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急诊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7、医疗废物的管理 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认识,建立控制院内感染的教育制度,定期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宣传。
2、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院感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基础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
4、加强手部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5、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6、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执行各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及时监控,预防发生各导管感染的情况。
7、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医疗废物在丢弃过程中如已发生分类错误,切忌重新分类,更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感染性废物误入生活垃圾桶内,只能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第二篇:妇产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妇产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母婴同室、治疗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接产及手术器械的清洁安全因素。
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6、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7、传染病产妇的管理。采取措施
一、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布局要规范合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除。室内物品放置要规范,无菌物品放置专柜,按消毒日期先后摆放。产房、母婴同室空气每日采用动态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治疗室每日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地面和物表的消毒:采用湿式清扫式擦拭,每日常规进行以清洁为主,若被污染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擦。待产床、产床、平车每日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元。人流后、分娩后、产妇出院、婴儿洗澡后均要对人流室、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澡间进行终末消毒。
二、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母婴同室严格出入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进产房、人流室、婴儿洗澡间工作人员应洗手、换刷手衣、戴帽子、口罩、换专用拖鞋,陪侍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穿专用鞋。离开时应换外出衣和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且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在接产、人流等有创操作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规范。产房、人流室、治疗室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清洁剂,肥皂盒保持清洁和干燥,配备干手毛巾,避免二次污染。治疗车、洗澡间、待产间等要配速干手消毒剂。
四、助产用的器械盘、人流包要清洁干净。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原样、有效期和灭菌指示带,无菌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产包打开起4小时内污染。助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脐带处理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剪刀断脐,持物钳灭菌后干燥保存。每次接生使用一套。重复使用的各种器械每次使用后应放入含氯消毒液中浸泡后再进一步处置。五、一次性使用物品应专柜保存。使用前要检查有效期,小包装有无漏气、破损,过期的不得使用。使用时若发生热源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并详细记录,报告院感科。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上报院感科。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后,按医疗废物处理,禁止重复使用。
六、医生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及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手术在术前0.5-1小时给药。
七、孕妇产前加强检查,及时发现传染病及携带者,传染病人住院后要安排单间,病房设置在走廊尽头。凡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室分娩,一切器械、物品单独固定使用,需重复使用的应给予含氯消毒液2000mg/L浸泡后再进一步处理。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乙肝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在产后24小时内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mg,并注射乙肝疫苗20vg,同时根据产妇血中HBsAg、HBeAg及HBc阳性或后两项阳性以及乳汁HBV-DNA 阳性者不要哺乳。产妇出院后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同时,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全体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意识。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科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和助产士长及监控护士组成,负责科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监督,要定期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病人安全。
第三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定稿)
手术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手术室的布局与环境
2、手术人员外出的影响因素
3、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4、执行外科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5、患者体内植入物的影响因素
6、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影响因素
7、手术物品的清洁安全因素
8、手术中预防感染处置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手术室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麻醉科主任、手术室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1)手术室应限制人员进出,减少走动。(2)严格控制外带物品如手机、患者外衣。
(3)三区划分,洁污分流,参观人员更衣、更鞋,防止流动人员在手术间形成新的气流,手术后要清洁消毒,空气菌落数控制≤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4)手术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减少术中人员进出次数,更不能从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同时控制好手术参观者,每个手术间2-3人。
(5)有连台手术时,必须遵守先无菌后有菌原则,合理安排手术;及时清理垃圾,并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一小时,地面进行湿式擦拭,尽可能减少手术间的细菌,降低感染的机会。
4、手术人员的感染控制管理:
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必须遵守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进入手术室换手术专用拖鞋或及更换洗手衣裤;戴好口罩帽子或,将口鼻、头发完全遮盖。必要时手术者应戴护目镜。外科刷手、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物品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器械的灭菌至关重要,手术器械在灭菌之前一定要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清洗程序,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清除致热源。手术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 每月1次监测手术间空气、手术人员的手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检查化学消毒液的配制方法、浓度及有效期。对每次监测存在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及指导。
7、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8、手术进行中的无菌管理:
(1)、手术过程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2)、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怀疑物品被污染应立即更换。(3)、手术者和助手不可随意伸臂越过手术区拿手术器械物品,更不能在身后传递物品。
9、严格感染手术的隔离管理:
隔离患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谢绝参观手术,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手术结束后按规定对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10、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手术中所用的手术刀片、注射针头、缝合针、麻醉穿刺针、克氏针等,必须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黄色垃圾袋。
11、对外来人员、外来物品管理: 参观者与手术医生保持相应距离>30cm,不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固定手术间参观,不得串手术间。对外来的手术器械应按器械的性能及用途送供应中心重新做清洗、消毒灭菌后方可带入手术间内使用。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ICU的布局与环境
2、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的影响因素
3、执行手卫生的影响因素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5、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6、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7、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影响因素 采取的措施:
1、定期对ICU高危人群为目标的监测分析反馈
2、对“三管”感染预防措施督查督查进行月总结、报告
3、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时监测,定期总结、反馈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及规范,提高预防感染意识。
4、ICU预防感染的管理是由多个环节,多项措施,多种人员参与的工作,要树立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预防感染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相关知识及各项规章制度。
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由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手术室的感染监控和消毒灭菌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日常医院感染工作督导,要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减少空气流动,合理控制人员,其具体措施:
5、对器械用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对重复使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螺纹管、气囊、等,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做到一用一消毒,严禁不经消毒反复使用。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物品使用前须核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如有不合格、不配套、潮湿、字迹模糊者不可使用,进口产品要有中文标识。存放环境应干燥,温度湿度要适宜。要求完全符合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质量标准。
7、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手术室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管理。
第四篇:外二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外二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采取措施
风险评估
1、病房环境(空气、物表、手)的消毒
2、无菌技术操作
3、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
4、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5、导尿相关泌尿系统的感染
6、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7、医疗废物的管理
8、手术切口的感染。采取的措施
1、健全与严格执行制度: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科室的医院感染制度、探视制度、卫生保洁制度等,并制定医院感染监控基本措施和监控方法。
2、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和医生、护士各一名组成。负责科室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微生物监测及对医院感染工作措施落实的督促。充分发挥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的作用,坚持做到平时随机抽查,每周定期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加强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把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科室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对消毒隔离制度、个人防护、手卫生以及各项无菌技术操作等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科内考试,教育全科人员重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
4、加强手部卫生管理:医院感染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之一。所以,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采取定期对临床医务人员洗手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避免由医护人员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
5、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对发热、感染及抵抗力低下的病人进行单间安置,并采取定时通风、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
6、加强无菌观念: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要经常检查护士无菌操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要求,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和处理。
8、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五篇:急诊科院感制度
急诊科院感制度
目录 1.消毒隔离制度
2.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的报告制度 3.换药室工作制度 4.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5.手卫生制度
6.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工作制度 7.抢救室感染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消毒隔离制度常规”。2 使用国家卫生许可证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护理部有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每月对各临床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督察(定期查.抽查.随机抽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 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或灭菌。医务人员必须衣帽整洁,进入治疗室.换药室.无菌室,必须带好口罩.帽子从事各种治疗,操作前均应洗净双手,用托盘放规定处置室操作。污物处理必须遵循三个原则。(1)消毒—清洗—消毒原则。(2)妇产科.皮肤科污物四步法消毒(消煮洗消)。(3)一次性用物,用后必须消毒.毁形(其中输液皮条使用后要剪断)并由登记本;消毒处理后送往相关科室处理,并签收登记;使用一次性用品初步处理后,要与生活垃圾分开放置。医院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无菌室.烧伤科.换药室等空气.物体表面和医疗用具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做到每日清洁1—2次;一旦培养细菌数超过规定的标准时,必须采取措施,重新消毒。8 认真做好出院.死亡病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床褥日光暴晒或紫外 线消毒,床头柜.床等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至清洁整齐后备用。9 各种消毒物品,如无菌包等必须干燥保存在专用柜中,注明失效日期,一般为14天,梅雨季节为7天。特殊菌种,如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结核菌等感染伤口,按特殊菌种处理更换敷料应及时焚毁。发生医源性感染,导致传播流行,应及时报告当地防疫站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杜绝播散。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室或床边隔离,并传染病处理原则执行。13 为预防院内感染,按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执行。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流行报告制度
1.短期内同一科室出现2~3例感染病例,有不能控制的流行趋势;突发3例以上的感染病例并暴发流行;检验科发现同一科室送检标本的病原体有聚集现象时应立即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到科室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流行病学检查,如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组织专家协助对感染病员的诊断与治疗。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与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一起,及时认真查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方案,包括医务人员的防护.消毒灭菌处理.病员隔离等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流行蔓延。4.一周内未控制医院感染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医务科应报告医院主管领导。发生医院感染流行的科室应暂停收治病员,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并按要求24小时内报上级卫生部门。
5.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后,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写出调查报告,报医院感染委员会及上级卫生部门。
6.确定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流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
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凡进入换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固定位置分开放置。换药次序: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视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每次换药前洗手,换药时按无菌操作进行,做到一人一碗(盘)二镊,一份无菌物品。换药盘内常用的换药缸及敷料已经启用,每日需高压蒸汽灭菌;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各种检查.治疗包未使用者,每周重新高压蒸汽灭菌一次。换药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后送供应室酶洗,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污染敷料必须投入医疗废物桶。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擦拭换药床.门.窗.台.凳一次(抹布分开使用)。地面宜湿式清扫,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无菌物品每月抽样培养1次 10cfu/cm ,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00cfu/m,报告单留存备查。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
医疗废物交接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医疗废物应现场交接,核对其数量,种类,标识是否相符及包装是否密封。若发现医疗废物包装袋破裂.泄露,回收人员应协助科室进行处理。交接双方必须根据交接情况认真填写《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销毁登记本》《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本》,并签字确认。5 妥善保存登记资料,并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
手卫生制度
1.手卫生是预防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但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之一。根据2009年12月1日执行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全院工作人员遵照执行。
2.手卫生知识培训应作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做好参加培训人员统计,做到全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全覆盖。
3.手卫生指征.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原则.手卫生方法和注意事项按《医院感染控制操作规程(SOP)》执行。
4.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各临床科室要做好手卫生自查工作,并做好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检查成绩与科室绩效挂钩。
5.手术室负责手术医生的外科手消毒督查工作,对于外科手消毒不规范的医生,责令其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以确保外科手消毒质量。每月手术室将手卫生规范执行情况报院感办,日常监督与每月考核挂钩。
6.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手卫生考核规范”定期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及外科手消毒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 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工作制度
1.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文字说明。
2.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按医疗废物类别,将医疗废物分值与符合《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标准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等高危险的医疗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再按要求处理。5.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排泄物,应按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7.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8.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工作人员衣帽整洁,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医疗废物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消毒双手。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
抢救室感染管理制度
在病房感染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 1 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区。
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放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3 工作人员进入抢救室要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也各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戴手套。5 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防止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
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8 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对特殊感染或高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二0一二年十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