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管理办法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浙卫发 [2013] 119号
各市卫生局,省级医疗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提出的“两下沉、双提升”要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全省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医疗机构设置“十二五”规划》有关规定要求,经研究,拟在全省组织开展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卫生厅 2013年5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提出的“两下沉、双提升”要求,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全省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医疗机构设置“十二五”规划》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区域专病中心是指设立在医疗机构内,冠以区域专病中心名称,以提升临床诊疗能力为主,突出专病治疗特色、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区域医疗协调发展的非独立法人机构。
第三条 区域专病中心的设置按照医疗服务的地域范围和技术辐射能力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浙北(杭州、湖州、嘉兴)、浙中(金华、衢州、丽水)、浙南(温州、台州)和浙东(宁波、绍兴、舟山);专病名称主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的一、二级科目命名。拟设置的区域专病中心名称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并根据发展需要进行修订。
省级医疗机构不纳入区域专病中心的设置,经选择设置为区域专病指导中心,同时认定为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区域专病指导中心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基础,负责指导全省专病治疗同质化管理和疑难重症专病诊疗,全面指导区域专病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疾病谱现状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统筹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对区域专病中心的布局和数量进行规划,并负责区域专病中心的评审、确认和监管工作。
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协助省卫生厅负责辖区内区域专病中心的申报、建设与监管工作。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省卫生厅成立区域专病中心评审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监察组,负责评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医政处,监察组设在省卫生厅监察室。评审的具体工作委托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质评办)实施。
第六条 省质评办负责组建评审专家库,分医疗专业技术专家库和医疗管理专家库两部分。
第七条 医疗专业技术专家库成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公道正派,对区域专病中心评审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受聘于三级甲等医院(含妇幼保健院);
(四)担任相应专业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5年以上;
(五)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能胜任区域专病中心评审工作;
(六)服从评审工作安排。
第八条 医疗管理专家库成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公道正派,对区域专病中心评审工作有较高的积极性;
(二)有丰富的管理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熟悉医疗管理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受聘于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院级管理岗位工作3年或职能部门工作5年以上;
(四)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身体健康,能胜任区域专病中心评审工作;
(五)服从评审工作安排。
第九条 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5年。如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终止聘任:
(一)经查实违反评审纪律的;
(二)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评审工作的;
(三)技术专家变更与所在单位聘任关系的;
(四)管理专家调离医疗机构的;
(五)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并承担主要或完全责任的责任人;
(六)受刑事处罚或纪律处分的;
(七)不服从工作安排的。
第十条 监察组由省卫生厅监察室人员组成,负责全程监督评审工作,确保评审工作公正、公平。第三章 申 报
第十一条 申报区域专病中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设置区域专病中心的应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含妇幼保健院)。
(二)科室(病区)病床数:专病床位≥40张,专病(病区)病床使用率达90%以上,但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床位按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在冠名的辖区内处于领先水平,能够承担本专业的疑难病例诊治和技术咨询,并能承担本专业的临床教学、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具有较强的医疗技术辐射能力,所在市外病人数≥15%。
(四)举办过本专业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以上或全省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项以上;每一周期内至少有3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中华系列期刊上发表,至少有6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承担过省级科研课题,获得厅局级科技二等奖以上成果1项以上。
(五)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配备合理,其中学科带头人应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在本专业临床一线连续工作15年以上,在辖区内具有较高知名度。
(六)专业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满足本区域专病中心业务需要,并在冠名的行政辖区内处于领先水平。
(七)近三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承担主要或完全责任的医疗事故。
申报区域专病指导中心的,原则上在相应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所在单位产生,如无,则由遴选产生。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区域专病中心:
(一)违反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擅自开展医疗技术项目的;
(二)独立并常规开展的必备诊疗技术项目小于应当开展的诊疗技术项目总数的95%;
(三)未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要求,瞒报、谎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信息或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
(五)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出现人员伤亡,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
(六)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违纪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七)未按省卫生厅规定全面开展省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
第十三条 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院申报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对申报专病中心进行初评,包括对医院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和现场检查,在通过初评的申报书上签署同意意见并加盖公章,经公示1周后按规定时间报送省质评办。
第十四条 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向省质评办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申请书》,一式六份;
(二)能够说明专科水平的文字材料及相关资料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第四章 评审与确认 第十五条 省卫生厅根据区域专病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发展的需要和条件,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新设区域专病中心项目评审工作,建设期为3年,每5年为一个评审周期。
第十六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评分标准》,并按照标准开展区域专病中心的评审工作。
第十七条 区域专病中心评审分专业组资料初审和终评两个阶段。
第十八条 省质评办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有关专家组成专业组,每个专业组为3人以上单数。专业组对申报的材料进行初审,经专家组合议确定进行终评的名单。对通过初审的区域专病中心,省质评办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相关专家进行终评。
第十九条 省质评办根据初审意见和终评结果,提出区域专病中心建议名单,报请委员会审定后公示1周。公示结束,对公示期间无异议的,确认为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由省卫生厅以文件形式公布并颁发“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证书。经三年建设后再次评审,符合要求的正式确认为“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
第二十条 对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省质评办组织专家进行复核,复核结论由省卫生厅作出,并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一条 申报单位不得弄虚作假。凡在评审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嫌疑的,一经查实,取消其评审资格;已经确认的,予以撤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相应处理,处理结果应上报省卫生厅。情节严重的,取消申报单位1个评审周期内的申报资格,降低或撤销其医院等次。调查处理情况由省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第二十二条 评审专家有下列情形的,应予回避:
(一)专家来自被评审医院的;
(二)专家与被评审医院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卫生行政部门或被评审医院提出的其他合理理由的。
第二十三条 参加评审专家的劳务费用由省卫生厅统一发放,被评审的医院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专家组成员馈赠礼品、有价证券、代币券(卡)及发放劳务费用等。第二十四条 委员会委员、评审工作人员和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评审纪律和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利用职务或工作之便收受财物或谋取不正当利益。专家违反评审纪律,造成不良后果的,省卫生厅取消其委员或专家库成员资格,同时取消其参与省卫生厅各类专业评审的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单位;对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审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五条 评审监察组监督评审、确认的全过程,保证评审、确认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第五章 监管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区域专病中心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五年评审周期期满后由办公室重新组织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确认为区域专病中心;不合格的,撤销其区域专病中心称号,并取消其下一周期的申报资格。
第二十七条 在评审周期内,区域专病中心每年必须将本中心专病的年度运行情况,如实填写《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年度运行情况表》,并经辖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于次年1月31日前上报办公室备案(发文日期)。
第二十八条 省卫生厅对已确认的区域专病中心在周期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抽查考核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临床服务能力的提高、专病辐射能力的发挥、人才队伍的建设、运行情况的上报、质控工作的开展等。
对抽查考核不合格的中心,予以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连续两次抽查考核不合格的,撤销其区域专病中心称号,并取消其下一周期的申报资格。第二十九条 医院要将区域专病中心的建设与医院整体发展规划做到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区域专病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要在经费投入与人员配备上予以重点支持。要定期检查指导,对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考核,督促整改,促进发展,确保区域专病中心在省内处于一流水平。
区域专病中心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保持学术、技术水平在区域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带动本院及区域相应范围内专病建设的共同发展。
第三十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将区域专病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保证区域专病中心的良性运转,充分发挥区域专病中心的作用。各医院要加大区域专病中心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原则上为每个区域专病中心按照省级补助资金不低于1:3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不得以区域专病中心名义进行广告宣传。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浙江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附件: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建设专业名称目录
浙江省卫生厅 2013年4月25日
第二篇: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我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引导与示范作用,规范和加强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第53号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加强和推进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需要。为鼓励和支持我省大中型企业、行业骨干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在行业或区域内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的我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予以认定,并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第三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税务和海关等部门负责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评价和管理工作,并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企业技术中心的扶持和指导。
第二章认定
第四条申请认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全省同行业或同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规模优势,综合经济技术指标和技术开发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产品技术附加值高或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成绩显著,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具有较为完善的企业创新战略、实施计划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能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及运行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企业技术中心应具备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和稳定的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技术中心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财务单独立账;
(四)企业技术中心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并具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的技术创新团队;
(五)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体制和投入、运行、激励机制健全,规划目标明确,产学研合作稳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
(六)已被所在市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年以上;
(七)企业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或欠发达地区不低于1亿元;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总数不低于50人,其中欠发达地区不低于30人(详见附件4)。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两年内不得申请认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
(一)在认定前两年内,企业有走私违法行为的;
(二)在认定前两年内,企业因偷税、抗税、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的;
(三)在认定前两年内,企业因技术原因发生重大安全、质量或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
(四)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
(五)被撤销其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
第六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受理认定申请截止日期为每年5月15日。
第七条认定程序:
(一)申请认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应当向企业注册地的市或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如下申请材料:
1.《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附件1);
2.《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附件3);
3.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参见国家统计局Ⅶ502、Ⅶ503表式及说明),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4.企业审计报告(含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5.市、县(市、区)国税部门出具的企业涉税证明和地税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证明;
6.其它有关证明材料。
(二)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企业报送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并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和初审推荐意见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按照《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附件4)进行综合评审。
(四)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税务和海关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对综合评审结果予以审核,择优确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并予以公布。
第八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结果从上报申请认定材料截止日起,70个工作日内颁布。
第三章评价
第九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受理评价截止日期为评价年的5月15日。
第十条评价程序:
(一)经认定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应当在规定的评价期内向企业注册地的市或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要求提交如下评价材料:
1.《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附件2);
2.《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附件3);
3. 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企业科技项目情况表(参见国家统计局Ⅶ502、Ⅶ503表式及说明),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4.企业审计报告(含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其中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报表合并填报;
5.市、县(市、区)国税部门出具的企业涉税证明和地税部门出具的企业纳税证明;
6.其它有关证明材料。
(二)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当地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报送的评价材料进行初审后,将评价材料和审查意见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三)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依据《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附件4)通过实地核查和材料核查的方式对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报送的评价材料进行数据核查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四)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税务和海关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对评价报告予以审核确认,并将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实行评分制,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85分之间为合格,但对评价得分介于60分至65分(含65分)的予以警告。
(三)评价得分低于60分;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评价材料;或报送材料有弄虚作假并经查实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第十二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从上报评价材料截止日起,70个工作日内颁布。
第四章调整与撤销
第十三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因更名需变更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名称的,凭工商管理部门的《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和变更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经当地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确认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办理更名手续。
第十四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因重组、搬迁等原因需变更企业技术中心依托单位的,应由新的依托单位按认定要求重新办理认定手续,对符合要求的,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时间可连续计算,原依托单位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不再保留。
第十五条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因重组、搬迁等重大调整或因受不可抗拒外部因素影响的,应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当地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经市、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确认后报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批准,可暂缓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评价不合格的;
(二)所在企业自行要求撤销其技术中心资格的;
(三)所在企业有偷税、抗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的;
(四)所在企业将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进口货物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等违法行为的;
(五)所在企业有挪用财政扶持资金行为的;
(六)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第十七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税务和海关等部门对调整或撤销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予以审核确认并与评价结果一并予以公布。
第五章 管理与政策
第十八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以下工作:
(一)确定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领域;
(二)组织并受理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
(三)指导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四)会同相关部门公布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结果。
第十九条省财政主管部门对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给予财政政策扶持,并对其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核查。
第二十条税务部门对申请认定和已认定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进行核查,核查具体要求由省税务主管部门另行通知。
第二十一条海关部门对申请认定和已认定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走私行为进行核查,核查具体要求由海关部门另行通知。
第二十二条已认定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应按规定及时上报相关报表。有关报表格式及要求由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另行通知。
第二十三条企业报送的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材料、评价材料以及相关报表,内容数据应真实可靠。
第二十四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择优推荐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第二十五条省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研发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各类科技创新计划,对评价为优秀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各市及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部门)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应政策,开展市(部门)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并纳入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管理体系。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2005年发布的《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浙经贸技术〔2005〕646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和杭州海关负责解释。
第三篇: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XX县中医医院 重点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为了加快我院重点专病建设步伐,促进重点专病规范发展,使达到国家、省、市级的重点专病保持优势,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根据《XX县中医医院重点专病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重点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一、成立重点专病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 中医重点专病建设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科、XXX兼主任。
二、重点专病的产生
由重点专病建设领导小组提议,从医院的发展出发,根据《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病评分标准》经院委员会评审确定后上报自治区中医药民族医管理局审核。
三、重点专病建设目标
巩固和发展已有的重点专病优势,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重点扶持培养一批专病,争取更多的专病达到州级和自治区重点专病水平。
四、重点专病建设内容
1.围绕专病发展方向开展临床及基础科研工作,提高专病科研及临床医疗水平。
2.专科人才培养,专科人才梯队建设及专业设备购臵。3.加强横向联系,与援建医院加强协作,邀请疆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讲学、挂职。
五、重点专病建设专项经费
医院设立重点专病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重点专病负责人在每年年初提出科室人员培训、设备购臵及科研计划,经医务科审核,报院务会批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监察其支出与主攻目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重点专病专项经费使用范围:
1.课题经费不足时给予支持。2.国内外学习班及学术交流活动。3.聘请疆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或兼职,根据双方达成的意见,经医院批准的劳务酬金。4.专业仪器设备购臵,购臵前须经院委员会及相关人员论证,以免重复购臵及浪费。5.经院委员会审核过的其他经费。
六、重点专病的管理
1.分管院长负责,医院重点专病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指导重点专病建设的有关问题。
2.各重点专病主任为专病负责人,实行负责人负责制。负责人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把握专病发展方向,兼顾近期和远期目标,制定专科发展规划,确定专病建设目标,选拨好专科接班人,通过全科室努力形成专病特色。
3.各级重点专病确定后,应严格按照专病建设计划进行年终考核。
4.医院每年举行一次重点专病发展研讨会,每个重点专病汇报专科建设情况及次年发展计划。目的是总结经验,指出不足,纠正方向,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七、重点专科建设的相关政策
1.对重点专科人员编制、人才引进、职称晋升、出国培养和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给予优惠政策,优先考虑。2.对医院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才给予重点推荐、宣传。
3.对在重点专科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奖励。
八、重点专科考核内容
(一)医疗方面(50分)
1、专科方面要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并形成重点专科(专病)的核心技术。中医治疗、中药使用必须达到医院规定的标准。(10分)
2、完成重点专科(专病)工作计划和要求。(10分)
3、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业务工作指标。每年业务工作量必须较上年增长10%以上。(20分)
4、无二级以上医疗事故发生。(10分)
(二)科教方面(30分)
1、科研有明确的研究重点和稳定的研究方向。(6分)
2、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每年至少要有1项自治区以上科研立项,3年取得1项科研成果;3年有3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至少有3篇专业论文在国家及自治区级核心期刊发表;3年主办1次州级以上培训班。(6分)
3、自治区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3年至少要有1项州级以上的科研立项;3年取得1项科研成果;3年有2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至少有2篇专业论文发表在国家及或自治区级核心期刊;3年主办1次州级以上培训班。(6分)
4、自治区级重点专科(专病)培育项目:3年至少要有1项州级以上的科研立项。3年有1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至少有1篇专业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4年主办1次州级以上培训班。(6分)
5、完成医院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6分)
(三)人员方面(10分)
1、完成的人才培养计划。(5分)
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5分)(四)其他方面(10分)
1、医院相关职能科室的管理和检查考核达到标准。(5分)
2、专科经费合理使用。实行专款专用,专项核算。重点专科(专病)负责人在每年年初提出科室人员培训、设备购臵及科研计划,经科教科审核,报院务会批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严格控制,监察其支出与主攻目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5分)
九、重点专科(专病)奖励办法:
(一)重点专科(专病)的奖励
1、科室申报成功立项的国家级专科(专病)项目奖10000元,自治区级专科(专病)项目奖8000元,州级专科(专病)奖6000元。取得培育项目均按等级的30%递减。
2、项目建设期间所有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相关专业方向),按照《XX县中医医院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给予奖励。
3、评审通过的重点专科(专病)科室根据其评审等级,医院给予一次性奖励8000元。
(二)重点专科(专病)负责人的奖励
1、对已取得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专病)的学科带头人,医院实行重点专科负责人津贴。负责人津贴的享受,根据重点专科评审的等级和医院的考核决定。
2、重点专科(专病)负责人津贴的标准为:
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负责人1000元/年。
省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负责人800元/年。
市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负责人600元/年。
3、重点专科(专病)负责人津贴的发放标准为;考核分值≥90分发放100%;考核分值为80分―90分发放80%;考核分值<80分不予发放津贴。
XX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XX年X月X日
第四篇: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晋卫中[2011]12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管)有关医疗机构:
现将《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和《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遵照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中医药资源,提高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山西省发展中医条例》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的意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内各级中医(含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西医综合医院、企业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的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参照执行。
第三条 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以临床医疗为主,分为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病两类。重点专科应在某一专科(或同一专科2个以上病种)的中医诊疗技术和学术方面达到省内同一专业先进水平,医、教、研相结合,整体水平较高,具有创新能力;重点专病应在某一病种的中医诊疗技术和学术方面达到省内同类专业先进水平,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条 市、县(市、区)都要加强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申报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专科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有独特的技术和专长,综合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能按照《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建设的,方可进行申报。已列入市级重点专科项目的可优先考虑安排。
第五条 申报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的程序是:
申报单位应按照《标准》规定先行自查,基本符合要求即总得分在70分以上者,可填写《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申请表》(附件1),报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各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申请,对照《标准》进行审核,同意后签署意见并上报省厅中医药管理局。
省属医疗机构申报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直接报省厅中医药管理局。
第六条 申报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
(一)《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申请表》;
(二)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自查报告。
第七条 省厅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采取集中评审、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提出推荐名单,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后,即确定为“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
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周期为3年,从省卫生厅行文之日算起。
第八条 各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单位都应积极筹集一定经费,用于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诊疗规范研究、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与协作、适宜技术引进与推广、设备添置等。
第九条 实施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的单位,要按照《标准》的要求做好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并逐级上报省厅中医药管理局备查。
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在实施第二建设任务时,要将上一的工作总结及当年的工作计划,及时报送县(市、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及省厅中医药管理局。市(州、地)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要组织进行考核工作,并加强平时的督查工作。
第十条 省厅中医药管理局对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普遍检查或抽查方式,强化监督和指导工作。凡考核未达到要求,建设工作出现较大问题,半年内工作仍无明显进展,已无望在建设周期内完成建设任务的,取消建设资格,两年内不再审批该医疗机构的其他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并予以通报。
各市、县(市、区)、各建设单位,应从人员配备、专项经费使用、设备投入、特色和优势的体现等方面,切实加强对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的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严格按照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严把学术、技术质量和效益关,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把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与科研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出成果、出人才,努力提高建设单位的综合服务水平。
第十一条 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期满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按照《标准》先行自查,符合《标准》要求,总得分在90分以上者,逐级向省厅中医药管理局提出验收申请。验收申请应报送材料如下:
(一)《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验收申请表》(附件2);
(二)建设单位的自查情况及建设工作综合报告;
(三)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总结和申请验收文件。
第十二条 凡按照本办法和《标准》自行建设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的,经自查总得分在90分以上者,也可按程序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三条 省厅中医药管理局根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组,采用专家集体评定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依据《标准》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评审验收总得分在90分以上者,为建设达标单位。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后,即行文批准为“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并授予标牌和证书。
第十四条 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应向重点学科和网络化发展。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可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列为国家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学科。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山西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
第五篇: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的管理,规范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工作,特制定《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内二级及以上等级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的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参照执行。
第三条 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工作以临床医疗为中心,医、教、研相结合,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和中医学术水平的进步。市直医疗机构直接报市卫生局科教中医科。第八条 申报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
(一)《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申报表》;
(二)医院重点专科(专病)自查报告(附《庆阳市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自查评分表);
第九条 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采取听汇报、现场查看、考核、重点抽查、开座谈会等方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提出推荐名单,经市卫生局研究后,确定为“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周期为三年,建设时间从行文公布之日算起。
第十条 各建设单位要筹集一定经费,用于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诊疗规范研究、人员培训、学术交流与协作、适宜技术引进与推广、设备添置等。
第十一条 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周期内,自建设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开始,就上一年专科(专病)建设的工作总结及当年的工作方案,以书面形式报送市卫生局审核。第十二条 各县(区)、各建设单位应从人员配备、专项经费使用、设备投入、特色和优势的发挥等方面,切实加强对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的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建设规划组织实施,严把学术、技术质量和效益关,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与科研和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出成果、出人才,努力提高建设单位的综合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 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市卫生局每年将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进行考核和抽查。对考核和抽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建设单位资格,专科(专病)所在医院两年内不得再申报其它专科(专病)。
第十四条 三年建设周期满后,建设单位依据《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先行自查,自查得分在900分以上者,可逐级向庆阳市卫生局提出评审验收申请。验收申请需报送的材料:
(一)《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单位验收申请表》;
(二)建设单位的自查情况及建设工作报告;
(三)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初评情况和申请验收文件(附《庆阳市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检查标准》初评评分表)。
第十五条 凡按照本办法和《标准》自行建设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的,经自查总得分在900分以上者,也可按程序提出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