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弥兴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弥兴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级各有关站所: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一办法六工程”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我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途径的传播,切实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现将《弥兴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 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弥兴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
弥兴镇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主题词:印发 艾滋病 实施方案 通知 报:县卫生局、县防艾办、县妇幼保健院各
(一)送:马书记、李主席、杨镇长、高副镇长各
(一)发:各村委会各
(一)存档:
(三)打印16份
弥兴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010)》目标要求和《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艾滋病防治六项工程的通知》、《姚安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和“一办法六工程要求,预防艾滋病母婴途径的传播,切实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力争完成我镇孕产妇的HIV抗体检测及其母婴阻断目标人群工作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当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每年增长幅度在20%—30%,艾滋病疫情已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随着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的扩散,婴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的形势日趋严重。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国内外大量经验和研究证明,实施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共工喂养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二、工作目标和具体指标要求
(一)工作目标
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的意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支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对自己的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减少艾滋病经母婴途径传播,最大限度地防止所生婴儿感染艾滋病,提高儿童生存率。
(二)具体指标要求
镇卫生院逐步开展艾滋病毒抗体初筛(快速检测),要求全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达到孕产妇总数95%以上。
三、实施地区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地区
在全镇范围将艾滋病HIV抗体检测作为孕产妇常规检测项目,实行首诊负责制,在孕28周后作为必检项目,积极开展检测工作。
(二)目标人群
所有孕产妇及所生的18个月以下儿童为重点目标人群,婚前保健对象为一般目标人群。
四、工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在镇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镇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卫生院领导及有关成员组成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技术指导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及管理工作,做好协调,整合卫生服务资源,建立综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检
测、治疗及关怀服务体系。镇村医疗机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具体的技术指导工作。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在卫生院。(项目小组成员若有变动,由相应职务领导接替,不在另行发文)技术指导组人员组成和职责如下:
1、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 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副组长:李 智(镇卫生院院长)成 员:钱会琼(镇卫生院副院长)
沈云梅(镇卫生院妇幼人员)
吴永明(镇卫生院防疫人员)
曾以梅(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所长)
韩美菊(镇妇联主席)
徐启海(镇中心校校长)高洪学(镇宣传干事)李国荣(镇财政所所长)
职 责: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总体领导和协调,制定工作方案。
办公室设在卫生院,由镇妇幼人员沈云梅负责具体工作。
2、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组: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下,由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及其它相关医务人员组成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技术指导组。
组 长:李 智(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钱会琼(镇卫生院副院长)成 员:沈云梅(镇卫生院妇幼人员)
吴永明(镇卫生院防疫人员)
马志花(镇卫生院护士长)
汪丽萍(镇卫生院医师)
职 责: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信息收集和督导评估;组织镇村级师资培训,指导镇村级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原则
卫生院作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机构,免费为目标人群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1、指定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应具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合格证”的人员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服务。
2、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机构和人员:开展孕妇艾滋病病毒抗体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人员应具备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合格证”,方可开展孕产妇艾滋病自愿咨询和使用指定的快速检测试剂。
3、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应实行告知、保密和不歧视原则。
(三)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社区动员和健康教育
卫生部门应协同有关部门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是提高镇村妇幼人员及产科服务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能力。
二是根据各村群众文化程度,选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
(四)服务能力建设
1、人员培训:
(1)培训对象:对所有开展孕产期保健及提供助产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培训内容: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治策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工作要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咨询告知方法、艾滋病母婴阻断方法、艾滋病预防和关怀相关政策、信息管理,以及有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的新信息。
(3)培训方法:按照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培训教材,采取镇对村培训的方法。培训可以采取理论授课、讲座、例会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2、艾滋病快速检测初筛
卫生院应积极参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快速检测方法的培训。
(五)信息管理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按照省卫生厅下发的《云南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管理方案(暂行)》的要求,建立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六)监督指导与评估
1、监督指导与评估内容
监督指导评估涉及组织管理、部门协调、各类预防措施落实、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咨询及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信息收集、经费及物品管理、工作进展等各个领域。相关工作指标包括:医务人员覆盖率和培训合格率;孕产妇咨询(包括检测前后咨询、产前产后咨询)的人数及比例;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及人数;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中阳性率及人数。
领导小组应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定期(3个月)组织安排自查和督导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卫生院定期(每半年一次)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抽查和督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各级监督指导工作及评估后,督导评估组要对所督导的地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撰写总结报告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七)物品领取、分发及管理
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需要的药品、试剂,由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将需求信息、年度需求计划报县妇幼保健院,由县妇幼保健院负责供给。
2、实施机构应制定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物品管理制度,对收到的药品、试剂等物品要有专人管理,减少损耗,确保物品及时到位使用。
五、具体活动
(一)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1、提供咨询服务
(1)各地在妇幼保健服务基础上,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婚前保健人群、孕产妇及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自愿咨询与检测流程。
(2)对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咨询内容包括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帮助评估危险行为;解释检测的意义和利弊及等待结果时的预防措施。在充分告知和保密的原则下,签署“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知情同意书”,免费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检测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应及时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认试验。
(4)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的配偶,应进行相关的咨询和检测。(5)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要进行检测后的咨询。特别是本人或配偶具有危险行为者,要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口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避孕指导,并提供转诊、随访服务,建议其配偶进行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二)孕产期预防与保健
1、在保密的原则下,结合各地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立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保健和随访的服务项目流程。
2、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专利和综合关怀服务,提高其住院分
娩率。
3、预防应用抗病毒药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免费提供逆转录病毒药物。目前推荐使用世界卫生组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
4、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专利和综合关怀服务。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保健
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及其婴儿的关爱,进行喂养指导和常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增强体质。
按照正常计划免疫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如果婴儿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除不接种卡介苗外,应按照正常预防接种程序接种其它疫苗。
(四)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医疗保健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及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要求,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为住院分娩的孕产妇提供符合隔离、无菌操作与消毒要求的医疗环境,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提供必要的隔离设施和助产服务,防止院内感染或交叉感染。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认真洗手和消毒;使用防护设施避免接触体液;安全处置废弃物。
镇村医疗机构对发现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给予及时处理,任何
人不得推诿懈怠。
第二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
为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特修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一、目标
(一)总目标。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和服务模式。2.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4.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率分别达到85%以上。5.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6.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传播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对各地工作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工作评价;负责信息收集和分析;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科学研究等。各省、市、县级妇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各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工作的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人员培训;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工作。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服务,参与并接受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2.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以及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3.人员培训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或由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省-市(地)-县(区)-乡-村的逐级培训。4.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建立符合要求的艾滋病初筛和确证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点,完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操作,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分工协作,建立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5.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知主管领导,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进行登记并正确使用预防用药及接受流行病学监测。
三、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及管理,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反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资料包括相关报表和各类登记。报表包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等系列个案登记卡。各类登记包括包含艾滋病咨询检测记录的婚前保健门诊登记、孕期保健门诊登记、分娩登记和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的检测结果报告单、保健手册、病历记录、随访记录等。对所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婚检妇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并填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相关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上报流程及要求详见附件3。
四、监督指导与评估建立国家、省、市(地)、县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评估体系。卫生部及国家级技术指导部门,负责制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方案,定期进行抽查和监督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计划及国家督导方案制订本地区督导方案,定期组织自查和监督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附
件: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流程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6 用率分别达到90%以上。
7.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85%以上。8.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及18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9.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50%。
二、策略及措施
(一)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广泛社会动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和社会支持。1.加强各级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各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规划中,制订本地区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工作顺利实施。2.加强多部门协作卫生系统内部应建立以妇幼部门为主,疾控、医政、规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责与分工。积极与妇联、计生、民政、财政、教育、共青团、文化、广电、公安等部门协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减少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及综合的关怀与支持,推动工作全面开展。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各种传媒、学校课程、讲座及咨询热线等形式,在妇女人群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结合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病房、产房、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等多种场所,对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儿童家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点指导。
(二)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中,应该关注妇女艾滋病感染的可能途径和感染状况,将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以及减少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与生殖健康医疗服务密切结合。1.提供艾滋病预防信息及服务,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在生殖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婚前保健、妇女病查治、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防治、计划生育等医疗服务,主动为接受医疗服务的妇女及其配偶/性伴侣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妇女对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避免艾滋病感染的危险行为,增强防护意识;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对有高危行为者,动员其接受艾滋病检测和进一步的咨询,预防配偶/性伴侣感染,最大程度地减少育龄妇女的艾滋病感染和传播。2.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应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及预防的信息、相应的避孕咨询及服务、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等,帮助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3.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密切监测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条件地区进行CD4细胞检测。根据感染孕产妇的疾病发展程度、免疫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兼顾孕产妇自身健康和预防母婴传播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方案(见附件2)。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确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全程、规范用药。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充分告知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家人坚持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及相关信息,提高用药依从性;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孕产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免疫状况,密切关注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加强抗病毒药物应用后的随访,必要时进行处理或提供转介服务。4.提供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动员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适宜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的儿童感染机率。5.婴儿喂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可接受性、适宜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并进行婴儿喂养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并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6.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保健有针对性地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按照国家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计划免疫的要求进行免疫接种,在未完成免疫接种程序时,应注意避免与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随访服务,使其于12月龄和18月龄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婴儿随访和检测服务流程见附件1。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同时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便尽早提供相应服务。7.提供关怀和支持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应根据本机构服务的特点和内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减少歧视,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组织管理及服务能力建设,保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实施。明确组织分工,加强机构建设,开展人员培训,规范实验室检测,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的服务能力,保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各项措施的实施。1.组织与分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组织协调下,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对各地工作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工作评价;负责信息收集和分析;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科学研究等。各省、市、县级妇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各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工作的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人员培训;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工作。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服务,参与并接受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2.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以及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3.人员培训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可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或由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省-市(地)-县(区)-乡-村的逐级培训。4.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建立符合要求的艾滋病初筛和确证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点,完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操作,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分工协作,建立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5.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知主管领导,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进行登记并正确使用预防用药及接受流行病学监测。
三、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及管理,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反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资料包括相关报表和各类登记。报表包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等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一、没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
(一)建议方案。孕期:自妊娠28周(或妊娠28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2次,至临产;临产后:立即口服AZT 300mg,奈韦拉平(NVP)200mg以及拉米夫定(3TC)150mg;之后每3小时服用AZT 300mg,每12小时服用3TC 150mg,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产妇继续口服AZT 300mg及3TC 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同时口服AZT 4 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 4周。对于孕期未发现、临产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也应及时按照建议方案,自临产后的药物方案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分娩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产妇本人可以暂不应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开始应用单剂量NVP以及4周AZT,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建议方案。
(二)最低限度方案。产妇临产后:立即口服奈韦拉平(NVP)200mg,一次; 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
二、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或既往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参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版)》相关内容。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服用AZT 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需持续4周。
第三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版)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
环节。
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在欧美为16%~20%,泰国19%~24%,非洲25%~40%。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每天约2000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国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开展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总数已达84万。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女性比例逐渐增大。然而,我国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0.1%上升到0.6%,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国家在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及15省85
第四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范围
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主要策略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落实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考核,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社会动员,广泛参与。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果。各医疗卫生机构应科学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提高干预效果。
三、工作内容
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 1 传播的干预服务。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妇产科、计划生育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多种服务场所开展健康教育。
(二)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孕产妇初次接受孕产期保健时,负责对所有孕检妇女采取血样,统一编号,每周集中送县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并在围产保健手册上加盖“三项检测已采样”章。初次产前检查未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的孕妇,负责采集孕妇血样每周集中送样到县疾控中心。同时做好“三项”检测情况登记本和结果登记本。
(三)检测结果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管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孕产期保健和随访服务,包括采取安全性行为指导、营养指导、相关感染症状和体征的监测、安全助产等服务。为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终止妊娠服务。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 2 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管理
(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管理。对于HIV抗体确诊阳性的孕产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档案,及时将信息上报网络直报系统,同时向县疾控中心提供备份。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县妇幼保健院负责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采取阻断母婴传播措施:①终止妊娠: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医学咨询,并劝其尽早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应根据知情同意原则而定。②药物预防:如不愿终止妊娠者,要为其提供医学咨询和产前诊断,并免费发放药物进行预防。③安全分娩:所有艾滋病感染孕妇必须到指定的医院接受安全分娩。④婴儿喂养指导:对HIV感染者所生的子女,建议用人工喂养替代母乳喂养,切忌混合喂养,并提供人工喂养的咨询服务。要积极动员、管理HIV抗体阳孕产妇到指定的HIV感染孕产妇医疗保健机构采取终止妊娠、药物预防、安全分娩等相关阻断母婴传播措施。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管理。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常规保健、生长发育监测、感染状况监测、预防营养不良的指导、免疫接种等服务,并详细记录儿童随访的相关信息。出生后6周及3个月、12 3 月龄、18月龄采集血样,登记相关信息后,及时将血样本通过县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进行早期诊断检测,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到县妇幼保健院。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如6周早期诊断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则之后尽早采集血样进行第二次早期诊断检测,两次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儿童感染HIV,及时转介婴儿至儿童抗病毒治疗服务机构。两次不同时间(其中至少一次于婴儿满3个月后采血)检测结果呈阴性反应,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婴儿按照未感染儿童处理,继续提供常规儿童保健随访服务。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未进行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或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者,应于12月龄、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2.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管理。(1)梅毒感染孕妇的规范治疗
对于检测发现的梅毒感染孕产妇,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提供规范(全程、足量)的治疗,并在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对于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在孕晚期进行。对临产时发现的梅毒感染产妇也应立即给予治疗。在孕妇治疗梅毒期 4 间应进行随访,若发现其再次感染或复发,应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所有梅毒感染孕妇的性伴侣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及梅毒治疗。
(2)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管理
①预防性治疗。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②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提供梅毒相关检测直至明确其梅毒感染状态,并记录相关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对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至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对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给予规范的治疗,并上报先天梅毒感染 5 的信息。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但有先天梅毒临床症状的儿童,应先给予规范的治疗并随访,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者诊断为先天梅毒,上报先天梅毒感染的信息。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管理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四、职责与分工
(一)县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组成本辖区专家技术指导组,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进行人员培训;负责采集本辖区孕产妇的艾滋病、梅毒、乙肝血样标本并进行检测和辖区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管理,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等工作;指导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结合常规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县艾滋病、梅毒、乙 6 肝相关检测的技术支持和质量控制等工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治疗孕产妇及婴儿用药、HIV抗体确认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试剂及耗材,承担孕产妇及其儿童的免费艾滋病确认试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等检测工作,并及时向送样单位反馈结果和信息。
(三)乡镇卫生院及县直综合医疗卫生单位。参与并接受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负责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主动为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采样送检及孕期未检测的产时快速检测与咨询;为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治疗、为其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为所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产妇补助100元;在县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为辖区内所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喂养指导。乡镇卫生院在县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孕产妇早孕检查、建册时每位孕检妇女的血样采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县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负责督促本辖区内孕产妇及早到县妇幼保健院采集血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检测结果阳性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做好随访和追踪管理,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
五、信息管理
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及管理能力。
(一)信息数据的收集与上报。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时保健等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相关检测、咨询信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及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随访及个案信息调查;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及时填写和逐级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并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的网络报告。对所发现的孕产妇及婚检妇女中艾滋病、梅毒感染者和乙肝患者,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
(二)质量控制。在数据信息收集过程中,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认真核对各类原始登记与记录,确保相关报表信息符合逻辑、完整、准确;及时对报告的数据信息进行逐级审核与汇总,确保数据信息管理、利用与分析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县妇幼保 8 健院应对全县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核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漏报、重报等情况的专题调查,对相关报表中的错误信息进行修订,减少错报、重报及漏报,提高数据信息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抗病毒药品由县疾病控制中心统一招标采购和供应,并要采购一定数量的检测试剂,保证各助产机构用于产时快速检测。梅毒检测、乙肝检测试剂由县妇幼保健院根据检测标本量统一招标采购。
(二)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经母婴传播血样采集、工作经费,根据中央、省、市财政的要求,按照实际工作量下拨。
(三)检测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管理经费: 1.HIV感染孕产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相关检测、孕产妇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及住院分娩补助、孕产妇终止妊娠补助及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配方奶粉费用、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机会性感染预防用药费用由省妇幼保健院根据各地费用产生情况统一下拨(其中住院分娩补助3000元/例,中止妊娠补助1000元/例,阳性HIV所生婴儿人工喂养补助1800元/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相关检测200元/例,HIV感染产妇及所生婴儿机会性感染预防用药补助200元/对母子)。
2.妊娠梅毒规范治疗及先天梅毒防治费用由省卫生厅下拨,县卫生计生局根据工作量及考核情况统一下拨。
3.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免疫球蛋白费用(每例补助产妇100元),县卫生计生局根据各医疗保健机构费用产生情况,经考核后统一下拨。
七、监督指导与评估
建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监督指导评估体系。县卫生计生局负责制订全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及评估方案,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县妇幼保健院应根据工作计划及方案,定期组织和开展自查和监督指导,并定期向县卫生计生局提交督导评估报告和工作报告,不断提高辖区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质量。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1
认真按照《习水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落实各项措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强化培训,重点是筛查、母婴阻断、职业暴露的`防护和处置。20xx年共组织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人员及妇产科、检验科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1次,共计培训36人次。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妇幼人员按月收集监测资料汇总上报卫生局防保股。20xx年我院加强对艾梅乙项目的宣传工作,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子等方式,同时对每位来我院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宣传、免费自愿筛查。一年来,我镇卫生院对孕产妇开展艾滋病咨询554人,检测543人, 艾滋病阳性孕产妇0人。梅毒咨询554人,梅毒检测 543 人, 梅毒阳性孕产妇0人。乙肝咨询554,检测543人乙肝阳性孕产妇 30人 , 阳性率5.52% 。检测率 98.01 《其中门诊咨询306人、检测297人, 乙肝阳性18人。住院咨询248人、检测246人,乙肝阳性12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2
XX妇幼保健所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 ,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现将XX年1月至8月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具体数据:
全区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727 人,检测率为 100%,发现阳性孕产妇 0 例,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727 人,检测率为 100%,发现梅毒孕妇 2 人,梅毒感人产妇
人,所生婴儿
人,感染
人,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
人,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
人,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 727 人,检测率为,表面抗原阳性人,城西医院产科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疫苗
支,注射2
支。报梅毒感染孕妇 8
人,所生婴儿
8人其中新生儿死亡1例(非梅毒感染死亡),新生儿梅毒感染阴性
例,未化验
例。
二、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推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有序开展,设立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我所强化对目标人群早检测、早管理、早干预,做好健康教育,利用孕优检查、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广场开展宣传活动,我所共印制3000余份宣传小册子,利用三级网络通过专业妇幼人员进行广泛深入宣传。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妇幼专干的'服务能力
今年目前为止共举办区级培训班4期,培训区、村级人员100余人,并督导乡级妇幼专干对村医、保健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
(四)加强阳性孕产妇和所生婴儿的随访,按要求规范用药,保障孕产妇、婴儿的健康
根据上级要求,对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随访至18个月,使其在12月龄和18月龄接受相关抗体检测,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明确感染状态,未感染的儿童纳入到儿童常规保健系统,确诊感染的儿童应立即转入到专业机构治疗,按时跟踪随访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深入到村、社区或电话联系,动员来所调查随访,随时掌握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婴儿身体状况,用药和实验室检测情况,工作人员要指导用药,婴儿喂养,针对状况进行指导,尽可能做到不失访,规范用药,按时检测、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加强信息管理,确保项目有序进行
我所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的收集、上报、审核及管理,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周期性,对所发现的感人孕产妇及孕优筛查妇女,按照相关法律,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并填报相关报表及系统登记卡
(六)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每季度、每月利用例会时间对各乡镇防保站进行专项督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技术指导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发展不平衡
个别乡镇,特别是区划调整后划过来的沙岭、王家镇在各自乡镇建册,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因补册、早产等原因抗体检测率低,及时干预阻断率低。
2、少数医务人员没有履行职责,缺乏咨询技巧,基层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大群众此项知识了解甚少,影响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同时社会对患者严重的歧视,有些孕产妇不愿接受咨询检测服务,个别患病的孕产妇不愿告诉丈夫和家人,不愿接受抗病毒药物应用和跟踪随访服务。
4、孕妇药物阻断率较低,有的孕妇产时检测不及时医院出报告结果又太晚,造成产妇在临产时无法服用药物。
(四)今后的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严格信息报告制度、规范跟踪服务,控制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XX妇幼保健所 XX/X/X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3
20xx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切实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严格按照《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就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为了保障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有力实施,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各级成立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全区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广泛宣传艾滋病母婴阻断的相关知识,截止9月底全区共有
2147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7958名孕产妇接受了艾滋病检测服务,尚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组织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50余人次。
五、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上报数据不及时。
2、部分单位设备有限,不能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咨询率。
二是要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三是建议有关单位增加相应设备,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的检测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4
为提高广大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
为了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分别成立了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和印发了《XX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于20xx年10月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标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我院严格按照XX市卫生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200余人。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xx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省级培训,3人参加市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
为增强我市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20xx余份,在医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据统计,自项目启动以来,在3652名初次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有1200人接受了艾滋病咨询服务,孕期接受咨询率为3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妇中全部接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检测率均达到100%,所有接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共有171名乙肝阳性产妇,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100%。
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结构,加大工作开展力度,全院预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完善。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渠道进一步规范、畅通。
3、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服务的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自觉规避风险意识增强。
4、主动寻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和自愿咨询与检测的人员逐渐增多。
五、存在的问题
1、预防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在全院还存有认识不足、宣传不够、工作不力的情况。
2、部分医务工作者的业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目前属于自费项目,很多孕产妇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承担检查费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六、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良好氛围。
2、要加强职业暴漏防护,做好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切实加强人员培训。
3、进一步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咨询率和检测率。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5
一、背景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病毒经哺乳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
环节。
研究表明,在未干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达15%~50%,在欧美为16%~20%,泰国19%~24%,非洲25%~40%。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40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约80万、每天约个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使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增加75%。国外的经验和研究证明,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如开展孕期自愿咨询与检测、预防用药、人工喂养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
当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相当严峻,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总数已达84万。感染者以年轻人为主,而且女性比例逐渐增大。然而,我国目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较其它艾滋病防治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资料显示,不同传播途径比较,母婴传播所占比例已由0.1%上升到0.6%,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逐渐增加,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并由此带来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国家在127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及15省85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持续上升,随之母婴传播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全国艾滋病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已从的0.1%上升到的0.6%。因此,在妇幼保健系统和开展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能力建设,实施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规范化服务迫在眉睫。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在产前门诊、孕妇学校、病房及产房、婚前保健门诊以及村卫生室、学校等多种场所,运用多种形式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人群,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网络。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向孕产妇及家庭、婚前保健人群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和信息,并且注重提高服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能力,开发、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在健康教育活动中进行材料的分发及使用的指导。各相关机构要设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热线(或在预防艾滋病咨询热线中加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内容),提供相关内容的咨询服务。
提供自愿咨询与检测服务
承担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为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提供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前咨询,传递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艾滋病对母婴危害的信息,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建议并动员婚前保健人群及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版)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应用ELISA或快速检测试剂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结果阴性者按照正常孕产妇进行常规保健;结果阳性者换另外一种检测试剂或检测方法再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或不确定者,进行确认试验以明确感染状况。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检测后咨询,帮助其分析感染状况及可能的危害,由本人及其家属知情选择妊娠结局。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流产服务.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加强孕期保健,动员其住院分娩,以及时得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服务,同时建议其配偶接受相关的咨询和检测。
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者,也要进行检测后咨询,特别是本人或配偶具有危险行为者,要提供有关艾滋病感染“窗I=I期”的信息。对于孕期未进行监测的已经临产的孕产妇,在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复测和确认试验的情况下,应及时应用两种不同的快速试剂同时进行检测,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视为阴性,正常分娩;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出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反应或两种试剂均出现阳性反应,应暂时按照阳性结果处理,及时告知受检者并进行咨询,在知情同意原则下,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产程中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如确认结果为阴性,则及时终止已采取的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
3.1 对艾滋病感染孕妇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本人和家人对艾滋病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使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对本人及所生胎婴儿可通过母婴传播的危害,使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
3.2 对于要求终止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应尽早实施人工流产手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决定终止妊娠者提供人工流产服务,并给予有效的避孕指导。
3.3 为要求继续妊娠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提供常规孕期保健、监测和随访,建议并鼓励孕妇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并为感染孕妇提供特殊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3.4 给予优孕、优育、孕期保健及孕期哺乳准备、孕产期抗病毒药物应用、产后婴儿喂养等问题的咨询和保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
3.5 感染孕产妇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应加强营养监测和指导。了解孕产史、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既往分娩方式等,了解其他疾病史和药物(尤其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和积极治疗孕期并发症、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提供产时保健。提倡住院分娩
4.1 在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以使孕产妇及家庭了解住院分娩对保护母婴安全和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作用。倡导住院分娩,鼓励所有孕产妇尤其是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
4.2 为所有住院分娩的感染孕产妇提供自愿咨询和检测、母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安全助产、避免产时损伤性操作、产后保健和婴儿喂养指导等服务。并根据分娩医院和孕产妇的具体隋况选择分娩方式。
4.3 阴道分娩助产应避免的产科损伤性操作,如羊水穿刺、胎儿镜检查、宫内胎儿头皮电极监测、会阴侧切术、产钳或吸引器助产等可增加传播机会的操作。如果出现胎膜早破或临产早期出现胎膜破裂,应积极处理,缩短产程。
4.4 在有条件地区,择期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机会,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将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临产后的剖宫产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没有明显作用。实施择期剖宫产术同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ART)
对于妊娠期间HIV阳性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必须同时考虑两个相对独立但是又密切相关的问题:其一是针对HI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另外是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对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目前对尚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推荐使用的`预防用药方案如下,各地可根据孕妇及当地实际情况选用。
5.1 方案一(推荐用药)。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NVP联合用药):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 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 hAZT 300 mg,口服,至分娩结束;孕产妇临产后服用维乐命(简称NVP)200 mg,若孕妇服药24 h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 mg。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 h服用维乐命200 mg。婴儿出生后72 h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 ms/kg,最多不超过6 mg;新生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 h 次,2 mg/kg,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5.2 方案二。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方案):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 mg,口服,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每3 h AZT 300 mg,口服,至分娩结束;婴儿出生后服用AZT每6 h 1次,2 ms/kg,如果母亲用药时间满4周或4周以上,婴儿用药1周;如果孕妇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应持续6周。
5.3 方案三。孕期+分娩期+产后新生儿(AZT+3TC联合用药):孕妇从妊娠36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 mg+拉米夫定(3TC)150 mg,每日2次,至临产;分娩过程中齐多夫定300 mg每3 h 1次+拉米夫定150 mg每日2次,至分娩结束;产后产妇齐多夫定300 mg每日2次+拉米夫定150 mg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新生儿齐多夫定4 ms/kg每日2次+拉米夫定2 ms/kg每日2次,持续用药1周。
5.4 方案四。分娩期+产后新生儿(维乐命方案):孕产妇中国妇幼保健第20卷
临产后一次性服用维乐命(简称NVP)200 mg,若孕妇服药24 h后仍未分娩,则于临产后给予重复剂量维乐命200 mg。若选择性剖宫产,应在手术前2 h服用维乐命200 mg。婴儿出生后72 h内一次性服用维乐命2 ms/kg(或混悬液0.2 ml/kg),最多不超过6 mg(0.6 m1)。若新生儿服用
维乐命1 h内呕吐,则应重复服用维乐命一次。
选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用药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孕产妇自身、孕产妇及丈夫以往是否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用药时间,可能产生的耐药性及毒副反应等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如有抗病毒治疗指征(CD4<250个细骨包/mill),推荐使用AZT+3TC+NVP联合用药方案。
5.5 产后预防
5.5.1 为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提供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感染HIV妇女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和贫血,上述两种状况均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建议妇女在孕期和哺乳期应进食富有营养的饮食。所有的孕妇应补充铁、叶酸、锌和其他微量元素。妇女在分娩后应补充高剂量的维生素A。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产后应纳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
5.5.2 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保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及其婴儿的关爱,进行喂养指导、常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增强体质。
5.5.3 由于母乳喂养可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机会,因此,应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对婴儿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倡实施人工喂养,尽量避免母乳喂养,绝对不要混合喂养。应为感染HIV的产妇提供咨询、选择和实施婴儿喂养计划、预防母乳传播HIV的干预措施和计划生育服务。正确选择和实施婴儿喂养措施包括单纯母乳喂养、替代喂养或者缩短母乳喂养时间,同时降低婴儿的易感性等。指导正确的喂养技术,注意哺乳期乳房的保护,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显著增加母乳传播HIV的危险。
5.5.4 婴儿应于12个月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则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阳性者继续追踪随访,至18个月再次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结果阳性婴儿转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
5.5.5 按照正常计划免疫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如果婴儿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除不接种卡介苗外,应按照正常预防接种程序接种其他疫苗。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6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省、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要求,我县自20xx年全面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制定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县卫生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局长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妇幼保健所,负责全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日常管理、技术培训和业务监督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为建立健全适合我县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根据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阜南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全年目标考核重要内容。3月29日,我们召开了全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启动会议,标志着我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为让项目工作人员及时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3月29日—30日,我们组织举办了由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妇产科、检验科负责人、各乡镇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人员、县直医疗保健机构分管负责人、妇产科、检验科和产房负责人参加的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梅毒、乙肝预防措施,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检测技术,以及信息统计等,培训人员达160余人。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相应的医疗行为,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广泛宣传,确保实施
为切实增强全县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我们联合县妇联、计生等部门,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降消项目、两癌检查、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婚检、叶酸补服等项目)工作,利用孕产妇与7岁以下儿童摸底、产后访视、节假日等机会,通过在街头、各乡镇、社区、村委会散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开辟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同时,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妇产科门诊、儿保门诊、婚前保健门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服务场所开展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和利用。据统计,共悬挂宣传标语47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0余份,开辟宣传栏58期。
四、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主动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尽量在孕早期进行相关检测,尽快明确感染状况,及早为孕产妇提供干预措施。
一是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前咨询,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二是为孕产妇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为孕产妇提供规范的艾滋病抗体筛查,孕期在初次接受保健服务时,主动提供艾滋病抗体检测,产时采用两种不同试剂进行检测,入院1小时内出检测报告,及时对艾滋病筛查结果阳性者进行艾滋病确认试验,以及时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干预措施;各医疗保健机构采用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RPR)对首次就诊的孕产妇进行梅毒筛查,对筛查结果阳性者,再使用RPR进行滴度1:8检测,如果结果还是阳性,转介到县妇幼保健所初筛实验室提供梅毒螺旋体试验;为孕产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者提供乙肝病毒病原体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三是医务人员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咨询服务。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
四是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对阳性孕产妇和所生儿童按要求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和预防性治疗,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20xx年我县共提供艾滋病咨询人,检测人,确诊阳性孕产妇5人,其中1人自愿申请终止妊娠。提供梅毒检测服务人,发现阳性病例个;提供乙肝病毒检测服务人,确诊阳性孕产妇人,对名新生儿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为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和保健服务
一是对检测发现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尽早开始按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和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对要求分娩的阳性孕产妇提供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由辖区内乡镇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人工喂养、产后恶露的处置,避免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督促抗病毒药物应用,服药期间观察临床检验指标。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按时按要求提供随访与艾滋病检测服务。
二是为梅毒感染孕妇提供规范治疗和适宜的安全助产服务,对所生儿童提供规范的预防性治疗,并按要求进行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及治疗。三是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单位)及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和6个月时进行第二、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六、强化信息管理与监督指导
为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各单位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于每月28日将相关报表上报县妇幼保健所项目办公室,经汇总整理后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为保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推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每季度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目标责任单位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各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虽然我县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孕早期检测率不高、宣传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对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提高孕早期和孕中期咨询检测率,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确保我县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7
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凤冈县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要求,我镇自20xx年4月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现将20xx年11月—20xx年10月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制定方案
为切实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我镇制定了“三病阻断”实施方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项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单位的职责与分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单位的全年目标考核重要内容。
二、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为了让村卫生室人员及时掌握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确保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院每季度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内容进行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广泛宣传,确保实施
为切实增强全县广大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提高知晓率,为服务对象提供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和利用。我院制定了永久性宣传栏和永久性标语各一副,并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四、我镇今年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情况
20xx年我镇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人数,发现阳性孕产妇0例;发现阳性婴儿0例。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人数,发现梅毒孕产妇2人,梅毒感染产妇2人,所生婴儿2人,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率为100 %;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100%。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人数,表面抗原阳性产妇10人,活产10人,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10人,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100%。
五、存在问题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少数医务人员没有履行职责,缺乏咨询技巧,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健康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甚少,影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同时社会对艾滋病存在严重的'歧视,有些孕产妇不愿接受HIV咨询检测服务,个别HIV阳性孕产妇不愿告诉丈夫和家人,不愿接受抗病毒药物应用和跟踪随访服务。
虽然我镇在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孕早期检测率不高、宣传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对预防母婴传播工作的知晓率,提高孕早期和孕中期咨询检测率,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确保我镇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