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产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大全]
妇产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母婴同室、治疗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接产及手术器械的清洁安全因素。
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6、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7、传染病产妇的管理。采取措施
一、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布局要规范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除。室内物品放置要规范,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按消毒日期先后摆放。产房、母婴同室空气每日采用动态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地面和物表的消毒:采用湿式清扫式擦拭,每日常规进行以清洁为主,若被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擦。待产床、产床、平车每日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元。人流后、分娩后、产妇出院、婴儿洗澡后均要对人流室、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澡间进行终末消毒。
二、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母婴同室严格出入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进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工作人员应洗手、换刷手衣、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陪侍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穿专用鞋。离开时应换外出衣和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在接产、人流等有创操作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产房、人流室、治疗室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清洁剂,肥皂盒保持清洁和干燥,配备干手毛巾,避免二次污染。治疗车、洗澡间、待产间等要配速干手消毒剂。
四、助产用的器械盘、人流包要清洁干净。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和灭菌指示带,无菌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产包打开起4小时内污染。助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脐带处理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断脐,持物钳灭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一套。重复使用的各种器械每次使用后应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后再进一步处置。五、一次性使用物品应专柜保存。使用前要检查有效期,小包装有无漏气、破损,过期的不得使用。使用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并详细记录,报告院感科。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院感科。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后,按医疗废物处理,禁止重复使用。
六、医生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手术在术前0.5-1小时给药。
七、孕妇产前加强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及携带者,传染病人住院后要安排单间,病房设置在走廊尽头。凡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室分娩,一切器械、物品单独固定使用,需重复使用的应给予含氯消毒液2000mg/L浸泡后再进一步处理。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乙肝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产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mg,并注射乙肝疫苗20vg,同时根据产妇血中HBsAg、HBeAg及HBc阳性或后两项阳性以及乳汁HBV-DNA 阳性者不要哺乳。产妇出院后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同时,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助产士长及监控护士组成,负责科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监督,要定期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第二篇:外二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外二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7、医疗废物的管理
8、手术切口的感染。采取的措施
1、健全与严格执行制度: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探视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等,并制定医院感染监控基本措施和监控方法。
2、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把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科室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科内考试,教育全科人员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4、加强手部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5、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6、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8、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三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定稿)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3、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4、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5、患者体内植入物的影响因素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7、手术物品的清洁安全因素
8、手术中预防感染处置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2)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
(3)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4)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时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
(5)有连台手术时,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一小时,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4、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 每月1次监测手术间空气、手术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检查化学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有效期。对每次监测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
7、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8、手术进行中的无菌管理:
(1)、手术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2)、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怀疑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3)、手术者和助手不可随意伸臂越过手术区拿手术器械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9、严格感染手术的隔离管理:
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谢绝参观手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手术结束后按规定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10、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
11、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管理: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相应距离>30cm,不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固定手术间参观,不得串手术间。对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及用途送供应中心重新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ICU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5、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6、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7、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定期对ICU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分析反馈
2、对“三管”感染预防措施督查督查进行月总结、报告
3、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测,定期总结、反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4、ICU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5、对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7、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
第四篇:外一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外一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7、手术切口感染
8、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取的措施
1、健全与严格执行制度: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探视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等,并制定医院感染监控基本措施和监控方法。
2、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把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科室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科内考试,教育全科人员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4、加强手部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5、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6、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骨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外伤的污染伤口
2、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3、无菌技术操作
4、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5、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6、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7、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8、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取的措施
1、及时在6小时以内清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健全与严格执行制度: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探视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等,并制定医院感染监控基本措施和监控方法。
3、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加强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把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科室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科内考试,教育全科人员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5、加强手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6、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7、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第五篇: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
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
一、检验科危险因素
检验的标本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传染性。
工作环境污染:每天频繁的接触大量标本及患者,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会引起环境空气污染。标本处理不挡,如外溢、标本离心操作时形成的气溶胶等造成的空气、物表、地面污染。
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不严。
三、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
四、物体表面及检验仪器污染。
五、医疗废物处理不当:
医疗废物未按分类收集,如采血针、吸管、针头等损伤性废物未用利器盒收集,与感染性混装,患者用后的棉签随地乱扔现象,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检验后废弃的标本,血、尿细菌标本,培养基、细菌鉴字条,药敏条;自动分析仪的废物是重要的传染源,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医院交叉感染。
针对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风险评估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全院感染管理三级监控网络,完善管理制度,检验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抓好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工作。每日随查,每周定期检查,感染办抽查、督导,并定期考核落实工作。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科室每月组织全科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认识,掌握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法规、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感染办定期培训,现场示教卫生洗手,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顺序,对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使每位工作人员把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落实于日常工作中。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样必须达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皮肤消毒范围为5cm×5cm,消毒时,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旋转涂抹共2次,1个棉球只涂抹1次,检验报告单填写后经电子微波消毒后发放,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四、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衣帽穿戴整齐,操作时戴口罩、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洗手按卫生洗手七步法,手消毒用速干手消毒液搓擦消毒,需用皂液流动水洗净。水龙头最好选用非手动开关。
五、保持环境、物品清洁:每日坚持常规消毒,每周彻底清洁消毒1次。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用紫外线灯管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1小时,操作台面、采血台、检验接收窗台、门把手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试每日2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如标本外溢,器皿破裂时,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洒于污染物表面,作用30分钟后再擦拖,然后将擦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之内60分钟,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六、对各种污染的仪器消毒:对直接或间接触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血细胞计数仪、生化分析仪、血气分析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化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七、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施分类收集,专人运送,登记,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焚烧处理。对废弃的标本,如:尿、胸水等液体标本按1∶100,即1ml标本加入100ml含氯消毒液,搅拌后作用2小时入厕;各种实验室细菌标本培养基等,应高压灭菌后,装入黄色袋内专人运送焚烧处理,记录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