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加强人大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暂行办法
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加强人大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暂行办法
(2014年10月30日西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市人大代表(以下简称代表)作用,进一步落实代表在预算审查与监督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不断促进预算审查与监督工作由程序性审查向实质性审查转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实行常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组织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第三条 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一)出席西宁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加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预算草案;受邀参加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会议,发表对预算草案的审查意见;
(二)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受邀列席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会议等,参与预算编制、预算调整、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审查监督工作;
(三)参与年度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前的预算编制情况调研、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预算初审工作、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调研、上一年度市本级财政决算审查等;
(四)参加预算审查监督业务培训,提升履职水平。第四条 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听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关于预算编制的背景思路、政策要求等情况的汇报及说明;
(二)审查监督预算编制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家财政政策以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1—
(三)审查监督预算收支平衡情况、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财政转移支付情况、政府性债务的管理情况等;
(四)审查监督预算收入的编制是否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五)审查监督预算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民生支出是否得以保障,是否确保了重点支出;
(六)讨论为实现预算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可行等。
第五条 结合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代表可以对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等进行重点监督和询问。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为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供以下必要的材料:
(一)编制市本级预算的依据及说明;
(二)市本级预算收支总表及部门预算的文本草案;
(三)市本级财政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表;
(四)建设性支出和重大项目安排应当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第七条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落实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拟定年度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督促检查并协调解决方案落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会同常委会人事选举代表工作委员会提前征询代表参与年度预算审查监督各项具体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受理代表通过书面、电邮等方式提出的预算审查监督方面的建议、批评、意见并向代表反馈办理结果;
(四)向代表提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方面的相关资料,并征求意见建议;
(五)办理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方面的其他工作事项。第八条 建立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九条 建立代表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总结制度,研究改进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具体措施。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2—
第二篇:上饶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上饶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04-29 【生效日期】2003-04-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饶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的暂行办法
2003-04-2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规范预算审批,保障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级总预算草案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市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市级总预算和市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市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市级决算。
第三条第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财经委)协助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承担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预算及承担市人大常委会审查决算、审查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预算执行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二章 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第五条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市级预算草案编制完毕。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
预算外资金应当纳入本级综合预算,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市人大财经委在对市级预算进行初步审查前,应及时了解上预算执行情况、本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和有关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收支初步安排、结算办法的变化、可用财力预测等方面的情况。
第七条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草案编制情况,提交市级总预算草案和市级预算的草案,并提交以下与市级预算相关的材料:
(一)编制市级预算的依据及说明;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上级财政返还、补助和专项资金情况及相关说明材料;
(三)科目列到款、重要的收支科目列到项的一般预算收支情况和政府性基金情况;
(四)市级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
(五)建设性支出、基金支出的类别和若干重大的项目情况;
(六)按类别划分的上级财政返还、县(市、区)上解市级财政收入的情况;
(七)市级财政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前款各项材料均应当附上有关说明。
第八条第八条 市人大财经委可以召开有关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座谈会、论证会,征求对预算草案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就审查预算草案举行财经委全体会议,会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到会说明情况、回答询问;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将初审意见的采纳情况向市人大财经委通报。
第九条第九条 对预算草案的审查应当按照真实、合法、效益和具有预测性的原则进行。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各项收支依据;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的情况,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
(三)预算收入编制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的情况;
(四)预算支出结构情况;是否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确保重点,统筹兼顾,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五)确保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法定、重点支出情况;
(六)群众关心的涉及预算收支的重大问题是否做了恰当安排;
(七)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合法可行;
(八)其他重要问题。
第十条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十日前将预算草案正式文本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预算草案正式文本包括预算收支总表、本级各部门预算收支表及其他必要的材料。
市人大财经委对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情况,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报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市人大财经委的初审意见及参会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提出审查报告和关于市级预算的决议草案,经大会主席团通过后,印发全体与会代表,决议草案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预算的决议和决议中同意的市人民代表大会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应当一并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三十日内,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批准的市级预算批复各部门,并将预算的批复文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级预算草案批准之前,市人民政府可先按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市级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三章 预算调整的审查与批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对下列项目进行调整的,原则上在九月底前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一)预计预算减少收入或者增加支出,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
(二)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需要调减的;
(三)批准预算的决议中强调确保的预算支出项目需要调减指标的;
(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为应当提请审批的其他调整事项。
遇有以上调整情况,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调整方案应当列明预算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保证收支平衡的措施及有关说明。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在市级预算执行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列明安排使用的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审查预算调整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预算收支调整方案及有关详细材料提交市人大财经委进行初步审查,由市人大财经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初审报告。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将预算收支调整方案及其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审议,对预算收支调整方案作出决议。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市级预算在执行中,因上级财政返还或者给予补助,以及市级预算对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或者拨款而引起的市级预算收支变化,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半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情况。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级预算执行中,应当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预算科目执行。
第四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采取询问、质询、专项调查、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监督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情况和实现预算的措施落实情况;
(二)预算收支进度、收支结构及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情况;
(三)法定及重点支出项目资金拨付和执行情况;
(四)财政部门是否有无预算、超预算拨款的情况;
(五)接受上级补助款项、下级上解收入、补助下级支出、各项专款及结余情况;
(六)有市级预算支出的重大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效益;
(七)预算超收收入的使用情况;
(八)预算执行中发生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至少两次向市人大
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必要时市人大常委会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就某一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市人民政府报告后,可以作出决议、决定。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人大财经委应当每半年听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通报,并可以通过视察、调查、经济形势分析等方式了解市级预算收入完成、预算资金拨付以及使用效益等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审议部门应当按照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要求,依法对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市级预算单位及其所属单位预算、决算进行审计。开展审计之前,确定审计重点应征求市人大财经委的意见。审计情况在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后及时向市人大财经委通报。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应按规定将查处和整改的结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有关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方面的决定、规定、办法及规范性文件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规章或者规定,市级预算与县(市、区)预算有关收入分成和支出划拨办法、县(市、区)向市财政上解收入、市财政对县(市、区)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具体办法,以及其他应当报送的事项,及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市人大财经委通报或报送以下材料:国家、本省有关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和财政政策措施,全国、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送交落实市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预算决议的情况,社会保障资金、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上级审计机关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本级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决算的审计报告,有关经济、财政、国库、金融、会计、审计、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及有关资料。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预算终结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市级决算草案,草案按预算数、调整或者变更数以及执行数分别列出,变化较大的应当作出说明,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决算草案在报省财政厅审核的同时,应抄送市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将市级决算草案和关于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一个月前提交市人大财经委进行初步审查,同时提交与《办法》第七条所列的预算材料相对应的决算材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向市人大财经委提交下列资料:
(一)审计项目基本情况;
(二)违法违规资金情况;
(三)重点项目的审计报告;
(四)市人大常委会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市人大财经委应当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对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决算编制的合法性;
(二)预算收支完成情况,预算执行中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
(四)法定、重点支出完成情况及效果;
(五)预备费使用情况,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六)当年预算超收收入、上级财政返还、补助和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七)对审计工作报告中提出问题的纠正情况。
初步审查结束后,市人大财经委应当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决算草案的初审报告。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前十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下列材料:
(一)关于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二)市审计机关对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的审计工作报告。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市人大常委会应当定期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市人大财经委关于决算草案的初审报告,并进行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就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必须及时给予答复。
市人大常委会可以就决算中的重大事项依法进行特定问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决算经审查批准后,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并将批复的部门决算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
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
(2008年2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0年9月25日上海市闵行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办法修正案》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监督,依法履行地方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区政府预算草案及区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区本级预算和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第三条
常委会初步审查区本级预算草案和政府部门预算草案;监督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审查、批准本级决算;改变或撤销区人民政府关于本级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工委)会同相关工作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和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承担常委会预算审查监督的日常工作。第四条
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常委会批准的预算调整,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五条
常委会可以就预算和决算中的重大事项及特定问题组织调查,或者召开听证会。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常委会可以根据调查的情况或者听证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议或决定。
第六条
区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就预算编制、预算审查、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以及部门预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按有关规定给予答复。
第七条
常委会可以通过公开预算信息、举行预算听证等多种形式,扩大预算审查监督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保障人大代表和公众对预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第八条
经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政府预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经常委会审查批准的决算、听取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及审议意见、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和区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或者执行决议的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报。
第二章
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
第九条
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注重绩效的原则,对预算进行初步审查。预算收入的初审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本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预算支出的初审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
第十条
区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11月20日前向常委会提交下一的本级预算草案。因客观原因无法按时提交的,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同意,最迟至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天前提交。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过程中,区财政部门应当向常委会报告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收支初步安排、上级财政部门的政策要求、预算编制中的重大项目变化、预算定额标准变化、可用财力以及其他预算编制方面的情况。
根据需要,财经工委可以会同其他工作委员会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工作,了解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情况,对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确定预算听证与监督的内容和范围。
第十二条
自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天前起,常委会通过预算听证、召开专题会议等形式,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并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二十五天前完成审查工作,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
提交常委会初步审查的预算草案应当包括:
(一)一般预算收支总表,其中,收入科目列到类、款,支出科目列到项,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
(二)按规定分类的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
(四)部门预算(含直属单位)支出明细表;
(五)除部门预算以外的其他专项资金安排表;
(六)1000万元以上项目的财政性资金投资表;
(七)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支出明细表;
(八)常委会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三十五天前,常委会举行预算听证会。预算听证项目和听证时间由财经工委提请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
预算听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听证的预算项目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
听证会应当有10名以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出席,始得举行。第十五条
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二十五天前,常委会举行预算初步审查会议,内容包括审议区本级预算草案、审议部门预算草案、听取预算听证报告、提出初步审查意见等。
常委会举行预算初步审查会议期间,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到会听取意见,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根据常委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
第十六条
常委会对预算草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的财政经济政策;
(二)预算安排是否符合本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
(三)预算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完整,应纳入预算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预算支出项目是否恰当,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政府公共支出基本需要;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
(四)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五)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七条
常委会应当将对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意见函告区人民政府。
根据常委会的初步审查意见,区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草案进行修改,并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二十天前,向常委会反馈修改情况。
第十八条
区人民政府提请区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区级预算草案及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应当在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二十天前报送常委会。
第三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十九条
预算开始后,在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之前,区人民政府可以先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安排支出;区级预算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批准的预算执行。
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由区人民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区财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
常委会对预算执行情况重点监督的内容:
(一)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的执行情况;
(二)为实现预算提出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支出项目和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收入依法征收、解缴情况;
(五)按照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预算支出资金的情况;
(六)按规定收纳、划解、拨付预算资金以及退库的情况;
(七)区级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
(八)上年结转资金使用与当年资金结转情况;
(九)当年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情况;
(十)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情况;
(十一)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
(十二)各种财政性基金、周转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十三)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
(十四)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十五)财政收支平衡及政府财政性融资情况;(十六)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情况;(十七)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十八)预算执行中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区人民政府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常委会报告。区人民政府财政性融资、财政性基金的设立、影响较大的财政收支政策的制订和调整、增减或追加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应当听取常委会的意见。
区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当按月分别向常委会报送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表和税收征收进度表,并按季度报送收支分析报告。
第二十二条
常委会可以组织专家对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并在每年第三季度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必要时作出相应的决议。
第二十三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下列事项及时报送常委会备案:
(一)上报市财政部门的预算收支总表;
(二)上级对区的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三)本区对下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四)预备费的使用情况;
(五)常委会认为应当备案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四条
区财政部门和各预算单位应当按规定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暂时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应当全额纳入财政专户,按有关法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区人民政府每年向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的同时,应当一并报告预算外资金收支及管理的情况。常委会可以就预算外资金的收支及管理情况,组织专题调查或者进行专题审议。
预算外资金应纳入审计范围。第二十五条
区审计部门在制定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时,应当听取常委会的意见。区人民政府应将审定后的审计工作方案报常委会备案。
第二十六条
常委会可以要求区人民政府责成区审计部门就预算执行中的突出事项进行专项审计。区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区人民政府的批件,向常委会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常委会可以对专项审计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四章
预算调整的审查批准
第二十七条
经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收支变化需要作出调整的,应当由区人民政府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八条
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三十天前,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常委会财经工委征求意见。
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天前,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将预算调整草案,包括调整前后的预算收支对照表和平衡表、调整的依据和说明,送交常委会财经工委进行初步审查。
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天前,区人民政府应将预算调整草案提交常委会。
第二十九条
常委会对预算调整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属于预算调整的范围;
(二)调整的依据是否合法,理由是否充分;
(三)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情况;
(四)调整后是否保证预算收支平衡。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批准
第三十条
区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当在预算终结后,及时编制决算草案。
决算草案应当根据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并按预算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作出说明。
第三十一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的区级决算草案提请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天前,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将决算草案及相关报表,送交常委会财经工委进行初步审查。
第三十二条
常委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二)预算和决算的比较情况
(三)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四)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五)部门预算和执行情况;
(六)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常委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部门关于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二十天前,区人民政府审计部门应将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送交常委会财经工委进行初步审查。
在常委会举行会议的十天前,区人民政府应将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提交常委会。
第三十四条
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情况及审计评价;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审计部门依法采取的措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建议;
(三)政府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审计情况;
(四)区财政、税务及有关部门采纳审计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及实施效果的情况;
(五)区人民政府针对审计情况,为加强预算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六)常委会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五条
常委会审议区人民政府提交的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对决算草案作出决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审议意见,交区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区人民政府应将研究处理的情况向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委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常委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闵行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修订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监督预算办法
颁布单位: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
颁布文号: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2002年第3号
颁发日期: 2002年03月25日
实施日期: 2002年03月07日
------------------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预算审批,加强预算监督,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总预算草案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市本级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市人民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下总预算和市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市本级预算的变更方案;审查和批准市本级决算;撤销市人民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市本级预算草案、预算变更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审,协助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编制市预算草案和组织执行本级预算。并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市财政部门)负责管理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监督检查预算的执行。
市人民政府审计部门(以下简称市审计部门)负责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实行审计监督。
第四条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市本级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二章预算的审查与批准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依法编制的市预算草案应当包括市总预算草案和市本级预算草案。市本级预算草案应当在财政开始前编制完毕。
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依法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市本级预算草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本级预算草案。
1、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表(科目列至款,重要的列至项);
2、政府性基金收支表(科目列至款,重要的’列至项);
3.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表;
4.建设性支出的重大项目表。
(二)关于总预算草案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l、上预算执行情况;
2、本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3、预算收入和支出确定的依据;
4.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5、实施预算的主要措施。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年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四十五日前,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市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并提交市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和以下材料:
(一)一般预算收入的测算依据及说明;
(二)财政对农业、教育、科技、环保、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事业投入情况表;
(三)各部门预算情况;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定的其他有关项目表。
第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对市预算草案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遵守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上预算执行情况是否真实、合理,预算资金使用是否得当;
(三)各项收支依据;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的情况;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有关财政经济政策;
(四)贯彻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的情况;是否隐瞒、少列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
(五)预算支出结构情况;是否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确保重点,统筹兼顾,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
(六)群众关心的涉及预算收支的重大问题是否做了恰当安排;
(七)其他重要问题。
第九条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市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时,应当及时调查了解上预算执行情况、本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和有关部门对预算安排的意见。
第十条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收到市预算草案后,应当征集有关单技意见。并在收到市预算草案二十日内,举行全体会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审意见。
市财政部门的负责人应当列席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回答询问。
市财政部门在收到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市预算草案的初审意见后,应当在十日内将采纳的情况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报告。
第十一条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市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情况,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期间,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报告。
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的初审报告,可以作为参阅材料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前印发全体代表。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十日前,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市预算草案和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由常务委员会在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印发全体代表。
第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市预算草案,可以采取分组审议、专题审议、代表团审议和 大会审议等形式。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市预算草案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就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质询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给予说明或者答复。
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对预算中的重大事项或者特定问题组织调查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必要的材料。
第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预算草案修正案。
提出的预算草案修正案,依照《广东省预算审批监督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根据代表对市预算草案的审议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专门审查,并向大会主席团提出审查报告。
市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经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连同决议草案印发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审议,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决议草案。
市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列席预算草案审查会议,回答询问。
第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本级预算的决议和决议中同意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应当一并向社会公布。
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三十日内,市财政部门应当将批准的市本级预算批复各部门,并将批复部门预算的情况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
市本级预算草案批准之前,市人民政府可先按上一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市本级预算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按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级市经其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变更或者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三章预算变更的审查与批准
第十九条 在本级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对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进行下列部分变更的,必须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一)预计预算减少收入或者增加支出,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
(二)农业、教育、科技、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的预算支出需要调减的;
(三)批准预算的决议中强调确保的预算支出项目需要调减指标的;
(四)调增或者调减预算收支涉及科目超过预算科目30%以上的;
(五)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应当提请审批的其他变更。
遇有以上变更情况,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预算变更方案。变更方案应当列明预算变更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
第二十条 在本级预算执行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列明安排使用的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预算变更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将预算收支变更方案及有关详细材料提交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应当对方案进行初步审查,并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提出初审报告。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预算变更会议举行的十日前,将预算收支变更方案及其报告提交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经过审议,对预算收支变更方案作出决议。
第四章决算的审查与批准
第二十三条 预算终结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的市本级决算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市财政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市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并提交经市人民政府审定的市决算草案及与本办法第七条所列的预算材料相应的决算材料。
市审计部门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三十日前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
第二十四条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市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的会议举行前,召开全体会议,对市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并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和常务委员会提出初审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十日前,将市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提交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批市本级决算草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本级决算草案;
(二)关于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
第二十七条审计工作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情况,内容包括:
(一)审计评价;
(二)预算收支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对市本级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及国有控股的地方金融机构等进行审计的情况;
(四)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审计机关的处理情况;
(五)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市本级决算草案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决算草案是否符合预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二)预算收支是否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三)重点支出是否得到保证,是否按计划进度拨付,资金运作是否发挥效益;
(四)预算超收安排使用情况;
(五)预算结转、结余情况和其他重要问题。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有全体会议,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以及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的初审报告,经过审议,对市本级决算作出决议。第三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市本级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就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依照法定程序提出质询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及时给予说明或者答复。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就决算中的重大事项组织听证会或者依法进行特定问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决议;可以就审计工作报告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作出决议。第三十一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自市本级决算批准之日起二十日内向市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
市人民政府对各区、县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决算,认为有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该项决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五章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执行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预算收支的平衡情况;
(二)为实现预算采取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预算收入依法征、缴情况,有无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有无截留、占用或者挪用;
(四)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及时、足额拨付预算资金情况;
(五)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依法管理情况。有无违法将预算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有无违法改变预算支出;
(六)有无违反国家规定将预算资金有偿使用,有无违法将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款项擅自改变用途,有无将预算周转金挪作他用;
(七)有无违反专款专用原则,扣减或挪用上级补助的事业专项资金;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九)预算执行中发生的其他重大问题。
第三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至少两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因上级人民政府近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的预算变化,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半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要求市人民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三十四条 在市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市财政部门应当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下列事项:
(一)按照本办法规定,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的事项;
(二)预计预算总收入减少额超过预算额5%的;
(三)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决议的情况;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第三十五条 市审计部门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应当每半年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在日常工作中,对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汇报。
第三十六条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在听取市财政、审计工作的汇报或者报告后,对其中的重大问题,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制定的有关预算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及时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提供经济、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综合性报告及有关信息资料和说明。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l日起施行。1991年3月5日广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1日广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正的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预算决算规则》同时废止。
第五篇: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暂行条例
【发布单位】808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05-16 【生效日期】1993-05-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工作暂行条例
(修正)
(1988年10月16日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3年5月16日黑龙江省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保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省人大常委会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照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权。
第三条 第三条 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是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上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实施,保证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有效地行使职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第四条 第四条 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遵循依法办事、实事求是、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
第五条 第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向省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第二章 监督范围和内容
第六条 第六条 省人大常委会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
第七条 第七条 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省人民政府制定颁发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相抵触的规章、行政措施、决定、命令;
(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规定、办法、批复以及对有关案件的判决、裁定和决定;
(三)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相抵触的决议和决定;
(四)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违法选举、任免和罢免、撤换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
(五)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在行使职权时的违宪、违法行为。
第八条 第八条 工作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行政管理、审判和检察工作的情况;
(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民政、民族、侨务和外事工作等重大事项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
(三)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部分变更的执行情况;
(四)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情况;
(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国计民生、公民权益的事项。
第九条 第九条 对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违反宪法、法规、法规的行为;
(二)违反为政清廉规定的腐败行为;
(三)严重官僚主义行为;
(四)决定政策和处理政务、案件中的严重失误。
第三章 监督方式和程序
第一节 审查文件
第十条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将自己制定的规章、行政措施、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在颁布的同时报送省人大常委会。
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将自己通过的决议、决定在颁布的同时报送省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省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发现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文件,经征求主管部门意见后,向专门委员会和主任会议提出报告。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主任会议对办事机构和专门委员会的报告进行审议,对于内容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文件,可以责成制定单位自行纠正或者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前条所列文件,常务委员会会议经过审议,做出是否撤销的决定。
第二节 审议工作报告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定期审议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专题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提请审议的报告议题,可以由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提出,也可以由省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办事机构提出,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程。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对于下列事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当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报告: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实施的重大措施及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二)上级和本级权力机关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
(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
(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重大改革的方案;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部分变更;
(六)关系全局的重大建设项目;
(七)重大外事交往活动的情况;
(八)省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批评、建议的办理结果;
(九)检察长同多数检察委员会委员有严重分歧的重大问题;
(十)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有关部门的报告文稿应于常务委员会会议开会前十五天送交省人大常委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工作报告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同工作报告有关的人员应当列席会议,认真听取审议意见。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审议工作报告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就报告的有关问题向报告机关提出询问,被询问的有关人员必须在会议期间做出答复。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在审议报告时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有关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办理,要求报处理结果的应按时呈报。
第三节 视察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省人民代表有权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组织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视察,也可持视察证,在本人居住、工作地随时进行视察。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代表或委员进行视察时,被视察的单位必须提供与视察内容有关的详细材料,并如实介绍情况,认真解答视察者提出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代表或委员在视察中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被视察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和处理。
第四节 调查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省人大常委会的调查分为一般性调查和特定问题调查。
一般性调查是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监督工作的需要而进行的了解情况的活动。
特定问题调查是省人大常委会依据法律规定对特定事项进行的专门调查。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对下列问题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一)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严重违宪、违法行为;
(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严重违宪、违法行为;
(三)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之间在执行法律中发生的重大分歧;
(四)法人和公民的重大控告、申诉案件;
(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事件;
(六)需要权力机关调查处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或省人民代表组成,必要时可配备若干工作人员。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省人民代表、省人大常委委员、省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可以提出进行特定问题调查及其组成人员的建议,提交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有权调阅同调查内容有关的各种证据材料,并同有关的人员进行接触。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特定问题调查结束后,调查委员会应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会议应就该项调查作出决议或决定。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一般性调查和特定问题调查涉及到的地方和单位,应当为调查工作提供所需要的方便条件,保证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五节 检查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检查是省人大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权力机关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督促的活动。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检查的内容可以是宪法、法律、法规的全面执行情况,也可以是某一单项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省人大常委会在检查中发现违宪、违法行为,应即向被检查单位提出,并有责任督促被检查单位纠正。
被检查单位有向检查人员提供真实情况并采取积极措施纠正违宪、违法行为的义务。
第六节 评议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组织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
评议方案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主任会议决定,并在评议开展之前通知被评议单位。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参加评议的人民代表在评议前应对被评议单位及有关部门、基层单位进行视察、检查或调查。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被评议单位应按评议要求汇报工作情况并为评议工作提供方便条件。
被评议单位的领导成员和有关人员应参加评议会议,听取评议意见,回答询问。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对被评议单位严格执法,成绩显著的给予肯定或表扬;对评议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被评议单位应认真进行整改。限期内整改有困难的应做出说明。整改结果报告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评议结束后向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报告。
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决定或决议。
第七节 质询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质询应当主要针对下列事项:
(一)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重大问题;
(二)违反上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重大问题;
(三)行政管理、审判、检察工作中的重大失策或失误;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严重失职渎职行为。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书面提出质询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的议程。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质询案一经列入会议议程,应立即通知被质询机关进行准备。
被质询机关接到质询通知后,必须在会议期间指派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到常务委员会会议或专门委员会进行答复。
在质询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对答复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被质询人员应做补充答复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省人大常委会参加会议的多数成员以及专门委员会多数成员对受质询人员的答复表示满意,质询即告结束。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对受质询机关以及直接责任人员有必要做出处理的,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或专门委员会可依照法律规定提出处理的议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做出决定。
第八节 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告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省人大常委会对人民群众的来信和来访,统一由省人大常委会的信访部门(以下简称信访部门)负责接待。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对于人民群众一般性的申诉和控告,信访部门可以转交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工作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及其他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省人大常委会主要受理人民群众的下列申诉和控告:
(一)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宪、违法事件;
(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本省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违反法律的事件;
(三)省人大常委会认为应当由它受理的其他申诉和控告。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省人大常委会对上条所列案件可作如下处理:
(一)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办事机构听取有关部门或单位的汇报,进行一般性调查,向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二)责成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处理,并呈报处理结果;
(三)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决定,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凡属省人大常委会转交或责成处理的案件,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应当认真研究和处理,并在限期以内呈报处理结果。
第九节 撤销职务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应予撤销职务的人员是指有严重违宪违法行为或重大过失,已经丧失继续担任所任职务资格的省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或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提出撤销职务案。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撤销职务案应以书面形式提交主任会议。主任会议可将撤销职务案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有关的办事机构进行调查核实。
专门委员会或有关的办事机构调查核实结束后,应就该案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主管机关征求意见,并向主任会议提出审核报告。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撤销职务案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议议程,由主任会议决定。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撤销职务案,由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并应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四章 违法责任和处理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省人大常委会在实施监督中对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人员和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行为的人员,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拒不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的;
(二)故意设置障碍、弄虚作假,干扰破坏视察、检查、调查的;
(三)拒不到会答复质询的;
(四)对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案件有意拖延、顶着不办的;
(五)有其他对抗监督的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的。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省人大常委会对前条所列人员,可区别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一)责成其作出书面检查,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
(二)责成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三)依照本条例第三章第八节的规定,撤销其职务;
(四)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的市、市辖区和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工作。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