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社工实务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考点)
本章共有三节内容组成,结合三一原则学会理解。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述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考试大纲要求:
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的特点包含哪些?(生理、心理和行为)
2、儿童的需要有哪些层面?
一、儿童的概念和定义(了解即可)
(一)儿童的概念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8岁以下任何人统称儿童。我国对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二)儿童的界定
1、生理年龄
2、心智年龄
(三)儿童的特点(考点)
1、生理特点;
成长性(防止营养不良)、基础性
2、心理特点;
发展性(人格的形成)、依恋性(情感和生存)、可塑性(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3、行为特点; 探索性(搭积木)、模仿性(示范行为)2010年真题-单选
【例题】儿童的心理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联。社会工作者对儿童所处的抚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积极介入,是基于儿童的()。a.探索性 b.模仿性 c.可塑性 d.依恋性 答案:c 【解析】可塑性是指儿童的心理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抚养环境因此对这些环境中的要素进行调整,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成长。2011年真题-单选
某县妇联在各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多元服务,其中一项内容是帮助留守儿童每月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通话两次,加强他们之间的亲子联系。这项服务设计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a.发展性 b.依恋性 c.可塑性 d.模仿性 【答案】b 【解析】儿童的依恋性体现为:儿童对其抚养者的依恋,不仅基于情感上的需要,同时也是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题中,社会工作者让留守儿童与其父母通电话交流感情,满足了留守儿童对其抚养者依恋的需求。
二、儿童的需要(考点)
(一)生存的需要
(二)爱的需要(情感、宠爱)
(三)学习的需要(生活技能、礼仪知识)
(四)游戏的需要(获得快乐、角色体验)
(五)社会化的需要(适应社会的过程)
(六)被保护的需要(儿童权益)2011年真题-单选
儿童喜欢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快乐,学会与人相处,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需要。a.生存 b.自我保护 c.身心成长 d.生命安全 【答案】c 【解析】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地认识了解社会。游戏主要满足了儿童的身心成长需要。
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
(一)婴儿期(0-1岁)生理层面 避免疾病困扰和生命安全
(二)幼儿期(1-5岁)情感 分离焦虑,恐惧,过度依赖等
(三)学龄期(6-11岁)学习性问题,厌学,未成年人犯罪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了解)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的助人服务活动。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了解)
(一)宪法
(二)儿童权利公约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考试大纲:
1、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2、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微观、宏观)
3、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考点)
(一)儿童生物学(遗传学说)
(二)儿童心理学(3个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个体早期经历对成长的影响)
2、心理社会发展论(健全人格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3、行为或学习理论(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2012年真题-单选
幼儿每次在吃水果之前,家长都要求他(她)先去洗手,然后再拿水果,重复多次之后,幼儿再看到水果,即使没有家长提醒,也会自己先去洗手。这符合()的原理。a.观察学习b.模仿学习c .古典制约 d.操作制约 【答案】c 【解析】行为或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模式有三种:①古典制约。古典制约涉及儿童的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例如:食物的香味和父母准备晚餐的声音,可能是引起儿童饥肠辘辘的刺激。②操作制约,是指在适当的反应出现时给予奖励的一种学习和行为反应方式。③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儿童还以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与制约的学习模式相互增加与互补。题中,儿童形成了水果—洗手的刺激关联,是古典制约模式。
(三)儿童教育学
2011年真题-单选
儿童教育学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儿童有时会在某一两个方面表现突出,而在其他方面落后于其他人。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留意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表现,即使他们未能在某些方面达到一般水平,也不要责罚他们。依据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在为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时,应采用()的工作取向。a.儿童为中心 b.需求为本 c.优势视角 d.问题为本 【答案】c 【解析】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这从教育学的角度为社会工作者对儿童采用优势视角的工作取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证明。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
(一)宏观层面 制定法律 组织调研
参与公共事件分析,提供建议
(二)微观层面(考点)
1、支持性服务:对家庭提供服务,如亲子关系,分居家庭冲突
2、保护性服务:防止或制止侵害,如少儿失学,家庭暴力
3、补充性服务:对薄弱环节增强,如留守儿童
4、替代性服务:改变生存环境,如孤儿、弃儿,流浪儿 2010年真题-单选
“留守儿童之家”的社会工作者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存在共性,表现为:父母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联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容易成为坏人的侵害对象。鉴于此,社会工作者写了《留守儿童的问题与需要》、《增加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增设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教育课程》的两份提案,通过h省的人大代表提交到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在上述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采用了()服务。
a.支持性 b.保护性 c.补充性 d.替代性 【答案】c 【解析】补充性服务是通过专业介入,对儿童境遇中存在的某些薄弱或者缺失环节,以适当的增强。近年来广受社会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可以通过补充性服务的方式,具体实施专业介入。题中,社会工作者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写了两份提案,正是采用了补充性服务。2012年真题-多选
当儿童由于父母死亡、疾病、吸毒、入狱、离家出走等原因不能得到父母照顾时,需要替代性服务。属于儿童替代性服务的有()。a.亲属照顾 b.福利机构照顾 c.家庭寄养 d.收养 e.托儿所照顾 【答案】bcd 【解析】替代性服务是指通过改变儿童生存环境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保护。如对极度危险家庭监护权的剥夺,流浪儿童的救助等。目前开展得最多的替代性服务是对孤儿弃儿的养育服务,可分为:①儿童福利院安置,或称院内救助、机构养护等;②家庭寄养;③收养。
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
(一)家庭
(二)学校
(三)同辈群体
(四)大众传媒(注意社会文化、网络传播的影响)
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了解)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驻校社工)
(二)社会福利机构(孤儿院)
(三)社区
(四)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考试大纲: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重难点:
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2、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一)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
自决:儿童的行为能力尚未完全,但是同样需要案主自决
(二)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 环境:人是情景中的人,系统论
(三)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
社工: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
保护者,这是个特殊的角色。2010年真题-单选
新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儿童服务。该中心的社会工作者近期在社区开展了“预防儿童性侵害”和“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等活动。在上述专业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担当很多角色,其中特殊的角色是()。a.支持者 b.教育者 c.服务者 d.保护者 【答案】d 【解析】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担当着多种角色。如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等。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还有一个特殊的角色一保护者。社会工作者要从保护社会的未来的角度,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的资讯,联络有关部门共同抵制侵害儿童权益的事件,无论这种侵害是来自于家庭外部,还是直接来自于儿童的抚养人。
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评估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查阅资料、问卷、访谈等。
(二)评估量表(考点)
1、智力量表
2、行为量表
3、社会期望量表
4、自我意识量表
5、儿童受虐量表 2011年真题-单选
小羽自幼跟爷爷、奶奶生活,备受宠爱,是个十分调皮和任性的孩子。上小学时。小羽才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比较生疏,学习表现不佳,时常被父亲呵斥,小羽为此变得非常焦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作业也完成不了。老师也反映小羽在学校不爱说话,课间活动时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母亲十分着急,求助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在和小羽初次面谈后,想借助一些量表来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下列评估量表中,较为适用的是()。a.儿童行为量表 b.社会期望量表 c.儿童智力量表 d.儿童多动症量表 【答案】a 【解析】行为量表用于测查4~16岁儿童的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由家长根据孩子半年内的情况作出分级评定。该表所测查的社会能力主要包含儿童的体育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况和在校学习状况;行为问题包括的范围较广,有抑郁、交往不良、强迫倾向、社会交往退缩、多动等。该量表主要用于儿童社会工作中对儿童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的筛查,题中,行为量表适用于了解小羽面临的问题。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儿童辅导(儿童个案)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三)受虐儿童的社工介入
(一)儿童辅导(考点)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
1、想象互动游戏治疗
设置游戏的情景,让孩子以转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也容易透露隐秘性的事情,同时还可能试验新方法也不会伤害他人。
特点:注意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通过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感受
2、想象互动游戏治疗的技巧(1)用言辞表达或口语化
把孩子正在玩的一项动作用言语表达,赋予明确意义(2)刺激化 鼓励孩子更专注地玩(3)设定限制
(4)相对游戏(通过冲突看儿童的反应,扮演相对角色)2010年真题-单选
儿童由于年龄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创伤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社会工作者常采用绘画、布娃娃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说出游戏人物的感受及想法,协助他们表达感觉和想法。这种游戏治疗方式的特点是()。a.社会工作者用口头提示的方式帮助儿童表达想法 b.关注游戏过程的自发性 c.注重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 d.强调非语言的交流 【答案】c 【解析】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许多困惑或遭受的伤害难以用语言表述出来和表达清楚。针对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可以运用游戏治疗模式进行儿童辅导。
游戏治疗包括:①想象互动游戏治疗,如画图、捏黏土、讲故事;②沙盘游戏治疗。其中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足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是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其基本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允许人们精心构造和发展自己头脑中任意驰骋的各种主题。案例中,绘画、布娃娃游戏属于想象互动游戏,其特点是要注意游戏过程的象征性意义,通过孩子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感受。沙盘游戏治疗(考点)
1、设置标准
沙盘、沙子、人或物的缩微模型
2、沙盘游戏的目的 探索心理世界
3、过程和步骤
介绍使用、陪伴性观察、共同探索、记录留念 2011年真题-多选
沙盘游戏是儿童社会工作者的一种具体辅导方法,下列关于沙盘游戏的说法正确的包括()。
a.沙盘游戏最重要的设置是“童心” b.沙盘游戏有助于儿童自由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c.在儿童操作沙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与儿童保持充分的语言交流 d.社会工作者要让孩子明白可以选择任何模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 e.沙盘游戏治疗需要有一定的主题 【答案】abd 【解析】沙盘游戏强调唤起童心,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和步骤包括:首先,对儿童介绍沙盘游戏的沙和水的使用,介绍各种模具的类别和摆放位置,然后治疗师帮助来访者以一种自发游戏的心态来创造沙盘世界以及自由地表达内在的感受,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童心”的唤起。接下来,儿童开始摆放沙盘世界,此时所奉行的是“非言语的治疗”原则。
(二)儿童小组工作
1、概念 儿童小组工作是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试,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种类
课后辅导类、社会交往类、志愿服务类、主题培训类等;
3、要点
(1)新颖有趣,安全第一;(2)多做示范(3)避免空谈道理
(4)社工具有亲和力,态度亲切和蔼(5)平等(空间位置、心理距离)
4、亲职教育服务(考点)
概念:亲职教育服务就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子沟通平行小组
家长组和子女组,可分开也可同时进行联合活动,改善亲子关系。2011年真题-单选
小玲,12岁,父亲性格粗暴,母亲对她期望值较高,只要小玲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便会不由分说地责骂。小玲变得越来越沉默,胆小怕事,她悄悄对社会工作者说:“我也想考好,可不知该怎么做。”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应采取的做法是()。
a.协助小玲增强改变自己的动机 b.协助父母了解小玲的想法 c.协助父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 d.协助小玲理解父母的想法 【答案】b 【解析】亲职教育服务是指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诸如沟通、孩子教育、家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活动。亲职教育服务大多以训练的方式为主,其训练的内容有沟通技巧等。传统的亲职教育服务始终把重点放在孩子方面,不少家长训练课目均以处理或改变孩子的行为问题为主,例如孩子的学习问题、难以与家长有效沟通等。题中,小玲与其父母缺乏交流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首先让其父母和小玲学会沟通的技巧。
(三)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
1、儿童虐待
(1)受虐儿童:家暴儿童、流浪儿、性侵儿童等;
(2)儿童疏忽:父母未尽到应当提供的支持、医疗、教育及法律规定的相关照顾
2、儿童身体虐待的指标
3、儿童性虐待的指标
4、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辅导(1)辅导主题
受害经验分享、对暴力责任的看法、自我保护计划、陈述感觉、性别角色认定、自尊心的建立等。(2)辅导的功能
协助儿童学习新的价值观和行为
例如:暴力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增加自尊、学习新方法自我保护、认识可以协助自己的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学习新的非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5、对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1)优先考虑儿童安全;(2)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感觉;(3)结合有关资源积极介入; 同时注意隐私保护 2010年真题-单选 小明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一向品学兼优,近来,老师发现小明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沉默寡言,身上还常常青一块,于是把小明的情况告诉了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小明父亲去年失业,最近母亲又与父亲离了婚。父亲经常借酒浇愁,醉酒就打骂小明。社会工作者在与小明的面谈中发现,小明害怕回家后再遭父亲打骂,已向同学借了钱,查好了南下广州的列车时刻表,则社会工作者应该()。
a.辅导小明提高与父亲沟通的技巧,降低被打的风险 b.向小明的同学和邻居了解情况,对虐待事实进行确认 c.与小明沟通,告诉他不要着急,以后会帮他处理这个问题 d.缓解小明的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 【答案】d 【解析】对受虐儿童的社会-作,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案例中,小明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并想要离家出走,在这种情况下,缓解其焦虑,并联系儿童保护中心提供庇护,无疑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做的。2010年真题-单选
社会工作者在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开展的个案辅导中发现,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瘀青,并且步态不正常,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a.向公安机关或儿童权益保护机构报告 b.立即通知小军的监护人到场 c.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 d.继续按计划进行个案辅导 【答案】c 【解析】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儿童。对受虐儿童的辅导是儿童社会工作介入的第一步,它优先考虑的是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以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起来,对受虐儿童予以积极的介入。案例中,小军手臂及面部有多处瘀青,并且步态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首先辨别小军是否有受到虐待的危险,以保护小军。
第二篇:第七章社工实务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 考试大纲要求: 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本节重难点:
1、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2、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3、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
四、矫正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理解记忆)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矫正社会工作是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两个因素)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福利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二)特殊性
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
(三)系统性
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
(四)专业性
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专业的方法、理论、知识和技术
三、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考点)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住房条件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等。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较好教育、有效就业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恢复重建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
2011年真题-单选
老张服刑15年后获假释回到社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小李的服务对象。小李接案后,首先陪老张参观社区,向其介绍了社区的变化及社区资源,如就业形势、低保政策、社会保障事务办理地点等。在随后的集中教育活动中,小李还为老张等假释人员安排了参观城市规划展、一讨论新闻时事、学习市民公约,学习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活动。本案例中,小李设计的服务是针对老张的()需要。a.职业发展 b.再社会化 c.基本生存 d.继续教育 【答案】b 【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之一是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通过矫正计划措施的实施,促进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正常成员。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沦、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题中,老张服刑15年,首先就要对其再社会化,提供帮助其学习社会知识、就业培训等等改善其社会生活的服务。
2012年真题-单选
小军因吸毒被强制戒毒结束后,矫正社会工作者小张跟进了小军的个案。接案时小张了解到小军为非婚生子女,母亲改嫁后一直无人管他,小张对小军的需要进行了评估。此时,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要求。a.生理脱毒 b.基本生活保障 c.就业 d.法制教育 【答案】b 【解析】矫正对象的需要包括: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题目中,小军戒毒成功后,最先需要解决的生活压力,也就是基本生存的条件,所以小军最需要满足的是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序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1、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感化社会工作之父——奥古斯特 ☉矫正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建立
2、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的矫正社会工作制度
3、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的定义:与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在社区内。☉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1)被判处监管的(2)被宣告缓刑的(3)监外执行的(4)被裁定假释
(5)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服刑的。矫正工作的参与主体
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
民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社工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考试大纲要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节重难点:
1、矫正工作各个阶段的区别;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一)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1、对象:被拘押、保释、尚未被定罪的犯罪嫌疑人
2、社工职责:接触了解、撰写调查报告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的性质和作用
1、性质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的基础上为法庭判决提供参考意见。
2、作用是其提供的罪犯的社会背景和性格特征等资料有助于法庭做出何种刑法处置的判定
犯罪嫌疑人调查报告撰写
1、犯罪实事记录
2、前科
3、本人生活史
2010年真题-单选
小强数月前因与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重伤致残而被拘押和起诉,成为社会工作者大刚的服务对象。在小强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之一,大刚应向法庭提交犯罪嫌疑人的()。a.法庭审判方案 b.个案会谈笔录 c.背景调查报告 d.犯罪事实记录 【答案】c 【解析】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是通过与受助者(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围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二)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
1、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
2、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
3、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考点)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1、帮扶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
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帮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
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情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1、公民教育。
2、心理、情绪辅导。
3、职业技能训练。
4、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1、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
2、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
3、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2012年真题-多选
下列工作中,属于监禁场所内矫正社会工作内容的有()。a.预防服务对象间犯罪观念的“交叉感染” b.协助服务对象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协助服务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的生活 d.协助服务对象制定作息制度及监督措施 e.帮助服务对象恢复重建其社会功能 【答案】abce
【解析】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包括:①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包括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②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③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以恢复重建其社会功能。d项应为,向服务对象讲解监狱的作息制度和监管措施。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的定义
处所:社区;功能:矫正、治疗罪犯。内容:缓刑、假释、社会服务、院舍训练;性质:在社区执行的非监禁性刑罚制度
(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缓刑:短期自由刑、免受入狱的社区型刑罚
☉假释:刑期届满前的释放处分,设施内处置向设施外处置的转变 ☉监外执行:因特殊原因暂予监外执行 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 社工任务:观察保护(观护)
案主要求:保持品行、服从命令、接受辅导、汇报情况
(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 主要内容:
提供住宿 进行训练 掌握技能 回归社会 主要形式:
1、中途家庭:无家可归、不便回家者
2、寄养家庭:青少年,避免沾染恶习、感受家庭氛围
3、教养院:不良行为或可能发展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生活指导、职业训练、学校教育,提高适应能力
4、感化院:犯罪青年、青少年,0.5-3年矫正,改善思想、心理、行为
(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1、社区服务(社区劳役)界定:
其是替代自由刑的非监禁化社会处遇它是罪犯在规定时间内从事的无偿劳动,以此赎罪悔过的刑罚措施。
2、优点(四点)
☉在公益劳动中,培养劳动习惯、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服务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本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在非监禁化中,避免隔绝、恶习交叉感染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界定:
又称更生保护,需要更生保护的原因:罪犯刑满释放后往往缺乏了社会适应能力,受到了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造成了学习中断。
2、主要内容:
☉提供住宿场所:无家可归、有家难回者
☉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职业、联系学校,养成良好习惯 ☉提供生活辅导、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提供物质帮助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考试大纲要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本节重难点:
1、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2、改善服务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工方法
3、改善社会环境的社工方法
4、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模式)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考点)
(一)人道主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二)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和视角(考点)行为主义理论(行为、环境、改变)认知理论(对世界的了解及认知)标签理论(被认为的。。)优势视角(向健康发展的潜能)
“社会——心理”视角(人在情境中)
2010年真题-单选
20岁的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因盗窃电脑被判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社会工作者在与小红第一次谈话时,小红说“我的东西也经常被人拿走,我的电脑也被偷了,我也没报过案。为什么我拿别人东西就被抓,我太冤了„„”。经过预估,社会工作者制定了帮教小红的计划,目标是教导小红正确认识自己盗窃行为的性质与危害,学会换位思考,进行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一帮教计划依据的是()a.系统理论 b.行为主义理论c.认知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答案】c 【解析】认知理论认为,人的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者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行为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考点)
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2010年真题-单选
社区矫正对象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缓刑3年。他从小生长在离异家庭,奶奶将他一手抚养长大,百般宠爱,徐某逐渐成了一个事事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偏执、冲动、任性的“小霸王’。矫正初期,无论社会工作者怎样努力,徐某总是沉默不语,消极抵触,但社会工作者并没有放弃,从生活琐事开始,真心实意地关心徐某,渐渐地,徐某开始对工作者产生了信任。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坚守了()的社会工作作价值理念。a.接纳 b.保密 c.个别化 d.非评判 【答案】a 【解析】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信念就是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而这种价值和尊严带给每一个人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因此,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才能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中,正是因为社会工作者坚守了接纳的价值理念,才使得徐某逐渐改变了态度,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信任。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
1、行为治疗方法
(1)评估方案;外在问题行为出现的频次和强度(2)规则和技巧: 反应性技巧
反制约(新的制约反应取代旧的)、系统脱敏法(怕蛇看蛇)、厌恶疗法(想象烟的危害而戒烟)操作性技巧
正增强(奖励刺激)、负增强(厌恶刺激)、消减(增强物)、塑形(奖励)、连扣(目标分解分步骤)、惩罚(厌恶刺激)综合性技巧
有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自我表演;(3)增强物的使用;(4)强化程序。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考点)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1955年提出
(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改变信念)a代表引发事件 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 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出现情绪和行为的困扰(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
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2012年真题-单选
社会工作者小王发现矫正对象小芳情绪不稳定,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幻想有人要害她,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小芳的丈夫因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小王察觉到小芳的精神状况有异常后,首先要做的工作是()。a.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开展治疗,改善小芳的情绪问题 b.转介给社区精神科医生,由医生做出评估 c.送小芳到丈夫工作地,由其丈夫照顾
d.向小芳所在社区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报告小芳目前情况 【答案】a 【解析】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因此,社会工作者发现小芳不理性的认为有人要害她时,应该对她情绪进行治疗,改变她的思考方式。2011年真题-单选
为促进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人社会,社会工作者小张开展了以“调整心态,积极就业”为主题的小组活动,在小组第4节活动开始前,组员们听说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因再次犯罪被抓,议论纷纷。组员中,有人表现得很焦虑,有人无动于衷,有人认为这是个人行为,与其他人无关。此时社会工作者最宜采用的做法是()。
a.继续按原定小组计划开展活动
b.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增加对在犯罪行为的讨论 c.取消本次小组活动,转用个案方式逐一沟通 d.组织一次公益劳动以淡化该事件造成的心理冲击 【答案】b 【解析】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包括:①反映感受。让服务对象具体描述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各种感受,从而识别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②角色扮演。让服务对象扮演特定的角色,重新体会当时场境中的情绪和行为,了解情绪和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③冒险。让服务对象从事自己所担心害怕的事,从而使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呈现出来。④识别。根据非理性信念的抽象、普遍和绝对等不符合实际的具体特征分析、了解服务对象情绪、行为背后的非理性信念。b项,社会工作者增加对犯罪行为讨论的做法,可以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二)致力于改善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考点)
1、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2、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应用。2011年真题-单选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综合治理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并通过社区教育形成有利于矫正对象改过自新的社会氛围。这些做法是()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a.社区工作方法 b.社会工作行政方法 c.个案工作方法 d.小组工作方法 【答案】a 【解析】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民主及和谐的社会。题中的做法体现的是社区工作的方法。2010年真题-单选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社区社会工作站在学习和研究基础上为矫正对象开展了“当新人、做好事,多加分”的宣传服务活动,同时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活动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不断完善。上述工作采用的是()方法。
a.社区社会工作 b.社会工作行政c.社区综合治理 d.社会工作研究 【答案】b 【解析】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既要将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针对矫正对象的社会服务,又要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以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题目中,先根据政策法规,开展宣传服务活动,同时又总结经验,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正是采用了社会工作行政的方法。
(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1、个案管理的缘起和定义
2、运作和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制定矫正工作计划(重点、分步骤)、协调对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服务、发掘服务对象潜能,使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篇:社工实务总结
志愿者不等于社工
不少人会把社工与志愿者等同起来,因为他们都在做一些相同的事情就是为他人提供无偿的帮助。但是社工所占的角度和高度,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式都与志愿者不一样,服务的专业性也不一致,对被帮助对象本身来说收获也不会一样,所以志愿者与社工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下面我将自己的一些见解做一下陈述。
一、社工与志愿者占的角度与高度不同。
志愿者去做服务,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而社工做服务是因为专业的理论和道德理念的驱使。出去做实物会遇到一些其他高校的学生,他们不是社工专业的学生,来做志愿服务的目的只是想锻炼一下或者个人兴趣,在谈及一些社区青少年问题时所陈述的观点往往都是出于常人的角度,应该怎么怎么做。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专业的社工,但还是属于社工专业的人才,现在主要还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但是我们的想法和那些志愿者相比都是差距明显的。此外他们不懂得一些专业的服务伦理道德,导致在服务过程会出现了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可在他们自身看来还没有觉得。
二、服务的质量不同
同样在一个机构做服务,可服务的效果却不一致。在我们之前进去的志愿者中不少是社工专业的人同学,与非社工专业的同学相比,他们与服务对象之间会建立比较严密的联系,案主也会给他们不少的反馈。而非专业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跟着社工专业的同学做,以助手的角色存在,尤其是在对一些小朋友的家庭做家访时,他们更是不知道怎么问。并且他们不会根据被帮助对象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问题。
三、肩负的职责不一样
志愿者做服务目的有的是为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自己,有的是为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没有什么是他们必须做的。社工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些社会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他们的使命和职责就是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以帮助他们远离困境,找回自我,再次发展。
社工与志愿者之间虽然不能画一个等号,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密切的联系的。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志愿者需要社工的引导与培训,而社工在开展活动中也需要招募志愿者参与进来。所以尽管不志愿者在服务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问题,或者犯一些错误,但是做社工来讲我们不能去指责他们,毕竟我们还是属于同一个团体中的,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提高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第四篇:社工实务答题技巧
社工师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与方法(社会工作者辅导)
社会工作者辅导社工师案例分析题解答技巧与方法
『案例分析题』
答题要求:应试人员需对提供的案例背景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按要求作答。
案例一
张先生,66岁,独居,患肛瘘。可独立生活,病发时,卧床不起。有固定足额的退休金。有四个儿女,都在国外工作,很少回来探望他。曾经想找个伴,担心影响与子女的感情。年龄升高,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关煤气,差点引起火灾。最近病情加重,生活无法自理。社区医院束手无策;大医院因老人年龄较大且心脏不太好,不能动手术。张先生常常感到孤立无援,焦虑不安。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张先生面临着老年人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因受肛瘘困扰,病情加重,急需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其次,因为老年人的心理常受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加上长期独居,张先生感到无助、焦虑,急需情绪疏导。
再次,人到老年,更感孤独寂寞,更加向往美好婚姻家庭生活,张先生也不例外,他渴望再婚,却又有顾虑。
第四,因为记忆力衰退引发了安全问题。
2、主要介入策略
第一,针对老人的疾病困扰,工作者应协调医院和社区,制定医疗方案;
第二,与老人进行沟通,倾听老人内心所想,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状态;
第三,教给老人健康知识,鼓励老人积极应对老年生活;
第三,联系社区机构和志愿者,关心老人,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并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第四,协助老人与子女沟通,解决顾虑,使老人达成再婚;
第五,通过相关训练,帮助老人保持学习,以减缓记忆衰退。
通过以上方案,最终使老人能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案例二:
案主方女士,42岁,小学文化程度,家有一子正读高中,三年前夫妇双双下岗,家庭经济负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整个家庭经济收入只靠低保维持。方女士整日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也仅能够勉强糊口。在生活的巨大压力下,方女士失去了微笑,终日愁眉不展。她也尝试着到人才市场去寻找工作,可是,她的年龄和学历使她一次又一次的被用人单位拒绝。居委会为方女士介绍了家政、小区保洁等小时工,可她认为这些都是外地人干的活,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总要找一些稍微体面而且报酬较高的工作才行。方女士回绝了居委会的热心,可是一下子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她只好一直呆在家中,三年来,贫困和失业使她越来越自卑,同时她也变得越来越绝望。
问题:
1.请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来分析方女士为什么会陷入如此境地?
2.针对方女士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帮助她走出这个低谷?
答题要点:
1.下岗失业和贫困是方女士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环境中的人”理论,她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主要原因在于:
(1)自身原因:
案主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因为个人爱面子,而不愿意从事一些被认为“不体面”的工作(如家政、保洁工等),实际上是因为个人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导致自身被边缘化。
另外,由于方女士,人已届中年,而且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低,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她不具备适应社会迅速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她多次遭到用人单位拒绝的原因所在。
(2)社会原因:案主的主要问题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国企转制,进而导致了大批工人下岗。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案主依然停留于传统的思维之中,从而无法适应现实社会。
2.针对案主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个案工作介入:
案主因为现实挫折已经影响到了案主的自我评价并进而影响到了案主的家庭。通过个案工作方法,案主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以接纳的态度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案主的心声,缓解案主的因贫困和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出发,使案主获得同感、尊重,进而帮助案主认清自我,了解社会。基于优势视角,帮助案主发掘自身潜能,发展自我,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鼓励案主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通过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2)小组工作介入:小组工作强调相互支持、共同分享、相互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下岗失业人员互助”小组活动,鼓励方女士参与进来,通过小组活动,使方女士获得小组成员的共同支持,宣泄心理压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再就业经验,使方女士转变传统观念,更好的适应现实社会。小组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使方女士拓展人际网络,获取更多的资源。在小组活动中,也可以帮助方女士获得更多的关于下岗职工的政策法规,使其更清晰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明确自己的出路和方向。通过小组活动,发展案主自身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
(3)整合社区资源,提供相关的就业信息,以及开展相关的再就业培训和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案主的知识技能,增强她的职业能力,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案例三:
小轩是本市重点高中直升班中的尖子生,数理化成绩突出,为人彬彬有礼,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轩结识了同一赛组的女生淑玲,两人因共同的爱好走的很近,经常一起学习并产生了好感。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淑玲以学业繁重没有时间为由,突然不再与小轩来往。为此,小轩的情绪波动很大,精神状态很差,无心学习。家长和班主任都很担心,情急之下,小轩的母亲前来寻求社工小D的帮助。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小轩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轩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怎样的介入策略?
3、指出上述案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答案要点:
1、服务对象小轩正处青春年少阶段,在这一阶段渴望与同龄人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小轩和淑玲产生好感,而淑玲却突然不再理会小轩,使得小轩心理状况受到很大影响,消沉、厌学。
2、针对小轩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一下介入策略:
(1)服务对象因为人际交往受挫已经波及自身精神状况并进而影响到学习。通过个案工作方法,与小轩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以接纳的态度与小轩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他的心声,缓解服务对象因人际交往受挫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角度出发,使案主获得同感、尊重。进而对案主进行人际交往辅导,培养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并拓展其人际交往能力。
(2)与淑玲进行沟通,了解与小轩断交的真正原因。开展人际交往辅导小组,小组工作强调相互支持、共同分享、相互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鼓励小轩和淑玲,通过小组活动,分享正确的人际交往经验,学习正确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对同伴交往采取正确态度。
(3)家长和班主任主动关心服务对象小轩,不只关心其学习,而是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尤其人际交
往方面进行关注,引导小轩正确处理与同伴关系;必要时进行经验分享,以供借鉴。
3、改变媒介系统: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系统:小轩、小轩母亲
目标系统:小轩、小轩母亲、淑玲、班主任
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班主任、小轩母亲
关于案例分析的答题技术:
关于案例分析的服务对象的困境分析,主要从服务对象自身(如生理、心理、社会、角色扮演,工作出现问题等),他的家庭关系问题,(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问题),家庭外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邻居关系问题等),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或国家政策的原因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自身资源不能发挥等方面来分析。
关于主要介入策略,仍然从这些角度来入手。
1.如针对服务对象自己,应当……,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一些方法,(具体参考下面的总结)。
2.针对他的家庭(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应当……,(主要运用个案工作的联合家庭治疗或结构家庭治疗法等)。
3.如果服务对象有几个人,具有相同问题或者可以相互支持,可以使用小组工作方法,基本的小组类型是支持小组和成长小组。4.针对服务对象的环境和社区,应当……,主要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另外,可以回答社区提供资源或组织社区志愿者上门怎么服务等。
社工师方案设计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来源:『方案设计题』
答题要求: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
案例一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案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⑴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期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⑵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⑶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议题。为为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士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及压力管理技巧;
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式,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⑷介入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⑸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⑹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⑺跟进服务。个案结束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案例二
假如你在某一青少年福利机构实习,该机构专门服务于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机构督导希望你能够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服务方案,为10名有逃学、撒谎、偷窃等行为的青少年提供服务。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工作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⑴研究表明,青少年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的产生受到内部不良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包括家庭、朋辈、社会风气等的影响,具有以下特征:①自身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②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③朋辈群体的不良影响;④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教育功能偏颇;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⑥业余生活贫乏。
⑵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发现这些青少年可能存在以下的需求:①控制情绪放松的技巧;②改善偏差行为的技巧;③自我管理的技巧;④朋辈群体正向支持的需求;⑤沟通的技巧。
2.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计划在所服务的社区内开展一个“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小组活动,方案如下:⑴小组名称:我的人生我做主
⑵小组工作目标:
①总目标:帮助社区青少年改善行为上的偏差,调节不良心理,舒缓情绪。
②具体目标:协助成员意识到行为偏差的后果和对他人的影响,帮助成员学习情境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技巧,在偏差行为发生时坚决说“不”,学习自我管理的技巧,情绪波动时学会处理及放松技巧。⑶小组性质及特征:教育成长性小组。
⑷小组成员特性:福利机构内有逃学、撒谎、偷窃等偏差行为,希望改变的青少年。
⑸拟定小组成员人数:10人。
⑹小组人员招募方法:所在福利机构转介。
⑺小组执行计划:
⑻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⑼方案评估:
①小组的过程评估,由小组成员填写评估表,在小组执行过程中进行评估;
②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由小组成员对小组进行成效评估;
③小组工作报告,以及社会工作者的反思。
案例三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城郊接合部的城中村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其中不少家庭,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了。他们往往平时无所事事,在社区中游荡,寻衅滋事,成了社区乃至社会团结稳定的定时炸弹。该移民社区的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性格比较散漫,组织性、纪律性差,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
⑵由于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使得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
⑶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移民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以竞聘工作,导致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
⑷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其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导致其在社区中横生事端。
2.方案设计
⑴方案目标:协助改变该社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家长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谐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⑵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移民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移民社区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
②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移我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移民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移民子女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移民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③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移民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移民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当他们的计策使得社区成为更好的生活空间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自卑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此外,由于移民社区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死角,青少年也容易受到城市亚文化的侵蚀。社会工作者也可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青少年在社区中开展例如“禁毒”知识宣传等活动。
④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移民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移民子女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也因为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将这类家长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工作时间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升其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沟通技巧。
⑶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
方案设计答题技术
1.方案目标:可以将目的与目标分别列出,如目的:……,具体目标:……可以分别列出,条理要清楚,分1、2、3等
2.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的介入策略差不多,也是从那几个方面入手,如针对个人可以实行一对一的个案辅导,说说方法,具体见下。对几个人,可以使用小组方法,如建立一个支持小组,挖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共同探讨以后人生发展,相互督促,共同成长等,对家庭,采用结构家庭治疗,对环境如学校、单位、社区等,工作者可以扮演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制订有关方案等。要分清层次,具体而不罗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社会工作的行话来说。
3.方案执行:要具体的说说操作,而不要像模拟试题答案那样一笔带过。如整合社区资源,你可以说说怎样强化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社区提供资源为此服务,志愿者等。提供服务,要具体写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工作者是什么角色,需要那些人配合,如家人、心理医生、生理医生、义工、志愿者等。介入的方法是什么,另外在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如社区中的有影响的人,服务机构政策不合理,调解行动,危机介入等,要说说怎么介入。关于监督执行进度,主要可以请相关人员,志愿者、社会工作督导等人为活动进行专业辅导和监督。另外也是要层次清楚,列明1、2、3。
4.方案评估:包括服务对象满意度,我们一般使用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即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对介入的看法。方案执行情况,我们一般是用任务完成情况测量方法和目标完成情况测量方法,见课本91页。对于效果评估,特别是行为、思想、态度改变情况的评估,我们一般用基线测量法或差别影响评分等,见90,92页。这些我们上课都重点讲过。总之要把方法说明。
5.当然也可以写上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大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避免时间不够用。(结案:如有必要可进行说明,有可能会加分)
有两大类型题.一是要求利用通用过程模式方法设计方案;二是问如何提供服务.设计方案.通用过程模式方法设计方案时要写清到以下步骤.1接案;2预估;3计划;4介入;5评估;6结案.然后按着这个框架,再往里边添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设计方案.时要写清以下步骤:
一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二方案设计:
1目的:(抽象的)
2目标:(具体的)
3方案实施策略:
三方案执行:(如何介入)
四方案评估:
按这个框架,往里面完善内容.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框架必须一字不落的写上,这是基本分数的得分点
第五篇:社工实务情景模拟题
案例一
退休老教师老李,今年62岁,天天在家看看报,家里的事情也不管,整天无所事事,情绪低落,有时还会以为一些小事和家里人吵架。家人向社区寻求帮助,社工小张看见了解情况以后,上门和老李面谈。问题:
1、老李面临哪些困境?
2、正对这些困境,社区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案例二(人物设定:丈夫、妻子、社工)
城市居民张某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的“外来媳”,语言不便,与人交往很少,也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被查出患有重病,失业在家,为看病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张某的儿子现在正上初中。李某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 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问题:请参赛人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体现社工在以给该户家庭提供哪些救助和服务。答案:社会救助方面: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2)因为张某是重病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
(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
(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
(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案例三(人物设定:丈夫、妻子、社工)
王芳,女,42岁,曾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几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退了工作。现在婆婆病故了,女儿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家,收入也可以,老婆就应在家好好照顾他和女儿。王芳执意去找工作,但连续找了几星期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不适应。王芳为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低落。最后王芳
寻求社工帮助。
问题:请参赛人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绎社工如何介入,开展个案工作?
参考答案:
(1)与王芳的丈夫和女儿沟通,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有同理心,让他们多关心妻子和妈妈,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支持妻子的就业想法;
(2)对王芳进行心理疏导,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工专业技术,帮助王芳摆脱低落情绪,勇敢地面对现实;
(3)与王芳进一步交流,发现或挖掘其潜能,引导王芳正确认识就业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指导王芳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
(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芳找到合适的工作。
案例四(人物设定:老人、子女、社工)
陈教授,现年65岁,退休前在上海一所著名大学教书,陈教授早年在外地“插队”,子女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因而对父亲的“不管不问”颇有怨言。陈教授妻子在世时,子女们还经常回来探望生活平静而安详。前不久,陈教授由于回家较晚,到家后,发现老伴躺在地板上,呼吸微弱,连忙送往医院,当子女赶到时,老伴已经离开人士。子女们把责任归咎于父亲“回家过晚”,双方之间的裂痕加深,子女们用冷言冷语讥讽老人,探望次数大大减少。老人整日待在家中,经常酗酒,酗酒后会痛哭流涕,喃喃自语,认为老伴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还不到一个月,原本身体健康、开朗乐观的陈教授,变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社区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派社区工作者小张开展工作,小张准备从家庭思维的角度介入。
问题:请参赛人员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绎社工如何介入,开展个案工作?
参考答案:
(1)小张应该让陈教授明白目前的状况,清醒意识到他的问题继续恶化下去的严重性,说服其面对现实,鼓励其走出家门,参与一些社区活动,并协助陈教授制订一份健康活动计划。
(2)建立情感支持网络,针对其儿女和其他家人,如弟弟、侄子,开展家庭体系支持工作,劝说其他家人加入到老人的情感支持网络里,充当他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3)帮助家庭“解除羁绊”,超越当前阻碍,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
(4)为老人制订一个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
(5)也可以给陈教授做哀伤辅导,让其正视这一过程,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
(6)对于虐待问题,小张应该让陈教授的女儿明白当初父亲下乡插队时的“不得已”,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其本人也非常关心和在乎他们;另外,母亲的死也纯属意外,让其明白父亲深爱着母亲,不可能害死母亲的事实,争取其女儿的支持是整个案例的关键因素。
案例五(小明、家长、社会工作者)
小明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被要求来见社会工作者。从四年级开始,他的成绩就一直处于下游水平。他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他“太安静,有些孤僻”。他连续几个寒暑假都参加学习辅导班,但是仍旧没有提高成绩。老师告诉小明的父母,如果他的学习再不改善,很可能没法升级。
在社会工作者与小明谈话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问题描述得很简单:“都是因为老师,他们整天冲着我叫喊,让我怎么好好学习?我告诉语文老师没有完成预习时,她就说我太偷懒,太笨。如果他们都认为我是哑巴,怎么能够指望我学到东西?”在进一步深谈后,小明用一种沉静、闷闷不乐的声音概括了自己的想法:“我知道像我这样的脑子不用指望有什么出息了,我思维慢,老师也无能为力。只要想起学校我就心惊胆战,我还怕自己会在课堂上说出什么愚蠢的话来让人笑话我。”
社会工作者单纯会见了小明的父母,对于为什么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补充了自己的观点。母亲承认,当她听到小明说不想去学校或者不会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她感到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他;不过她并不认为这种方法有什么问题。可以看得出来,父母对小明都很生气。
问题: 针对小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社会工作者为小明进行情绪疏导,鼓励他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
(2)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有针对性制定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3)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自沟通技巧。目的在于让他们多倾听小明的需要,了解小明的想法,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
。要求小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明,帮助解决小明学习上的难题。
(4)社会工作者为小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组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
(5)社会工作者与小明的老师进行沟通。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明,避免对学生以侮辱性词汇形容,如“你太笨”等;另一方面,争取老师对小明朋友的支持,鼓励小明与同学交往,同时也在学生面前肯定小明的进步与努力。
案例六(人物设定:青少年甲、青少年乙、社工)
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作为社区工作者请问如何针对这一情况,运用社区服务的方法改善此类情况。
参考答案:
①开展新市民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新市民子女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
②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移我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新市民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新市民子女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新市民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③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新市民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新市民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当他们的计策使得社区成为更好的生活空间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自卑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此外,由于新市民子女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死角,青少年也容易受到城市亚文化的侵蚀。社会工作者也可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青少年在社区中开展例如“禁毒”知识宣传等活动。
④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移民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新市民子女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也因为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社
会工作者可将这类家长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工作时间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升其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沟通技巧。
案例六(人物设定:老罗、邻居、社工)
老罗,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请参赛者演绎社会工作者以什么方式介入。参考答案:
(1)对老罗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2)评估老罗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老罗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老罗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七(人物设定:小姚、父亲、社工)
小姚,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小姚一直跟爸爸相依为命。但是,小姚的爸爸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更不幸的是,最近,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请参赛者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绎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1、个人服务 对于小姚个人,辅导重点应是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学业辅导等。
(1)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有关学杂货用。在小姚的爸爸未检查出患胃癌之前,小姚一家的生活水平仅仅维持温饱。现在,小姚的爸爸马上需要住院 治疗,经济上更成问题,可能连小姚的学杂费用都支付不起。社会工作者应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相关学杂费用或申请学校补助。
(2)对小姚进行心理支持,增强小姚对生活的信心。小姚年龄尚小,妈妈去世得早,现在又要面对爸爸患胃癌需要住院治疗的事情,其内心的压力非常大。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姚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2、家庭服务 对于小姚的家庭,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利用与其家庭相关的环境资源为之提供帮助。
①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姚一家进行救助。小姚家庭的全部收入是爸爸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最低生活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姚一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②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支持。小姚的爸爸住院治疗胃癌期间,需要高额的住院治疗费用,小姚一家无法承担。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经济援助。
③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小姚正在读初二,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将要住院的爸爸。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
案例八(人物设定:养狗居民、邻居、社工)
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和老人;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解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请参赛者以情景模拟的方式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缓解养狗扰民问题,缓和社区矛盾。
参考答案:
1、成立“养狗自律会”,设立监督员和宣传员,监督小区养犬和宣传文明养犬知识。
2、通过座谈会和社区民意调查,形成“错时遛狗、粪便自清”等自律公约。
3、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
4、自律会定期召开会议,通报近期养犬现状。
案例九(人物设定:于某、妻子、社工)
老于现年38岁,没有稳定的工作,以前靠摆修鞋摊维持生活。后因道路改建,修鞋摊的生意也不得不终止,老于也通过各种方式想找一份新的工作,无奈因为学历低,没有一技之长,都没被录用。后来自暴自弃,整天在家无所事事,为此妻子天天和他吵架,说他太没用,家庭关系紧张。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准备介入,请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该家庭开展个案工作。
参考答案:
第一,对老于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利用存在主义疗法,引导老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第二,帮助老于联系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协助老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
第三,为老于申请经济援助,减缓部分经济压力。第四,与老于的家人交谈,改善他们对老于的看法。
第五,利用社区资源,帮助老于进行求职登记,通过社区力量为老于联系一份工作。
案例十(人物设定:刘刚、奶奶、社工)
刘刚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目前仅和奶奶两个人一起生活。现在临近高考了,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和游戏厅中,喜欢上网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奶奶年纪大了,也没能力管他,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请参赛者以情景模拟的方式模拟社会工作者采取怎样的服务措施帮助此个案中的案主摆脱困境。
参考答案:
1、社会工作者和刘刚面谈,在谈话过程中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被接纳。
2、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
队伍,志愿者以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实现对刘刚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情感交流和归属需要;
3、鼓励刘刚参加社区活动,多多参与人际交往,参加小组活动能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4、发展社区监督力量,通过社区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
5、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或减压活动,使刘刚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