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发生的,发声物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苏东坡有诗曰:“若言声在琴弦上,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问君何不指上听?” 苏东坡的诗句揭示的物理规律是 .
2.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进行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除了跟介质有关外还与______有关.目前,已有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传播速度,称为超音速飞机,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的距离至少在 k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常温下))
3.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必须靠无线电话交谈,这是因为______.
4.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另一端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传播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从 传播来的,5.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差在 s以上.人站在大楼前拍手0.4s听到回声,人和大楼的距离是 .
6.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7.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赫兹到2×104赫兹
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340m/s,比水中传播快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9.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听到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为:()
A.大于34m B.大于17m C.等于17m D.等于34m 10.给你仪器材料:耐高温的广口瓶或烧瓶,密封塞,火柴,纸,小铃铛,细铁丝,你如何探究真空中能否传播声音? 提出问题:真空中能传播声音吗? 建立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表格: 探究结论:习题答案:
1、振动 停止 琴弦经手指拨动后振动而发声
2、空气 温度 1224
初中物理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3、月球表面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
4、铁管 水 空气 5、0.1 17
6、D
7、C
8、B
9、C
10、略
大气压强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课后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下面哪种情况能使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A.向水银槽里加少量水银 B.将管倾斜 C.将玻璃管变粗
D.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 3.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水平面相平
4.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 5.水银气压计挂斜了,读起来就会()A.比实际气压大 B.比实际气压小 C.与实际气压一样大 D.无法判定
6.在1标准大气压下,利用足够长的细管来吸水,最高能够把水吸到_____m高. 7.1标准大气压约等于质量______kg的物体放在10 m2面积上时产生的压强. 8.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是利用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9.如图,甲管上方没有空气,乙管则混入少量空气,则______ 管水银柱较小,若把甲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的长度______,高度 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两管长度约为1m)10.某同学在当地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时做托里拆利实验,在 读数时,玻璃管没放竖直,那么他所读的数值_____76 cmHg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风湿等病症.“拔火罐”是将一酒精棉球点燃放在一广口瓶中,过一会将瓶口扣在病痛的位置上,广口瓶就会牢牢吸在皮肤上,这是为什么? 12.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只要把笔尖浸没在墨水中,再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橡皮管里就会吸进墨水,为什么? 13.如左下图为某同学自制的水气压计.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带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人少量气体初中物理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如果将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如何变化?
14.如右上图,家用玻璃茶几的桌架是用四个塑料吸盘吸附在桌面上的.如果每个吸盘的直径是4 cm,计算桌架质量不超过多少时,抬起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实际上,所能带起的桌架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D 2.D 3.D 4.C 5.A 6.10.3 7.1 8.大气压 9.乙 变大 不变 10.大于
11.广口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大部分气体被挤出瓶外使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广口瓶就被牢牢地扣在皮肤上了.
12.按压弹簧片时将橡皮管内空气挤出,松手后管内气压减小,墨水面上的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将墨水压入橡皮管中.
13.将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大气压强减小,气压计内外压强差增大,因而水柱上升. 14.解:假设吸盘内的空气全被排出,则大气压力F=4pS=4×1.01×105 Pa× 3.14×(0.02 m)2=507 N.桌架依靠四个吸盘所受大气压力而带起,所以m=G/g=F/g=507 N/9.8 N/kg=51.7 kg.
实际上吸盘中的空气不可能完全被排出,所以实际所带起的质量总小于上述计算值.
核能测试题(带答案)
一、能源家族及核能 ●作 业 导 航
了解什么是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了解核能、裂变和聚变
一、填空题
1.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称为______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称为______能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法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叫______能源,如______.2.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______、______、______等,有些能源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们属于______能源;有的能量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这些能属于______能源.3.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原子核,使其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是原子核的______.两个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一个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原子核的______,氢弹就是利用这种变化制成的.4.在核反应中,______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______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5.核电站的核心是______,它是以铀为核原料,放出的核能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的______能,再通过汽轮机、发电转化为______能.二、选择题
6.关于质子和中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B.质子不带电,中子带负电
初中物理www.xiexiebang.com 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C.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D.质子、中子都带正电 7.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核能 B.煤、石油、天然气
C.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
D.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8.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A.化石能源 B.核能 C.水能 D.风能
E.太阳能 F.生物质能
9.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A.核能 机械能 电能
B.核能 内能 机械能 电能 C.核能 化学能 电能 D.化学能 内能 电能
10.关于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的原子核内部都蕴藏着核能,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可以作为核电站的燃料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自然界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能发生聚变
D.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时间内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猛烈的爆炸
三、问答题
11.结合实例说明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特点.12.什么是链式反应?
13.请你查阅有关核电站的资料,说明核能发电的优点和带来的问题.参考答案:
一、1.化石 一次 化石能源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二次 电能 2.木材 草类 肉类 不可再生 可再生 3.核能 裂变 聚变
4.原子弹爆炸 核反应堆 5.核反应堆 内 电
二、6.C 7.A 8.AB 9.B 10.BD
三、11.从自然界可以直接获取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及核能;二次能源是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如:电能.12.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13.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小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核电站特别适用于缺少煤、石油、水能等能源的地区;核电站如果保护措施不当,会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核费料的处理会造成放射性污染.资料来自:悦考网www.xiexiebang.com 初中物理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回声及回声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设施:音叉、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检查作业
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叉,把其放入水中。
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结论: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 结论:翅膀的振动
板书:
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们知道神舟5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 结论,水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 学生演示“土电话”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板书: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光速比声速快)
学生看教材中声音表,并分析特点 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光在__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_______,光在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慢。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 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离17m 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本结课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且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并且利用声音的速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基础训练
第三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教学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08506013
姓名:孙广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8506013孙广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达到: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抽象能力。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备】扬声器、小纸片、音叉、玻璃杯、手机,玻璃瓶,抽气机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飞机轰鸣,工地噪声······让人心烦意乱。
在声音的海洋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
一、声音的产生
教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有没有认真观察,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比如发出优美音乐的琴,弹琴的时候,琴弦在振动,如果用手压住琴弦,琴声就停止。现在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声音是否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首先,同学们用手摸喉咙,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喉咙在振动 演示实验
1、把小纸片放在播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
2、把振动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学生回答:观察到小纸片会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教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就是分别由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而发生的。
教师:我们能听见身边同学的话语,能听见林中鸟儿的歌声,能听见远处列车的轰鸣声。那么声音是如何传到人耳的呢?声音能否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呢?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的传播
1、问题:声音能否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方法:让学生们进行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将一个闹钟放在钟罩中,比较闹钟在空气钟罩和真空钟罩中能否听见声音。
3、分析与论证
耳朵贴在桌子上时能听见敲桌子的声音;拍掌时鱼会被吓到;真空钟罩中不能听见闹钟的声音。
4、得出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三、声速
教师: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1、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分析
例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1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三、声速 1、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
第四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村中学 王伯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体验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3.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声音
传播的现象;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视频)
学生观看后思考,并根据教师的引导提出疑问。教师选取针对性的问题板书。然后进入今天的内容学习。2.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我们首先要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要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么,首先就要制造出声音来;如果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们是无法探究声音的产生的。
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造出声音来呢?
(看学生的造声情况,加以点评)
(请2位学生上讲台来配合完成以下实验活动)活动一:拨动拉紧的橡皮筋。
活动二:在水杯中装适量水,观察比较杯中的静水与摇晃使水发声时的情况。
光村中学 王伯奇
活动三:利用身边的饮料瓶:吹瓶口。 活动开始前强调:
边做边体验:① 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③ 发声的物体都属于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哪一类?
④ 怎样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带活动操作完成后,一起交流与讨论以上问题)
感受共同特征:它们发声是都在振动
引导学生对此做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演示实验一:将以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一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现象;再将停止发声的音叉靠近一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二:在纸盒上方一些小碎纸片,敲击纸盒面,观察小碎纸片有何变化?
提问:通过刚才的体验,你们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个怎样的认识?
(请同学起来说说)
小结:①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提问: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思考)事例:①我国古代“伏地听声”之说。
②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③航天员在月球上通过无线电交谈。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提出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作为媒介。
物理学中,像这样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介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活动五:①以组为单位.甲站在课桌的一端,乙用手敲桌面,甲
听到敲声吗?说明什么?
光村中学 王伯奇
②甲用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乙用手轻轻的敲桌面,甲能听到敲声吗?说明什么? 演示实验三:将包裹好的正在发生的手机浸泡在水里。你能听到响
声吗?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提问:你能例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吗?
思考:声音的传播能否离开物质呢? 播放录像: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观看后,交流讨论)
结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阅读P 29 第二段)
(3)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
即:V 固 >V 液 >V 气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
P 31 3 5
五、板书设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生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光村中学 王伯奇
℃时,V=340 m/s,一般有 V 固 >V 液 >V 气
光村中学王伯奇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源发声时物体在振动,观察并体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教学器材: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盛水的烧杯等。教学重点:声音如何产生及传播。教学难点:回声。教学过程:
一、引入: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
二、新授:
1、声音的产生:
(1)实验:拨动绷紧的橡皮筋,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有声音产生,同时橡皮筋在振动。)
(2)实验:拨动刻度尺,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刻度尺停止振动后还有声音产生吗?
(有声音产生,同时刻度尺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实验:敲击音叉,有什么现象产生?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还弹开吗?
(有声音产生,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未被弹开,说明振动也就停止了。)(4)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道理?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强调“振动”而非“震动”。)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什么形式传播的?(以石头掉进水中引起水波,声音传播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2)声波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举例说明。(气体、固体、液体。)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空中声音能否传播?举例说明。想象玻璃钟罩内空气被抽出的过程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真空不能传声;神舟飞船上宇航员通话依靠的是电磁波;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没有声音传出来。)
3、声速:
(1)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有哪些?(介质种类、介质温度。)
(2)观察小资料: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找出一些规律。(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强调记忆。)
4、回声:
(1)人耳能将原声与回声区分开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能听到回声至少要离障碍物多远?(0.1s,17m。)
(2)如果回声和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人耳无法分辨出原声和回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三、巩固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3、4、5题)。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二课时)。
饶明春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