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
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
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公 告
第4号
《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已由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8月23日通过,由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17年9月22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广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9月30日 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条例
(2017年8月23日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017年9月22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广安市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确供水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广安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集中式饮用水,是指从水源地集中取水,经供水企业统一净化和消毒后,进入输水管网送至用户且日供水规模达到一百立方米或者供水人口一千人以上的饮用水。
集中式饮用水安全包括水质安全和水量安全。水质安全是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水量安全是指集中式饮用水水量能够持续、稳定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生产和输送以及安全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集中式饮用水管理应当遵循保障安全、生活用水优先、城乡一体化、从源头到用户全过程严格监督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应城市总体 规划,建立运行和维护长效机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集中式饮用水安全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集中式饮用水安全情况。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职能职责做好集中式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饮用水水源、供水设施和节约用水的义务,并有权对损害饮用水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检举。
第八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公开集中式饮用水相关的取水许可、水质检测、行政处罚、应急预案等信息,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从源头到用户全程兼顾的集中式饮用水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二章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理
第十条 本市实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设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准保护区。
第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江 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或者地下水体划定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有条件利用地表水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地方,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
市、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开采年限、水质状况或者用水需求变化等情况,可以提出调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方案,方案的报批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二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和保护本辖区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并建设完备的取水、输水系统,保证应急状态下的正常启用。
不具备双水源建设条件的地区,应当与相邻地区通过联网供水等方式保障应急供水。
第十三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一级保护区外围设臵生物或者物理隔离设施,并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视频监控的全面覆盖。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图形标志规范,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设臵界标、警示标志、环保宣传等标识。
第十四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本条例施行前在一级保护区内已经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市、县级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造成相关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损失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补偿。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给食性养殖、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十五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纳入河长制重点管理。河长分级分段领导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监督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统筹协调解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重大问题。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设臵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姓名及职责、水源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对公示牌的维护管理,公示牌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更新。
第十六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地的环境保护、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计生、农业、林业、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应急的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
第十七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上游不在本市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水行政等部门应当加强与水源上游城市的联系和沟通,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协调、合作机制。
第十八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安排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对从事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增加的生产成本或者创造的生态效益等因素进行合理补偿。
建立本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上下游水质定标考核补偿制度,具体的补偿办法由市人民政府统一制定。第十九条 市、县级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供水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发现水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供水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将实际情况及时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
第二十条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除遵守本条例规定外,法律、法规已有相应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 集中式饮用水生产与输送管理
第二十一条 从事集中式饮用水生产供应的企业,依法取得公共供水特许经营、取水许可和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二条 供水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应当在生产区域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备,非工作人员未经企业相关负责人同意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得入内。
供水企业工作人员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供水、管水岗位无证上岗,或者擅离岗位、私自换岗;
(二)隐匿、伪造、篡改工作日志或者水质检测报告;
(三)未着规定工作服或者未经消毒杀菌进入生产区域;
(四)在厂区内饲养动物,生产区域吸烟,或者从事其他有碍饮用水安全生产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集中式供水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由供水企业 根据城乡规划负责实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供水材料和设备的选用应当符合国家和四川省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二十四条 二次供水设施选址、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保证二次供水的水质和水量安全。
二次供水具体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五条 集中式供水设施(含二次供水设施)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职能部门联合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集中式供水设施(含二次供水设施)投入使用前,建设单位或者供水企业应当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
供水设施(含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结束后,由供水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供水。
第二十七条 供水企业应当对集中式供水管网和设施的生产企业、使用材质、使用年限与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建立完整的档案。
供水管网和设施的使用不得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供水企业应当对老旧、破损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避免管网漏损。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供水管网和设施周围划定安全保护范围,并根据国家有关图形标志规范设立保护标志。
安全保护范围内确需建设的工程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向供水企业查明供水管网和设施的分布情况,采取 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影响供水管网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九条 供水企业生产供应的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相关要求。
供水企业至少每月对进厂水、出厂水常规指标检测一次,至少每半年对进厂水、出厂水全面检测一次,并向卫生计生、住房和城乡建设、水行政、环境保护等部门报送水质报表、检测资料。
供水企业应当定期对供水管网的盲端及用水量较小的管道进行更新式放水,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饮用水水质检测平台,检测结果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测。
第三十一条 供水企业应当建立计量和管网压力实时监测系统,发现渗漏、爆管等突发事件时,供水企业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抢修,公安、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有关部门和用户应当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供水企业在完成抢修作业后,应当将因抢修作业影响到的相关设施或者妨碍物恢复原状。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 反本条例规定,失职、渎职或者有其他未正确履行职责,影响饮用水安全的,由有权机关对相关单位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未对生产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者未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备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村镇供水企业未对生产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或者未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备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未建立完整档案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村镇供水企业未建立完整档案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未按照规定的频次对饮用水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不改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村镇供水企业未定期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城市供水企业未对供水管网的盲端或者用水量较小的管道进行更新式放水,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村镇供水企业未对供水管网的盲端或者用水量较小的管道进行更新式放水,导致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有权机关、有关单位应当对于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而提起的诉讼,依法予以支持和配合。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晋宁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库管理办法
晋宁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晋宁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库的保护,防止水体污染,保障城镇居民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晋宁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库保护区为承担全县各乡(镇、街道)饮用供水的水库的径流区及其枢纽工程为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水源保护区)范围。
第三条 在水源保护区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过错追究制、贡献奖励制。
第五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水源保护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大对水源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条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和监督。
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保护和管理。
县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 对保护水源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和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水源保护区划定
第八条 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按照水域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正常水位线沿地表外延200米的水域和陆域内,入库河道以河道上口线两侧沿地表外延100米的区域内;
(二)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延1500米的区域内;
(三)三级保护区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域内。
第九条 水源保护区的地理界线,由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各乡(镇、街道)及县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并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分级保护的界线,设置界桩、界碑等警示标志。
第十条 水源保护区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第三章 水源保护
第十一条 在三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在禁止开垦区内开垦土地;
(三)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保护水源有关的植被;
(四)破坏水库枢纽工程、堤防、护岸和防汛、水文、水质监测、环境检测等设施;
(五)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
(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及不可自然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
(七)移动、破坏界桩、界碑等警示标志;
(八)可能污染水源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 在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十一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新建、扩建排污口
(三)设置畜禽养殖场;
(四)旅游、露营、野炊;
(五)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者堆栈;
(六)无防护措施运输强酸、强碱、毒性液体、有机溶剂、石油类、高度高残留农药等危险物品的车辆进入;
(七)洗矿、挖沙、采石、取土等破坏水质的活动。
第十三条 在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十一、第十二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
(二)与水源保护无关和生产的船只下水;
(三)向水域、陆域倾倒、堆放、掩埋废液、废渣、病死畜禽及其他废弃物;
(四)在水域游泳,水上训练以及其他体育、娱乐活动;
(五)在水体内或临近水源的地方洗刷车辆、衣物和其他器具;
(六)毒鱼、炸鱼、电鱼、钓鱼、偷盗水生动物和猎捕水禽;
(七)围滩造田、围库造塘、网箱养殖和放养畜禽;
(八)设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
第十四条 在二、三级保护区内现已设置排污口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
第十五条 按照水域功能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对进入水源保护区的外来人员及车辆实行有效控制。
第十六条 水源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分改造,发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七条 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平衡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提倡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第十八条 直接从水源保护区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九条 县、乡(镇、街道)应当设立水源保护财政专户,统筹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能源替代、医疗保险、生活补助、生态保护等补偿
机制。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的水资源费,扶持水源保护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具体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 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水源保护专项规划,领导水源保护区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二、三级保护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有计划的组织劳动力转移,安排一级保护区农户易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 乡(镇、街道)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依照本办法加强对本行政辖区内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保护水源;
(二)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拟定本行政辖区内水源保护实施方案、综合整治方案及保护管理配套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实施本办法的各项责任制度,监督检查本辖区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街道)落实责任制度的具 体情况;
(四)组织制定本行政辖区内水源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做好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防止污染水源;
(五)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人口机械增长,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一级保护区农户的搬迁工作,并妥善安排其生产生活;
(六)进行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宣传教育。
第二十二条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相关部门共同拟定水源保护专项规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负责监督实施;
(二)协调有关部门和(镇、街道)依法保护水库水源;
(三)制定蓄水、供水计划及水库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
(四)做好供水服务,确保用水安全;
(五)负责水源保护区及枢纽工程、设施、设备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履行下列
职责:
(一)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方案,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二)组织协调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
(三)依法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调查处理水污染纠纷和事故;
(四)负责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和水质状况的监测,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区水体水质监测网络,汇总监测资料,定期向县人民政府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水质情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质未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措施,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四条 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列;
(二)负责水源保护区及枢纽工程的保护和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水源保护的规划;
(四)依据职权或者在受委托权限内制止和查处水源保护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 县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和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具体的方案,并负责指导、监督和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从严控制,依法审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按规定可以在水源保护区建设的项目,其规划选址、定点应当有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重大项目应当举行听证会。
第二十七条 县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源保护区水体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监督其治理。
第二十九条 因突发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源保护区水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排除污染危害,同时报当地人民政府及水、环境保护、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村庄、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双龙水库、大春河水库、洛武河水库、马鞍塘水库、大冲箐水库、益州水库、映山塘水库、东冲水库、野马冲水库、瑶冲水库、团结水库、合作水库、打黑二坝水库等承担乡(镇、街道)供水任务的饮用水源水库。
第三十一条 凡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的参照《昆明市松华坝水库保护条例》依法进行查处和处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国家法律、法规等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附件1 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当前,我省饮用水安全形势严竣。相当部分集中式供水供水设施不齐,检验设备不足,管理水平低,出厂水水质合格低,管网水和二次供水二次污染严重等,供水安全问题非常严重,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加强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保障饮用水供水安全,特制订《广东省集中式供水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指南》。本指南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等规定制定,拟从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防护、供水设备设施日常管理、检验措施等环节进行量化分级,把问题较多的供水单位作为监督重点,提高卫生监督效率,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卫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一、目标
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科学监督管理,提高饮用水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提高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法制及安全卫生意识,促进供水单位水质质量管理水平,提高饮用水卫生的整体水平。
二、原则
(一)全程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原则。将卫生许可审查 与经常性卫生监督有机结合,共同决定风险级别、食品卫生经营信誉度级别及监督频率。信誉度分组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单位经营管理行为决定其信誉级别及监督频率。
(二)量化评价,分级管理的原则。从供水单位的水源水防护、供水设备设施、日常管理、检验措施等环节进行量化评价,据此对供水单位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度分级,确定监督类别和频度。
(三)公开透明的原则。卫生监督信誉等级将通过卫生许可证年审印花、卫生监督信息网站及媒体等途径向社会公示,使公众能清楚自己饮用的自来水的卫生状态。公开透明制度有利于社会监督,形成一个互相推动的新局面。
(四)卫生安全的原则。各环节的量化评价均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进行与饮用水卫生安全密切相关,其它非卫生方面不在考虑之列。
三、工作步骤
实施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企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对取得卫生许可的集中式供水企业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量化评分,根据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果对其进行风险性分级和卫生等级分级,并确定次年卫生监督的频率。
(一)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和《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 规范》的要求,进行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量化评价。卫生许可审查的量化评价是对卫生管理、布局、水源选择与卫生防护、水质检验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利用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见附表2-1)进行现场审查,凡不符合发放卫生许可证条件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一律不予发放卫生许可证;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分别做出良好、一般的审查结论,并在发放卫生许可证的一年内,进行常规的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量化评价除对卫生许可审查项目仍需进行量化评分外,还要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实际卫生状况、供水过程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利用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见附表2-2)进行现场审查,做出良好、一般或差的审查结论。属合理缺少的项目应进行标化,计算标准分。
1、发放卫生许可证的标准。
(1)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表中所有关键项目均符合基本要求;(2)得分不低于总分的60%。
2、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价。
卫生监督员实施卫生监督的规范及程序按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进行。对于企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应依据有关规定,按《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进行处罚,同时要按照附表2-2中的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进行评分,做出审 查结论。
3、审查结论的判定依据。
根据卫生许可审查量化得分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得分,分别做出良好、一般、差的审查结论:
(1)得分为总分的85% 以上者,评为良好;(2)得分为总分的60-85%者,评为一般;(3)得分低于总分的60%者,评为差。
(二)卫生等级评定及监督频率
根据对卫生许可审查和一年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论的平均情况综合评价(具体分级标准,详见表1),确定卫生信誉度等级,新领取卫生许可证的一年内不评级,按常规监督进行。卫生等级分A、B、C、D四个等级,并按下列标准确定:
1、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论均良好的,为低风险,评为A级,进行简化监督;
2、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有一个良好,另一个一般的,为中风险,评为B级,进行常规监督;
3、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均一般的,为高风险,评为C级,强化监督;
4、对不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有关的要求,卫生许可审查结论为差,经常性卫生监督为差的,评为D级,不予许可或次年不予验证。并报当地 政府,对其进行限期改进,其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应重新参加岗位的卫生知识培训。
表1 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表
食品卫生 卫生许可 经常性卫生监督 风险性分级 监督类别 分级 审查结论 审查结论(频率:次∕年)A 良好 良好 低度 简化(2)B 良好 一般 中度 常规(4)一般 良好
C 一般 一般 高度 强化(6)D 良好或一般 差 极高 不予年审 停业整顿
差--极高 不予许可
注:
1、得分为总分85% 以上者评为良好,60-85% 者评为一般,60% 以下者评为差。
2、经常性卫生监督频率不包括调查处理举报、投诉等卫生行政执法及污染事故调查处理次数。
四、日常管理
(一)供水单位在一个年审周期内出现下列情况,无违反关键项目,违反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责令改正,如企业能在限期内整改并达到原审查结论的,可保持其等级:
1、一次经常性卫生监督达不到原审查结论;
2、受到一次卫生不良投诉经查属实;
3、生活饮用水末梢水余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浑浊度等指标卫生监测结果不合格;
4、发生水源水污染事件,经查属局部偶然因素造成的个别现象;
(二)供水单位在一个年审周期内出现下列情况,A、B级在原有级别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被降级的企业要限期改进,其负责人及卫生管理人员应重新参加岗位卫生知识培训;未能在限期内改正,或相关人员培训不合格的,按量化评价结论予 以定级处理;对供水单位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1、两次经常性卫生监督达不到原审查结论或违反关键项目之一;
2、受到两次卫生不良投诉经查属实;
3、连续两次生活饮用水末梢水余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浑浊度等指标卫生监测结果不合格;
4、拒不按卫生监督意见整改存在问题,造成水质污染事故。
(三)在一个年审周期内的经常性卫生监督中一直保持良好记录,或卫生设施已明显改善、卫生许可条件已提高一个档次、无查实的不良投诉记录的企业可向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提高其卫生等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的管理和卫生许可后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要依据本指南要求,加强对关键控制环节的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发证。已经发放卫生许可证的,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达不到发证要求的,限期整改,经过整改仍然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查处。卫生许可证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均应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每一监督项目进行量化评价,从而确定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信誉等级。卫生信誉度分级可根据经常性监督情况进行,在经常性监督过 程中发现违反关键监督项目的,应采取降低等级的办法;对于轻微的违规,如果生产经营者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并达到卫生要求可保持其等级;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保持良好记录的单位也可以向卫生部门监督机构申请提高其等级。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供水单位法律、法规意识。各市应配合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供水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培训,使供水单位负责人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供水法规、规范,熟悉方案的具体内容,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实施,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各项卫生制度。,同时,上级卫生监督所加强对下级卫生监督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卫生监督人员对法律,法规及方案的理解,使卫生监督员准确掌握现场监督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推动供水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开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市应向社会广为宣传,使供水单位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目标。通过媒体大力宣传供水单位良好卫生信誉度的工作经验,使企业能从自身管理入手,增强企业的责任感,地供水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中发挥基、其主导作用。及时公布供水单位和卫生状态,让社会进行监督,形成一个相推动的新局面。
(四)办好试点、分步实施。和市可根据本地区实际,选择部分供水单位开展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稳妥推进。对企业的考评过程,应严格按评分标准,采取市区 县初评,省组织复评方式进行。凡供水单位获得卫生信誉度良好的企业,由县(区)推荐,市卫生局初定,省卫生厅复核,发给卫生信誉A级匾牌,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四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自查报告
黔西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
自查报告
主管局:
我公司目前所辖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大多为地下水,少数为地表水,因可取水量相对较小,可供人口相对较少,分布也较为稀散,至今,相关部门均未依据相关标准对我公司所辖水源设置和划定水源保护区。但因水源水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因此,公司对公司所辖各乡镇水源点的保护和污染防治亦较为重视,对所辖饮用水水源大多采取了设置围栏、设立警示标语、掩盖等措施加以保护和污染防治,特别是针对集中式供水人口超过1万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更是加强了防护。
目前我公司所辖供水人口超过1万人的饮用水水源点有:
1、大关镇桂箐村响水岩水源;
2、沙井乡金山村水淹坝水库水源;
3、绿化乡大海子村大海子水源;
4、黔西县文峰办事处双星村细龙洞水源。
为此,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同时,更加重视广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对达到水源保护区设置标准和划定条件的,应尽快设置和划定,以加广大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黔西县乡镇供水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道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工作总结
道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工作总结
根据环保部文件精神,我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了我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
一、水源地基础状况
道明镇共有1个饮用水水源地,即道明镇白塔湖水厂,位于道明镇龙黄村十组,属水库型水源地,属崇州市巨龙自来水有限公司管理,投产于2011年4月,服务于场镇居民,服务人口6500人,实际供水量为2500吨/天。道明白塔湖水厂共有1个取水口,水位埋深13米。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情况
道明镇白塔湖水厂水库型水源地未划分保护区,未设置规范的保护区标志。
三、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情况
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由崇州市巨龙自来水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具备相关证照,制定有标准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有相应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档案。在日常监管方面,制定有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制度,巡查采取定期巡查、不定期巡查和重点巡查、一般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小巡,每周一大巡,每月一次全面巡查,取水井口等重点区域实行逐日巡查。我镇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定期对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巡查,严禁周边农家乐、居民住户及养殖户产生污水直排。
四、风险防范与应急保障
在风险管理方面,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了风险源名录,后期将完善污水处理工作,水厂内为封闭区,未有交通、河流穿越。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备有应急处置物资和技术,制定有应急预案、应急救援处置方案及应急救援报告制度,并半年进行一次演练,根据情况进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