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工集团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办法
建工集团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集团“双主业、多板块”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地铁板块的发展,加强对地铁施工项目的管理,规范地铁施工项目的审计工作,提高工程盈利水平,确保工程效益真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结合《建工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全资、控股、事业部的地铁施工项目。其他各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组织和实施地铁施工项目的审计工作,所属各单位负责对地铁施工项目日常的审计工作。
第二章 审计目的和审计原则
第四条 地铁施工项目审计的主要目的:
(一)通过落实项目收入、成本和利润,确保地铁施工项目的经营业绩真实、可靠;
(二)通过对项目管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价,促进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
第五条 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指审计在收集、评价和沟通有关被检查的活动或信息中,应坚持其最大限度的职业客观性。在其作出判断的过程中,不受其个人喜好或他人的不适当影响,作出公正的评价。
(二)重要性原则。指审计工作过程中,对影响地铁施工项目效益的主要方面进行审计,确保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相关性原则。指审计工作过程中,主要关注与审计目的有关的信息、资料等证据,做到有的放矢。
(四)成本效益性原则。指审计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企业效益优先,在不影响审计结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审计成本最小的审计方法,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三章 审计的基本程序 第六条 地铁施工项目审计的基本程序主要分四个阶段:
(一)审计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完成成立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初步沟通,确定审计目的,制订审计方案,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工作。
(二)审计实施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完成各项具体的审计工作,落实审计方案。
(三)审计报告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完成审计报告的初稿,与被审计单位进一步沟通,审计报告定稿后,报送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四)审计报告反馈。根据审计结果和审计建议,向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意见反馈,并跟踪整改。
第四章 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七条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成立审计组。根据审计预计达到的目的和预计审计工作量,成立审计组。集团公司关注的地铁施工项目,由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组成审计组,必要时,可与其他部门或单位组成联合审计组。其他地铁施工项目,由各单位审计部门负责。
(二)审前沟通。根据全年审计工作计划,或接受有关部门、单位的委托,对地铁工程开展的审计工作,在审计工作开展前应做以下工作:
1、审计组应与被审计单位经理、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等领导对审计工作事宜进行沟通,商定审计基准日,初步了解被审计地铁施工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涉及该地铁工程的外部审计结果,根据审计项目的复杂程度,确定是否对被审计地铁项目进行审前调查;
2、审计组应与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了解相关部门对该地铁工程的关注点及难点,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必要时请其直接参与组成联合审计组;
3、审计组应就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准备情况向集团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和沟通。
(三)制订审计方案。根据地铁施工项目的审计目的和审前沟通结果,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拟定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方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审计依据;
2、审计目的及意义;
3、审计基准日;
4、审计的范围;
5、审计的主要内容;
6、审计的主要方法;
7、审计时间安排;
8、审计组成员及分工。
(四)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经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由审计组负责组织实施。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方案,提前5天向被审计地铁施工项目的主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1、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
2、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基准日;
3、审计时间;
4、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其他必要的协助;
5、审计组名单;
6、审计机构的签章和签发日期。
(五)制订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调查表。审计组根据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活动、采购业务、租赁业务、资产管理、经营与结算、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管理流程进行调查,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现状。
第八条
被审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后,应根据审计通知内容和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审计准备资料,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章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九条地铁施工项目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一)召开审计组进驻见面会;
(二)组织相关人员座谈;
(三)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调查;
(四)采集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地铁项目的财务数据;
(五)收集和分析审计资料。第十条
召开审计组进驻见面会。会议在审计组进驻当天进行,由审计组组长主持,被审计单位经理、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总经济师以及被审计地铁施工项目部经理、商务经理等主要有关人员参加。审计组组长向被审计单位介绍审计组成员,说明审计目的、审计范围等情况;被审计单位介绍被审计地铁施工项目基本情况,各项审计资料准备情况,目前施工进度,项目施工的特点和难点等。
第十一条 组织相关人员座谈。根据工作需要,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部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项目经理、项目商务经理以及项目部基层管理人员进行个别座谈。通过座谈,了解对地铁工程管理情况。
第十二条 开展对地铁工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形式,由被审计单位和项目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初步掌握被审计单位和项目部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判断各项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第十三条 采集被审计单位和地铁项目的财务数据。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应及时采集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的账套数据,利用审计软件开展项目数据分析。
第十四条
收集和分析审计资料,主要包括:
(一)对前期工程界定范围及风险的审计;
(二)对前期项目策划工作完成情况的审计;
(三)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审计;
(四)对工程合同的审计;
(五)对采购合同的审计;
(六)对专业分包合同的审计;
(七)对劳务合同的审计;
(八)对地铁施工机械管理及摊销情况的审计;
(九)对工程收入、成本、利润的审计;
(十)对工程结算的审计;
(十一)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十五条 审计地铁施工项目的前期工程是否存在风险。
地铁施工项目的前期工程是指应由地铁建设方(业主)承担的地铁施工项目前期施工工程,包括拆迁、交通导改、管线改移等。
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前期工程的范围界定是否清晰;
2、拆迁、交通导改、管线改移等前期工程是否完成,如部分内容包含在施工合同中,费用是否被包死,将会出现的主要风险;
3、工程现场踏勘与甲方交底情况是否一致。
第十六条 审计地铁施工项目的前期项目策划工作完成情况。
工程合同签定以后,应由被审计单位主管项目管理的领导组织施工管理、市场经营、法律合约、财务、物资、技术质量、人力资源以及项目经理部等有关部门进行施工项目前期策划工作。
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项目经济目标策划情况;
2、工期保证策划情况;
3、工程主要风险点管理策划情况;
4、企业资源保障策划情况。
第十七条 对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目标管理责任书;
2、项目经济测算资料;
3、项目经济交底资料;
4、项目部上级管理部门对项目经理部考核的文件资料;
5、项目经理上交风险抵押金证明。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指标完成情况,未完成原因分析;
2、按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规定的各项考核内容实际考核情况,是否存在考核不及时的情况;
3、是否上交抵押金,不上交抵押金的原因;
4、经济指标分解情况。第十八条 对工程合同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工程中标通知书;
2、地铁施工建设合同;
3、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4、履约保函;
5、集团公司和被审计单位对该地铁工程施工合同的评审资料。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工程价款确定方面。
(1)合同价款是暂定价、固定单价还是固定总价;(2)工程价款计量的方式、程序是否合规;
(3)工程价款支付方式(如按月支付、分段结算、一次性结算)中相关依据是否科学、可行,具有操作性;
(4)拖延支付惩罚措施是否明确,工程价款支付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是否有批准、前置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弹性条款存在;
(5)审查竣工结算的前提条件。如结算的条件、依据、结算的期限、程序、审核,逾期审核的责任等;
(6)审查履约保证金或保函等履行情况;
(7)工程预付款数目是否合理,施工进度款支付数额、日期是否合理;(8)维修保证金规定是否合规。
2、合同价款调整方面。
(1)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对合同价的调整范围、内容、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可操作性;
(2)是否明确提出甲供材料和甲供设备单价,与投标预算不一致时允许调整的范围。
3、执行计价规定方面。
(1)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提出工程结算编制的计价规定;(2)是否明确规定招标文件和造价文件中未包含项目的计价规则。
4、经济责任追偿限制方面。审查合同追责条款是否公平、对等,责任是否设有限度等。
5、合同效力方面。合同签订的内容是否依据招标文件,如果效力发生改变是适用合同条款还是招标文件相关条款。
第十九条 对采购合同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采购、租赁管理方面的文件资料;
2、采购、租赁合同台账;
3、所有钢筋、商品混凝土采购合同及招投标资料;
4、模板租赁合同。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物资采购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用料计划控制流程;采购计划审批流程、采购合同会签流程、采购招标过程、供货商是否是合格供方名录内、采购数量与计划用量的关系、采购价格的确认标准、采购质量、物资验收、物资保管、结算付款以及物资采购期后事项等;
2、废旧物资处理流程及结果;
3、租赁模板合同损坏赔偿规定及实际赔偿金额,是否存在丢失模板的情况;
4、各类材料采购、模板租赁,根据金额从大到小或重要性原则,每项抽查两至三家,根据审计软件分析提供的资料,复核合同执行情况,是否存在采购执行与合同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是否足额扣留质保金,付款是否按合同规定执行等;
5、甲供材料类型及定价政策。审计实际执行情况与合同规定是否一致,价格变动处置依据及处置结果。
第二十条 对专业分包合同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与专业分包管理方面的文件资料;
2、专业分包合同台账;
3、主要专业分包合同及招投标资料;
4、分包单位结算资料。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专业分包项目是否经过招标,选择分包商的原则,分包商的资质,付款情况;
2、专业分包工程款结算情况,款项支付情况,是否预扣质保金,与分包合同规定是否一致;
3、甲方指定分包收取管理费情况;
4、分包纳税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劳务分包合同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与劳务分包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
2、分包合同台账;
3、主要分包合同及招投标资料;
4、分包单位结算资料。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劳务分包合同包含的内容;
2、劳务分包方选择是否经过招投标;
3、劳务结算情况;
4、拖欠劳务费情况。
第二十二条对地铁施工机械管理及摊销情况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管理制度;
2、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折旧管理制度;
3、盾构机及其他大型施工机械摊销情况。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及维修费用;
2、折旧、摊销与收入配比情况,是否足额计提折旧和摊销;
3、是否存在现有折旧、摊销办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第二十三条 对工程收入、成本、利润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项目成本核算办法;
2、单位工程成本表;
3、成本分析;
4、未完施工分析;
5、统计报量;
6、材料移动报告。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及时确认合同收入;收入和成本是否匹配;同时是否考虑到谨慎原则;是否存在虚列收入情况;各项奖励是否及时确认收入;
2、各项成本是否足额计账;
3、是否存在长期不结转的施工成本;
4、重点分析盈亏原因;
5、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分析功能。通过科目分析,审核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费用归集的准确性;通过综合预警分析模型,对大额支出进行抽查,评价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通过分录预警分析模型,对财务收支、经营成果等进行分析审核,评价被审计单位账务处置的规范性。
第二十四条 对地铁工程结算情况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地铁项目工程结算管理办法;
2、结算依据;
3、截止到审计基准日地铁施工项目部报监理的累计工程量及监理累计审批额;
4、截止到审计基准日地铁项目部增减项目情况统计;
5、截止到审计基准日地铁项目部洽商项目情况统计表;
6、结算书。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结算进度情况;已完成结算的内容;
2、增减、洽商项目监理、甲方确认情况;
3、结算争议情况及项目部采取的措施。第二十五条 对工程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一)应收集的资料:
1、截止到审计基准日最近一期工程款申请支付文件;
2、回收工程款台账;
3、项目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4、项目外部借款情况。
(二)应重点审计以下内容:
1、收款进度与合同规定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主要原因;
2、是否存在工程款拖欠,分析拖欠的原因;
3、甲供材料抵扣工程款情况;
4、是否存在甲指分包直接抵扣工程款情况。
第六章 审计报告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二十六条
审计组应在审计实施结束后,经过集中讨论,汇总分析所有审计意见,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通过审计软件分析复核,形成审计结论与审计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 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一)审计报告的编制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审计事项;
(二)审计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作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不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
(三)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易于理解;要体现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定性及追责要求;
(四)审计报告应及时编制,以便适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
(五)审计报告应针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六)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建议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十八条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报告日期。
第二十九条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二)审计过程:说明审计主要经历的阶段,所采取的主要审计形式和审计方法,以及被审计单位在工作中的配合情况;
(三)审计发现:根据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披露;
(四)审计结论和评价: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
(五)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第七章 审计意见反馈及后续审计
第三十条 地铁工程审计意见反馈,是指根据对该地铁施工项目审计结果,向被审计单位和地铁施工项目部反馈,并对审计报告中涉及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第三十一条 审计意见反馈采取书面形式,向被审计单位、施工项目部反馈。第三十二条 后续审计,是指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而实施的审计。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
第三十三条 被审计单位应及时将整改措施及效果及时上报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对于已采取纠正措施的事项,必要时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建工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办法
建工集团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集团所属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以下简称“开发企业”)项目投资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开发企业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风险,提升开发企业的项目运营管理能力,保证开发企业投资预期利润的实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是指对开发企业所开发的项目(包括房产和地产)从投资可研工作开始至项目开发完毕的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审计监督。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所属的全资、控股企业、事业部,其它性质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审计目标、审计原则及方法
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计目标:对开发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作出评价;对开发项目投资成本、销售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计,对开发项目的效益情况作出评价。
第五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时,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审计查出的各种问题,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开发项目全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重大决策、风险防范、遵守财经纪律等情况进行审计。
(二)谨慎性原则: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时,坚持稳健、谨慎的态度,事实清楚、评价准确、依据充分。
(三)成本效益原则:在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时,应结合本组织内部审计资源和实际情况,既可以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审计,也可以进行项目部分环节的专项审计。
(四)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相融合原则: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应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效益的审查和评价贯穿于开发项目各个环节,并与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执行情况的检查相结合。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计方法: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审计时,应当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审计所需的证据和项目审计各环节的审计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
(一)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
(二)采取座谈、内控测评、抽样法、详查法、监盘法、顺查法、逆查法、计算机辅助审计、调查法及函证等基本方法。
第三章 审计的主要内容
第七条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审计。指对项目从投资机会研究开始至项目开工时止的前期准备工作进行的审计监督。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投资立项审计:指对已立项开发项目的决策程序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投资立项审计的主要依据是组织决策过程的有关资料。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投资决策程序的建立、审批是否合规,决策内容的论证依据是否充分;
2、决策程序的民主化、科学化,特别关注有无主要争论及分歧意见的说明,有无违反决策程序及决策失误的情况等;
3、各项目标的决策是否明确;
4、市场调查及市场预测中数据获取范围、方式的适当性及合理性;
5、财务测算的内容完整,依据充分;
6、筹资方案应规避企业风险,并制定了稳健的使用计划及相应的调整措施;
7、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方案等程序性文件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并在有关部门备案。
(二)设计(勘察)管理审计。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环节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计和评价。
设计(勘察)管理审计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管理制度、招标资料、勘察和设计合同以及会议纪要等文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委托设计(勘察)、初步设计审查和批准、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等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2、设计(勘察)商的选择是否采用招标方式,其资质是否合规、合法,招标程序是否合法、公开,其结果是否真实、公正,有无因选择设计(勘察)商而导致的委托风险。
第八条 招投标审计。指对建设项目各方面的招投标工作和工程承发包的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招投标审计的主要依据是与招投标环节相关的管理制度、招投标资料以及会议纪要等文件。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招投标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2、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
3、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悖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第九条 合同管理审计。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专项合同内容及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合同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2、合同管理资料依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3、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的真实性以及合同的执行对整个项目投资的效益性。
第十条 设备、材料采购与付款审计。指对项目建设过程中设备、材料采购与付款环节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计和评价。
设备、材料采购与付款审计应依据采购计划及批准书、招投标文件、采购合同、相关的内控制度及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等资料。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2、采购与付款环节资料依据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3、采购与付款环节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
4、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处理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因管理脱节而造成的资产流失问题。
第十一条 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指对开发企业在销售开发产品和收款过程中各项管理工作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计和评价。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
2、销售价格的制定是否有明确的定价流程,是否经过详细的测算和调研,价格调整是否严格执行审批权限;
3、严格按照经审批的销售方案进行销售,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处理是否适当,额度是否在授权允许的范围之内;
4、售房合同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在部分承诺性条款中,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
5、营销部门要及时与总部相关部门核对销售收入,货币资金要及时入账。
第四章 效益审计及评价
第十二条 对开发项目效益的审计,是指对开发项目的效益性进行审计和分析。其审计目标是:在对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费用、税金及利润等审计的基础上,对开发项目的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第十三条 对开发项目效益的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开发项目销售收入的审计:
1、销售收入的内容是否真实、记录是否完整;
2、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前后期是否一致;
3、是否存在人为调节收入等问题。
(二)对开发项目开发成本的审计:
1、开发成本(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用)的内容是否真实、记录是否完整、计算是否正确,重点对以下三个成本项目进行复核检查: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①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是否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
②结合相关的合同或者协议以及项目开发成本预算明细表,检查为取得项目用地而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的估算与实际支出情况。审计重点为拆迁方案、补偿标准的制定情况、拆迁协议的签订情况,核实拆迁补偿费的实际支出情况。
(2)公共配套设施费:
①公共配套设施费是否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
②核实公共配套设施费的估算及实际支出情况,关注该部分费用分摊计入成本情况。审计的重点是公共配套设施费用的预提入账情况,及预提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的使用情况。
(3)建筑安装工程费:
1、结合项目开发成本预算表,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的估算及实际支出情况进行审查。依据账载数据、预算、建安合同和结算等相关资料,重点审计建安合同洽商增减项目的合规、合理性;
2、确认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是否匹配;
3、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开发成本等情况。
(三)对开发项目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及其他费用)的审计:
1、期间费用的内容是否真实、记录是否完整,公共性费用分配是否合理,重点审计各期间费用与费用估算的变化;
2、是否准确区分期间费用、开发成本的界限;
3、对期间费用支出情况进行复核检查;
4、是否遵循借款费用的计量原则,有无随意分摊借款利息的情况。
(四)对税金及附加的审计:
1、审查有关税金的缴纳范围与税种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重点关注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各项税种的计税范围、计税依据、计税方法等是否符合规定;
2、审查各项税金计算是否正确,缴纳是否及时。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审计评价。指对项目开发完毕后有关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审计和评价。
1、评估项目的整体效果,侧重分析项目的实际盈利情况,与立项时的预测相比较,判断该项目投资是否收到预期效果,过程偏差是否合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措施、调整目标的合理性;
2、评价项目各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执行。开发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对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给予评价与分析是保证项目实现效益的关键;
3、评价开发项目对预见的风险因素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及管理中防范风险的能力;
4、评价管理团队对所开发项目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
第五章 审计报告 第十五条 审计组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审计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
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设性,并体现重要性原则。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建工集团工会主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建工集团工会主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为加强工会组织的廉政建设,提高工会干部廉洁自律的素质,完善工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对工会财产完整性和使用情况的审查监督,确保工会经费收支做到“收好、管好、用好”,根据中纪发[1998]2号文件的精神和市总工会《工会内部审计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审计范围及对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工会组织。审计对象一般指工会主席和主管财务的工会副主席。上述人员由于任职届满、工作调动、职务变更、离退休等原因,在离开原工作岗位前均应根据本办法对其任期内各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具有独立工会财会机构工会主席离任时,由集团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做好工会主席离任前的审计工作(集团工会财务部配合工作)。
二、审计主要内容:
1、任期内本级各经费收入、上解、管理和使用情况。
2、工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3、各项专用基金提取和使用情况。
4、工会投资收回和收益实现及经济合同、协议履行兑现情况。
5、债权和债务情况。
6、需要审计的其他项目。
三、审计依据和准备工作:
1、离任审计要依据《工会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规定》《新工会会计制度》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审计对象在任期内各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结合工会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
2、各单位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民主程序对工会主席作出离任决定后,同级组织部门应通知上级工会和被审计人所在工会,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应在五日内做好被审计人的各项审计工作,同时发出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应根据通知书内容做好准备。
3、审计对象和所在单位在进行审计事项前须提供如下资料:
(1)审计对象述职报告、任期内有关财务工作和经济活动方面的总结材料。(2)有关会计资料、帐目、报表、凭证等。(3)财务、财产管理的有关制度。(4)有关经济合同及其履行情况资料。(5)债权债务资料。(6)其他有关资料。
4、审计对象在离开原工作岗位前,同级工会经审会应向上级经审会报告,并组成审计小组。审计一般采取同级审或上级助审、上下联审的办法,特殊情况也可在请示上级经审会同意后,采取委托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四、审计程序:
1、审计组在审计时要听取审计对象及有关人员介绍情况,并可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2、查阅复核相关会计档案资料,核实帐、库、物、做出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
3、协助有关人员编制审计对象离任前工会资产及有关经济事项交接清册。
4、审计结束后,由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填写《审计证明书》一试三份,并附必要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经本人核阅后签章)。同级经审会收到《审计证明书》后,应在十五天内签署审计意见并抄送审计对象及被审单位。
5、被审计人在接到《审计证明书》后,如有异议可在三日内向上级工会和同级组织部门提出复审要求,上级工会和本级组织部门认为有必要复审时可责成有关人员重新进行审计。
6、审计工作结束后,经审会将审计报告副本报上级工会经审会及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干部管理部门,若发现重大问题可按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部门反映。
7.经审会可根据审计情况向被审单位提出改进工会经费收管用及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五、其他:
1、各级工会财务负责人、其他参与经济事项必须进行审计的有关人员的离任审计,根据其职责范围、工作权限可参照本办法由同级工会经审会进行。
2、本办法中条款及解释权由集团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负责。
3、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同时1994年颁布的《关于对工会主席离任审计试行办法》废止。
二O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建工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建工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建审<2014>10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市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国资发〔2010〕34号)和《市市属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京国资发〔2013〕3号)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客观地开展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本部及其下属事业部、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集团参股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 集团各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以保证独立履行审计职能为原则,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改善公司治理。
第五条 集团各单位应当按照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内部审计,做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六条 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集团内部审计业务的总体指导与监控。集团公司审计部为审计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七条 集团公司审计部是集团内部审计主责部门,按照企业发展要求,根据业务需要配备审计人员,履行集团公司总部内审工作职能,负责对所属单位审计工作的系统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工作协调与服务。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企业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应当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各单位应当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配备专职审计人员。500人以上的子企业,专职审计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在岗职工人数的4‰。
第九条 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和人员配备基本原则
(一)集团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子企业,资产规模(含管理资产)在30亿元以上的,应当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不得少于4人。
(二)集团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子企业,资产规模在3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的,应当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审计人员配备不得少于3人。
(三)集团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子企业,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应当以能够满足正常开展工作为标准,配备审计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人。
第三章 内部审计工作职责
第十条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在监督、评价、服务的基础上,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服务,工作范围应当覆盖企业事业部、分支机构及全资控股子企业。工作职责应当包括:
(一)对本企业事业部、分支机构及全资控股子企业的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二)对本企业事业部、分支机构及全资控股子企业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按照任职周期,形成滚动运转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本企业事业部、分支机构及全资控股子企业进行专项审计;
(四)对本企业事业部、分支机构的重大工程项目、投资项目、基建项目等经营活动进行专项审计;
(五)参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六)参与企业选择、评估、更换外部审计机构;
(七)负责企业审计业务指导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和上级审计机关交办的业务工作。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各单位应当强化内部审计管理,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内部审计规划应当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和风险防范体系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风险,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合理安排,并报经所在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工作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提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并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好各项准备。对于特殊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即时下达审计通知。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有异议的,应当在规定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十七条 被审计单位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且无法协调时,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本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协调处理。
第十八条 审计报告上报本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审定后,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结论,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
第十九条 各单位应当强化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审计报告在递交企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等权利机构获得批准后,应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进行情况反馈,督促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和落实措施,定期进行后续跟踪检查,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第二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第二十一条 每年年末,集团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子企业应当向集团公司审计部报送本审计工作总结和下审计工作计划。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应当在审计报告批准后,及时提交集团公司审计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工作方式上,在直接审计的基础上,应当加快推进建立联动审计以及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章 人员及培训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应当注重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组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内部审计队伍。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审计、会计、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学历,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专业判断能力。各单位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具有会计、审计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会计、审计、经济等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有审计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准入制度,严格准入条件;拓宽选人视野,注重选择作风正、能力强、懂业务、讲原则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内部审计部门,不断优化队伍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
第二十四条 集团所属事业部及全资控股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应当征求集团审计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应当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把内部审计人员纳入企业员工培训整体计划,保证每年必要的培训时间,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特点,制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建立提拔交流工作机制,构建企业复合型的内部审计队伍。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六条 对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或未按要求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集团公司将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考评机制,本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符合内部审计工作性质、特点的考核办法和相应的奖励制度,定期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及其工作内容,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贡献较大者应在干部使用、评优晋级、考核时给予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八条 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的问题,集团各单位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集团公司报告相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 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不提供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意见的,企业应当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建审〔2008〕133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施工项目审计
施工项目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和加强施工项目的审计工作,确保企业效益真实,提高盈利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北京市有关规定及《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项目管理指导意见》制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事业部及其项目经理部的施工项目审计工作。
第二章 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一、负责组织、实施效能监察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负责“阳光工程”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经验总结工作。
三、负责检查、监督事业部的施工项目审计工作。
四、负责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的审计工作。第五条 事业部纪检审计部门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效能监察和开展“阳光工程”活动的各项工作。
二、负责施工项目审计工作,项目完工后,及时出具审计报告。
三、对施工项目的日常成本进行监控,及时提出审计建议,落实整改措施。
第三章 施工项目审计的基本程序
第六条 审计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施工项目审计的目标和审计范围,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二、拟定审计工作计划;落实施工项目审计的各项基础工作。
三、明确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责任。
117
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方法,对施工项目的相关合同、收入、成本利润和施工项目最终的经济效益实施审计。
五、编写施工项目审计报告。
六、提出管理建议书。
第七条 施工项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
一、施工项目审计的目标
1、通过审查和评价施工项目的相关收入和各项成本支出和利润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和合规性、合理性和效益性,揭示差错和弊端,维护财经法纪。
2、通过对施工项目的审计工作,促进被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审计范围是施工项目的相关的文件、凭证、帐簿和报表。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
1、被审单位的名称。
2、审计的目的。
3、审计的范围。
4、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5、其他有关事项。第八条 编写审计计划
一、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
1、被审单位的概况。
2、进行施工项目审计的目的和要求。
3、参加审计组的人员。
4、审计的时间预算。
第九条 落实施工项目审计的各项基础工作具体包括:
一、了解施工项目核算组织的人员配备情况。
二、调查施工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三、收集审计工作所需的相关文件、凭证和报表。第十条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
118
一、项目经理的经济责任
1、项目经理对公司核定的经济指标负全面责任,负责建立项目经理部成本核算组织,领导项目经理部的各项经济工作。
2、针对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3、负责组织工程款的回收工作,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
二、专业工长的经济责任
1、严格按照生产计划组织施工生产活动,确保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
2、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生产,保证工程质量,减少返工损失。
3、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和人工投入,为降低工程成本创造条件。
三、预算员的经济责任
1、及时办理工程洽商和增减账的签认工作,满足工程预决算的需要。
2、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及时做出工料分析,满足成本管理和核算的需要。
3、及时提供成本核算所需文件资料,包括:工程预算、增减帐记录、工料分析等。
4、工程竣工后,及时做好竣工决算工作。
四、计划员、统计员的经济责任
1、落实施工生产计划,为编制降低成本计划提供依据。
2、合理安排施工生产进度,减少窝工停工损失。
3、建立健全单位工程统计台帐,正确反映分部分项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4、结合工程预算的增减变化,及时反映工程量的调整情况,按统计规则计算未完施工工程量,为正确计算报告期成本支出提
供依据。
5、及时提供成本核算所需文件资料,包括:月度施工计划、月度统计报表、月度完成分部分项工程量表。
五、劳资部门的经济责任
1、选择各项管理机制健全的外施队伍,按照施工生产计划。按月做出用工计划,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
2、负责职工劳动报酬的计算,劳务承包、结算工作。
3、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努力降低人工成本。
4、及时提供成本核算所需文件资料,包括:外施队劳务分包合同、补充合同,外包工资结算表等。
5、负责人工费成本控制目标的落实。
六、材料部门的经济责任
1、正确反映材料库存情况,保证帐实相符。
2、保持材料合理储备量,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要减少资金占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认真执行验收、领退、盘点、报废制度。
4、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控制材料消耗。
5、及时提供成本核算所需文件资料,包括:材料采购合同、补充合同,付款情况表,月度工程耗用材料明细表。
6、负责材料费成本降低目标的落实。
七、机械管理部门的经济责任
1、对施工生产所需施工机械进行全面管理、合理调度,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效率。
2、及时提供成本核算所需文件资料,包括:大型机械租赁合同、中小型机械租赁合同、租赁结算单等。
3、负责机械费成本降低目标的落实。
八、技术质量部门的经济责任
1、贯彻技术规范,制定各项技术节约措施。
2、及时做好质量检验,减少返工损失。
120
3、正确处理质量和效益的相互关系,负责控制工程质量成本的支出。
4、负责竣工资料的归集和保管工作。
九、成本员的经济责任
1、协助项目经理建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组,抓好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收集相关业务部门提供的成本数据,真实反映施工项目成本收支情况。
2、及时登记成本核算的相关帐簿和成本台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做到数字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3、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的预测预控工作,定期编制降低成本计划,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4、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5、及时反馈成本信息,确定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6、积累成本数据,为投标工程提供历史成本数据。第十一条 审查核对各项原始记录
项目经理部的原始记录是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初的直接记载,它提供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施工中的材料、人工、机械、费用开支以及工程分包支出都必须做好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便于传递和计算机管理,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施工活动,加强管理。(原始记录台帐主要包括:概算及工程中标资料、收入、分包完成、人工、机械、主要材料、现场经费、模板及脚手架木、跨工程成本台账、未完施工报表及分析)
第四章 施工项目的事前审计
第十二条 施工项目的事前审计
一、在施工项目开始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对施工项目相关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核实。
二、审计对象是施工项目的相关经济合同,包括施工项目承
包合同、分包合同、采购租赁和劳务分包合同。
三、审计目的是通过审计工作,对施工项目的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评价,对施工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落实。
第十三条 工程承包合同的审计
一、工程承包合同是约束业主和施工企业的经济行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依据,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施工项目最终的盈亏结果。
二、工程承包合同审计的目标
1、确定合同文本是否规范。
2、确定合同条款是否明确。
3、确定合同价格水平高低。
4、确定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是否平衡。
5、确定没有苛刻的、单方面的约束性条款。
6、确定相关让利或承诺对施工项目未来效益的影响。第十四条 分包合同审计
一、分包合同审计的目标
1、审查施工项目分包的主要理由(1)是否属于工程技术上的需要。
(2)是否属于经济上的需要,以追求效益最大化。(3)是否为达到转嫁或减少风险。(4)是否属于业主的要求。
(5)审查分包合同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分包合同签订的审计要点
(1)分包合同的签订,应由项目经理牵头,技术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确认后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2)在合同中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成工作的内容、质量要求和工作期限、付款方式、违约责任。
122
3、分包合同执行过程的审计要点
(1)采用按月结算方式的分包施工项目,技术部门、统计部门应按月进行实物量和质量情况统计,编制统计表交预算部门审核。
(2)预算部门对统计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计算付款金额,交项目经理审批。
(3)财务部门依据分包合同、统计表和付款金额扣除总包服务费和应由总包方代扣代缴的税金后将差额部分支付分包单位。
第十五条 对材料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劳务分包合同进行审查落实。
一、材料采购合同的审计要点
1、生产部门、计划部门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包括拟采购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交预算部门审核。
2、预算部门审核材料采购计划,并根据工程预算和市场价格确定采购最高限价,交项目经理审批。
3、材料采购合同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财务部门、材料部门4方会签。
4、材料部门负责到场材料的验收、保管和限额发放。
5、材料付款由项目经理、材料部门、预算部门会签后由财务部门依据采购合同、验收单、付款会签单支付材料款。
二、机械租赁合同的审计要点
1、生产部门、计划部门根据施工生产安排编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包括:种类、数量、使用时间。
2、机械租赁合同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财务部门共同会签。
3、生产部门提供当月施工机械的使用台班,编制结算单交预算部门进行审核。
4、预算部门审核结算单后交项目经理审批。
5、财务部门依据机械租赁合同和结算单支付设备租赁款。
三、劳务分包合同的审计要点
123
1、劳资部门根据施工生产计划编制用工计划,包括:人数、工种、工日单价和结算金额,交预算部门审核。
2、预算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完成工作量中所含定额工日和平均单价对用工计划进行审核。
3、劳务分包合同由项目经理、劳资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共同会签。
4、月末,劳资部门依据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编制劳务工资结算单,交生产部门、预算部门审核。
5、生产部门、预算部门根据当月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劳动力情况对结算单进行审核,并交项目经理批准。
6、财务部门根据劳务分包合同、经审核批准的结算单安排资金付款。
第五章 施工项目的事中审计
第十六条 施工项目的事中审计
一、施工项目的事中审计是对施工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实。
二、施工项目的事中审计的对象是施工项目的收入、成本、利润、未完施工和内部控制制度。
第十七条 施工项目的收入审计
一、施工项目的收入是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耗费的价值补偿,是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施工项目收入=直接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
二、施工项目收入的审计目标
1、确定本期已入账的收入是否确实发生。
2、确定本期已实现的收入是否全部入账。
3、确定本期收入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三、施工项目收入的审计要点
1、施工项目收入确认必须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124
2、施工项目的收入确认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3、施工项目收入确认的依据是与施工生产进度同步的统计报量。
四、在对施工项目收入的审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施工项目收入确认的及时性。凡符合施工项目收入确认原则的经济利益流入,必须在报告期及时确认为收入,使成本支出得到相应配比,从而保证施工项目效益的真实性。
2、施工项目收入确认的谨慎性。对于没有得到业主代表或现场监理工程师书面确认的增减洽商,凡统计作为已完工作量的,审计时应建议作为会统差异处理。
第十八条 施工项目的成本审计
一、施工项目的成本审计是对施工项目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对象化生产耗费所进行的审核落实,并对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判断评价。
二、施工项目成本审计的目标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设置是否正确。
2、确定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成本开支范围。
3、确定各项成本支出是否在相应的成本项目得到真实反映。
4、确定各项成本支出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5、确定期末未完施工的留存是否真实合理。
6、确定成本支出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三、施工项目成本开支范围审计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对施工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成本开支范围进行界定,确保成本支出的真实性。
2、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确保成本支出的真实性。
四、成本支出合规性审计
1、成本支出合规性审计的意义
125(1)对报告期发生的各项成本支出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收支和降低额,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判断评价,总结管理经验和查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明确未来阶段的管理重点,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盈利水平。
2、施工项目成本支出合规性审计
依据2001年预算定额和现行成本项目的设置,施工项目成本支出的内容如下:
(1)人工费
①本单位人员工资的归集与分配: 企业要对生产工人的工资、辅助工资、工资性质津贴、交通补助和劳动保护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工资附加费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汇总,将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性质津贴、交通补助和劳动保护费,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附加费在月度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自有劳务人员工资:配合施工项目施工的自有劳务人员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性质津贴、交通补助和劳动保护费, 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附加费。
自有劳务人员工资的归集与分配:自有劳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提供劳务,项目经理部应按实际结算的人工部分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②外包工工资包括:
A、施工生产使用的外包工工资。B、暂估外包工工资。
C、暂估外包工工资结算后据实调整工程成本。③其它人工工资包括: A、高层建筑超高费中的人工费(综合了施工降效、通讯联络、加压水泵等相应费用)。
B、材料二次搬运和冬雨季施工期间所增加的人工费(包括防
雨、保温、保证工程质量等措施费用以及冬雨季施工的人工降效)。
C、脚手架中的人工费(搭拆脚手架、斜道、安全网、上下翻板子、拆除后材料堆放)。
④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中应注意将不属于人工费成本施工项目的工资、奖金、福利费等各项支出加以区分,按规定计入应计的施工项目。
⑵材料费
①材料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所耗用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材料支出。
②下列支出计入材料费: A、工程耗用材料:
a、黑色及有色金属,包括:钢筋、钢材、焊管、型钢等。b、钢筋加工成型发生的人工、机械、运费。
c、地材包括:水泥、砖、瓦、灰、砂、石、石料制品、砼管、缸瓦管及零件。
d、木材。
e、五金辅料,包括: 五金制品、焊接材料、煤炭及石油制品、油漆及化工材料、玻璃、橡胶及制品、塑料制品、石棉制品、耐火材料、保温制品。
B、商品混凝土。C、电器材料及水暖材料。
D、设备:指纳入工程合同需购的工程设备。E、结构件:包括金属构件、混凝土构件和木制品。F、其它材料:包括燃料和各种辅助材料。
G、现场零星材料加工、修旧利废、钢模清刷、改制发生的费用。
H、就地取材发生的费用。
I、零星材料、材料二次搬运和冬雨季施工期间所增加的材
料费。
J、脚手架租赁费、运输费(钢管脚手、脚手板、杉槁、吊栏、门式、桥式架安全网)。
K、材料人员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性质津贴、交通补助和劳动保护费、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资附加费等。
L、周转材料的摊销和租赁费:
a、周转材料包括:模板(大钢模、滑模、小钢模、木模板和专用异型模板)及其它周转材料(钢支柱、卡具等)。b、租入的周转材料,按当月租赁费列入材料费。
c、周转材料:木模板回收价值按不同规格,依据预算材料价格确定: 4m以上,原值的70% ; 3--4m,原值的60%;2--3m,原值的50%;1--2m,原值的20%;1m以下,原值的10%。
d、安全网、密目网列入周转材料管理,领用后一次性进行摊销。
e、周转材料在工程中使用结束,应盘点数量、核实残值,据实调整成本。
③材料费的归集与分配
A、对于直接用于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种材料,应依据成本核算对象编制“工程耗料表”,分别计入成本核算对象。
B、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使用的材料,按工程量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C、为保证工程实际成本的真实性,月度材料消耗量应与工程部位保持一致。
D、周转材料的租赁费、摊销费需由几个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应确定适当的方法合理进行分配。
E、暂估耗料应在付款后据实调整成本。
F、工程竣工后的剩余材料,应当办理退料手续,对于已作耗料的应冲减材料费成本。
⑶机械使用费
①机械使用费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施工机械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开支。
②下列支出计入机械使用费
A、工程所租用的大型垂直运输机械的租赁费。
B、中小型机械使用费、生产工具使用费、冬雨季施工期间所增加的机械费及仪器仪表使用费。
C、生产工具进场应办理工具入库手续,验收入帐。
注:生产工具摊销
a、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以下的易耗品,一次性进行摊销。b、单价在200元-800元(含800元)低值工具,一次性进行摊销。
c、单价在800元-2000元(含2000元)为大型工具,实行五五摊销法。
注:仪器仪表使用费的折旧费列入机械费。
D、余土外运、回填购土所发生的运输费。
E、远郊施工发生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运输增加费及大型机械进退场增加费。
F、高层建筑超高费中的机械费(综合了施工降效、通讯联络、加压水泵等相应费用)。
③机械使用费的归集与分配
A、租赁的施工机械,其租赁费按成本核算对象直接计入机械使用费;由几个单位工程共同使用的施工机械,能划清每工程台班的按台班记录直接计入;不能划清的按实物工程量或产值分配计入。
B、对于支付的大型机械进出场费,应先通过“待摊费用”科目归集,随预算收入同步转入机械使用费。
⑷其他直接费:
①工程支付的水电费,包括施工现场所消耗的水电费〔含工
程用水排污费〕、夜间施工和施工场地照明所消耗的电费。
②其他直接费的归集与分配按工程对象支付的水电费直接计入成本核算对象。⑸间接费用
包括现场经费和临时设施费。①现场经费
现场经费是指项目经理部在组织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A、工作人员工资:包括从事政治、行政、经济、技术、试验、警卫、消防、炊事和服务人员(不含材料人员)的工资、奖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各种津贴、及施工现场人员的工资附加费。
B、办公费:包括办公用的文具、纸张、帐表、印刷、通讯、邮资、书报、水电(用水排污费)及办公、现场烧水、办公用房及宿舍取暖用煤等费用。
C、差旅交通费: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差的差旅费、住勤补贴费、误餐补助和工地转移等费用。
D、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包括行政使用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工具、器具、家具、交通工具(非机动车)和检验试验、测绘、消防用具的摊销和维修等费用。
E、劳动保护费:包括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标准发放给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用品购置费、修理费、保健和防暑降温费用。
F、检验试验费:对建筑材料、构件、建筑物进行鉴定、检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G、工程定位复测点交及竣工清理费:工程进行测量定位、复测、交工前现场和室内的清理以及施工中渣土外运的费用。
H、其他费用:业务招待费、外包工管理费、民兵训练、临时工管理、诉讼、咨询、门前三包、财产保险以及执行社会义务等的费用。
注:业务招待费是指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工期、质量和经济等会议需要支付的合理业务招待费用(按财务制度规定比例考
核)。
②临时设施费: 临时设施费是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筑、安装、市政工程施工所必须的生活和生产用临时设施费。
A、购入各种周转使用的活动房,应办理验收手续,纳入临时设施管理,扣除4%残值、按月在五年内摊销完。
B、临时设施搭建工料费以及租赁、摊销、维护、拆除等费用和按规定缴纳的临时用地费,列入临时设施成本支出。
C、现场临时设施的摊销应按工程进度配比列支。D、塔式起重机基础、围档、小型临时设施以及规定范围内的现场施工道路、水、电管线,为保证文明施工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的支出。
E、配电箱、配电柜、氧气瓶、乙炔气瓶按低值易耗品管理,摊销计入临时设施费支出。
F、暂设电工的工资等列入临时设施支出。
G、在工程使用结束后,应进行盘点、核实残值,据实调整成本。
注:不包括施工用地面积小于首层建筑面积三倍时,由建设单位负责申办租用临时用地的租金。
3、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各施工现场发生的现场经费和临时设施费,通过 “间接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核算。
(2)项目经理部同时进行几个单位工程施工时,应在报告期末将实际发生的现场管理费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
注:凡执行96年概算定额的施工项目,其成本项目支出的口径和内容参照集团公司颁发的《成本、费用管理及核算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十九条 分包工程成本审计
131
一、分包工程成本是指建筑安装工程按预算施工项目内容划分给协作单位施工的部分工作量。
二、分包工程成本的审计要点是
1、分包单位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按工程合同约定缴纳。
2、总包方向分包方收取的服务费,冲减制造费用。
3、在分包工程的成本审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项目经理部与内、外部市场的分包方、分供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严格以经济合同为结算依据。
(2)正确计算反映这些经济合同的签定、履行和结算情况,是市场运行机制下的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
(3)不论是劳务分包还是工程分包,在合同的履行到结算过程,项目经理部的相应分成本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与对应的已结收入相配比,在货币资金支付不到位的情况下,应按合同完成量暂估计入成本。
第二十条 劳务分包费用的审计
一、劳务分包一般是通过与自有劳务队和整建制的外包劳务队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按实物量包干或按建筑面积包干的形式结算劳务费。
二、为了控制材料消耗又采取限额领料,工具、中小型机械、架木、模板承包的形式。劳务分包合同的内涵不仅是包清工列人工费的核算,还有相当一部分劳务分包价款应随其内容列入材料费。
三、分项工程包工包料审计
分项工程包工包料一般是指工程成本收入范围内的分包,如铝合金门窗、卷帘门、防火门、轻钢龙骨石膏板、防水、内隔墙板、外墙内保温板、通风道等。相当一大部分原来材料采购的范围扩大到供货带安装。这种包工包料的分包价款应随其内容按预
算定额口径分别列入材料费和人工费。
第二十一条 甲方供料审计
一、甲方供料是指由业主指定供货厂家,施工方以发票与业主进行结算。
二、收到甲方供料时在“库存材料”和“预收帐款”科目分别列示。
三、对于甲方供料,统计自行完成工作量时计算在内,但不计取税金和其它费用。
第二十二条 成本控制有效性审计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和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二、成本控制有效性的审计目标
1、成本控制对象的确定是否准确合理。
2、成本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3、成本控制的原则是否贯彻落实。
4、成本控制的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审计要点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各成本施工项目对应的各项成本支出。控制的依据是分包合同金额或预算收入金额。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目标明确、标准合理、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3、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一般常用以施工预算控制生产费用消耗。施工项目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施工项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如果是边设计边施工的施工项目,则编制分部分项的施工预算。
在施工中,如遇工程变更或改变施工方法,应对施工预算作
调整和补充。施工预算对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应与施工工序相吻合,以便与生产任务安排取得一致。
4、在暂不具备编制施工预算的情况下,可按工程中标价,实行以收定支,控制成本支出。
第二十三条 施工项目未完施工审计
一、施工项目未完施工审计的目标
1、确定当期未完施工留存的准确性。
2、确定当期工程结算成本结转的真实性。
3、确定当期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二、施工项目未完施工审计的要点
1、比较同期未完施工的增减变动情况。
2、依据未完施工统计表确定不同类型未完施工的分布构成。
3、落实期末留存的未完施工并未折算成等额的统计报量。
4、落实留存未完施工的分项工程的进度部位。
5、落实未完施工留存的成本项目。
三、项目经理部对期末留存的未完施工应向审计人员提供下列资料:
1、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生产部门、统计部门、材料部门、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共同会签的未完施工盘点表。
2、预算部门应依据工程标书和预算定额提供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生产部门、统计部门、材料部门、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共同会签的留存未完施工的分项工程施工项目五项成本的预算收入。
3、统计部门应提供由项目经理、生产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会签的留存未完施工的分项施工项目的实物量及金额。
4、材料部门应提供由项目经理、生产部门、预算部门、财务部门会签的留存未完施工分项工程施工项目的领料单。
5、劳资部门应提供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劳资部门会签的留存未完施工分项工程施工项目的施工
任务书。
6、财务部门应提供由项目经理、预算部门、生产部门、统计部门、劳资部门会签的未完施工计算表。
第二十四条 施工项目利润审计
一、施工项目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施工项目施工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成果。
二、施工项目利润=工程结算利润-管理费用+利润
三、施工项目利润审计的目标
1、确定施工项目利润的真实性。
2、确定施工项目利润的合理性。
3、评价施工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四、施工项目利润真实性的审计要点
1、正确计算工程结算收入,确保收入计算的准确性。
2、核实成本计算和未完施工留存的真实性、准确性,检查预提费用是否按规定的标准计提,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否划分正确。
3、核对账簿记录,保证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4、检查是否按规定结转收入、成本和利润。
五、施工项目利润合理性的审计要点
1、核实施工项目让利和承诺情况。
2、核实施工项目承包利润的完成情况。
3、核实施工项目是否已达到最大盈利水平。
4、成本亏损施工项目的形成原因及对施工项目利润的影响。
5、核实施工项目质量成本支出占当期成本支出的比例和对工程利润的影响。
六、施工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审计要点
1、索赔收入占工程结算收入的百分比。
2、索赔工作流程运转的有序性。
3、索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135
4、索赔施工项目记录的书面性、准确性,报送的及时性。
第六章 施工项目的事后审计
第二十五条 施工项目事后审计
一、主要是针对竣工工程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所进行的审计核实。
二、施工项目事后审计的目标
1、确定竣工施工项目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2、确定此类工程各成本施工项目和主要材料实物量的收支对比和施工项目的单方造价,为今后的工程承包和投标报价提供依据。
3、为经营者的承包兑现提供依据。
三、施工项目事后审计要点
1、工程收入总量是否落实,增减洽商是否已得到监理工程师的书面确认。
2、全部成本支出是否得到完整反映,包括未完施工、未列入应付账款的未支付债务、周转材料是否按规定的方法和比例摊销等。
3、工程款是否及时收回。
4、对施工项目是否有完整的成本分析和主要材料数量的收支对比分析。
5、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七章 施工项目审计报告
第二十六条 施工项目审计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标题。
二、委托人名称。
三、审计的内容、期间。
四、审计依据。
五、审计意见。
六、审计人员的姓名。
136
七、审计报告日期。
八、附件及其他说明事项。
第八章 管理建议书
第二十七条 管理建议书是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后,就被审单位在日常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管理缺陷,以书面形式提出的改进意见。
第二十八条 基本结构
一、被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