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性
本人长期在一线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在教学中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1、作业形式多样化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作业也要变得多样化。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千篇一律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除了布置常规作业外本人采取多样化的尝试。(1)口头作业: 本人借鉴文科常用的“复述课文”的口头作业形式,设计一些课前几分钟完成的作业。如“口头复述上节课内容要点”、“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某一概念、原理、现象⋯⋯”、“5分钟内串讲某章的内容要点,学生在准备和口答这种作业时,必须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语言组织,能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2)拓展性作业: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本人根据课程的安排,充分运用本地的课程资源,适时开展课外实践调查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参观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决。如学习到“燃烧与灭火”时,本人布置下列作业: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组成小组,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纸、杂志等资料,上网查询等方法,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灭火方法;附近地区发生的火灾事故及起火原因;附近企业、公共场所所采取的防火措施。写出调查报告,向家人和领导宣传消防灭火的知识,并与同学交流,讨论所调查内容。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会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以调查访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3)探究性作业: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作业设计要渗透这一科学理念。例如:在讲到《分子和原子》这节课时,有个家庭小实验‘1 +1是否等于2’。根据书上的例子我先演示了自己利用家庭物品设计的小实验,展示了探究报告,并把我的设计思路与学生共享,请学生找出这个实验的不足。学生们纷纷发言,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我趁机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出不同于我的实验,并展示探究报告和设计思路吗?给大家一周的时间,参加这项比赛的同学,人人有奖。一周之后有一半的同学参加了这项角逐,结果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有三个实验的精确度远远在我之上。同学们品尝到了探究的乐趣、创新的乐趣。(4)弹性作业:根据弹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建设性地提出弹性作业实施的基本原则:定时不定量、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主动发展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化学弹性作业的模式。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不规定统一的作业量。要求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总量是不超过6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里所做的作业多少即为该生的作业量.可能是10道题,也可能是15道题,具体到每一位学生身上,数量不同,但负担却是相同的。在弹性作业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出现偷懒的现象,本人一方面做好“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有控制学生作业的手段,有成套的作业手册,指导学生的作业活动。
2、作业难度层次化
一个班集体中不同的个体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基础较差,有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有的自控力较差。因此本人在作业设计时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设计作业主要想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化学的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题,还要做提高题和拓展题,一方面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提高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在学习化学式的计算时,布置了包括基础题、拔高题、拓展应用题三个方面的五个小题,让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三个来完成,这样不会有人抄袭作业,变紧张为轻松,变苦学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果,真正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本人在设计作业时还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人深,由近及远,步步深入,让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是一开始就被问题吓倒,而是运用自己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沿着老师设计好的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下去,顺理成章。既梳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又加深理解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的作业学生练得有兴致,练得轻松。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性质”一节时本人设计的作业是:(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有什么现象?说明氧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2)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有何变化?说明氢氧化钠具有什么性质?(3)向暴露在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如何解释?并完成有关化学方程式。作业问题清晰,思路明确。作业中通过(1)(2)两问巩固了本节课所学氢氧化钠性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3)来提高运用,符合学生练习的层次化特点。
二、初中化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作业批改的主要目的是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指标。作业在检查“教与学”的质量,反馈教情、学情、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传统的化学作业批改方式是教师一人独批、独改、独评,教师工作量大,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有效的作业批改方式是让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为了提高化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性,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批改方法:(1)精批细改。作业收齐后, 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 8——10 本, 进行精批细改, 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2)自我批改。作业做完后,本人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批改。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解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4)当堂当面批改。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却因人而异。作业做的较好的,本人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 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能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 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 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 做耐心的工作, 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这种方法, 能有效的发挥出作业做题时间短,反馈校正快,学生掌握及时的特点,弥补了单元过关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5)网络批改。本人把作业评改、例题剖析等信息(电子邮件)传给各个学生邮箱或用多媒体,学生把问题和建议等信息(电子邮件)传给教师邮箱,实现人机对话、师生互动、构建问题情境,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使之达到作业批改的最佳效果。以上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可以交错选用,能够大大提高作业的批改效率。
总之,初中化学作业有效性的提高,使教师变主演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使熟悉的作业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辽宁省庄河市教师进修学校
郑恩庆
有效性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所以,只有很好的掌握有效性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性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合”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色转变意识。
因此,有效性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引导、点拨,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动口、动手、动脑,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这才是最实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良好学习的开端。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关心、爱护学生,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更多的鼓励学生,切不能贬低、挖苦、歧视每一个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更好的发挥化学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做好
键。同时,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化学知识传授的方法性和规律性方面的总结。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中碳氢元素的检验、燃烧与灭火、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溶解度曲线、酸碱盐间及酸碱盐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化学实验探究、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块上都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由点到面,形成能力。
另外,在一些知识点上要有适当的拓展、延伸,搞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更好的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以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稳操胜券。
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今后中考的两考合一情况下,加强全体性教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差等生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措施,这里需要我们去研究,要多关心,多鼓励,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尽可能地有所得。
另外在化学的起始教学中,面对学生是一个刚入门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盲目追求教学进度,使一些学生因适应性慢而失去信心或放弃学习。所以在起始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精讲多练,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消化的机会。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层次性,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有所收获。
继续加强校本研修,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推广、介绍典型学校和骨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全市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性教学策略还在更多的方面有所体现。这是我们今后工作需要不断的去研究和总结。我们只有很好的把握有效性教学策略,并能实实在在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一定会有所提升。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不能深入挖掘教材,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把教科书当成了唯一的教学资源,紧紧地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没有一定程度上知识的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化学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追求学生化学成绩上的提升,这也是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忠实而有效传递的过程,教师只充当着既定知识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对化学学科认识的不足,使得学生接受化学课上的“一言堂”教学,并对课堂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没有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这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设计精彩的引言、化学故事、科学家事迹、化学问题辩论、化学在生活中的贡献等等情境。例如:在进行“元素”(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教学时,我想通过问题情境来让学生产生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课前播放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盖中盖”广告,在学生既感到亲切又感到好奇时,适时地提出问题:这则广告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补充什么?学生猜想后引入元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具生活化和亲切感,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就应把学生纳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听取学生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意见,这样就实现了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让学生参与策划教学进程并提出课堂教学意见,既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又高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参与、评价和反思,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作者:彭敏 工作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中学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们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些探索:
一、激发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无疑,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这一新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较高的求知欲和较大的学习热情,关键是教师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常言道:眼见为实。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初三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恨不得早一点跨进化学科学的殿堂,更希望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亲手动一动、做一做,化学课堂教学应认真做好每一
个演示实验,更不要放过任何一次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从实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分别让学生亲自向石蕊试液和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这时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通过亲自实验,并观察到了实验现象,教师再作分析、归纳,就很容易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景,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化学有效课堂的保证
作为担任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化学教师,在师生关系中,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张扬,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学习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思维当成学生的思维,把自己的思想当成学生的思想。因此,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惟我独尊,更不能对学生
求全责备、讽刺、挖苦等,否则,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纸空文。如:在讲燃烧实验时,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如:用一个玻璃杯罩住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着的蜡烛,一段时间后,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什么?这一问题具有开发性,学生经过激热的争论,明白了蜡烛熄灭的关键在于蜡烛与氧气隔绝的本质原因,再讨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再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式的基本特征。将讨论结果同全班同学交流。
(3)过程活动式
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探究,用实验去探讨整个知识的全过程,这是以激励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为特的教学。
四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
化学作为实验科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家庭实验等实验内容很多很多,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尽
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识,也只有在亲自参与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动机、创造意识、创造观念及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有广阔的前途,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实验设计是实践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综合,若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不出来,没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实验完成不了,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贴近实际的实验设计活动,评选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如:在讲解铁生锈的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铁在不同的介质中生锈的情况,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更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和多角度的观察,设计出多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主阵地在课堂,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当科学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和内涵,为有效课堂教学作出不断的探索。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采用趣味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从而能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游戏有极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老师要针对不同的上课内容开展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同时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意义,这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的游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一个是关于氧气如何制作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将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有4个人,老师分配出若干仪器,让他们组装实验室制作二氧化碳的装置,而且等待他们组装结束以后,再接着组装氧气的实验装置。通过这样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组装所需的实践最少,并且仪器链接得最精确。最后老师给予点评,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2]
2.强化实验环节可以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初中化学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从人们吃的食品到穿的衣服到人们居住的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材料,等等,可以说化学已经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这些都离不开反反复复的化学实验,因此实验对于化学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化学实验的水平直接影响化学发展。只有从基础教育开始强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才能使学生更能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当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后,开始慢慢接触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这时,他们会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才能使原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老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于一些典型的实验,一定要先进行演示,然后纠正,最后提高,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例如:在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加热制作氯气时,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然而水的沸点又不是很高,所以氯气很有可能带有水蒸气,因此,不能用水,代替用饱和的氯化钠进行洗涤。老师可以接着这个实例向学生讲解有关氯气与水、氯化钠与氯化氢等一系列问题,还有如何避免化学反应产品被污染的防备工作,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严格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再次进行演练时,可以避免再犯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3.老师精心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是教师授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能保证一节课顺利地进行。老师要精心备课,让一节课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这样才能达到目的。初中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兴趣,当学到一些化学用语,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有可能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能够掌握更多知识,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备课,如果老师上课的语言无味,思维不活跃,内容简单,没有深度就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老师就必须精心备课,同时要研究学生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正确的教学过程,从而为上课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结合化学的历史过程,讲解书本中化学的形成与发展,如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说,居里夫人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从而能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这样使他们感受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又如:对于教材中元素符号的记忆,老师可以将这些符合分批次地布置给学生,对于元素的化合价,老师可以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重点知识化为简单的,易于学生记忆,这样让学生能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而不减。[4]总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全方位、多渠道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