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2 22:3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

第一篇: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新授课 总序第1个教案 编写时间: 9.2 执行时间:9.6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声体在振动,声音靠介质传播。难点:声音靠介质传播。教具:

演示用:两支同频率的音叉和共鸣箱,铁架台,泡沫塑料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水槽,水,两块石块,多媒体系统。

学生用:文具盒,橡皮筋,梳子,硬纸片。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声音,广播声、电铃声、流水声、汽车声,„„。大家按照老师的课前要求利用所带物品,自己想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如:铅笔轻敲文具盒发声,嘴巴对笔筒、笔套吹气发声,用硬纸板拨动木梳齿发声,„„。判断学生已兴趣浓厚,此时恰到好处地追问:“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大家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用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实验时大家要注意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学生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

学生实验

2、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 学生实验

3、用手摸着自己颈前喉头部分,大家齐读“声音是怎样产生”;

“同学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反过来也可以启发学生用“捂、按、捏、握”等方法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出声音。最后在学生实验、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为了加深印象,老师再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1、敲响音叉,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用手握住音叉,再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

同学们举一些发声体振动发声的例子。

教师补充:人说话、歌唱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学生自己找找感觉)。蟋蟀发声时复翅举起与背部成45°角,左复翅上有音锉,右复翅上有刮器(发音镜),左右复翅迅速左右开合使复翅振动。蝗虫也是靠音锉和刮器发声,但蝗虫的音锉、刮器长的部位与蟋蟀不同。蝉靠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两片弹性薄膜——声鼓——振动发声。蜂、蝇、蚊靠翅膀振动发声。所以说,发声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物体发出的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的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作媒介吗?声音可以通过哪些介质传播?

演示实验

2、真空铃实验。把一只闹钟(或电铃)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随着空气逐渐抽出,而钟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了。如果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钟声又逐渐加强。

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声音靠物质传播。

演示实验3、取两个相同的音叉,照课本P25图3-2放好,敲响左边的音叉,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和左边音叉靠近的小球是否运动。

结论: 气体能传播声音。

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靠的是空气传来的。

演示实验

4、在盛水的水槽中,用两个石块,互相敲击,你能否听到石块的敲击声? 结论 :液体能传播声音。

学生实验4 耳朵紧贴在桌面上,然后在桌子下面用指甲轻刮,你能听到声音吗? 结论: 固体能传播声音。同学们例举声音的传播。教师补充:

(1)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逃,表明水能够传声。

(2)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到网里。

(3)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是因为听到了水上的优美乐曲。

(4)“土电话”能传声。

(5)狗在睡觉的时候,把一只耳朵贴在地面上,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从而得出: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蹬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三、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1)比如赛跑时,看见发令员鸣枪的烟雾后才能听到枪声。(2)雷电同时发生,但我们看到闪电后,才能听到雷鸣。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阅读“一些物质中的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一标准大气压、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

小结:引导学生得出

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声音要通过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作业:

1、例举两个发生体振动的实例。

2、例举两个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实例。后记:

第二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回声及回声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观察的方法,探究回声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疑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设施:音叉、共鸣箱、铁架台、真空罩实验装置、橡皮筋、泡沫塑料球、吉他、鼓、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利用上课铃声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检查作业

教师:课前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敲动鼓面有纸团的鼓。分析现象: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结论:鼓面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演示实验:学生拨动梳子使其发声,分析声音产生原因。结论:物体振动时发出声音

教师演示实验:①敲响音叉靠近泡沫塑料小球,观察现象分析原因②敲响音叉,把其放入水中。

解释振动: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叫作振动。结论: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拨动学生自制的六弦琴使其发声,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学生实验:摸着喉头发生,体验,分析原因

教师: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各种动物的叫声,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过来有嗡嗡的声音,那么,它们发生靠什么呢? 结论:翅膀的振动

板书:

1、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教师: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教师:我们知道神舟5号飞船顺利升空为咱们中国争了光,我国的探月计划已经启动,那你知道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如何交流的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演示实验:真空罩实验(用手机试试)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教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结论:空气中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师:那声音是怎么通过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里的呢?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教师:咱们已经知道空气可以传声,其他的呢?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比如液体,学生回答水可以。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音乐盒密封后放入水中,分析现象 结论,水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教师:上节课让大家做“土电话”都做了吗? 学生演示“土电话”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 学生举例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板书: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教师:在雷雨天,我们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光速比声速快)

学生看教材中声音表,并分析特点 板书:空气中声速340米/秒

一般情况下光在__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快,其次是_______,光在_______ 中传播声音最慢。

教师通过图片进一步介绍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分析回声的形成 学生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小距离 已知:t=0.1s v=340m/s 求s/:

解:由v=s/t得s=vt=340m/s×0.1s=34m s/=1/2s=34m/2=17m 答:最小距离17m 教师:如果要测定海底深度,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怎么计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三、小结: 本结课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且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并且利用声音的速度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基础训练

第三篇:声音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新乡市第七中学

段世宇 导入:

同学们,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观赏一段录像,依据录像内容,猜一猜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知识。

播放视频“声音的世界”

(录像语: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声音就会带来痛苦、烦恼和诸多不便)

师:是啊,要是没有了声音,恐怕我们这节课上起来就要困难得多了。(稍停)你猜出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板书: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就听到自己的哭声和周围亲人们的笑声,声音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是,你想过吗?我们周围这些形形色色的声音都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声音的产生

师: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

一、声音的产生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

师:声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通过两个小实验探究一下。学生活动1:橡皮筋实验

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把橡皮筋拉紧,另一位同学用手拨动它。

师:橡皮筋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橡皮筋发声时在做怎样的运动?

生:振动。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橡皮筋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橡皮筋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学生活动2:刻度尺实验

将刻度尺全长的三分之二伸出桌边,将另外三分之一紧压在桌子上,拨动伸出端。

师:拨动尺子,尺子发声了吗? 生:发声了。

师:发声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处于振动状态。

师:你有什么办法让正在发声的尺子立即停止发声吗? 生:(到讲台前演示)可以迅速用手捏住尺子伸出端。师:很好。捏住尺子的目的是什么? 生:让它停止振动。

师:很棒!振动停止后,尺子还能发声吗? 生:不能。

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尺子_____时,能发出声音;不振动时,_____发出声音。

生:(填空)

演示实验1:音叉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音叉发声。再用手握住音叉,声音消失。然后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师:(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音叉发声。

师:(用手握住音叉)还能听到声音吗? 生:听不到。

师:再看一遍。(再次敲击音叉,并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

生: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师:(用手握住音叉,并把音叉靠近原本静止悬挂着的乒乓球。)还能听到声音吗?乒乓球被弹开了吗?说明了什么?

生:听不到。乒乓球没有被弹开。说明音叉没有振动。师:音叉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是由振动产生的。

师:当振动停止的时候,音叉还能继续发声吗? 生:不能。

师: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演示实验2:扬声器振动发声

播放视频“扬声器振动发声”

师:扬声器发声时,豆子为什么会“跳舞”? 生:因为扬声器发声时在振动。

师:短片中扬声器播放音乐前,豆子处于什么状态? 生:静止,不振动。

结论:扬声器______时,发出声音;______时,不发出声音。

学生活动3:感受说话时声带振动

师:把手放在咽喉部,说话时,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声带在振动。

师:不说话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声带不振动。总结与思考:

1.在以上的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3.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得出结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发声的例子,并说明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展示图片: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演奏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蜜蜂的“嗡嗡”声是由翅膀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我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声源的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是如何从声源传播出去的呢?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声音的传播。

板书: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靠什么物质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 生:空气。

师:如果没有空气,即所谓的真空状态下,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播放视频:真空罩中的闹钟 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生:能。

师:真空能够传声吗? 生:不能。

展示图片: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两位宇航员离得很近,他们能像我们这样面对面自由地交谈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师:那他们通过什么方式交谈呢? 生:无线电通信设备。

2.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4:打“土电话”

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打“土电话”,老师交代注意事项,(1.尽量用耳语般音量交谈; 2.把棉线拉紧拉直),接听者背对屏幕,看不到屏幕上显示的谈话内容,拨打者按照既定内容“打电话”。

师:(问接听者)请告诉我通话的内容。生:(即接听者)你好!谢谢!再见!

师:很好。这次“打电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生:棉线。

师: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活动5:探究桌面能否传声

把两张桌子紧挨在一起,一名同学敲击桌面,另一名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师:能否听到声音? 生:能听到。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师: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能够证明固体可以传声?

生:一楼敲暖气管,二楼也能够听见;

“隔墙有耳”;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

很多动物睡觉时耳朵靠近地面,是为了探知远处动物的走动声。

3.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展示:唐朝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师:为什么“路人借问”时,“蓬头稚子”只“遥招手”而“不应人”?你能从原诗中找到答案吗?

生:“怕得鱼惊”。师:很棒!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师:液体能够传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

渔民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儿喜欢听的音乐来将鱼儿诱捕入网;

利用声呐来探测海底沉船的位置。

总结:介质的概念 强调:真空不能传声

既然声音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那么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呢?

展示表格:几种物质的声速

师:你从表格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思考题:

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3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三、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展示图片:水波 展示动画:人耳接收声波 用水波类比声波进行讲解 展示动画:人耳怎样听到声音

课堂练习与反馈

第3题后补充简介:乐器的发声

弦乐器:弦振动发声

管乐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打击乐器:打击面振动发声

作业布置:1.列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传播。

2.用纸杯或饮料筒、细绳制作土电话。

第四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物理教学教案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学号:08506013

姓名:孙广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08506013孙广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过程与方法:

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达到: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抽象能力。

2、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科学、严密的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备】扬声器、小纸片、音叉、玻璃杯、手机,玻璃瓶,抽气机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飞机轰鸣,工地噪声······让人心烦意乱。

在声音的海洋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如何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

一、声音的产生

教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有没有认真观察,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比如发出优美音乐的琴,弹琴的时候,琴弦在振动,如果用手压住琴弦,琴声就停止。现在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声音是否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首先,同学们用手摸喉咙,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喉咙在振动 演示实验

1、把小纸片放在播音的扬声器上,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

2、把振动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现象。学生回答:观察到小纸片会振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教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随之停止。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就是分别由气体、固体、液体的振动而发生的。

教师:我们能听见身边同学的话语,能听见林中鸟儿的歌声,能听见远处列车的轰鸣声。那么声音是如何传到人耳的呢?声音能否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呢?

二、声音的传播 探究:声音的传播

1、问题:声音能否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2、方法:让学生们进行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你家鱼缸里的鱼,当你猛拍掌时,鱼会怎样?老师进行演示实验,将一个闹钟放在钟罩中,比较闹钟在空气钟罩和真空钟罩中能否听见声音。

3、分析与论证

耳朵贴在桌子上时能听见敲桌子的声音;拍掌时鱼会被吓到;真空钟罩中不能听见闹钟的声音。

4、得出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三、声速

教师: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1、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

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

例题分析

例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

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四、作业布置 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1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三、声速 1、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2、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测距离

第五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光村中学 王伯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体验声音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3.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声音

传播的现象;

三、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视频)

学生观看后思考,并根据教师的引导提出疑问。教师选取针对性的问题板书。然后进入今天的内容学习。2.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我们首先要探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要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么,首先就要制造出声音来;如果在无声的世界里,我们是无法探究声音的产生的。

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身边的一些物体造出声音来呢?

(看学生的造声情况,加以点评)

(请2位学生上讲台来配合完成以下实验活动)活动一:拨动拉紧的橡皮筋。

活动二:在水杯中装适量水,观察比较杯中的静水与摇晃使水发声时的情况。

光村中学 王伯奇

活动三:利用身边的饮料瓶:吹瓶口。 活动开始前强调:

边做边体验:① 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③ 发声的物体都属于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哪一类?

④ 怎样使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带活动操作完成后,一起交流与讨论以上问题)

感受共同特征:它们发声是都在振动

引导学生对此做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演示实验一:将以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一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现象;再将停止发声的音叉靠近一悬挂着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二:在纸盒上方一些小碎纸片,敲击纸盒面,观察小碎纸片有何变化?

提问:通过刚才的体验,你们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个怎样的认识?

(请同学起来说说)

小结:①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②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

提问:声源发出的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思考)事例:①我国古代“伏地听声”之说。

②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③航天员在月球上通过无线电交谈。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提出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作为媒介。

物理学中,像这样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介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活动五:①以组为单位.甲站在课桌的一端,乙用手敲桌面,甲

听到敲声吗?说明什么?

光村中学 王伯奇

②甲用耳朵贴在桌面的一端,乙用手轻轻的敲桌面,甲能听到敲声吗?说明什么? 演示实验三:将包裹好的正在发生的手机浸泡在水里。你能听到响

声吗?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提问:你能例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吗?

思考:声音的传播能否离开物质呢? 播放录像: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观看后,交流讨论)

结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阅读P 29 第二段)

(3)声速

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的速度。

即:V 固 >V 液 >V 气

四、课堂小结及作业

P 31 3 5

五、板书设计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生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跟介质和温度有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光村中学 王伯奇

℃时,V=340 m/s,一般有 V 固 >V 液 >V 气

光村中学王伯奇

六、教学反思

下载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仙阳中学 张建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11篇)

    篇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模版]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5篇范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5分钟)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如动物、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请学生思......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精品教案 第三次定稿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A、B、C类)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A、B、C类) 3.能解释举出......

    4-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长城中学教案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2 课时 主备课人: 程海方 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案例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体验声源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