控作用。

2.不稳定性

政府非税收入的来源具有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特点。由于非税收入是对特定的行为和其他特定的管理对象征收,一旦该行为或该对象消失或剧减,某项非税收入也会随之消失或剧减。如惩罚性收费收入中排污费收入就取决于当地的污染状况收取,且随着该地区治污效果的提高而减少。

3.非普遍性

政府非税收入总是和社会管理职能结合在一起,有特定的管理对象和收取对象。对各管理部门来说,其收费对象是一定的范围,相对比较稳定。虽然收费的对象可能存在项目上的重叠和交叉,但不具有普遍性,未发生受管制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排除在这一管理和征收范围之外。

4.资金使用上的特定性

政府非税收入的使用往往与其收入来源联系在一起。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往往应用于补偿使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成本;罚没收入往往应用于补偿外部负效果;国有资产与资源收益原则上应用于国有资产的营运和国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三)现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现行的政府非税收入范围较广,类型较多,各类政府非税收入又有着不同管理制度。1.项目设立

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立项是关键。它包括对收费、基金主体是否符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主体的要求依法予以确认,对收费和基金是否反映特定的行政管理服务行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法予以确认,对有无必要进行收费和设置基金等方面依法予以确认。一是收费立项权限。我国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中央和省两级审批,实行财政、发改委(物价)主管部门共同管理的制度,即只有经国务院、省政府及其授权的两级财政、发改委(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才是合法的。中央其他部门和其他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单位都没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立项审批权。二是收费立项依据。根据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立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过审批才可以立项收费: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收费;②对社会、经济、技术实施管理而制发的证照性收费;③国有资源的补偿收费;④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或发展专项事业的收费;⑤国际惯例或对等原则的收费。

2.收费立项审批程序

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一般审批程序为:①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的收费(包括资源补偿性收费项目),国家行使管理职能的证照性收费项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实施的收费项目,38 由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进行审批,重要的收费项目(如涉农、涉企收费)报国务院审批。②地方各级区域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和市州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发改委(物价)部门审批,重点的收费项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③通过法律法规设立的收费项目,按照立法程序审批。鉴于行政事业性收费具有行政强制和垄断的特点,因此,在审批其立项收费时应从严掌握。首先在立项操作上,必须严格报批程序,确保不越权立项,不违法立项;④在立项合理性上,对确因特定管理和服务必需收费的,应根据实际支出收取一定费用,还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使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最后,审批立项收费应与国际惯例接轨。

3.收费立项原则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立主要看是否符合“三性”原则:①合法性,即设立的收费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②必要性,即收费项目设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利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在经济生活中是必要的;③可行性,即收费项目的设立是社会所能接受的,收费标准是社会可以承受的,在实践中是可操作的。

4.标准确定

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设立后,标准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收费主体与收费对象之间的经济利益,因而需要全面的、慎重的决策。制定标准的三项原则:一要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收费标准时要进行社会咨询、科学论证,区别不同情况,合理和依法确定收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二要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原则。在行政管理中,依法收取一定的行政性费用,是强化行政手段的重要措施,也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收费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有利于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则。三要充分考虑被收费单位及个人的承受能力原则。按现行政府规定,各项收费可计入经营者成本。因此,国家机关收费标准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到缴费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到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负担。如果行政机关收费标准过高,会促使被收费单位和个人转嫁负担,推动商品价格和费用的上涨,反过来又会给行政机关收费增加压力,导致恶性循环。

5.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原则

有些行政机关收费项目,与其他国家的某些收费项目相类似,如各证照签证费等。这些收费项目因各国国情不同,收费标准有所差异,但这些收费直接关系到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关系到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因此在制定这类收费标准时,应尽可能与国际同类收费项目的标准接近,避免出现歧视性收费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收费、基金目录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目录包括收费与基金名称、征收机关、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和审批权限等内容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省人民政府财政、发改委、物价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政府性基金目录由财政部定期向社会公布。

7.收费许可证制度

收费许可证制度是制止乱收费、规范收费行为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收费单位依法收费的凭证,各执收单位要做到亮证收费,财政非税管理机构可依法实施监督,并对收费单位的《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收费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用于收费单位悬挂、购买票据;副本用于亮证收费、年审及其他用途。

(四)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政策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应当按照所有权、事权以及相应的管理成本等因素确定。根据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凡涉及中央与地方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规定;凡涉及省级与市、县级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由省、市人民政府或其同级财政部门规定;凡涉及部门、单位之间分成的政府非税收入,其分成比例应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分别报财政部或省、市财政部门批准。未经国务院或省、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各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分成管理的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政府非税收入。各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也不得集中下级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

二、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

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是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一种成功的制度创新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难以估值的。从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职责来看,要努力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规范、落实中央和省确定的减免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的财政环境;二是通过依法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筹集必要的资金,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是构建新型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和收缴管理网络体系,切实做到“依法征收,规范管理,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工作目标。为此,结合我省目前管理现状,对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方面着重抓好四项工作。

(一)统一归口管理,将全部非税收入纳入征管机构管理范围

通过省、市、县三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实行分级归口管理,这样有利于整合资源,明确责任,把关守口,确保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进一步理顺财政内部管理职责,40 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合力推进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实现“一个管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管理目标。

(二)规范收缴方式,建立起统一规范、运行高效的收缴管理平台,将所有适合集中收缴的非税收入进入行政服务中心或财政服务大厅收缴

目前,省政府已经发文,要求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对非税收入集中收缴管理改革要以此为契机,抓好落实。即具体的收缴方式主要包括:大厅集中收缴、银行代收、网上银行收缴、委托部门代征、涉企“一口制”收缴等。

1.大厅集中收缴

凡是进驻行政服务(审批)中心的收费项目,由执收单位或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向缴费人开具缴款书后,缴费人持缴款书到代收银行缴费窗口缴款或通过开户银行转账直接缴入“票款分离”汇缴账户。主要适用于依附行政审批而须前置缴费的收费项目和具有便民服务性质的收费,如面向企业设立的各类注册登记、年检年审、经营许可、建设项目管理,以及面向居民的户籍身份、劳动就业等收费项目。逐步实现集中收缴,并研究适当措施,把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推行非税收入集中征缴改革,对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各种收费和基金,在行政服务大厅统一征缴。

2.银行代收

进入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既不方便缴费人又不利于提高缴费效率的收费项目,仍采用“票款分离”方式,实行执收单位开票、银行代收。主要适用于具有成本补偿性,需通过技能鉴定、检验检测的收费项目以及各类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培训费等。

3.网上银行收缴

各级执收部门和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要积极探索建设网上缴费系统,缴款人可以选择网上缴款方式进行网银支付。执收单位通过从网上缴费系统查询缴款信息后,开具缴款书作为缴费人的支付凭证并为其办理相关服务事项。主要适用于各类考试考务项目的收费。

4.委托部门代征

根据非税收入性质,对个别不宜执收部门直接征收的,委托相关部门进行代征。主要适用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水利建设基金等收费项目。

5.涉企“一口制”收缴

对面向企业收取、具有固定性、指标性及根据上年收费数额或经营情况可预测次年应缴费数额的收费项目,由市、县(市、区)政府组织协调财政部门、执收单位和缴费企业,按照相关法律程序,委托本级非税收入征管机构定期统一集中收取,克服多家执收单位频繁进

企业收费的问题,减轻企业负担。各市、县(市、区)可结合收费项目实际组织实施。

(三)提升征管效率信息技术系统,实现对收入确认、收入减免、收入退付、收入分成等收缴环节的规范管理

建立网络应用平台,统一使用省财政新版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软件。目前省厅正在与部分省直部门和部分市县测试新版非税收入软件系统,计划10月份在全省全面推行,形成省、市、县三级联网的征管体系,将所有非税收入收缴纳入统一的收缴管理系统中运行。通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将“票款分离”范围扩大到所有政府非税收入项目,实现“票款分离”达到95%以上的目标,对执收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分成比例等信息实行规范管理,建立完整、高效、规范的“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机制。各级执收单位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征收或收取非税收入,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四)完善配套措施,加强对征管、票据以及账户的管理

在全省非税收入管理中,要以新版非税收入软件系统为支撑,建立征收管理是首要环节,资金管理是核心所在,以“票”控“收”是重要手段,稽查管理是有力保障的管理体制。针对我省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制定和完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票据管理、以及账户管理、收入减免等方面的制度措施。从而实现全省非税收入“统一非税收入收缴方式、统一票据管理、统一账户体系、统一软件系统”的管理目标。

1.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措施,积极组织收入,是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的核心工作

一是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按照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的要求,真正把政府非税收入形成的可用财力与其他财政收入形成的可用财力,一同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统筹安排,实行真正统一的财政预算,并把收支两条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从财政体制、财政管理上解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把好非税收入年度预算核定关,为部门预算提供基础数据。同时,做好依法征收,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二是把好非税收入退付关。对需要退付的非税收入,要按照规定的范围和程序,从严审查,及时准确办理退付手续,为执收单位提供服务。三是把好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核关。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减免的非税收入,要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和审批程序,从严审核,逐级报批,不得擅自缓减免非税收入,更不得缓减免不属于本级的非税收入。四是加大非税收入的稽查力度,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收费项目库,对经清理认定的合法非税收入项目统一进行科学编码,并对收费收入实时进行动态跟踪,加强对部门和单位非税收入执收行为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征收行为,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在征收执法过程中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依法征收。

2.改进财政票据管理,实施以票控收

票据管理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源头,因而加强票据管理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以票据为“龙头”,实现以“票”控“收”的票据管理改革目标。一是强化票据管理机构的管理功能。票据是政府非税收人稽查的重要依据,不但要加强票据发放管理,而且要延伸票据的票据领购、稽查、核销制度。只有大力加强非税收入使用的监督,才能从源头上规范非税收入的执收行为;二是修改完善《河北省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科学设置财政票据种类,建立并统一使用以《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为主,非税收入专用收据、其他财政票据为辅的财政票据体系。规范财政票据发放渠道,严格财政票据印(监)制权限,完善票据管理制度,以实现非税收入票据规范化管理;三是进一步清理财政票据供应范围,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和单位的票据管理,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管理规定,按票据用途规范使用财政票据;四是把好票据年检关。全面开展财政票据年检,及时查处和纠正票据使用中的违规行为。同时,完善票据印发、核销报告制度,规范票据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以“票”控“收”的作用,加强对财政票据定点印刷企业的管理,堵塞票据管理漏洞。

3.进一步规范账户管理,实行源头控收

清理、规范各级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过渡账户,原则上只设立由财政部门管理的非税收入“票款分离”汇缴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实现源头控收的目标。对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开设非税收入过渡账户的部门,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各级执收部门征收的非税收入都要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将非税收入款项存入本单位基本户过渡后再上解财政或上缴基本户后直接支出。

4.强化非税收入收缴执行信息统计分析和定期上报制度

在当前财政收支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好非税收入月报上报制度具有特殊意义。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建立全省上下范围统一、口径一致的非税收入统计报告体系,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情况,全面准确掌握非税收入执行动态,及时分析影响收入实现的因素和增减变化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的预算执行力。

5.加快非税收入法规建设步伐

对清理后必要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必须做到依法征收,依法查处乱收费行为。目前,非税收入一直没有国家级立法。非税收入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扎实的理论指导,缺乏权威的法治规范,各级建立或取消非税收入项目的随意性很大,缺乏充分而科学的理论依据,一些地方各种隐性债务收入过度膨胀潜在着财政风险。非税收入体系法治缺少状况,既不利

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也不利于财政收入体系走向规范化。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完整的非税收入管理体系,为更好地挖掘政府非税收入来源潜力,增加费源寻求政策支撑,使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活动有法可依。

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介绍

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监控和分析,完善财政监督机制,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省财政厅于2009年年初启动了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建设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自主建设实施,系统于6月10日开始试运行,7月1日正式投入应用。该系统贯通了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管理链条,初步构建起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监督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一、系统主要功能

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主要具有资金监控、台账管理、监测预警、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及业务处理六大功能。

(一)资金监控

系统能够以全景沙盘形式,对中央补助我省的专项资金、省本级专项、部门专项、专户等所有专项资金,在全省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即时在线监管,对每笔专项资金不仅能实时监控从下达、登记、分配、配套到执行每一环节的运行情况,而且还可跟踪挖掘到使用明细和最终支出信息。同时,还能实时监控财政在扩内需、三农、惠民生等社会重点热点领域的投入情况和支出明细。

(二)台账管理

系统为省级、11个市和197个县(市、区)分别建立了包括总账和明细账在内的本级预算执行台账,实现了对全省各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全面展现。各级财政都可按照预算部门或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等,检查监控每一级政府任何部门一年来在社会各领域的财政资金使用情

况和支出明细。系统还建立了以反映专户收支情况为重点的专户台账,可逐级展示收款人、收款账户、支出金额等支出明细。

(三)监测预警

系统可根据设置的预警值对没有按规定数额、时限、用途等条件操作的项目资金或管理部门,进行自动巡检、自动警示或分级报警。资金监管部门可根据预警报警情况或检查需要,按资金类别、单位、项目等实施巡察监控,追踪资金明细情况。目前系统可通过监测预算执行进度、国库库款余额、资金结转余额等重要指标数据,对资金运行进度开展监测预警,还能针对资金项目在使用方向和安排上的变化情况,对资金用途进行监测预警。

(四)统计分析

制定了一套多维多级的财政综合分析指标体系,共设计了包括三农、民生、节能减排、促内需保增长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5大类、近300个细目。各级财政部门只要按照指标体系在预算指标入库时标识出每笔资金的管理属性,系统即可直接从财政生产库中抽取数据,实时开展自动统计、比对和分析工作。系统还能按科目、部门、资金类别等口径,对预算安排情况和财政收支情况开展实时分析。

(五)综合查询

上级财政部门可以按照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逐级查询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数据。其中,预算编制数据以基础资料和预算方案为重点;预算执行数据以预算安排、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为重点。同时,还可查询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旬月报等数据。

(六)业务处理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间专项资金下达、登记、反馈等全程业务处理工作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运转,纵向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横向本级内部处(科、股)室之间,完全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自动对账,各级财政均实现了收支汇总情况尤其是收支旬月报的自动生成。

二、系统主要特点

(一)资金监督网络化

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全面应用后,我省财政性资金运行的全过程都以全景沙盘的形式得到了清晰展现,全省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都变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扩内需专项资金支出明细可细化到供应商、开户行、收款账户、支付方式、支付金额以及支付日期等。惠民生资金可实时监控到全省各级财政的执行进度和明细,其中城镇、农村低保补贴资金可查看到每个补贴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保障标准、发放进度及发放日期,粮食直补、农资综合

补贴资金可查看到每个农户的户主姓名、补贴亩数、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助学金补助可查看到每个受补助学生等。

(二)业务处理自动化

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取代了很多手工模拟和半自动化业务处理方式,使大量复杂的业务工作能够自动完成。一是实现了财政专项资金全程业务工作的自动化处理。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间专项资金下达、登记、反馈等全程业务处理工作,完全基于系统进行自动化循环运转。二是实现了自动对账。纵向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横向本级内部处(科、股)室之间,完全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共享和自动对账。三是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报送。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采集报送任何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业务数据,都不需手工录入或转换,完全可以随时从生产库中自动调取并直接报送。四是实现了收支汇总情况的自动生成。各级财政部门可自动生成本级收支汇总情况,尤其是收支旬月报。此外,基于一体化的业务管理系统,方便了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掌控,缩短了财政政策从制定、执行、结果反馈到再调整的周期。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本级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并解放人力、提高工作的精确性,促进了全省财政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三)财政管理精细化

一是促进了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即时分析监控系统贯通了上下级财政资金信息流,统一了全省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上下级资金运行流程得到有效衔接,特别是使专户资金的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标准的一致、程序的统一、过程的公开和进度的透明。二是促进了基层财政管理规范化。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的应用,使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得以标准化,上级的改革模式成为县乡财政管理必须遵循的业务标准和操作范式,有效促进了县级业务标准、业务流程与省市两级的统一和衔接。三是实现了改革进展监控动态化。即时分析监控系统的全面应用,使各级财政部门的管理现状以电子数据的量化形式得到全面展现。通过系统数据,可直观地判断国库管理、部门预算等财政改革在我省各级财政、各个地区的进展情况。

(四)决策支持科学化

通过应用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可实时掌握我省在三农、惠民生、扩内需、节能减排和“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等五方面的全年预算安排和实际支出情况。同时,基于系统提供的多个口径的预算执行情况表,可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全省预算执行进度、分析执行情况,系统的自定义功能还能满足一些随机的统计需求。这种基于系统实时抽取数据的全新统计分析模式,取代了“上级要数→下级填表报送→上级汇总”的传统统计方式的种种弊端,有效解决了财政在社会各领域投入资金底数不易摸清的难题,使辅助决策工作全面走上了动态化、高

效化、信息化、灵活化的轨道,全省财政决策支持能力整体迈上新台阶。

第二篇:财政干部学习先进心得体会

不朽的丰碑 永远的榜样

在学习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要用“高风亮节”来形容一位党员干部,那么吴波同志当之无愧。作为新中国财政部第五任部长的吴波,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为祖国事业鞠躬尽瘁,尽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最为质朴的本色。他无私奉献,作为一名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虽然每日与巨大的财政项款打交道,但是他却并没有把工作当成揩油的平台,以为民的态度对待各笔款项,以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笔支出。吴波同志我们财政干部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面对着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建设压力,吴波常常殚精竭虑、忘我的工作。“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这是吴波给自己立下的毕生信念。为了研究财政税收政策,草拟法规、制度,不知熬过了他多少夜晚,倾注了多少心血。在生活中,吴波修养好,为人和善,从没有见他发过脾气,对身边工作人员生活和需要帮助的人,吴波总是挂念在心,慷慨解囊。对于领导同志的讲话,吴波认为不妥当的,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并且据理力争,从不顾及个人得失。吴波的求真,到了丝毫不马虎的程度,无论做一般工作,还是担任部长,研究问题,批阅公文,常常是夜以继日。夜以继日,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他太细了。每份文件、每个问题,不搞准确、不弄透彻绝不放过。特别是研究问题时,吴波仔细到了不自上而下搞几个回合的调研,不反反复复研究和听取不同意见,就不提出方案的程度。

吴波虽然官至部长,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未利用过权力为己谋私利,自己的子女也从未因为吴波的身职要位而获得任何好处。吴波同志坚守清贫,对自己苛刻的背后,正是那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的高尚情操。吴波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凡是能给予他人及社会的,他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凡是他人或社会给予他的,他却毫不犹豫地回报给了社会。吴波同志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他的精神就是共产党的精神。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共产党员的精神却在一些人身上退化、萎缩了。一些党员干部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曾怀有远大理想和信念的党员干部,因抵挡不住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常常忘记了初衷,滋生了贪念,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最后走上了腐败的不归路。

作为党员,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体会吴波同志的精神,以吴波精神为导航,时时刻刻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坚持拒腐防变,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作为党员我认为学习吴波同志的敬业精神应做到“五要”:一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一步一个脚印,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二要从点滴工作做起,不能好高骛远,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三要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四要保持创新锐气,主动承担挑战性工作,不怕挫折,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五要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开阔眼界,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砥砺品格。

财政部门位于经济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前沿,承担着贯彻执行国家财税法规,管理和监督各项财政收支等重要职责,同时也承担着较高的廉政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就会给干部自身和财政工作造成巨大损失。学习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始终保持坚定的党性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善如流,恪守法规。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崇高风范,是万千财政干部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楷模。吴老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敬业精神和律己品德却愈加伟岸,高山仰止,历久弥新。吴波同志的光辉事迹将被一代代财政人传诵,精神和品德将被一代代传承下去,永远激励我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2015年4月27日

第三篇:纪检干部学习资料

第二编,分则,将违纪行为分为10种,并作具体规定。

(一)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最重要的就是党的政治纪律。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的行为,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的政治纪律,危害党在政治上的高度统一,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1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或者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的行为;

2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或者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以及违反规定播出、刊登、出版前述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行为;

3从国(境)外携带反动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入境的行为;

4组织、领导、参加旨在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敌视政府或者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组织的行为;

5组织、领导、参加会道门或者邪教组织的行为;

6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或者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相违背的决定的行为;

7在党内以组织秘密集团等方式进行分裂党的活动,以及参加秘密集团或者其他分裂党的活动的行动;

8参加国(境)外情报组织或者向国(境)外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情报的行为; 9投敌叛变或者向敌人自首的行为;

10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违法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或者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对党和政府的言论,以及故意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行为;

11违反党的民族政策的行为;

12违反党的宗教政策的行为;

13组织、利用宗教势力对抗党和政府,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或者制造宗族矛盾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

14编造、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行为;

15在涉外活动中,其行为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

(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违反党的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是指党的组织和党员违反《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中所规定的有关党和国家组织、人事工作方面的原则、规定和制度,依照党内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当受到党的纪律追究的行为。

主要有: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采取弄虚作假或者其他手段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发展为党员,或者为非党员出具党员身份证明的;违反民主集中制规定,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做出的重大决定,以及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行为;下级党组织拒不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的;在党内搞非组织活动,破坏党的团结统一的行为;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或者选举工作中违反规定,以及用人失察造成严重后果的;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在考试、录取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以不正当行为谋取本人或其他人公款出国出境的等12种行为。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

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行为规范,依照党内法规应受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支付、报销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六个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不登记交公的;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收受对方财物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反有关规定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或者在该党员领导干部管辖的区域或者业务范围内的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担任由外方委派、聘任的高级职务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等共11条。

(四)、贪污贿赂行为

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中的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变相收受他人财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挪用公款或者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行为。

主要包括贪污;私分国有资产或罚没财物;受贿;斡旋受贿;单位受贿;行贿;对单位行贿;单位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以及隐瞒境外存款单行为等14种行为。

贪污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纪律处分条例》对贪污错误处理没有规定具体的数额界限,只是比较原则地规定了三个档次: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消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同时规定:贪污党费、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扶贫、防疫、支前款物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受贿错误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行贿错误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有关规定,给予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因行贿、受贿给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直至开除党籍。

(五)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

主要是指党员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依照党内法规应受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走私、职务侵占、非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本单位资金、挪用财政资金、专项资金等特定钱款、党和国家机关违规经商办企业、企业或者其他单位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收受回扣;虚开、伪造、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增值税发票或其他票据等16种行为。

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国家法规明确规定要

“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挪用专项资金错误,是指违反规定,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

(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企业等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财政经济管理法规和制度,给国家和集体造成损失,依照党内法规应受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14种: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交的财政收入以及将隐瞒、截留款私分的;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国家拨款、补贴或者合伙私分的;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违反规定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违反“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等行为。

(七)失职、渎职行为

是指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甚至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依照党内法规应受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

2、在工作中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

3、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公共财物被贪污、挪用、盗窃、诈骗或者物资丢失、损坏、变质,给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公共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

4、因工作失职、渎职,所造成的后果虽不够较大,但给本地区、本单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四种情况加重处分。

1、对发生的反对党的基本路线的集会、游行等活动放任不管,致使本单位多数党员、群众参加集会、游行等活动的;

2、对存在的问题不认真解决,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闹事、罢工、罢课或者其他重大事件,严重影响生产、工作、教学和社会正常秩序的;

3、对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的;

4、对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

有上述情形之一,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责任者,按照本条规定加重处分。

在安全工作方面,三种情况加重处分。

1、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和消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发生火灾、交通安全及其他事故的;

2、在组织各类集体活动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未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责任事故的;

3、因工作不负责任致使学校、幼儿园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

有上述情形之一,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责任者,按照本条规定加重处分。

(八)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

是指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保护的党员权利、公民权利,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侵犯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的行为;侵犯申辩权、辩护权、申诉权、作证权的行为;侵犯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的行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如殴打、体罚、非法搜查等;诬告陷害行为;侵犯他人通信自由;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等9种行为。

(九)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是指党员破坏党的先进性要求,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弄虚作假骗取荣誉;利用职权、教养关系、从属关系或者其他相类似关系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通奸、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拒不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或者赡养义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较重或者遗弃家庭成员的;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的等6种行为。

(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是指违反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破坏社会秩序,依照党内法规应当受到党纪追究的行为。

主要包括涉黄、涉赌、涉毒,敲诈勒索,破坏生产、交通、工作等公共秩序,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公文、印章、学历等;超计划生育;包庇;偷越国境;编造、散播虚假信息或者危害社会的信息等20种行为。

第四篇:财政干部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十匕大已胜利闭幕了,我们财政部门更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必须在精读、细读报告原文上下功夫,必须结合改革发展的经验、结合理论制度的创新进行学习,必须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学习。要学好十七大报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二是要加强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组织领导,层层成立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领导小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三是要认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局党组中心组要召开专题学习会,从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的理论骨干做起,认真学习领会。同时,各支部要抓好党员学习,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四是要加大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力度,要求党员干部写学习体会,学习论文,在有关板报、信息及新闻媒体上刊载。五是要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财政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财政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我深深认识到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的重要性,并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胡总书记报告的实质和要求,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解决好思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作风明显好转,管理明显加强,效率明显提高,以达到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讲风格、克服自己的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松紧情绪,增强服务意识,完善内部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按照作风整顿会议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委和政府对财政工作的领导,这是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作为财政干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财务管理制度上、财政法规上保证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才能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并围绕财政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加大财政工作力度,确保财政工作目标的实现。财政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是财政工作重中之重,财政工作不但要记好帐、算好帐,如实地反映财政状况,而且还要发挥财政的监督职能作用,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加强廉正建设、开展反腐的需要,因此,作为财政干部必须围绕中心,努力作到立说立行、干就干好、干就干出实效、干就干出特色、特别是在理财增收、消赤减债方面实实在在做一些具体有用的事情,同时,在工作中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敢于承认自己的问题、敢于纠正自己的问题,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搞好廉正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对自己必须严格要求,严格约束,作为财政干部随时必须作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廉洁自律,做好表率,按会议提出的参加革命为什么?现在有权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以坚强的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为人,踏踏实实干事。

总之,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一定要围绕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战斗力,把我镇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xxx财政状况的好转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财政部对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一安排,我于XX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参加了财政部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为期4天“XX年基层财政干部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国农改办丁主任、财政部条法司王司长、驻财政部监察局秘局长、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赵处长和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袁教授的授课,学习了内蒙古、江苏、浙江、山东、湖南等5省在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方面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功的工作举措,使自己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理论水平,对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起到积极而长远的影响。现就此次学习培训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培训富有特性

一是学习培训针对性强。对于此次学习培训,针对性强是我们每一个参训学员共同的感受。每一个专题都是我们基层财政干部当前欠缺和亟待了解掌握的新知识、新理念。我们全体学员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培训机会,至始至终大家都是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投入到学习之中,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学习培训任务。

二是学习培训内容丰富。此次学习培训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我们既学习了当前农村综合改革、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财政廉政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等知识,也学习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不仅使我们从宏观上对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农村综合改革和管理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强化了紧迫感和责任意识,在科学运用沟通技巧等方面也是受益匪浅。

三是学习培训安排科学合理。此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教学安排紧凑高效,培训内容科学合理,高层次的师资水平和浓厚的学习氛围,给我们很多感触和启发,也促使我从不同角度去总结工作、分析不足和研究解决问题。

二、学习效果明显

一是思想认识有了新的转变。通过这次学习,将我过去在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中学过的知识进行了融合,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自己职业理念得到提升,视野得以拓宽。通过对《财政权力运行廉政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等的学习,从理论层面提高了财政权力在预算分配、预算执行、资金管理等等方面客观存在廉政风险的认识,加深了对财政管理法律规范和财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的辩证关系的理解,知道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如何利用法律规范促进职业道德建设,如何利用职业道德规范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在思想上改变了过去那种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形成了在对比中寻找差距、看到不足。通过《语言艺术和沟通艺术》的学习,懂得了领导科学和领导艺术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了一些管理、沟通、协调及谈判的技巧。

二是角色定位更为准确。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更深地明白了随着国家支持“三农”政策力度的加大,面向基层的资金拨付和管理工作的日益增多,农村综合改革所涉及的乡镇体制改革,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推进等,基层财政工作在职能定位和工作内容上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的“征管型”,向农民实施公共财政的“服务型”转变;由过去负责农税征管的“单纯业务型”,向落实财政政策的“综合协调型”转变;由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主的“收入型”,向以管理财政资金的“收支并重型”转变。基层财政的职能作用充分得到发挥,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社会事业的支持者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者。财政管理日趋科学化、精细化,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财政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不仅要会“抬头看路”,更要能“低头拉车”。

三是工作思路有了新的拓展。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这是我们财政干部职能职责,也是财政干部应该予以思考探索和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工作中要通过追踪问效把资金的使用与建设项目有机衔接,加强项目和资金事前监控、事中把关、事后评价机制,充分利用金财工程信息网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最大限度地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能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

三、今后努力方向更加明确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对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更为明晰。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能力。黑格尔说:“没有目标,一切行动都没有价值。”我深知,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沉下心来,充分利用好学习机会,不断充电加压,不断自我提高、完善,才能更好地担当起基层财政干部的职责。特别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加强,要切实发挥好财政服务决策及发展的职能和作用,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拓展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是要强化全局意识,切实履职尽责。强化全局意识,就是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维,要有悟性,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自己负责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紧紧围绕财政工作重点,自觉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关注财政改革,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质,调整好精神状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要树立单位利益第一位,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始终保持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克难攻坚的进取意识,敢于负责,勇挑重担,锲而不舍地推进财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学习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它的归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牢记宗旨,践行财政干部义务,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做到:一是树立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想问题、出主意、拟方案、办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二是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规定。三是脚踏实地工作。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三勤四多”,即手勤、腿勤、嘴勤,多思、多写、多练、多问。工作多请示多汇报,遇到问题多沟通多衔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四是富有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研究新情况、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

四是要廉洁自律,依法理财。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对党员干部的起码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忠实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要打牢廉洁从政依法理财的思想基础,注重思想提高,强化“慎独”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五是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增进工作交流。此次学习培训,为我们基层财政干部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四天来,学员间就基层财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有效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一些成功的举措和经验在交流中得到了丰富和完善,为今后大家拓展性搞好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相互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密切了横向间的联系和支持,为今后加强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充分运用好这个平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进工作交流,实现共同提高。我也会充分运用此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进行消化吸收,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搞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让更多的乡镇财政管理干部了解掌握新的理念和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共同提高的目的。

下载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干部学习资料第9期_定稿_(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工干部学习资料

    河北师范大学 基层党支部学习材料(之一)2018年3月16日 一、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 1.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

    财政干部工作总结

    财政干部工作总结 财政干部工作总结1 上半年,我局法规税政工作在省、市财政法规税政处(科)指导下,在局党组领导下,积极围绕县局中心工作,与时俱进,积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度......

    财政干部现实表现

    ***同志现实表现 ****年**月,区政府任命***同志为*********(试用期一年)。一年来,在区财政局的领导下,该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改革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

    财政干部自我鉴定

    财政干部自我鉴定根据镇党委分工,***同志协助镇长***同志抓农村工作和财政工作,财政干部自我鉴定。三个月来,该同志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履......

    财政干部现实表现

    ***同志现实表现****年**月,区政府任命***同志为*********(试用期一年)。一年来,在区财政局的领导下,该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改革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

    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提升服务大局效能 财政部门具有资源配臵、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大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财政干部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

    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月学习资料(共5则)

    中共XXX中学支部委员会 “干部集中学习教育月”活动资料1、查找学习资料 2、会议记录(11次) 3、心得体会(2份) 4、学习笔记(50页) 5、知识竞赛(竞赛安排意见、竞赛题、阅卷、成绩汇......

    财政干部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吴波同志心得体会 在学习了财政部老部长吴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吴老一生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生活上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