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用有机溶剂特性
有机溶剂特性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2H6O(2)相对分子质量
46.07(3)结构式
CH3CH2OH(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5)熔点(℃):-114.1(6)沸点(℃):78.3(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59(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
(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
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12(3)引燃温度(℃):363(4)爆炸下限(%):3.3(5)爆炸上限(%):19.0
(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H4O(2)相对分子质量
32(3)结构式
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
激性气味。
(5)熔点(℃):-97.8(6)沸点(℃):64.8(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3)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接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
(4)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黏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长期出现脱脂、皮炎等。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2)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3)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385(4)爆炸下限(%):5.5(5)爆炸上限(%):44.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中发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三、乙腈,甲基氰(acetonitrile,methyl cyanid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2H3N(2)相对分子质量 41.05(3)结构式
CH3CN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
气味。
(5)熔点(℃):-45.7(6)沸点(℃):81.1(7)相对密度(水=1):0.79(8)相对密度(空气=1):1.42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等
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酸
类、碱类、碱金属。
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发病较氢氰酸
慢,可有数小时潜伏期。主要症状为衰弱、无力、面色灰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胸痛;严重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紊乱,呼吸浅、慢而不规则,血压下降,脉搏慢细而慢,体温下降,阵发性抽搐,昏迷。可有尿频、蛋白尿等。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可能接触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自给式呼吸器或通风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在呼吸系统防护时已做防护。
(3)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4)手防护:戴橡胶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2(3)引燃温度(℃):524(4)爆炸下限(%):3.0(5)爆炸上限(%):16.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燃烧时有发光火焰。与硫酸、发烟硫酸、氯磺酸、过氯酸盐等反应剧烈。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要注意包装
完整,防止渗透引起中毒。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害。
四、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4H8O2(2)相对分子质量
88.10(3)结构式
CH3-C-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
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6)沸点(℃):77.2(7)相对密度(水=1):0.90(8)相对密度(空气=1):3.04
(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眼、鼻、咽喉有刺激
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3)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
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426(4)爆炸下限(%):2.0(5)爆炸上限(%):11.5(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五、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H2Cl2(2)相对分子质量
84.94(3)结构式
H2CCl2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5)熔点(℃):-96.7(6)沸点(℃):39.8(7)相对密度(水=1):1.33
(8)相对密度(空气=1):2.93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
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
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3)急性中毒:轻者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较重者则出现易激动、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嗜睡,可引起化学性支气管炎。重者昏迷,可有肺水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主要有头痛、乏力、眩晕、食欲减退、动作迟钝、嗜睡等。对皮肤有脱脂作用,引起干燥、脱屑和皲(ju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等。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
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
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可燃(2)闪点(℃):(3)引燃温度(℃):61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19
(6)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7)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嚗晒。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不可混储。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六、丙酮,阿西通(aceto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3H6O(2)相对分子质量
58.08(3)结构式
H3COCH3(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5)熔点(℃):-94.6(6)沸点(℃):56.5(7)相对密度(水=1):0.80(8)相对密度(空气=1):2.00(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3)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出现眩晕、烧
灼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接触可致皮炎。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防护,高浓度
接触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465(4)爆炸下限(%):2.5(5)爆炸上限(%):13.0
(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剧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
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到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七、正己烷,己烷(n-hexane,Hexyl hydrid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6H14(2)相对分子质量 86.17(3)结构式
H3C(CH2)4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5)熔点(℃):-95.6(6)沸点(℃):68.7(7)相对密度(水=1):0.66(8)相对密度(空气=1):2.97(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致周围神经炎。
(3)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等,重者引起神志丧失甚至死亡。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胃纳减退;其后四肢远端逐渐发展感觉异常,麻木,触、痛、震动和位置等感觉减退,尤以下肢为甚,上肢较少受累。进一步发展为下肢无力,肌肉疼痛,肌肉畏缩及运动障碍。神经-肌电图检查示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呼吸道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25.5(3)引燃温度(℃):244(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6.9
(6)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
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
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害。
八、石油醚、石油精(petroleum
ether)
1.理化性质:
(1)主要成分:戊烷、己烷
(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煤
油气味。(3)熔点(℃):<-73(4)沸点(℃):40~80(5)相对密度(水=1):0.64~0.66(6)相对密度(空气=1):2.50(7)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无水乙醇、苯、氯仿、油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8)禁忌物:强氧化剂。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2)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误服者用水涑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20(3)引燃温度(℃):280(4)爆炸下限(%):1.1(5)爆炸上限(%):8.7(6)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
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
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
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
害。
九、苯(benze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6H6
(2)相对分子质量 78.11(3)结构式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
烈芳香气味。
(5)熔点(℃):5.5(6)沸点(℃):80.1(7)相对密度(水=1):0.88(8)相对密度(空气=1):2.77
(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
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3)急性中毒:轻者有恶心、头痛、头
晕、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等;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4)慢性影响: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11(3)引燃温度(℃):560(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8.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害。
十、甲苯(methylbenzene;
Tolue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7H8
(2)相对分子质量 92.14(3)结构式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
似苯的芳香气味。
(5)熔点(℃):-94.9(6)沸点(℃):110.6(7)相对密度(水=1):0.87(8)相对密度(空气=1):3.14
(9)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苯、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3)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
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
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乳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4(3)引燃温度(℃):535(4)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易产生和聚集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十一、乙醚(ethyl eth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4H10O(2)相对分子质量74.12
(3)结构式
CH3CH2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
香气味,极易挥发。
(5)熔点(℃):-116.2(6)沸点(℃):34.6(7)相对密度(水=1):0.71(8)相对密度(空气=1):2.56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氧、氯、过氯
酸。
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本品的主要作用为全身
麻醉。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湖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3)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有头
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皮肤干燥、皲裂。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
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2)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4)手防护:戴橡胶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2)闪点(℃):-45(3)引燃温度(℃):160(4)爆炸下限(%):1.9(5)爆炸上限(%):36.0(6)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在空气中久置后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过氧化物。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7)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由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储存温度不宜超过28℃。防止阳光直射。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不宜大量或久存。应与氧化剂、氟、氯等分开存放。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十二、氯仿,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chlorlform)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HCl3
(2)相对分子质量
119.39(3)结构式
HCCl3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5)熔点(℃):-63.5(6)沸点(℃):61.3(7)相对密度(水=1):1.50(8)相对密度(空气=1):4.12(9)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10)禁忌物:碱类、铝。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和
呼吸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3)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
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黏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
(4)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
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至少15min。就医。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
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
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防护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不燃
(2)危险特性:遇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
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6.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不可混储。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害。
十三、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Cl4
(2)相对分子质量
153.84(3)结构式
CCl4
(4)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特臭的透明液体,极易挥发。(5)熔点(℃):-22.6(6)沸点(℃):76.8(7)相对密度(水=1):1.60(8)相对密度(空气=1):5.3(9)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活性金属粉末。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健康危害:高浓度本品蒸气对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肝、肾有严重损害。(3)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本品蒸气,最初出现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随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症状。较严重病例数小时和数天后出现中毒性肝肾损伤。重者甚至发生肝坏死、肝昏迷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极高浓度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可因室颤和呼吸中枢麻痹而猝死。口服中毒肝肾损害明
显。少数病例发生周围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皮肤直接接触可致损害。
(4)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肾
损害、皮炎。
3.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
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
就医。
4.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蒸气时可佩
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镜。
(3)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4)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5.危险类别:
(1)燃烧性:不燃
(2)危险特性:不会燃烧,但遇明火或
高温易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分解成光气和氯化氢。
(3)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需佩戴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7.储运注意事项:
(1)储藏: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
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食用化学品、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
(2)搬运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损害。
第二篇:有机溶剂毒性总结
有机溶剂毒性总结 1.有机溶剂之毒性
人若长时间吸入有机溶剂之蒸气将会引起慢性中毒的现象,但短时间暴露高浓度有机溶剂蒸气之下,也会有急性中毒致命的危险。在工业卫生上,有机溶剂对人体之危害与溶剂的挥发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常温下,低挥发性溶剂在空气中不易造成危险。其他对人体危害有关系者尚有溶剂之脂溶性,反应性、含杂质情形、人体吸收之方式及途径、人体之代谢速率、累积情形、个体感受及敏感性、暴露时间之长短等。
2.对人体危害之途径
(1)经由皮肤接触引起之危害:
有机溶剂蒸气会刺激眼睛粘膜而使人流泪;与皮肤接触会溶解皮肤油脂而渗入组织,干扰生理机能、脱水;且因皮肤干裂而感染污物及细菌。表皮肤角质溶解引起表皮角质化,刺激表皮引起红肿及气泡部份。溶剂渗入人体内破坏血球及骨髓等。(2)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危害:
有机溶剂蒸气经由呼吸器官吸入人体后,人往往会产生麻醉作用。蒸气吸入后大部份经企管而达肺部,然后经血液或淋巴液传送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之中毒现象。因人体肺泡面积为体表面积数十倍以上,且血液循环扩散速率甚快,常会对呼吸道、神经系统、肺、肾、血液及造血系统产生重大毒害,固有机溶剂经由呼吸器官引起之中毒现象,最受人重视。(3)经由消化器官引起之危害:
有机溶剂经由消化企管主要引起之原因,为在污染溶剂蒸气场所进食、抽烟或手指沾口等,其引起之危害,首先受害为口腔,进入食道及胃肠,引起恶心、呕吐现象,然后在由消化系统,危害到其他器官。
3.对人体危害之生理作用
有机溶剂中毒之一般症状为头痛、疲怠、食欲不振、头昏等。高浓度之急性中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丧失意识,而产生麻醉现象,初期引起兴奋、昏睡、头痛、目眩、疲怠赶、食欲不振、意识消失等;低浓度蒸气引起之慢性中毒则影响血小板、红血球等造血系统,鼻孔、齿龈及皮下组织出血,造CHENGREN体贫血现象。一般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生理之影响有下列几种:(1)对神经系统破坏:
因抑制神经系统的传导冲动功能,产生麻醉,神经系统障碍或引起神经炎等。如二硫化碳引起的神经炎;甲醇中毒影响视神经等。此类溶剂尚有酒精、苯、氯化乙醇、二氯乙烷、汽油、甲酸戊酯、醋酸戊酯、二甲苯、三氯乙烯、丁醇、松节油、煤油、丙酮、酚、三氯甲烷、异丙苯等。
(2)对肝脏机能损伤:
因损伤肝脏机能,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炎及中毒性肝炎;一般氯化烃类均会引起肝脏中毒现象。此类溶剂有四氯化碳、氯仿、三氯乙烯、四氯乙烷、苯及其衍生物等。(3)对肾脏机能破坏: 肾脏为毒物排泄器官,故最易中毒,且因血氧量减少,亦足以使肾脏受害,发生肾炎及肾病。此类溶剂包括烃类之卤化物、苯及其衍生物、二元醇及其单醚类、四氯化碳、乙醇等。(4)对造血系统破坏:
因破坏骨髓造成贫血现象。此类溶剂包括苯及其衍生物如甲苯、氯化苯、二元醇等。(5)对粘膜及皮肤刺激:
因刺激粘膜,使鼻粘膜出血,喉头发炎,嗅觉丧失或因皮肤敏感产生红肿、发痒、红斑及坏疽病等。此类溶剂包括氯仿、三氯甲烷、醚、苯、醋酸甲酯、煤油、丙酮、甲醇、石油、氯酚、二氯乙烯、四氯化碳等。
溶剂名称沸点(1ATM)溶解性毒性
液氨 33.35℃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剧毒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醚、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与低级烷相似 乙醚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低毒,类乙醇,但刺激性较大 溶剂名称沸点(1ATM)溶解性毒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乙醚、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乙醚、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乙醚、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乙醚、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与水、乙醚、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乙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乙醚、氯仿、水混溶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乙醚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溶剂名称沸点(1ATM)溶解性毒性
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 100 略略
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微毒,强于乙醚2~3倍
甲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乙醚、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乙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乙醚,微溶于庚烷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 118.1 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 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低毒类 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 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乙醚、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乙醚 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 140.0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等混溶一级易燃液体 溶剂名称沸点(1ATM)溶解性毒性
N,N-二甲基甲酰胺 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低毒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乙醚、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微毒类
糠醛 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一级易燃液体
第三篇: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有机溶剂中毒与职业性危害
刘恒 社科试验班 312010xxxx
[内容摘要] 职业病威胁着劳动者们的健康,现以典型的有机溶剂为例,说明其性质和对相关行业员工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建议加强对职业卫生环境的监管力度、企业合理使用此类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做好防护措施、对员工的职业健康负责。
[关键词] 三氯乙烯
正己烷
苯
有机溶剂
职业性损害
在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工业发达的地域,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问题严重,然而造成职业病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我们从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看出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三种有机溶剂所致的职业病案例数占到58.88%,各类有机溶剂造成的职业性损害已经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
因此加强有机溶剂使用的监管,企业做好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1.有机溶剂
1.1有机溶剂概述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2] 1.2三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
1.2.1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分子式C2HCl3,相对分子质量131.4,常温下呈无色液体,有似氯仿气味。熔点-73℃,沸点81.7℃,密度1.4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乙醚等,遇火焰易产生火灾及爆炸。
1.2.2正己烷(n-hexane)分子式C6H14,相对分子质量86.2,微臭的无色挥发性液体。熔点-95.3℃,沸点68.74℃,密度0.66g/cm3,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醚,一般情况下正己烷中往往混有苯,甲苯,二甲苯等烃类杂质。1.2.3苯(benzene)
分子式C6H6,相对分子质量78.1,无色具芳香气味的液体。熔点5.51℃,沸点80.1℃,密度0.88g/cm3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毒,是一种致癌物质。[2]
1.3三种有机溶剂与劳动者的接触情况
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属的表面处理剂,有脱脂和去污效果以作上漆准备,另外还被用作油脂、石蜡的萃取剂,杀虫、杀菌剂有效成分的溶剂,修正液组成成分,与以上所述相关工作有关的职业从业人员均有接触。
正己烷可作涂料、颜料的稀释剂,又可用于制鞋业和植物油的提取,有较强的挥发性,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苯则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有机溶剂,可能与其接触的行业有橡胶、油漆、印染、医药、农药、化肥以及石油化工等等。由于苯具有挥发性,吸入苯往往能引起中毒。
2.发生以上三种有机溶剂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2.1三氯乙烯中毒
目前认为,三氯乙烯致全身性皮肤损害属于Ô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起病特点为: 接触三氯乙烯后30d 左右, 一般先发热, 后出现皮肤损害, 伴肝损害, 与接触剂量似无明显关联。发病后来势凶猛, 死亡率高。[3] 2.2正己烷损害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本病起病隐匿而缓慢,从接触到发病 3~28个月,病程 630个月不等,多为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常先有一段潜伏期,通常约 10个月,随后表现出食欲不振、头昏、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触电样”、“蚁走样”及“胀大变厚等感觉异常,后出现感觉、运动障碍。轻症者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麻木,痛、触觉、震动和位置觉减退,下肢为重,伴肌肉疼痛,跟腱反射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重症者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为下肢远端无力腓肠肌压痛,肌肉痉挛,继而腱反射减弱至消失,跟腱反射最早减退,随后可有膝腱 反射减退,桡骨膜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甚至腹壁反射减弱至消失。恢复期正相反,腱反射先从肢体近端开始恢复,最后为远端。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痛、触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和位置觉仅轻度减退。多数患者感觉障碍波及四肢,呈对称性,有步态异常,呈跨步状。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手足多汗、末梢皮肤发凉等。此外,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周围神经病变,也可以导致脊髓病变。[2]
[4]
2.3苯中毒的表现
2.3.1急性中毒
一般可分为轻度和重度中毒两种类型:(1)轻度中毒;病人感到头晕、头痛、眩晕、酩酊感、神志恍惚、步伐不稳,有时可有嗜睡、手足麻木、视力模糊。消化系统症状可有恶心、呕吐等。粘膜有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痛或咳嗽等。(2)重度中毒:病人除有以上神经系统等症状外,还可出现谵妄、震颤、昏迷、强直性抽搐等症状,极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少数患者可有心肌缺血或I—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表现。2.3.2慢性中毒
中毒情况因工作环境、个人健康状况及对毒物敏感性等而不同,且与性别、年龄等也有一定关系。故工种、工龄相同的人,中毒情况并不一致。慢性苯中毒的症状与中毒程度也不完全相称,一般有如下—些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早期最常见的是神经衰弱综合征,主要是头晕、头痛,以后有乏力、失眠或多梦、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开始经休息后可改善,以后则持续存在。根据临床观察,慢性苯中毒的神经衰弱综合征,较其他有机溶剂引起的相对为轻。自主神经失调也较少见。极少数病例有四肢末端痛觉减退和麻木等,一般无运动功能障碍。(2)造血系统:血象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特征,但其变化多端,缺乏规律性。可归纳为:①早期血象异常;②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③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④继发性白血病。局部作用;两手皮肤长期接触苯后因脱脂而干燥。严重时,可有皲裂。少数敏感者发生皮炎或湿疹样皮损。患者可因苯刺激而有结膜炎。[2]
3.对上述临床表现的处理
3.1三氯乙烯(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脱离现场,安静卧床休息。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眼接触后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中毒者尽快洗胃,并给予活性炭,最后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对症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和心、肝、肾损害;心跳和停止者,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术。非心跳骤停者禁用肾上腺素及其他拟肾上腺素药物。若出现“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适量维持。(4).乙醇可增强三氯乙烯的毒作用,应避免使用含乙醇的药物。3.2正己烷
急性中毒的处理(1)迅速脱离中毒现场,吸氧。(2)皮肤污染处可用肥皂水清洗。眼部受污染时用水冲洗。(3)口服中毒如口服量不大不一定洗胃,给予口服活性炭,必要时导泻。(4)肾上腺素类药物在正己烷中毒时可能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尽量不用。[5]
3.3急性苯中毒的处理常规治疗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移至空气新鲜、环境安静处, 换去污染的衣服。迅速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精神安慰, 克服紧张情绪, 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过分躁动。对误服者应及时使用015%活性炭悬液、1%~ 5%碳酸氢钠液交替洗胃, 然后用25~ 30 g 硫酸钠导泻(忌用植物油)。苯溅入眼内, 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苯中毒无特效解毒剂, 可用葡萄糖醛酸酯钠(肝泰乐)014 g, 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016 g, 加入壶内滴入, 1~ 2 次/ d;维生素C 亦有解毒作用, 可用1 g 加入50%的葡萄糖注射液40 mL 中静脉推注, 或2~ 3 g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中静脉滴注, 1~ 2 次/ d。密切观察呼吸、心跳、瞳孔、眼底变化及液体出入量、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 及时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处理。[6]
4.讨论、给出预防措施
结合常见的导致职业性损害的几种有机溶剂的理化性质和劳动者患病情况,我们不难看出,有机溶剂导致职业病有以下原因:(1).有机溶剂大都属于具有较强挥发性的毒物,甚至有的溶剂气味独特,易产生嗜吸的现象
(2).工作环境的排气不畅致使有机溶剂进入劳动者体内(3).有机溶剂类产品本身往往有项目超标的情况
(4).劳动者的防护意识不强,企业防护措施不够到位,体检往往不能执行
为了减少职业病案例的发生,我们必须从多方入手,对症下药。首先,必须依法加强对有机溶剂的生产销售的监管,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有可能的情况下换用无毒的清洗剂、胶粘剂,或者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劳动者和有毒物质的接触机会。其次,对有机溶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管道和容器进行定期检查,以免有毒物质逸出,保证生产环境的通气,时常检测相关有毒物质的浓度,企业应尽力为员工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场所。最后,对于劳动者自身,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做好护理防备措施,要求定期体检,出现症状及时地去接受正确的救治。
[参考文献] [1].李小杰 钟逸菲 东莞市2003-200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10 [2].[EB/OL] baike.baidu.com [3].李来玉 陈秉炯 黄先青等 广东职业性三氯乙烯皮肤损害的发病
情况及分析 [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8, 11(6): 378 [4].海峡网 [EB/OL] www.xiexiebang.com 2006
[5].张寿林 职业病防治知识讲座 急性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
(二)[J] 劳动保护
2002.11 [6].李树强 期 急性苯中毒的早期处理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年第11卷11
2004
第四篇:有机溶剂作业注意事项
有機溶劑作業安全衛生注意事項
作業檢查事項
1.有機溶劑之危害性質:
有機溶劑為一種在常溫(25℃)及常壓(1atm)下能自由揮發且具有溶解其他物質之含碳液體。通常具有特殊或刺激之化學味道,其在正常之環境下,易揮發為蒸氣進而瀰漫及擴散至作業場所之空氣中。
急性中毒:瞬間吸入高濃度之有機溶劑蒸氣,極易死亡或立刻產生嚴重臨床症
狀。
慢性中毒:長時間暴露於低濃度有機溶劑蒸氣下,會產生頭痛、幻想、目眩、貧血、疲勞、食慾不振及肝臟障害等傷害。且大部份有機溶劑會經由皮膚接觸進入人體造成危害。
爆炸火災:極易燃燒,其蒸氣濃度達爆炸範圍,遇火源即發生爆炸。2.有機溶劑危害預防措施:
(1)工作場所有機溶劑蒸氣濃度達爆炸下限 30%以上時,應使勞工退避至安全場所。故作業前應確認作業場所空氣中可燃性氣體濃度。
(2)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裝設有效局部排氣或整體換氣裝置。作業過程隨時保持有效運轉
(3)應依規定實施作業檢點及局部排氣裝置之定期檢查、重點檢查。
(4)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每6個月實施作業環境測定1次以上,測定紀錄應至少保存3年。
(5)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派遣具有有機溶劑作業主管從事監督管理工作。(6)有機溶劑之容器不論是否在使用中或不使用都應隨手蓋緊密閉,以防揮發逸出。有機溶劑之容器應予以危害標示,作業現場並應提供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7)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置備適當之呼吸防護具(活性碳防毒面罩或空氣呼吸器)以供有機溶劑作業勞工使用,並提供適當手套以避免作業勞工皮膚接觸。(8)有機溶劑作業勞工應施以3小時危害通識教育訓練。(9)應實施就業前體格檢查以適當的選工、配工,及定期健康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10)有機溶劑作業場所,應嚴禁煙火以防止火災爆炸,並使防爆型電氣設備。(11)有機溶劑作業場所只可以存放當天所需要使用有機溶劑之量。並儘量減少勞工之有機溶劑作業時間。
(12)使勞工進入有虞有機溶劑存在之侷限空間,應採取侷限空間作業危害預防措施。
第五篇:有机溶剂溶解聚合物-相似相溶解读
有机溶剂溶解聚合物-相似相溶
一、实验原理:
1.高度聚合的聚合物通常会有一个高平均分子量而且不溶于大部分的溶剂中。有些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聚合物。
2.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法则会遵循与其单体相同的法则。
3.塑料是非极性的的碳氢化合物,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它应该会溶于非极性与无氢键的溶剂,而不溶于极性与具有氢键的溶剂中。
二、仪器和用具:
500 mL 的烧杯一个;一次性塑料杯一个;约 500 mL 的丙酮。
三、步骤:
1.将喝饮料用的塑料杯,杯口向下,放入大烧杯中,如图一所示。
2.在大烧杯内放入约 8 公分高的丙酮。
3.仔细地观察变化现象,如图二和图三所示。
图1
图2
图3
四、注意事项
1.不一定要用丙酮,用其它的有机溶剂也可以。如二氯乙烷,但其毒性较大。
2.溶解过程中,由于丙酮沸点低,所以可能挥发的也快。因此要随时注意补充适量的丙酮。
3.丙酮易挥发,注意勿吸入大量的丙酮。
4.溶到最后我们可以发现烧杯底部会有粘粘的残留物,溶剂完全挥发它们会再度变硬。
5.很多聚合物是热塑性的性质,也就是说当我们对它们适度地加热时,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它们会变的软软的,所以我们可以重新塑造它们的形状。
六、启示:
1.每一种聚合物的耐热程度不同,必须看其特性来使用在不同的用途上。
2.聚苯乙烯(polystyrene)是最常见的聚合物之一,它是由很多的苯乙烯(styrene)单位构成的。杯面和碗面是由发泡和聚苯乙烯做成的。
3.由于塑料是良好的隔热物质,再加上其稳定的特性,所以我们会把塑料拿来作为隔绝的物质。
4.市面上的杯面或碗面(也就是我们说的泡面),其保丽龙容器遇热油会溶解掉,因此希望大家尽量不要使用保丽龙器具吃热油食物。
5.我们由此实验可了解到,保丽龙或是其它平常所用的塑料是可回收的,但是由于仍然必须使用到有机溶剂,对环境仍会造成污染,所以大家尽量要避免使用。
七、思考
1.什么是聚苯乙烯呢?(聚苯乙烯就是以苯乙烯为单体,很多个苯乙烯聚合起来称为聚苯乙烯。)
2.聚合物有哪些特性使其可做为平常我们喝热水的杯子呢?(因为有些聚合物可以耐温到 100°C,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拿来当作饮水杯子的材料。)
3.为何实验时要杯口朝下呢?(因为通常底部会做的比较坚固,因此要溶解底部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若把杯口朝下,可节省较多的时间,可观察到的现象也会比较明显。)
更多下载请直接访问【 E课件免费资源中心】
如需帮助或建议和意见请直接联系站长。QQ :五四零零零三二一
电话:***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