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库存分析的方法
有关库存分析的方法
1、存货要做到先进先出;
2、每月进行库龄分析,超期的产品及时处理,并按存货库龄计提减值准备;
3、设定一个存货预警机制,达到多少量时,生产计划要随时进行调整。
1、由生产和质量部门一起参与,对产生降档存货的源头进行分析和控制;
2、降档存货的控制原则和处理办法。
好的财务分析(企业管理用的内部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做工作
第一、为公司建立适合内部管理用的报告和分析(指标、趋势图、直到驾驶舱等)体系,构建和梳理各种基础数据和数据关系,在用相当的时间让这个系统运转顺利。能够做到这样,可以说是支撑管理的分析(财务的、非财务的信息整合)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看起来你们公司已经进入到这个层次,这是很不容易的。
分析的工具再好,都不过是用来更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可能发现的细致一点)、展示问题的手段,系统本身不能作进一步的工作了。
这些工作,本来是需要很高素质的人来做的,现在系统更高效和全面地代替了人。
第二、分析的另外一部分工作,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去深度挖掘原因何在,责任人是谁。因为管理的问题非常复杂,有很多问题出现在工作流的后端,但原因很可能出现在前端的某个环节,具体责任人也不一定很明确,这是需要人来做的,系统即使能够有所提示,也是十分机械的。
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深入业务,去了解真实情况,挖掘真正原因。在管理界有一个说法,就是一个问题,要连问5个为什么(一层深入一层),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
比如:分析发现,设备停机频率高造成了损失,这离解决问题还很远,用5问的方式发现问题真正出在哪里,然后才有可能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
问:为什么设备停了?密封泄露
问:什么原因造成泄露?(材料不良,保养不良…)
问:谁的责任?
-采购/设备部...在发现真正问题和责任人(责任人有可能疏忽,也有可能还有别的原因,也可能多种原因),和事情原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
另外、如果你能够分析进一步的原因和责任人并提出建议,这就是分析者的价值所在。当偶尔有几次,让你主导解决点什么,挑战和机会就来了。
当然,管理的要求也是逐渐变化的,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进一步优化报告和分析体系,这个也很见水平。
第二篇:库存预测方法与技术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库存预测方法与技术
会务组织: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培训时间:2010年12月17-18日 北京
培训费用:268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授课对象:高层管理者、生产计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采购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培训目标:
·明确MRP的优缺点,学习如何有效的设置订购批量,更好的作好物料计划 ·掌握原材料库存控制的策略及不同物料库存管理重点
·了解库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库存的主要因素,明确如何从供应链管理整体角度去降低库存 ·掌握库存管理的核心“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明确不同库存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掌握安全库存、动态安全库存、安全时间的设置方法、分享不同企业设置安全库存的经验 ·掌握供应链管理下成品库存的管理重点,学习在需求波动下如何有效设置成品库存
课程背景:
库存是企业心中永远的“疼”,一方面大量的钱躺在仓库中睡大觉,另一方面却常常因缺货缺料等待而丢失客户!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给企业库存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以最低的存货快速响应客户的要求。而实际工作中,计划与库存控制人员常常却面临:
·客户端需求常常发生波动,预测不准,供应商又不配合,怎样设计库存计划和库存水准?
·为什么精心设计的安全库存,往往不安全,不是积压,就是常常缺料?
·为什么上了ERP,物料计划还是不准,不是多余,就是短缺?
·为什么库存成本居高不下,怎样将躺在仓库的睡觉的钱变成现金?
·如何有效的平衡OTD(及时交货)与ITO(库存周转率)的矛盾?
·面临日趋严重的供应链的波动,如何有效进行库存控制? ·大量成品库存减少了应收帐款,在制品的积压又影响了生产效率,大量原材料又增加了应付帐款,如何有效的控制成品/在制品/原材料库存?
而库存问题的解决往往牵扯多个部门!而目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多,客户需求变化大,老板又关注库存成本和库存周转,如何构建敏捷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的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培训,只告诉您“道”,缺乏量化的工具,本次培训将道与术相结合,让您更理性的看待库存!生动的故事,大量实用案例,世界500强库存实践与您共享库存管理的奥秘!
课程大纲:
第一讲:当代库存管理的挑战是什么?
·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区别是什么?
·库存管理对财务的影响
·部分跨国公司的库存水平
第二讲:如何准确订货以降低库存? 第一节:非MRP物料的订货方法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独立型库品的两种订货方法
·定量(连续)订货管理法和定期(间断)订货管理法
·经济订货批量EOQ的两大成本关系 第二节:MRP物料的订货方法
·什么是制造资源计划(MRPII)? ·MRP 系统的订货方法
·物料需求计划的案例练习
第三讲:如何提高库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需求的两大预测方法
·平均值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季节性指数法
·需求预测-时间序列方法的案例练习第四讲:如何正确设置和管理安全库存?
·什么是库存服务水平? ·如何计算安全库存和缺货成本? ·安全库存计算的案例练习
第五讲:如何对库存品项进行正确的分类? 第一节:原材料以及MRO的分类方法
·如何准确对生产性采购物品进行分类?
·Pareto(帕累托)分类法和ABC的分类? ·如何界定MRP采购风险的大小? 第二节:成品的分类方法
·产品组合中的八种角色
·产品库存策略
第六讲:如何做好订单导向型的库存管理?
·复合性采购计划制定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某生产项目的生产采购活动的结构层次图 第二步:明确各生产采购活动所需工期
第三步:推算每项生产采购活动的“最早时间” 第四步:推算每项生产采购活动的“最迟时间” 第五步:推算“最早时间”与“最迟时间”的时差 第六步:对“最初的采购期估计”进行调整 第七步:原始计划的优化
第八步:编制生产采购计划甘特图 第九步:生产采购计划的跟踪与调整
第七讲:如何提高仓储管理的库存实效性? 第一节:如何提高盘点的实效性
·为什么要盘点?
·如何确定盘点的频率,提高盘点的准确性? 第二节:如何降低仓储管理的损耗?
·仓储管理不当造成的损耗有哪些?
·DF公司的出场流程
·造成报废性损耗的缘由会有哪些?
·如何做好仓库的日常管理
第八讲:什么是“零库存”与VMI?
·JIT与JIC、MRP II 与 JIT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奔驰(MCC子公司)---Smart轿车的JIT供应链 第九讲:如何正确设置和管理库存网络体系?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供应链网络的两种现状和挑战
·什么是越库管理?
·伊利集团的分销及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如何平衡库存的集中与分散策略?
第十讲:如何提高信息化对库存管理的作用? ·MRP II、DRP和ERP ·商品条形码和物流条形码
·射频识别技术 RFID与物流EDI ·雀巢与家乐福
讲师介绍:Johnson Zhang
张老师是改革开放后早期海归派讲师。1986年获美国Gerber公司的奖学金赴美国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西州立大学)留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受聘于美国Heinz(亨氏)集团公司。
张老师曾先后受聘于美国亨氏公司、英国联合饼干公司、美国美赞臣公司等,曾任美赞臣公司的技术及运作总监。从2000年开始,张老师开始自己创业,从事于多行业的经营管理。所以,张老师既有世界500强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丰富阅历,又有作为企业老板的心得体会。在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张老师曾接受过各种国际国内的职业培训。曾赴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考察学习。
曾服务客户:百事可乐、美的公司、立白集团、西子奥的斯电梯、广州本田、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广州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广州屈臣氏集团、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立邦涂料广东有限公司、青岛马士基、珠海伟创力科技有限公司、厦门ABB开关等多家企业。张老师的授课富有很强的激情,现场感染力强,风趣,幽默,现场气氛活跃;思维敏捷,反应能力强,看问题较为深刻。
第三篇:粮食库存账务检查方法
附件3
粮食库存账务检查方法
一、概述
粮食库存账务检查是指检查企业与粮食库存有关的报表、账簿、记账凭证和合同等资料,并与实物检查认定的粮食库存实际数量对比,验证粮食库存统计数据是否真实,以及统计账与保管账、会计账、银行台账的账账相符情况。账务检查包括统计账检查和会计账检查。
二、准备工作
(一)检查人员的准备工作
1.自上而下直至被检查企业的粮食库存统计报表。2.《实际储存库点粮食库存分解登统表》(以下简称《分解登统表》)。
3.储备粮规模、轮换计划等文件,国家临时存储粮收购、销售和移库等文件。
4.账务检查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
(二)被检查企业的准备工作 1.企业自查工作底稿及汇总表。
2.统计账、保管账和会计账,以及相关的原始凭证和文件等资料。
3.涉及在途粮食、异地储粮、委托代储和受托储存粮食业务的企业,准备相关合同、粮食权属证明等资料。
4.已实际发生但尚未做账务处理的粮食损失、损耗以及政策性借粮等情况,应提供详细的书面说明。
三、统计账检查方法
(一)账账核对及账实核对 1.核对企业粮食库存统计报表。
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直至被检查企业,逐级检查最近3个月粮食统计报表。
(1)上下级统计报表的库存数据是否一致。检查各级统计报表数据之间以及与企业上报统计数据之间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错报、漏报、虚报、重复统计和数据修改等方面的问题。
(2)前后期统计报表的库存数据是否衔接。检查本期统计报表中“期初库存”和上期的“期末库存”是否一致,各期粮食库存数量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3)表内平衡关系是否满足。检查粮食收支存报表中“期初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与“期末库存”是否相等;各指标的分品种数量之和是否等于合计;原粮和贸易粮之间换算是否正确。
(4)表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检查库存分地区、分品种、分年限、分价位等统计报表中有关库存数据是否一致。
上述检查结果录入《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检查工作底稿》(附 表3-1)。
2.核对粮食库存账账相符情况。
(1)核对“合并统计账面数”和“保管账面数”。将不同《分解登统表》中反映的同一实际储存库点的粮食库存统计数累计相加,得出“合并统计账面数”,和检查时点保管总账库存数进行比对。
(2)核对“企业统计账面数”和“会计账面数”。将检查时点被检查企业统计报表库存账面数和会计商品账中“商品粮油”、“储备粮油”等账户反映的粮食库存数进行比对。
账账之间如不相符,要查明原因。核对结果录入《粮食库存账账核对工作底稿》(附表3-2)。
3.核对粮食账实相符情况。
粮食库存账实核对,是指通过一系列调整,将“实际查库日认定的实物库存”还原至“检查时点实际库存”,再与“检查时点统计库存”相比对,核对粮食库存账实相符情况,验证粮食库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调整过程分为三步:
第一步为检查时点至实际查库日调整事项,主要是将粮食库存实际数量还原检查时点的状态。从“实际查库日认定的实物库存”中,扣除检查时点至实际查库日之间的粮食入库数量,加上同时段粮食出库数量,结果为检查时点被检查企业本库储存的全部粮食。
第二步为检查时点的检查范围调整,主要是剔除检查时点未 纳入检查范围的商品粮。从第一步的调整结果中扣除检查时点未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包括被检查企业本库储存的未纳入检查范围的自有商品粮,受其他企业委托代储和销售未出库粮食中未纳入检查范围的商品粮。结果为检查时点被检查企业本库储存的纳入检查范围的全部粮食。
第三步为检查时点粮权调整。从第二步的调整结果中,扣除检查时点销售给省外企业但未出库的纳入检查范围粮食,扣除检查时点受省外企业委托代储的纳入检查范围粮食,加上检查时点在途的纳入检查范围粮食,所得结果即为与《分解登统表》口径一致的全部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实际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被检查企业销售给省外企业仍未出库的粮食和受省外企业委托储存的粮食中,纳入检查范围的部分应另表单独统计上报,检查结果由粮食实际储存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转交粮权企业所在地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1)“实际查库日认定的实物库存”,指被检查企业本库仓房中储存的全部粮食库存,从《粮食实物检查结果登记底稿》(附表2-4)获取。
(2)“粮食入库”,指检查时点至实际查库日之间被检查企业本库的粮食实物入库数量;“粮食出库”,指检查时点至实际查库日之间被检查企业本库的粮食实物出库数量。
“粮食入库”和“粮食出库”数量根据检查时点至实际查库日的粮食出入库原始凭证、保管账记录、粮食购销合同及发票,以及相关资金往来原始票据等进行核实。
(3)“本库储存未纳入检查范围的自有商品粮”指被检查企业有粮权,且检查时点储存在本库的未纳入检查范围商品粮,本次检查中指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的自有商品粮;“销售未出库的未纳入检查范围商品粮”指在被检查企业在检查时点已经销售但未出库的粮食中,购入方应按未纳入检查范围商品粮统计的库存;“受托代储未纳入检查范围商品粮”指被检查企业在检查时点代其他企业储存的未纳入检查范围商品粮。
(4)“销往省外未出库粮”指被检查企业在检查时点销售给省外企业但未出库的粮食中,由购入方统计应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受省外委托代储粮”指检查时点被检查企业受省外企业委托代储的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粮食在途”指被检查企业在检查时点前与其他企业签订购买合同,从对方买断粮权,已经在检查时点的统计账中做了购进处理,截至检查时点仍在运输途中的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
“销售未出库”、“受托代储”和“粮食在途”根据企业运输凭证、购销合同、委托代储合同等资料进行核实。
(5)“检查时点统计库存”按不同《分解登统表》中反映的被检查企业全部粮食库存填写。
4.粮食库存账实差异的原因分析。
检查时点实际库存和《分解登统表》反映的统计库存对比,如存在差异,检查是否因以下因素所致。
(1)历史未处理粮食损失、损耗。
(2)政策性借粮未归还,统计账未核减库存。
(3)粮食入库未入账:一是账务处理不及时,二是自营商品粮未入账,三是储备粮承储企业购进的轮换粮源或轮出的陈粮未计入商品库存。
(4)粮食出库未减账:一是粮食销售由于货款没有回笼等原因未减账,二是擅自动用储备粮或其他政策性粮食库存未减账。
(5)其他原因,如粮食业务的统计处理不正确,统计报表填报不准确等。
粮食库存账实不符的,要查明原因。其中,检查核实的受托代储粮食的实物数量与委托方提供的数据不符的,要在备注栏追溯注明粮权所在企业的名称和数量差数。粮食库存账实核对检查结果录入《粮食库存账实核对工作底稿》(附表3-3)。
(二)粮食业务统计处理的规范性
结合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以及粮食购销、委托代储等业务的真实性检查,对照统计制度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对粮食业务统计处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1.不同性质粮食是否分账记载,是否存在错统、漏统或重复统计。
2.统计处理是否及时。粮权发生转移,要及时进行统计处理,并相应增减粮食库存。政策性粮食购销等业务如有特殊规定的,按政策规定执行。
3.统计处理是否正确。储备粮轮出(轮入)时是否按统计制度和有关文件规定进行了统计处理。储备粮轮换形成的商品粮或自筹资金收购的商品粮是否已入账。委托收购的商品粮统计处理是否符合统计制度规定。
(三)检查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 1.检查储备粮轮换计划的分解与下达情况。
自上而下逐级核对储备粮轮换计划的分解情况,直至被检查企业。重点检查储备粮轮换计划是否按规定的品种、数量要求逐级分解,是否擅自调整和变更,轮换计划下达是否及时等。
2.检查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
(1)按照轮换计划文件下达的内容核对储备粮轮换进度报表,检查储备粮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等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并根据相关的账务资料及原始凭证核实轮换粮食的具体批次和仓号。
(2)在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的基础上,查阅与储备粮轮换有关的粮食购销合同及发票、出入库单、收购凭证、运输凭证、资金往来凭证等,检查是否存在虚假轮换等问题。
(3)检查储备粮轮换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轮入粮源是否是新粮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中等(含)以上质量;储备粮属于超期储存的,轮出时是否经有资质的第三方质检机构检验。
(4)检查储备粮轮换的轮空期是否符合规定。储备粮轮换,应从开始轮换操作的当月起,逐月核对实际轮入和轮出数量,计算轮空量和轮空时间。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轮入的,必须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确需调整轮换计划的,必须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5)检查储备粮轮换业务统计处理是否准确。重点检查储备粮和商品粮在相关统计报表之间的转入及转出情况。
检查结束后,以实际承储库点为单位,按轮换品种和轮换计划文件分别填列《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底稿》(附表3-4)。需要注意的是,涉及到计划调整、库点集并或品种串换等情况的,或者企业执行轮入、轮出计划未完成的,要在“重要情况说明栏”中说明详细情况及具体原因。
四、会计账检查方法
(一)检查粮食库存及购销业务的真实性 1.验证粮食库存真实性。
(1)核实农发行台账与企业统计账和会计账是否账账相符。对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最低收购价粮、国家临时储存粮和国家临储进口粮)、地方储备粮以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商品粮,要按照“库贷挂钩、封闭运行”的原则,核实银企账账是否相符。按照“谁贷款,谁填报”的要求,即只填报企业实际具有粮权的全口径粮食数量(包括农发行贷款形成的和企业自筹资金形成的),对代储的粮食不在本企业报表中反映。重点对企业会计账库存值与银行贷款相符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 自筹资金占用,是指企业用自有资金、职工集资、其他单位或金融机构借款等资金购入粮食所占用资金形成的差额;二是货币资金占用,主要是企业已经收到的贷款中尚未使用的部分;三是结算资金占用,主要是粮食销售货款未回笼的应收账款、回笼货款未收贷的资金及收购粮食产生的预付款;四是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已移出但贷款暂未划出;五是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已移入但贷款暂未划入;六是其他,主要是企业挤占挪用等其他无库存因素占用的农发行贷款。凡是检查发现企业存在挤占挪用贷款现象的,要详细分析和说明挤占挪用的具体情况。
检查结果录入《粮食库贷核查情况工作底稿》(附表3-5)。(2)根据财政补贴的收支情况核实粮食库存。对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等由财政拨付储存费用的政策性粮食,可查阅企业应收补贴款和补贴收入明细账,根据企业保管费用等补贴的收支情况、计提标准和计提数额,核实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的真实性。
(3)根据粮食购销情况核实粮食库存。查阅企业粮食库存和主营业务收入、成本明细账,了解企业近期粮食购销情况以及期末粮食账面库存数量和成本。对库存成本畸高或畸低的,要延伸检查企业是否存在隐匿账外粮、私设小金库或者违规销售、套取补贴等问题。
2.验证粮食购销业务真实性。
(1)以企业粮食库存实物数量为依据,核查粮食库存统计 账、保管账、会计账,根据相关政策性粮食购销计划文件、购销合同及发票、出(入)库单、磅码单、运输票据等原始凭证,核实粮食购销业务的发生时间及粮食数量,判断粮食购销业务的真实性。
(2)审阅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等明细账,以及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摘要栏和金额栏,查看资金流量和流向与业务发生情况是否一致,并根据相关的资金往来票据、记账凭证等验证粮食购销业务是否真实,账务处理是否准确规范。
(3)查阅企业营业费用明细账,可结合保管费、运杂费、整理费、装卸费、检验费以及损失损耗等费用支出情况,辅证粮食购销业务的真实性。
(二)检查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的拨付和使用情况 根据承储企业政策性粮食规模、补贴标准以及企业财政补贴收支情况等,检查政策性粮食补贴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重点核实相关单位和企业是否按约定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至承储企业,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问题,以及承储企业是否按规定如实申领补贴,有无套取补贴等问题。
(1)核实政策性粮食承储规模和储备粮轮换数量。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监管协议以及相关的计划文件,核实企业承储政策性粮食的规模,正确区分直接储粮、受托储粮和租仓储粮性质。根据相关轮换计划文件、企业轮换台账、保管账、统计账、会计 账等资料,核实储备粮轮换实际操作主体和轮换的具体数量、时间。根据收购进度报表、收购发票、验收手续等核实临时存储粮食品种和收购、储存数量。
(2)核实保管费用、轮换费用的拨付和使用情况。查阅企业应收补贴款、补贴收入、销售收入、库存成本、银行存款等明细账以及相关的原始凭证,根据有关规定以及企业实际承储(轮换)政策性粮食数量、时间等情况,核实企业保管费用、轮换费用补贴的实际拨付、使用情况。
检查结果录入《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补贴情况检查工作底稿》(附表3-6)。
(三)检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检查在途粮食。
根据粮食购销合同、发票、提货单、运输票据、付款凭据等资料,核查粮食库存会计账中反映的粮食购进业务发生时间、购进粮食数量和金额等是否准确,验证在途粮食的真实性。检查中还要认真核对有关原始凭证是否伪造。必要时,需延伸检查发货方的统计账、会计账、报表等,核对该批粮食是否已经减账,防止个别企业利用在途名义将粮食库存互相抵顶。
2.检查代储粮食。
一是检查委托代储合同(协议)、实物保管备查账记载的粮食品种、等级、数量与粮食库存实物清查结果是否一致,相关运输票据、检斤记录反映的粮食入库时间、数量与合同是否相符。二是检查保管费用收款凭证、粮食权属证明等,进一步验证代储业务的真实性。
3.检查异地储粮。
一是检查委托保管合同及粮食库存会计账、统计账、保管账,确认异地储粮业务的品种、数量及发生时间。二是按照委托保管合同规定的保管费用标准核对有关费用支付凭证及资金往来账目,验证异地储粮业务是否真实。三是检查运输票据的运输目的地、业务发生时间等是否与异地储粮地点、粮食入库时间相吻合。四是采取函证、电话问询等方式向受托方核实异地储粮业务的真实性,必要时可派人实地查验,或委托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代查。
4.检查损失损耗和因灾借粮。
对粮食损失损耗,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认定,确认损失损耗数量。对政策性贷款收购的粮食损失损耗数量过大的,要进一步核查原因,检查是否有挤占挪用贷款、虚报库存等违规行为。对已参加保险的政策性粮食发生损失,可根据保险公司理赔手续认定。对因灾借粮,根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求粮食企业开仓借粮的相关会议记录、文件等,核实企业因灾借粮业务的真实性和具体数量。
五、汇总表格的填写
检查实际承储库点的粮食库存时,《库存粮食储存(收获)年限情况汇总表》(附表1-2)按企业的粮食分仓保管账等资料填写,其他表格根据企业相应的账务检查工作底稿填写,填写时 注意相关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库存中有受外省企业委托储存的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检查情况应单独汇总,汇总表中应注明委托省份和委托企业名称。
检查数据逐级汇总阶段,上一级的汇总表根据下一级汇总表累加形成,《粮食库存数量汇总表》(附表1-1)中“检查时点统计库存”一列中的数据,应与本级同期统计月报核对,发现不一致的,应查明原因,并将有关情况在备注栏予以说明。省级汇总阶段发现不一致的,必须按照统计月报调整“检查时点统计库存”一列数据,并另页附详细情况说明。各省(区、市)检查结果汇总后,应将单独汇总的本省代外省储存粮食的检查情况函复委托方省份汇总。
附表:3-1 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检查工作底稿
3-2 粮食库存账账核对工作底稿 3-3 粮食库存账实核对工作底稿
3-4 中央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底稿 3-5 粮食库贷核查情况工作底稿
3-6 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补贴情况检查工作底稿
第四篇:降低库存分析报告
在当今这个信息的高速发展时代,企业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的目标都是追求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希望尽可能快的资金流动,都不希望有任何形式的库存,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生产的连续与持续性,确保生产供应稳定尽可能不受外界的波动影响,企业都希望自己拥有充足的原材料,设备机器,零件备品。如何权衡者两者,如何达到两者的最佳配合,如何降低库存成本,如何科学合理的,有效的管理仓库尤其重要。
随着需求的不断变化,库存的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呆滞库存。有的说超过3个月不流动就算呆滞,也有的说超过1年不流动才算呆滞。总之,物料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而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就是呆滞物料,呆滞物料的形成原因不仅仅是买多了这么简单的,它是多元化的。
下面列举几组数据,可从中分析呆滞原因,寻找如何采取有效的库存物料整合措施。
合金类物料:
CF-H40SB板材 6月份入库
现存:291.7KG 单价:1415元
共计:421245元
2个月未出库
CF35A板材 2011年
入库
现存:220.12KG
单价:463元
共计101915元 8个月未出库
KG4板材
1-7月都有入库
现存340.274KG
单价649元
共计220837元 2个月未出库
KG5板材
1-7月都有入库
现存515.063KG 单价616元
共计317240元
5个月未出库
标准件类物料:
硬质合金导正销 ZYS-02-10-37 2月份入库 现存286件
单价15元
共计57720元
4个月未出库
园浮钉
ZYX-04 06 08 高度34.5的2011年入库
现存2095 平均单价15元 共计32425元
8个月未出库
合金凹凸模毛坯:
卸料板镶块毛坯
7*8*20 2月份入库
现存400件 单价182 共计72800元
8个月未出库
导正销毛坯 ZYMP-10-10-34 2011年入库
现存149件
单价28310元
8个月未出库
以上物料仅仅是原材料仓库物料的很小的一部分,共计
元,占库存金额的呆滞物料的形成有;定单变更 ; 设计变更;请购,采购失误等多种原因,所以要降低库存,不是单一的一个部门的能力所能改变的。也不是一天,两天所能改变的。从本公司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消化呆滞物料,降低库存需要技术部,各生产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
由仓库每月定时把当月现存量物料明细上报技术部,技术部在合理的设计前提下尽量安排使用现有物料。更换标准件应给予一定的过渡时间,以免造成原有物料的呆滞和新的物料的采购脱节。同时负责给出因技术更改所造成的制品的处理方案,并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做出对呆滞物料处理的评审。工艺部应参照现存物料尽可能的利用现有原材料进行工艺加工。同时负责因工艺不当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并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做出对呆滞物料处理的评审。
计划部和生产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物料整体工作的规划实施及呆滞原因的认定,组织召开呆滞料处理月度工作列会,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仓库应保证物料账目清晰,根据实际需求和现存量,按时,按量的做好请购申报,对于非技术更改,生产计划变更所产生的制品,呆滞物料及时进行申报,分类,分区放置,以便于呆滞物料的保存及处理。
采购部负责按评审后的处理方式,对呆滞物料进行变卖,退换等具体实施过程。对各部门和仓库请购物料的进行严格的管控和购买。
财务部负责对报废与折价部分金额的确认。
请各部门及时沟通,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降低库存,生产顺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mro库存管理分析
基于供应链的一个MRO企业库存处理分析
系部(院):
信息系物流系 专 业:
物流管理 课 程:
MRO供应链数据分析 班 级:
物流管理二班 组 名:
焦雨丰 学 号:
2014410203
教 师:
孙林
摘要
MRO库存目标是使库存处于某种合适状态,用于满足企业需求及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应付各种情景时的不确定性,如需求未知、订货期不确定、运输超时及采购时间变化等。传统的库存理念不适用于MRO企业的库存管理,这是由MRO物品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为此,文中提出一种供应商、MRO物流配送中心和需求企业三方共同库存管理的TPIM库存控制策略, ,使库存总成本最低,收益实现最大化,以提高MRO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MRO库存;TPIM策略;鲁棒优化模型, 库存分类;库存控制;HIJ 法;流动性
Abstract
MRO inventory goal is to make inventory in some suitable condition, to meet the demand of enterprises and reduce the unreasonable capital takes up, cope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various scene, such as demand for unknown uncertain transportation timeout and purchase order tim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inventory is not applicable to MRO inventor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which is decided b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MRO items For this reas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kind of MRO supplier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demand enterprise tripartite joint inventory management TPIM inventory control strategy, and using the robust optimization model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PIM strategy, the purpose is to make inventory the lowest total cost,profits maximiz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RO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rom inventory classification and contrast analysis of inventory control methods at home and abroad, consider unconventional gas to EFG management request, EFG multidimensional class and control model was set up “first according to the liquidity of slow and fast EFG classification, and the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iquidity EFG HIJ value with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key after the most!Fault significant!Supply agility!Classified maintenance agility”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FK inventory classification is given the corresponding inventory control strategy “research results for unconventional gas project in maintaining high service lev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ducing inventory investment has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MRO inventory;TPIM strategy;Robust optimization model,inventoryclassification,inventorycontrol,ABC classification,目录
1.引言.............................................................................................................................................5 2.MR0库存控制策略...............................................................................................................6 3.项目库存控制方法...............................................................................................................10.4库存控制策略研究..............................................................................................................13 结束语..........................................................................................................................................17
1.引言
1.从会计角度定义,MRO 物资是一种“间接材料”,而“直接材料”实际是指成品产品组成部分。从生产角度定义,MRO 物资通常是指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产品,只用于维护!维修!运行设备的物资”。如何在保持较高服务水平的情况下降低MRO 库存投资将变得非常重要。
MRO 库存控制需要根据MRO 的不同分类来进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库存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单标准ABC 分类法、多标准 ABC 分类方法、快速和慢速流动备件分类方法、设备维修模式分类方法!多维分类法、关键因素分类法,等等。MRO 分类控制或在整个项目期间都采用一种方法分类控制都是不合理的。本文将综合考虑各种库存分类方法和库存控制方法的优缺点,考虑设备不同期间的技术特性、历史数据的可获得性、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领域来构建非常规MRO分类库存控制模型,实现安全生产和经济库存之间的平衡。
2.MR0库存控制策略
2.1 “分散”库存控制
MR0物品“分散”库存策略,是一种MR0物流的三方共同库存管理的创新思路。MR0需求企业对物品的需求量通常是很难预测的,因而使MR0库存变得更加复杂及对物品库存管理更加困难。这里,“分散”指物理上的物品分散存储,逻辑上的信息统一管理,做到“分”而不散;“散”而有阶,“散”而有序的有效库存管理。分散”库存模式的总成本为:nY = X ^Pi + Fi + li + di)⑴i = l其中,Pi为!VIR0企业的采购成本;1^为库存成本;^为运输费;d,为装卸费;Y为库存总成本;n为供应商数。从(1)式可以看出,dit Pi为可控参数,而A为可变参数,前面提到的“物品库存管理更加闲难”就是指这个^参数。由于MR0企业要面对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而MR0企业对物品的需求量通常是很难预测的,因此使得MR0库存ri参数变得更加复杂,导致MR0物品供应商对物品原材料采购、生产及库存控制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为此,MR0物品供应商、MR0物流配送中心应加强与需求企业的融合,不断了解需求企业的现状、变化和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对需求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方能保障最小成本满足企业需求的库存控制来逐渐提升MR0企业的竞争力。达到Min=f(Y)。
2.1.1 MR0配送中心“供需存一体化”三维库存控制库存供需存一体化管理是指在MR0企业配送中心的服务过程中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对供需维度、供存维度及需存维度三个不同维度资源的整合,实现分散库存一体化管理
1.1.2 MRO库存管理控制的优化处理
MRO库存采用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需求企业共同库存控制的 TPIM(Three Party Inventory Man?agement)策略。TPIM库存控制策略的定义为:MR0物品库存信息由配送中心统一管理,MR0物品三方有限分散存储。这种策略的优点:一是,及时满足用户需求;二是,降低运输成本。为此,MR0库存管理应在有限库存控制方面做出最佳策略,这一策略的关键技术是:最大程度保障需求企业运行收益前提下的最小库存成本支出。MR0物品的库存控制优化处理还应考虑四个方面的环境因素:物品需求为确定性的,物品需求为不确定性的,物品需求量稳定及需求量波动较大情景。为此,MR0物品配送中心需要确定合适的库存量来应对客户订单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使得损失最小。MRO库存优化的基本控制策略,就是要确定物品的需求时间和需求数量,需要在物品的库存费用与缺货损失之间的进行权衡,甚至要更多付出库存成本以保障有限库存数量,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且需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一:保障历史记录以来的有限分散库存;条件二 :对MR0企业的需求做到及时满足;条件三:合理调度,优化配送路径 2.2.1库存分类实施步骤
库存分类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按流动性划分。依据年需求率和消耗的不确定性,把MRO分为慢速流动和快速流动件;分类的依据为每年的MRO消耗使用记录,计算宜于实现。第二步,按价值进行划分。针对不同流动性的 MRO 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 ABC 价值分类,对于快速流动 MRO,按历史消耗值进行ABC分类管理;对于慢速流动,库存资金占用是需要重点管理对象,选择按现有库存值进行ABC 分类管理。第三步,按关键管理属性进行划分。综合非常规项目的库存管理特性,分别从设9
备关键性,部件/零件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进行多维分类。分类基本思路
MRO 库存 3.项目库存控制方法
3.1库存控制思路
MRO库存控制受很多条件制约,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运输的不确定性、资金的制约、库存管理水平的制约。MRO库存控制是以控制库存为目的的方法、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集合,是对库存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工作。过量库存、积压库存、缺货,称为MRO库存的三大弊病“库存控制核心是根据MRO的使用寿命、消耗速度以及年消耗量,确定订货点、订货周期、订货数量、最低库存水平、最高库存水平。在充分考虑库存控制的要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库存分类方法,MRO多维库存控制思路为:第一步,按流动性进行慢速与快速MRO分类,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制定初步的库存管理策略,如连续检查库存、周期检查库存。第二步,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 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对分出 ABC类 MRO制定相应的库存管理方式,包括管理重点、订货量订货方式、检查方式、记录、统计方法、保险储备量等。第三步,最后按照关键性属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维修敏捷性分
3.2流动性不同的MRO库存控制策略
3.2.1慢速流动MRO库存控制策略慢速流动MRO是指年需求率小于1(在过去 12个月内未有周转),需求不确定的MRO物资。其库存控制策略包括:(1)对于周转缓慢(如在过去12个月内未有周转)的MRO物资,与终端用户组沟通,确定材料是否仍然可用;对最低/最高水平或过剩材料的周转进行必要的调整;使用库存申请流程记录最低/最高水平的变动。(2)对于呆滞(在过去36个月内未有周转)的物资,除采用(1)中提到的方法外,任何设备报废时,维护部门应就报废设备向供应链管理小组进行通知,而供应链管理部门应向维护部门提供库存报告,说明该设备的剩余库存量,以供审查。根据该报告,可以确定是将该物资重新部署用于其他类似设备还是进行废弃处理。(3)对于价值较高的慢速流动MRO需要定期(每半年)对其可用性进行评估,也可在采购时考虑采用虚拟联合库存的方式和其他同类企业共享库存
3.2.2快速流动MRO库存控制策略对于快速流动MRO也就是年需求率大于1(在过去12个月内有周转),需求基本确定的物资。需要掌握其消耗规律,根据历史消耗数据进行需求预测。采用周期检查库存的方式进行定期采购,在保证供应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库存,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实现本地采购的尽量采用本地采购,实现“零库存”。对于用量较大的标准件可与供应商协商采用供应商寄售库存的方式。
3.3成本不同的MRO库存控制策略针对不同流动性的MRO采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ABC价值分类。对于快速流动的MRO,每年有固定消耗或消耗规律是可预知的。因此对其按历史消耗值进行ABC分类。对不同消耗规律的MRO选择不同的需求预测模型。对于慢速流动的MRO由于年消耗低或几年都没有消耗,因此按现有库存值进行ABC分类”对于不同分类标准得到的ABC分类实施不同库存控制策略。A类物资需要重点管理,经常检查和盘存,按品种规格详细统计,保险储备量低;B 类物资普通管理由于比较贵重,一般检查和盘存,按大类品种统计,保险储备量一般;C类物资一般管理,低值易耗,一般检查和盘存,按年=季度检查盘存,保险储备量允许较高。
3.3.1库存关键影响因素的库存控制策略通过对MRO进行流动性划分和ABC分析之后,还可以根据MRO库存管理的不同影响因素(包括关键性,故障显著性,供货敏捷性,返修敏捷性),决定不同MRO的库存控制参数,库存控制参数主要包括订货点、订货数量、订货周期、维修策略,其定义描述如下:(1)订购点:MRO 物资进行订货的库存控制数量点,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订货采购过程启动。(2)订货数量:单次购买的物资数量,购买的多少主要由采购周期以及订货点决定。(3)订购周期:相邻两次采购的间隔时间。(4)维修处理方式:对故障器件的维修方式,维修时间等。通过对MRO管理过程的研究发现,任何其它库存控制参数都可以用这几个控制参数表示。.4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3.4.1物流企业库存控制的必要性物流企业的存货需求取决于物流网络结构和顾客服务期望的水平。从理论上讲,企业会储备每一种需求产品,以致力于为每一位顾客服务。但是,因为这种存储会增加总成本,而且对企业来说也有一定的风险,因而很少有哪种经营作业能承担得起如此耗资的存货义务。存货的目的是要以始终与最低的总成本相一致的最低限度的存货义务来实现所期望的顾客服务。库存控制的基本目的是要在满足对顾客所承担的交付货物义务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流通量。良好的库存控制策略是在四项要求基础上形成的,即产品要求、运输一体化、时间要求以及竞争表现。
2.运输一体化
在特定的设施中选择哪些种类的产品进行储备,会直接影响到运输表现,绝大多数的运输费率是以具体的装运数量和规模为基础的。因此,在一个仓库里储备充足的产品,以便向某个顾客或地理区域安排统一的装运也许是良好的策略。这是因为,运输中相应节省的费用往往会抵消,甚至超过为维持存货的增加费用。许多物流企业认为,在配送中心仓库里维持慢运输或低利润的产品项目是比较经济的,而实际的交付表现则可以在收到订单时再根据顾客的重要性程度做出适当的安排。对于核心顾客,可以通过可靠的航空运输提供快速服务,而对于其他的次要顾客的订单,则可以通过较便宜的地面运输交付货物。
3.时间要求承担快速交付产品的义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是物流服务的重要驱动力。要按市价需要做出安排,针对制造企业或零售顾客的明确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减少总的存货。维持安全储备的方法是要在所需要的时候获悉存货的准确数量,虽然这种按时间要求做出的规划可以将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储备的货物减少到绝对小的程度,但是必须将这种节省的费用与其他在对时间敏感的物流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平衡。例如,如果按时间的需求做出的规划趋向于缩小装运规模,将会使装运的次数、频率和费用增加,必然会导致更高的运输成本。因此,要有效和高效地做出物流安排,就必须实现交易平衡,在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所期望的顾客服务。4.竞争表现在一个与市场竞争隔绝的空间里是无法产生存货管理策略的。实际上,企业更期望去做的业务是它能否承诺和履行迅速而又一致的交付。因此,即使这种承担将增加总成本,它也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仓库中进行存货定位,以提供物流服务。良好的存货管理策略可以获得顾客服务优势或抵消其竞争对手当前所形成的压力。不过,在物流系统中存在材料和零部件存货的理由与制成品存货不同。因此,每一种存货以及所承担的水平必须从总成本的角度来观察。对设施、网络、运输以及存货等策略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库存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方法
3.4.2 物流企业库存控制的策略
1.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库存控制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进行库存控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实现适合企业的最优控制。若采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业务准确进行;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的有效应用,最终实现企业库存的最优控制。
2.现代化物流设备的引进目前,我国在仓储设备上还处于先进与落后并存的状态,各企业所拥有的设备状况不一,有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而有却还处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原始管理状态。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在现代物流中,机械化操作与传统的手工化操作相比,更加高效率、高质量和高利润。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主要有自动牵引车、自动化高架仓库、自动分拣设备、各式货架、条形码设备等。当前,射频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采用射频技术的相关设备也会在仓库中广泛应用。
3.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现有人员培训,或者引进物流专业人员来负责企业的相关物流工作,提高物流企业的库存控制水平。如果仓储业务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就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服务质量就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前进发展。4.企业联合,物流共享为了在满足顾客需求、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库存成本降低、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可以将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企业联合起来,实现仓库共享,共同投资
建立共享的物流配送系统。同时,也可以实现设备共享,例如叉车之类的贵重设备,可以与联合企业共同置办,共同使用。这样有利于各个企业克服自身的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减轻企业的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也可以将一些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完全外包给其他物流企业,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能够致力于核心业务更好的发展。
3.4.3物流企业库存控制的具体方法
1.ABC库存控制法
ABC控制法是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提出的,以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存货管理和成本管理等许多领域。它的基本原理是,处理事情要分清主次、轻重,区别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一个物流企业特别是大的物流企业来讲,存货的种类繁多、规格齐全、数量庞大,面对这种繁杂的存货情况,管理人员如何能够管理得井井有条,又不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呢?ABC控制法可以说是一种高效的存货管理方法。在存货控制中,运用ABC控制法就是要将存货分为3类,针对3类存货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对策。其存货控制原则:①对A类库存进行重点计划和控制。因为A类库存品种较少,资金占用大,是库存管理的重点。应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将存货量控制在定额之内,努力加速这类库存的周转。②对B类存货可以作为次重点进行控制。它的重要性介于A类与C类之间。③对C类存货以采用比较简化的方法进行管理,因为C 类存货品种比较繁多,资金占用量不大,不必因此花费较多的管理费用。
2.EOQ库存控制法 EOQ(economic order quality)称为经济订购批量,即通过费用分析求得在库存总费用最小时的每次订购批量,用以解决独立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EOQ库存控制方法认为,库存物品是一种用来使供、产、销系统免受过度摩擦润滑剂,它使各环节分离并独立工作,可以吸收预测误差的冲击,并在需求量发生波动时,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EOQ 库存控制模型中的费用主要有:存储费,包括货物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使用仓库、保管货物、货物损坏变质等支出的费用;订货费,包括手续费、电信往来、派人员外出采购等费用;缺货费,当存储供不应求时所引起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以及不能履行合同而缴纳的罚款等。在不允许缺货的条件下,在费用上处理的方式是缺货费用为无穷大。EOQ库存控制的原理就是在于控制订购批量,使总库存费用最小。3.MRP库存控制法
MRP 是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 planning system)的简称,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著名的生产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家欧·威特和乔·伯劳士在20世纪60年代对20多家企业进行研究后提出来的。MRP被看作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MRP依据最终产品的总生产进度计划,并按照产品结构确定所需零件的总需求量,然后根据已有的库存资源及各种零件的前置时间与最终产品的交货期限形成零件的生产进度日程和材料与外购件的订购时间和订购数量。在情况发生变化后,MRP能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生产的优先次序,它保证在需要的时间供应所需的物料,并同时使库存保持在最低水平。
4.“零库存”控制法“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不以库存形式存在就可以避免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等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零库存是在有充分社会储备保障前提下的一种特殊形式。零库存不是宏观的概念而是一个微观的概念。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可以把零库存的控制区域从一个车间延伸到一个工厂再延伸到相关的社会流通系统,但是在整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中,零库存只是一种理想,尤其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供应链物流、第三方物流和其他的新型物流系统,都把零库存服务作为对客户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形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自己组织物流系统时,也把零库存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整个经营水平的一项工作。资源计划方法可以实现零库存的计划,但是,零库存的实现必须依靠有效的物流系统来完成,只有计划方法是不够的。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电子看板是实施零库存的有效手段。在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电子文档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需求,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采用这种方法,使物流企业尽可能实现零库存
结束语
有效进行库存控制需要在项目建设阶段就开始重视MRO库存控制。库存控制的实现在项目实施单位信息化程度不高的前期可通过EXCEL库存控制仿真模型简单实现,后期可通过库存控制的信息系统实现,在建立库存管理相关系统基础上,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库存控制管理过程,包括建立清晰的库存决策过程;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流程;进行详尽的库存数据收集;供应商的合理选择;采购方式的合理选择;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推行;集中储备库存控制策略的推行。本研究将进一步针对不同分类研究库存控制计算模型,同时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钟学燕,文士豪,蔡春华,非常规天然气备件多阶段分类模型构建[J] 物流科技,2012(12):43-45 [2] 沈歆星,基于采购流程的MRO物料分类体系的构建CED1 中国集体经济,2011(31):109-120 [3]胡啟军,尹迪,罗兵.基于ABC分类的备件多阶段多类别分类法[J]物流技术,2009(11):246-248 [4] 崔荣春.备品备件“4-ABC”正交完备控制法[J]管理工程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