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用科学的制度选人用人
李 敏 也
(2006年02月24日)
年初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市、县和乡镇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历了数年的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干部工作面临着日趋复杂环境的情况下,这件全党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以这次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创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环境,保障换届选举任务圆满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保障。
一、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观念引领思路,思路决定行为。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关键要顺应时代发展,尊重规律,明确方向,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勇于创新,持续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快速 发展相适应,干部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探索规律性、突出创造性。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在方向上,要有大局性和先进性,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以制度保障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的落实,保障各级班子和干部执政能力及领导水平的提高;在思想上,要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要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克服畏难情绪,锐意进取,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预测和判断干部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深化改革的战略性对策和思考;在实践上,要有动态性和统筹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推出适应实际需要的制度措施,探索落实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改革的实效性。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珍惜资源,开发资源。广大干部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重要执政资源,更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依靠力量,对于这一宝贵资源,必须珍惜爱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包括干部人才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使干部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要突出市场需求和干部队伍高活性的特点,从传统的只求“所属”、“所管”向现在的“所用”、“所兴”转变,把改革的基点定位在管好干部,而不是管住、管死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目的,而不是与民争利,多取少予,甚至只取不予。要通过改革,让靠得住、有 本事、过得硬、信得过的干部尽快走上领导岗位,把不适宜现岗位工作的干部交流配臵到适宜的位臵上,实现干部资源与岗位资源的最佳组合。要鼓励创造,把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改革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励干部潜能及积极性。
三是坚持扩大民主的理念,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扩大民主是选拔任用好、监督管理好干部的重要举措,也是改革的根本方向和奋斗目标。要把扩大民主作为选人用人机制的基本趋势,用尊重民主的指导思想来筹划干部工作,用实践民主的方法改进干部工作,用创造民主的氛围推动干部工作。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改革的迫切愿望和呼声,高度重视他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改革经验和成功做法。要把党管干部和群众公认原则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阳光操作,不断探索落实群众“四权”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坚持群众最广泛地参与,彻底打破用“少数人”选“少数人”的怪圈,从而实现干部的民主推荐、民主选拔、民主决策。
四是坚持竞争择优的理念,公道选人,科学用人。坚持以公开为基本前提,以竞争为基本特征,遵循和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借鉴市场经济的方法手段,降低改革成本,提高改革绩效。要强化公平竞争意识、优胜劣汰意识、开放意识、公道诚信意识,以公开求公正、以公开求公平。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按事业和市场的需求优化配臵干部,以发展的成效考核评价干部,积极为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要按照“人岗相适” 的要求,采取比较甄选的手段,进一步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规模和范围,用当其位,用其所长。要研究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正常退出机制,打破身份、地域和部门等限制,畅通流动渠道,积极构建市场化运行机制。
二、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速度和深度,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因此,改革的推进方式也必须由传统向现代升级。
一是着眼于全方位开发干部人才资源,使制度创新由局部突破向统筹拓展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制度改革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触及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从范围上看,干部制度与党内民主制度、党内监督、纪检监察等制度的改革创新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从对象上看,已由偏重于党政干部制度的改革向企业、事业单位在内的全方位扩展,由体制内的改革向包括非公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及中介组织在内的体制外所有干部人才资源拓展。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干部制度改革必须由局部改革转向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三支队伍”整体建设,必须由关键性问题的突破转向整体规划、统筹发展上来。特别是在党管人才原则的指导下,更要注重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人才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选拔、考核、培养到激励、监督,研究一整套适合实际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干部人才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促进各类人才队伍的规模壮大和素质提升。
二是着眼于建立完备的规范体系,使制度创新由单项铺陈向机制整合转变。干部制度改革是一项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单一层面的突破不断引向体制、机制创新上来,才能更好地坚持以好的制度选人。因此,随着政策措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独立的各项具体要求及时进行整合,把处于操作层面的办法和措施上升为制度规范。要在不断补充完善新的单项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整体融通、相互衔接、综合配套,运用多种改革措施形成内在统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不仅要突出制度的刚性约束,而且要注重加强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制度规范与思想政治工作并举,不断增强制度的实效性。不仅要完善程序、规范要求,还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制度的简捷、实用上下功夫,避免改革陷入制度和程序的盲区。特别是要结合《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着眼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长远需要,研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中长期规划,把握方向,明确重点。要按照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基本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逐项抓好落实。既要抓制度创新,又要抓贯彻落实,避免抓抓停停,一曝十寒,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三是着眼于形成改革合力,使制度建设由单纯依靠组织部门向协同攻关转变。长期以来,组织部门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唱“独角戏”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无论是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还是对制度的贯彻落实,尽管努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但与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制度创建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听取广大实际工作者的意见,把各部门、各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统筹考虑,还要积极加强与专家学者、专业机构的沟通,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规范和完善内容体系,使干部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制度纪律相一致。在推进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要加强与纪检、宣传、人事、法律等部门及人大、政协的协作,不仅要科学运用各部门所掌握的干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而且要明确责任分工,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同步推进。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改革,发挥好广大群众推动改革、监督改革的积极作用,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三、以科学的对策措施支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以来,大连市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5+1”文件,先后制定实施了《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干部交流、考察、辞职、票决制等14个配套政策,初步形成了“1+14”的制度体系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进入新阶段,我们将以这次换届选举为契机,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对已经出台和试验成熟的制度进行有效整合,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我市构建起以“两大系统、五个机制”为支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体系框架,整体推进干部工作制度创新、程序创新、方式方法创新。
(一)构建“两大系统”,大力提高干部工作的技术含量。一是建立干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现代管理的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局域网和“干部信息资源库”为平台,全面采集干部自然情况、基本素质、考核、奖励、培训、任免、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实绩等方面的信息,为干部选任和监督管理提供客观依据。这一系统,由组织部门负责进行动态更新,按管理权限逐级加密,以组织部门掌控的服务器与各级领导及业务部门的服务终端形成信息网络,分级别查阅不同干部的信息,以提高干部工作效率,保证干部信息的全面性和动态性。二是建立干部任用决策咨询服务系统。就是要以干部选拔任用的决策者和参与者目标统一、标准一致、信息对称为取向,以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为主要内容,对干部选任决策信息进行广泛调查和信息反馈、汇总和分析。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和现代信息技术功能,联系社会调查、开门评议、各类专家协会等团体机构,充分汇集社会各方面对各级班子的实绩状况、各级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评价,为各级党委和干部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还可以将咨询服务系统用于干部选任决策过程中,把干部动态管理系统的相关内容扩展到咨询服务系统中,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研究讨论干部的现场,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干部。
(二)完善“五个机制”,有效增强制度规范的刚性力度。一是建立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的遴选机制。核心是坚持相信群众、依 靠群众,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人选推荐、比较、甄选全过程。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选举、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投票表决等环节,研究制定并充实完善具体可行的制度措施,形成便于群众参与、体现群众民主权力的制度链。特别要在干部的初始提名和任免决策两个节点上,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扩大群众的参与,建立和完善“双推双考”和全委会票决等制度,避免和杜绝在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使干部选拔任用真正尊重民心,体现民意。
二是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这一机制的核心是完善考核。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政绩为重点,以勤政廉政、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求真务实、心理素质等方面为组成要素,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确定不同岗位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尤其在考核指标中,要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强化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注重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方式方法上,要注重创新考核技术和手段,广泛采取实地考察、经常考察、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方法,增强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规范考核主体行为,扩大考察时空范围,严格落实考核责任追究制,加大考核成果转化力度,进而形成“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全面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人岗相宜的优化配臵机制。关键是从本地区、本单位干部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个人成长进步三方面的实际出发,本着按岗选人,人岗相适的思路,对干部人才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科学配臵。既要打破体制、身份限制,盘活领导干部资源,又要突出特色,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选准用好人才。如既要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分类做好公务员登记、职务与职级确定等工作,建立公务员管理数据库,完善公务员录用、调转等相关制度,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完善企业负责人市场化、职业化的管理办法,使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更加符合企业自主创新的客观需要。结合这次党委换届,还要积极推进精简领导班子职数、扩大党政领导成员交叉任职,研究探索领导干部任期制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有计划地做好区市县和市机关、区市县之间、市直机关之间干部交流。四是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是以实施选任岗位、标准、程序和结果“四公开”为重点,公开透明,把实底交给群众,杜绝暗箱操作,消除监督“盲区”。要把坚持选拔和监督并重,整合监督资源,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举报信访等工作,形成监督合力。要坚持监督关口前移,全程监督,认真落实干部推荐、考察和任用的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完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真正把监督的对象、手段和措施交给干部群众,调动起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尤其要重视换届中的干部监督工作,对那些跑官要官和非组织活动,从源头和制度上抓起,防患未然,坚决予以查处。
五是建立健全人本管理的激励保障机制。主要从关心爱护干部成长进步的基点出发,尊重干部的合理诉求,维护干部的切身利益,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以《公务员法》为准则,研究制定适合地区特点的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配套政策,提高那些政绩突出、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的级别待遇。要打破单纯的物质激励模式,研究从物质、事业、政治等方面的综合性激励措施,全面落实在职培训、带薪休假、干部交流和健康体检等相关政策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走访制度,畅通干部与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干部的所思、所盼,为干部排忧解难,真正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
(作者为大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二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1、健全和落实干部及成员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各级干部及成员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文化程度,提升知识素养和管理水平。加大中青年干部及成员的培训力度,与高等院校合作,对中青年干部,在法律、管理、经营和市政园林发展、前景、趋势等方面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驾驭市场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建设队伍,把品德优秀、知识丰富、能力较强、政绩突出,广大职工拥护的拔尖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并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从而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推进我市发展。
3、建立良好的人才储备系统,例如,短期可以聘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解目前之需;中期可以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中青年,作为中坚力量;长期可以引进优秀的大学生,以备长远之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用人成本,更好的推进我市建设,而且缓解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
4、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给相关专业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就业平台。
第三篇: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
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
作者:沙枣林林林 于 2011-01-19 17:45:14 发表只看该
作者
建立“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工作体制。“一站式接待”,就是由信访部门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在信访大厅联合接待来访群众,提高效能,方便群众,使信访人的所有诉求都能够在信访大厅提出。“一条龙办理”,就是从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督办到回复等各个环节,都在信访大厅完成,形成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一揽子解决”,就是对应该解决的信访问题,无论是涉及一个部门还是多个部门,无论是案情简单还是成因复杂,都能够在信访大厅实现“件件有着落、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在信访大厅基础上,我们组建了市、区群众工作部,统一领导本地区的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健全了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党委负责,统一领导。从市到各区直至街道、乡镇及基层单位,层层明确由党委负总责、“一把手”抓“第一责任”,各区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同志在信访大厅接访。全市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历亲为、分管领导坐镇一线、班子成员分兵把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同时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延伸工作触角,推进综合治理,尽最大努力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从宣传教育、帮扶救助、依法处置等方面做好工作。充分整合资源,增强工作效能。着眼提升工作效率,制定《信访大厅组织规则》,明确信访大厅既是联席会议的具体办事机构,也是信访工作组织协调、指挥调度中心,实现联席会议办公室、信访局、信访大厅“三位一体”,并赋予其调动相关资源、直接调处纠纷、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职权。由行政、司法等21个职能部门根据本领域、本系统信访实际情况,派出相应工作人员入驻市信访大厅,分门别类开设接待受理窗口,确保各方面资源在信访大厅得到有效整合、集约使用。为优化联合接访,各级在物力、财力、人力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信访大厅现代化办公水平,与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并机工作的电子化操作平台日益完善。设立解决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第四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以科学发展的成效评价班子、以科学发展的实绩选用干部,树立以“为”定“位”的用人导向。采取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差额选拔等方式,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在发展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事件处置等工作实践中考察和掌握干部,大力开展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打破系统、行业和部门局限,扩大选拔视野,拓宽选人范围。注重选配懂经济、会管理、善谋发展的专业型、复合型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实施“5432工程”,每年重点选拔50名党政“一把手”后备干部、40名35岁以下年轻后备干部、30名妇女后备干部、20名非党后备干部,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探索建立干部人选“提名库”。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力度,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
第五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健全和完善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实现从“以人选人”到“以制度选人”,才能减少选人用人中的失误,使选人用人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
采取民主推荐的形式,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采取长线培养和短线培养相结合,定向培养和曲线培养相结合,有计划地将后备干部推到一线进行培养锻炼。规范干部任用提名机制,不断完善领导推荐、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健全选贤任能的任用机制,完善公开选拔、民主直选、差额选举、差额票决的办法,强化考任制,推行竞争上岗制,实行聘任制,试行竞选制,逐步扩大这些方式选拔干部的比例。
二、建立健全干部交流退出机制
坚持干部交流回避制度,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回避性交流、培养性交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性交流等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试用期和职务任期制度,并相应建立起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弹劾罢免等制度,切实严格考察和责任追究,达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探索建立领导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个人 “职责说明”,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干部提拔、交流或退出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建立健全宏观管理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各地、各部门工作规划,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本着齐抓共管、按需施教、全员培训、注重能力、学以致用的原则,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为各级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奠定基础、积蓄后劲,使他们能够以明显的工作成效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列入、届中、换届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定级、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并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拟任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对未能通过任职资格考试的拟任干部取消任职资格,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干部工作和成长的自觉需要。责令辞职、降职免职、弹劾罢免等制度,切实严格考察和责任追究,达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探索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结合领导干部考核和干部岗位适应性评价,加大对不胜任现职和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进一步完善能上能下、人岗相宜的用人机制,真正使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化。探索建立领导岗位适应性评价制度,制定党政领导班子和个人“职责说明”,在干部考察中,就考察人选的品行、才能、资历等情况,对照岗位“职责说明”进行综合分析,将适应程度作为干部提拔、交流或退出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健全干部实绩考核机制
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继续全面推行《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进一步创新评估体系,科学设置指标,规范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健全考核形式,强化结果运用,逐步使绩效考核的内容更丰富、方法更规范、评价更科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制定各个岗位上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并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职位特点,抓紧制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认定标准和实施细则,使领导干部在岗有目标、有职责、有要求,使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机制,全面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延伸考察制、干部考察员职业化制和考察责任追究制,全方位了解考察人选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真正让“能干事、干了事、吃了苦”的干部得到组织的关心和重视。
五、建立健全干部选用公开机制
进一步完善空缺职位预告、考察对象公示、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在公示对象上,除了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外,可有重点地向相应层级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书面公示,还可探索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办法,进一步扩大公示公开的范围。在公示的形式上,可在张贴考察公示的基础上,探索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公示,增强公示的形象性和贴近度。在公示内容上,既要公示组织部门认可的干部信息和考察情况,也可通过由拟任对象自己撰写个人简介、工作成绩及不足等,丰富公示的内容,以进一步增进党员干部群众对拟任对象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反映问题和提出意见。
六、建立健全选人用人监督机制。建立选人用人全程监督机制,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监督办法,建立健全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惩戒相补充的监督机制。建立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明确选人用人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对因失察失误导致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的,对选拔任用过程进行倒查,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建立选人用人立体监督机制,把监督关口前移,强化党政一把手监督,强化党内、专门机构、社会、群众和舆论五位一体的多层次监督体系,以预防为主,变事后检查为事前事中监督,变被动督查为主动防范,为选贤任能和促进干部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