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西省土地执法责任问责办法
江西省土地执法责任问责办法
(送审稿)
第一条 为强化行政责任,促进行政负责人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严格土地执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执法责任问责,是指省人民政府对各市、县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土地管理职责,致使辖区内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大量发生、土地执法不到位、严重损害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行政负责人为土地执法的第一责任人,对本级行政管辖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违法违规用地控制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的职责负责。第五条 各级政府的综合性评比,工作人员晋升职务、个人综合性评比,不管其他条件如何优越,若发生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并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予以“一票否决”的,均予取消评比资格。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一)不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措施未落实,造成耕地总量减少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农业开发项目和土地出让金专用制度的,发生坐支、挪用行为的;
(三)突破法定基本农田最低保有率保护面积的;
(四)招商引资工作中未经依法批准或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供应土地超过30亩的;
(五)建设用地的供地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投资强度和控制指标的;
(六)违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对闲置土地行为查处不力的;
(七)违反征地拆迁安置规定,补偿标准低于法定最低标准,安置补助措施不落实,严重损害农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
(八)对本行政管理辖区内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 制止、不查处,或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九)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抵触,致使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
(十)不执行上级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的整改意见和建议,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一)应当问责的其他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的第一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一票否决”:
(一)违法违规用地面积总量超出当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比例的;
(二)单宗违法用地面积达到基本农田10亩,其他耕地20亩,或者其他土地40亩的;
(三)对重大土地信访问题处置不当、措施不力,造成群体访、重复访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问责:
(一)主动交代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的;
(二)保持或者恢复土地原貌的;
(三)主动纠正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积极落实有关部门整改意见的;
(四)主动退还违法违纪所得或者侵占、挪用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等有关费用的;
(五)检举他人重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下级机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第十条 问责方式的种类:
(一)诫勉、谈话;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限期整改;
(四)责令书面检查;
(五)停职反省;
(六)给予相应政纪处分;
(七)劝其引咎辞职;
(八)责令辞职;
(九)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根据下列情况,经初查认定基本属实的,可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附有关证据材料的举报,投诉;
(二)新闻媒体曝光披露的问题;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政府监察部门、检察部门、法制工作部门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问责建议;
(六)土地执法机构巡查发现的问责意见;
(七)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督办、交办的问责意见;
第十二条 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问责程序,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被问责的市、县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省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省政府法制办及有关部门组成省政府调查组进行调查。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省管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第十三条 承办问责工作调查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书面报告调查结果,并按下列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一)市、县被问责的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不存在有 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情形或者情节显著轻微的,向省政府提出终止问责建议;
(二)市、县被问责的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有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向省政府提出问责方式的意见。
第十四条 调查组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省人民政府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第十五条 被问责调查的市、县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在接受调查的同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自行整改纠正,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减少不良影响。
第十六条 省政府根据问责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和意见,决定不予问责的,由调查组将调查结果报省政府决定,书面告知被调查的市、县人民政府或其政府部门。
第十七条 省政府根据问责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和意见、决定,按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给予问责的,由问责调查组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作出问责决定并下达问责决定书。
第十八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十九条 被问责的行政负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条 省人民政府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议、复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第二十一条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省政府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二条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参照本办法,对所属的下一级政府、本级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的机关,单位的负责人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问责。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土地问责
首次土地问责 73官员受处分
新一轮问责将追究每一地块责任人
2011年07月08日07:20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微博 字号
本报讯 首次土地违法问责结果在昨天公布,73个市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被给予纪律处分,24个市县政府负责人被给予组织处理。对于这一问责结果,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称,这次最大的突破就是,第一是首次问责;第二确实是动真格;第三是精准问责,合情合理,让问责对象心服口服。
■首次问责
处罚73名负责人
昨天,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主会场设在国土资源部,同时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国土资源部门设立了分会场。在会议上,公众期待已久的首次土地违法问责结果公布。此时距2010年12月已7个月,当时,违法用地较为严重的5个市(州)、7个县(市、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被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请到北京进行集体约谈,被约谈的都是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15%,在全国范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排名靠前的城市。此举标志着2009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问责”开始启动。
“约谈”只是预警,如果大量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国土资源部就可能动用其他手段。
昨天公布的对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责任追究结果显示,全国共有两个设区市、29个县(市、区)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共计44人受到纪律处分;两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共计29人受到纪律处分。
■新一轮问责
调查数据层层定责
当前,2010卫片执法检查已进入整改查处关键时期,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7月31日前,各省区市要初步向国土资源部上报数据,9月底之前要完成相关的验收工作,正式上报结果,第二次土地违法问责也就拉开了序幕。这一轮将层层追究全国每一地块每一个审核签字的责任人,以惩治弄虚作假并防止推诿责任。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说,2010卫片执法检查首次实现土地矿产全覆盖,首次以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依据并与163个重点矿区遥感检测相结合。在工作步骤上,将先验收并根据验收最终确认结果开展警示约谈,违法开采矿产资源严重的地区也要开展警示约谈。
贠小苏强调,各地要认真做好数据填报审核工作,首先要准确填报数据,在整改查处基础上准确填写每宗地每项内容,每一个地块都要填报准确。对存在虚报、瞒报数据行为的市县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要建立数据上报层层审核签字制度,各种表格填表人必须签名并对填报内容真实性、准确性负直接责任。各级领导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审核签字并对填报内容真实性、准确性负领导责任。数据最终结果上报以后再提出数据填报错误的,国土资源部首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贠小苏强调,当前一些地方为避免被问责,对违法用地特别是农村个人违法建房,在拆除复耕过程中工作不细、方法简单,容易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各地要在整改查处过程中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法规政策宣传,文明执法、秉公执法,确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新问题
西部违法用地面积增逾五成
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东中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下降的情况下,西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上升50.6%,违法用地反弹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新发生违法用地2.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3.6万亩,其中违法占用耕地5.1万亩,东部、中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了12.5%和1.2%。西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上升50.6%,全国土地执法形势总体向好,但西部地区出现违法用地大幅反弹。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说,上半年土地违规违法宗数、面积,包括耕地面积不同程度有所反弹。总体看,东部和中部违法违规情况有所下降,但东部、中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东部、中部相对欠发达地区违法违规也出现反弹,企业违纪违规用地较为突出,公路、铁路、机场以及新的因素如水利等公共设施建设违纪违规居高不下,农村违法违规用地问题逐步凸显。一些干部抱着侥幸心理,法制意识淡薄,政府默许、纵容甚至指示违纪违规用地、违规违法开矿。
■问责·解读
14个政府“一把手”受处分
按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对当地的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执法负总责,当一个地方土地违法严重,比如违法占用耕地的量超过了这个市县当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总量的15%,或者虽然不到15%,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将问责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
首次土地问责结果显示:在44名受处分的地方政府负责人中有14人是当地政府“一把手”。
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通报,追究地方政府责任有两类情形,一类是有关地方一般性项目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达到15%以上,土地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另一类是存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违规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搞房地产开发,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乱上两高一支项目等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情况。
此次问责的部分地区曾出现在去年12月的“约谈名单”,如山西省大同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浙江省上虞市、辽宁省庄河市。浙江省临海市的主要负责人也曾被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约谈,原因是2009卫片执法检查中存在的违法问题。
问责名单则显示,大同县时任县长孙永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浙江省上虞市市长丁如兴受到行政警告处分;临海市时任市长李志坚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被问责者部分已不在任
“即使调走了,但如果这个(土地违法违规)事情发生在任期内,也要追究责任。”此前国家土地总督察办巡视员张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做出上述表示。昨天公布的土地问责结果验证了这句话。
被问责的44名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中,有20人已不在任。如襄阳市樊城区时任区长项晓峰,现任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也被予以党内警告处分。
因工作不力,共有29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受到纪律处分。郝明金称,这些地方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存在不及时制止和报告,不及时立案查处,不依法作出处理等监管不力的问题,对当地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比例高,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负有直接责任。
■专家说法
调任后被追责 代表问责趋势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拆迁、征地是土地违法问题的源头之一。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很多土地政策,但地方政府没有贯彻执行,或是在贯彻过程中变了形。近年来地方违法违规使用土地,是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发展,往往违反土地审批程序,违法侵占耕地,为国家土地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此次对地方责任人问责,意味着国土资源部动了真格,对地方官员有较大的震慑作用。一般受处分的官员,今后仕途发展将受影响,很难再受重用,也难以晋升,这对其他官员是一种警示。
此外,土地被违规使用,问题爆发却往往是滞后的。在这次问责中,很多已调离原职的官员也被追责。对调任后的官员进行追责,表明了国土资源部整治土地违法者的决心,也代表今后追责的趋势。
杜绝违规问题 根本在改制度
李昌平知名三农问题学者
全国被违法违规侵占的土地很多,从此次处分的人数和力度看,问责的力度并不大。
现在地方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发展所需的土地指标却不够,所以地方政府多以牺牲耕地为代价,求发展求政绩。处分少部分责任人,对遏制土地违法不会有太大效果,因为城市发展和土地保护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开发新区、政府单位建房,都可能打农民土地的主意。此外,行政记过处分、警告处分等处分方式,力度也很轻,很难真正震慑地方官员。
要想解决土地问题,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利益,应改革目前的土地制度,废除征地制度,否则违法征地行为将一直存在。
在城市规划时,将郊区纳入城市规划,政府取一半的地,另一半应归农民自己开发,农民自己决定是耕种还是开发,如果有收益了,向国家纳税,这才是良性的解决方式。否则,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问责·地方官员
山西
大同市副市长郝月生行政记过处分。
大同县时任县长孙永胜(现任和顺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大同县副县长苑在雨行政记过处分。
山阴县副县长段国强行政警告处分。
垣曲县副县长刘社院行政警告处分。
辽宁
庄河市时任副市长赵兴基(现任庄河市政协主席)党内警告处分。
丹东市振安区区长于春明行政记过处分,丹东市振安区时任副区长张连行政记大过处分。
阜新市太平区区长赖化平行政记过处分,阜新市太平区时任副区长李秀林行政记大过处分。
北票市时任市长肖森(现任建平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北票市副市长嵇景存行政记过处分。
吉林
桦甸市副市长李荫鹏行政警告处分。
黑龙江
佳木斯市郊区区长邱士林行政警告处分。
浙江
上虞市市长丁如兴行政警告处分,上虞市副市长赵如浪行政记过处分。
临海市时任市长李志坚(现任天台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临海市时任副市长陈才杰行政记过处分。
三门县副县长陈彩明行政警告处分。
安徽
巢湖市时任市长宋国权行政警告处分,巢湖市时任分管副市长洪晓建行政记过处分。
庐江县时任常务副县长季传舜行政记大过处分。
含山县副县长窦念华行政记过处分。
无为县时任副县长方永东行政记过处分。
五河县县长周学保行政记过处分,五河县时任副县长王家渠行政记大过处分。
江西
九江市庐山区区长钟好立行政警告处分,九江市庐山区副区长王风雷行政记过处分。
修水县时任分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县政府党组成员钟有林党内警告处分。
鄱阳县时任县长邵小亭行政记过处分,鄱阳县时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志勇党内警告处分。
河南
平顶山市新华区副区长李会良行政记过处分。
湖北
襄阳市樊城区时任区长项晓峰(现任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党内警告处分,襄阳市樊城区副区长周保汉行政记大过处分。
湖南
泸溪县时任副县长余庆友(现任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内警告处分。
广东
阳春市市长林进球行政记过处分,阳春市时任副市长陈雄枢(现任阳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党内警告处分。
广西
苍梧县副县长覃汝胜行政警告处分。
防城港市港口区区长梁宗勇行政记过处分,防城港市港口区副区长黄建国行政记过处分。
都安县副县长罗生华行政警告处分。
云南
师宗县时任副县长海建才(现任师宗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
镇康县时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宋正垠行政警告处分。
陕西
府谷县副县长吴占林行政记过处分。
■问责·数字
73人 纪律处分
受纪律处分的,涉及两个设区市、29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共计44人,另有两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人29人。
11人 责任追究
11名县级政府领导因为土地问题已受到责任追究。
4人 刑事责任
4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因经济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24人 组织处理
5个设区市政府的分管负责人,14个县(市、区)政府的13个主要负责人、6个分管负责人共计24人受到组织处理。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孙雪梅
综合新华社、中广网、央视报道
土地问责:73名官员被处分(名单)
2011年07月07日21时44分
监察部网站
分享到
监察部 国土资源部通报处理有关地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责任人员
给予44名地方政府负责人、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纪律处分
为严格土地管理,保证规范和节约用地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保证政令畅通,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结合2009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有关规定,按照依纪依法、实事求是的原则,追究了有关地方政府及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给予2个设区市、29个县(市、区)政府44名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纪律处分。这些地方一般项目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土地管理秩序比较乱,有的地方问题还相当严重。分别给予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长郝月生行政记过处分;大同县时任县长孙永胜(现任和顺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大同县副县长苑在雨行政记过处分;山阴县副县长段国强行政警告处分;垣曲县副县长刘社院行政警告处分;
辽宁省庄河市时任副市长赵兴基(现任庄河市政协主席)党内警告处分;丹东市振安区区长于春明行政记过处分,丹东市振安区时任副区长张连行政记大过处分;阜新市太平区区长赖化平行政记过处分,阜新市太平区时任副区长李秀林行政记大过处分;北票市时任市长肖森(现任建平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北票市副市长嵇景存行政记过处分;
吉林省桦甸市副市长李荫鹏行政警告处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区长邱士林行政警告处分;
浙江省上虞市市长丁如兴行政警告处分,上虞市副市长赵如浪行政记过处分;临海市时任市长李志坚(现任天台县县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临海市时任副市长陈才杰行政记过处分;三门县副县长陈彩明行政警告处分;
安徽省巢湖市时任市长宋国权行政警告处分,巢湖市时任分管副市长洪晓建行政记过处分;庐江县时任常务副县长季传舜行政记大过处分;含山县副县长窦念华行政记过处分;无为县时任副县长方永东行政记过处分;五河县县长周学保行政记过处分,五河县时任副县长王家渠行政记大过处分;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区长钟好立行政警告处分,九江市庐山区副区长王风雷行政记过处分;修水县时任分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县政府党组成员钟有林党内警告处分;鄱阳县时任县长邵小亭行政记过处分,鄱阳县时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志勇党内警告处分;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副区长李会良行政记过处分;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时任区长项晓峰(现任四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党内警告处分,襄阳市樊城区副区长周保汉行政记大过处分;
湖南省泸溪县时任副县长余庆友(现任泸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内警告处分;
广东省阳春市市长林进球行政记过处分,阳春市时任副市长陈雄枢(现任阳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党内警告处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副县长覃汝胜行政警告处分;防城港市港口区区长梁宗勇行政记过处分,防城港市港口区副区长黄建国行政记过处分;都安县副县长罗生华行政警告处分;
云南省师宗县时任副县长海建才(现任师宗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党内警告处分;镇康县时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宋正垠行政警告处分;
陕西省府谷县副县长吴占林行政记过处分。
相应给予2个设区市、26个县(市、区)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纪律处分。作为专司土地监管的主管部门,对违法用地监管不力负有直接责任。分别给予山西省大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潘志忠行政记大过处分;大同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牛生文行政记大过处分;山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学崇行政记过处分;垣曲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赵青斌行政警告处分;
辽宁省庄河市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振亮行政记大过处分;阜新市太平区时任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庄宏宇行政记大过处分;北票市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景禄行政记大过处分;
吉林省桦甸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姜洪波行政记过处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时任国土资源局直属分局局长刘晓东行政记过处分;
浙江省上虞市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王立新行政记过处分;临海市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坚行政记过处分;三门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林海华行政记过处分;
安徽省巢湖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过仕伟行政降级处分;庐江县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朱少祥行政记大过处分;含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潘正宏行政记大过处分;五河县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彭占先行政记大过处分;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陶建文行政记过处分;修水县时任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郑卫东(现任修水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党内警告处分;鄱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曾庆明行政记大过处分;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陈清运行政记过处分;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卢俊行政记大过处分,襄阳市樊城区副局长郭跃行政记过处分;
湖南省泸溪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杨良沛行政警告处分;
广东省阳春市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姚幸新行政记大过处分;
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郑汉龙行政记过处分;防城港市港口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彭俊华行政记过处分;都安县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黄若汉行政记过处分;
云南省镇康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李建永行政警告处分;
陕西省府谷县时任国土资源局局长张文彪行政记大过处分。
监察部、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被问责地区要引以为戒,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监管,认真履行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切实提高依法管理和节约使用土地的水平。
去年土地问责揭晓:73名地方官受罚www.xiexiebang.com|字体:大中小|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2)
国土资源部7日公布2010年土地违法问责结果。对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土地管理秩序较乱的部分地区,共有73名地方政府官员受相关纪律处分。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土地违法问责由国土部、监察部联合进行。分析人士认为,联合问责一方面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现象和维护土地管理秩序,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土地平稳供应,继续推进房地产相关调控。
莫慌!此次主力仍然在假摔? 套牢的股票很可能有救了!3月股市很可能发生巨变? 拉锯战背后暗藏的资金动向!
今年督察60地区
根据两部门通报结果,44名市县政府主要或分管负责人以及29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受到纪律处分。其中,大同市副市长郝月生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大同县时任县长孙永胜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大同县副县长苑在雨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山阴县副县长段国强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垣曲县副县长刘社院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介绍,本次追究地方政府责任的情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般性项目违法占用耕地宗数多、面积大,违法占用耕地比例达15%以上,土地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另一类是存在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法违规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搞房地产开发,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乱上“两高一资”项目等严重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情况。
国土部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2011年将初步拟定60个地区进行例行督察,促进土地管理好转。目前违反土地供应政策的行为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一些地方利用土地抵押贷款存在较大金融风险。
对于地方政府官员受到问责,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震慑土地违法行为的反弹。
中投证券首席房地产分析师李少明表示:“下半年土地出让压力仍比较大,土地调控从严从紧,有助于保障土地有序供应,防止房地产调控受到阻碍。”
上半年土地违法总数和面积有所反弹
“违法问责的目的是推动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维护土地管理的良好秩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土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表示,本次问责结果是依据2009的卫片执法检查结果展开的。国土部对违法事实进行认定,监察部根据国土部审核认定的违法事实,对地方提出的责任追究意见进行审核。
根据国土部最新数据,上半年我国新发生违法用地2.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3.6万亩,土地违法总数和面积均有所反弹。其中,东部、中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分别同比下降12.5%和1.2%,西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上升50.6%。
从上半年的违法违规用地情况看,国土部指出,企业违纪违规用地较为突出,公路、铁路、机场以及水利等公共设施建设违纪违规居高不下,农村违法违规用地问题逐步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俞明轩认为,不应将土地违法监督检查视作短期的调控行为,应寻求常态化和法规化。西部地区违法用地大面积反弹可能与前期基数较低、人地矛盾相对缓和等因素有关。
----
国土部:9月底前完成验收 二次土地问责将开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7日)下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公布首次土地问责的结果。结果显示:73个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给予纪律处分,24个市县政府负责人被给予组织处理。
对于即将开始的2010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强调一定要强力推进;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也表示:一定要加大查办违法违规案件的力度,对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来看中央台记者冯会玲刚刚发回的报道。
9月底前完成验收二次土地问责将开启
记者:这次问责还对5个市政府分管负责人,14个县市区的13位主要负责人,还有6位分管负责人给予组织处理,另外还有11名县级政府领导因为土地问题已经受到众人追责,4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因经济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在今天的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还对2011年的土地执法形势做了通报。
贠小苏:今年上半年,新发生违法用地2.3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3.6万亩,其中违法占用耕地5.1万亩,东部、中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分别下降了12.5%和1.2%,而西部地区违法用地面积同比上升了50.6%,全国土地管理和执法形势总体向好,但西部地区出现违法用地反弹。对此请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各级国土资源主管厅局和执法督查系统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督促检查。
记者: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今年7月31日之前,各地要初步向国土资源部上报数据,9月底之前要完成相关的验收工作,正式上报结果,第二次土地问责也拉开了序幕。(中
第三篇:武威市消防安全责任问责办法
武威市消防安全责任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增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武威市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解决各县区政府、各行业部门、各社会单位日常监管中消防责任不落实,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消防投入不到位等易发生火灾事故的苗头性问题,以避免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武威市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受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履行消防监管职责的组织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 消防安全责任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处分有据、追究过错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在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同时,应当积极纠正错误,采取补救措施,避免火灾尽量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第五条 市政府成立消防安全问责办法,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按照本办法规定具体负责消防安全问责工作。
消防安全问责小组由市长或市长委托的副市长和市纪检监察、检察、安检、消防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消防安全问责小组召开问责会议,可以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团体等单位和人员列席。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一)因工作失职,致使本单位年内发生2起(含2起)火灾事故的;
(二)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监督不力,在其职责范围内发生较大火灾事故;
(三)对上级部门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导致发生火灾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
(四)消防供水、消防通信等重要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责任不落实的;
(五)各县区消防专项规划与城市发展及国家标准规范严重不配套的;
(六)根据国家机关建议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投诉,经查证属实需要提起问责的;
(七)其他给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等失职行为的。第七条 实施消防安全责任问责时,发现县区政府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对主要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一)未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列入安全生产会议议题,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的;
(二)未将消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消防经费未能足额投入,使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不相适应的;
(三)未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消防规划,并纳入城乡规划的;
(四)未能将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不及时分析辖区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对上报的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解决不力的;
(五)未组织或责成督促有关部门、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请的有关事项未依法及时作出明确决定的;
第八条 实施消防安全责任问责时,发现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主要责任人在消防安全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追究:
(一)发展改革部门对符合城乡消防规划并已经满足项目审批前置条件的消防项目未及时审批的;
(二)规划部门未经消防部门同意,擅自改变消防专项规划,造成消防队(站)无法建设,无法保障消防设施与其他市政基础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对占用消防设施建设用地的行为未进行监管和查处的;
(三)城管执法部门对无相关审批手续在消防设施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未依法及时查处的;
(四)财政部门未按照本机财政预算拨付消防事业经费,未在城市维护费中列支用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费用;未将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各项消防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
(五)建设部门未根据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同步建设、同步改造管理公共消防设施的;
(六)市政、通信等负责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未保持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完好有效的;
(七)公安消防机构未按照法定职责履行消防安全监管职责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未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防隐患的;对不及时消防隐患可能严重危险公共安全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应当采取而未采取临时查封措施的;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未依法报告本级政府的;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在灭火救援、监督执法过程中不依法履行职责,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的;
(八)公安派出所对辖区所管辖单位未开展日常消防安全监督检查、核查举报投诉的;
(九)工商、质监部门未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的;
(十)房管部门对同一建筑多产权主体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前,未要求各方明确其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维护责任,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委托统一管理的。
(十一)城管执法部门对违章搭建的彩钢板房等违章建筑未依法及时查处的;
(十二)教育、人社部门未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
(十三)新闻、广播、电视等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未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
(十四)行业主管部门对本系统、本行业的消防工作未按规定履行监管职责的;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九条 消防安全责任问责方式分为:
(一)诫勉谈话;
(二)通报批评;
(三)停职检查;
(四)调整工作岗位;
(四)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
(五)构成违纪的,依据政纪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六)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合并适用,并将处理结果抄送各级组织部门备案,作为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条件。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项处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条 消防安全问责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对需要问责的事项予以立项;
(二)制定问责方案,以书面形式通知问责对象;
(三)实施调查,认真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对象在收到问责通知书后应在5日内向市监察局写出书面申辩材料,书面情况,就问责事项的发生原因和整改措施等回答问责小组的质询;
(四)问责小组根据调查结果向市政府写出书面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第十一条 市政府根据问责小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做出问责处理决定,并制作书面问责处理决定送达问责对象。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问责对象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十二条 问责调查时间,应从问责立项之日起两个月内结束,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应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问责对象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或上一级组织提起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四条 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收到问责对象的申诉后,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程序进行复查、复核,并根据复查、复核工作应在30日内完成并作出决定。处理决定主要有以下三种:(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恰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
第十五条 消防安全问责的结果,可视具体情况向社会公开。
第十六条 问责调查人员与问责对象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
第十七条 问责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导致作出错误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县区政府的消防安全问责参照此办法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中的“日”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
第四篇:问责办法
邯郸市第四职业中学安全管理问责办法
一、总则
(一)为预防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强化责任追究,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教育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制度所称问责,是指对本校及其教职员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师生残疾、死亡或者重大安全隐患以及不良影响事件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三)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事故问责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法有序的原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主要负责人是本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问责情形
1.教职工体罚、变相体罚造成学生残疾、死亡,或者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行业规定的标准或者明显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3.因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导致发生火灾、溺水、触电、拥挤踩踏以及校车交通事故等,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4.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校外人员伤害师生,或者发生学生实施的校内暴力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5.因管理失误导致师生食物、饮用水、药品、化学实验品中毒等事故,或者暴发、流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 6.组织学生从事正常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或者将学校场所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及停车场的;
7.对有特异体质、患特定疾病或者受伤、生病的学生未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造成损害后果加重、学生家长强烈不满的;
8.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以及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中未尽到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9.教职工在负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职责期间,对学生的危险性行为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有效制止,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0.教职工未将学生擅自离校、长时间未到校等相关信息及时告知家长,致使学生下落不明或者遭受严重伤害的;
11.对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疾病的教职工未采取必要措施,造成学生残疾或者死亡的;
12.学校安全稳定事故被媒体报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13.对学校安全稳定事故瞒报、迟报、谎报、漏报而贻误事故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14.因工作失职,致使发生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或者罢课、罢教、罢考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5.因管理监督不力,导致师生参与邪教活动、非法聚集活动等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
16.因安全稳定工作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督办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 17.其他应当问责的情形。
三、问责方式
(一)问责方式 1.约谈; 2.通报批评; 3.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4.责令公开道歉; 5.撤销荣誉称号; 6.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 7.调整工作岗位; 8.停职检查; 9.引咎辞职;
10.责令辞职或者解聘; 11.免职;
12.其他问责方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对学校领导干部实行调整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方式问责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学校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三年内不得提升。
(二)应综合衡量事故和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等情节,按以下原则适用相应的问责方式:
1.情节较轻的,实行约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问责;
2.情节较重的,实行责令公开道歉、撤销荣誉称号、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问责; 3.情节严重的,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者解聘、免职问责。
四、问责程序
(一)发生安全稳定事故后,问责决定机构应迅速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应会同公安、安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调查工作应当由两名及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二)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
(三)调查组应自成立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情况复杂的,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整个调查工作应在3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束后应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对需要实行问责的,在调查报告中应提出初步问责建议,同时应向问责决定机构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等。
(四)问责决定机构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被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法意见,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被问责当事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五)问责决定机构依法作出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应制作《学校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书》(式样见附件),并送达被问责当事人。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六)被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向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构或者上一级部门应在收到书面申诉的30 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七)被问责当事人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八)被问责当事人具有干扰、阻碍问责调查,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者一年内两次及以上被问责的,应从重问责。被问责当事人具有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挽回影响,或者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可从轻问责。
(九)被问责当事人是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任命的政府组成人员,或者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需要免去或撤销其职务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十)对应当问责的安全稳定事故,问责决定机构未在期限内完成问责的,问责决定机构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党委、政府应责令其限期完成问责,并依照本办法对问责决定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不作为实行问责。
(十一)被问责当事人同时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有关 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 理。
五、附则
(一)本制度所称造成学生残疾是指参照《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 16180-2006)的标准,受伤学生的伤害程度构成一至十级伤残的情形。
(二)本制度由学校安全稳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三)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领导干部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责任落实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职、依法行政、清正廉洁、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能,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部门及县市区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具有或受委托行使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组织,公立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干部(以下称负责人),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改进工作与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一)制定、发布、实施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决定、命令和行为的;
(二)违法授权或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相关职权,或者不依法对受委托者行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的;
(三)在法定的条件和标准外附加条件和变更标准,要求或授意下属要求相对人提交与申请办理事项无关材料的;
(四)违法设定或者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截留、滞留、挤占、挪用救灾、抢险、防汛、抗旱、防疫、优抚、移民、救济、义务教育、人民防空、社会保险、征地补偿、农民的各项补贴等款物或转移财政专项资金及单位私设“小金库”的;
(六)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和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强制措施的;
(七)干预、阻挠、对抗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执法权、执纪权、监督权,作伪证,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八)利用职权向相对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第七条 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三)实干精神差,工作无起色,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第九条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处臵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的;
(二)编报虚假数据、虚假成绩,欺骗上级和公众的;
(三)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公共突发事件、重大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的;
(四)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第十条 态度冷漠、作风粗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不实施组织施救或救助不力的;
(二)对下属请示汇报或反映要求解决的问题,故意刁难以及有其他不文明行为的;
(三)对群众的上访、检举、控告、申诉不接待,不依法受理,无正当理由的。
第十一条 铺张浪费、攀比享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群众意愿,搞政绩工程、形-5
(二)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对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管不问,甚至包庇、袒护、纵容的;
(三)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或重大建设项目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
(四)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致使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处臵不当的;
(五)对群众性、突发性事件处臵不当,激化矛盾的;
(六)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事件等紧急时刻,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的。
第十四条
其他需要问责的事项。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五条
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责。同时对应其工资渠道取消三个月的工作性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辅助工资;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负责人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同时对应其工资渠道取消六个月的工作性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辅助工资;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加重问责,同时对应其工资渠道取消当年的工作性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辅助工资。
(一)一年内出现2次及以上被问责情况的;
(二)在被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威胁、陷害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采取不正当行为干预调查,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八条
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协调进行初步核实(核查):
(一)县委、政府和上级机关及其领导的指示、批示、建议和通报;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三)行政机关、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
(五)工作检查和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六)新闻媒体的报道;
(七)其他渠道反映的。
第二十五条
初步核实(核查)的审批权限:
(一)对县委管理的干部,即现任实职的正副科级干部(含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需要进行初步核实(核查)的,应经县纪委书记或监察局长签批意见,报县委审核批准后,由纪委组织核实;
(二)一般干部(含股所级),需要进行初步核实(核查)的,应由乡镇纪委、县直单位纪委(纪检组)或党政办报同级党政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同级纪委、纪检组或党政办组织核实。
第二十六条
经初步核实,反映情况存在的:
委会或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作出问责决定;一般干部(含股所级)由同级党委(党组、总支、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作出问责决定。需采用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六)项至第(十)项问责方式进行问责的,县管干部由县纪委常委会或县监察局局长办公会研究提出意见,报县委、县政府批准作出问责决定;一般干部(含股所级)由同级党委(党组、总支、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提出意见,报县纪委、监察局,由县纪委、监察局商相关部门或机关批准作出问责决定。
第三十一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
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三十二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三十三条 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进行复查或复核,并根据复查、复核的情况,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