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内 容 摘 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与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是改革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的重大举措,而且也是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目前,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面临着很多现实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以特定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区特点深入而实际的研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因地制宜的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配不公,民主法治村
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变革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其研究成果---以内蒙古阿荣旗为例 的转化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国的社会保障政策都不同程度的显现了弊端和不足。
200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在1979到2001年,中国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以上,中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从农业到工业、服务业的劳动力大转移。尽管如此,中国农业人口依然高达7亿4千万,所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政府工作中依然是重点问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依然不可小视。众所周知“低保”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线,本文主要想要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农村生活最低保障政策在实际落实中出现的问题。
2011年冬季本人在内蒙古阿荣旗社会实践中偶然发现,当地部分村民对村委会评选的“低保户”结果存在异议,认为评选标准不公平,甚至个别村民不断进行“上访”。由于好奇,我专门对村长和部分村民进行访谈,结果发现村委会组织成员和村民对国家“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都有怨言,各执一词。所以我想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争取能解决一下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道路探讨略尽绵薄之力。
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介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含义及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障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一般包括因缺少劳力、低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及无法定抚养人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据调查,保障被抚养对象一般占农村总人口的5~6%。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以通过最大劳动努力仍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衡量标准。要在全面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另外,还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档案,以便及时掌握保障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一年调整一次。
(二)“低保户”家庭评选标准
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
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二、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调查
(一)阿荣旗概况简介
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东经122°2′—124°5′、北纬47°56′—49°19′),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
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
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7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白、黎、锡伯、维吾尔、壮、鄂温克、鄂仑春等20个民族,总人口32万。其中,农业人口253729人,占总人口的81.4%;非农业人口57821人,占总人口的18.6%。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总人口11.8万,其中,常住人口8.6万,流动人口3.2万。
(二)阿荣旗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程序
一是完善低保政策。出台《阿荣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细则》,《阿荣旗农村低保暨少数民族村组特困家庭救助资金管理及发放办法》等文件,明确规定了低保对象的审批程序、补助标准、发放办法以及资金管理等程序和条件。
二是公开审批程序。做到五公开,即:公开低保标准、审批程序、保障对象、家庭收入、保障金额,采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乡镇和民政局审核把关的办法,力求“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能进能出”,村绝“应保未保,不该保的享受低保”现象。全旗城镇低保对象2610户,5090人,农村低保对象6851人。
三是规范管理资金。成立了财务中心,设立低保专户。民政局提出用款计划和申请,财政局核实后,下拨到各乡镇财政所,由乡镇民政办和财政所联合发放。城镇低保实行银行代发。
四是实行动态管理。由旗民政局牵头,财政、纪检、审计等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每月进行抽查。对已经超出低保条件的家庭取消低保资格,对由于子女上学和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低保,真正把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五是规范低保档案。建立健全低保档案,对低保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全旗低保对象资料数据库,加强低保工作信息网络建设。
六是进行分数施保。积极推进“分类施保”政策,对低保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分类,分为A、B、C类:A类为重点保障类:实施足额救助,并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年审核制。B类为特殊保障类: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差额补齐,开通黄色通道,实行一年审批制。C类为基本保障类:实行低标准救助,开通红色通道,实行半年审批制,促使其早日就业。
三、阿荣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具体出现的问题
1、村民对“低保”评选结果存在异议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村委会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但是村民对评选结果依然存在异议,并不断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以阿荣旗境内一村庄为例。该村村总人口大约1100人。按人口比例能够享受低保待遇指标的有115人。其中一级贫困者每人每年2000元,二级贫困者每人每年1800元,三级贫困者每人每年1380元。低保户评选流程是首先选取村民代表来代表全体村民的意愿,然后召开村委扩大会议进行评选。评选条件优先者标准为:一是土地少,人口多,生活贫困者优先。二是因病致贫,常年需要很大医药开支者优先。三是家中有大学上,需要供学生上者优先。四是单身老人,生活孤苦无收入来源者优先。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难解决的由于“低保户”名额有限,百姓攀比心理严重,有一些农户的家庭条件相差不明显,农户对村民代表的评选结果存在极大争议。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了所谓“分配不公”的问题。村干部和村民各执一词,矛盾有升级趋势。
2、低保资金发放流程不明确
内蒙古地区低保资金发放流程应有如下程序:
(1)由财政专户拨入民政局低保专户。
(2)民政局低保中心将资金拨入指定银行。
(3)低保对象凭《低保证》领取保障金。
(4)有关部门监督。
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该地区在低保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许多漏洞。有的村的“低保金”是由村长或村委会成员代领,然后发放给村民。这样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就出现了部分资金流失,村民利益受损。
还有的部分村庄虽然也采用了“一卡通”形式发放资金,但是“低保金”和“农业补助金”混在一起,村民得到的补助并不知具体数额,是否发放,发放多少都无法明确得知。有的村民为弄清具体数额不断往返于邮政局和民政局之间,但是双方互相推脱,结果依然含混不清。
3、部分村民“攀比”思想泛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克服现实的贫困,它在公民由于社会的或个人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致使其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因而陷入生活困境时发生作用。由于部分村民思想落后,没有了解国家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真正目的,而是把能获得最低生活保障看做一种收入来源。所以在村委会评选“低保户”过程中出现了攀比思想,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村委会之间出现了很多矛盾,不利于村落的和谐发展。
调查中发现一种奇怪现象,由于攀比思想泛滥,村民与村委会出现了“隐形对抗”(暗中对抗)。在年节之际,村委会都对贫困户、低保户有物质资助,如面粉、水果、烟酒等。但是村民在领取救济物资的同时要交纳运输费4-6元。由于这种对抗心理的形成,部分受资助的村民宁愿不领取救助物资也不交纳运输费用。可见,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还有很多。
(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1、村委会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
做为一个村,要使农村基层干部得到群众的信赖,必须扎扎实实,行之有效的推行村务公开,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正是由于村委会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才会在村务处理上出现各种矛盾。为确保村务公开,真正把村务公开落到实处,确实通过村务公开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一是要加强村务公开的宣传和教育,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电视、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不断强化教育,真正使农村基层干部认识到村务公开的好处,不公开的弊端,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村务公开,由不想公开变为自觉公开,让广大农民群众监督干部搞好公开;二是制定强制措施推行公开,造成一种氛围,一种压力,使村基层干部认识到非公开村务不可,不公开不行,切实使村务公开制度得到落实,防止、纠正和克服种种避重就轻、形式主义的假公开,从而确保公开的实际效果;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对不公开的村进行严肃批评,电视曝光。在实行村务公开的同时,镇街道要加大审计力度,对公开的内容严格审计和监督。对审计出来的薄弱环节、不良倾向和问题,不但要提出纠正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镇街道要切实抓好纠正和解决办法的落实。
2、村民思想落后不积极配合工作
一个村落就是一个小社会,党和政府有些决策和政策需要在农村落实,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工作落实不到位,甚至落空。特别在抓具体落实中,如农业生产的土地机耕,机械收割等各项生产项目的部署和安排,土地承包,税费改革工作的实施,公共秩序的维护与管理,以及工副业生产管理,卫生,水电管理等,都耗费了很多的
时间和精力,投入了不少费用,但有时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村里召开会议或者举办村民集体活动,往往人员到不齐,不能按时开会和有效的组织一些集体活动,甚至有些活动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有时就是组织起来了也得发给误工补助,久而久之有些村就很少有集体活动,因而村民得不到及时正确引导和教育,对上级有关政策也贯彻不下去,造成村民政策不了解,法律法规不明白,更增加了村民对政策的盲目性和对法律法规的无知性。
3、部分村官滥用职权善待亲友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是带领农村致富的关键,也是各项政策落实的重要保证。可是有些村干部的素质较低,民主作风较差,由于受家族、亲朋好友关系的制约,部分村官滥用职权善待亲友。虽然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但这项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落实,特别是在一些后进村,这项制度没有引起村干部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有的只是在会上讲讲,并没有认真实施,有的公开栏虽然建了,公开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期的日晒雨淋和人为破坏,已无法使用。有的即使公开,公开的内容不落实,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由于不能稳妥和有效的实行村务公开,工作透明度不高,村政事务得不到村民有效的监督,不少村民对村里的经济管理、经济效益、经济收入、财务开支、廉洁自律等方面存有怀疑、猜疑的态度和不满情绪,甚至有个别村民当面指责顶撞村干部,干群矛盾激化,特别对村民认为不清不廉的村干部意见更大,反映也较强烈,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干部良好形象的树立,而且还存在不稳定因素。
四、解决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村民思想教育 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实践,它的运作与村民主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区农村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尚不高,村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对村民自治运作的影响更大。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村民文化思想水平和民主素养,是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必要的前提。
对于如何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被调查农户中有36.3%的人认为加强村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是关键,还有36.2%认为关键是增强自身民主意识,另有2
7.5%的人认为关键应强化有关法规的落实。
笔者认为应该加强“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在“民主法治村”创建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一事一议”等村民议事制度,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使“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切实成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发扬廉洁自律精神
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加大对村党支部成员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其法治观念,提高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多种救济制度结合
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救助多元化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强调救助种类的多样化。要以低保为基础,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加快建立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多种类别的专项救助。二要强调救助形式的多渠道。要坚持救助与互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相结合,定期救济与临时救济相结合,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渠道。
三要强调救助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实施救助的主体,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国华:《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中国发展》2009年第4期。
2、王丽娜、王振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措施》,《北方经济》2008年第10期。
3、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9}1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2009年7月11日。
4、徐建:《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北方经济》2007年第3期。
5、刘婷:《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6、赵建国、苗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如何重点突破,光明日报。
第二篇:农村低保政策
农村低保政策
农村低保标准
(一)农村低保标准,根据当地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等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柴)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二)农村低保标准由区县民政局会同财政、农委、统计、物价、经管等部门研究拟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报市民政局备案。
(三)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对本地农村低保标准作适时调整。
二、关于农村低保范围.(一)凡具有本市正式农业户口,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
(二)下列人员也可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1. 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县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人员;
2. 其他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三)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人员不属于农村低保范围。
(四)在农村定居、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混合的家庭,符合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条件的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因特殊情况已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不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三 关于农村低保资金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所需资金,按照市人民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规定,由区县财政负担,列入区县人民政府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一)每年年底前,由区县民政部门在核定农村低保对象所需资金的基础上,提出下一用款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财政预算,并于年终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编制决算。
(二)区县财政部门按审核后的用款计划,提前做出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农村低保资金足额支付到位。同时,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严禁挪用、挤占、保证合理、有效使用。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也应建立农村低保资金往来专账,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三)市财政将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因素纳入市对区县的转移支付办法中,保证财政困难地区的基本需求。区县和乡镇不得以任何理由降低农村低保标准,将应保对象排斥在外。同时,应广泛动员社会和民间组织以及个人为农村低保工作提供捐赠、资助,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增强保障实力。乡镇和村委可通过各种帮扶措施,增加对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补贴。
四 关于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书(见附件三); 2 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 家庭收入情况的有关凭据(出售农副产品所得票据等)。4 相关证明材料:(1)夫妻一方为外省或者外区县户口,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户口证明。
(2)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判决书(调解)书。(3)优抚对象需提供能够确认其身份的证明材料。(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5)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需提供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证明。(6)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7)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二)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乡镇人民政府的申请,要向家庭主要成员所在地(家庭长期生活地)村委会提出。其他不在此地的家庭成员,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登记备案。
(三)村委会受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承担受理本辖区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日常管理及服务等工作。1.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登记,填写《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登记表》(见附件四),核实其家庭基本情况,并成立由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及其他人员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必要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2.对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填写《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见附件五),并提出具体意见,将申请材料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3.对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申请人做出解释。
(四)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村委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人员家庭情况调查表》(另行印制);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区县民政局。
(五)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由区县民政局负责审批,核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另行印制)并填写《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停发)登记表》(见附件六)备案。
(六)在乡镇敬老院或区县民政局审核,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等特殊人员,由区县民政局审核,集中办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相关手续。
(七)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村委会应当在正式受理申请(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于2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区县民政部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区县民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申请后3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理由。对因特殊情况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可视情况随时受理申请和审批。
(八)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实行公示告诫。对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适当形式,在其户口所在地村委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民对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持有民议的,可以向秀镇人民政府或者区县民政局提出。乡镇人民政府或区县民政局应当在接到民议之日起进行核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核查完毕,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五 关于家庭收入和核算
(一)家庭成员是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下列人员:
1. 配偶; 2. 未成年子女; 3. 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4. 与父母户口所在地相同的未婚子女; 5. 父母双亡且由祖父母或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 6. 民政部门根据本条原则和有磁程序认定的其他人员。
(二)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通过农副业生产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全年所获得的纯收入的总和。包括下列内容: 1. 家庭年月成员从事种植,养殖等农副县长业生产劳动获得的纯收入的总和; 2. 脏乱异口同声就业及在外务工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退休金和各种劳动收入等; 3. 家庭成员的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及孳息; 4. 参加各类养老保险领取的养老保险金; 5. 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支付的赡养,抚养或者抚养费; 6. 继承的遗产,遗赠等; 7. 出租或者变卖家庭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8. 其好应当计入和家庭收入。
(三)以下内容不计入家庭收入; 1,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金及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先烈贡献,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奖励金和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2,在校学生(非择校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金。生活汛贴,困难补助等; 3,社会各界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捐助款物; 4,各级政府给予的临时性生活补贴; 5,发生自然灾害时,各级政府给予的临时性救灾款物 6,经民政部门确认的其他特殊收入。
(四)家庭年人均收入,根据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家庭申请前功尽弃2个月家庭收入总和及家庭人口确定。计算公式为:农业户口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家庭上年收入 家庭人口 1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因特殊原因(如妇女哺乳期,照顾重病亲属等)而确系无法劳动或就业的,按实际收计算。2.长期在外务工的家庭成员,如提供不出相关的收入证明,按本村劳动力上人均收入的平均值计算。3已婚且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因某种原因(离婚或丧偶 等)而与父母同住的,其收入按分户原则与父母分开计算。4.原系本市农业户口,现在外地就读的学生及超过16周岁的在校学生视为家庭抚养人口。
第三篇:农村低保政策 2
农村低保政策
一、农村低保标准
(一)农村低保标准,根据当地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等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柴)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二)农村低保标准由区县民政局会同财政、农委、统计、物价、经管等部门研究拟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报市民政局备案。
(三)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对本地农村低保标准作适时调整。
二、农村低保范围.(一)凡具有本市正式农业户口,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
(二)下列人员也可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1. 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县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人员;
2. 其他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三)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人员不属于农村低保范围。
(四)在农村定居、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混合的家庭,符合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条件的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根据本市有关规定,因特殊情况已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不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农村低保申请及审批程序
(一)申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按属地管理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申请,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 申请书(见附件三); 2 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 家庭收入情况的有关凭据(出售农副产品所得票据等)。4 相关证明材料:(1)夫妻一方为外省或者外区县户口,需提供结婚证和户口证明,有子女的,同时提供子女户口证明。(2)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和离婚判决书(调解)书。(3)优抚对象需提供能够确认其身份的证明材料。(4)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5)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家庭成员,需提供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证明。(6)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7)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二)家庭成员户口不在同一乡镇人民政府的申请,要向家庭主要成员所在地(家庭长期生活地)村委会提出。其他不在此地的家庭成员,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登记备案。
(三)村委会受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承担受理本辖区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日常管理及服务等工作。1.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登记,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登记表》,核实其家庭基本情况,并成立由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及其他人员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必要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2.对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并提出具体意见,将申请材料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3.对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申请人做出解释。
(四)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村委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北京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人员家庭情况调查表》(另行印制);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区县民政局。
(五)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由区县民政局负责审批,核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并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登记表》
(六)在乡镇敬老院或区县民政局审核,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和优抚对象等特殊人员,由区县民政局审核,集中办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相关手续。
(七)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村委会应当在正式受理申请(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于2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区县民政部门门应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区县民政部门应在正式受理申请后35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理由。对因特殊情况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可视情况随时受理申请和审批。
(八)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批实行公示告诫。对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乡镇人民政府应采取适当形式,在其户口所在地村委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民对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持有民议的,可以向乡人民政府或者区县民政局提出。乡镇人民政府或区县民政局应当在接到民议之日起进行核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核查完毕,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农村低保服务
办理机构: 县级民政部门受理地址: 县级民政部门
1.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2.村民委员会接到低保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办理程序: 布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3.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4.县级民政部门自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县级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发给《河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并将其家庭成员、家庭收入、人均补助差额等情况在其居住地以户为单位张榜公布7天,接受群众监督。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对群众举报的不符合条件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县级民政部门自接到举报之日起30日内核查完毕,对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低保对象家庭人口和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书面告知管理审批机关,以便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
第四篇:农村低保政策干部
农村低保政策干部“八清楚”群众“五知道”
来源: 甘肃临夏积石山民政时间:2010-07-20 14:43
干部“八清楚”
一、申请农村低保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我县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上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家庭。
二、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1、家庭上人均年纯收入高于保障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在校学生除外),而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
3、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因违法犯罪正在执行刑罚的(本人);
5、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特殊原因除外);
6、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7、具有赡(抚、扶)养关系,且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
8、干部职工家属、村干部及其家属;
9、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
10、因吸毒、赌博等不良恶习导致家庭贫困等。
三、农村低保申请审批程序
户主申请;村委会入户调查及村级民主评议;乡(镇)人民审核;县民政局审批。
四、乡(镇)评议机构
乡(镇)由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民政办、司法所、计生办、财政所等负责人组成。
五、村民评议机构
村建立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组成的评议人员库(每年调整一次),人数不少于25人,每次评议时由包村干部、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三人共同负责从人员库中随机抽取7人以上组成村民民主评议小组。
六、农村低保分类依据
一类即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或家庭主要劳动力因重病、重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重点保障。
二类即家庭部分成员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中有患重大疾病的,需要长期保障的。
三类即家庭主要成员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成员中有患慢性疾病,无法保障其基本生活的。
四类即单亲家庭、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父母双亡或父母无扶养能力)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扶养的、有在校就读大中专生的困难家庭。
五类即家庭中有未就业的大中专学生,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一年内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家庭。
六类即县民政局确定的其他需要纳入的贫困家庭。
七、分类施保及补助标准
农村低保分六类施保,按季度发放资金。一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85元;三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70元;四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5元;五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55元;六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40元。
计生“两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低保。
八、农村低保实行动态管理
享受低保的一、二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年审核一次;
三、四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半年审核一次;
五、六类家庭由乡(镇)、村每季度审核一次。确保农村低保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二0一0年五月
群众“五知道”
一、农村低保申请程序
1、户主申请;
2、村委会入户调查;
3、村级民主评议;
4、乡(镇)政府审核;
5、县民政局审批。
二、申请农村低保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申请书;
2、户口薄和户主身份证复印件;
3、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复印件;
4、家庭成员有外地户籍的,提供户籍地有关收入状况证明;
5、夫妻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以及有关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协议书等复印件;
6、计生“两户”应提供计生部门证明。
三、农村低保分类补助标准及发放形式
农村低保分六类施保,按季度发放资金。一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100元;二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85元;三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70元;四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5元;五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55元;六类家庭每人每月补助40元。
计生“两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低保。
农村低保补助资金实行“一折统”发放。
四、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1、家庭上人均年纯收入高于保障标准的;
2、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在校学生除外),而不愿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导致家庭生活贫困的;
3、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因违法犯罪正在执行刑罚的(本人);
5、长期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特殊原因除外);
6、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7、具有赡(抚、扶)养关系,且赡(抚、扶)养人有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
8、干部职工家属、村干部及其家属;
9、不送适龄儿童入学的;
10、因吸毒、赌博等不良恶习导致家庭贫困等。
五、监督、咨询电话
积石山县民政局:0930—77216620930—7725002
二0一0年五月
第五篇:临夏州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单
临夏州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单
农村低保的原则:以人为本、保主保重、公开公平、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
农村低保的对象:具有我州农村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残疾、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上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居民。
农村低保原则上按四类施保:
一类: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缺失劳动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家庭成员常年患病,经济负担沉重,严重收不抵支的家庭;意外事故或家庭变故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单亲家庭。
二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且需要政策扶持的计生俩户和供养大学生家庭。
三类:虽有劳动力,但因家庭成员残疾或多病,导致维持基本生活困难较大的家庭。
四类:其他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
农村低保的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市州或县级人民政府根据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等费用确定,并上报一级政府 备案后公布执行。2012年全省平均保障标准为1488元/年〃人。
保障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适当进行调整。农村低保申请程序:
1、户主申请;2 家庭收入调查公示;
3、村级评议公示;
4、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
5、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公示。申请农村低保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申请书;
2、居民户口薄、居民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3涉及家庭成员收入、财产状况及实际生活水平的相关证明以及当地民政部门认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农村低保金德发放:农村低保按季度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按月发放。民政部门按实际保障人数将低保对象名册和申请资金文件报财政部门审核后,通过“一折统”进行社会化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