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

时间:2019-05-15 01:3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

第一篇: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

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

(来源于网络)

所谓“城中村”,从狭义上讲,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讲,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城中村”作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产物,从地域角度看,主要处于城乡结合部,属于城市范畴,是城市地域扩张的一种自然延伸;从社会性质看,仍保留了传统农业的因素;从产业业态看,主要以从事工商业为主;从与城市的关系看,是位于城市市区却带有农村性质的一种特殊社区。新世纪以来,杭州开始进入城市化加速期,但郊区化现象也随之悄然出现,形成了集聚城市化和郊区化二元并存的局面。杭州“城中村”的出现,就是这种城乡二元并存局面的典型产物。“城中村”的“村民”从居住区域、职业范畴角度看,都已完全城市化,但在土地规划、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生活方式等方面尚存在诸多深层次的城乡差异,形成了具有城市与农村双重特征的“混合社区”,成为城市社区与传统农村社区之间的“灰色地带”。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在有关部门和相关城区的紧密配合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抓住重点,因地制宜,完善措施,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成效明显,形成了符合杭州实际的“城中村”改造体系,为其它城市解决“城中村”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杭州“城中村”问题的厘定与剖析

杭州“城中村”的定义及分类。杭州“城中村”是指在杭州市规划建设范围内,仍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杭州6个老城区23个乡镇、280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撤村建居村都未经整体改造,名义上具有城市的性质,实质上仍是乡村,也就是所谓的“城中村”,其余未撤村建居的村,也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城中村”性质。由于形成时间和构成因素的差异,杭州“城中村”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处于繁荣市区、已完全丧失农用地的村落,称之为“全融入型”,如西湖区的武林村、九莲村;二是处于市区周边、尚保留少量农用地和独立农居点的村落,称之为“半融入型”,如古荡的古荡湾村、三叉村、景芳村;三是处于远郊、仍保留大量农用地和集体土地的村落,称之为“未融入型”,如彭埠、笕桥和风景名胜区等镇的部分村。

杭州“城中村”问题的凸显。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城中村”与杭州城市的矛盾日益凸显,“城中村”问题日趋严重,如总体规划严重滞后、人口构成复杂多变、社会治安隐患突出、物业经济层次偏低及农民生活品质难以提高等,“城中村”与杭州“天堂城市”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成为推进城市化的“拦路虎”、脏乱差的“代名词”、大都市脸上的“烂疮疤”、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地”,以及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被历史遗忘了的古老陈迹”。研究表明,杭州“城中村”主要面临四大突出问题:一是量大面广。2001年撤市设区后,杭州市区面积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经三批试点已撤村建居村庄174个,2007~2011年计划改造村庄54个,再包括萧山、余杭区部分“区中村”在内,杭州“城中村”共计近300个。二是规划滞后。杭州“城中村”村民经济条件

普遍优越,建房已从一代楼房升级为四代别墅,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相互交织,建筑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握手楼”、“接吻楼”、“一线天”随处可见。三是环境恶劣。大多数“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必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同时,外来人员集聚,社会秩序混乱,违法犯罪现象滋生,人居环境恶劣。四是历史痼疾。杭州“城中村”形成历时20多年,期间政府的征地拆迁补偿和人员安置政策经历较大变化,在政策兑现中也存在不及时和不到位情况,给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杭州“城中村”问题的剖析。与国内众多发达城市一样,杭州“城中村”问题是伴随城市化快速推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的变更,以及由此引发的产权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重组,主要根源在于城市高速扩张与严重滞后的村落变迁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进而引发了城市化社会理性与农民个体非理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与外来人口大量集聚、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规模快速扩展,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农村变城市和农民变居民工作跟不上等方面密切相关。“城中村”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城市化的推进,影响了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城市品位和城市美学的提升,对城市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城中村”问题解决不了,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农村、打造“平安杭州”、构建和谐社会都无从谈起,杭州今日的“城中村”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贫民窟”。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实践与探索

“城中村”改造是一项浩大、复杂、覆盖面广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改体制、翻牌子、分房子、建机制、盖房子”五位一体,科学破解“筹资难、征迁难、安置难、配套难、审批难、管理难、兑现难”等七大难题,以最大的决心、最硬的举措、最优的政策、最快的通道、最佳的效益,全力以赴推进“城中村”改造,实现“变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两个历史性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科学改造“城中村”之路。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模式。杭州“城中村”改造,坚持与众多民生项目点、线、面相结合,大拆迁、大建设、大安置、大整治,以大项目带改造、带整治、带开发、带建设。一是以“面”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钱江新城建设、东站枢纽项目、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从“面”上整片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如钱江新城建设带动了定海等10个村的“城中村”改造。二是以“线”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以路带更新”、“以河道带更新”、沿线带动“城中村”改造,是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一大特色。如东部地区“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了江干、下城、下沙三区共49个村的“城中村”改造。三是以“点”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如紫金港整治和文二路延伸段工程带动了西湖文新街道登云圩的整村拆建;浙江大学基础部项目带动了西湖三墩浦家桥村整村拆建。四是西湖西进“景中村”整治模式。如实施湖西农居整治和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等工程,成功实现了对西湖景区梅家坞、茅家埠、龙井、金沙港、双峰村、灵隐六个村的“景中村”整治。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步伐。杭州“城中村”形成已有20余年,改造采取渐进方式。一是“城中村”改造试点工作(1998—2006)。杭州自1998年起实施撤村建居改革试点,2001年起推行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2003年起先后在下城、江干、拱墅、西湖等4区开展30个点、40个村“城中村”改造试点。2001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

“城中村”改造和农转居公寓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城中村”改造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城中村”改造五年计划(2007—2011)。2007年3月,市政府下发了《杭州市区“城中村”改造五年计划和2007年农转居公寓建设开竣工目标任务的通知》,确定在5年内实施并基本完成54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并同步推进其它撤村建居村的公寓建设,计划建成农转居公寓400万平方米以上。杭州“城中村”改造将以“五年计划”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乘势而上,实现“城中村”改造的新一轮发展。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难题破解。杭州“城中村”改造主要面临七大难题:一是“筹资难”。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规划要求,坚持“一调两宽两严”和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城中村”改造规划,在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多投入,科学破解了“筹资难”问题。二是“征迁难”。科学制定政策,维护“城中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赢”,同时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统一补偿标准和征迁程序,科学破解了“征迁难”问题。三是“安置难”。坚持就近安置和农转居公寓建设先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农转居公寓,积极探索货币安置等安置方式,科学破解了“安置难”问题。四是“配套难”。坚持分清职责、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撤村建居和“城中村”基础设施及时配套到位,科学破解了“配套难”。五是“审批难”。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手续照办”,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科学破解了“审批难”问题。六是“管理难”。按照建设新型城市社区的要求,坚持属地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社区组织,规范物业管理,强化“洁化、绿化、亮化、序化”管理长效机制,遏制违法建筑,科学破解了“管理难”问题。七是“兑现难”。及时修订完善政策,大力宣传并用足用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政策,科学破解了政策“兑现难”问题。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亮点。杭州“城中村”改造模式除整体拆建外,还探索了保留人文自然景观的整治模式,即“景中村”整治模式,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一大亮点。整治前的“景中村”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文景观受损、茶园林地减少、泉池溪流枯竭、违法建筑抬头、基础设施滞后、动静态交通受阻、村容村貌“脏乱差”等问题。自2003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景区美、百姓富、社会稳、班子强、素质高”目标,坚持“整治为人民、整治靠人民、整治成果由人民共享、整治成效由人民检验”,连续8年实施“景中村”综合整治工程,拆除违章建筑,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房屋立面,挖掘文化内涵,取得了明显成效。如2003年完成梅家坞村一期、茅家埠村一期整治,2004年完成梅家坞村二期、茅家埠村二期、双峰村整治,2005年完成龙井村整治,2006年完成灵隐农居点整治,2007年完成满觉陇四眼井村整治,2008年完成九溪杨梅岭村、南山村、梅家坞村三期整治。通过综合整治,“景中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内外交通显著改善,个私创业空前高涨,集体经济得到发展,村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杭州“景中村”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世界级旅游景区“三个示范”,培养了一批与世界级风景旅游区相适应的新村民,实现了“景中村”村民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向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的历史性转变。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成效与意义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成效。目前,杭州主城区共有286个行政村,自1998年大规模 3

开展撤村建居改革试点以来,已有205个村列入撤村建居改革试点。205个撤村建居村中,有10个村已全面完成整体改造,另有45个村列入整治提升计划,剩余150个村结合大项目实施、拆迁安置房建设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截止2009年6月,拆迁安置房项目已累计开工2358万平方米,竣工1365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050万平方米。实践证明,“城中村”改造加快了杭州城市化步伐,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使“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治,违法搭建有效遏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据调查,“城中村”改造工程在改变农转非居民居住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均获得了社会各界较高的满意度,被公认为一项城乡双赢、全民共享的“实事工程”和“民心工程”。

杭州“城中村”改造的意义。推进“城中村”改造,是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杭州践行科学发展观、城市化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一是“城中村”是推进城市化的主战场。“城中村”改造是推动杭州城市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更新城市形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城乡空间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城中村”改造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抓手。“城中村”改造有利于改变城郊结合部面貌,改善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维护村民合法权益,促进村民向居民的观念接轨,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最终实现农村向城市、村民向居民两大转变,保障杭州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三是“城中村”改造是杭州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杭州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和大型城市,“城中村”和农民工问题比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更早、表现更突出,“三农”问题已演变为“四农一村”问题。“城中村”改造是杭州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是有效避免杭州老城区新农村建设“灯下黑”的必由之路。四是“城中村”改造是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点。“城中村”是农村居民、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和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的主要聚集地。“城中村”改造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让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生活品质,大幅提高“城中村”居民和外来创业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生活品质,从而真正体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内涵与真谛。(作者单位:杭州市委办公厅)

《政策瞭望》杂志2010年第3期

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9-12-03 15:32:32)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彬彬

三为村级自主实施。“政府主导、村级实施”是由村(社区)自筹改造资金,自行征地拆迁,自行组织施工,自行安置管理。具体有江干三叉、三堡、范家一期、闸弄口一期、三里亭、董家村等社区,以及西湖黄龙洞社区农转居多层公寓项目,均以经济股份合作社名义立项并由经济股份合作社组织实施的项目。下城石桥社区和拱墅方家埭社区农转居多层公寓项目,由区建管中心立项,经济股份合作社实施。

通过机制创新,杭州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近13万村民完成农转非审批,农转居(农居)公寓建设项目累计立项2410万平方米、开工1067万平方米、竣工628万平方米。同时,部分城中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治,违法搭建得以有效遏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城市品位

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根据2007年“杭州市撤村建居10年农转非居民满意度”专题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农转非居民对农转居公寓和小区内配套设施表示满意,约七成农转非居民认为交通环境、生态环境、中小学教育配套等居住环境“硬件”有明显提高,近八成农转非居民对撤村建居整体满意。

模式创新赢得突破

历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大项目带动”是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重要特色和主要经验,也是城中村改造的“杭州模式”亮点所在。杭州市城市更新中众多的为民项目,类型各有差异,模式各有特点,大拆迁、大建设、大安置、大整治多管齐下,点、线、面相互结合,基本走出了一条以大项目带改造、带整治、带开发、带建设的城中村改造特色之路。

大项目带动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以“面”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杭州市钱江新城的建设、东站枢纽项目的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推动,从“面”上整片地推动了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总结为 “以面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

钱江新城启动以来,带动定海、常青、唐祝、三叉、五堡、六堡、七堡、御道等八个村的城中村改造。自2007年初在核心区块和扩容区块启动农转居公寓建设以来,已先后立项农转居公寓92万平方米。

第二,以“线”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杭州市的城市更新一大特色是“以路带更新”、“以河道带更新”,沿线带动了城中村改造,总结为“以线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这种模式在江干区运河整治工程中充分体现,运河整治带动了周边江干区章家坝、新塘、水湘、皋塘等四村的城中村改造。四村已累计立项农转居公寓70万平方米,其中章家坝、新塘、水湘三村已实现开工40万平方米,竣工9万平方米。

第三,以“点”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由于项目建设所需,许多点上的城中村也进行了改造,总结为“以点带动城中村改造模式”。

紫金港整治和文二路延伸段工程涉及西湖文新街道登云圩的整村拆建,该村已拆迁253户,约1000余人。浙江大学基础部项目涉及西湖三墩浦家桥村整村拆建,该村已全部拆迁并回迁安置212户。

第四,西湖西进景中村整治模式。我市城中村改造的模式并不局限于整体拆建,还探索了整治模式,保留了人文自然景观,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的一大亮点。总结为“西湖西进景中村整治模式”。

“景中村”建设是带动城中村整治的主要模式。湖西农居整治工程、梅家坞茶文化村建设等工程,已对西湖景区梅家坞、茅家埠、龙井、金沙港、双峰村、灵隐六个村进行“景中村”整治,面貌焕然一新。今后三年,杭州市将完成对满觉陇村、九溪村、梵村、翁家山、南山和杨梅岭村的“景中村”改造、整治。

老小区物改,九莲社区先尝鲜

2009-09-08 07:30:21杭州网

?0?2?0?2?0?2?0?2记者昨天从“杭州市区老旧小区物管改善工程”发布会上了解到,杭州市老小区物管改善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不少列入改善范围的老旧小区已经启动该项工程,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服务进驻小区,西湖区九莲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0?2?0?2?0?2?0?2杭州将用三年时间(2009—2011),对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五城区内符合一定标准的老旧住宅小区和零星住宅推行物管改善工程。(本报8月12日A5版和8月14日A6版报道)今年4月1日起,九莲社区就开展了社区化准物管试行工作。作为最早开展社区化准物业化管理的小区之一,九莲社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0?2?0?2?0?2?0?2民意表决:大家选了社区化准物管

?0?2?0?2?0?2?0?2老旧小区实行物业化管理改善后

可以采用两种物业管理形式,一是由专业化的物业企业进驻,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二是进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

?0?2?0?2?0?2?0?2九莲社区向居民发放了4000多份征求意见表,落实“四问四权”,坚持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社区还召开讨论会、听证会,邀请了社区业主和居民共同参与讨论评议。

?0?2?0?2?0?2?0?2“经业主大会民意表决,我们选择了社区化准物业管理的形式。对于专项的物业管理,我们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服务外包公开招标,选择联合协作的管理单位。具体措施我们还在社区宣传栏和单元楼道内公示,让居民监督。”社区秦主任告诉记者,对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公共服务站、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等机构间的关系,已经作了明确——社区党委领导、业委会监督、准物管服务。

?0?2?0?2?0?2?0?2最大变化:小区有钱管有人管了

?0?2?0?2?0?2?0?2目前社区配有物业服务用房60平方米,有物业工作人员57名,其中仅保安的人数就比原来增加了18名。绿化养护、道路楼院清扫保洁、“四害”消杀等实施外包服务。用社区秦主任的话说,“在社区范围内实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小区有钱管有人管了。”

?0?2?0?2?0?2?0?2九莲社区成立于2001年3月,地处文三路数码街区的繁华地段。由于社区范围内,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城中村和单位联建宿舍混杂一处,又属于开放式小区,管理十分困难。

?0?2?0?2?0?2?0?2因此,在推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改善工程中,社区与交警部门联系,将原本为区管道路的影业路纳入了社区物业管理区域,实现了全区域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小区同时还有5个大门在建,大门建成后将实施大围墙全封闭。

?0?2?0?2?0?2?0?2秦主任表示,接下来社区电子监控系统项目也在积极筹备中。“我们预计整个社区范围内需要装90个左右的探头,目前还在申报中。”

?0?2?0?2?0?2?0?2实行社区化准物业管理之后,社区居民还将享受到16项无偿服务。这其中包括临时照看小孩,介绍保姆、代请家教,社区内代购、代送鲜花,代寄代领邮件等服务。“推出这些服务也是得益于有了物管的进驻,人手充裕。这16项服务我们将在2010年正式执行。”

?0?2?0?2?0?2?0?2物改难点:停车、治安、收缴物管费

?0?2?0?2?0?2?0?2启动物业管理改善后,九莲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得到了改善,但身为单位联建宿舍楼、农居点城中村混合型的老小区,在实施物业管理中依然有难啃的老大难问题。

?0?2?0?2?0?2?0?2“第一个就是停车难。”秦主任说,“颐高数码城就在我们对面,每天外来车辆进进出出。还有些业主下班回来,没地方停车,意见很大。”

?0?2?0?2?0?2?0?2为此,社区业委会上个月专门研究并通过了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进出车辆,让常住居民凭房产证到社区办公室办理停车月卡,对无月卡的车辆予以拦截。

?0?2?0?2?0?2?0?2第二个问题是治安。“我们社区不仅有城中村,而且独门独院比较多,常住人口10563人,外来流动人口有8000人,各种利益纠纷复杂,治安管理难度大。”

?0?2?0?2?0?2?0?2物管费的征收更是一大难点。“比如今年我们还是只收50元卫生费,能收上来80%左右,在杭城的社区里已经算很不错了。有的居民家里发生过盗窃、丢车等问题,就拒绝交卫生费,我们也没办法。从明年开始,按每月每平方米0.15元的标准收取物业服务费,难度是可以预见的。”

?0?2?0?2?0?2?0?2秦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最乐观的情况看,如果能足额收取的话,一年能收齐物业管理费29万元左右。大家选择了社区化准物业管理,按照小区的面积,大约每年能获得政府财政补贴30万元左右。社区现在聘请的物管‘杭州茂发清洁有限公司’一年需要100万元左右的经费才能维持基本运作。也就是说,还有40万元左右的资金空缺。”秦主任坦言,如果物业管理费收不齐的话,那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地方容易积水 这些房子属于危房 2005年08月06日

02:51:31

杭州网

上城区

低洼积水区域:三角道、婺江路、南落马营、白云庵、宋城路、蕲王路、白傅路、劝业路、白塔岭、三角道2号、望江地区、新塘河沿线、凤山桥直街、南兴加儿巷、浣纱渠;

低洼积水点:中河路146号慢车道、大庙前、高士坊巷28号、严官巷49号、凤山桥直街、南兴加儿巷;

危房点:老水漾桥7号、延定巷31号、东南化工厂旁沿江城

北侧的拆迁房、造船厂弄20号、牛羊司巷16号、17号、金钗袋巷78号、城隍牌楼127号、7

统一码头83号、84号、新荷花弄2、30、25—1号、上木场巷27、32、73号、老刮浆坊32、40号、上灰团巷53号、望江门直街183号、163号、元福巷、大井巷48号、永明新村1、2、4幢。

下城区

低洼积水区域:胜利社区长浜河、焦家里一弄、重机宿舍、骆驼桥河下、朝晖九区2幢、环城东路245、254、275号快车道;儿童服装市场、卫校对面快车道;中江花园对面快车道;

低洼积水点:万向公园、体育场路运务大楼前慢车道、体育场路428号前慢车道、体育场路水稻所前慢车道、庆春路(永丰巷———浣纱路)、绍兴路铁路货运场外、河东路“新世界”、凤起路东河桥快车道、河东路南应加河桥快车道。

江干区

低洼积水区域:三里亭新村池塘庙路、新开河;

低洼积水点:凯旋路中翠公司前快车道、新塘路凤起路叉口快车道、钱江新城、艮秋立交桥下、杭海路沿线、凤起东路48号、艮山西路凯旋路公交车站、艮山西路107号、新业桥、解放东路富春路口、云家2—26号、构桔弄18号、七堡西街44号、清泰街62号;

危房点:构桔弄16—18号。

西湖区

低洼积水区域:九莲庄农居点、曲河巷、松木场河沿岸、文一路北侧、翠苑一区、莫干山路147号条儿弄、古荡湾社区古荡巷;

低洼积水点:文一路与教工路西北角、翠苑农贸市场、文三路199号、文华路22号、保俶路曙光路西北角、保俶路曙光路东北角、曙光路求是路口、老曙光路、曙光路黄龙饭店、体育场路桃花弄口、文一路物美超市、文一路古翠路口东北角。

拱墅区

低洼积水区域:定海新村泵站、湖州街;

低洼积水点:莫干山路百安居、莫干山路256、266、274号、莫干山路和教工路口、塘河路口,登云路408弄、文化商场门口、上塘路458、500号、香积寺路上塘路口、海外海宾馆、金华运河广场、沈半路部分路段、大关路、德胜路口、欧尚超市、钱江小商品市场西大门、金华路台州路口、拱北社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东演义:新兴一族的淘金故事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4-12-07 10:43:49)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7日电 有许多人把自己多余房屋租出去,杭州新一代的房东族已经形成,这正好顺应了这座人潮涌动的城市的现状──外来务工者、大批学生和留杭的毕业生,以及许多外地来杭公司职员,带来流动人口源源不断涌入,但是,高房价也正给想投资做房东的人设置了新的难题。

吴晶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她与父母一起住在杭州九莲新村后面的九莲庄,幼儿园就是一街之隔的杭商院幼儿园。今年28岁的她没有找工作,她家的四层楼房,除第四层自己居住以外,底下的三层全部出租了,每层有10个房间,每个月的租金就有1万多元,再加上年底村里集体投资带来的1万多元红利,日子过得很闲适。

养只金鸡来下蛋

像吴晶这样的情况如今并不是少数,据浙江省城调队的一份抽样调查,去年杭州有两套及两套以上住房的居民家庭比例达7.7%,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选择把暂时闲置的房屋出租,做一名房东。裕兴房产文华分公司经理李丽琴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挂牌出租房子的房东有退休工人、机关干部、出租车司机、高校教师„„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而前去租房的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各地公司的外派来杭人员,还有一些外国人。

据悉,现在杭州的出租房主要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房,另一种是城市中心老小区的房改房,还有一种是新建小区的新‘二手房’。事实上,这也可以勾勒出杭州出租房市场经历的三个阶段:从自己盖房当房东,到住新房出租旧房,再到不少人开始热衷投资当房东。

10月份的房交会前,裕兴房产曾接待了一名客户徐太太,她一下子挂售了16套房子。这些房子都是她从1997年开始搜罗起来的,买下来一直出租,到现在逢高出售,大房东可谓是两头都赚足了。

城郊农民喝了头口水

杭州最早成为房东一族的是城郊农民。“我们在这里盖房子的时候,前面还都是农田,地里种着水稻、桑树和笋,旁边还有一个大水塘。”吴晶的父亲,60多岁的吴大伯原来的家在教工路,1985年他所在的花园村土地被征用之后,他就在现在的九莲庄盖了一座四层房子。现在,吴大伯所在的九莲庄有78户人家,尽管很多房子没有经过精装修,旁边坑坑洼 9

洼的道路只有4米多宽,只够一辆出租车进出,但由于附近有不少高校和企业,他们几乎家家都把多余房屋出租。

上世纪80年代到1997年底,仍是杭州房屋租赁市场的初级阶段。当时,杭州很多人都还是单位分房,外来人员不多,租金也很低。“我们的房子1991年就盖好了,但到了1994年底才有人过来租,是个建德来的生意人,每个月的租金只有80元。”吴大伯说。

虽然九莲庄不是杭州最早农转居的地方,但它却是当时杭州农民变成城市房东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杭州城区的不断扩大,很多原来城郊的农村也被纳入了城区的范畴,众多农民成了杭州最早的房东。许多人用补偿款买下附近整个单元的楼房,或者用来出租,或者自己开旅馆做生意。

房改新政成助推利器

从1998年到2002年上半年,是杭州房屋租赁市场的高速发展阶段。取消实物分房政策后,让杭州的房地产一二级市场开始种下了活跃的种子。“虽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房东,但杭州的房地产市场真正活跃应该是从6年前开始的。”金丰易居企划部的荆海燕说。借助银行提供的按揭贷款,很多居民开始购置更好更大的住房,再把原来旧房子租出去。

另外,杭州逐步开始取消外来人员在杭购房的政策性限制,放开户口管制,使外来人员明显增多。“在此之前,杭州的房屋供求基本上是平衡的,虽然房价微涨,但波动不大。”荆海燕表示,此后房源开始紧俏,房价就开始猛涨。“那时候,很多外地人都来买房子,价格一个月涨几百元很正常,出租市场也开始逐渐兴旺。”这些年房子的不断升值,让很多杭州市民认识到房子也是商品,可以赚钱,是一个可租可卖的理财好方法,投资二手房一边出租一边等待升值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是杭州房东一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杭州房价的加速起飞阶段,也是杭州房屋租赁市场的成熟阶段。投资房产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很多人投身其中,而房地产和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也使房屋一二级市场的容量大幅提升。裕兴房产文华分公司经理李丽琴告诉记者:“我自己的感觉,现在的房东比2000年的时候多了起码70%。”1999年,裕兴一个门店每月的房屋租赁量还不到10套,而现在一般的门店每个月可以做成40多套,5年间增长了4倍。由于1999~2000年买的期房已开始大批交房,杭州很多人搬到了新家,大多数人选择了把位于市中心的老房子出租。而部分最早买房子致富的投资者还拉长了战线,到上海、海南等地去买房并长期出租。

外来人员意外做房东

杭州现在的房东中,还有很多外来创业者。金先生1992年毕业后未能留杭,但他想与女友在一起,就选择了在杭创业,开始租住农民房。1993年底,在杭州第一个对外地户口售房的楼盘紫金小区开盘的时候,他就跟母亲提着一大袋现金,到延安路上的华联大厦6楼(现在的米兰假日酒店)去购房了。目前他的那套房子均价已涨到7000元,他把它出租出去,自己住在后来买的金都新城更大的一套房子里。

“城西较早开盘的南都、紫桂等房子,杭州人买的不是很多,当时每平方米2600元可

以随便挑,开发商做了宣传都没人去买,很多人到了那里又临时退房,因为公交、道路等配套设施那时候还没建好,跟现在没法比。”荆海燕表示,当时买那些房子很多都是外地人,尤其是温州人。他们开始也许并没有想到靠房子赚钱,但后来房价慢慢涨起来了,这些最早吃螃蟹的人尝到了甜头,很多人就把第一期房子卖掉,用一半钱付一个首付买第二期,赚到钱再用一半左右买第三期,像“滚雪球”一样,很多人就有了几套房子就陆续出租,等升值到他们认为合理的价位时再出售。前不久,商务兴房产接待了一个客户,他把原来出租的12套房子一齐出售,创下了该公司一人同时挂牌房源数量之最。

高房价压缩利润空间

虽然“以房养房”策略在过去一直都很成功,但现在似乎有了新的变化,由于杭州的房价涨幅很快,靠买房做房东的利润空间目前已经大为减小。

浙江省城市调查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3季度杭州的二手房价格为6546元,如果以一个家庭年收入5万元计算,购买一套80平方米住房,需50多万元,一套住房等于10年的年收入,房价与收入比达10∶1,比业界公认的5∶1高了近一倍。

李丽琴也认为,现在杭州的租金跟售价形成强烈反差,以前的“以租养房”的模式已很难运行下去。杭州最近几年尽管房价涨得较快,但房屋租金并没有大幅度提升。古荡新村的一套52平方米的出租房,2002年的价格是每个月1000元,2003年,该地段类似房子的月租金为1100元,而今年的水平在1200元左右。而其间房价却从3000多元涨到7000多元,投资租赁的年投资回报率从7%左右降到3%左右,如果是贷款买房则利润更低。

据专家介绍,一个成熟的市场,住宅的投资出租回报率一般应在5%左右。金丰易居总经理周强龙认为,租售不成比例,问题出在杭州租赁市场上,房屋一级市场涨速较快,许多人宁愿银行贷款自己购房,而不愿租房,买不起房的由于收入较低,也不可能承担较高的租金。

杭州房价的上涨,已经让很多曾有买房出租意愿的人选择了观望。21世纪不动产的黎从蓉认为,“房价上涨之后,炒房的成本提高了,选择买房后出租的人更不划算了,现在大量购买二手房来做房东的人不多了。”

裕兴房产文华店店长季先生也告诉记者,很多人选择第二套住房,主要是抱着居住的目的,他的一个朋友不炒房,现在的房子在信义坊对面,他在天都城买了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打算将来退休之后住过去,再把现在的房子租出去。(据《钱江晚报》/张云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中村改造 杭州农民房出租要征税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08月23日

浙商网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评论]

“一区一统筹,一村一方案”。杭州市将在方圆48平方公里内,对30个“城中村”进行全面的改造试点工作。昨天,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城中村”改造工作专题会议,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朱金坤透露,杭州市已经确定了30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政府还在酝酿出租农民房征税问题。

近7万农民转为居民

截至7月底,杭州市155个行政村撤村建居,近7万农民转为居民,绝大部分失土农民已经纳入城市“双低”养老保险,在生活、居住、就业、养老等方面接轨城市居民,实现了“农民向居民,农村向城市”的初步转变。

30个“城中村”统一改造

杭州市要对30个城中村进行统一改造,总面积达48平方公里。在昨天的会议中,明确除了规划、土管两部门外,涉及“城中村”改造审批权限的,统统从市级职能部门下放到区。在保障市级基础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需要的前提下,30个“城中村”改造村的集体土地均交由区政府统一运作。杭州市还要建立相对应的联席会议制度,以简化审批程序的办法来加快审批速度。

酝酿对农民出租房征税政策

在30个“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一方面要建设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公寓,另一方面,要对目前的农民出租房加强管理,进行规范,包括进行征税。

有关部门解释,杭州市早有了相类似的规定(农民房出租需交税),只是一直没有执行罢。杭州市主要负责人表示,农民出租房的征税要研究可操作性的政策,且一定要出台。

附经市政府批准明确的30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清单

西湖区“城中村”试点:花园村(九莲庄)、保亭村、蒋村村、龙章村、双龙村、合建村、登云圩村、三坝村、五里塘河、厚诚桥村、厨房蚪村、五联村、骆家庄村、东岳村;

江干区“城中村”试点:范家村、新塘村、章家坝村、皋塘村、彭埠村、闸弄口村;

下城区“城中村”试点:朝晖街道潮王村地块、三塘社区、灯塔社区、西文社区、中舟社区;

拱墅区“城中村”试点:上塘镇城北文教区片、详符镇阮家桥、庆隆片、详符镇吉如片、上塘镇铁路南北侧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莲庄,文三路附近很破旧的一片农民房,掩盖在繁华的高楼里。。

第二篇:杭州地铁规划方案

本方案是在杭州地铁规划原8条线,278公里方案基础上增加了A,B两条市域线并把原各条线路经过大幅调整重新修编形成的新的杭州地铁规划方案。规划的A,B两条市域线不仅大大拉近了杭州各个区域间的距离,而且通过两条市域线的延长线,也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杭州周边城市如嘉兴,绍兴,临安,湖州等和杭州市区的距离,极大的突出了杭州在整个杭州城市群中的主导地位,为整个大杭州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最大城市,目前市区人口已经接近300万人。个人预测,到远景年(约2030-2040年)整个杭州市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左右规模,规划400多公里总长的轨道线长度是符合杭州未来城市需求的。除了400多公里总长的轨道线外,个人还建议继续补充200公里左右的快速公交线。到远景年,建议杭州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能达到70%以上,其中地铁出行比例能达到公交出行的60%左右。

---------------

整个方案说明如下:

---------------

7条市区地铁线共270公里,最高速度80-100公里/小时,平均速度35-45公里/小时。1号线,60公里,36站,6*B,湘湖-新湾镇;

2号线,35公里,23站,6*B,蜀山-祥福路;

3号线,28公里,19站,6*B,留下-崇贤;

4号线,38公里,25站,6*B,钱江一桥-运河镇;

5号线,35公里,27站,6*B,萧山火车站-康桥;

6号线,32公里,20站,6*B,浦沿-下沙;

7号线,42公里,23站,6*B,复兴路-瓶窑。

---------------

A,B两条市域线共155公里,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平均速度60-65公里/小时。A线,68公里,20站,10*A,临平-临浦;分支,萧山火车站-衙前。

B线,87公里,25站,8*A,江东工业基地-余杭;分支,丰潭路-仁和。

---------------

整个方案共计9条地铁线,425公里总长。

2050年8条地铁线

近期目标:2007年3月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一期工程,2011年底之前建成1号线部分、2号线部分和钱江新城试验段,并争取开工建设钱江新城至东站交通枢纽(4号线部分)、至萧山国际机场(7号线部分)连接线,形成连接杭州主城至江南、临平、下沙三个副城的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中期目标(2011—2020年):建成1号、2号、3号、4号、5号线和7号线部分,形成杭州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体系。

远期目标(2020—2050年):建成6号线、7号线、8号线,形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成为杭州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

1号线

起于临平副城及下沙副城中心区,止于江南萧山湘湖,途经规划中的沪杭高速铁路

及磁悬浮站、火车东站、城站火车站、九堡高速公路客运站、汽车南站,有利于城际客流和城市内部客流集散。

2号线

西起良渚瓶窑片区,过绕城公路,经勾庄转向南沿古墩路、文二西路、文二路、保俶路至少年宫广场;

向东经庆春路、新行政中心后过钱塘江,沿萧山市心路南北贯穿萧山城区,至蜀山车辆段,预留远期延伸到临浦组团条件。l

3号线

西起留下,沿天目山路,途经汽车西站,向东至武林广场,与1号线形成换乘; 而后向北转向河东路再到上塘路,途经运河商务商贸中心,在上塘路和大关路交接处转向沈半路,并沿该路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经丁桥镇、天都城居住区、星桥镇,直至临平,在藕花洲大街与1号线相交。

4号线

起于彭埠镇,经火车东站,沿新塘路、富春江路,穿过钱江新城,向西到达钱江大桥。

西端预留远期延伸至富阳条件。

5号线

西起老余杭,向东经过仓前镇、蒋村乡等地,从主城区北部穿过,至东新路时转向南,进入建国北路,把下城居住区公共中心及会展中心区连接起来;

再经建国中路到城站火车站,沿江城路通过钱江四桥过江,而后沿四季大道往南,至滨康路时转向东,沿滨康路、金城路直至萧山火车站。

6号线

基本沿滨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轴中兴路设置。西起浦沿,途经浦沿路、东信大道及中兴路,连接滨江区区级公共次中心,沿江边连接钱江世纪城再到钱江文化产业园。

该线为城市轨道线网中的次干线,连接1、2、5三条主干线。

7号线

起于钱江世纪城,与2号线形成双向同站台换乘,沿机场高速路向东,至萧山国际机场;而后转向北,到达江东工业区中心。

该线为一条连接线,主要是建立江东地区与未来城市中心钱江世纪城的联系。8号线

西起下沙二号大街,向东过江后,分别连接义蓬区域中心、教育科研区。线路东西走向,往东预留延伸至江东东面工业区条件。

第三篇:王玉荣杭州回来信息报道[推荐]

徜徉智慧的语文课堂,追寻学导的教学真谛 ——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奇台四小通讯员王玉荣报道:12月8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增场在浙江省武警总队大礼堂如期开幕。实在是佩服主办方的胆识,也真诚的感谢主办方为小语界提供了这样一个兼容并包、开放交流的平台。12月的杭州已有初冬的萧瑟,8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却将这个不大的会场坐得热热闹闹、熙熙攘攘。

驻足“千课万人”的会场上,不能不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与折服;徜徉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品味充满活力的教学,不可能不接受着新精神与新理念的洗礼。

浙派语文教坛的精英,带领我们陶醉在独具特色的阅读教学;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引领我们谨慎地行走在本真的语文课堂„„

于是就有了:

虞大明老师那巧妙的“导”以及富有美感、幽默感的语言,让人沉醉其中而流连忘返。

薛法根老师那智慧的“导”,大道至简,简约而不简单。窦桂梅老师的窦氏读法在课文课堂上的大智大用。读出评书味、读出文本特点、读出学生个性。

王崧舟老师凭借“望月”层叠式为学生打开一扇中国文化的窗口,王老师的课就是融语文和文化为一体的课,主体是语文,背景是文化;以及那富有文化内涵的诗意韵味文本解读:

第一节,阅读本位,渗透“千江有水千江月”的读法:第二节,写法本位,渗透“望月只是月,望月不是月,望月还是月”的写法。语文之外,诗意之外,这堂课还一定带给了孩子们对自然、对生命隐隐的洞悉与了悟。

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智慧和理念、不仅仅是教学的精彩与真诚,更多的是一种对待教学的态度,一种锐意进取的人生向往。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人生有这么一场相遇,怎不值得倍加珍惜?

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师的核心在于课堂,课堂的提升在于学习„„“学导”“导学”词序不同,学中有导,导中有学,其核心却如同一出,即学为本,导为向,最终目的指向学生自觉、自能地学习。愿我校教研推陈出新、扎实有效。

山水江南,烟雨杭州,在这里品味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千课万人,共享语文。在这里体验语文是生命的清唱浅吟,生命是语文的诗意安顿。

地址:奇台四小 作者:王玉荣 联系电话:7246104 审核领导:俞锦文

第四篇:媒体上报道了许多大学名校毕业学生成了蚁族

媒体上报道了许多大学名校毕业学生成了蚁族,探讨他们的出路。其实不应该别人给他们出路,路是自己走出来了,而每个人生下来都不平等,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不能等待。当然大学教育太差了,没有教给这些大学生真正有用的东西。

中国社会调查所于2009年2月初开始设计问卷,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11个城市,抽取1000位2009年应届大学生进行了电话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35.6%,显示的十分低迷,这些情况从火爆的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就能略见一斑。

中国社会调查所所长李东民介绍,调查样本显示,已就业者总体满意度为37.6%,35%的人认为工作一般,仅有27.4%的人表示对工作满意。

对现有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工作性质及内容、薪金待遇、人际关系三方面。李东民说,这反映出所学与所用之间,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人际关系的不满意反映学生初入职场时对社会的不适应,人际交往能力欠缺。

造成当前就业形式不明朗,“毕业=失业”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从小所学的内容都是应付考试,而不是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所造成的。现在社会上关于大学生的看法也开始逐渐转变,从天之骄子到归于平庸。我们认可大学生的能力,但是更多的毕业生去应聘的时候往往底气不足,做事的时候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多个用人单位,基本对当前大学生的印象是大部分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符合上述所说的交际能力欠缺。管卫东认为就业的低迷我们所受到的教育环境所造成,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迫于各种压力下被动学习为主,根本上缺少“解决事情能力”的锻炼,只有少数自发学习的学生,会真正深入到学科里面,通过自己理解,喜欢钻研,学会应用。这类学生往往学习起来比其他学生轻松,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比同龄人强些,在大学毕业后多半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快速的踏上社会,这是所有教育者所希望见到的。

然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基本上被当前的应考制度扼杀磨灭了太多的棱角,不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进行生搬硬套,死记硬背,长久以来僵化了思路,虽然现今90后显的十分的活泼,但是真正把一个陌生但是在其能力范围内的事物摆在他们的面前,多半是当即傻眼,至少走一些弯路才能做出来,甚至干脆逃避。上回说的09高考广东一道语文语言主观题居然13万考生一分未得【管卫东:从13万考生得零分说起】,就明显暴露出了现在学生实际分析、应用能力低下的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会上曾经说过,他说中国的教育研究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从经济上咱们不说,咱们就说咱们的研究在国际上确实没有地位的,研究的东西很多是发空论的,没有实质的研究,所以不管从经济上来说,还是教育上来说,确实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这个是没有疑问的。另外,管卫东从事高考教育、出国留学培训多年,对中西方的教育还是比较了解的,在国外,根本不承认中国的研究生学历,研究生论文放在国际上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几乎都是摘抄、甄选国外文献人家研究过的东西,极度缺乏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外考试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真正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管卫东所在的博森机构专门做出国留学培训,因此对国外考试有很深的认识,如托福考试完全考察的是语言交流和交际能力,GMAT、GRE注重考察商务沟通、应用技巧。国内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考察的根本没有目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去研究外语实际应用考察,去钻研他们的语法,是本末倒置的。现在的英语教材甚至不如民国二十九年林语堂编写的高中教材《开明英文文法》。

管卫东认为,当前要想扭转大学生日趋低下的地位(扩招固然是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加强教改的力度,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上要有区分度。既然当前选拔人才的方式高考最为合适,那么在不能改变高考模式的前提下,在日常教学和高考命题上应当有所变动,更加侧重于开放式的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达到这种“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目的,在命题上多以能力题为主,基础题为辅的方向去考察,很多人不明白高考是什么,管卫东的理解是高考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全部的试题仅仅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亟需解决的问题,决定一个考生是否优秀,就是考察他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如何最优化的解决全部问题,高考完全可以理解为现实社会考核的缩影,所以现今死记硬背式的题目,依靠题海训练出的学生,踏上社会是非常艰难的。

目前教改也朝着这个方向去改革,纵观恢复高考以来,越来越多的群体关注高考,以至似乎全民高考,这是好的现象,但是日趋激烈的竞争和过多的钻研高考题目,使得教育从本质上悄然转变,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古人受教育是为了“治国安天下”,周总理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流行的是“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然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学生过的什么日子:哪里学的是知识,根本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说早的,就说以往70年代的学生吧,真正做到爱书如命,自发学习,以弄清弄懂知识为目的,虽然重视考试,但是更多的是以“求学”的角度,带有学习热忱和自发性,现在学生吧,高考一结束,“焚书”这事没少干,爱惜一点的卖废品了。再说教学吧,整个一八股式的教学,自从研究出了“标准答案”后,一切往这方面猜度,一个劲的“把握方向”,哪里有自己的思维。整个命题上,这帮人平时就像是闲着没事干似的,就专门研究学生的毛病,然后对着这些毛病出题,导致学生丢分,用这种极端的方式选拔人才,大多上去的是庸才,真正有想法有能力的学生因为考试的区分度不够,往往没有那些“踏实”的学生认真,在考试上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平庸而挑剔的命题在我看来无疑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教改每年都在推行,包括新课标也日进推进,国家的本意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以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但是在高考“考改”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下,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教改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必须狠下心来,从高考考试选题上首先本着灵活、开阔、考察方式多样、切合实际上改起,虽然这样在短期内可能造成更多学生类同13万广东考生在那道语文题上获取零分,但是从长远的影响看,是有十分意义的。

当然,影响大学就业是多方面引起的,因为很多行业达到专业饱和,现在热门的专业在经过四年后,因为多年的沉淀,说不定又变成了供大于求,成为影响就业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现今的大学生本身并不能只具备本专业能力,需要多方面的锻炼,这些基础必须在从小学到中学形成雏形,这就是教改的意义所在。管卫东认为理想的教改必须从日常教学到考试体系都要变革,教学方面以引导答疑为主,不要灌输。考试方面要以区分度为主,分三个层次选拔人才,按照总分、语言类分数、理科分数去选,总分代表复合型人才,语言类分数代表交际、写作、创作型人才,理科代表钻研、实际应用型人才。在命题上以灵活多变,适当减少题量,增加思维、应用比例,这样学生可以在早期就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爱好,锻炼自己的特长,上大学后继续深造,毕业后就业就有了更多保障,真正学以致用。文坛巨匠钱钟书当年数学就只考了15分却被清华录取;1931年,后来成为明史大师的吴晗报考北京大学,中英文两科获100分,数学考试是零分,北大当年不予录取,但清华大学也破例录取他,国家英才,幸而不被埋没。这些都是选才的最佳案例。这种选才模式我个人认为能最大化的避免如今这种就业率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同时也达到了课改的目的,从而提升我国教育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管卫东谈思维:什么是思维 烧一根不均匀的绳,从头烧到尾总共需要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条材质相同的绳子,问如何用烧绳的方法来计时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呢?这是摩托罗拉的一道面试题目。其实也是一道典型的考察思维能力的题目,如果你思维能力够好,能找到问题的结点,那你很快就能答出来,否则就会很困难。那么这个问题的结点在哪里呢?一个小时自然不用去考虑,关键是这15分钟,如果能确定这1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了。我们再想,15分钟和1小时是什么关系呢?四分之一对吧!那我们接下来就要寻找这四分之一了。四分之一是什么,就是是两头同时烧一次就是一倍的概念。于是我们可以先拿出一根绳子,两头同时烧,而另外一根绳子只烧一头。当第一个绳子完全烧尽时,第二根绳子所烧时间就是30分钟。这样重复两次,就可以获得两根30分钟的绳子。然后我将这两根30分钟的绳子,其中一根还是两头同时烧,另外一根只烧一头。当这根30分钟的绳子烧尽时,另外那根烧单头的就剩下15分钟所烧的时间。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是不是很简单啊!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对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那思维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在我审完题之后,通过对题目的理解,及通过我所有的一些知识点,发现到已知和所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个差距跟我所学的知识一联系,然后决定用什么东西去执行的全部过程叫做思维。

举个简单例子,Google在中国的第一把手叫李开复,他给大学生写过四封信,这四封信中的第四封信有过这么一段话:他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的时候,曾经接到一个中国学生的母亲的抱怨电话说,你们学校在教什么东西啊,我的孩子已经在你们学校读了两年计算机系了,两年下来竟然连个软件都不会用,你们在教什么呢?当时李开复是这么答的:计算机这个领域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今天所学的知识,5年之后仍旧会有用,但我能够保证,他在这块学到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后遇到新的问题,仍旧能够游刃有余。在这儿插一句啊,请大家思考一下,高考中的题目是你以前做过的还是没做过的,一定是没做过的对吧。所以这个学会做新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点。

我们还是回到李开复那封信中去,等他说完之后,那个学生的母亲又怀疑地说了一句话:教育的本质如果不是教知识的话,那是教什么。当时李开复引用了世界上一个非常有名的教育家的原话是这么答的:什么时候我们把知道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该教的。

我们大家想想,把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是什么啊,就是思维,是思维方式啊。但是“忘”是加引号的“忘”,知道不,是忘掉了知识的“形”,而留下了知识的“意”和全部的思维过程,而这就是所谓的思维的概念。越来越多地人意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国家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加大了对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第五篇:杭州日报城市品牌标志性图案征集报道方案(定 稿)

杭州日报城市品牌标志性图案征集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要求

城市标识是城市品牌的形象载体。城标征集,是一个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加强市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进一步激发爱祖国爱家乡情感的良机。杭州日报作为本次报道活动指定的惟一平面媒体,将承袭去年成功推出城市品牌的做法和经验,遵循‚三贴近‛原则,力求将党和政府的声音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心声,在征集活动中做到‚四化‛,即新闻化(将传播规律贯彻始终)、事件化(在各阶段均策划活动,以活动载体使报道立体化、生动化),通俗化(将专业术语转换成百姓可理解的语言,使读者爱读爱看),互动化(在各阶段都注重与市民、专家、部位、媒体的互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为‚城标‛征集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氛围。

二、报道时间

2007年5月中旬至9月底

三、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5月中旬-8月上旬)强势推出征集消息,并逐渐掀起征集宣传高潮。

特别注明:由于征集过程中对征集到的作品及创意,需遵循相关保密规定,故此阶段以活动策划为主,期间穿插报道征集近况的消息。

五个节点:

1、新闻发布会次日,头版推出杭州征集城标消息,附征集函

等(已发)

2、5月30日,杭州日报城市周刊以两个版篇幅,集中展示国

内外著名城标,以进一步引起读者关注。同时在要闻版开辟专栏,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的解析、专家访谈,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标及应用,从而使读者对

‚什么是城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向读者深入解读‚城标‛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3、6月中旬起,推出‚我眼中最美的中外城标‛活动,请读

者参与推荐,通过图文并茂的阐释进一步使‚城标‛概念深入人心。(计划持续20天)

4、7月上旬起,推出‚寻访记忆中的‘旧时城标’‛活动。

请读者回忆历史上曾经频频代表杭州、从某种程度上可称作‚旧时城标‛的形象。比如,六和塔和钱塘桥大桥图案,三潭印月图案等等,并讲述一段与之相关的故事。诸如火花收集、门票收集等。(计划持续15天)

5、7月15日前后-8月中旬,推出‚‘生活品质之城’城标

杭州元素‛探讨活动。在经历了前期中外城标经验汲取、旧时城标回忆的铺垫后,回归到当下杭州城标基本元素的讨论。

对于无绘图能力的读者而言,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心目

中的生活品质之城城标样式,也可以仅仅推荐城标元素的点点滴滴、一鳞半爪。与此同时,还将采访知名人士对杭州元素的理解。

第二阶段(8月中旬)集中报道设计方案回收情况及

评审进展

特别注明:由于这一阶段保密期已过,媒体可以更

多地将目光集中于杭州征集到的城标本身,揭示设计者的创意。

三个节点:

1、从8月中旬至9月初,集中报道回收情况消息,并有代表

性地选择部分设计方案刊登,详细解读作者思路。

2、开展‚杭州城标应用你说我说‛活动,请读者推荐应用领

域、应用方法。

3、穿插报道专家评审组会议消息、市委市政府专题会消息、10强产生消息。

第三阶段(9月)跟踪报道投票、‚10进3‛、城标诞

生消息。

四个节点:

1、9月上旬报道投票消息和市民参与情况2、9月中旬报道城标‚10进3‛消息。并推出‚城

标‛雕塑放置点,请你来推荐活动,再一次掀起读者对

城标的热切关注。

3、9月下旬城标表彰大会消息加专版(城标诞生记、中标方案详细解读等),形成宣传高潮。

4、10月后关注城标应用的后续实例,及时予以报道。

杭州日报

2007.5.23

下载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杭州城中村的规划方案与相关报道,杭州蚁族的相关报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