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故案例
制氧厂事故案例
一、主冷塔事故
某公司制氧厂发现粗氩塔阻力突然下降,粗氩纯度也由88%突然降为80%以下,主塔其它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经多次调整无效。根据以往经验,这种现象是由于主冷泄漏引起的,因为下塔易挥发组份窜至上塔后随氩馏份进入粗氩塔,在粗氩塔中由于含氮量增多,回流液体量减少,致使粗氩塔阻力下降。经过对主冷液氧、主冷气氧及产品氧分析,纯度分别为99.6%、99.5%、95%,从氧液化器前取样分析氧纯度为95%,分析结果证实了发生主冷爆炸的判断是正确的,主冷液氧和主冷气氧纯度之所以仍为正常值,是由于二者取样点位置远离泄漏点。从上塔压力没有升高这一现象可以看出这是一起主冷板式单元个别通道发生泄漏的微爆事故。
(1)事故原因分析
主冷液位未完全实行全浸操作,这里正是主冷液位经常发生波动的位置。液位下降过程是换热表面杂质浓缩的过程,经常波动将会使乙炔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在这里析出沉积,这是由于未实行全浸操作造成的。通过对主冷的检查发现所有六个主冷板单元氧通道翅片上及主冷容器壁面上均附有灰尘,进一步的检查发现,两台液氧泵入口管路水平段有大量黑色粉尘,经化验分析与空气入口过滤袋上灰尘成分基本一致。
静电的积聚使可能积聚的爆炸危险杂质,在液氧环境中使个别氧通道产生微爆。
袋式空气入口过滤器脉冲反吹装置一直未正常投入进行,造成吸入阻力较大,较大的吸入差压成分粉尘透过过滤袋进入空分装置的推动力。喷淋冷却塔所有五
个喷头和其中的两个喷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这样就造成雾状喷淋效果不好,使冷却水洗涤空气粉尘的能力减弱。
(2)吸取的教训
虽然目前对主冷爆炸的机理在理论上还不能够完全准确揭示,但是为此而采取的措施却有助于我们预防和减少主冷爆炸事故的发生,从造成这次主冷爆炸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来看,应吸取以下教训
1)应严格按规程要求操作。严禁主冷液位低于全浸液位的操作,即使短时期内低于全浸位置也不能允许,对此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2)应加强对空气过滤器的维护。发现空气入口阻力升高时应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3)应加强对喷淋冷却塔监护。检修时不能忽略对喷淋冷却塔的检查,经常出现喷头堵塞现象时,应对冷却水进行水质处理。
二、管道氧气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
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8个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工作完毕后张某接到在场的调度长批准令,到防爆墙后边,开启气动调压阀约2~3s后,就听到一声沉闷巨响,从防爆墙另一侧的前后喷出大火。张某快速跑向制氧车间边叫人灭火,边关停氧压机,关断球罐阀,这才切断了事故现场氧气源。至此,火势终于被控制住。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共有8人,其中7人死亡。事故发生时另有1个在调压站氮气间,与氧气间中间有防火墙阻隔,没有受到伤害。
(2)事故原因
事后经调查,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投产以来至少已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此外,该厂压力管道由安装监督检验,对此,地方特种设备监察部门已下达了安全监察指令,责令禁止使用,恢复原状,分管市长也多次进行协调,但因种种原因,隐患整改工作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
此次事故在检修过程中,有发生富氧状态的环境和条件。人体、衣物、金属在富氧状态下成为可燃物。更换的气动调节阀没有对调节阀解体浸泡、清洗,领用的500ml清洗剂仅用了75ml,脱脂方法和脱脂剂消耗量不能达到完全脱脂的要求,具有存有油脂的可能性。
作业人员衣着化纤衣物导致的静电;使用非防爆型工具;采用非防爆型照明;在一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纯氧与油脂反应,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会引起油脂自燃;作业者打开进气阀用氧气试漏,气体绝热压缩导致的温度上升;操作阀门时开阀速度过快,高速气流与管件、阀门摩擦产生静电等都可能成为燃爆的激发能量。
(3)事故原因分析推断
新更换气动调节阀脱脂不完全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违章使用氧气试漏是导致发生爆炸的另一重要原因。
(4)预防措施
1)氧气生产、输送管道应按照《特种设备监察条例》进行安全性能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2)对化工生产、氧气制造、输送企业,应督促企业切实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3)对列为重点监控的化工、制氧设备、必须要求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具体负责人和具体监控措施;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并制订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方案,适时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与行业主管部应当加强督促检查。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要与安监部门、行业监管部门主动联系、沟通,提高联合执法能力,消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盲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制氧机燃爆事故
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m3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1)事故经过
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安排1号、2号和3号1500 m3制氧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 m3机组并排放液氧。项目经理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当维修人员拆八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大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
(2)事故原因
经专家组调查分析查明,公司1号1500 m3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燃爆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眉之急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检修前,制氧厂没有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是酿成事故的重要原因。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进入现场过早,是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是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3)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
事故教训:抢修准备工作抢时间、赶进度,现场组织不够科学、严密。设备陈旧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埋下了事故隐患。
整改措施:公司领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对全厂老旧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诊治”登记造册,严格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使用、维修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人。
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作业管理,无论生产、检修都应严守,决不能因为任务重、时间紧而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四、制氧机分子筛进水事故
某钢厂购买一批分子筛吸附流程的3200m3/h制氧机,投运三个月后,制氧站操作工发现空分塔出口温度上升较快,并且无法控制,空冷塔阻力升高,分子筛吸附器后水分离器有大量水排出,排空冷塔水阀时发现有大量泡沫,于是在7分钟后停止空压机运行,被迫进行停车处理。
(1)分子筛进水原因
空气冷塔结构形式为筛板塔,筛板孔径为φ6mm。因冷却水系统没有水过滤
器、空冷塔内侧未经防腐处理以及空冷塔长期未使用,使得筛孔孔径被铁锈堵塞变小,从而引起筛板上的液层加厚,在气流作用下容易带水。
操作工在日常操用时,为保证出空冷塔空气温度在8~12℃范围内,经常调整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的水流量,在调整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好水流量就会造成分子筛带水。
加药预膜过程中,由于对制氧行业冷却水处理系统的特殊性了解不够以及对药剂添加的控制不好,导致加入的药剂遇水后形成大量泡沫,进而严重堵塞空冷塔筛板筛孔。这一点是造成分子筛进水的最直接原因。
空气冷却塔顶部只设置了简单的扑雾器,并没有设置像空冷塔那样的防溢流装置,因而无法避免像2#14000m3/h制氧机同样是加错药产生大量泡沫堵塞空冷塔填料后,却没有造成进水分子吸附器事故。
(2)进水事故的处理
打开当分子筛吸附器人孔,检查发现分子筛全部被水浸泡并有粉碎现象,将分子筛吸附器内分子筛采取全部更换的措施。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泡沫较多,热电厂放蓄水池内全部存水,并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所有管道及空冷塔、水冷塔进行全面冲洗。采取对冷箱内所有系统进行彻底加温的措施,清除带入冷箱内的水分及分子筛粉末。
事故经过:1996年辽宁抚顺乙烯化工公司6000m3/h主冷爆炸,空分设备损毁,伤12人。1997年,马来西亚宾特鲁壳牌石油公司80000m3/h空分主冷爆炸,空分设备全毁。
原因分析:危险物质随同空气进入工艺系统。存在引爆因素,如静电、固体杂质微粒的机械撞击引爆。化学敏感性物质存在。气流冲击,压力冲击,气蚀现
象引起的压力脉冲,引起温度升高引发爆炸。
防爆措施:加强原料空气质量控制。清除有害物质,防止碳氢化合物集聚。控制操作液面。注意临时停车。防止静电积聚。防止油脂进入系统。加强电石渣的管理。提高作业人员水平。
四、压力管道泄漏爆炸
事情经过:2003年10月30日,辽宁省某县化工有限公司车间,发生了一起压力管道泄漏燃烧爆炸事故。随着沉闷的爆炸声,蘑菇云状的烟尘冲天而起,重伤2人,40多万元的设备及8间厂房变为废墟,临近住宅房屋不同程度的震裂,200m开外的住房玻璃也被震裂。
原因分析:设计不合理,反应釜出口处,有一软连接接头,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强度不够,无产品合格证。设备制造安装属于三无产品。
防范措施:从设计、安装就着手从标准出发。尤其是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一定选择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五、窒息死亡
事故经过:上海某钢厂用2#6000m3/h制氧机的液氮做冷源,对精氩塔(该精氩塔在2台6000m3/h制氧机中间)进行调试,发现液氮阀泄漏,值班长当即打开人孔进入保冷管道内检查,人进入后立即窒息,因人孔小,加上泄漏时液氮,在保温管道上部监护的人一人拉不动窒息者,后面四个人虽奋力抢救,拉出后人已经死亡。
原因分析:没有认识其危害性,缺少常识。
防范措施:加强安全教育,经常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维护。
六、火灾事故
2001年2月6日,甘肃某钢铁集团一球罐值班室内氧气管道泄漏,电气火花引起火灾,烧死3人。
原因分析:设计不合理。
2001年8月9日,山东某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对某气体厂氧气贮槽进行检测时,因未置换,罐内氧气含量高,打磨焊缝时引起火灾,烧死3人。
原因分析:没有认识到其危害性,缺少常识。
七、制氧机燃爆事故
2000年8月20日23时40时,某钢铁公司制氧厂,指挥人员安排停1#1500m3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会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经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钉,21时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钉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了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亡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六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版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1#空压机电动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撑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已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
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液氧排放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1#空压机电动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漏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
间接原因:检修前安全措施不落实,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设备陈旧老
化落后、超期服役,设备、设施布局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药厂事故案例
一、某县中新精细化工厂搪玻璃反应釜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1年4月8日,广州市某县的一家个体中新精细化工厂搪玻璃反应锅发生爆炸。该厂首次进行对苯二甲酸二甲脂的试生产,所用设备是1000升的旧搪玻璃反应锅。上午9点半左右开始投料,12点开始升温。下午3点左右,发现反应锅盖边有液体渗出,三人用扳手拧紧紧固螺栓(卡码)。由于用力过大,有两只卡码被拧断,又换上备用的卡码,继续试验。试验中,先后又有3个卡码发生了断裂,更换了断裂的卡码后,约在16时,反应锅发生爆炸。爆炸后锅盖被抛到楼上,部份连管被炸飞到50多米远的后山坡上,车间楼顶被炸毁,反应锅内的原料喷洒一地。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达80000元。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设备陈旧、有问题。生产所用设备是70年代末期制造的旧设备,因多年闲置不用,在中新精纫化工厂安装前后均未进行检验,也未到劳动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投入时的设备安全状况不清。反应锅卡码是以灰口铸铁铸成,其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标准规定制造卡码应选用可锻铸铁)。由于卡码选材不对.卡码的强度低于标准规定。同时,依据标准,1000升的反应锅应选用56个M20的卡码,而爆炸了的反应锅只有52个M20的卡码。由于上述等项设计和制造上的失误,使该台设备本身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是重大事故隐患。投入使用的反应锅上没有按规定装设安全阀或爆破片,当锅内压力过高时不能排放,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冒险蛮干。使用时,卡码已多次发生拉断,有关人员未引起重视,仍盲
目指挥冒险蛮干。由于人员素质水平太低,不懂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的最起码的知识,因此这起事故是人为造成的一起责任事故。
3)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领导,使用压力容器,不但未向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申报、登记并领取使用证,擅自安装,投入运行;而且,使用易燃易爆物品也未按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管理的规定,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工厂根本没有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1)应将此事故作为实例教育有关人员,宣传安全法规,使压力容器的使用者了解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使用压力容器不当所造成的危害,自觉地按规定执行,杜绝事故隐患。
2)操作人员应经培训,了解压力容器安全有关的基本知识,做到不冒险,不蛮干。
二、醋酸酐高位槽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简况
2001年6月12日45时,某精细化公司的CM酸车间,进行醋酸酐高位槽加液作业。
醋酸酐加液作业采用真空抽吸的方式,从原料桶想高位槽输送醋酸酐。在二层操作平台上,操作工人先将上一批生产用剩的11kg(第一桶)醋酸酐原料抽吸到高位槽,然后重新启用一桶醋酸酐原料,将整桶200kg(第二桶)抽吸到高位槽;之后又新启用一桶醋酸酐原料,抽取20kg(第三桶)到高位槽。
每次换桶抽吸时,操作工人均在为关闭真空的情况下拔出前一个原料桶的软管,插入下一个原料桶内抽吸。整个抽吸加液过程完成后,先拔出连接原料桶的
软管,再关闭真空。作业完毕,操作工人下楼。
这时,三名检修工上楼,准备对盐酸高位槽放液管道的法兰进行检修。操作工人下楼后,到围墙外对其他设备进行操作,4~5min之后,醋酸酐高位槽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击破相邻的盐酸高位槽。三名检修工一死两伤。
(二)事故起因分析
根据事故现场勘察,造成醋酸酐高位槽爆炸可能的直接原因是真空抽吸醋酸酐过程静电积聚后,意外释放产生火花,点燃醋酸酐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导致醋酸酐高位槽爆炸。
1)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醋酸酐高位槽在注入醋酸酐液体之前为空槽,其中充满空气。真空启动后,槽内空气被抽出,槽内负压将醋酸酐吸入,此时醋酸酐表面可产生蒸汽,但被真空抽出,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静电积聚过程
真空抽吸过程中,流动的醋酸酐液体与管道摩擦产生静电,因为高位槽是绝缘体聚丙烯(PP)材料,故产生的静电不能就地释放驻留在高位槽顶部醋酸酐液体入口处及周围,并不断积聚。
3)静电释放引发爆炸
事故发生时,有三名检修工正在盐酸高位槽进行更换垫片作业,而盐酸高位槽南边又紧靠醋酸酐高位槽,检修工作业时的震动或触碰,引发醋酸酐高位槽静电释放,产生静电火花,引爆醋酸酐高位槽上方的爆炸性混合物,使醋酸酐高位槽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向北作用于盐酸高位槽,并击碎盐酸高位槽。
(三)采取的安全对策
1)高位槽和管道改用金属材质。便于静电导出。
2)保证高位槽静电接地良好,将静电导入大地,消除静电积聚条件。3)避免在设备带有负荷的情况下进行检修。4)要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规范加液作业。
三、中药厂电工违章启动按钮事故案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某中药厂电工徐某违反《维修安全操作规章》,擅自按下启动按钮,导致一人重伤死亡。某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114条之规定,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
1979年7月22日上午6时,徐某同刘某在去接班的路上,遇下晚班的电工黄某、齐某,得知二车间发酵楼303搅拌罐控制失灵,需要检修。于是,徐、刘、黄、齐四人一同上楼捡查,但未找到故障点。此时夜班锅炉电工刘某某正好路过,四人让刘某某帮忙。经刘某某检查,初步判定是中间继电器损坏,需要调换,查明原因后,上晚班的黄某、齐某、刘某某当即下班。徐某、刘某感到自己难以修理,便去找下班休息的班长熊某。7点10分,当徐某、齐某找熊某时,二车间当班操作工刘某来到车间,按正常工作程序对303罐进行检修,同时让发酵工郑某卸下303罐的保险。郑某卸下保险,放在303罐配电盘前的地上,因事离开。7点40分,徐某和刘某找到熊某,三人一齐来到配电盘前,见地上放着一对保险,未引起注意。熊某认为这是开始检修时徐某、刘某摘下的,即按顺序旋好,然后用电笔测试电路。刘某发现有电,即喊:“有电”。徐某立即说:“有电就好,试吧”。熊某未作出任何表示,徐某以为熊某已同意,立即按下“启动”按钮,搅拌机起动旋转,将在消毒的刘某打成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忽视安全,违章操作。徐某身为电工,却不顾安全,违反“在设备维修改进后,须向运行人员交底并与运行人员共同启动试运”的规定,擅自按下启动按钮,导致刘某重伤死亡,是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原因。
(三)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必须严格执行维修安全操作规程。维修设备,要照章按序进行,设备维修好后,要同有关运行人员取得联系,共同启动试运。不联系好,决不能擅自启动。
合成氨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一、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山西省潞城市潞宝焦化实业总公司所属煤气发电厂与2000年9月23日发生了一起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此锅炉型号为SHS20-2.45/400-Q,用于发电。于1999年11月制造。此次爆炸事故造成死亡2人、重伤5人、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49.42万元。
1)事情发生经过及破坏情况
2000年9月23日上午10时15分,潞宝煤气发电厂厂长指令锅炉房带班班长对锅炉进行点火,随即该班职工将点燃的火把从锅炉南侧的点火口送入炉膛时发生爆炸事故。
尚未正式移交使用的煤气发电锅炉在点火时发生炉膛煤气爆炸,炉墙被摧毁,炉膛内水冷壁管严重变形,最大变形量1.5m。钢架不同程度变形,其中中间两根立柱最大变形量为230mm,部分管道,平台、扶梯遭到破坏,锅炉房操作间门窗严重变形、损坏。锅炉烟道、引风机被彻底摧毁,烟囱发生粉碎性炸毁,砖飞落到直径80m范围内,砸在屋顶的较大面积烟囱砖块造成锅炉房顶11处孔洞,汽轮发电机房顶13处孔洞,最大面积15m2,锅炉房东墙距屋顶1.5m处有12m长的裂缝。炸飞的烟囱砖块将正在厂房外施工的人员2人砸死,造成5人重伤,3人轻伤。爆炸冲击波还使距锅炉房500m范围内的门窗不同程度地被震坏。
2)事故前设备状况
该锅炉为无锡锅炉厂1999年11月制造,产品编号99077,无锡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对该锅炉进行了监检,监检证书编号为G99X186,锅炉安装单位为山西省电力公司建设三公司。该炉2000年1月6日到货,4月20日开始安装,5
月30日水压试验合格。8月13日第一次点火进行烘炉,至9月6日锅炉进入调试,9月9日72小时试运行结束,9月10日~13日电建三公司对调试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消缺处理。9月16日下午2时锅炉点火进行机组试运行,17日因煤气供应不足停炉。此后点火试运由电厂进行。
3)事故原因分析
此次爆炸事故是由于炉前2#燃烧器(北侧)手动蝶阀(煤气进气阀)处于开启状态(应为关闭状态),致使点火前炉膛、烟道、烟囱内积聚大量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且混合比达到爆炸极限,因而在点火瞬间发生爆炸。
具体分析如下:
(1)当班人员未按规程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在点火前未按规程进行操作,使点火装置北蝶阀在点火前处于开启状态,是导致此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2)煤气发电厂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厂领导没有执行有关的指挥程序,没有严格要求当班人员执行操作规程,未制止违规操作行为,责职不明,规章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
(3)公司领导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在安全生产方面失控,特别是在各厂的协调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管理和相应规章制度,对各厂的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也是造成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
4)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潞宝焦化实业总公司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锅炉压力容器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有效的详细的安全措施,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2)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锅炉安全管理的有关事项和要求,把锅炉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操作程序规范化,从组织指挥、安全措施、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上彻底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从而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
二、江苏省某厂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 1)事情经过
1973年10月23日18时13分,江苏某厂造气车间造气工段由于操作工操作失误,造成煤气发生炉夹套内满水、超压破裂,夹套内的水进入煤气发生炉内,造成炉体爆炸,当场炸死3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0元,间接经济损失40000余元。
2)事故原因分析
(1)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是这次爆炸的主要原因。该煤气发生炉夹套注满水后,操作工将出口阀门关闭后为开启,使夹套内压力上升,加之安全阀、压力表失灵,夹套超压发生破裂,大量水进入高温炉膛并立即汽化,导致整个煤气炉爆炸。
(2)安全阀、压力表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3)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工应持证上岗。(2)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校验,保证灵敏、可靠。
(3)结合这起事故,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不断增强职工尤其是集体职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4)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奖罚制度,对“三违”造成的事故责任人和有关领导进行严肃处理。
三、西部某厂煤气站检修时发生中毒事故 1)事情经过
1990年12月30日17时45分,西部某厂煤气站检修工人刘某接受安排开了检修工作票去压缩机厂房检修压缩机。依据工作票上的安全措施,运行工作人员切断设备与系统连接的阀门后开“放空阀”,把设备内部的煤气排走。然后,由化验室工人在系统取样口取样去检测煤气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正当化验工人在化验室检测煤气含量时,煤气站检修工人刘某觉得时间太久,不耐烦了,要开始拆卸设备。有人提出这样危险,但是刘某认为自己有经验,不会发生问题,于是一意孤行,动手拆卸压缩机。当他打开压缩机气缸大盖时,没有几分钟,就倒在地上。人们急急忙忙把他抬出厂房,进行抢救。同时打电话联系职工医院,很快来救护车把他送往医院抢救。
2)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是刘某安全意识淡薄,还不愿意听取别人意见,当化验室工人测量时,检测煤气含量的工序还没有出来结果时,竟然就“认为自己有经验,不会发生问题,于是一意孤行,动手拆卸压缩机”,压缩机内部的煤气溢出,导致刘某中毒。
(2)间接原因是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及时沟通;化验室工人检测煤气含量的工序抓的不紧,出结果的时间长了些;工种之间、工人之间缺乏相互监督,提醒没有力量,对于明显的违章行为没有人能够出面坚决制止。
(3)根本原因是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教育针对性差,对本单位的危险点没有重点强调,导致工人敢于盲目操作。刘某是老工人,车间盲目认为“老工人安全经验多”,对老工人的安全教育
力度不够。
3)防范措施
(1)严格票据管理,严格按照检修操作规程来操作,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2)检修前一定要对所有设备、管道等进行严格化验检查,达到技术要求后才能开始检修。
(3)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更要对一些违章行为一定要制止。
四、事故名称:水槽放水,气柜抽瘪。
原因:水槽放水时,放空没开。或者放空开得很小。气柜体积大,钢板较薄,气柜负压造成抽瘪。
预防措施:水槽放水时,要少开水,大开放空。设计排水管径小于放空管径。
五、事故名称:气柜爆炸。
原因:(1)煤气中氧含量高;(2)置换不彻底,动火时爆炸。
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煤气中氧含量≤0.5%;(2)分析要准确。可以用自动分析氧表和手动分析对照等;(3)禁止违章作业。
六、事故名称:违章动火,煤气柜爆炸。
事故经过和原因:某厂气柜在使用中,钟罩圆柱部分有一砂眼漏煤气,决定停车补焊。补焊前钟罩内的半水煤气用空气进行了置换,但未经分析就动火发生了剧烈爆炸。气柜3根导轨断落,5根导轨变形,钟罩变形,钟罩顶部穿孔。
教训和预防措施:
(1)置换必须彻底,不能留死角,动火设备的置换,设备内取样必须有代
表性,置换半水煤气设备,分析标准要求一氧化碳和氢气总含量<0.5%。
(2)严格动火证制度,焊工动火前必须分析合格,办理动火证后才能动火。(3)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六、湖北嘉鱼县化肥厂液氨泄漏,17人中毒9人死亡。
1、事故经过和危害:1998年2月13日14时30分,湖北省嘉鱼县化肥厂尿素改造工地,施工队伍的2名农民工用手推车运木模板,因地不平翻车,车和木板砸在氨储槽出口管上,造成阀门接口处断裂,液氨泄出,在场17人中毒,其中9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1)氨储槽出口管设计高度不妥。(2)农民工推车蛮干。
3、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1)氨管线按规范架空或标高0m以下,不要妨碍通行。(2)躲开通路。
(3)遇有管线,推车应绕行或做好管线防护再行车。
七、新疆昌吉化肥厂液氨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和危害:1998年5月21日21时35分,新疆昌吉化肥厂氨站,当班操作工启动氨压机从装载11.92吨的液氨槽车上卸氨时,输氨管(钢丝纺织加强高压软管)突然破裂,液氨迅速气化扩散,操作工因无法靠近泄漏点,关掉氨压机电源后撤离现场。约22时,昌吉州消防人员利用高压消防水枪喷射泄漏源吸附氨气,23时,在消防人员的配合下,操作工将液氨槽车出口阀门关闭,控制了泄漏点。事故共泄漏液氨11.30吨,直接损失3万元。由于事故时风力不大,氨气扩散速度慢,人员稀少且疏散较快,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输氨液相管长期露天放置,恶劣环境造成输氨管老化,承压强度降低而爆裂。工厂没有配备自给式呼吸器,不能及时关闭槽车上的卸料阀和储槽上的进料阀,是没能迅速控制住事故的重要原因。
3、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1)应经常检查连接软管,选用的是否为耐压软管,是否有老化腐蚀等强度降低现象,要保证软连接的安全可靠性。
(2)凡装卸液化气体的岗位都必须配备空气呼吸器等自给式呼吸器和隔离式防毒服,并对工人进行穿戴和使用培训,一旦发生泄漏时能立即穿戴好赶赴现场处理,防止事故失控。
(3)加强重大化学危险源的管理,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有重大化学危险源的企业都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使预案真正发挥作用。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通过不断完善预案消除漏洞保证重大化学危险源的安全运行或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八、事故名称:粗储槽进料管爆炸。
1、事故经过:1982年7月8日,湖南省某厂二车间在进行粗储槽上部进料管改造时,槽内还剩有约2吨未排净。车间安全员不懂安全操作技术,为了隔离槽与动火管线,需要二者之间的阀兰上加插盲板,该安全员找来一块石棉板,随手撕开后,就从法兰上方放下,由于尺寸不对,石棉板遇螺栓架住就插不进去,留有5mm宽的间隙没盖住,储槽内可爆气体从未盖住的缝隙窜入动火的管道,遇电焊火花而发生爆炸,造成一名钳工死亡,一名焊工重伤。
2、事故原因:不懂操作技术。
九、事故名称:在储槽外面安装浮球液位计,在动火作业时发生爆炸。
1、具体经过:该储槽在1988年12月10日停车后,经物料倒空、清洗置换、分析合格,并将相联的管道吹干处理,但没有与回收罐区的物料管线用盲板彻底隔离,该厂卸料站在2月24日和3月4日两次向回收槽区送入时,由于 阀门内漏,使渗入该储槽。该储槽在检修工作未全部结束前,过早将人孔盖封上,而3月5日动火作业前又未将人孔盖打开进行检查,动火分析取样不是槽内的气样,致使在动火点焊浮球液位计定滑轮座时,槽内气体发生爆炸。
2、事故原因:停用或报废设备未与生产在用设备管道隔绝、取样点没有代表性。
十、事故名称:硫酸罐车泄漏造成人员伤亡。
2006年6月2日凌晨2时许,河北省海兴县城西北武港路马厂村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致使23吨浓度为85%的硫酸泄漏,并造成车上1名乘员被严重灼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另有1人被灼伤。
十一、事故名称:安徽省毫州市化肥厂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1、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爆炸后重77.4公斤的储罐后封头飞出64.6米远,直径0.8米、长3米重达770公斤的罐体挣断四根由8号钢丝制成的固定绳,向前冲去,先摧毁驾驶室, 挤死一名驾驶员,冲出95.7米远时又撞死3人。从罐内泄出的液氨和氨气使87名赶集的农民灼伤、中毒,先后66人住院治疗。液氨和氨气扩散后覆盖约200棵树和约7000平方米 的农田作物均被毁。这起爆炸事故共造成10人死亡,49人重伤。
2、事故原因分析:
1)液氨储罐制造质量低劣。该储罐的纵、环焊缝均未开坡口,所有的焊缝均未焊透,10毫米厚的钢板,熔合深度乎均为4毫米,X光拍片检查,全部不合格,该罐原是一台固定式容器,由毫州市化肥厂自行改制为汽车储罐。但因无整体底座,无法与汽车车厢连接,而且只装了压力表和安全阀,其他附件均未安装。
2)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混乱。该罐投入使用后从未进行过检查,厂方对罐体质量情况一无所知。爆炸前,罐体上已出现多处裂纹,有的裂纹距外表面仅1毫米。
3)充装违反规定。充装前未进行检查,充装时也没有进行称重,充装没有记录,计量仅凭估计,不能保证充装量小于规定值。
4)违反危险品运输规定。未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也未遵守严禁危险品运输通过人口稠密地区的规定。
3、事故整改措施:
1)对压力容器开展深入地安全大检查。对制造质量低劣的存有安全隐患的压力容器,要采取严格措施进行处理,缺陷严重的要坚决停用。对超期未检验的压力容器要进行检验,对自行改造的压力容器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更新。新压力容器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必须由具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单位制造,以杜绝质量低劣的压力容器投入使用。
2)严格危险品的运输。运输危险品必须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手续,并应按指定的时间和行驶路线运输,以避免发生事故和扩大事故的危害程度。
3)严格液化气体的充装管理。充装前必须对储存容器进行检查,不合格的
不能充装。充装时要认真计量,防止过量充装。
十三、事故名称:罐车燃烧事故。
2006年6月2日,京珠高速从化棋杆路段上一辆装运的车辆与一辆满载木材的平板大货车发生擦碰后导致泄漏,两车随后剧烈燃烧,并引燃停中路边的一辆压路机。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重伤。
十四、事故名称:河北某县化肥厂煤气炉爆炸。
事故概况和经过:1981年4月24日22时3分,河北省某县化肥厂造气工段煤气炉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4人,经济损失7.8万元。
当日21时,该厂2号煤气发生炉烟囱阀门阀蕊脱落,停炉检修,启用备用3号炉。22时,3号炉停炉准备加煤,水夹套突然发生爆炸,造成3号造气炉正上方槽形屋面水泥板全部炸飞,两面墙壁倾斜并龟裂,3楼顶防爆坍塌,3号楼大、小盖炸飞,吊煤斗工字梁钢丝严重扭弯,电动葫芦和3号机炉自控机被砸坏炉底整个炸裂,炉内水夹套从焊口处撕开。当班操作人员3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经济损失7.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1)从事故设备制造方面鉴定,12毫米厚的钢板,只焊透3.6毫米,也未进行X光射线透视,技术资料和图纸都是从其它地方购买的。
(2)3号煤气发生炉蒸汽包上回汽阀门没有打开,其它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使水夹套水汽成为密闭系统,夹套受热后产生蒸汽无法从系统中排出,系统中蒸汽压力越来越高,造成超压,安全阀没有起跳。
(3)经鉴定压力灵敏、准确,但开炉后,操作工近1小时未做全面检查,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禁止使用粗制滥造的设备,设备进厂必须按规定严格
进行验收,把好质量关,并须严格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
十五、事故名称:大量跑油,烧坏仪表盘和换向阀站。
事故经过和原因:某厂煤气炉开车检查过程中,在四楼开灰斗油缸的油压调节阀,调节阀是截止阀,阀杆穿出,大量高压油喷向炉口引起大面积着火,烧坏了本炉附近的仪表盘和本炉的换向阀站。
教训和预防措施:
(1)制定油压缸的截止阀开关使用说明,教育操作工重视油缸调节阀开关时的阀杆和阀门压盖的动作情况。
(2)油缸的调节阀门压盖焊死,消除隐患。(3)仪表盘远离炉口。
十六、事故名称:煤气炉夹套锅炉烧坏。
事故经过和原因:某厂操作工在4时左右检查夹套锅炉水位正常后就去洗衣服、睡觉,再没有进行巡回检查和调节。直到8时左右交班时才发现锅炉缺水,违章快速加水造成事故扩大,夹套锅炉玻璃液位计爆碎,熄火发现锅炉10处大小和高低不等的鼓泡。
锅炉缺水被烧红,自行处理加水过猛,造成瞬间温差应力过大,蒸汽压突然增高,致使夹套锅炉炉壁蠕胀鼓泡,玻璃液位计爆碎。
教训和预防措施:
(1)提高操作工素质,遇到同类事故应通知煤气炉岗位立即停车,锅炉应很缓慢加水并注意锅炉压力变化。
(2)严格工艺纪律和劳动纪律。巡回检查必须认真、仔细、及时。
十七、事故名称:空气总管爆炸,炸坏鼓风机。
事故经过和原因:某厂造气厂间,全厂断电,煤气炉紧急停车,空气鼓风机也紧急停车。全厂恢复电力后开鼓风机时,空气总管突然爆炸并炸坏鼓风机。
全厂紧急断电后,煤气炉烟囱阀因高压水断而自动下落而关闭,相当于煤气炉处于憋压状态。某台煤气炉一次风阀或二次风阀密封不好,使炉内产生的煤气倒入空气总管引起爆炸。
预防措施:
(1)全厂断电等紧急停车,必须要打开炉顶快开门,有条件时打开燃烧室盖子或支起烟囱阀。
(2)全厂断电后开车,空气总管内必须取样分析,确认没有可燃气体时才开车,否则应用氮气或蒸汽置换合格后才能开车。
(3)防止停车后烟囱阀自动关闭,可以改烟囱阀为下开式,断高压水时阀门自动打开。
(4)煤气炉的一次风管线应设安全放空阀,停车时自动打开。
十八、事故名称:夹套锅炉超压,煤气炉爆炸。
事故经过和原因:某厂造气车间蒸汽调节阀失灵,导致减压阀全开。使0.8MPa的蒸汽进入0.07MPa的低压蒸汽管网,刚巧6#炉夹套锅炉超压破裂。夹套中的水和火蒸气与炽热的焦炭接触,剧烈反应造成整个炉体下沉,现场一片火海。
教训和预防措施:
(1)低压蒸汽管网应有安全放空阀。
(2)夹套锅炉单向阀应加强管理,保证好用,同时夹套锅炉应设安全放空阀或安全防爆板。
十九、事故名称:半水煤气泄漏中毒。
事故经过:1980年8月30日3时,某厂合成氨厂1名脱硫分析工上夜班时,在分析室打瞌睡,因分析管脱落,半水煤气漏出,致其中毒死亡。
事故原因:违反劳动纪律。
二十、事故名称:未加盲板进塔作业致中毒身亡。
事故经过:1976年6月4日,某化肥厂变换车间1名化工作业工在脱硫塔内作业时,因未加盲板进行隔绝,致他人启动罗茨鼓风机后,使原料气进入塔内,加之监护人员事先未准备好出塔软梯,造成该工人中毒死亡。
二十一、事故名称:脱硫塔内爆炸。
事故经过:1966年8月13日,某厂检修脱硫塔,事先决定将塔内筛板全部取出,分布锥只留50mm,气焊工为割掉分布锥进入塔内,站稳后招呼塔外同志把焊嘴点燃(塔内有风),气焊工接过焊枪面向南准备切割,轰一声起火,火苗冲出塔顶,10秒钟又爆炸一声,塔顶呈现一股蓝色火苗。气焊工被救出后已大面积烧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塔内的变换气入口管没加盲板,而动火前又未分析,塔内有变换气造成起火爆炸。
二十二、事故名称:脱硫入口煤气总管爆炸。
事故经过:1976年12月25日,某化肥厂脱硫工段煤气入口总管突然爆炸,炸坏总管膨胀节及12号、9号吸附器入口支架,大量煤气外逸,使系统压力迅速降低,造成全厂停车。
事故原因:因总管导淋阀长期不排水,管内积水太多,煤气通过量越来越少,但空气量仍按正常工艺加入,致使煤气中氧含量越来越高,加之管内壁上有可自燃的硫化物形成火源,造成爆炸事故。
二十三、事故名称:绝缘箱爆炸。
原因:某厂大修后,电除尘置换时绝缘箱放空没打开,系统置换时间短,煤气置换时,电除尘出口取样分析合格,煤气分析合格就送电开车。由于绝缘箱内存有空气,通煤气时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开车送电引起爆炸,炸坏绝缘箱,电除尘紧急停车。
预防措施:系统开车时置换要彻底,特别是惰性气体置换空气时,死角地方要置换取样合格。
二十四、事故名称:水封跑气使人中毒伤亡。
原因:某厂夜班操作工在水封桶附近巡检,由于水封溢流管跑气造成中毒昏倒,因发现不及时,该操作工中毒死亡。
预防措施:(1)岗位巡检时要有人监护;(2)煤气设备禁止泄漏,出现跑气时要及时消除。
二十五、事故名称:防护装置缺陷将手绞入齿轮中造成重伤。
事故经过:1989年8月1日6时许,吉林某化肥厂4#压缩机操作工米某交班前搞卫生,用抹布擦压缩机注油器内的污油时,右手随抹布绞入齿轮中,将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绞断。
事故原因:该注油器新换,安全罩制作的缺陷封闭不好。本人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将抹布与手绞入齿轮中。
防范措施:对安全罩进行改造,消除其缺陷;教育职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以防类似事故发生。
二十六、事故名称:江苏大丰化肥厂压缩机二段管道爆炸着火。
事故经过:1992年8月9日21时28分,江苏大丰化肥厂2#煤气炉洗气塔
倒气,使气柜急剧下降;21时30分紧急减量,改为一机(6#压缩机)生产;21时40分因6#压缩机二段出口活门发生故障,被迫停机;21时43分倒用3#压缩机,21时50分,压缩机发生爆炸,气体喷出着火,造成5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管道严重腐蚀减薄。经现场调查,发生事故的管段材质属低碳钢,已使用9年。管底部,由于开停车使饱和塔水及蒸汽倒入管内,形成少量积液,加上煤气中的硫化物等,致使下部严重腐蚀,爆裂部位距管子下部最低处仅有1.2mm。平时厂内测厚只测弯头外侧,而没有测过直管下部。
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1)严格控制半水煤气中的硫化物含量和水含量。
(2)压力容器和管道有泄漏要弄清内部腐蚀情况和原因,不能盲目补焊和打卡子。
二十七、事故名称:箅子板掀开不围护栏致人坠落重伤。
事故经过:1991年5月30日上午,云南某化肥厂由化建公司四处给该厂安装6#压缩机,吊装四段水冷器时,将八块箅子板掀开,9点15分水冷器就位后六块箅子板复位,两块因工作需要未复位,但也未进行围护栏或专人看护。10点零5分,该厂设计科参加安装6#压缩机的相某走到该处,也未留心察看该箅子板而坠地,致胸部和头部摔成重伤。
事故原因:教育和督促外单位施工人员遵章作业,对掀开痹子板的孔、洞进行围护或看护。另外教育本厂职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施工现场行走要看脚下和头上有无隐患,以防发生意外。
二十八、事故名称:压缩机集油槽排油总管地沟遇明火发生爆炸。
事故经过:1983年8月,某化肥厂2#压缩机检修动火、火花飞溅至压缩机排油总管地沟,地沟内发生爆炸将沟盖掀翻30多米,并导致废油站集油槽爆炸,将油站和压缩机厂房一楼隔墙炸塌。
事故原因:排油总管腐蚀漏气,将压缩机集油槽排油夹带出的可燃气漏入地沟与空气混合成爆炸性混合气;2#机检修动火时未采取可靠防水花飞溅措施,火花飞溅致地沟内造成地沟内爆炸,爆炸火焰传入废油站集油箱内,引起箱上部爆炸。
防范措施:更换排油总管,加强防腐和维护;防止其泄漏;加强工艺管理减少排油夹带的可燃气,并加高油箱放空管高度,使可燃气尽快排出;动火采取可靠防火花飞溅措施;电焊回路线不得接到该排油系统设备和管道上;该排油系统需动火补焊时,必须对系统置换合格,办理动火证后动火补焊。
二十八、事故名称:山东某城市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阀门爆裂起火。
1、事故经过与危害
1999年8月5日13时35分,山东某城市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车间压缩工段1#6MD压缩机二段出口阀门破裂,半水煤气喷出,爆炸起火,先后烧死4人。
2、事故原因分析
调查认为事故原因系二段出口阀门质量不合格造成爆裂所致。
3、同类事故预防措施
采购时选择技术可靠制造商,建立采购责任制,认真验收。二
十九、事故名称:带压检修,造成伤亡。
事故经过:1992年9月19日9时45分,云南某厂在检修5#循环机滤油器出口阀,当拆开阀门时,气体将已断裂的阀杆冲出,击碎轴承,碎片飞出击中一
人头部,立即死亡。后查出5#循环机出口阀、入口阀、新鲜气补充阀均有泄漏,而滤油器放空阀未开,带压检修所致。
事故原因: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
CNG加气站事故案例
一、事故名称:天然气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1998年12月11日上午约10时50分,电缆建设公司在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的一条城市人行道上,正在试图安装锚杆时,穿破了直径1英寸的高压地下供气塑料管线,引起天然气突然泄漏。约39分钟之后,当公用事务工作人员和应急反应人员正在采取初步预防措施,评价眼前的状况时,发生了爆炸。爆炸导致4人受致命伤,1人受重伤,10人(包括2名消防队员和一名警官)受轻伤,6座建筑物被损坏,估计财产损失为39.9万美元。
事故原因分析:
1、电缆建设公司锚杆安装程序不当。因为该程序没有强调在异常状况(如挖到明显的地下障碍物)下应采取的步骤,以保证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地下部分设施得到保护。
2、发生事故的管线未装过流阀,致使管线破裂后,无法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即关闭过流阀),从而避免爆炸的发生。
3、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没有意识到泄漏可能给居民和财产带来的风险,也没有采取任何可能减轻火灾或爆炸的后果的措施。
二、事故名称:车用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4年02月14日2月13日12时30分许,郑州大成出租车公司司机高四行驾驶豫AT6894富康出租车和同公司司机王秀英驾驶的豫AT6887富康出租车同时到丰庆路天然气加气站,共用一台加气机。高的出租车停在
西侧,王的出租车停在东侧,加气站职工罗会喜为他们的车加气。在加气前,高和王对罗会喜说,两辆车的气瓶都是新的,当加到2立方多天然气时,高四行听到车里发出响声,问加气的罗会喜是怎么回事,罗会喜说:“没事,新罐都是这样。”当加到12立方时,突然发生爆炸并起火。
这场火灾事故共造成罗会喜1人死亡,高四行及另两位等待加气的出租车司机秦海彦、王守庆3人受伤,烧毁汽车3辆、加气机两台,直接财产损失268625元。
事故原因分析:经消防火灾技术人员现场勘查,认定火灾原因是高四行的出租车在加气过程中,其车用压缩天然气全复合材料气瓶爆炸起火蔓延而导致的事故。
加油站事故案例
一、事故名称:加油员擅离职守引发火灾事故
事故经过:某加油站一台90#汽油加油机停靠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加油,加油员将加油枪插入油箱开始给油后离开此加油机为另外一辆车加油,而此时司机认为油已加满,便将车发动向站内洗车地点驶去,因加油机皮管被拖拽致使加油机倾倒,引发火灾事故。
事故分析:(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因加油机倾倒,致使加油机内电气配线拉断而产生火花,引燃汽油发生火灾。(2)加油员擅离职守是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事故名称:卸油前没有计量油罐空容量;卸油时没有人在现场监视,造成冒油引发火灾
事故经过:某加油站在接卸汽油前,没有计量油罐空容量,且在卸油时没有进行监视,致使卸油过程发生冒油。当发现冒油并关闭油罐车阀门后,加油站站长与员工使用塑料盆、铁桶等器具回收溢油时,器具发生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气爆燃,造成3死2伤的重大爆炸事故。
事故分析:(1)卸油前没有计量油罐空容量。(2)卸油时没有人在现场监视。(3)冒油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回收油品。
三、事故名称:违章加油,加油机着火
事故经过:一辆汽车驶入某加油站,停靠在加油机旁,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司机跳下驾驶室,告知加油员将油箱加满,之后司机离开汽车到站外吸烟。当加油员把油箱加满,往外提起加油枪的瞬间,一团火光扑面而来,幸亏加油员机警灵活,随手拿起旁边放置的灭火毯将油箱堵住,使其窒息,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事故分析:(1)汽车进站在没有熄火的情况下进行加油作业,违反了加油站安全管理规定。(2)司机离开驾驶室,一旦发生险情,汽车不能及时驶离加油站,易酿成更大事故。(3)汽车在日常维护中部分电路短路,产生火花,遇油枪滴漏的油品产生的油蒸汽而发生着火。
四、事故名称:加油站人孔井漏气未遂事故
事故经过:2月14日上午,浙江杭州分公司打铁关加油站员工在检查人孔井时,发现3号罐97#汽油的人孔井内油气味很重。该员工检查了计量口螺栓,无松动现象,计量口垫圈也完好,当即用肥皂泡涂试各法兰片,未查明原因;该员工马上向片区ME汇报,片区ME要求加油站在未查明原因之前,必须时常关注此罐的状况,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第二天利用3号罐进油的机会,进行了油罐密封性试验,油罐车到站之后关闭潜油泵电源,往人孔井内注水淹没操作井盖及附件,并关闭油罐呼吸阀进行卸油,使油罐处于正压状态,最后发现从孔盖上一棵螺栓处向外冒气泡,技术人员及时处置了漏气点。通过漏气点的处置,避免了雨雪天气水通过漏气点进入油罐内引发油品质量事故。
事故分析:加油站人孔井漏气现象比较常见,其危害较大,不仅加大了油品蒸发损耗,环境了污染,易在操作井内发生闪爆事故,并且当人孔井进水的时候,水会从漏气缝隙渗入油罐,影响油品质量,当含水杂的油品加入到顾客油箱时,不但会损坏车辆,并且可能引起媒体曝光等一系列恶性事件。
五、事故名称:加油站及时成功处置纵火事件
事故经过:4月21日上午7点56分,天津公司金三角加油站加油员刘金正正在给一辆别克轿车加97#汽油时,一名情绪不稳定、企图报复社会的男子突然闯入站内,强行夺取别克轿车油箱内的加油枪,随手掏出携带的打火机将加油枪口点燃,并将引燃的加油枪扔在地上,同时也引燃了喷洒在地面上的汽油。在此期间,轿车司机曾欲夺回加油枪,但没有成功,带班班长王宇迅速抄起干粉灭火器几秒钟内将火扑灭,随即将纵火男子抓住,在站内其他4名员工协助下将歹徒制服并报警。
事故分析:社会不法分子纵火蓄意破坏加油站事件。由于加油站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不法分子很容易进入关键要害部位实施破坏,这给加油站的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六、事故名称:加油站罩棚坍塌
事故经过:2008年2月3日下午2点30分左右,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的中石化乌江加油站受连日暴雪影响,罩棚突然坍塌,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
事故分析:加油站罩棚坍塌可能是由于持续降雪、积雪过重,罩棚“不堪重负”坍塌。
七、事故名称:加油站违章动火引发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10年3月11日13时15分左右,兴化市唐刘加油站在停业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当场造成两人死亡,两人受伤。
事故分析:承接该工程施工的江都市设备工程安装公司施工人员对原有加油站贮油罐内油蒸气爆燃,致使现场动火施工人员胡志华、周玉民当场死亡,施工人员陈昌照以及盐靖河对岸村民赵正庸受伤。
八、事故名称:喷溅式卸油导致静电放电引燃油气
事故经过:2001年6月22日22:00,广东某加油站卸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加油机、油罐等设施被烧毁,1名加油工烧成重伤。
6月22日21:45,某加油站在3号油罐接卸一车97号汽油时,当班卸油工林某将卸油胶管插到量油孔卸油。卸油过程中,汽油从油罐溢出,沿地面流淌,流进低于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营业室与加油机相连,汽油充满了从计量口到加油机的管沟和地面,卸油工没有采取措施处理,仍然继续违规卸油,油气遇火源引起着火。油罐司机见势不好,关闭卸油阀门,扯断卸油胶管接头后开车离开现场。大火于23日2:00扑灭。事故中,4台加油机、油罐等设施烧毁,卸油工林某烧伤,烧伤面积达80%以上。
事故分析:
这是一起因卸油工违章喷溅式卸油引发的责任事故。其主要原因和教训是:(1)加油站有密闭卸油设施,但卸油工不使用密闭卸油系统,而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人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静电积聚而放电,引燃汽油起火。
(2)加油站的4座油罐没有完全填埋,油罐一端的封头和阀门是裸露的管沟,管沟没有用砂子填实,再加上溢油后没有采取措施,造成起火后迅速蔓延成大面积火灾。
(3)油罐车卸油应采用密闭卸油方法,该加油站虽然设置了密闭卸油设施,但经常是将卸油胶管直接插人量油孔卸油,严重违章长期无人管理、无人过问,形成习惯性违章。
(4)加油站建设“规范”明确规定,加油站的汽油、柴油储罐应埋设在地下,严禁设置在建筑物内或地下室内,管沟和加油机下部应用砂子填实。据此,管理部门规定,凡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整改,但该加油站至事故发生仍然没有按规定整改,为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
(5)该加油站员工对规章制度不清楚,对事故应急处理不知道,对违章作业不以为然,说明对加油站员工培训不到位。
(6)这次事故暴露出了加油站对隐患治理重视不够,管理部门在收购加油站的工作中,没有落实“收购一个、检查整改一个、验收合格一个、投人营业一个”的规定。
(7)从诸多事故中得出,人的素质差是引发事故的根本性因素。人的素质差往往容易导致人为过失,产生不安全行为。所以,必须加强对加油站站长及员工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九、事故名称:油罐无静电接地引发静电火灾
事故经过:1998年8月11日,某石油公司一台油罐汽车给农机站加油站送90号汽油,卸油约3.5t时,加油站油罐突然起火,司机立即关闭阀门,拔出胶管,将车开走。消防队接到报警后很快赶到现场,20min将火扑灭。经消防部门现场勘察,加油站5座油罐都没有设置静电接地,再加上喷溅式卸油,产生静电积聚和火花放电,引燃油气混合气体而发生着火。
事故分析:这是一起责任技术事故。其原因是设备设施静电接地不完善和卸油工艺不符合技术要求是属于技术问题;加油站没有懂得油品和安全知识的人,对加油站设备设施不检查,技术状况不良是属于管理问题。
十、事故名称:吸烟划火柴引燃油气
事故经过:1982年7月24日18:00,某石油公司加油站汽车油罐车向地下油罐卸油时,产生了大量油气。由于地下油罐与加油室之间用管沟相连,且盖板不严,油气窜入加油室。油罐车司机在室内划火柴吸烟,点燃了油气。火焰从室内沿地沟烧到油罐。因及时扑救,未造成重大损失。
事故分析:这次事故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设计施工没有执行管沟隔离封堵,并用砂子回填的规定,造成油气窜入加油室,着火后火焰又窜回油罐。二是该加油站管理不严,禁火制度不落实,造成在加油室内吸烟。两者相结合造成了这起着火事故。所以这是一起责任技术事故。
十一、事故名称:吸烟弹出火星引发爆炸起火
事故经过:1976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某宿舍发生爆炸着火事故,烧死2人,烧伤1人。
当时,某单位承担施工任务,2名员工工作服上沾了不少油污,向主管请示说:“主管给我们点汽油,洗洗工作服上的油污(加油站由安装连管理)。”主管说:“少拿点,小心着火。”2名员工到加油站去取油,向管理加油站的员工说:
“加油员,主管同意我们拿点汽油洗一下工作服上油污。”加油员打电话问了主管后,给2名员工分别接了少半脸盆汽油。2名员工把汽油拿到宿舍,用鞋刷刷洗工作服上的油污。这时,1名员工的老乡吸着烟走进宿舍,还未开口说话,即发生了爆炸着火。爆炸气浪将来看故乡的员工推出10多米远倒地昏迷;爆炸将宿舍门关闭,2名员工烧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烧伤的员工后来说,我进门时弹了下烟灰,以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事故分析:这是一起责任技术事故。安装连所有人员都不懂油品知识,汽油的危险性更不知道,主管只知道汽油容易着火,不知道其危险有多大,加油员也只知道不准随便给人汽油,有人领油要主管同意,这是技术原因;对岗位人员不进行培训,没有管理制度和安全要求,这是责任问题。这起事故充分说明了不准汽油洗衣服、不准用汽油洗机件、不准私存汽油的道理。
十二、事故名称:脱岗溢油发生着火
事故经过:2002年5月28日,某加油站接卸油品时溢油发生着火。
该加油站储油罐埋在地下,覆土层上打了一层混凝土,采用密闭式卸油。卸油时,司机和加油站人员在值班室喝水吸烟,油罐溢油,流出站外,被不明点火源引燃。
事故分析: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加油站接卸油品必须坚守岗位,以便及时处理发生的情况。加油站应设置阻油排水装置,或者设水封井,防止事故条件下油品流出站外,造成事故扩大。
液化气站事故案例
一、事故名称:钢罐排污阀处断裂事故
事故经过:2003年7月22日晚7时20分,白云区钟洛潭广从路往广陈路3公里处的一座大型液化气站发生重大险情,装有3吨液化气的4号罐液面计与排污阀连接部位开裂,此处连接的一条排污管掉落。液化气立即贴地半米高迅速流动,以泄漏点为中心向外蔓延,周边七八公里内空气中都弥漫着液化气。附近五龙岗、障岗、梅田、白土、茅岗等五个村紧急关电、熄灭明火,数万村民紧急向广从路等处疏散,不少人出现头晕、咳嗽反应。由于抢救及时,应对无误,这次泄漏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据参与抢险的有关部门介绍,此次事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液化气泄漏事件。
事故分析:
(1)液化气中水有腐蚀性,排水管长期受腐蚀,强度下降,7月下旬,广州天气炎热,罐内气压升高,强度薄弱处被压裂。
(2)液面计与排污阀连接太近。两处焊缝太近,破坏焊缝和钢材强度。(3)该事故处理的高明之处在于:污染区断电、熄火、人口及时疏散,否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该事故处理的失误之处在于:没有设法堵漏,造成大量液化气泄漏,危险急剧增加。假如救援人员戴防毒面具、消防服及手套,用浸过水的棉花、毛巾之类封堵,借液化气气化降温结冰,可有效封住泄漏处。
二、事故名称:钢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2000年8月2日徐州市铜山县一座液化气销售单位放在室外的一个液化气钢瓶发生爆炸,死亡一人。该瓶为青岛安钢瓶厂制造,充装单位为无证的西朱液化气站充装(目前已拆除),充装时无记录,但同批充装的其他钢瓶,均未发现超量充装,详细原因待查。
事故分析:室外钢瓶在阳光下暴晒,8月气温较高,内压大所致。
三、事故名称:“7.24”液化气泄漏重大事故的成功处理
事故经过:(1)2000年7月24日21时17分,翼城县华翔液化气供应中心一容量为25吨的液化气储罐发生泄漏,罐内气压将石棉垫冲破后,发生气体泄漏。泄漏后,由于当时正刮着2m/s的东北风,风将气体驱散,在泄漏罐周围尚未达到爆炸极限。现场指挥部充分分析、研究后又同气象部门及时联系,掌握风向、天气情况后,总指挥郭益民果断下令:临汾消防中队在上风方向,离泄漏罐60m处打开车灯,直射泄漏罐,给施救现场照明;
(2)临汾中队副指导员张胜利带2名战斗员,利用二节拉梯登上罐顶,用封堵设备堵住泄漏口。为防止空呼器钢瓶与罐体碰撞,不准佩戴空呼器作业;
(3)战训参谋邓全龙做好换掉泄漏口石棉垫的准备,一旦堵漏失败,迅速取下破裂的石棉垫,换上新石棉垫后,用堵漏胶密封牢固。
液化气如同冲天的水柱直喷而出,巨大的气体压力使气体与罐体的摩擦,气体与空气的摩擦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伴随着液化气喷出的啸叫声,邓全龙同志让两名战士戴上手套用手将石棉垫狠狠压在管口上后,自己迅速固定,紧固螺栓,3分钟后终于堵住了泄漏。
事故分析:液化气罐附件老化,未进行及时检修、更换。
第二篇:事故案例
耙矸机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06年7月,某队在南十一总回风巷施工,工作面上山坡度大,职工曹某在开耙矸机装矸时,因耙斗装矸量超过规定,导致从耙矸机上面掉一块矸,差点砸在耙矸机司机的脚面上,幸好躲闪及时,侥幸躲过这一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曹某作为耙矸机司机,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跟班队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曹某的违章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队长、书记对职工安全思想和安全培训不够,职工不能按规程操作,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曹某没有按规程操作,违章作业,应负直接责任;
2、跟班队长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应负主要领导责任;
3、队长负领导责任,书记负安全教育不到位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不准提前在耙矸机上存放大量的矸石或煤炭。
2、提高安全意识,按规程规定操作,不胡干蛮干,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水平;
4、跟班队长加强现场管理,一同工作人员加强互保联保责任落实,确保工作安全。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因为没有按规程操作,在耙矸机上面存矸过多,图省事想一次装满,差点造成伤人事故。
通过这次未遂事故的教训,我深刻认识到,不安全作业的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遵章守纪,规范上岗,不能因一时的疏忽大意,酿成安全事故,通过加强员工的业务技能学习,提高操作水平,加强互保联保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鹞子山煤矿“7·27”放炮工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07年7月27日上午8:00,掘进队长周德良安排欧立军、周任勋、唐凤明、欧再良、欧菊良等人到井下-17m水平二石门作业,随后自已也下了井。下井后,欧立军和周任勋在左开门掘进当头打眼放炮,欧立军是带班长,周任勋是放炮员;欧再良和欧菊良在右开门(距左开门13米)掘进工作面出泥巴;周德良和唐凤明准备探水钻机。上午9:00多,放完一排炮后重新布置了18个炮眼,并按正常装药量装好炸药,准备放第二排炮,起爆地点设在二石门的回风巷内,距二石门运输大巷3.6米,距掘进放炮工作面约40米。放炮前,带班长欧立军把右开门掘进工作面的欧再良、欧菊良喊出来,要周任勋到刘冬山采煤队喊了三声“放炮哒”。周任勋喊完“放炮哒”后,回到起爆地点,大约10:00,欧立军就正式发令放炮。听到喊声,周德良和唐凤明、欧再良、欧菊良都到刘冬山采煤工作面躲炮。此时,当班安全员谢国清也来到东二石门,到刘冬山采煤工作面简单看了看,认为是欧铁山当班就放得心,没多逗留就赶往即将放炮的掘进工作面。谢国清没有检查和询问是否要放炮了,就径直赶往将要放炮的工作面,在他到掘进工作面开门口时,正赶上周任勋通电放炮,一声炮响,爆破产生的飞石打在他身上,重伤倒地。
二、事故的原因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1.现场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未设置放炮警示牌板,未布置专人进行放炮警戒就进行放炮作业,导致放炮作业时安全员误入放炮作业当头。
2.安全员(死者)在进入作业当头前没有询问和检查作业现场是否准备放炮,就冒险进入放炮作业当头,被爆破产生的飞石击中头部。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未全部参加培训,新老职工都只培训不到16小时,没有认真组织学习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没有实用性,导致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不能自觉抵制各种违章行为。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不到位。4个放炮员只有2个经培训取得过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其中1 个到期未参加复训换证,2人无证上岗,只是经宁乡县公安局培训取得了放炮员上岗证,没有经过系统的井下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淡薄。
3.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现场检查时, 没有发现放炮作业未设置警示牌、未布置专人进行警戒的违章行为,没有及时指出和制止违章操作;且下井跟班的副矿长出早班,没有认真全面的检查井下作业工作面,安全检查流于形式。
4.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业规程落实不到位。编制的作业规程没有认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作业时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没有按规定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打眼工岗位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06年2月,某区南总回5#通道锚网施工,违章打钻,造成钻倒轻伤一人。事故发生的当班,夜班组长孔某带领王某、高某在南总回5#通道施工。班前,区长李某、工长孔某和班长郭某都先后在班前会上安排工作任务的同时,着重强调了打眼安全方面的问题。下井后,班长和安监员对现场进行了巡查,没有发现不安全隐患。当孔某带领的生产组打了2排锚杆后,锚杆钻机拔不出来,于是王某便站在架上用锤砸钻杆,高某站在钻正后方扶钻,由于钻倾斜度高,钻机拔出时向后掉落砸在高某身上,造成高某轻伤。
二、事故原因
⑴直接原因系违章作业。
⑵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规程措施现场没落实好。
⑶工人安全意识差,没有正确站位,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差,没能真正行使工人安全权利,坚决抵制违章作业行为。
(4)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巡查不到位,对位置作业、违规站位没有及时制止。
三、防范措施
⑴加强职工安全教育,确保职工都能懂安全、能自主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⑵加强职工危险源辨识的学习、掌握管理,确保职工能够正确远离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事故。
⑶加大互保联保教育管理,现场施工所有人员都进行结对子互保安全,做到安全防线纵横交错,共同把好现场安全管。
⑷加大管理人员现场安全管理考核力度,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能够现场充分发挥职能,保障安全生产。
简答题
1、矿工井下避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 生后处于灾区内的人员应沉着冷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⑵、安全撤离。当事故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想方设法迅速安全的撤离灾区。
⑶、妥善避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时,遇险人员应在灾内自行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难等待救护人员的援救。
2、《煤矿安全规程》对职工的安全工作权利和责任有什么规定? 答:《煤矿安全规程》第4条中规定:每一职工都有权制止任何人违章作业,拒绝任何人违章指挥,反对违反劳动纪律。对威胁生命安全和有毒有害的工作地点,工人有权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工人有权拒绝工作。第二条规定:工人对所在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
3、爆破工应具备的安全工作资格条件有哪些?
答:从事煤矿井下工作的爆破工必须具备安全工作资格的条件是:(1)必须具有从事采掘工作两年以上工龄。
(2)必须按“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核标准、统一发放证书”的要求,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安全工作资格证书后,方准上岗操作。其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4、井下电雷管有哪些种类? 答:⑴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瞬间立即爆炸的瞬发电雷管和延期爆炸的延期电雷管两类。
⑵按适用条件分类:可分为煤矿非许用电雷管和煤矿许用电雷管两类。
5、爆破工的安全职责是什么?
答: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⑵遵守领退制度,保证爆破材料不丢失。⑶遵守运送制度,保证沿途安全。
⑷遵守安全放炮各项操作规定,保证放炮过程安全。
⑸遵守处理放炮故障(瞎、残、拒爆)及特殊情况下放炮的规定和要求,防止放炮事故的发生。
6、简述耙斗装载机工作原理。
答:耙斗装载机主要由耙斗、绞车、槽体与台车及附属装置组成,绞车、槽体与附属装置固定在台车上,耙斗通过钢丝绳由绞车牵引,耙斗一端用固定楔固定在岩体上,启动绞车控制耙斗主、副绳牵引耙斗耙矸,通过槽体漏斗装入矿车,实现耙矸操作。
7、装岩机司机操作规程中耙斗机是如何固定的。
答:利用四个道卡轨器牢固的固定轨道上。临时轨的铺设,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轨道必须用长轨,夹板连接,轨枕距不准超过1米。上下山巷道安装耙斗装岩机必须是双固定。除用四个道卡轨器固定在轨道上外,必须在巷道两侧打锚杆利用钢丝绳固定机身。尾槽用支腿支撑牢固,不得悬吊。机身操作必须设置护绳装置,防止钢丝绳摆动伤人。
8、爆破工领退爆破材料时必须遵守哪些规定和要求?
答:⑴领取的爆破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和使用条件。
⑵根据本班生产计划、爆破工作量和消耗定额提出申请爆破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填写爆破工作批示一联单,经班组长审批后签章。
⑶爆破工携带“放炮资格证”和班组长签章的爆破工作指示单到火电厂材料库领取爆破材料。
⑷领取爆破材料时,必须当时检查品种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并从外观上检查其质量及电雷管编号是否与申请计划相符。
⑸爆破工必须在爆破材料库的发放硐室领取爆破材料,不得携带矿灯进入库内,以防止矿灯引爆爆破材料。
⑹爆破工在每次放炮后,应将放炮眼数、使用爆破材料的品种、数量、放炮工作情况、放炮事故及处理情况等,认真填写放炮记录。
⑺放炮工作完成后,爆破工必须将剩余的及不能使用的爆破材料包括收集起来的瞎炮、残爆的爆破材料清点无误后,将本班放炮的炮眼数、爆破材料使用数量及缴回数量等填在放炮指示三联单内,经班组长签章,然后缴回爆破材料库由发放人员签章。放炮指示三联单由爆破工、班组长及发放人员各保存一份存查。⑻爆破工所领取的爆破材料。不得遗失,不得转交他人或下一班人员,不得销毁、扔弃和挪作它用,发现遗失应立即报告班组长。
9、井下火灾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煤矿井下一旦发生火灾,最先发现的人员不要慌张,应沉着冷静,首先设法弄清火情,并尽早采取一切可行的灭火措施,力争在火灾初起时将其扑灭;同时迅速向矿值班答员报告火情,以便采取正确的控制风流措施,减缓火灾的蔓延速度,有利于矿山救护队的救护。必须先撤出和救护直接受害地区的人员。平时为使井下人员熟悉避灾线路,应在路口挂设指路牌,写明出口方向。遇险人中迎着风流撤退或从最近距离尽快进入新风流中,如撤退路线全被火灾烟流隔断,应尽快撤入避难硐室或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自救和等候求援。发生火灾时应加强对主要通风机的管理,不能轻意决定停风或反风。
10、为什么接触爆破材料的人员应穿棉布或抗静电及服,严禁穿化纤衣服? 答:⑴穿化纤衣服容易在工作中产生静电并积蓄在化纤衣服上,其电压可高达1~3万V。一旦放电,蓄积能量的放电火花能引爆爆破材料,造成爆炸事故。⑵化纤衣服被引燃后,容易粘结一人身上,烫伤人员。因此,要求入井人员尤其是接触爆破材料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第三篇: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 9月24日,某矿综掘工区区长7时组织召开班前会,安排当班回撤某辅助回风巷、某运输巷等地点机电设备,安排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本班职工回撤某辅助回风巷机电设备。7时40分左右跟班副区长李某带领当班职工入井,入井后,跟班副区长王某对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机头至机尾进行了查看,安排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本班职工回撤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一名职工(死者李某),回撤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
孙某、付某、李某3人先将上皮带在机头以里(机尾方向)15米处割断,再将下皮带在卸煤滚筒和传动滚筒之间割断,付某在旁边卷已经割下的皮带,孙某和李某为了将下皮带拉出,孙某将皮带机开关的隔离手把扳至反转位置,并点击皮带机开关按钮,间歇性启动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想利用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拉出下皮带,李某站在安装传动滚筒的皮带机金属架上拉下皮带,皮带机传动滚筒间歇性反转时,李某滑倒并被卷入两个传动滚筒之间,孙某发现皮带机传动滚筒负荷突然增大,立即停止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发现李某夹在两个传动滚筒之间,付某立即找到跟班副区长王某汇报此情况,10时30分左右跟班副区长王某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同时汇报矿调度室。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矿救护队,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入井,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11时30分,李某在抢救过程中死亡。
直接原因
班长孙藤、付国真和职工李发波(死者)违章作业,违章带电回撤2094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时,李发波滑倒并被卷入皮带机两个传动滚筒之间、被传动滚筒挤伤右躯干致死。间接原因
1.班长孙藤、付国真违章指挥,未按《2094工作面回撤设备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停电回撤设备。2.林华煤矿对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部分职工无从业人员上岗证;职工和区队、班组管理人员业务保安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集体违章指挥、违章作业。3.林华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参与《2094工作面回撤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矿级分管领导没有参与会审;未送达有关部门进行宣贯,无电钳工等特种人员作业的相关内容。
4.林华煤矿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当班三名安全员、煤矿带班领导均未到现场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致使职工的违章行为得不到监督、制止。
事故性质
(一)事故性质
经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责任事故。
(二)事故责任人员违反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条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煤矿安全规程》
第六条 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3.《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5.2.2各级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负有以下基本职责:5.2.2.8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5.5.4现场技术管理:5.5.4.1严格煤矿规程、措施的编制、修订和审批。煤矿技术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组织对作业规程、技术措施进行编制、修订和审批,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典型违章界定与管理制度》
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炭产业典型违章界定目录:第2项:〃〃〃〃〃〃从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上岗作业(管理类、严重违章);第50项:违章操作机械、电器设备(作业类、严重违章)。
五、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林华煤矿对区队、班组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职工无从业人员上岗证;职工和区队、班组管理人员业务保安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
(二)林华煤矿区队、班组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集体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已习以为常。
(三)林华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职责。没有严格监督安全制度、规程、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现场监管存在漏洞。
(四)林华煤矿技术管理不到位。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未送达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宣贯;没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编制、会审。
(五)林华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查处典型“三违”行为、安全技术管理、现场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安全工作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事故案例: 7月5日,某矿综采工区副区长张某组织召开班前会,安排当班采面进行维护性推采。当班班长进行具体分工:采面3人,其中何某、王某(无证)为煤机司机,上端头4人,下端头3人,机巷2人开皮带,2人开溜子,当班作业人员总计12人。7月5日夜班06时20分,1503综采工作面采煤机下行割煤到采面5号架,采煤机后滚筒割下部煤,前滚筒准备割穿端头,采煤机司机正集中精力注意前滚筒的割煤情况。此时,煤机后滚筒带起一块重约500公斤的煤块片落,顺煤机上摇臂下滑,砸伤正在煤机中部开煤机的司机何某背部并将其推倒压住。现场跟班区长杨某和班长何某发现后立即组织抢救,抬起煤块,救出被煤块压住的煤机司机何某,同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发生时,带班矿领导在1701机巷掘进工作面,接到矿调度室汇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杨某等人用简易担架将伤员送出地面。7时30分,伤员升井,某医院驻矿医生马上对伤员进行量血压、输氧气、输液等急救处理,当时,伤员处于清醒状态,还说胸口很痛,并表示呼吸困难。之后立即将伤者送往县某医院,8点50分到达医院,院方立即组织抢救,9点23分,该伤员经抢救无效死亡。
直接原因
煤机司机何登奎(死者)违章作业,在另一名煤机司机不在现场的情况下,自己独自开机割煤,未能观察身后煤机后滚筒带起煤块,顺煤机上摇臂下滑,砸伤自己背部致死。间接原因
1.当班班长违章指挥,未按《15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要求安排3名煤机司机作业(当班只安排2名煤机司机,其中1人无证);
2.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煤层倾角大于25°时,《15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未及时补充防止大块煤矸下滑伤人的安全措施;
3.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当班安全员、班长、工区跟班领导、和煤矿带班领导均未到现场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致使工人的违章行为得不到制止;
4.安全技术管理混乱,《15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未经总工程师、矿长批准,竟然组织相关生产作业;
5.贝勒煤矿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够,导致工人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差,违章作业。
事故性质
(一)事故性质
经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章作业造成的责任事故。
(二)事故责任人员违反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条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2.《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5.2.2各级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负有以下基本职责:5.2.2.8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5.4.4能发公司负责指导所属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制定和管理工作,建立规程审批管理程序,并督促实施:5.5.4.1严格煤矿规程、措施的编制、修订和审批。煤矿技术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组织对作业规程、技术措施进行编制、修订和审批,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15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15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每班必须有三名煤机司机,一名操作煤机,一名看管煤机电缆,一名监护安全。
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贝勒煤矿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导致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差。
(二)贝勒煤矿安全认识不高,“三违”现象时有发生。
(三)贝勒煤技矿术管理不到位,《作业规程》编制内容不严谨、不规范,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当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未及时进行修订。安全技术措施没有按程序进行审批,在事故前后总工程师长期不在煤矿工作,调查时发现没有总工程师签批的事故工作面的安全技术措施,煤矿仍在恢复事故工作面生产。
(四)贝勒煤矿部分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职责。
事故案例: 9月24日,某矿综掘工区区长7时组织召开班前会,安排当班回撤某辅助回风巷、某运输巷等地点机电设备,安排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本班职工回撤某辅助回风巷机电设备。7时40分左右跟班副区长李某带领当班职工入井,入井后,跟班副区长王某对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机头至机尾进行了查看,安排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本班职工回撤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当班班长孙某和付某带领一名职工(死者李某),回撤某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
孙某、付某、李某3人先将上皮带在机头以里(机尾方向)15米处割断,再将下皮带在卸煤滚筒和传动滚筒之间割断,付某在旁边卷已经割下的皮带,孙某和李某为了将下皮带拉出,孙某将皮带机开关的隔离手把扳至反转位置,并点击皮带机开关按钮,间歇性启动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想利用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拉出下皮带,李某站在安装传动滚筒的皮带机金属架上拉下皮带,皮带机传动滚筒间歇性反转时,李某滑倒并被卷入两个传动滚筒之间,孙某发现皮带机传动滚筒负荷突然增大,立即停止皮带机传动滚筒反转,发现李某夹在两个传动滚筒之间,付某立即找到跟班副区长王某汇报此情况,10时30分左右跟班副区长王某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同时汇报矿调度室。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矿救护队,救护队接到通知后立即入井,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抢救,11时30分,李某在抢救过程中死亡。
直接原因
班长孙藤、付国真和职工李发波(死者)违章作业,违章带电回撤2094辅助回风巷皮带机的皮带时,李发波滑倒并被卷入皮带机两个传动滚筒之间、被传动滚筒挤伤右躯干致死。间接原因
1.班长孙藤、付国真违章指挥,未按《2094工作面回撤设备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停电回撤设备。2.林华煤矿对职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部分职工无从业人员上岗证;职工和区队、班组管理人员业务保安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集体违章指挥、违章作业。3.林华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不到位,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参与《2094工作面回撤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矿级分管领导没有参与会审;未送达有关部门进行宣贯,无电钳工等特种人员作业的相关内容。
4.林华煤矿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当班三名安全员、煤矿带班领导均未到现场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致使职工的违章行为得不到监督、制止。
事故性质
(一)事故性质
经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责任事故。
(二)事故责任人员违反有关法律及规章制度条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煤矿安全规程》
第六条 煤矿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3.《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有限公司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5.2.2各级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负有以下基本职责:5.2.2.8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5.5.4现场技术管理:5.5.4.1严格煤矿规程、措施的编制、修订和审批。煤矿技术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组织对作业规程、技术措施进行编制、修订和审批,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典型违章界定与管理制度》
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炭产业典型违章界定目录:第2项:〃〃〃〃〃〃从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上岗作业(管理类、严重违章);第50项:违章操作机械、电器设备(作业类、严重违章)。
五、事故暴露的问题
(一)林华煤矿对区队、班组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部分职工无从业人员上岗证;职工和区队、班组管理人员业务保安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
(二)林华煤矿区队、班组的管理人员和职工集体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现象已习以为常。
(三)林华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职责。没有严格监督安全制度、规程、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现场监管存在漏洞。
(四)林华煤矿技术管理不到位。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内容不完整、不具体、没有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未送达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宣贯;没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编制、会审。
(五)林华煤矿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查处典型“三违”行为、安全技术管理、现场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安全工作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第四篇: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一 积粉清理不及时造成皮带烧断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4日白班因B滚轴筛检修,上煤系统无备用,燃运四班执行单路上煤运行工作。9时31分,启动A路上煤设备加仓,期间#4AP运行人员未发现设备有异常,12时16分煤仓加至高位,将皮带上的余煤走空后停运设备。12时45分,程控值班人员叶××通过对讲机向班长报告:发现#4栈桥头部平坡段及碎煤机室转运站四楼窗户有浓烟冒出。班长立即组织人员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使用冲洗水扑灭明火并不断向拉紧小室冲水,防止火势向#4BP蔓延,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切断有关电源、联系开启消防泵并向有关领导报告,启动公司输煤系统火灾处理预案。12时50分,厂消防队到现场进行扑救,14时05分彻底扑灭火情。损失情况:皮带烧毁50米,托辊烧坏3个,支架烧坏1个。
二、【事故原因】
初步分析:由于现场堆积煤粉的燃烧,引燃皮带,最终造成4A皮带燃烧断裂(经多次组织分析讨论,具体引发煤粉着火的原因尚待进一步调查分析)。
三、【暴露出的问题】
(1)皮带支架上积粉未冲洗干净。
(2)燃料运行人员在巡检过程中未认真巡查,未能及时发现损坏托辊。(3)巡检人员在皮带停运时没有进行巡回检查。(4)燃运监盘人员未能及时发现#4A皮带燃烧。(5)燃料机修班未能做好设备点检工作。
四、【防范措施】
(1)加强设备卫生管理工作,皮带机支架上有积粉时应及时冲洗干净。(2)加强设备运行中、停运后的巡检工作,认真按照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进行巡检,及时发现设备缺陷;监盘人员应经常注意监控摄像画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建立起安全有序地组织生产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4)检修班组严格按照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做好设备消缺。
事故案例八 擅离岗位造成输煤皮带重大火灾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2年6月18日16时30分,某发电厂燃运二班值前夜班。因#4乙侧皮带头部落煤槽漏煤严重,将乙侧皮带切换为甲侧皮带运行,16时45分切换完。17时25分甲侧皮带上煤,20时40分各煤仓上满,停止皮带运行,当时两台200MW机组带400MW负荷运行。
该班23名员工,有2人请假。停运后,21名值班人员中有14人到厂区外吃饭(含两名#4皮带值班工),5人在燃料集控室,1人去燃料运行办公室,1人(#3皮带值班工)请假未批准擅自回家办私事。约20时50分,中建某局民工队长王××去#1煤沟民工工地,路过#4皮带头部转运站时,闻到有燃烧胶皮的气味。约50min后,沿原路返回途中发现#4皮带着火,急忙跑到机车调度楼找到机车值班调度员王××、王××说:“快!那边皮带着火了。”王××得知火情立即用直通电话报告机车调度班长张××。张××于21时45分通知电务班信号员靳××一边用电话询问燃运副班长刘××情况,一边令电气班长曼××将输煤系统停电,令汽机班长增开一台消防泵。21时55分厂消防队接到报警,21时58分2辆消防车赶到现场,随后偃师县、洛阳市消防车赶到,联合从#4皮带两端拦截火势。22时2分左右,一孔钢结构的栈桥塌落,22时40分将火扑灭。由于输煤系统着火,#
1、#2机组分别于22时14分和22时28分停运。
这次火灾烧坏皮带487M(带宽1.2M),带式除铁器2台,低压电缆520M,配电箱3块,#4皮带约60%的支架扭曲变形;部分托辊烧坏,一孔31M长的钢结构栈桥塌落,#4栈桥两侧及#4皮带尾部转运间的玻璃大部分破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23.06万元。因事故少发电量7380KWH,二、【事故原因】
分析认为,这次火灾事故火源是由#4皮带乙侧头部的布袋除尘器吸尘罩碟阀后管段、回粉管处积粉自燃引起的。自燃的煤粉落到皮带上使之着火。时值刮东风,加上栈桥与水平面呈17°角,如同斜置的烟囱,燃烧形成的热气流把栈桥内积存的煤尘裹起,助长了火势,大火沿栈桥迅速向上漫延,很快烧到#4皮带尾部。导致这次火灾事故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布袋除尘器安装后,经反复调试不能正常投运,1991年3月被迫搁置。长期不用,吸尘罩蝶阀后管段、回粉管内积存煤粉。而电厂燃用煤70%为义马煤,该煤种挥发分在30%-40%间,含硫量2.36%,极易自燃。
(2)皮带架及底面清扫不干净,有积煤。输煤皮带非阻燃橡胶钢丝带,着火后燃烧迅速,发热量高。这些都助长了火势的扩展。
轻型钢架栈桥在高温下稳定性差,遇到大火很快被烧塌落,增加了事故抢修的难度。
(3)由于#4皮带值班人员不按制度巡回检查设备,并且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离岗外出,致使积粉自燃的重大火险未能及时发现,酿成火灾。
三、【暴露出的问题】
(1)有章不循,规章制度不落实。设备该检修的不检修,该巡视的不巡视,致使一些事故苗头未能及时发现,未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劳动纪律松弛,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上班离岗,工作时间到厂区外吃饭等一些习惯性违纪行为没有得到纠正。纪律涣散必然导致事故。
(3)对煤质易自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不适应生产需要而长期搁置的设备,影响安全生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没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分场、班组两级领导不力,放松管理。是这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这次事故既是发生在某市安全工作现场会之后,又是今年某厂皮带火灾事故之后重复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性质十分严重。
四、【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劳动纪律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加强夜间查岗制度,对违章违纪人员,一经发现,给予经济制裁和行政处分。
(2)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建立各种考核制度。
(3)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处理,设备应定期轮换运行。
(4)加强现有除尘设备的维护及投入,输煤栈桥及设施积粉应及时清扫或采用水冲洗,保持生产现场清洁,特别是挥发分高的煤种绝对不允许积煤。
(5)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规程。从严检查和考核。
(6)燃烧挥发分高达30%-40%的易自燃煤,输煤皮带改造为阻燃皮带。
事故案例十二 违反安规造成人员机械伤害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3年2月20日5时,燃料三期输煤皮带正常启动上煤,6时30分6段值班员金××(临时工)接到程控值班员停止上煤的命令,停止了运行中的6段乙皮带,此时皮带在惯性下仍在行走,金在皮带没有完全静止的情况下手握铁锹,清理6段乙侧头部皮带转向滚筒出的地面落煤,因人在皮带外侧够不着清理落煤,金便钻入皮带下,拿锹的左手碰到皮带转向滚筒,连同身体被带到皮带与转向滚筒之间,左手拇指和头被挤住,此时金头脑清醒,急忙将头抽回,金戴的安全帽两侧被挤压变形,这时皮带也完全静止,金被卡在转向滚筒与钢梁支架出,金大声呼救,7段皮带值班员听到金的呼救声,立即赶到现场,同其他赶到现场的人员将皮带割断将金救下,送往市内医院,检查确认是闭合性脑骨损伤。
二、【事故原因】
(1)违反《安规》(发电厂动力部分)第137条规定:“禁止在运行中人工清理皮带滚筒上的粘煤或对设备进行其他清扫工作”。
(2)临时工素质低,对皮带停后仍有惯性考虑不周,皮带没有静止便进行清理工作,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不强。
(3)燃料分公司贯彻落实事故通报不力,没有认真吸取长山电厂的事故教训,虽然对通报进行了传达,但只停留在表面和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采取防范措施,尤其忽视了对临时工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2)临时工素质低,安全思想不牢。
(3)贯彻事故通报、落实防范措施上不深不细。
四、【防范措施】
(1)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安全大检查,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安全措施,确保不在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对全厂临时工、劳务工进行整顿,对燃料运行临时工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允许上岗。
(3)对员工进行遵章守纪教育,严格执行规章制度。(4)在事故现场,挂事故警告牌,做到警钟常鸣。
事故案例十六习惯性违章造成皮带值班员死亡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6年2月27日9时15分,某电厂燃料分场23号皮带值班员丁×(男,22岁),因上身穿过尾部滚筒护栏,被转动皮带带入下皮带与框架之间,造成人身死亡事故。
2月27日燃料运行四班白班,早8时,23号甲皮带上煤。乙皮带备用。丁×准备处理乙皮带尾轮处地面积煤。找班长联系转23号乙皮带,准备把积煤撮到皮带上去。班长联系燃料主控室,于8时30分将乙皮带转起来。丁×带领四个卸煤工撮煤,发现皮带有些跑偏,到中部调整调偏托辊后又到尾部。不知何故丁×违章将身体上部伸进护栏,不慎右手被皮带卷进,身体随之带入。在附近撮煤的李×听到“扑通”一声响,回头看时,人倒立起来,立即将皮带拉线开关拉开,停止皮带运行,随即朝主控室边跑边喊,主控室值班员听到喊声立即将其他皮带停止运行。这时丁×头部朝上,造成头部颅骨粉碎性骨折,当即死亡。
二、【事故原因】
(1)丁×本人工作经验不足,安全防护意识不强,违反热机安全规程第137条,禁止在运行中人工清理皮带滚筒上的粘煤或对设备进行其他清理工作的规定。将身体上部越过护栏被皮带滚筒卷住,是导致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作业环境不良,照明不充足,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是导致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思想麻痹,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为清理积煤而转起输煤皮带是严重违章行为。
(2)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班组安全管理薄弱,尤其是各运行班组没有认真开展事前危险点分析。
(3)习惯性违章没有从根本上杜绝,丁×本人严重违章,其根源还是在班组,有时班长甚至带头违章。
(4)安全培训,三级教育等没有注重实效,没有真正理解,理论脱离实际。(5)现场照明不充足,转动设备围栏需要改进。
四、【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安规》,加强转动设备的安全管理,对转动设备所设的围栏、防护罩要全面性地进行大检查,凡容易发生人身伤害的地方都要重新改进。
(2)加强班组安全工作,夯实安全基础,特别是对新进厂的青年工人要抓好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各班组要开好班前会、班后会,班组长要掌握每个人的思想、精神状态以及身体情况等,对无故旷工、不请假、迟到、早退等要严肃处理。
(4)认真组织学习《安规》,要闭卷考试,要答满分,同时要求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要在生产实践中部违反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5)要加大反违章考核力度,今后再发现违章操作要从严处理,不能手软,不能迁就,人人从我做起,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篇: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汇编学习材料
9.21”重大险肇事故通报
2011年9月21日10 时15分,轧钢厂发生一起重大险肇事故,由于电工误操作,启动冷却塔风叶旋转,造成一名外协员工擦伤,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违章行为性质严重,构成重大安全险肇事故。为了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确保此次检修能安全进行,现将该起事故的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一、事故经过
2011年9月21日,在轧钢厂棒线冷却塔大修施工现场,沁阳市某施工队伍按计划进入工作场地。10:15左右,外协施工负责人通知电工白班班长冯某送冷却塔施工用电,随即班长安排本班电工党某进行送电作业。送电操作时,电工党某误启动冷却塔风机按钮,由于检修期间未将冷却风机电机线路断开,致使冷却塔风机带动风叶旋转。紧急情况下,该施工人员反应比较冷静,硬是用自身力量阻止风叶转动,同时呼叫其他人紧急停电,才避免了一次重大人身伤害事故。事故中,造成在冷却塔施工作业的外协人员胡某左腰部皮肤擦伤。
二、原因分析
1、电工误操作电钮是造成险肇事故的直接原因。
2、轧钢厂水电一车间水维修大班班长安全意识差,大班长王某与电气班班长冯某工作衔接不到位,安排工作不准确,“五同时”执行不到位,安全确认落实不到位,未执行停送电挂牌制,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3、轧钢厂对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检修项目虽有检修措施,但执行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管理原因。
4、冷却塔大修工程组织单位总调设备科,未履行检修安全责任,负管理责任。
张某坠落摔伤事故通报
一、事故经过:
2013年1月19日18时30分左右,机械车间把2#轧机换下的减速机从粗轧南侧往3#飞剪东侧厂房北大门吊运,当时盘运车辆已在北大门等候,由于2#减速机架子高度不够,需要在车厢底部垫高才能把减速机放平,机械车间前区白班钳工张某上到车上摆放变频辊,此时钳工戴某、商某、侯某等人在地面用钢筋捅减速机,将减速机方向转为南北方向,当减速机吊运往汽车车厢内进入50cm左右,北边那根钢丝绳突然断裂,减速机砸到汽车车厢尾部,将汽车压起,此时张某站在车厢前端,被压起的汽车弹了起来,滚到减速机上又落到上卸钢副冷床上,造成张某耳朵受伤,站在一旁的侯某等人立即抱起张某,并拨打120,将张某送往济钢医院。
二、事故原因:
1、张某在吊装作业过程中,站在车厢内,站位不合理,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选用钢丝绳较细,钢丝绳使用时间过长,钢丝绳疲劳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机械车间前区白班对对《第二轧钢厂安全操作规程》中“钢丝绳(链条)使用规程”学习不够,对吊装作业危险因素没有充分认识,没有对吊具进行确认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打包机出故障紧急排除,冒险跨越设备被挤致死
事故经过:
2007年11月12日19时20分,轧钢厂高线轧钢车间自动打包机在运行过程中,打包线出现挂卡,操作工王某紧急停机处理,处理完毕王某即回到操作室准备开机。此时,班长翟某在后区发现停车,便从打包机北侧进入机器,恰恰打包机已经开动,将翟某挤压在打包机的2#压紧车中间,随即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
1、受害人翟某在未与操作工联系的情况下冒然进入,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操作工在抢修开机前未进行安全确认,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图省事不加任何防范,冒险拆牌左腿被砸伤
事故经过:
2007年2月5日15时45分,轧钢厂机械车间安排杜某、高某负责拆除棒线冷床中部南侧6米高的立柱上方金属框架标语牌。高某在上方切割,杜某在下面扶梯子。当切割完三个固定点,准备切割最后一个固定点时,标语牌突然坠落,直接砸在杜某的右腿上,造成杜某大腿骨折。事故原因:
1、杜某等在拆除标语牌时未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车间安全管理不到位,没有对项目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轧钢工戴手套测试轧辊违章作业 开机前不确认手入辊内五指伤残
事故经过:
2005年3月24日8时20分左右,热轧车间例行检修,班长赵某在10#轧机入口用测试件(1米长∮6mm圆钢)测试辊缝,刘某在就地操作点操作。由于测试件被出口导卫顶弯出不来,班长赵某让郭某用手拽测试件,拽不动。8时35分左右,班长赵某决定将测试件倒出来,随向郭某打招呼,同时让刘某开动机器倒转,郭某听到后,即忙松手,由于戴手套的右手被测试件弯头挂住,手未能及时离开,直接被带进轧辊内,造成五指不同程度伤残。事故原因:
1、轧钢工郭某操作规程,戴手套测试辊缝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轧钢工刘某在未进行安全确认情况下冒然开动机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班长赵某在指挥过程中,没有确认人员是否离开,指挥开动机器,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马某绞伤事故通报
事故经过:
2008年6月20日,9点30分左右,机械车间天车工李某上棒线成品跨东天车准备起吊拍齐挡板备件时,发现天车送不上电,就上到大车上部,看到大车南侧拦门开着,此时天车维修工马某正好站在天车南侧检修通道内。李某让马某把拦门关上,并告知天车准备吊备件。马某上车关上拦门后开始巡检。李某鸣铃警示后开始进行吊备件作业。在吊第二块时听到马某大喊让停车。李某停车后发现马某左腿被南侧大车减速机联轴器绞伤。经事后询问马某在巡检过程中裤腿挂到大车南侧减速机联轴器加油孔螺栓上,致使左腿被转动的联轴器绞伤。事故原因分析:
1、天车维修工马某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天车运行过程中巡检不看周围环境,且上天车后未和天车工交待巡检事宜,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天车工李某起吊前确认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大车减速机联轴器缺防护罩,再者减速机联轴器加油孔螺栓伸外较长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4、车间、班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尤其是安全自查整改不到位,天车运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某头部伤害报告
事故经过:
2008年5月30日18:20左右粗轧5#下辊传动侧轴承冒烟,21:50左右下辊断,粗中轧含钢。高线轧钢车间冯某用加长扳手压料处理5#含钢,未果,又去割钢,但忘记将扳手取下。卫某听到冯某让放料的指令后随操作面板进行放料。在操作的过程中扳手突然飞出,先砸在6#轧机牌房上,随后反弹打在杨某的额部,致使杨磊额部受伤。事故原因:
1、冯某在处理压料未果的情况下,没及时将扳手取下,为事故发生埋下了祸根;在未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通知卫某操作面板放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卫某在未进行现场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操作面板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3、杨某现场作业未戴安全帽,且自我防范意识差,对5#轧机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认识是潜在原因。
4、班组安全管理方面有漏洞。
检修不挂牌 眉骨被打伤
事故经过:
2000年3月7日8时15分左右,机电车间原某在紧固出钢机联轴器螺栓时,出钢机突然动作,扳手被甩出,致使原某眉骨被打伤。事故原因:
1、钳工原某安全意识淡薄,检修设备时没有执行设备检修挂牌停电制度,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操作工启动设备前,没有对现场进行确认,冒然开动机器,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赵某挤伤事故通报
事故经过:
2012年5月9日12时37分,一高线轧钢车间在处理完精轧机堆钢后,通知所有人员远离精轧机保护罩,确认后,开始合精轧机保护罩,在保护罩快要合上时,轧钢工赵某去处理精轧机后跑槽螺栓,将左手放在精轧机东南侧边沿,此时保护罩刚好合上,压住赵某左手,致赵某左手受伤。事故原因:
1、轧钢工赵某违反《轧钢厂安全操作规程》中精轧机安全操作规程第5条:开关保护罩时,人应远离机旁,防止压伤的规定,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一高轧车间平时疏于员工安全教育,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预防措施:
1、一高轧车间要加强员工安全教育落实力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轧钢工要加强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学习,严格按照《轧钢厂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3、一高轧车间应在以后开关精轧保护罩时设立专人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