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全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国务院23号和省政府136号文件为主线,围绕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这个重心,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加强职业卫生基层和基础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努力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全力遏制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一、以23号和136号两个文件贯彻为主线,全面推动企业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
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措施和要求贯彻到企业,使企业能真正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重点督促企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1、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必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并落实各级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告知、申报、教育培训、个体防护、日常监测、监护档案和岗位操作规程等为重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体系。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和职业危害重点行业基本做到管理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对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根据具体实际积极推进。
2、自觉并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企
— 1 — 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评价等制度。2011年,所有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职业卫生审查工作。
3、建立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重点的管理台帐。企业必须建立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主要生产工艺、岗位分布和接触人员情况登记台帐,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相关台帐。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和职业危害重点行业都必须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做好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职工提供;对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根据具体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推进。
二、以粉尘与高毒两大危害治理为突破口,继续拓宽职业危害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治理
进一步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职业危害专项治理;根据江苏实际,针对各地职业危害现状,将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范围向重点行业和领域拓宽。
1、继续加大粉尘与高毒物品专项治理的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治理专项行动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经验教训,查找薄弱环节。组织进行回头看,跟踪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对危害治理和防护设施改造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在规定时间内仍不能整改到位且有毒物质浓度超标的一律停产整顿不得复产。
2、扎实推进石英砂加工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推进石英砂加工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治理工作。重点督促石英砂加工企业抓紧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干法企业原矿破碎工序要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湿法企业要在破碎工序实行喷淋洒水,烘干、筛分、分装环节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6月底前,对不符合职业卫生条件年产2万吨以下干法和1万吨以下湿法加工小企业一律提请政府予以关闭。12月底前,对经过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提请政府予以关闭。督促指导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认真抓好喷漆、涂胶和晾漆等环节高毒物质危害的治理工作,重点加大对生产工艺和防毒设施技术改造。加强指导和督查,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尽早进行技术改造。9月底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3、加强石棉制品制造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开展石棉企业排查摸底,全面掌握本地区石棉企业粉尘危害现状;督促指导企业做好生产工艺技术的升级改造和除尘设施装备的完善;重点抓住石棉加料环节,采取加料工序和其他工序隔离,加装除尘设施和湿式作业等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石棉粉尘危害。对国家明令禁止的角闪石类石棉,坚决淘汰;12月底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一律提请政府予以关闭。
4、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职业危害专项治理。我省使用正己烷、三氯乙烯等有毒有机溶剂的企业面广量大,涉及电子类、制鞋、家具、玩具等多个行业,职业危害较为严重。要在摸清全省使用有机溶剂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集
— 3 — 中开展对使用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专项治理。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加强对可能造成重大职业危害事件的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苯、铅等有毒化学品和重金属。
三、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和建设项目审查两项许可为抓手,有效提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水平
要以安监部门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确立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全面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1、理顺职能,切实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各地要把调整和理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作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主动向政府和编办汇报中央编办104号文件精神,提出调整完善职责、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快达成共识,调整明确本地区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机制。
2、完善制度,逐步规范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根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要求,制订《江苏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从范围和原则、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监管职责和权限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全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3、依法行政,全面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和验收工作。制订《江苏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办法》,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审核(备案)、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审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备案)的管
— 4 — 理以及审查程序进行规范,把好职业危害的源头关。
4、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工作。制订《江苏省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细则》,对许可权限、许可条件、许可申请、发放程序、许可证监督管理等进行规范,指导全省逐步启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审查发放工作。
5、从严查处,切实加大职业卫生执法检查力度。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通过严格执法促进企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义务、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督查,严格落实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以及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等相关制度。
四、以监管和技术支撑两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的双基工作
1、加强职业卫生监管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调整的需要和省局《关于做好全省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安监部门要落实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依法正常开展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要依照《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装备配备指导目录》的要求,为监管人员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和调查取证设备,为依法实施职业卫生监管提供保障。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技术性和专业性强,必须构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摸清全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对已有的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实行重新审查备案。制定管理办
— 5 — 法,促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合法规范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启动省级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中心、职业危害检测中心和实验室建设。筹建“江苏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为开展职业卫生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
3、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以粉尘、高毒等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要规范申报内容,提升申报质量,通过申报逐步摸清全省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基本情况,初步建立职业卫生监管信息档案。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和职业危害重点行业实现职业危害全申报。
4、加强职业卫生宣传培训工作。认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重点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守法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意识。督促企业加强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熟练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防护意识和能力。
5、加强职业危害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突发职业危害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职业危害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发生突发重大职业危害事件时必须快速反应,充分整合调配现有资源,组织紧急医学救援和社会救援机构做好抢救工作。加强突发职业危害事件应急队伍建
— 6 — 设,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五、以机制完善和制度创新两种方法为主要手段,逐步建立职业危害防治长效机制
1、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安监、卫生、人社、工会四部门职业危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相互沟通交流工作信息,协调解决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推进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有信息传输或电子政务系统,推进职业卫生监管信息化建设,及时汇总和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基础信息,逐步实现职业危害防治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规范管理。
3、探索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监管统一协调机制。摸索职业卫生监管与安全生产监管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协同部署、协同督查、协同执法的职业卫生综合监管格局。
4、探索职业卫生分类监管的方法。探索对存在职业危害企业分类、分级监管方法;吸取“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经验,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在线监控的研究,为逐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职业危害监控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篇: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发言稿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体职业卫生监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用人单位积极参与支持的结果,是技术服务机构热情服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要充分认识我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一是当前各方面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和重视不够,工作落实效果不理想。有些部门、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更多表现为重“伤亡事故”,轻“职业病危害”。有的重视只是停留在书面或口头上,缺少实际行动和措施,没有真正将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加以谋划。
二是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全省各级职业卫生监管队伍总体力量依然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监管人员和必要的执法监察装备,技术支撑体系没有很好建立,导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部分企业法制观念淡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关注劳动者的健康权益,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防护设施落后,管理不严格,治理不到位,工作场所职业危害严重;部分建设项目,尤其是招商引资项目未认真履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程序,存在“先上车、后买票,上了车、不买票”现象。
四是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维权意识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成为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主要接触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职业病危害预防知识少,加之用人单位不认真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缺少防护意识和技能,不能依法维护相应权利。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建议: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切实做好2014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
2014年,我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这个中心任务,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局党组中心工作这两个大局,实施顶层设计,强化基层基础,突出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治理,不断开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解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正确思想的形成与引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的培训,集中组织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劳动者职业卫生专题培训,通过宣传教育促进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要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期间,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舆论媒体,大力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普及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扩大宣传面,努力营造全社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从源头预防职业病危害。省局已将职业卫生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纳入项目管理部门审批前置,并实现网上统一受理、审查、审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发改、工信、建设等部门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对未履行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建设项目,不予备案、核准。要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加大考核权重,加强建设项目源头管理。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避免“先上车,后买票或上了车,不买票”现象。要按照省局要求,对安全设施“三同时”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审查。省局将适时对各市(地)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核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严把准入关。
(三)突出重点,强化执法,深化治理,逐步解决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严重问题。一要做好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治理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国家总局治理进度要求,到今年5月底,没有达到防尘工程治理要求且粉尘浓度超标的,一律责令停止产生粉尘危害的作业;10月30日前,对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或经治理仍达不到条件的,要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二要严格职业卫生执法监督。国家总局将今年确定为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省局将委托权威检测评价机构,随机开展监测检验,并发布职业卫生飞行检测情况公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四不两直”要求,开展暗访暗查、互检互查、执法检查,对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要认真编制职业卫生执法计划,精心组织,严格执法,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到“零容忍”。三要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各地市要结合实际,继续深化金属制品加工和建筑混凝土搅拌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启动火力发电(燃煤发电)行业
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同时,做好木质家具制造、工业园区职业病危害治理“回头看”工作。在此基础上,再研究确定2-3个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专项治理,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示范企业,有效指导工作。为突出重点,强化指导监督,省局确定了20家职业健康重点企业,制定了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开展职业卫
生基础建设工作。各市(地)、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重点企业,通过加强和规范重点企业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培养树立一批管理有序、控制科学、职业病防治效果明显的先进典型企业,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进一步推动全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治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各重点企业要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提高思想认识,掌握工作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要围绕建立完善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管理机构,前期预防、工作场所管理,加强工程防护、个体防护、教育培训、健康监护、应急管理等10个方面重点工作做好落实。省局将组织专家对职业健康重点企业基础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工作开展好的企业进行表扬,对不达标企业列入“黑名单”在媒体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
(五)继续加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力度。省局确定2014年全省新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企业为3188家,同比增幅为15%,并已经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地。各地要认真研究制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计划和工作措施,突出重点治理行业领域申报工作,合理测算各季度申报指标,做好任务分解,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申报工作目标。要结合全省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工作,重新开展一次对水泥制造、石材加工企业排查摸底工作,确保全部申报。要做好新建投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及时跟踪新建项目和园区企业投产情况,确保及时、如实进行申报。要加大对未申报企业的处罚力度,对没有及时、如实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通过强化执法促进申报工作。省局将继续把申报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进行量化考核,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全省通报。
(六)认真完成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各地要高度重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试点工作。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今年本地开展《活动》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目标,层层分解任务,要准确掌握现有相关企业底数和生产经营现状,按照国家总局规定的考核标准,组织企业认真开展自检自评工作,完善各项防治措施,及时整改存在问题,逐一进行考核验收,确保本地区木质家具制造等已开展基础建设的十个行业领域及今年重点治理的水泥制造和石材加工企业年底前全部达到标准要求,为实现到2015年全面完成本地区、本系统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工作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在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实施阶段,国家总局将抽取我省的2个市(地)及所属70家用人单位进行材料核查和现场抽查,评估结果直接影响我省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综合评价。各市(地)安全监管局要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将执法年活动、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等重点工作与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用人单位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确保评估工作真实反映我省职业病防治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支撑,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工作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职业卫生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各市(地)要进一步加大县(市、区)职业卫生监管体制理顺工作力度,要明确所辖县(市、区)职业卫生职能调整时间表,并纳入当年责任目标考核,争取职业卫生监管机构能够独立设置,不能独立设置的也要明确专人负责。今年,省局还要为县(市、区)安全监管人员配置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仪器和设备,各地要利用好这些仪器设备,开展必要的培训,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提高县(市、区)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
省局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制定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14-2015年发展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市(地)、县(市、区)积极筹建丙级检测评价技术支撑机构,以满足本地区技术服务要求。省局将按照有关要求,严格考核标准,开展乙级资质延续工作;同时,扶持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乙级机构晋升甲级。各市(地)要鼓励技术服务机构跨区域服务,打破区域垄断行为,加大检测实验数据和评价报告审查把关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评价机构能力和水平建设。要建立检测评价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按规范要求从业的机构,严肃查处;问题严重的要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消其资质。要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不断充实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厂矿企业等领域职业卫生专家,合理调整专家队伍结构,发挥好专家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
同志们,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使命神圣,责任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敢于担当,勇于承重,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化专项治理,严格执法监督,努力开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新局面,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全县2016年职业卫生工作要点
2016年,全县职业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职业病防治新机制,紧密围绕国家、省职业卫生重点工作,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深化重点行业专项治理,突出机械制造、危化品生产使用等粉尘、高毒物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的职业病危害治理;强化基础建设,督促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危害告知、日常检测、定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
一、健全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
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各乡镇(园区)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要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范围,并与总体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推进、统筹考核。用人单位要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人,建立健全包含第一责任人、分管责任人、管理人员、劳动者,涉及公司、车间、班组、岗位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保证资金投入,确保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完善诚信体系。要将职业卫生内容纳入用人单位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管理,在审查中要严格审查用人单位是否履行职业丑生“三同时”,防护设施、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现状评价、日常检测是否落实到位。要将职业卫生承诺事项落实情况,列入督导检查、治理验收、防治评估、行政执法的必查内容,把用人单位兑现承诺情况作为诚信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是抓好隐患排查体系建设。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利用隐患排查治理动态监管平台,开展隐患自查自改自报。要结合治理验收、危害防治评估和专项治理等行动,对企业职业卫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察,督促企业尽快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网上填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并通过监管平台对企业隐患数据进行监督、统计和分析,实施差别化监管。
四是积极运行联席会议制度。要建立并运行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主要任务、成员职责、工作机制和有关要求。要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制度,以部门间协作配合、齐抓共管、信息共享为前提,统筹协调并提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关对策和措施,组织开展多行业、多部门的职业卫生联合执法、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发布、违法、行为举报受理、重大事件处置以及危害监测预警等工作机制。要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加强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粉尘防治工作主体责任。做好农民工尘肺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和相关权益。
二、深入开展专项治理
一是督促水泥、橡塑企业建立责任制、配备机构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展定期检测、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健康监护,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各项管理措施,夯实基础管理。在两个行业企业进行覆盖式执法监察,对拒不落实整改,无防尘设施或达不到防尘要求、不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要求的防尘用品,以及工作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对粉尘浓度仍严重超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要提请地方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专项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危害告知和警示标识专项治理,结合执法监察、督导检查、申报复核等行动,采取统一合同告知模板、规范公告栏格式、发放《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等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危害告知不规范、不全面、应告不告,以及警示标识数量不足、设置不醒目、规格不达标等问题。
三是重点行业治理。在完成国家和省市局确定的专项治理基础上,县局决定进一步在机械行业的开展专项治理。治理行动要摸清底数、制定方案、明确标准、严格验收、严肃执法,确保危害因素得到有效遏制,劳动者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强职业病危害申报核查
从2016年起,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复核及对应报未报用人单位的检查行动。用人单位要按照新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目录》完成自查自改,新建企业要在竣工验收后30日内进行申报,发生变化的要在15日内完成变更申请。各地要对辖区内已经完成申报的用人单位及应报未报用人单位,要采取网上信息核对、现场检查核实、对照检测评价报告等方法,对已经申报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机构人员、危害种类、危害分布、危害浓度、接害人数等信息内容进行重新审核,要求企业对发生变更或不实信息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执法,对未及时、如实申报或未按规定申报变更的,要责令限期改造,并分别处以5至10万元或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
四、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工作
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局要求,为科学评判各地职业卫生工作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步工作,从2016年起,每年10-11月份,全省将开展职业危害防治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明确并落实职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范围,并与总体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统筹考核。我县抽选5家企业,检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评估时聘请技术支撑单位和行业专家,对企业的资料审查和现场抽查,并对各项工作推进效果进行评估打分。检查内容包括:危害申报、接触危害作业、培训教育、“三同时”履行、健康检查、检测评价以及合同告知等。评估结果将按比例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各地要认真按照评估内容做好相应工作。
五、夯实基础建设
一是抓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要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未按照规定履行“三同时”手续的依法予以严厉处罚。重点行业“三同时”履行率要达到100%。
二是做好职业卫生统计工作。按照国家总局的要求,各地严格落实工矿商贸企业职业卫生统计制度,明确职业卫生统计工作专职人员,认奠做好数据审核和汇总分析。2016年11月10日前,完成统计任务,并上报(具体统计任务见《2016年工矿商贸职业卫生统计任务分配表》)。县局将定期调度并通报。
三是加强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工作。督促存在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按《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每3年进行一次现状评价。督促企业将检测、评价结果向安监部门报告和向劳动者公布。对检测结果超标超限的,要督促用人单位整改,并及时开展复检。
四是抓好档案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督促已完成档案建设的用人单位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另一方面,督促指导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开展档案标准化建设,年内要完成全部工作量的75%以上。
五是强化执法监察。要实行“二合一”执法模式,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的同时,加大对存在高危粉尘、高毒物品和放射性危害企业,以及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明确职业卫生执法工作量。
六是加强劳务外包和劳务派遣管理。规范劳务外包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在向外承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对承包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条件和能力进行调查核实。发现用人单位存在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外包给不具备防治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行为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强化派遣用工管理,监督用人单位严格落实劳务派遣员工的职业病防治待遇,大力推动《职业病防治告知附加条款》的签订工作,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或未在合同中告知职业病防治相关内容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四篇:餐饮业监管工作要点
餐饮业监管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切实做好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集中解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结合我市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现状,制定如下餐饮业监管工作要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
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疾病控制中心主任、食品监察队队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食品监察队,食品监察队队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实施餐饮服务领域的全方位监管。
一是完善“监管网”,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二是健全“督查网”。对各个责任区监督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确保履行职责到位。三是健全“应急网”。建立应急机动队,有效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四是完善“举报网”。对餐饮服务环节举报投诉案件及时检查处理。
二、加强日常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严格餐饮服务许可。
进一步加强餐饮业消费环节日常监管和安全许可的审查力度。在2009年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许可程序、条件、许可项目和许可证编号,严格规范餐饮业食品安全许可证的审查、发放和管理;对餐饮单位安全许可证持有情况、许可范围、食品从业人员有效健康证持证情况加大监督检查。
(一)检查对象:检查整顿餐饮单位、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等餐饮单位。
(二)措施及依据: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及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要求,强化权责一致意识,建立和完善餐饮服务许可证申请和发放的现场审查制度,规范审查程序,严把许可准入关。要做到对全部整顿对象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不留空白点。对无许可证的要登记在册,对符合要求的要在短时间内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对不具备申请条件的坚决不予发证;在进行专项检查的同时,要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将许可审核与日常量化评分综合起来确定等级,并按要求进行标识,要将量化分级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促进餐饮单位增加软硬件投入和卫生条件改造,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同时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管理员等制度。
三、对餐饮业使用不合格原料及添加剂加工食品行为进
行专项整顿。
(一)检查对象:所有餐饮单位、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等餐饮单位。
(二)措施及依据:依照《食品安全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现场监督检查的方式,对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原料使用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一是要加强对食用油、调味品、食用盐、水产品、畜禽产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原料的监督检查,对恶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食品原料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震慑力,对涉嫌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二是在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和来源不明的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的同时,对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的原料库房、操作间及供水设施做一次全面的清查,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或来源不明的原料,要按有关要求进行集中管理或销毁,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要充分利用现场快速检测手段,加强对餐饮业原料的现场快速检测,提高卫生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严查肉品的购入和使用情况,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未经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为,触犯刑律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食品原料采购管理和食品原料进货台帐的建
立。
(一)检查对象:餐饮单位、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等餐饮单位。
(二)措施及依据: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卫生部关于《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要求,结合餐饮业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010年继续做好餐饮业单位索证索票制度的建立工作,督促企业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此项工作,建立登记清楚、内容详实的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从餐饮服务许可、原料采购、量化分级、档案管理等多方面规范经营行为,使索证索票制度的监管科学化、经常化。通过原料进货台帐制度的建立,切实提高了全市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水平,杜绝有毒有害食品原料进入餐饮服务环节。
五、加强长效监管,进一步提升餐饮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实施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分层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持续保持量化率95%以上。实施不同的监督检查制度,对量化分级实施动态管理。
六、加强宣传教育及食品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
以 《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12月4日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要充分发挥餐饮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维权、自律和服务功能,促进行业自律;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典型案例。继续加大对从业人员(尤其是经营者、管理者)食品安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工作,通过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少增强防范食物中毒事件的意识,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第五篇:睢宁县安监局召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联席会
睢宁县安监局召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联席会
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理顺工作关系、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广大职工身体健康权益。2012年8月16日上午,睢宁县安监局会同县总工会、县卫生局、县人保局、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召开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联席会。
会上,首先由县安监局马飞副局长对全县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及现状作了介绍和分析。随后,县人保局、县总会、县疾控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围绕职业病相关情况开展了讨论,并就下一阶段职业病防治工作及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达成了共识。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全面落实企业防治主体责任。要加大对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的宣贯力度,加强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职业卫生法制观念,督促企业依法如实进行职业病危害网上申报、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落实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等。二是完善监管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推进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深入开展五大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
睢宁安监局 三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