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慢病预防控制专线自查整改
慢病预防控制专线年中自查整改
慢病管理服务项目的自查工作已结束,发现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关于首诊测血压:门诊日志和筛查记录本书写欠规范。督导抽查全科门诊、中医门诊,≥35岁常住居民首诊记录50条,有血压记录41条,抽查首诊测压率为82%,不达标,按上服务报要求是达到95%;门诊日志中初/复诊未标明,筛查记录是由公卫医生从门诊日志中筛选整理记录的,上级建议下发到临床科室实时记录,并规范门诊日志的初/复标明。希望能得到中心领导和医疗部的支持,协助将改进这项工作。
二、体检进度过于缓慢,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体检率低;这首先需要中心各层领导的大力支持,考虑到中心现址的环境,希望能每月定期至少开展1次的健康体检,每次连续两天,以中心现有的条件及既往的体检经验,这是可以开展的,只等领导的理解与支持。这样,一能方便日常通过各个渠道去宣传免费体检服务项目,二能减轻每次集中体检的居民集中过来,造成拥挤,等待时间长,引起居民的不满,影响中心的整体形象,三能减少体检结果的整理时间,将每个居民的体检结果更及时送到其手里,早发现问题,早着手解决,以达到进行健康体检的目的。
三、由于以前建立健康档案,部分居民未提供联系方式、或联系方式提供错误和变更,影响到日常随访和通知健康体检工作,需要街道、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配合,提供联系方式或者带领上门随访,以改变现状。希望能通过网络化团队,逐步找到新的联系方法,同时完善原来的健康档案,也逐步利用健康档案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四、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尚需提高,慢病需及时随访,可通过门诊慢病筛查、健康体检活动、网络化管理工作、咨询活动、讲座活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将已管理的慢病患者的资料逐步完善,并更新和录入系统,逐步提高档案的真实性。
五、通过前三次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课程的开展,发现居民的依从性不强,主动意识差,行动力不够,发现这课程开展有它的意义,我们负责人员会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寻求适合的方式,将健康知识带给居民,希望对其维持健康状态有帮助。希望中心领导和中心其他医务人员能支持该项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利用所有跟居民有联系的地方,能宣传下该项课程,让居民知道有这个课程,并自愿参加学习,加强其的依从性,为其健康服务。
六、慢病档案部分个人信息表、体检表、随访记录填写欠规范,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学习,逐步改正,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七、慢病相关工作人员对慢病工作的认识不够强,对慢病组工作的整体不够了解,整体观不强,需要加强学习,勤实践,以提高应对慢病组工作的综合能力。
第二篇:肿瘤死因专线自查整改
肿瘤死因专线年中自查整改
中心根据XX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对肿瘤死因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了自查后,领导组织召开会议,对所列的问题进行反思,认真研究,制定了以下整改意见:
一、加强肿瘤患者随访,提高肿瘤患者建档率和定期随访率
二、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随访的及时性,保持首次随访的达标情况
三、规范资料的整理和自查工作,完善死因证的存根及归档
四、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肿瘤随访、死因调查的技巧,提高死因链填写的完整性
五、及时落实心脑血管监测事件各项规章制度
六、按督导反馈意见,逐一落实各个整改意见,做好每一项工作 以上整改措施我们将积极实施,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以此次整改为契机,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中心的肿瘤死因项目工作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XX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部
XX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慢病检查整改报告范文
慢病检查整改报告
2015年7月10日,区疾控科对我中心慢病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发现了部分问题。我中心对此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召开了负责人会议,就督导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强调,并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完整登记册。
2.首诊监测血压不漏测。
3.随访用药填写要规范。
4.血压血糖控制不满意的写接诊记录单,2周内及时随访,随访不满意的写转诊单,2周内再次随访。
5.加强规范管理慢病档案。
6.做好慢病的宣传工作。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慢病档案,加强工作督导和指导工作,把慢病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15.7.10
第四篇:门诊慢病管理整改方案
门诊慢病管理整改方案
日期: 2009-12-30
(暂 定)
根据我中心门诊慢病管理的实际情况,参照卫生局2010年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对现有门诊慢病管理提出以下整改措施。具体如下:
一、充分发挥慢病管理小组职能
明确慢病管理小组职责,每月定时召开工作例会,对当月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小组成员在每月质量考核中,须“公平、公正”,严格按执行小组制定的《慢病管理实施细则》。
二、加强门诊慢病工作质量控制
利用每月质量互查的契机,在每月12-13日对门诊重点管理慢病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检查人员由慢病管理小组成员和门诊临时抽调的2名医生组成,主要负责对中心所有慢病档案当月SOAP书写质量、随访记录和录机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在医生组例会及院内网站上进行公布。
检查中严格执行慢病管理实施细则,如经检查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对书写质量较差的病历,第一次要求责任医生重新书写,经再次检查认为合格为止。如连续两月书写质量均被认定为较差,该责任医生须提出整改书面材料。
三、有效利用“慢病管理日”,强化慢病管理意识
要求门诊大夫有效利用“慢病管理日”,管理日当天抓紧时间对负责慢病档案进行书写、录机。
四、加强慢病管理培训工作
对日常出错较多的问题,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原则要求每位责任医生均参加,如遇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者,课后自行学习。
五、定期组织“优秀”及“不合格”病历展示
在每月质量检查中,筛选出书写质量较好和较差的病历各5份,两个月组织一次“优秀”及“不合格”病历展示活动,对优秀病历责任医生进行表彰奖励。活动中要求对优秀病历进行交流学习,对不合格病历指提出修改建议。
六、其他细节
1、慢病病例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迹清楚;
2、个人详细检查自己的慢病,填全所有项目;
3、要求每份病历均有全科诊疗记录(带鉴别诊断);
4、对自己所管理的慢病病人严格按照高血压糖尿病分级管理,不得自定义级别,不得随便降级;
5、定期举办慢病书写规范及个性化管理指导交流。每周三下午1:00-2:00培训慢病如何书写及如何入机(具体培训内容见当月通知);
6、每月必须随访病人,至少电话随访一次;
7、每份慢病必须在半年时书写半年总结,一年时书写年终总结;
8、慢病病例管理糖尿病高血压必须一年3/4时间的指标是达标的;
9、每月慢病必须及时入机;
10、每月检查慢病不合格者通知个人,并退回本人重写;
11、每月请1至2名慢病管理人员协助考核,并点评,公布考核结果;
12、参观学习站内的优秀病例,并交流经验;
1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外院参观学习,取长补短避免闭门造车。
第五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组16、4、5、7、9、10 型,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二、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四、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五、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
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六、疫情报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七、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患儿,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