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1:1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

第一篇: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玉梅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海南 海口 571100)

【摘要】 目的:探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330例吸毒青少年进行评定。结果:在教养方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的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评分较高(P<0.05)。在亲密度和适应性方面,吸毒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比对照组低(P<0.01)。吸毒青少年的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控制性以及高矛盾性(P<0.01)。结论:吸毒青少年家庭在教养方式、亲密度以及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吸毒;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海南省

Impact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on adolescent's drug taking behavior in Hainan provinceLIU Yumei(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1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of drug taking teenagers' family.Method: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 adolescent drug users were evaluated with 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and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Chinese Version)(FACESIICV).Result: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the score of the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factor was lower, while the scores of the punishment from father,over interference and over protection from mother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al and ideal scores of the 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the cohesion,expressiveness and control of the adolescent drug use dependence were lower,but the score of conflict was higher(P<0.01).Conclusion: There are problems of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in the drug taking teenagers' family which has the important negative effects on adolescent's drug taking behaviors.[KEY WORDS] Drug abuse;Adolescent;Parental rearing pattern;Hainan province

当今全球的吸毒现象已被及到社会的许多阶层,吸毒的种类日益繁多,吸毒方式越来越危险,吸毒人口日趋低龄化。青少年吸毒的成瘾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环境、人格和家庭等因素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实施教育过程中通常所运用的方法和形式。父母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特别是对子女个性心理发展、人格形成乃至整个一生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人格特征。通过对吸毒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吸毒成瘾行为的影响,从而思考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组以海南省第一劳教所、海南省第二劳教所、海南省精神戒毒中心收治的352名吸毒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来源于海南省海口、乐东、临高、陵水、保亭、定安、三亚、屯昌、通什、文昌、东方、琼中、儋州、白沙、昌江、澄迈、琼海、万宁等地区。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52份,回收率为97.8%,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93.8 %。对照组 按照1∶1配对的原则,从海口琼山华侨中学以及海口府城中学(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随机抽取360名青少年学生。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91.7%。

1.2 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58个条目,6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及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母亲养育方式57个条目,5个因子:即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及过度保护、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偏爱被试,让受试者对幼年时父母的教养方式分别进行评定,即按从不、偶尔、经常及总是4个等级评分,分别记为1、2、3、4分。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包括2个分量表,即亲密度和适应性,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答案得分为1~5分:不是=1分,偶尔=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5分。对于家庭亲密度的介定标准为:<55.90为松散家庭,55.90~63.90为自由家庭,64.00~71.90为亲密家庭,>71.90为缠结家庭。对于适应性的介定标准为:<44.70为僵硬家庭,44.70~50.90为有规律家庭,51.00~57.10为灵活家庭,>57.10为无规律家庭[2]。

1.3 统计学处理

1.5统计软件,组数据间采用t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2.1 两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分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分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青少年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分结果比较注:*P<0.05。

2.2 两组亲密度和适应性FACESIICV评分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家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亲密度与适应性分值分布之间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吸毒青少年家庭的亲密度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3,P<0.05)。见表3、4。表2 两组FACESIICV评分结果比较注: *P<0.01。表3 两组亲密度分值分布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02,P<0.05)。表4 两组适应性分值分布比较 n(%)讨论

父母养育方式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个复杂、涉及因素多,又不易界定的概念。我国岳冬梅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1980年由瑞典心理学家Perris等编制的EMBU进行了修订,确定了中国父母养育方式的维度。修订后的EMBU的维度与原量表的维度有较高的一致性。修订后的EMBU经测试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

在教养方式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海南省吸毒青少年家庭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评分较低,而父亲的惩罚严厉及母亲的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较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吸毒青少年普遍接受着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母不能给予子女充分的情感温暖,缺乏对子女的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相反,代之以高惩罚、严厉,这些是吸毒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共性。母亲的过分干涉与保护,父亲的过分惩罚,阻碍了个体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往往会造成子女做事过于拘谨和小心翼翼,惟恐做错事而受罚,做错事后往往采取掩饰性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说谎,骗取家长的信任;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他们将会更多地表现出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子女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将使子女很难产生对最初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发展、延续,直至泛化为对周围的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从而影响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而出现孤独、不安全感;若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示愤怒、相互攻击、矛盾重重、脱离常规的道德观或默守成规、追求完美,容易造成子女心理冲突,做事犹豫不决,无所适从。这些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势必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3]。

在亲密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海南省吸毒青少年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及控制性3个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家庭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理想亲密度和理想适应性均比对照组低;在家庭亲密度这一维度上,更多地表现为家庭成员松散的情感距离,而松散的情感距离说明家庭成员之间冷漠、疏远、拒绝,在这样的家庭中体验不到温暖,无法得到关爱,从而形成孤独感,并认为人际关系是不可靠的,造成疏离感增强。

在适应性方面,海南省吸毒青少年的家庭具有僵硬、缺乏灵活性特点。适应性反映家庭势力结构,过于僵硬的家庭结构说明家庭内的偏斜和独裁,惩罚成为家庭的一种惯用约束工具,造成子女不安全感。孤独感及不安全感,使个体在面对社会时感到自己渺小、无助和无能。当他们遭受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等应激事件时,其情绪无法在家庭中得到疏导和解决,加上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极易染上吸毒等不良行为,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些不良家庭因素在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中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家庭环境是指一个家庭所处的情况和条件,包括生活条件、家庭结构、家庭关系等因素,在这一环境中,各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的任何个体出现了心理或行为问题,都不应孤立看待,而应视为家庭系统运行障碍所导致的症状。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对子女的情感生活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遗憾的是,研究数据表明:吸毒者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许多缺憾。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引导与培训。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以及整个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尊重及恰当的指导、管教可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而缺乏关心、放任或过分严厉、处罚不当,则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4]。本次调查显示,吸毒者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吸毒者父母的榜样作用差,教养方式多溺爱,与子女之间缺乏感情交流,不能平等对待子女和理解子女,或一方严厉而另一方溺爱。不良教养方式会使子女在与父母的交流互动中得不到应有的良性支持,子女与父母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少,导致子女与父母缺乏亲近感,成年后与父母疏远。对照组中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父亲给予子女的温暖理解多,子女深刻感到了家庭的温暖,与父母关系密切。

父母对子女有3种不良的教养方式:完全忽略型,表现为对子女漠不关心;自由放任型,表现为过多溺爱,却又不理解子女;轻视型,表现为父亲武断专横,母亲过多干涉。调查结果显示,以上3种不良教养方式在青少年吸毒组中均占有相当比例。多数吸毒人员的父母要么对子女过分溺爱,关注过多,但又缺乏理解,要么对子女漠不关心,这样势必导致子女人格不良发展、社会化不足,抵御不住毒品的诱惑而走上吸毒的道路。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娇惯溺爱、纵容放纵,简单粗暴、动辄打骂等,也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不正常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出现通过吸毒来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父母教育子女方式方法的引导与培训。

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化因素,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青少年基本的社会化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往往会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家庭关系紧张,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感情饥荒状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要么过于专制,要么过于溺爱、放纵,使个性发展失范,最终导致行为失范;家长期望或者过高,使子女有被圈在牢笼里的感觉,从而产生逃脱的欲望;或者过低,使子女产生无人问津的失落感。这两种极端的期望都会使子女产生极端行为,从而用极端的方式渲泄心理的失衡。父母应该给予子女更多关心,倾注更多温暖、理解,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并教育子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父母养育方式可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当的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参考文献】

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61167.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01109.王珑玲.我国青少年涉毒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青少年研究,2000,(6):5960.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9294.

第二篇: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担任起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个重要角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弗洛姆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是通过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由此可见,家庭对幼儿性格影响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接触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媒介,孩子的成长过程,父母为其提供了生理和物质的需要,而且也提供了心理需要。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性格。

一、家庭教养方式和性格的界定

根据资料表明:“所谓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也从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规范中传递体现。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征,陈帼眉教授认为:“性格主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幼儿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幼儿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性格形成起源于婴幼儿期的生活。每位父母都以自己独特的教

养方式教养幼儿,使幼儿产生固定性反应,即形成了习惯,每个习惯统一起来,作为一种素质存在,便构成了幼儿的性格特征。

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形成起着制约和导向的作用,它与幼儿的性格有密切联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

据调查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根据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可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类型:专制型、溺爱型、严厉型、保护型、民主型这五种类型。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据调查显示,不同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对幼儿性格的影响是不同的。

1、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1)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一切听自己的,并用权利强制孩子听自己的,孩子没有绝对的自由,父母已经为孩子勾画出了他们“理想”的蓝图,只要孩子照做就行了,父母希望对孩子的所有行为永远加以保护和监督。他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温暖少、强制作风比较多、批评多于表扬;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一层隔阂,有一条代沟。实际上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也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孩子并不能够理解和接受家长的所有做法。

(2)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可是岂不知长期受父母的高压影响下的孩子,他们一般都比较容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没有什么独立性和自主性,创造力也较差,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主见、懦弱。有的则更加反抗、暴烈;有的不接受纪律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

六•一,许多人都会说这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可是事实上,这个节日并不属于孩子们。家长们并没有把这个节日还给孩子们,他们用各种方式限制着孩子们,让他们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是家长们有没有考虑到,六•一这一天是专门为孩子而设的,这一天应该是孩子们的假日,他们有权利支配这一天的所有时间,在这一天里他们可以尽情的与同伴一起玩耍、嬉戏。家长们的“剥夺”让孩子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交流的机会,无法享受与同龄人游戏的快乐。他们没有了欢笑,有的只是孤独、胆怯,并且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上的孤僻。

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1)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溺爱型的家庭里,独生子女自然而然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这些父母对孩子事事依着,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常会无条件的满足:他们要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穿的要华贵、要名牌,用的要高档。要星星不会摘月亮,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更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

案例一:有位大班老师想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环境布置时,让幼儿回家找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有些家长很不理解地说:“我的孩子是来上学的,可不是来劳动的!”这里不得不感叹与其说是教小孩难,倒不如说家长难教。

案例二:有这样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在值日当天,他自己没有动手值日,而是站在教室的中间,指挥着他的爸爸妈妈为他擦桌子,扫地… 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的发展会是怎样呢?(2)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利己的温床。在这种类型中长大的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以至于从小不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波动或攻击性行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更不容易被别人所接受,而且还会使他们“在家如虎,出门如鼠”养成名副其实的窝囊废性格,更容易产生不信任、依赖、神经质等心理特征。他们只懂得获得,不懂得付出;只有被爱、被关怀,不知道去爱父母和长辈,更谈不上去关心他人;他们对父母麻木不仁,认为这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爱的回报;不能明辨是非,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大小事都依赖别人,胆小怕事,碰到任何问题解决能力很差。

3、严厉型的父母教养方式(1)严厉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认为必须全力以赴地保证孩子完成学业才行。他们忽视了孩子独立性与自主性,而是用许多规矩来束缚孩子,让

孩子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进行正规的学业教育。通常这类父母把孩子当成他们实现梦想的工具。

案例:美国西部有个叫尤尼斯的八岁男孩,他是家庭的独生子,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高,他也很优秀。但是尤尼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优秀,更不能容忍别人在他面前低声耳语,表现为神经质,他整个人显得比较压抑。一次他和同伴玩耍,同伴说他的玩具汽车太旧了,他没有任何反驳也没有做出其他举动,只是一味的尖叫。这个小男孩之所以会变成这样,主要是因为他的父母对他的教养方式太过严厉造成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我们对儿童有两个极端心理都是对儿童有害的,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太切,希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2)严厉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严厉型的父母太过严厉,要求过高,致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不但如此,而且还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如果父母再责备、训斥几句,孩子便会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心,而且变得非常胆怯,甚至没有勇气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4、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1)保护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怕孩子吃亏,就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起游戏;怕孩子摔倒就为孩子扫清路上一切障碍。这样做的结果会对孩子今后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案例:4岁的莎莉和妈妈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莎莉想荡秋千,妈妈同意了并带着她从秋千后面小心地绕过去,深怕莎莉被秋千打到。莎莉

坐在秋千上要自己荡,可是妈妈不肯却要推她,因为妈妈怕莎莉从秋千上掉下来。不一会儿莎莉就玩累了,她看到单杠就请求妈妈让她去玩,妈妈不同意,认为那太危险。妈妈带着莎莉去玩滑滑梯……过了一会莎莉就厌倦了,于是莎莉拉着妈妈的手要回家。大家可以看到在整个过程中莎莉没有大声叫过,放开嗓子笑过,也没有跑过、跳过,而是非常的安静。

你认为莎莉正常吗?这应该是一个4岁小女孩的表现吗?不是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的父母太过保护她所造成的!(2)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保护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下,父母过度保护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发展,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使孩子缺乏闯劲;社会能力差,怕吃苦,贪图安逸和舒适,生活和学习上惰性较大;沉默、自卑,甚至连一点点小的挫折、困难都不敢面对。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多留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有独立机会,给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成为真正人格健全的人。

5、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1)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父母平等地对待、尊重孩子,他们与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意见;他们对孩子的某些不成熟的观点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更好地锻炼自己,发展其所长。(2)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民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信心、自尊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这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爽、亲切;知道关心他人;会和他人合作;喜欢交朋友、谦虚、礼貌、待人诚恳并且懂得互相尊重;具有探索意识。

三、父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不同,幼儿的性格表现也不同。那么针对幼儿的不良性格特征怎样才能培养出幼儿的良好性格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学会关心、分享自己的快乐

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宝贝,父母们整天围着他们转,他们在家中有一定的“地位”,时间长了便养成了孩子自私、孤独、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等不良性格。

为了改变这一性格特征,家长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孩子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得到情感和行为上的熏陶。比如在吃东西时,让孩子把东西分给长辈吃,让孩子明白自私独霸的行为不好,懂得与他人分享是很快乐的。当孩子第一次这样做时,父母、长辈们一定要吃,并且要对他说:“谢谢”。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要让他学会关心比自己小的幼儿,并把玩具与他们一起玩…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懂得关心、友爱、谦让,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关心别人,并与他人分享的种子。

(二)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天性,但是父母在爱的同时,有没有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呢?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会提出很多不合理的需求,如

果父母对孩子过多的溺爱和迁就,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时间长了,孩子大了,一旦某天提出更高的物质要求而得不到满足时,因为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标准,而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孩子的正确言行和合理的要求,父母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如果要求不合理,言行不正确,不但不能给予满足还要给予耐心说教,使孩子懂得道理,学会做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与自信是人的精神支柱,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差,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给予鼓励,他就有成功的一天。对于他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表扬,就可以发挥他内心无限的潜能。

作为家长更应该尊重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被尊重的权利,切记在公众场合,不要批评孩子伤他们的自尊,使他们失去自信。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能用打骂或说些难听的话来刺激孩子,反之应该抓住某一些长处和优点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他们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好。

(四)家庭中多些幽默和玩笑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偶尔开些玩笑,可以使家庭气氛比较活泼、融洽。如果每天都有开怀大笑一次的话,孩子的情绪就能得到有效的调节,久而久之开朗的性格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案例:多多的父母都非常内向,为了营造一个活跃的氛围,多多的父母刻意地用搞笑的语气讲故事,用夸张的动作扮怪相等,还特意购买了有关幽默方面的书籍和杂志等。家庭的气氛变了,孩子也渐渐地变的

活泼了,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趣闻趣事,并且模仿这些趣闻趣事,把它们有声有色的讲出来。

(五)全家人一起做游戏

有些家长认为游戏是孩子们才会玩的。其实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更容易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学会本领。比如玩捉迷藏、纸牌、摸鼻子等游戏,在家庭中玩就比较有趣。父母在游戏中“频繁”失手,孩子从中看到他们所犯的一些可笑的错误,并进行反思,孩子便会产生想胜过父母的冲动。如果父母能带孩子在游戏中捕捉到欢乐,那么欢乐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良好的性格也就随之而来。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形成的、屈服的,长大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因此家长要抓住孩子性格的雏形,为孩子奠定良好的时机,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结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责任重大,从以上五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可以看到,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最好。这种类型的父母懂得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尊重孩子并与孩子游戏、玩耍,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得到良好的培养。

教育家纪伯伦说过:“孩子们来自你的身体,但是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能塑造他们的思想,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弓是发出的生命和箭失。”

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您的孩子请尽量努力做到吧!

第三篇: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自信影响的调研报告

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自信影响的调研报告

“协爱出行,彩绘人生”赴河源上坪中学“自强之花”服务队

焦尚春

调研目的:获得关于当地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教养方式与自信的关系

调研对象:河源市连平县上坪中学在校中学生

调研时间:2009年8月20日——2009年8月23日

调研问卷:见附件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指导老师:陈启山

摘要:目的 为了研究家庭教养方式与自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取对160名初中生进行了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测量。结果①发现男生与女生自信程度差异不显著;②男生与女生在家庭教养方式各个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③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与自信成显著的正相关,忽视维度则与自信成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中学生 家庭教养方式 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们常常谈到的话题。但什么是自信呢?自信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自信是一种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它表现为自我有能力、能胜任的感觉。自信有其积极的内涵:第一、自信使人肯定自己的价值,缺乏自信者反之;第二、自信包含了积极乐观的情绪;第三、自信与良好的意识品质紧密相连。自信有这多的优点,同时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其自信心也备受关注。家庭教养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我们这次调研就针对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做了一次探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抽取上坪中学160名学生,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58份,其中剔除废卷6,有效卷152份。其中女生87人,男生65人,平均年龄15.4岁。

1.2 方法采用罗森伯格自信量表和西南师范大学龚艺华编制的家庭教养方式量表。

罗森伯格自信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1】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伯格(M.Rosenberg)制订,它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个人自信心的量表。它共有10个测题,用以测量个人对自我感觉的好坏程度。该量表具有简单易懂、操作作方便、可信度高等特点。受测者在4点评尺上对测题作答:1=非常同意(stronglyagree),2=同意(agree),3=不同意(disagree),4=非常不同意(stronglydisagree)。因此,其最低得分为10分,最高得分为40分。在10个条目中,第3、5、8、9、10五个条目的算分是反向的(即1分算做4分,4分算做1分;2分算做3分,3分算做2分)。

家庭教养方式量【2】表由5个维度构成,分别是信任鼓励、情感温暖、溺爱、专制、忽视。问卷除忽视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7之外,其余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5以上,且集中在0.65-0.78之间。此外各个因素的分半信度也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来说,这份量表用来测量家庭教养方式是稳定可靠的。

2 结果

2.1不同性别初中生自信比较 女生的自信平均得分要比男生高,但是两者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见表一.表一不同性别初中生自信得分平均值(x(_)±s)

因素

男生(n=65)

女生(n=87)

T

p

自信

27.29±3.70

127.94±3.229

1.1

540.250

2.2不同性别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比较 男生与女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见表二.表二不同性别初中生教养方式各个维度比较(x(_)±s)

维度

男生(n=65)

女生(n=87)

T

p

信任鼓励

15.48±3.147

16.03±2.560

1.19

30.235

情感温暖

11.72±2.348

12.17±2.249

1.20

20.231

溺爱

5.81±2.109

5,78±2.015

-0.088

0.930

忽视

4.785±4.785

14.58±4.620

-1.536

0.127

专制

9.06±2.829

8.40±2.701

-1.448

0.150

2·3初中生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信任鼓励和情感温暖两个维度与学生自信成正相关,并且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忽视则与自信成负相关,并且达到显著水平。同时溺爱和专制与自信也成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见表三.表三初中生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系数(r值)

因素

信任鼓励

情感温暖

溺爱

专制

忽视

自信

0.221**

0.209**

-0.136

-0.142

-0.193*

注:* p<0.05 , **p<0.01

2讨论

在许多前人的研究中,男生与女生在自信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3,4】。但在此次研究中,并未发现男生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男女自信差异不显著这个结论可能犯取伪错误。针对这种原因,国外学者认为,男性喜欢吹嘘,高估自己(Bailey,1974)[5];国内则认为受传统文化影响,抑制了女孩的自信心[6]。父母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教养方式在此次调查中,并为表现出预期的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当地父母对待男孩与女孩的方式在总体上逐渐趋于公平。但也可能是量表的不同导致测量的差异,大部分前人的研究是利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7,8,9]。EMBU是将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分开测量,此次调研采用量表将父母教养方式合并为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因而未能测出这些差异。但其实很多前人的研究都是分开测量,也并未真正测量家庭这个整体。对于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的测量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信任鼓励与情感温暖会促进初中生的自信心,同时忽视对初中生的自信产生消极影响。这部分结论跟前人相关研究基本一致。同时虽然溺爱与专制虽未与自信成显著的负相关,但我们也可以得出溺爱与专制并不利于自信心的形成。

3结论

人的自信心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与被试距离最近的因素,因而家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从这次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家庭教养方式依然是影响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家长有必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对孩子给予更好的信任与鼓励,更多的情感与温暖,以及更少的批评责骂或不闻不问。

5 参考文献

1.罗森伯格. 罗森伯格自信量表.http://www.xiexiebang.com/diary/3820/ , 2009-09-09

2.龚艺华.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初步编制.硕士论文.重庆:西南示范大学,2005.3.张秀阁. 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4,1:82-83

4.宋耀武,李宝芬.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5,2:69-72.5.David·F·R.A comparison of Boy’s and Girl’s Feeling ofself-confidence in Arithetic Comptation.Canadian Journal ofEducation.1977,2(2):15-22.6.车丽萍,当代大学生自信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7.张秀阁.农村青少年自我意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3:168-169,172

8.彭丽华,李洋.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和成绩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1005-1007

9.王志梅. 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6:87-93.附件:

中学学生自我描述与家庭教养方式问卷

本问卷由基本信息和问卷主题构成。其中问卷主题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对基本信息部分,我们采用不记名形式,所以请放心作答,不必担心其相关信息泄露。主体部分都有相应的指导语,同学们只需按照指导语的要求作答即可。

基本信息

1、性别0)女1)男

2、年龄年级

3、家庭月经济收入

1)500元以下2)500—3000元3)3000元以上

4、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

1)小学或小学以下2)初中

3)高中、职高、技校或其他相等学历4)大学及大学以上

5、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

1)农民2)工人

3)知识分子4)干部

5)商业6)个体户

7)其他

6、留守儿童1)是2)否

7、单亲家庭1)是2)否

8、你现在和谁一起居住

1)父母2)父亲或母亲

3)只有祖辈(爷爷、奶奶、外公等)4)其他亲戚或熟人

9、躯体障碍是否存在

1)有2)没有

10、在班级平时成绩

1)好2)中上3)中4)中下5)差

第一部分

指示:以下是一组有关自我感觉的句子,请按你的情况作答。你可以选择1、2、3、4这几个选项,并在你选定选项做上标记“√”,每题只选一个答案。其中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同意 4=很同意

题号

题目

很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很同意

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基本上是与别人相等的。

我觉得我有很多优点。

总括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

我做事的能力和大部份人一样好。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

我对于自己是抱着肯定的态度。

总而言之,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我希望我能够更多的尊重自己。®

有时候我确实觉得自己很无用。®

有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一无是处。®

第二部分

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个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留下的这些印象。如何某一程度符合你的实际情况,请在相应栏内做上标记“√”

题号

题目

非常

不符合比较

不符合不清楚

比较

符合非常

符合1

我能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感到他们对我的爱

父母从来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完全处于父母的控制之中

当我取得成功时,父母由衷地为我感到自豪

父母经常把我错误的责任归咎于别人

父母从不参加我的活动

没达到父母的要求,他们会大声责骂我1

父母经常鼓励我要不断有所进步

父母从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大多数时候都是父母帮我做决定

我觉得父母是值得信赖的1

父母很少允许我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

父母从不知道我在什么地方

父母经常窥探我的隐私

在制定家中的规则时,父母会征求我的意见

父母允许我独立去完成某些事情

我觉得容易与我的父母沟通

在家里我经常感到孤单

我觉得父母干涉我做到的每一件事

当我碰到不顺心的事时,父母会安慰我1

任何事情父母都不允许我和他们争辩

第四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视听纵横》2006年第03期 张国进

一、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为青少年传播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成为补充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大众传播媒介能提供大自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至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等,这些信息不仅开拓了青少年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具积极意义。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对充实和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二)进一步加快青少年价值观念的现代化。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少年总是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他们在接触媒介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也有影响。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

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影响

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是客观社会现实影响的产物。现实的教育是最有力的教育。20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造成的新的环境,新的现实,使青少年思想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只有认识社会的新变化,才能正确地把握青少年思想的新特点,才能懂得青少年的心思,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摆脱过时的空洞说教方式,增强说服力,真正做到把青少年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主旋律上来.在当今世界的任何一种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中,大众传媒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社会公共部门。它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提供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念,继而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中维护一系列大众所需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传媒环境是继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在思考青年成长的各类命题中,当代传媒对青年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

一、当前大众传媒的主要特点

报刊、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为人们传送着消息、知识、思想和观点、广告等。大众传媒文化是一种大众化、商业化的文化载体,它具有直观性、通俗性、艺术性、公开性、时效性、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宏扬积极的人生观、传播正确的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和整合社会价值观,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大众传媒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新构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同时,大众传媒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深泛化的今天,许多大众传媒因为抱着自我的商业价值考量不放,投商业利益所好,投某些趣味所好,出现了庸俗化倾向。在具体利益面前,这些媒介放弃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视而不见,而热衷于追逐低级趣味和时尚、流行的东西。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出人的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这有悖于人性的自觉提升。

二、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少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当代青少年很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就是“文革”也只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朦胧的童年式的印痕,他们天生具有历史记忆的缺失,而改革开放后潮水般一涌而人的千奇百怪的文化快餐和流行艺术成为他们最直接的精神食粮,这种文化形态消解着传统权威,对历史上的政治意识形态起到了直接解构的作用。大众文化猛烈的冲击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目标的精英文化和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文化,成为不断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大众文化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大众传播媒体就是青少年与大众文化的桥梁。

据报道,广州地区在一次针对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发现,59.2%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会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中小学生课余最爱参加的也是看电视、读书报、上网、玩电脑等以传播媒介为工具的活动。传媒文化这只“无形的手”通过视觉性、趣味性、通俗性较强的艺术娱乐形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深刻地改变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精神风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为中学提供大量新信息,成为对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大自世界政治风云的变化和我国的战略决策,小至日常生活中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和更新,还有中学生感兴趣的、有能力接受的各种科技知识、文学艺术、人生哲学等等,大众传播媒介都能提供。这些信息,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有意义的。同时,各种音、像和文字信息也丰富了文化环境。对于充实、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形象材料。

2、促进中学生价值观念的现代化。现代人,特别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现代中学生总是要与大众传播媒介接触的,它是现代人生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学生在“接触”过程中,与社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相应的现代价值观念也就能逐步形成。如对人的尊重,对科学技术的重视,对竞争、创造、个性发展的要求和娱乐的需求等。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是促使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传播媒介中的政治倾向性、政治价值判断的标准,对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也有影响。另外,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政治知识的传播者,并通过经常的传播来诱发和提高青少年的政治兴趣。由于大众媒介经常传播政治观念使青少年之间可以经常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这就产生了政治社会化的直接作用。

3、加速中学生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青少年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准则,并使之内化为个人行为方式的过程。大众传播媒介的增多,为中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他们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化过程加速的明显表现是,中学生越发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社会意义及对自己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渴求;表现在与同辈人交往的日益加强,包括发展了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和友谊。

正由于前面提到大众传媒实践功能的二重性,大众文化传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也具有二重性——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这种双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悄然勃兴,其传播方式也呈现了多样性,规模的扩大化还是内容的流行化,都表现出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强大渗透,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众传媒娱乐活动的多样性赋予青少年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使他们能在娱乐中忘记烦恼,这为青少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活色彩多样化,据笔者调查,听音乐磁带,参加其他活动(如跑步、玩其他球类、游戏等),听CD,看电影,在家看VCD,使用电脑(但不玩游戏),在家看录像带,踢足球,都属于高参与度的活动,大众传媒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各种文化场所与虚拟的网络世界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尤其是电子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所追求的时尚,并且开始处于上升的趋势,电脑与网上世界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

大众传媒的市场操作使大众文化以盈利为目的,大众传媒的运行必然使青少年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消费行为上一改以往的实惠、耐用、节俭等传统取向,而特别注重审美、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消费方式的影响主要通过大众文化的炒作和现代广告来实现的。现代广告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向青少年灌输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广告对青少年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炫耀消费、彰显个性的消费主义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准确而又生动的广告定位,使得某一产品甚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入广大青少年的心中,并且在他们的心中占据一个牢固的无以替代的位置,不停的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为广告定位的切人口,使现代广告强化了青少年消费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青少年的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青少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少年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把该类消费看成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酷”之所以会走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青少年文化消费心理,在青少年看来,“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酷”是个性的一种充分张扬,而不是简单的追随与模仿,它比较需要投入心理成本及独特的个人目标。从对“酷”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满足了青少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而向青少年直接传达“酷”这一概念的就是经常在大众传媒中露脸的大众文化明星。青少年应充分展现自我个性与风采,而不应将“酷”作为个性的彰显,应做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一代,文艺工作者不应视酷为艺术,以酷自我定位作青春偶像,应发展多元化的文艺风格来领导时尚,教育

工作者应加强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及时纠正这一不良倾向。

(二)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大众传媒有助于个性的解放和民主化倾向的加强,赋予青少年积极的主体意识,使青少年文化呈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性精神。物质的丰富为青少年追求个性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人格的嬗变的直接动因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的建立,大众文化传播的繁荣以及大众审美现象的崛起为当代人格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契机 当代青少年已不同于上一时代的人们,他们已从单一的政治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惧怕权威,个体的自由与发展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在青少年的心理中,自我无疑是最重要的,自我意味着独立,是现代社会最起码的思想资源。当代青少年有自己的运动、时尚和娱乐,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大多数青少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一代在消费观念和处世目标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成熟度的认定上,认为自己在心理上“很成熟”和“比较成熟”的人不很多,同时大多数人都同意“我觉得大部分同龄人都很幼稚”这一观念,在种种群体特征的认同中显现出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标示的代际群体的尺度:“自我肯定,坚持自我”。可见理性精神在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体现是,他们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长辈,不循规蹈矩,他们崇尚自主自立,相信自己的选择,青少年独立的理性精神适应了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发挥当代青少年的创造性,开拓新的道路。

当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心理也有较负面的一面:大众文化明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青少年的成功观到爱情观几乎都带有明星的印记。大众传媒所塑造的魅力人士对青少年一代更具时尚动员力。他们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另外,受大众传媒的影响,部分青少年会或多或少的染上一些青春文化病,主要表现在享乐主义的物质文化取向和“波普主义”所代表的颓废主义的精神生活取向上。再次,大众文化的世俗性使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走向低俗,青少年审美的低俗化在青少年审美对象的选择上表现为古典严肃的文学艺术受到冷落,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流行,牛仔裤、文化衫、艳情VCD、迪斯科成为时尚;在审美方式上,他们追求浅显直接,更愿意从诗歌走向对话,从交响乐走向通俗歌曲,从学术专论走向随笔漫谈;在审美情感上,他们不再崇尚含蓄古朴,而去追求露骨的男女性爱和金钱关系,如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速食主义的爱情观,大学生的爱情减少了浪漫情调,而更具“快餐”特色。

三、全社会共同关心、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大众传播媒体

正确对待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行为及心理的问题,这是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长期不能放松、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正视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成长所产生的消极乃至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第一,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大众传媒。文化改造与重建的目的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导民众适时的由传统文化教化出的“传统人”向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现代人”的过渡,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培养出具有现代价值的建设者,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应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当代青少年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等文化价值观念。

第二,规范大众传媒的发展。充分调动大众传媒内部的积极因素,使大众传媒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俗滥,通

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来消解商业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加强大众传媒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

第三,通过高雅文化扶持与引导大众传播媒体。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审美的趣味教育,提高青少年鉴别鉴赏能力,实现青少年审美的雅俗共赏。

第五篇: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个体成长发展最先受到熏陶的环境,是个体成才的第一驿站。因此亲子关系、父母教育方式及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青少年期,对个体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价值观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青少年是否健康成长。诸多研究一致表明,在所有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家庭因素中, 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 响最大,也最直接。父母通过教育孩子的活动以及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可以说父母是每个个体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家庭长者尤其是父母在与子女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子女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景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亲子交往的实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宽容型和和专制型三种。众多研究表明,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为有效但最费时费力的一种教育类型。父母对子女提出了合理的要求,对其行为做出了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同时,他们表现出对 子女成长的关注和爱,会耐心地倾听子女的观点,并鼓励子女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的青少年,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他们能表现出更强的自信,较好的自控能力等等。与专制型、宽容型家庭相比,权威型家庭的青少年是成熟的、独立的,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专制型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有较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些要求和标准甚至不近人情,子女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权力。但他们对子女的反应较少,缺乏热情,强调子女顺从,崇尚权威和传统等等。这种抚养方式使青少年表现出较多的焦虑、退缩及反抗等负面情绪和行为,青少的适应能力也较低。宽容型的父母或者年溺爱子女、或者忽视子女,对子女的纪律要求不一致。溺爱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是却忘记了子女社会化的任务,他们很少对子女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他们只把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在吃、穿、玩、用上一味迁就,一味满足,可是他们并无意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性的溺爱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渐渐地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蛮横的恶习,而且也渐渐造就了孩子本人的脆弱和无能的人格。当孩子长大成人而面临 未来的生活挑战时,则会因从小养成事 事依赖父母的特性而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及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这种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表现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缺乏生活的信心和能力。这些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或走向社会后就会束手无策,无法与人交流合作,遇到挫折缺乏心 里准备和应付方法。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自尊感与父母的情感温暖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即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理解可以增强子女的自尊感。中学生自尊与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即父母消极的教育方式,如严厉的惩罚、过分的拒绝和否认、过度的干涉和保护会使青少年的自尊心降低,从而导致自卑。

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称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家庭物质环境好,当然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对青少年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 成员的心理,尤其对青少年个性品格的形 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根据前面我们所讨论的家庭教育方式可知,不同的教育方式随之就会带来相应的家庭氛围。权威型教育方式的家庭一般是民主,和谐的,快乐的;而对于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其家庭一般是烦闷的,消沉的。鲍姆林德的观察研究表明,在权威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加积极,更具反应性。专制型家庭的青少年与权威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前者能力较低,有更少的亲社会行为。家庭氛围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氛围的影响。因此,对家庭中未成年的青少年子女来说,家庭氛围的整体状况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

下载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养方式对海南省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影响(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教养方式不良引发孩子行为偏差的矫正——家庭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 浅析动画片对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康淑萍 江西省吉安市保育院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为了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社会品质及学会共同生活、适应社会需要打......

    影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及其行为的影响

    影视剧对青少年性格及其行为的影响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在精神文明上的追求,而影视作品正好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如今,影视作品......

    论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合集)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作者:杨艳霞 摘要:儿童期是人生的奠基期,是对孩子善良人格和诚实等优秀品质进行培养和造就的关键时期。交互作用理论的创立者伯恩说......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最终定稿]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周围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罪成员的低龄化、犯罪方式团伙化、犯罪类型多元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等特点......

    家庭氛围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家庭氛围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在阐述家庭氛围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一种......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解读(最终定稿)

    青少年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行为......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而它所传输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