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雍县普洒煤矿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纳雍县普洒煤矿事故隐患治理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2017年
措施会审意见
会审时间:年月日 会审地点: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矿 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会审意见:
年 月年 月年 月 年 月 年 月 日日
日日日普洒煤矿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针对日检、旬检和专项检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必须由矿长组织召开安全隐患整改办公会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严格按时“五落实”的要求逐条进行整改,方案如下:
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周开龙(矿长)
副组长:石
涛(工程师)
成员: 张德忠、王明昌、刘显贵、龙建国、柳绿国、龙训元、安华、叶世波、冯志钢、冷加义、穆少友
组
长: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全权负责。
副组长:石涛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并组织会审落实。具体负责隐患整改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
成员:根据各隐患整改工作的分工,负责在施工现场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整改工程质量达到要求。保证整改期间安全工作。
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针对每次检查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由各责任人单位按照事故隐患整改落实表具体落实整改。
三、隐患整改要求
1、整改实行分类、定人负责制,机电运输、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系统由机电矿长负责;一通三防由通防副总负责;矿井防治水由地测副总负责;顶板管理及其它隐患由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负责;地面软件资料由工程师负责。
2、整改工作由矿长统一安排,分管副矿长组织整改,并进行预验收,最后由矿长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验收销号。
3、整改验收工作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制,若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律按照矿方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整改所需的资金全权由总经理负责筹集,所需的材料、设备设施由副总经理负责。
三、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完成整改工作任务,保证整改工作达到整改的质量要求,改善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落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在整改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人员务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入井前,必须由当班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同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由外至里对工作面通风、顶板、支护、瓦斯浓度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在现场交接清楚,只有把发现的问题和交接的隐患处理好后,方可开始工作。
2、严格执行矿级领导带班和管理人员跟班制度,每班必须有矿级领导、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电钳工进行跟班作业。
3、每班进行入井整改前,跟班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组织召开好班前会,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
4、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在提升过程中,提升巷内的所有人员必须进入躲避硐室,严禁有人员在巷道内逗留。人员上下井时,必须电话通知绞车司机不得运行绞车。
5、绞车运行前,电钳工和绞车司机必须对绞车装置,声光信号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绞车装置和声光信号等完好,可靠,能正常使用,方可运行绞车。
6、各种防跑车装置必须完好,保持常闭状态,只有在车辆通过时才能打开。
7、整改过程中,安全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帮、顶情况、发现有里离层顶板,顶板出现的活矸,必须进行处理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8、瓦检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通风状况,瓦斯浓度,若发现通风状况不良,瓦斯浓度超限,必须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报告调度室。
9、加强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通风、机电运输和顶板管理,杜绝“三违”作业。
第二篇: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水城县阿戛乡禹举明煤矿 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2018年
禹举明煤矿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针对日检、旬检和专项检查查出的问题和隐患,必须由矿长组织召开安全隐患整改办公会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严格按时“五落实”的要求逐条进行整改,方案如下:
一、成立隐患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鲍忠合(矿 长)
副组长:葛茜根(总 工)
李昆明(安全矿长)
张周成(生产矿长)
胡先智(机电矿长)
成员: 朱隆盘(通防副总)李定朝(防突副总)吴宥霖(地质副总)刘永明(采煤队长)缪学力(掘进队长)董留全(安全科长)罗显声(调度室主任)辛家红(通风队长)
组
长: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全权负责。
副组长:石涛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措施并组织会审落实。具体负责隐患整改期间的技术指导工作。
成员:根据各隐患整改工作的分工,负责在施工现场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整改工程质量达到要求。保证整改期间安全工作。
二、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针对每次检查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由各责任人单位按照事故隐患整改落实表具体落实整改。
三、隐患整改要求
1、整改实行分类、定人负责制,机电运输、安全监测监控、瓦斯抽放系统由机电矿长负责;一通三防由通防副总负责;矿井防治水由地测副总负责;顶板管理及其它隐患由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负责;地面软件资料由工程师负责。
2、整改工作由矿长统一安排,分管副矿长组织整改,并进行预验收,最后由矿长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验收销号。
3、整改验收工作严格执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制,若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律按照矿方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4、整改所需的资金全权由总经理负责筹集,所需的材料、设备设施由副总经理负责。
三、整改安全技术措施。
为了完成整改工作任务,保证整改工作达到整改的质量要求,改善井下安全生产环境,落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在整改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人员务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入井前,必须由当班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同跟班矿级领导,班长、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由外至里对工作面通风、顶板、支护、瓦斯浓度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在现场交接清楚,只有把发现的问题和交接的隐患处理好后,方可开始工作。
2、严格执行矿级领导带班和管理人员跟班制度,每班必须有矿级领导、瓦斯检查员、安全员、电钳工进行跟班作业。
3、每班进行入井整改前,跟班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组织召开好班前会,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
4、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制度。在提升过程中,提升巷内的所有人员必须进入躲避硐室,严禁有人员在巷道内逗留。人员上下井时,必须电话通知绞车司机不得运行绞车。
5、绞车运行前,电钳工和绞车司机必须对绞车装置,声光信号等进行全面检查,保证绞车装置和声光信号等完好,可靠,能正常使用,方可运行绞车。
6、各种防跑车装置必须完好,保持常闭状态,只有在车辆通过时才能打开。
7、整改过程中,安全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帮、顶情况、发现有里离层顶板,顶板出现的活矸,必须进行处理好后,方可进行作业。
8、瓦检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通风状况,瓦斯浓度,若发现通风状况不良,瓦斯浓度超限,必须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报告调度室。
9、加强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通风、机电运输和顶板管理,杜绝“三违”作业。
第三篇:纳雍县普洒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案
纳雍县普洒煤矿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案
2017年
第一章 隐患定义与特性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大灾害的影响,所以煤矿生产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对从事煤矿行业的人员来说,如何辨识隐患、如何治理隐患对保证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一、隐患定义
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的物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的不良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从性质上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二、隐患的特性
事故隐患的特征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1.隐蔽性。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它具有隐蔽、藏匿、潜伏的特点,是不可明见的灾祸,是埋藏在生产过程中的隐形炸弹。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一定的条件下,显现出好似静止、不变的状态,往往使人一时看不清楚,意识不到,感觉不出它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认为不该发生事故的区域、地点、设备、工具,却发生了事故。这都与当事者不能正确认识隐患的隐蔽、藏匿、潜伏特点有关。2.危险性。俗话说:“蝼蚁之穴,可以溃堤千里”,在安全工作中小小的隐患往往引发巨大的灾害。无数血与泪的历史教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3.突发性。任何事都存在量变到质变,渐变到突变的过程,隐患也不例外。集小变而为大变,集小患而为大患是一条基本规律。
4.因果性。某些事故的突然发生是会有先兆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而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产生不同的效果,别是企业领导对待事故隐患所持的态度不同,往往会导致安全生产的结果截然不同,所谓“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遭祸害”,就是这种因果关系的体现。
5.连续性。实践中,常常遇到一种隐患掩盖另一种隐患,一种隐患与其它隐患相联系而存在的现象。“拨出萝卜带出泥,牵动荷花带动藕”的现象发生,而使企业出现祸不单行的局面。
6.重复性。事故隐患治理过一次或若干次后,并不等于隐患从此销声匿迹,永不发生了,也不会因为发生一两次事故,就不再重复发生类似隐患和重演历史的悲剧。只要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条件、生产工具、生产环境等因素未改变,同一隐患就会重复发生。甚至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发生与历史惊人相似的隐患、事故,这种重复性也是事故隐患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我们开展的举一反三排查和警示教育活动就是为了杜绝事故隐患的重复性。
7.意外性。这里所指的意外性不是天灾人祸,而是指未超出现有安全标准的要求和规定以外的事故隐患。这些隐患潜伏于人、机、环、技等系统中,有些隐患超出人们认识范围,或在短期内很难为劳动者所辨认,但由于它具有很大的巧合性,因而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的发生。例如 36v 是安全电压,然而夏季在劳动作业者有汗的情况下,照样会发生触电伤亡事故;这些隐患引发的事故,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意外性,往往是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始料不及的。
8.时效性。尽管隐患具有偶然性、意外性一面,但如果从发现到除过程中,讲求时效,是可以避免隐患演变成事故的;反之,不能有效地把隐患治理在初期,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
9.特殊性。隐患具有普遍性,同时又具有特殊性。由于人、机、环的本质安全水平不同,其隐患属性、特征是不尽相同的。在不同的行业、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其表现形式和变化过程,更是千差别的。
10.季节性。某些隐患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特点,它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年四季,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气温高、雷雨多等情况的出现,会造成井下供电线路受潮,出现分散性漏电现场;在汛期内,矿井受充水情况影响,矿井涌水量会增加,受导水裂隙的影响顶板淋水水加大;冬季又会由于天寒地冻、风干物燥,而极易产生火灾、冻伤、煤气中毒等事故隐患。充分认识各个季节特点,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隐患季节性防治工作,对于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对事故隐患特征的分析研讨,其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隐患产生、发展的规律,从不同的实践角度及时感知和发现隐患的各种征兆,矫正人们的不安全行为,育人们超前做好隐患的防治工作,改善和提高物的安全状况,从而真正达到预防事故的效果。
第二章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检查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缺陷)的危险源。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
二、联系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第三章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管理
一、隐患分类
1.按隐患危害程度分类。
一般隐患:危险性不大,事故影响或损失较小的隐患。重大隐患:危险性大,可能造成较大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是指在煤矿企业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因素。
2.按危险类型分类:分为水灾、爆炸、动力灾害、电气、冒顶片帮、提升运输、泄漏、中毒、危房、滑坡等。
3.按表现形式分类:人的隐患(认识隐患、行为隐患)、物的隐患、环境隐患和管理隐患。
4.按安全生产的专业分为一通三防、顶板(采掘)、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安全管理、爆破和其他隐患。
二、重大隐患认定标准
(一)国务院446 号令《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所列隐患。
(1)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的;(2)瓦斯超限作业的;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的;(4)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的;(6)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的;(7)超层越界开采的;
(8)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的;(9)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10)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的;(11)年产 6 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的;(12)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的;
(13)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的;
(14)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
(15)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
(二)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 446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 [2005]21号)精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特别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所列 15 种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进行了分解细化,制定了《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安监总煤矿字 [2005]133号)文件。
1、“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矿井全年产量超过矿井核定生产能力的;(2)矿井月产量超过当月产量计划10%的;
(3)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或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的;(现改为 1个采煤面、2 个掘进面)
(4)未按规定制定主要采掘设备、提升运输设备检修计划或者未按计划检修的;
(5)煤矿企业未制定井下劳动定员或者实际入井人数超过规定人数的。
2.“瓦斯超限作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瓦斯检查员配备数量不足的;
(2)不按规定检查瓦斯,存在漏检、假检的;(3)井下瓦斯超限后不采取措施继续作业的。
3.“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未建立防治突出机构并配备相应专业人员的;
(2)未装备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抽放瓦斯系统,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3)未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4)未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的;(5)未进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6)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
(7)未按规定配备防治突出装备和仪器的。
4.“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1 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 m³/min 或 1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3m³/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2)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达到《煤矿安全规程》第145 条第(二)项规定而未建立抽放瓦斯系统的;
(3)未配备专职人员对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的;
(4)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并发出声光报警的。
5、“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矿井总风量不足的;(2)主井、回风井同时出煤的;
(3)没有备用主要通风机或者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的;(4)违反规定串联通风的;
(5)没有按正规设计形成通风系统的;(6)采掘工作面等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不足的;(7)采区进(回)风巷未贯穿整个采区,或者虽贯穿整个采区但一段进风、一段回风的;
(8)风门、风桥、密闭等通风设施构筑质量不符合标准、设置不能满足通风安全需要的;
(9)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岩巷的掘进工作面未装备甲烷风电闭锁装置或者甲烷断电仪和风电闭锁装置的。
6、“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没有配备防治水机构或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设施和配备有关技术装备、仪器的;
(3)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4)擅自开采各种防隔水煤柱的;
(5)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7、“超层越界开采”,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国土资源部门认定为超层越界的;
(2)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开采煤层层位进行开采的;(3)超出采矿许可证载明的坐标控制范围开采的;(4)擅自开采保安煤柱的。
8、“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未配备专业人员并编制专门设计的;(2)未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
9、“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未编制防止自然发火设计或者未按设计组织生产的;
(2)高瓦斯矿井采用放顶煤采煤法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有效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
(3)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者观测点位置并建立监测系统、未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性灌浆或者全部充填、注隋性气体等措施的;
(4)有自然发火征兆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继续生产的;
(5)开采容易自燃煤层未设置采区专用回风巷的。
10、“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被列入国家应予淘汰的煤矿机电设备和工艺目录的产品或工艺,超过规定期限仍在使用的。
(2)突出矿井在2006年1月6日之前未采取安全措施使用架线式电机车或者在此之后仍继续使用架线式电机车的;
(3)矿井提升人员的绞车、钢丝绳、提升容器、斜井人车等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
(4)使用非阻燃皮带、非阻燃电缆,采区内电气设备未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5)未按矿井瓦斯等级选用相应的煤矿许用炸药和雷管、未使用专用发爆器的;
(6)采用不能保证2个畅通安全出口采煤工艺开采(三角煤、残留煤柱按规定开采者除外)的;
(7)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薄煤层除外)矿井采用前进式采煤方法的。
11、“年产6万吨以上的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有两个回路但取自一个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的。
12、“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批准擅自组织施工的;(2)对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做出重大变更后未经再次审批并组织施工的;
(3)改扩建矿井在改扩建区域生产的;
(4)改扩建矿井在非改扩建区域超出安全设计规定范围和规模生产的;
(5)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并批准而擅自组织生产的。
13、“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的,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的,以及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生产经营单位将煤矿(矿井)承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2)煤矿(矿井)实行承包(托管)但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载有双方安全责任与权力内容的承包合同进行生产的;
(3)承包方(承托方)未重新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的;
(4)承包方(承托方)再次转包的;
(5)煤矿将井下采掘工作面或者井巷维修作业对外承包的。
14、“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进行生产的;(2)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其管理人员进行生产的;
(3)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进行生产的。
15、“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认定的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其他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三、国务院第446号令对有关重大隐患的处罚规定第446号令第九条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煤矿企业应当对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所列情形定期组织排查,并将排查情况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写出书面报告。报告应当经煤矿企业负责人签字。煤矿企业未依照前款规定排查和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整顿,并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处3 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 446 号令第十条煤矿有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所列情形之一,仍然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停产整顿,提出整顿的内容、时间等具体要求,处 50万元以上200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煤矿企业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3个月内2次或者2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仍然进行生产的煤矿,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提请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关闭该煤矿,并由颁发证照的部门立即吊销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该煤矿的法定代表人和矿长5年内不得再担任任何煤矿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矿长。
四、贵州省安委办《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2010〕6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暂行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明确排查、建档、报告、措施、治理、时限、监控、资金保障及使用、预案等事项,并组织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 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及时解决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实施具体监督管理。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八条 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第二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第九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十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范围为本省行政区域内各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一)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生产经营单位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二)道路交通、水运、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等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三)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及设施;
(四)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五)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六)其他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章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第十一条 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明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内部职责分工,明确并落实企业、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和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建立各个层级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工作责任制。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规程,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认真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综合检查,及时排查治理本单位各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监)控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定,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落实事故隐患整改的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必要的应急预案。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整改治理。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隐患治理涉及复杂、疑难技术问题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隐患的基本情况;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四)治理经费和物资保障;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八)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对本单位事故隐患进行治理,保证事故隐患整改所必需的资金,及时协调解决隐患整改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措施和管理职责以及整改资金的投入等方面事项。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被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事故隐患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治理整改的同时,及时向该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对于各地人民政府挂牌督办或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整改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论证;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评估、论证。经评估、论证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下达责令停产停业监察指令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和摘牌销号的书面申请,经该部门审查同意后,并办理挂牌督办的销号手续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项目、内容、整改情况以及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的评估论证报告等。
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制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逐条登记、建档,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下一季度首月5 日前向所在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情况。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县(市、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重大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重大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四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必须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各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的通知》(黔府办发 [2009]30 号)要求,建立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督促、指导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报告、登记建档、整改治理、落实责任等各项制度。
第二十四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台帐,抓好整改的跟踪落实。
第二十五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查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整改。
第二十六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下达限期改正或整改指令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治理整改期限届满或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之日起10日内组织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
第二十七条 对因城市规划或者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的无法靠企业自身能力完全排除的,或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久拖或拒不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提请当地政府挂牌督办。
第二十八条 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投入,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非生产经营单位原因造成、靠自身能力无法完全排除的,且涉及面广、整治难度大、危害后果严重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治理。对政府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各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一领导,严格按照销号程序,明确具体牵头单位负责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整改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协调解决治理重大事故隐患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九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制度,公布举报方式和途径,受理事故隐患举报。
第三十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监督检查过程中,要互相配合,对所发现或接到报告的事故隐患,即交有关责任部门处理并记录备案。
第三十一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每季度将本行业(领域)或本监管领域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统计分析情况报上一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同时报送同级安全监管部门。县安全监管局每季度将本地区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及统计分析情况逐级报送至省安全监管局。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暂行规定的处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 号)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部门和其他依法具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第三十四条 本暂行规定由省安委办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暂行规定自2010年8月15日起施行。第四章: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一、隐患治理工作职责划分
(一)我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矿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矿长对全矿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报告、治理、验收、消号”闭合管理(以下简称“隐患闭合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各专业分管领导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隐患闭合管理”工作具体负责。
(二)各专业分管领导是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各业务科室科长负责本专业职责范围内“隐患闭合管理”组织工作,各分管副职是分管业务范围内“隐患闭合管理”工作的督办责任人,对“隐患闭合管理”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各基层单位行政正职对本单位“隐患闭合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三)矿安检科负责对各专业隐患闭合管理进行监督、落实;对 “隐患闭合管理”不力的单位和科室要给予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
二、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隐患排查以重大事故隐患为主线,涵盖和附带一般事故隐患,对安全生产系统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摸排。主要排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失误、设计的缺陷、通风、抽放、安全监测、供电、运输、防治水、调度指挥应急反应等生产安全系统、采掘接替、劳动组织、安全装备、设备运行状态、技术管理、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五大灾害方面的不安全因素,重点是系统管理。严禁以检查代排查。
1、每旬由矿长组织隐患排查,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安监、通风、生产、机电、开拓、劳资、供应等部门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解决、协调各业务口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要有记录和会议记要,责任要落实到人。隐患排查内容是以国务院446号令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重大隐患认定办法》规定的隐患为主线,对各安全生产系统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摸排。各专业口按时进行每半月一次的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和A级隐患要制定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并进行跟踪督查落实。对排查出的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必须立即停产整改,待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2、各专业口隐患排查、治理形式
(1)各专业口每个管理人员都要积极发现挖掘安全隐患,并认真填写隐患记录,对检查出的隐患要指定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期限,确保隐患按期整改,并归类管理。
(2)各专业口坚持每半月一次的安全隐患排查,由分管领导组织,本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排查要有记录、纪要,并将排查隐患按“五定”原则整改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3)各专业口要在每周进行一次隐患检查,由分管副职负责组织本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参加,各专业口要将隐患检查情况按“五定”原则汇总,由分管领导签字,及时报矿安检科。
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牵头制定本专业重大隐患整改方案及防范措施,由分管副矿长负责落实;本专业口不能解决的,由分管副矿长在矿全面隐患排查会议上研究解决。要做好排查隐患会议原始记录,参加隐患排查人员签名备查,并形成规范的会议纪要。对排查出的隐患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建立整改台帐,并报安检科。
3、各专业要认真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专项隐患检查,要加强对系统、设
备设施、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隐患检查。各级管理人员都要把查处隐患当作首要任务,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类隐患,并及时安排好整改和落实,对现场不能及时消除的隐患, 要按“五定”原则限期整改。每个管理人员都要认真填写隐患记录,归类管理,确保隐患按期整。
4、各区队坚持每周隐患自查自纠工作,由队长主持、管理人员参加,认真对工作管辖区域的人员行为、环境状况、设备状态、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缺陷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排查,对存在的隐患要按“五定”原则整改治理,并建立记录和隐患整改台帐。各工作地点坚持做好隐患检查,建立隐患检查记录本,各级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负责人(跟班队长、班组长)进入工作地点后,要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填写安全检查记录,并层层落实检查、整改情况,做到隐患不排除不得安排生产工作。当班处理不了的较大隐患必须及时向本单位值班人员和有关部门汇报,并做好记录备查。
三、隐患的管理与上报
根据各专业隐患管理职责和隐患的危害程度,矿对隐患的建档管理范围做出如下界定:矿安检科负责所有类别的隐患建档管理;矿其他业务科室负责分管专业的隐患建档管理;基层区队负责本单位的隐患患建档管理。
1、各业务科室要制定完善的隐患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安检科对所有类别的隐患建立档案;各业务科室必须把各级检(排)查出的所有隐患进行筛选,隐患要建立整改档案。实现档案微机化专人管理,确保隐患归档及时、不遗漏,并能按期整改。
2、由安检科负责对日常各类安全检查的各类隐患进行分类,按专业性质分解到各相关业务科室、基层区队进行隐患层次管理。对一般隐患立即安排区队整改,对重大隐患,由矿长在24小时内召集安全副职、分管副职、业务科室、安检科及区队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安检科、分管业务科室按要求及时对隐患归档管理,监督整改进度和整改质量。
3、凡是上报的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档案管理报表,必须经分管矿长、安全矿长、矿长签字,凡是上报安检科的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档案管理报表,必须经分管矿长、科长签字。
4、矿各业务科室对排查出或上报的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要在24小时内认真审查、认定并归档。属于本专业的隐患,由各分管副工程师牵头负责联系、制定整改方案,分管矿领导负责落实;
四、隐患整改责任落实 矿对隐患的整改落实,实行“谁分管谁负责”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要求必须做到“时间、人员、资金、标准、措施”五落实。
1、矿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按照分工和岗位职责对分管范围内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治理工作负责,需公司治理的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由公司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承办实施;需矿治理的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由矿负责承办实施。安检科负责督办考核。
2、各单位行政正职对本单位隐患治理的落实全面负责, 对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并组织实施,落实隐患整改情况;隐患由行政正职指定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按限期整改,隐患整改落实完成及时将整改结果和情况反馈到安检科,以备安检科进行复查。
3、分管矿领导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隐患治理的落实;业务科室、基层区队负责分管范围内隐患的整改落实。
4、安检科对全矿隐患的整改落实进行监督、复查、考核,并对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治理情况定期向有关责任人反馈,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5、各业务科室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实行隐患整改过程管理,加强对隐患整改过程中监督、复查,确保隐患按期整改。
五、隐患排查治理的督查销号、延期整改,矿对所有隐患治理实行整改验收和销号制度。
1、业务科室、基层区队对归档的各类隐患要及时跟踪销号,注明落实人和整改时间,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验收、谁签字”的隐患治理闭合管理制度。对整改完毕的隐患,矿安检科、业务科室要及时进行复查验收、销号。
2、各专业必须对所有的隐患档案必须严格管理,实行隐患销号制度。每项一般隐患整改完毕后,主管业务科室要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重大隐患档案登记销号。重大隐患销号时,必须由业务科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整改前后详实齐全的重大隐患销号申请,并经分管矿长、安全矿长、矿长签字后,上报鹤煤公司主管业务部室和安监局。
3、各单位对负责整改的重大隐患、一般隐患,在整改期限内整改落实完成的,重大隐患必须报有行政正职签字书面销号申请到安检科,一般隐患必须有隐患整改落实的副职到安检科隐患台帐签字销号。
4、各专业的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确因困难无法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成的,必须提前以书面形式提出隐患延期整改申请,隐患延期整改申请必须说明隐患延期的困难原因、延期的期限,有行政正职和矿分管领导的签字认可,重大隐患延期申请要报送到公司业务部室、安监局和安检科。重大隐患的延期申请必须提前15天提出,一般隐患的延期申请必须提前48小时提出。
六、隐患排查治理的督查
1、矿业务科室要根据鹤煤公司有关安全隐患项目计划的文件精神,对跨整改的重大隐患、一般隐患要编制逐月整改分解计划,并落实责任,认真组织落实整改。
2、矿整改的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由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对本职范围内和分管单位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的整改进行督办,督促有关单位积极按照计划按期保质保量整改完毕。安检科对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和逐月考核销号,并严格处理。
3、矿井重大隐患实行公告公示制度,在显著位置张贴矿井重大隐患,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业务科室要跟踪指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直至重大隐患整改结束。
七、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追究矿各区队、各业务科室要认真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排查治理隐患。凡被上级部门查出未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而被罚款、停工停产或造成事故(含未遂事故)的,要按照鹤煤公司、矿有关规定,从严追究专业口领导和隐患排查人员的责任,并纳入双基考核。
(一)在检查中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未按照矿有关规定,进行落实整改,并分级追究责任和处罚;重复出现类似的一般事故隐患,按重大事故隐患的处罚标准处罚,并进行责任追究。
(二)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期整改。
(三)凡在一次检查中发现未列入整改计划的一条重大事故隐患,分管副队长或跟班队长给予行政免职处分,正职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一次检查中发现未列入整改计划的两条及以上重大事故隐患,分管副队长或跟班队长给予行政撤职处分,正职给予行政降职处分。
(四)凡在一次检查一个单位有未列入整改计划的专业口重大事故隐患,给予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低于同级别责任领导一个等级的处分,并纳入双基考核。
(五)各业务科室对各级安全检(排)查中当班处理不完的隐患未建立档案实现隐患档案微机化专人管理的。
第四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指导公司各专业部门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范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试行)》(安监总厅煤„2015‟116号)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
第二条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控领导小组
组 长:董事长 副组长:总经理
成 员:公司其他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生产技术、机电、安检、通风、地测防治水、调度、培训、财务、供销、劳资、综合科等科室负责人,生产队组负责人
领导小组职责:全面领导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落实治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责任;对各专业部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检科,安检科科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职责:负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台帐,监督隐患治理。
第三条 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过程,是体现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各科室、队组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对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科室、队组要成立相应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定期开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第三章 隐患分级管控和治理
第四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五条 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为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一)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六条 为便于日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科室、队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界定。具体参照《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等文件规定。
第七条 为了便于整改,对排查出的隐患实行分类管理。所有隐患按严重程度、治理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指难度大、单位治理不了、须由上级公司帮助治理的隐患;B类指难度较大、科室或队组治理不了、须由公司治理的隐患;C类指由科室或队组必须治理的隐患。
第四章 风险预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第八条 各单位应当按照日常排查和定期排查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及时发现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
(一)作业人员应当在开始作业前对本岗位危险因素进行一次安全确认,并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事故隐患;
(二)生产队组应当每天安排安全、技术等管理人员进行巡检,对作业区域开展事故隐患排查;
(三)公司应当组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专业部门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覆盖生产各系统和各岗位的事
故隐患排查;
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要立即停止受威胁区域内所有作业活动、撤出作业人员。
第九条 事故隐患排查坚持“动态化、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问题责任化”原则,根据管理层级、职能定位,以公司、队组两级为责任主体。
(一)公司层面:日常安全检查由安检科组织实施。每周隐患排查由安全副经理组织实施,各分管领导、科室及采掘队组负责人参加。
(二)队组层面:采掘、辅助生产系统隐患排查由各队组负责人组织实施,岗位隐患排查由班组长每班进行评估。
第十条 隐患排查治理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参加隐患排查的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并事先做好技术资料、检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公司层面的隐患排查内容要涉及各个专业和人、机、环、管各个方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第十一条 排查出的隐患必须按照“五定”原则和“闭环”管理要求,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组织整改。
(一)一般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当班能够整改的,由当班带班负责人、班组长组织整改;当班不能处理的下发整改通知单落实整改。
(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难度较小、公司能够自主整改的,由公司组织整改;难度大、不能够自主整改的,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报上级公司组织整改。
第十二条 各科室、队组要注重排查组织,杜绝“以检代排”。隐患排查是基于问题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危害性质等特点,在动态掌握、安全检查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系统诊断和管理分析,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消除共性问题、倾向问题、深层问题和重大问题的手段。各科室、队组要在排查的目的、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和问题的成因分析、治理措施、整改评价、跟踪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加强排查过程管控,彻底杜绝“以检代排”现象。
第十三条 各科室、队组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必须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
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设施、设备等装臵,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 隐患统计报告及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 公司安检科应当及时记录排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办、验收过程中形成的电子信息、纸质信息归档立卷。
第十五条 各科室、队组每月要对本部门、本专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月3日前向公司安检科及市公司对应分管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报告。其中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六条 公司各业务部门要建立重大事故隐患跟踪落实台帐,对本专业存在的重大隐患根据整改期限要求,每月跟踪落实整改进度,并于每月25日前将落实情况及新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报公司安检科备案,安检科要及时汇总登记。
公司安检科应当将事故隐患内容记录、治理过程跟踪、统计分析、逾期警示、信息上报等纳入日常安全工作,实现对事故隐患从排查发现到治理完成销号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六章 隐患督办验收及安全监控
第十七条 各业务科室应对事故隐患进行分级跟踪督办,对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治理的事故隐患,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八条 加强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监督落实,对重大隐患实行公司、业务科室及队组三级负责制,按要求建立重大隐患动态跟踪落实台帐,督促整改。
第十九条 公司安检科要不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情况进行指导服务,对隐患排查、闭合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相应的验收责任单位应当及
时对事故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解除督办,上报予以销号;重大隐患验收资料必须上报公司安检科及市公司相关业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上级公司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组织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负责督办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审查验收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第七章 资金保障
第二十二条 各科室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资金保障机制,在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中留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治理费用必须专款专用、据实结算,以保证满足隐患治理工作需要;各分管领导应协调、保证隐患治理资金足额、规范、使用到位。
第二十三条 财务科、供销科要确保事故隐患治理所需的资金、设备及材料及时到位。
第八章 通报监督
第二十四条 公司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通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煤矿井口显著位臵公告,一般事故隐患可以在井口房公告或在班前会上通报;事故隐患公告必须包括隐患主要内容、治理时限和责任人员等内容,重大事故隐患公告还应标明停产停工范围。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和工作要求,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建设纳入职工日常培训范围,并根据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
第九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六条
对隐患排查、整改、监控的责任追究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16号令)、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及重大隐患责任追究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坚持“重患必停、重患必究”的原则,除重大
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实施责任追究外,对搁臵隐患、重复隐患、反弹隐患和隐瞒隐患,各分管领导要专题研究,提出处理意见,进行责任落实;对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而造成事故的,除从重追究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相关部门的连带责任。
第二十八条 坚持问题责任化原则,实施问题倒查、责任追溯,上级检查考核存在问题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要求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全面安全管理思路,归口落实、逐级考核,并将责任落实和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安全双基考核。
第二十九条 各单位要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章 其 他
第三十条 公司应当建立预防事故隐患产生的工作机制,在采掘活动开始前和安全条件、生产系统、设施设备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组织安全、生产和技术等部门对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工艺环节、设施设备、岗位人员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隐患产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汇总分类和危险程度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作业人员,预防事故隐患产生。
第三十一条 各部门要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对于因降雨、洪水、大风和雷电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必须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必须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发现周边其他煤矿对本单位安全生产造成威胁时,应当向南郊区煤炭工业局和市公司报告并请求协调解决,同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加强监测;自身生产活动对相邻矿井造成安全威胁时,应当及时向受到威胁的矿井通报,并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排除。
第三十二条 公司在与生产队组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时,在协议中必须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管理职责。
第三十三条 各科室、队组要参照本制度制定本部门安全生
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三十四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的,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五篇:xx煤矿塌陷区治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裂缝充填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
审核:
工联办:
生产科:
安检科:
副 总:
总 工:
生产科 2012年1月1日
煤矿裂缝充填治理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XX煤矿地表受采动影响后,在地表出现一个直径18米,深15米的椭圆形塌陷坑,目前此处塌陷坑还处于不稳定期,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现已严重影响到附近人员、车辆的出行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将此处塌陷坑及时进行充填治理,为保证充填治理施工期间的安全,特制定XX炸药库塌陷坑充填治理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1、由工联办协调塌陷坑附近居民及住户的工农关系,在塌陷坑及其周边裂隙带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其它非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域,警绒线设置好后,要定期安排人员现场检查。
2、由工联办安排对塌陷坑的充填治理工作,负责组织人员、车辆、物资。并在充填前对施工人员统一进行安全培训工作。
3、施工前先选定人员及车辆施工路线,对沿途的裂隙要首先进行充填夯实,以确保人员及车辆安全。
4、由于塌陷坑深,周围土层较松动,为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在充填前,需先用推土机推出一条通道至塌陷坑内,然后再用车辆将矸石、黃土等充填材料运至塌陷坑内充填。
5、填土时要设专人指挥,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听从指挥,统一部署,不能擅自行动。
6、塌陷坑底部要用混凝土充填夯实,保证雨水不能渗入。
7、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要派专人负责观察塌陷坑周边围岩及周围裂缝变化情况,出现险情时,立即撤出施工人员及车辆,待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8、充填塌陷坑时,用车推土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人、车掉入裂缝中。
9、塌陷坑充填治理工作由调度室统一协调指挥,安检科监督执行,确保裂缝充填安全顺利完工。并配合乡、村两级干部进行验收。
10、对塌陷坑要边充填边夯实,确认安全后,再对周边裂隙进行充填工作。
11、生产科地质人员要定期对塌陷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并根据井下回采情况及时下发地质预报及灾害处置专项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12、充填必须满足可耕地要求,黄土层厚度不小于5米。
13、工联办要及时与苏庄村联系,确保所设警绒线、警示标志正常使用,杜绝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灾害区。
14、施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按措施施工要求进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