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账户审计:谨防简单事项隐藏重大风险[模版]
银行账户审计:谨防简单事项隐藏重大风险
李先秋(湖北省团风县审计局)
【大案:警醒与反思】
说起银行账户审计,有人可能觉得老套,不值一提。但新近发生的两桩大案,一直令笔者时刻警醒与深刻反思:一个是在高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预算处处长刘林祥挪用公款3.96亿元,数次检查,蒙混过关;一个是在基层,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套取专款9400万元,转移境外,无人知晓。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处长刘林祥,2001年12月至2004年7月,他利用职务便利,以供销总社结算中心的名义,与北京丰银集团签订借款协议书,先后27次将其管理的国家专项农业资金3.96亿余元,私自借给丰银集团及其关联企业,构成挪用公款罪判刑10年。
在国家专项农业资金的拨付流程中,供销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处长刘林祥只负责资金的预算、决算和管理,并不具体接触资金。按照资金管理程序,无论是农业补贴款,还是下属企业收上来的款项,刘林祥不可能左右3.96亿元资金的去向。但刘林祥却自己交代:原因是单位支票的管理约束和牵制不够。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支票变现原则上应有领导批准,但他却可以直接开具支票取现;他所管理的结算中心,一年仅跟他结一次账,资金管理几乎没有人进行监管;上级领导检查,也只看财务部的大帐,不检查银行明细账户,每次检查银行对账单时,他自制几家银行的假对账单,就能把检查应付了事。
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的案件,事发于2006年,却一直无人知晓,直到2011年2月11日,逃到境外的李华波,自己给单位领导打电话报告了自己的案子。
鄱阳县财政局和农信社都有严格的制度,为何持续数年的资金被套取,却没有被发现呢?按照财政账户管理流程,财政资金划拨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凡是动用资金,必须由用款单位提出申请,业务股室出具意见,预算科室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由业务股室开具支票、加盖公章和经手责任人私章,支票送达银行,最终才能进行资金兑付。一个小小的经建股股长,顺利逃避财政局专项资金划拨审批手续,用一枚私刻私盖的伪造公章和提供虚假对账单的低劣手段,陆续将县财政局存储在信用联社城区分社基建专户中的资金9400万元,转至预先注册的私人银行账户。
如此惊天大案,如此低劣的作案手段,为何没有被及时发现?这不仅暴露了罪犯所在部门和单位的银行账户管理上的漏洞,同时也给审计的风险提出了挑战:银行账户审计不容忽视,简单事项极有可能隐藏重大风险。特别是对那些掌管国家大量专项资金的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的银行账户审计,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乱象:危害与成因】
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是财政收支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财政资金的主要出入口,是反映政府主要经济行为和财政收支活动的窗口,综合银行账户的收支结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个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统一功能和整体格局。
但现实的情况往往不容乐观,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以及预算执行单位屡屡违反国家规定,有的多家银行多头开户;有的专款存经费账户,经费存私人账户;有的坐收坐支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有的把国家下拨的建设资金平衡了预算;有的把预算资金转移到预算外账户;有的大额现金支付,资金体外循环;有的为不法分子提供银行账户,为非法资金洗钱;有的大量套取财政资金,私存外借;有的甚至搞帐外帐,私设“小金库”;如此等等,都可以归结为银行账户管理的乱象显现。
预算执行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乱象危害性极大。首先,银行账户管理乱象,使预算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整体格局被打乱,作为政府主要经济行为的财政收支活动被分割肢解,造成国家财力分析秩序混乱,削弱了财政管理的统一功能;其次,银行账户管理乱象,使大量应上缴财政统一管理的财政性资金被部门和单位截留,导致国家财政资金分散和流失;第三,银行账户管理乱象,使部门和单位自主安排的财力增大,部分财政性资金成为一些部门和单位扩大基本建设规模、扩大消费基金的主要源头,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第四,银行账户管理乱象,使一些部门和单位为谋取小团体利益大开方便之门,少数人浑水摸鱼,借机非法敛财,助长了滥发钱物、公费旅游、挥霍浪费、贪污公款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五,银行账户管理乱象,对审计监督带来诸多困难,造成重大审计风险。
分析银行账户乱象的产生原因,笔者以为,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自身利益的驱动,违纪违规的需要,逃避管理监督,掩盖非法活动,为团体谋福利,为个人捞好处,是一些预算执行单位形成银行账户管理乱象的主观原因;二是一些商业银行为了自身利益,放松管理,不问来源,乱拉存款,滥开户、滥吸储、滥支付,是助长预算执行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乱象的客观原因;三是人民银行、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放松了银行账户的管理监督和处理处罚,不能说不是预算执行单位银行账户管理乱象的外部原因之一。
【意义:关注与重视】
银行账户管理乱象,不仅给财政资金管理带来极大危害,也给审计监督留下重大风险。只有加强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才能从源头上全面掌握各项财政性资金的总量,弄清全部资金的来龙去脉,确保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是做好货币资金审计和各项专项资金审计最基础的审计方法,也是提高审计质量和发挥“免疫”作用最基本的审计途径,更是增强监督力度和减少审计风险最有效的审计手段。
第一、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有利于促进预算执行单位建立账户管理和财务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审计对接,进行联网跟踪审计,对预算执行单位银行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和财务收支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和全程跟踪,把银行帐户和资金管理方面的种种违纪违法犯罪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而化解审计风险。
第二、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全面了解预算单位的资金总量和总体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检查财政性资金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通过财政性资金收支账户所反映的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系统地掌握财政性资金的收支渠道、内部资金分布与管理状况及其使用效益等情况,揭露和查处乱设银行帐户、乱存乱转乱付引发的违纪违规问题,从源头上堵住财政资金分散流失的漏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对预算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结果进行静态的审查,对银行账户存款的划拨、结转、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追踪审查,检查和分析各项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促进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四,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有利于揭露和反映财政性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和效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财政资金的有效运行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依据,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人大加强财政监督提供决策依据。
第五,加强对银行帐户的审计监督,有利于履行《预算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对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监督职责,为审计机关形成科学的审计结论和作出正确的审计决定,有针对性地把银行账户审计与加强财政监督、推行预算制度改革以及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制度的建立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增强审计监督的整体效果。
至于银行账户审计的内容与重点、技巧与方法,审计队伍中,不乏银行账户审计的专家高手,无需笔者在这里班门弄斧一一赘述,如能引起各位审计同仁的关注与重视,便是本文写作动机的最好体现。
第二篇:银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银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及时充分掌握##金融业有关重大事项情况,切实履行人民银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职责,不断提升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与管理工作水平,推动##金融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根据《江西省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试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金融业重大事项,是指金融机构发生的机构变更重大事件、业务经营重大事件、金融突发事件、各类金融案件以及本制度规定的其他事件。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在##设立的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
第四条 ##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遵循及时性、真实性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及时性原则。金融机构发生重大事项,应当按本制度规定的时限和途径及时报告。
真实性原则。金融机构报告的重大事项,应当按本制度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报告,并确保报告事项的真实准确。
属地管理原则。##内金融机构发生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告。县(市)金融机构发生重大事项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报告,并
同时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告。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设立金融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构成以及职责另行规定。
各金融机构应将重大事项报告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具体人员名单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章 报告内容
第六条 机构变更重大事项:(一)机构名称或者地址变更;(二)机构性质变更;
(三)正、副董事长或者正、副行长(总经理)变更;(四)总股本5%(含)以上的重大股权变更;(五)总股本5%(含)以上的重大对外投资;(六)重大重组改制活动;(七)新设立或者撤并分支机构;
(八)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其他机构变更重大事项。
第七条 业务经营重大事项:
(一)金融机构重大规章及政策措施变动情况;
(二)金融创新和开展新的高风险金融业务情况,主要指:
新开办资金信贷产品、保函、交叉性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等创新业务;
(三)##内企业上市辅导情况以及企业上市情况;(四)发生重大经营损失,包括经营损失人民币100万元(含)或者等值人民币以上的、责任事故损失人民币50万元(含)或者等值人民币以上的;
(五)因管理层重大工作失误、失(渎)职行为或者内控管理不严,新发生或者新发现的违规经营、违规担保、违规拆借情况;
(六)经营安全状况,包括资本充足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异常变动情况;
(七)本系统内机构(含境外母公司)出现危机,可能严重影响自身在##正常营业的情况;
(八)开展针对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其它系统性风险的压力测试结果;
(九)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规定的事件;
(十)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其他业务经营活动。
第八条 金融突发事件:(一)发生挤提事件,包括:
1.银行业存款非正常大幅下降,头寸不能满足客户正常要求;
2.证券业客户保证金非正常大规模提取,头寸不能满足客户兑付要求;
3.保险业被保险人非正常大规模退保理赔,或者出现非正常保单引发重大纠纷;
4.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其他金融挤提事件。
(二)高级管理人员突然集体辞职、失踪、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间发生叛逃、出走、非正常死亡等事件;
(三)由于违规经营、高管辞职等原因被新闻媒体进行负面报道,可能对机构稳健经营带来威胁的事件;
(四)客户(群众)到金融机构集体上访、示威、请愿、静坐或者采取其他过激行为甚至冲击围攻事件;
(五)业务系统、网络系统发生故障,在4小时内难以恢复而影响对外营业的情况;
(六)因风灾、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系统、账册、重要空白凭证、财产、人员等造成损害或者伤害的,以及保险业机构因此而造成承保财产赔付人民币500万元(含)或者等值人民币以上、或者人身伤亡赔付人民币250万元(含)或者等值人民币以上的。
第九条 各类金融案件:
(一)金融机构发生的经济案件(贪污、贿赂、挪用、侵
占等)及资金风险案件;
(二)高级管理人员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案件;
(三)发生诈骗、盗窃、抢劫、涉枪、窃(泄)密、计算机网络犯罪等案件;
(四)可能对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其他金融案件。
第十条 其他报告事项,包括:
(一)金融机构上级行(部、公司)主要负责人及总行(部、公司)领导到##视察工作;
(二)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因学习、培训等离开岗位10日以上的;
(三)业务系统、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需暂停营业或者调整营业时间的情况;
(四)金融机构向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和监管部门行文报告的有关重大事项。
第三章 报告途径和要求
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发生应当报告的重大事项,按照《##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一览表》(附件1)的规定,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告。
第十二条 报告途径。金融机构应区分报告事项内容,按照《##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一览表》的规定分别向中国
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办公室和货币信贷管理科进行报告。
第十三条 报告时限。实行事前报告、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的办法。总体要求:
(一)机构变更重大事项、业务经营重大事项中的重大规章及政策措施变动、金融创新和开展新的高风险金融业务情况等,应当在事前报告总体规划(方案),季度后10日内报告规划(方案)落实情况;
(二)业务经营重大事项中的重大经营亏损、违规经营、企业上市及辅导、主要经营指标异常变动、系统内机构(含境外母公司)出现危机情况以及开展风险压力测试结果等,应当在季度后10日内报告;
(三)金融突发事件、各类金融案件,应当立即(最迟不超过2个小时)报告,事后还应当及时报告事件进展动态;其他临时有关事项,也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四条 报告方式。金融机构报告重大事项应当以《重大事项报告书》(附件2)形式进行报送。紧急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并应当在知晓事件发生后10小时内通过传真、邮件、专人送达等形式补报书面材料。
第十五条
报告要素。
(一)机构变更重大事项:变更目的及意义、变更内容、变更依据、变更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拟(已)采取的方案或者措施等。
(二)机构经营重大事项:重大政策与决策调整的目的、依据、内容、出台的时间、实施效应及其对金融和社会稳定的影响;金融创新业务(产品)的名称、内容、风险控制、业务发展及社会影响等情况;开展上市企业辅导情况以及上市企业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业务系统、网络系统推广运行及升级改造的时间、内容、范围、风险防范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金融机构违规经营、管理漏洞以及管理层重大工作失误、失(渎)职行为的主要表现、可预见风险以及拟(已)采取的措施;经营期间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流动性比率、资产利润率、利息回收率、存贷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最大十户贷款比例等指标异常变动的情况,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拟(已)采取的措施等。
(三)金融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的金融机构名称、地点、时间;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可能或者已经造成的损失;对突发事件拟(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等情况。
(四)各类金融案件:案件的“五何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案发经过、可能或者已经造成的损失、有关方面拟(已)采取的措施;涉案人员的基本情况,涉案资金追收情况及风险预测,案件发生机构已(拟)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详细情况。
第十六条 金融机构在向地方政府、司法部门和监管部
门行文报告有关重大事项时,应当同时抄报当地人民银行。
第十七条 金融机构上级行(部、公司)主要负责人及总行(部、公司)领导到##视察工作,相关金融机构应当事前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
第十八条 金融机构对属于涉密事项的报告,应当注明保密级别,并严格遵守有关保密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辖内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应当按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依照《##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一览表》相关内容,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告其辖内金融业重大事项。
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接到金融业重大事项报告后,应当视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和上级部门汇报。必要时报请有关部门启动《##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金融机构发生重大事项未按本制度有关要求及时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真实,致使风险处理延误或者处理不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的,人民银行依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 ##辖内各级人民银行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重大事项管理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依规管理、及时处理、保守秘密。因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
用职权等不作为或者乱作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按相关管理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金融机构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心支局报告的重大事项按外汇管理现行制度规定执行,其中涉及本制度第二章规定的报告内容应当同时向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报备。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自##年3月1日起试行。
第三篇:银行财政账户风险排查报告
银行财政账户风险排查报告
根据通银监办发[2011]63号文件关于《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财政账户风险排查情况的通报》要求,我行对已开立的所有对公存款账户,着重对财政性存款账户进行了一次风险排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帐户开立及管理情况
我行现存单位结算帐户151户。财政类账户17户,其中:基本存款帐户6户,一般存款帐户8户,专用存款帐户3户。通过检查,我行能认真执行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规定。开立帐户的单位提供的申请资料完整、真实、有效;开户申请资料保管齐全、合规;无违规为单位、企业及个体户开立各类银行结算帐户的行为;在帐户使用上,一般存款账户无违规支取现金的行为。所有帐户不存在存款人出租、出借银行结算帐户和利用银行结算帐户套取现金及公款私存的行为。
二、帐户资金支付情况
对公帐户日常资金收付均逐笔核实对公账户预留印鉴,保证款项支付的合法合规性。同时逐笔进行大额支付核实并登记台帐,由专人妥善保管相关登记簿。经查我行没有发现侵吞、挪用资金等违规资金支付行为;在日常处理业务过程中,按照我行大额交易报告审批制度,经排查,我行没有资金流向与企业经营范围明显不符的账户;没有出现存取现金的数额、频率及用途与其正常现金收付明显不符的现象等可疑支付交易。
三、银企对账情况
我行一直以来都按规定与对公帐户实行定期对账制度,按季、按月向对公客户签发对账单并按期收回,在收回时均认真进行要素核对,防止虚假对账。针对此次排查,对近3个月未发生任何业务、也未对账的对公帐户以上门派发对账单的方式对账,现我行财政账户对账率已达100%,且均为有效对账。
通过此次排查,不仅有效的防控了账户风险,也使我行在自查的过程中规范自身操作。我行将在此后的工作中对对公存款帐户的大额资金提现、汇划,以及对账方面更加严格的监督,不让授权流于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整改,防微杜渐,不留隐患。
第四篇:银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文章标题:银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领导干部包括:副行级以上干部。
第三条报告人应报告下列重大事项:
(一)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
(二)本人参与
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
(三)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四)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
(五)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凭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
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可以报告。
第四条本制度第三条所列事项,应由报告人在事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告的,应及时补报,并说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事前请示批准的,应按规定办理。本人认为需要事前请示的事项,出可事前请示。
第五条纪检负责受理本级领导干部的报告。
第六条对于需要答复的请示,受理报告的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研究,及时答复报告人。报告人应按组织答复意见办理。
第七条对报告的内容,一般应予保密。组织认为应予公开或本人要求予以公开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八条领导干部不按本制度报告或不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其所在组织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责令作出检查、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等处理。
第九条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人加强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人事部门和杨检监察机关,要把领导干部执行本规定的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一项内容。负责受理领导干部报告的党组及相应机构每年要将执行本制度的情况向上级党委、纪委综合报告一次。
《银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银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五篇:银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领导干部包括:副行级以上干部。
第三条报告人应报告下列重大事项:
(一)本人、配偶、共同生活。
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
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可以报告。
第四条本制度第三条所列事项,应由报告人在事后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报告的,应及时补报,并说明原因。按照有关规定需要事前请示批准的,应按规定办理。本人认为需要事前请示的事项,出可事前请示。
第五条纪检负责受理本级领导干部的报告。
第六条对于需要答复的请示,受理报告的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应认真研究,及时答复报告人。报告人应按组织答复意见办理。
第七条对报告的内容,一般应予保密。组织认为应予公开或本人要求予以公开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