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项措施”扎实做好公众安全感提升工作
岗上积镇 “八项措施”扎实做好公众安全感提升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公众安全感会议精神,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提升公众安全感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体镇干部、村委会书记和主任、社区片警工作会议,通过“八项措施”切实提升我镇公众安全感。
一、开展矛盾问题“大化解”,积极调处矛盾纠纷
进一步规范和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调动工会、团委、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形成镇综治办、派出所、各村委会(街道)共同化解矛盾的有效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定化解办法,开展包村、组干部进寻常百姓家活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化解一批关系群众利益的社会矛盾。
二、开展街面治安“大巡逻”,编织“公众安全感”网络 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的作用,加强治安巡防、消防巡查、应急处突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发挥“天网工程”作用,落实视频巡逻点到制,治安卡点发挥盘查、堵截作用,提高震慑力、威慑力。加大全镇主干道路面巡逻频率,提高街面见警率,降低发案率。组织镇、村义务巡防队伍、参与小街小巷义务治安巡防服务,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加强镇、村小街小巷巡逻,确保巡逻不留死角、防控不留盲区,努力提高全镇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开展民情夜访“大参与的集中大走访走访”,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
结合“相约周四、夜访连心”民情家访活动,以村委会为单位,开展由村委会干部牵头,挂点领导干部、片区民警活动。通过走访做好“四个一”:即上门上户做一次问候工作;向居民发一封公开信;征集一次意见和建议;收集村委会(街道)内每一户住户的固定电话号码。
四、开展安全防范“大宣讲”,营造“公众安全感”氛围 各村委会都组织了安全防范“小喇叭”、宣传小分队,在各自村委会(街道)内的小街小巷进行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宣传;动员综治群防群治队伍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力争取得扎实成效。各村委会至少悬挂2条横幅、每月刊出1期墙报、黑板报,大力宣传提升公众安全感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还建立村委会永久性的综治宣传长廊;编写“提升公众安全感”信息,宣传各单位经验做法,表扬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开展各级干部“大帮扶”,促进“公众安全感”前移 由各村委会干部到镇综治办开展“公众安全感”提升帮扶工作,各村委会有相对固定人员直接参与社区公众公众安全感提升帮扶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挂点单位、村委会(街道)的职能优势,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包项目、包达标、包见效的“两定三包”制度,做好公众安全感提升工作帮扶的配合、联络、协调等,尤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六、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服务“公众安全感”提升 按照全镇统一安排,从年初起至今年年底,集中力量开展以整治村委会(街道)市容环境卫生和流动摊点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管理“大会战”活动。紧紧围绕宣传教育、集中整治、长效巩固三个阶段,着力突出东临公路,努力攻克学校周边、镇农贸市场、步行街、楼道庭院等整治难点。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打一场城镇管理的攻坚战,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为群众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生活工作环境,达到全镇面貌为之一新的效果。
七、开展电话模拟“大访问”,强化“公众安全感”措施 由镇综治办根据收集的固定电话号码,协助相关单位对各社区的公众安全感情况进行电话模拟访问,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八、开展明查暗访“大检查”,落实“公众安全感”责任 由镇综治委、纪委负责,组成专门督查组,对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发现对活动组织不严、开展不力,以及在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有不良反应的单位,视情给予“通报批评”、“ 诫免谈话”、“限期整改”、“黄牌警告”、直至“一票否决”等处分,切实保障我镇公众安全感指数不断提升。
岗上积镇综治办 2013年6月
第二篇:提升公众安全感
XX乡“五严五抓” 提升公众安全感
一是严阵以待抓部署。一是立即行动,迅速部署,科学调度,排兵布阵,把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做细做严做实。二是要全面梳理,查补漏洞,始终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专项治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比如说偷盗行为等。四是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单、标语、走访等多种形式,集中反映我乡平安创建的新举措、新成效,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参与,为全面做好公众安全感测评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严格纪律抓落实。一是责任到人。该项工作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乡村干部责任到户。二是保障到位。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三是任务到岗。要将本项工作任务逐一分解细化,做到定岗位、定任务、定进度、定责任。四是督查到底。对不能按要求安排落实工作、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应付差事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警告,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责任人,严厉追究其相应责任。
三是严肃认真抓整改。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开展整改,及时解决到位。要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综治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及时整合各村各线力量,加强协调,加强沟通,各村、各部门单位既要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也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凡涉及公众安全感工作中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互通有无。
四是严密防范抓安全。一加强治安巡逻,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和重点区域的治安管理和巡逻,提高见警率。二加强科技防控。以“天网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提升技防水平,不断扩大科
技防控的覆盖面。三加强社会防控。要不断加强农村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邻里守望、户户联防等活动,营造人人都是治安员、处处都有警戒线的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四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抓好生产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稳定。
五是严于律己抓形象。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做到依法依规办实事,围绕群众办好事。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掌握群众诉求,找出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矛盾纠纷。各村、各有关单位迅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特别要将对政府不满意、对社会治安不满意的人员排查出来,然后逐人走访,解决其实际困难,化解其心中怨气。
第三篇:十字街街道做好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总结
十字街街道做好提升公众安全感
工作总结
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评价综治工作绩效,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好坏和辖区居民综合素质高低的“晴雨表”,它反映的是民心,体现的是民本,蕴含的是民生。坚持把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综治工作的根本标准,既是辖区居民的宗旨、性质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也是搞好新形势下综治工作的经验总结。为此,要使公众对综治工作的评价始终保持良好口碑,就必须在六个注重上狠下功夫:
一要注重平日之功的修炼,解决好“重突击、轻日常”的问题。任何事物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飞跃。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提升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真正赢得群众的满意,就必须将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工作中把群众需求、群众意见放在第一位,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真抓实干,注重细节,踏踏实实,不搞虚夸,走出临时突击的误区,通过平常的功夫去赢民心、创佳绩。
二要注重打防并举的统一,解决好“重打击、轻防范”的问题。打击和防范是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打击的同时要抓防范,防范的同时力促打击,惟有做到打防并举,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方能实现治安大局的平稳。要想赢得群众满意,必须降发案,少发案,切实处理好打和防的关系,做到打防并重,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首先要善打,没有主动有力的打击,案件破不了,群众损失挽不回,群众不满意,综治形象树不起来。同时要重防,就打击犯罪而言,无论是侦破还是惩处,社会整体利益都是负增长,无论从经济效益角度,还是从社会效益角度,预防一起案件的社会价值,要远远超过破获一起案件的价值。
四要注重日常管理的规范,解决好“重执法、轻管理”的问题。辖区居民的形象不仅仅体现在办案上,同样体现在内部管理上。要赢得群众满意,必须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不放松。注重在“规范管理、注重言行、改变态度、沟通告知”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沟通制度和强制告知机制,扩大警务公开范围,让群众对警务活动切实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执法管理的透明化、明晰化,消除误解,争取理解,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五要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解决好“重处罚、轻服务”的问题。“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是辖区居民始终坚持和秉承的宗旨理念和职责任务。严格执法保平安,热情服务促和谐,二者涵盖了辖区居民的两项重要职能。要赢得群众满意,辖区居民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有警务活动都应寓于服务之中,坚持服务至上、服务至本,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途径,在坚持好“大走访”、“三深入”等服务民生的成熟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新举措、新办法,全警动员、全员参与、全方位服务,以此来改善警民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六要注重舆论宣传的强化,解决好“重内报、轻外宣”的问题。宣传增进理解,宣传树立形象,宣传打造成果。综治工作的好坏优劣,需要群众的了解和评价;综治工作的发展进步,需要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争取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需要辖区居民的主动宣传、沟通和交流。要善于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在加强警务公开,推进警营和谐的基础上,走进群众、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宣传法律政策,汇报工作打算,征求意见建议,以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构建“辖区居民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氛围。同时,要善于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努力实现综治工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宣传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四篇:关于扎实做好提高我乡公众安全感工作的实施方案
蔡党发[2011]50号
关于扎实做好提高我乡公众安全感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全面提升全乡公众安全感,维护全乡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源头治理为根本,切实抓好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提升我乡公众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务必确保我乡下半年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100%,治安好转率达到100%。
三、工作措施
1、开展全乡范围内矛盾纠纷大排查,限期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
(1)、各村(居)委会、乡直各单位要围绕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邻里纠纷、山林权属纠纷、水利纠纷、土地纠纷、征地拆迁和涉法涉诉等群众反映的焦点问题进行排查梳理,逐一落实领导包案措施,限时化解。
(2)、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要对存在的“急、大、难”矛盾纠纷加大调解力度,坚决防止矛盾积淀、激化、杜绝民转
刑案件发生。
2、加强社会治安巡控,坚决遏制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乡社会治安巡防队要加强对重点部位、路口、地段、场所的巡逻,在原来的每逢圩日和重要节假日巡逻的基础上加大巡逻力度,实行重点村巡逻,要下到重点村巡逻。以打击农村小偷小摸、偷窃等各类社会治安问题。
3、加强宣传,营造浓厚的综治创建氛围。
(1)蔡坊乡司法所联合版石派出所等部门要坚持每月办一期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黑板报。
(2)各村委会要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群众开展上门入户走访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综治创建的知晓率与参与率。
(3)各村委会要在辖区内悬挂或书写1-2条综治创建宣传标语。
(4)、派出所侦破各类治安案件要及时向群众反馈信息,以提升群众对我乡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中共蔡坊乡委员会
2011年10月18日
主题词:综治创建工作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蔡坊乡党政办2011年10月18日印发
(共印15份)
第五篇:怎样提升茶陵公众安全感
怎样提升茶陵公众安全感
公众安全感,就是社会大众基于特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是公众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及保护程度的综合意识反应,也就是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治安的肯定程度及相应的生活态度。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群众的安居乐业。因此,各级干部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的要求,以更高昂饱满的激情、更加有为的状态、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做好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安全感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它的形成过程有多个渠道。一是直接遭受刑事犯罪侵害或亲眼目睹刑事犯罪发生,群众感受最深,反应也最强烈。
二是亲属、邻里、同事、朋友等亲近人员遭受不法侵害。三是道听途说发生的刑事案件或者媒介的误导。社会宣传工具出于吸引观众和增加发行量等考虑,加大对犯罪及打击犯罪细节的宣传,往往起到负面的影响。
四是整体破案率不高。案件发了破得了,公众安全感就能得到维护,案件发了又破不了,随着数量的增多,公众就会失去安全感。五是外来流动人口密集。据跟踪研究表明,流动人口过多一直是居民感觉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六是执法、服务质量还有差距。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七是基层警力相对不足,群众见警率不高,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觉。
至于如何提升公众安全感,结合公安部对公众安全感调查成果及实际,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公众的安全感。
(一)要强化责任,要强化治安巡防,加强街头巡逻警力,健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
三、抓住重点,严厉打击,夯实基础,着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全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以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平安就在身边。要把杀人、绑架、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破案率,把犯罪造成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二)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形象和地位是影响公众安全感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扩大司法公开,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充实警力、提高素质、规范执法、改进作风,树立政法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司法机关和公安人员的执法、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宪法和法律实施,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满意率。
(三)要切实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城市中的外来人口之所以倾向于组成基于地缘与业缘的团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要依法保障我市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及心理层面消除对外来人员的歧视,并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是实现治安好转、公众安全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从公众安全感的形成渠道以及影响公众安全感的因素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媒介对于公众安全感的特殊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宣传报道,特别是对社会治安、刑事案件的报道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宣传媒介的正面作用,注意防止进行个案炒作,消除负面影响。
(五)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长期以来,刑事司法由于自身特点所限,注重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等国家利益,而忽视被害人权利保障,这些往往使被害人在受害后处于无助状态,导致其安全感急剧下降。因此,从提高公众安全感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建立犯罪被害补偿制度。
(六)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犯罪互动规律表明,犯罪往往是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通过宣传、教育、警示等各种有效方式而使公众明白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并在生活中有意的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防被害。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培训班,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宣传造势,营造氛围,提高群众对平安浮梁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要紧紧依靠群众,充
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总之,我们一定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感、群众的满意度和人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