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题(20道)
五、案例分析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0分,共25分)
案例一:
A国一公司向B国一公司出口泰国香米,并签订了FOB合同。A国公司在装船前向检验机构申请检验,检验结果是货物符合合同的质量要求。A国公司在装船后及时向B国公司发出装船通知,但在海上航行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质量降低。货物到达目的港后,B国公司要求A国公司赔偿差价损失。
问:A国公司是否应该对上述损失负责?如果本合同以CIF术语或CFR术语成交,大米被海水浸泡的风险损失又分别由谁承担?(15分)
答题要点:卖方不应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负责。该风险应该由买方承担。(5分)根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FOB术语中,卖方只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除非卖方在交货时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5分)如以CIF或CFR术语成交,卖方也同样不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的风险损失负责。根据Inconterms2000的规定,在CIF或CFR术语中,卖方也只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也由买方承担,除非卖方在交货时货物不符合合同要求。(5分)
案例二:
托运人马克辛靴鞋公司出口一批货物,由承运人加拿大政府商业海运公司班轮运输。货物装船后,承运人向托运人签发了海运提单,提单背面订有适用《海牙规则》的条款。但船在开航前发生火灾,致使货物受到损害,经调查,火灾的起因是由于经船长授权的雇佣人员在对排水管道加温时疏忽所致。托运人对未能交货造成的损失要求承运人赔偿。(10分)
答案要点:承运人应赔偿(5分),因未做到在开航前和开航时使船舶适航。(5分)
案例三: 2005年甲国出口商A公司与乙国进口商B公司签订了一份FOB合同,合同规定由A公司出售大米1000 吨给B公司。A公司在甲国某港口将3000吨散装大米装上船舶,并指示承运人C公司,在该批大米到达乙国
目的港后,将其中1000吨交给B公司,其余2000吨交给另一收货人。但C公司的船舶在运输途中因意外致 使大米损失1500吨,其余1500吨安全抵达目的港。当进口商B公司前来提货时,被告知应交付给它的1000 吨大米已在运输途中完全灭失。(注: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缔约国。)问:(1)依据《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采用FOB术语,风险何时转移? 答:FOB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FOB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按此术语成交,由买方负责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和规定的期限内,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时通知买方.货物在装船时越过船舷,风险即由卖方转移至买方.(2)上述货物风险损失应由谁来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在FOB条件下,卖方要负担风险和费用,领取出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证件,并负责办理出口手续.采用FOB术语成交时,卖方还要自费提供证明其已按规定完成交货义务的证件,如果该证件并非运输单据,在买方要求下,并由买方承担风险和费用的情况下,卖方可以给予协助以取得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一些国家鼓励出口使用CIF术语,进口使用FOB术语,由本国保险公司和承运人保险或承运。案例四: 中国卖方与美国买方签订货物买卖合同,FOB上海,2008年7月20日前交货。卖方备好货物后将其单独存放于上海港码头标准仓库。由于承运人船期安排的原因,指定船舶于8月20日到达上海港装货。而在8月1日,存放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导致部分货物受损。船舶到达目的港后,买方另发现部分货物因包装不符合同约定而发生变质。试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回答下列问题:(1)卖方对火灾毁损货物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1)不承担责任。FOB术语下,卖方须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但买方指定船只未按时到达,在卖方将货物单独存放的情况下,货物风险自约定交货期届满时转移给买方。故本案火灾造成的损失由买方承担。(2)卖方对变质货物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15分)答:(2)承担责任。根据《公约》,如货物不符是由卖方违约所致,卖方应负责任。本案货物变质是由卖方包装不良造成的,应由卖方承担责任。案例五: 中美两家贸易公司签订茶叶买卖合同,由中国公司按CIF纽约向美国公司交货,信用证方式付款。运输途中因意外事故部分货物被海水浸泡,美国公司以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指示信用证开证银行拒绝付款。
(1)美国公司能否以部分茶叶遭海水浸泡、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为什么?
答:不能。本案合同为CIF合同,中国公司的交货地点是在装运港,而非目的港纽约;货物自装运港越过船舷后,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由买方美国公司承担,买方美国公司不得以越过船舷后因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灭损(即茶叶遭海水浸泡、货物不合格)为由拒绝接收货物。
(2)信用证开证行可否以茶叶浸泡为由拒绝付款?为什么?
答:不能。信用证支付方式体现银行信用,由银行承担付款责任。银行付款的条件是单证一致。银行的付款义务不涉及货物是否受损。信用证与买卖合同是独立的。
案例六: 2000年3月,美国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签订了排他许可合同,允许乙公司于未来五年内在中国使用其技术生产某种高级芯片,如有争议交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在北京仲裁解决。2003年4月,因发现中国市场巨大,甲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使用相同技术生产同类芯片。2004年5月,甲公司因战略调整,将其在华工厂设备卖给丙公司,并允许丙公司使用相同技术生产芯片。(1)什么是排他许可合同?
答:排他许可合同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受方对受让的技术享有排他的使用权,供方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在该地域再将该项技术许可任何第三方使用,但供方仍然有权利在该地域内使用该项技术制造和销售相关产品。
(2)设该技术为自由进出口技术,如果乙公司未将该技术合同在中国主管部门登记,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有效。(1分)因为在我国,自由进出口的技术贸易合同自依法成立时生效,不以登记为合同生效的条件。登记仅是政府对技术进口或出口活动进行管理的一项措施。
(3)2003年4月甲公司在中国使用相同技术生产同类芯片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合法。(1分)因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为排他许可合同,这意味着合同只是排除甲公司再许可任何第三方在中国境内于规定期限内使用该技术,甲公司仍有权在中国使用该技术。
(4)2004年5月甲公司能否再行许可丙公司在中国使用相同技术生产芯片?为什么?
答:甲公司不可以再许可丙公司在中国使用同类技术。(1分)因为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为排他性许可合同,这意味着甲公司承诺五年内不再将技术许可给任何第三人在中国使用,甲公司许可丙公司使用时未超过五年。
(5)如果甲公司和乙公司仅约定了仲裁机构和地点,而未约定应适用的法律,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在当事人未规定适用于其争议的实体法时,由仲裁庭选择应适用的实体法,(1分)仲裁庭可能通过有关国家的冲突法规则或各国普遍接受的冲突法规则决定应适用的实体法。
(6)如果因丙公司使用甲公司许可的技术而给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害,乙公司应该向谁请求赔偿?为什么? 答:乙公司应向甲公司请求赔偿。案例七: 2004年5月8日,一中国公司与一韩国公司签订合同订购电子部件5万套,FCA(韩国某港口)价格条件,2004年11月7日~9日交货,合同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若发生合同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后由于此类电子产品价格下跌,同年6月20日,中国公司与韩国公司将订货变更为4万套,产品价格不变。2004年11月8日,韩国公司将货物交给中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11月25日,中国公司收到货物,发现韩国公司所交货物仍然是5万套。
(1)FC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本案中,货物风险何时由韩国公司转移给中国公司?为什么? 答: FCA“货交承运人”。风险自韩国公司将该物交付承运人时转移到中国公司。因为在FCA价格条件下,自卖方根据规定交货时,由买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2)中国公司11月25日才收到货物,能否以韩国公司未按期交货为由追究其违约责任?为什么?
答:不能。因FCA价格条件下,合同规定的交货期是卖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的日期,而非买方实际收到货物的日期。
(3)中国公司能否按市场价收取多交的1万套电子部件?为什么? 答:不能。若收取多交货物须按合同价格支付价款。
(4)若其中有1.5万套产品不合格,中国公司想向韩国公司退换不合格产品,则在实际退回韩国公司前,中国公司应该对该部分产品采取何种措施?有关费用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应采取货物保全措施(答“寄存”也对)。根据《公约》规定,若买方打算退货,则有义务保全货物,因采取保全措施而发生的合理费用由卖方承担。(5)若双方纠纷经仲裁后,韩国公司拒不执行已生效的仲裁裁决,中国公司如何使裁决在韩国得到执行?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中国公司可以请求韩国法院承认并强制执行中国仲裁机构的裁决,有关法律依据是《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答《纽约公约》也对)。
案例八: 甲国A公司2004年1月10日致电乙国B公司:“长期求购汽车配件,请按本公司提供的样品生产10000件,每件FCA 500美元。该批货物请于2004年4月10日至20日交货。”2004年1月20日A公司收B公司电:“接受你方来电,因生产能力所限,2004年4月25日至30日方能交货。”2004年1月26日,B公司收A公司电:“请贵公司按你方所述日期交货为盼。”B公司未能按时交货,A公司为此给予其20天宽限期。2004年7月10日A公司收到该批货物。A公司将装有该配件的汽车上市销售后,2004年9月甲国C公司起诉控告A公司生产的汽车上所用上述配件侵犯专利权和商标权,并要求赔偿。A公司认为该配件系乙国B公司生产,自己不应承担责任,应由B公司承担责任。上述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成员国。
(1)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合同是什么时候成立的,为什么?
答:合同成立于1月26号。B公司电:“接受你方来电,因生产能力所限,2004年4月25日至30日方能交货。这构成实质修改,为反要约。A公司电:“请贵公司按你方所述日期交货为盼。”为承诺。
(2)B公司不按时交货,A公司能否立即宣告合同无效,为什么?A公司能否行使其他权利?
答:不按时交货不能立即宣告合同无效。只存在解除合同的可能。合同有效无效不是双方宣告的,而是由法院宣告。如果B公司不按时交货,在A公司给予宽限期后仍不能,则B可以行使解除合同权,和损害赔偿权。(3)C公司提出侵犯工业产权诉讼请求,A公司和B公司谁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这个是凭样品买卖,如果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被人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分担,则对C公司而言,双方都负责任,然后二者之间再进行分配责任。案例九: 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一份独占许可合同。依据该合同,A公司许可B公司在S市使用其自行开发并使用多年且未对外公开的快餐烹制技术(核心是制作炸鸡块和汉堡包的配方),并准许B公司免费使用其商标和商号;B公司在合同签订后的30天内支付A公司10万美元,并且以后每月支付A公司其销售额的5%作为技术转让费。B公司的快餐店开业后的头6个月生意兴隆。不久,B公司发现S市陆续开张4家与其类似的快餐店,这些店使用不同的商标、商号,但它们所提供的食物与B公司提供的几乎完全一样,都以炸鸡块和汉堡包为主要经营品种。由于这些快餐店的价格便宜,B公司快餐店的销售额迅速下降。B公司致函A公司指责其提供的技术无新颖性和独创性,并据此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1)A公司转让的技术是专利技术还是专有技术?为什么? 答: A公司转让的技术是专有技术。专有技术是指一种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为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需的,从未向社会公开过,可转让但没有取得专利权保护的专门技术知识和经验,可以包括以一项或几项特定的配方、工艺流程或产品设计方案为主的技术知识。本案A公司转让给B公司的配方就是一种专有技术,不是专利技术。因为专利技术是国家主管机关依法律规定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对其发明创造享有专有权的公开技术,而本案的配方不具备这一特点。(2)如果其他4家快餐店从其他公司合法取得相同配方,A公司是否违反了B公司在S市独占使用许可技术的义务?为什么? 答:A公司不违反B公司在S市独占地使用其所转让技术的义务。A公司许可B公司使用的是专有技术,专有技术是依靠所有人自行保密的、具有事实上的独占权的技术和经验,其他人只要合法地获得这种技术,法律并不禁止他们使用与专有技术权利人(所有人)同样的技术。本案的许可合同不涉及其他快餐店从其他人处合法获得这种技术。
(3)如果其他4家快餐店从A公司获得技术许可,但没有使用A公司的商标和商号,A公司是否违反了其与B公司约定的义务?为什么? 答:A公司违反了其与B公司约定的义务。A公司、B公司之间的许可合同是独占许可合同,即在一定的地域和期限内,只有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享有使用权。许可方既不能自己使用,也不能许可第三方使用许可的技术。A公司承担的是专有技术的独占许可义务。这一义务与商标、商号无关。因而无论其他快餐店是否使用同一商标、商号,A公司都违反了独占许可义务。
(4)B公司能否以许可技术无新颖性和独创性为由,要求解除合同?为什么? 答:不能。B公司获得许可的是专有技术,不以新颖性和独创性为构成要件,而以没有公开并具有商业价值为构成要件 案例十: 中国和德国是《华盛顿公约》和《汉城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某企业与德国企业柏林净水厂签订合资合同,在上海兴建上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根据合资合同规定,上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额为1200万美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000万美元。该公司满足投资总额所需的其余200万美元资金通过项目贷款来解决。
(1)如果投资者之间产生争端,可否提交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解决,为什么? 答:不能。该中心只受理缔约国政府与另一缔约国国民间的投资争端。(2)在注册资本中,柏林净水厂至少应占多少美元? 答:柏林净水厂至少应占250万美元。
(3)项目贷款的借款人是谁?试根据项目贷款的种类,说明偿还项目贷款的资金来源和担保。
答:项目贷款的借款人是上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该贷款如果是无追索权贷款,上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收益为还款资金来源,以该公司资产为担保;该贷款如果是有限追索权贷款,除上述收益和担保外,一般还要求上海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以外的第三人提供担保。
(4)上述注册资本和项目贷款中,哪些可以向MIGA投保?可投保什么险别? 答:柏林净水厂投入的注册资本及提供的贷款担保,可以向MIGA投保,具体可投保征收和类似措施险、战争和内乱险、外币汇兑险、违约险。案例十一:
中国出口公司与外国进口公司于2001年3月30日签订干笋买卖合同,合同规定采用CIF术语,目的港为纽约,4月15日前将货物装船、发运,并及时提供相关单据。中国出口公司于4月10日将货物发运,由于天气原因,通常只用10天的航程实际用了20多天,货物于5月1日到达目的港。中国出口公司于5月10日交付有关单据。由于在海上时间过长,货物发生霉变。(1)中国出口公司是否存在违反合同的行为,为什么?
答:中国出口公司存在违约行为,因为它没有及时交单,而及时交单是中国出口公司承担的重要义务之一。
(2)中国出口公司对货物霉变是否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中国出口公司不承担责任。因为根据CIF术语,货物越过船舷时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本案中包括霉变的货物风险已经由中国出口公司转移给外国进口公司。
(3)假设合同规定“货物到达目的港纽约的时间不晚于2001年4月30日”。中国出口公司又违反了哪种义务?
答:中国出口公司违反了按规定时间交货的义务
案例十二:
甲国和乙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 司签订了从B公司进口100吨白糖的合同。合同选用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此后,A公司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的约束),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承运人的E轮按时抵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在E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遭雷击船舶发生了火灾。后来大火虽被扑灭,但大部分白糖已经熔化。B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物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试问:本案中的货物损失应当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本案货物损失应当由买方甲国A公司承担。因为:(1)本案货物因遭遇雷击(自然灾害)造成大部分砂糖熔化(单独海损),这不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所以保险人无须对货物损失承担责任;(3分)(2)货物损失是因雷击所致,对此承运人无过失,因此也无须承担责任;(3分)(3)本案买卖合同选择FOB贸易术语,在此贸易术语下货物风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而由于货物损失是发生在风险转移之后,因此本案货物损失应由买方承担。(4分)
案例十三:
我国A公司与某外国B公司于1992年10月20日签订了购买化肥的CFR合同,A公司开出的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1993年1月1日至i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的货轮在开往装货港途中未尽责速遣,结果使装货至1993年1月20日才完成。承运人在接受B公司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B公司依此单据向银行办理了结汇手续,A公司也顺利付款赎单。依提单上载明的装船日期预计船舶将于2月10日到达目的港,A公司已安排好了一些接货的工作,但该船却于2月25日才到达目的港,这时正赶上化肥的价格下跌,使A公司在出售化肥时的价格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收货人已为接货作好了运输工具和仓库的安排,化肥的延迟到港也引起了收货人在这方面的损失。
试问:
(1)当该案中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或者《汉堡规则》调整时,承运人承担的责任是否会不同?(2)如果本案A公司投保一切险,保险公司应否承担赔偿责任?(3)本案中银行有无责任? 答:(1)不同。因为《海牙规则》运输延迟无须承担责任,《汉堡规则》应当承担延迟责任,但无论如何,承运人都应当承担租船合同的违约责任,并与A公司承担联合欺诈的连带责任。(3分)(2)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责任,对于货物市价跌落的损失属于除外责任。(3分)(3)银行没有责任,因为单单一致,单证一致。(4分)案例十四:
2007年4月5日,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电告美国某商贸易公司,欲以FOB条件 向美国出口一批瓷器,总价款为100万美元,用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支付价 款。4月11日收到美国商贸公司复电,同意购买,但要求降价至90万美元。中 国嘉禾进出口公司于4月15日电告对方同意其要求,美国商贸公司4月17日 收到此电报。随后,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将货物运至上海港,交由中国某远洋运 输公司承运,整批货物分装在三个集装箱内。4月5日承运船舶在公海航行时,由于船员的疏忽,船上发生火灾,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托运的一个集装箱被火焚 毁,其余两个则完好无损。5月11日货物运至纽约港,但美国公司拒绝接受货物,并向中国出口公司提出索赔,双方诉至中国法院。
试问,根据上述案情:
(1)双方的合同争议是否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合同于何时成立?为什么?(3)中国出口公司是否应办理该批瓷器的运输保险?(4)根据FOB交货条件,货物的风险在何时由卖方移转至买方? 答:(1)可以适用。本案属于《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2分)(2)合同于2000年4月17日成立。根据公约的规定,合同的生效采取到达生效原则,即美国商贸公司4月17日收到对方电报时合同成立。(2分)(3)根据FOB条款,卖方中国出口公司无义务办理运输保险,也无义务承担保险费。
(3分)(4)根据FOB条款,卖方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害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指定装运港已越过船舷时为止。(3分)案例十五:
在一项转口贸易中,日本山下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合同规
定由日本山下公司向中国B公司出售一批机床。在订立合同时,中国B公司明确告诉日方:这批机床将转口土耳其并在土耳其使用。合同签订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这批机床并未按原计划转口土耳其,而是转口到了意大利。当这批机床运达到意大利之后,一位意大利生产商发现该批机床的制造工艺侵犯了其两项专利权,故根据其本国专利法向当地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法院禁止这批机床在意大利境内使用或销售,同时要求损害赔偿。后据调查,这批机床确实侵犯了意大利生产商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均是在意大利批准注册的。当中国B公司找到日本山下公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时,日本山下公司以其在订 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批机床将转口意大利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因此产生争议。试问:中日本山下公司应否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答:中日本山下公司不应承担违约责任。(2分)因为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对所售货物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仅及于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和订立合同时卖方已知的货物预售或使用第三国。(3分)在本案中,由于日本山下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也不能预料该批机床将最终在意大利使用,因此,按照公约的规定,对该批机床因转口到意大利而侵犯了意大利境内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后果,日本山下公司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5分)案例十六:
甲国A公司(买方)与乙国B公司(卖方)签订一进口水果合同,价格条件为CFR,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但约定买方在目的港有复验权。货物在装运港检验合格后交由C公司运输。由于乙国当时发生疫情,船舶到达甲国目的港外时,甲国有关当局对船舶进行了熏蒸消毒,该工作进行了数天。之后,A公司在目的港复验时发现该批水果已全部腐烂。
请问:(1)依据《海牙规则》,承运人C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在CFR条件下,应该由卖方还是买方签订保险合同?(3)在CFR条件下,应该由卖方还是买方支付保险费?
答:(1)依据《海牙规则》,承运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3分)因为其享有因检疫限制免责的权利。(3分)(2)在CFR条件下,应该由买方签订保险合同。(2分)(3)在CFR条件下,应该由买方支付保险费。(2分)案例十七:
2004年5月8日,一中国公司与一韩国公司签订合同订购电子零部件5万套,FCA(韩国某港口)价格条件,2004年11月7日一9日交货,合同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若发生合同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后由于此类电子产品价格下跌,同年6月20日,中国公司与韩国公司将订货变更为4万套,产品价格不变。2004年11月8日,韩国公司将货物交给中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11月25日,中国公司收到货物,发现韩国公司所交货物仍然是5万套。
问:(1)FC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本案中,货物风险何时由韩国公司转移给中国公司?(2)中国公司11月25日才收到货物,能否以韩国公司未按期交货为由追究其违约责任?(3)中国公司能否按市场价收取多交的1万套电子部件?(4)若其中有1.5万套产品不合格,中国公司想向韩国公司退换不合格产品,则在
实际退回韩国公司前,中国公司应该对该部分产品采取何种措施?有关费用应由谁承担?(5)若双方纠纷经仲裁后,韩国公司拒不执行已生效的仲裁裁决,中国公司如何使裁决在韩国得到执行?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1)FCA为货交承运人。本案中货物风险从Z004年11月8日韩国公司将货物交给中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时起风险转移。(2分)(2)不能,因为韩国公司已在规定的交货期内交付货物。(2分)(3)中国公司可以按市场价收取多交的l万套电子部件。(2分)(4)保全货物,费用由韩国公司承担。(2分)(5)依照《纽约公约》使裁决在韩国得到执行。(2分)
案例十八:
山东一家进出口公司和某外国公司订立了进口尿素5000吨的合同,依合同约定
我方开出以该外国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总金额为148万美
元。双方约定如发生争议则提请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2005年10月货物装船后,该外国公司持提单在银行议付了货款。货到青岛后,我公司发现尿素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立即请商检机关进行了检验,证实该批尿素是毫无使用价值的废品。我公司持商检证明要求银行追回已付款项,否则将拒绝向银行支付货款。
问:银行是否应追回已付货款?我公司是否有权拒绝向银行付款,为什么? 答案:银行无须追回已付款项,我进出口公司无权拒绝向银行付款。(3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号)规定,开证行付款的前提条件是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3分)本案中,开证行在单证相符的条件下支付货款,这一行为并不违反UCP500以及开证行对开证人的承诺和承担的责任。因此,开证人无权要求开证行向有关当事人追回已付款项。根据信用证独立原则,我进出口公司必须向银行付款赎单。(4分)
案例十九:
美国A公司与我国H公司签订厂购买一批月饼的合同,交货日期为当年巾秋节前—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但是,由寸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还未交货。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A公司于是通知B公司宣告合同无效。
问:(1)A公司宣告合同无效是否有法律依据?(2)A、B两公司约定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哪—方有可能败诉?如果败诉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应怎样做? 答:(1)A公司宣告合同无效的依据是B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B公司延迟交货,就是违约行为。而且由于中秋月饼是在特定时间销售的物品,B公司延迟交货,A公司卖出月饼就很困难,由此会蒙受损失,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A公司根据合同所期待得到的利益,即B公司的延迟交货构成根本违反合同。B公司根本违反合同,A公司应有权宣告合同无效,可向B公司主张损害赔偿。(5分)(2)由于B公司根本违反合同,B公司会败诉。B公司不履行仲裁裁决,A公司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向中国法院申请执行。(5分)
案例二十:
2001年12月26日,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中国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售一批黄豆粕,交易条件CIF(洛杉矶),总价值27945.24美元,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中国A公司分别与保险公司、远洋运输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运输合同。该批货物于2002年3月22日装载于某远洋运输公司的“永安号”船舶上,并于3月25号起航。航行途中,由于天气恶劣,船舶不慎触礁沉没,船上的货物全部损毁。美国B公司闻讯,欲通知开证行花旗银行纽约分行拒绝付款。
请问:
1.货物风险自何时转移? 2.美国D公司是否有权要求银行拒付货款?银行是否应该拒绝付款? 3.承运人是否应承担货损?为什么? 答:1.因合同中约定交易条件为CIF,所以货物风险自越过船舷时发生转移。(7分)2.如果中国A公司的单证相符,美国B公司无权要求银行拒付货款。银行也不应该拒 绝付款。(7分)3.承运人不应承担贷损,承运人无过失。(6分)
第二篇:2011年国际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甲国和乙国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甲国A公司与乙国B公 司签订了从B公司进口100吨白糖的合同。合同选用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FOB术语,并约定付款方式为托收。此后,A公司与承运人C公司签订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的约束),并向D保险公司投保了平安险。承运人的E轮按时抵达乙国装货,B公司提供了符合合同要求的货物。在E轮驶向甲国目的港的途中,因遭雷击船舶发生了火灾。后来大火虽被扑灭,但大部分白糖已经熔化。B公司委托银行向A公司收取款项,A公司却以货物已经发生损失为由拒绝付款。
试问:本案中的货物损失应当由谁承担?为什么? 本案货物损失应当由买方甲国A公司承担。因为:(1)本案货物因遭遇雷击(自然灾害)
造成大部分砂糖熔化(单独海损),这不属于平安险的承保范围,所以保险人无须对货物损失承担责任;(3分)
(2)货物损失是因雷击所致,对此承运人无过失,因此也无须承担责任;(3分)
(3)本案买卖合同选择FOB贸易术语,在此贸易术语下货物风险于装运港越过船舷时转移,而由于货物损失是发生在风险转移之后,因此本案货物损失应由买方承担。(4分)
2.我国A公司与某外国B公司于1992年10月20日签订了购买化肥的CFR合同,A公司开出的信用证规定,装船期限为1993年1月1日至i月10日。由于B公司租来的货轮在开往装货港途中未尽责速遣,结果使装货至1993年1月20日才完成。承运人在接受B公司保函的情况下,签发了与信用证条款一致的提单。B公司依此单据向银行办理了结汇手续,A公司也顺利付款赎单。依提单上载明的装船日期预计船舶将于2月10日到达目的港,A公司已安排好了一些接货的工作,但该船却于2月25日才到达目的港,这时正赶上化肥的价格下跌,使A公司在出售化肥时的价格大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收货人已为接货作好了运输工具和仓库的安排,化肥的延迟到港也引起了收货人在这方面的损失。
试问:
(1)当该案中运输合同受《海牙规则》或者《汉堡规则》调整时,承运人承担的责任是否会不同?
(2)如果本案A公司投保一切险,保险公司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3)本案中银行有无责任?(1)不同。因为《海牙规则》运输延迟无须承担责任,《汉堡规则》应当承担延迟责任,但无论如何,承运人都应当承担租船合同的违约责任,并与A公司承担联合欺诈的连带责任。(3分)(2)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责任,对于货物市价跌落的损失属于除外责任。(3分)
(3)银行没有责任,因为单单一致,单证一致。(4分)3.2007年4月5日,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电告美国某商贸易公司,欲以FOB条件
向美国出口一批瓷器,总价款为100万美元,用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支付价
款。4月11日收到美国商贸公司复电,同意购买,但要求降价至90万美元。中
国嘉禾进出口公司于4月15日电告对方同意其要求,美国商贸公司4月17日
收到此电报。随后,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将货物运至上海港,交由中国某远洋运
输公司承运,整批货物分装在三个集装箱内。4月5日承运船舶在公海航行时,由于船员的疏忽,船上发生火灾,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托运的一个集装箱被火焚
毁,其余两个则完好无损。5月11日货物运至纽约港,但美国公司拒绝接受货
物,并向中国出口公司提出索赔,双方诉至中国法院。
试问,根据上述案情:
(1)双方的合同争议是否可以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该合同于何时成立?为什么?
(3)中国出口公司是否应办理该批瓷器的运输保险?
(4)根据FOB交货条件,货物的风险在何时由卖方移转至买方?(1)可以适用。本案属于《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2分)
(2)合同于2000年4月17日成立。根据公约的规定,合同的生效采取到达生效原则,即美国商贸公司4月17日收到对方电报时合同成立。(2分)
(3)根据FOB条款,卖方中国出口公司无义务办理运输保险,也无义务承担保险费。
(3分)
(4)根据FOB条款,卖方中国嘉禾进出口公司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害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指定装运港已越过船舷时为止。(3分)
4.在一项转口贸易中,日本山下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项买卖合同,合同规
定由日本山下公司向中国B公司出售一批机床。在订立合同时,中国B公司明
确告诉日方:这批机床将转口土耳其并在土耳其使用。合同签订后,在履行过程
中,由于某种原因,这批机床并未按原计划转口土耳其,而是转口到了意大利。
当这批机床运达到意大利之后,一位意大利生产商发现该批机床的制造工艺侵
犯了其两项专利权,故根据其本国专利法向当地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法院禁止这
批机床在意大利境内使用或销售,同时要求损害赔偿。后据调查,这批机床确实
侵犯了意大利生产商的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均是在意大利批准注册的。当中
国B公司找到日本山下公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时,日本山下公司以其在订
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批机床将转口意大利为由,拒绝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因此
产生争议。
试问:中日本山下公司应否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中日本山下公司不应承担违约责任。(2分)因为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对所售货物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仅及于买方营业地所在国和订立合同时卖方已知的货物预售或使用第三国。(3分)
在本案中,由于日本山下公司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也不能预料该批机床将最终在意大利使用,因此,按照公约的规定,对该批机床因转口到意大利而侵犯了意大利境内第三方的知识产权的后果,日本山下公司是不承担违约责任的。(5分)5.甲国A公司(买方)与乙国B公司(卖方)签订一进口水果合同,价格条件为CFR,装运港的检验证书作为议付货款的依据,但约定买方在目的港有复验权。货物在装运港检验合格后交由C公司运输。由于乙国当时发生疫情,船舶到达甲国目的港外时,甲国有关当局对船舶进行了熏蒸消毒,该工作进行了数天。之后,A公司在目的港复验时发现该批水果已全部腐烂。
请问:(1)依据《海牙规则》,承运人C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2)在CFR条件下,应该由卖方还是买方签订保险合同?
(3)在CFR条件下,应该由卖方还是买方支付保险费?
答:(1)依据《海牙规则》,承运人不应承担赔偿责任,(3分)因为其享有因检疫限制免责的权利。(3分)
(2)在CFR条件下,应该由买方签订保险合同。(2分)
(3)在CFR条件下,应该由买方支付保险费。(2分)6.2004年5月8日,一中国公司与一韩国公司签订合同订购电子零部件5万套,FCA(韩国某港口)价格条件,2004年11月7日一9日交货,合同适用《联合国国
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若发生合同争议,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
解决。后由于此类电子产品价格下跌,同年6月20日,中国公司与韩国公司将
订货变更为4万套,产品价格不变。2004年11月8日,韩国公司将货物交给中
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11月25日,中国公司收到货物,发现韩国公司所交货物
仍然是5万套。
问:(1)FC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本案中,货物风险何时由韩国公司转移给中国公司?
(2)中国公司11月25日才收到货物,能否以韩国公司未按期交货为由追究其违约责任?
(3)中国公司能否按市场价收取多交的1万套电子部件?
(4)若其中有1.5万套产品不合格,中国公司想向韩国公司退换不合格产品,则在 实际退回韩国公司前,中国公司应该对该部分产品采取何种措施?有关费用应由谁承担?
(5)若双方纠纷经仲裁后,韩国公司拒不执行已生效的仲裁裁决,中国公司如何使
裁决在韩国得到执行?法律依据是什么?(1)FCA为货交承运人。本案中货物风险从Z004年11月8日韩国公司将货物交给中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时起风险转移。(2分)
(2)不能,因为韩国公司已在规定的交货期内交付货物。(2分)
(3)中国公司可以按市场价收取多交的l万套电子部件。(2分)
(4)保全货物,费用由韩国公司承担。(2分)
(5)依照《纽约公约》使裁决在韩国得到执行。(2分)
7.山东一家进出口公司和某外国公司订立了进口尿素5000吨的合同,依合同约定
我方开出以该外国公司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总金额为148万美
元。双方约定如发生争议则提请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2005年
10月货物装船后,该外国公司持提单在银行议付了货款。货到青岛后,我公司发
现尿素有严重的质量问题,立即请商检机关进行了检验,证实该批尿素是毫无使
用价值的废品。我公司持商检证明要求银行追回已付款项,否则将拒绝向银行
支付货款。
问:银行是否应追回已付货款?我公司是否有权拒绝向银行付款,为什么? 答案:银行无须追回已付款项,我进出口公司无权拒绝向银行付款。(3分)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号)规定,开证行付款的前提条件是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3分)
本案中,开证行在单证相符的条件下支付货款,这一行为并不违反UCP500以及开证行对开证人的承诺和承担的责任。因此,开证人无权要求开证行向有关当事人追回已付款项。根据信用证独立原则,我进出口公司必须向银行付款赎单。(4分)
8.美国A公司与我国H公司签订厂购买一批月饼的合同,交货日期为当年巾秋节前—星期,以便卖给在美国的华人过中秋节之用。但是,由寸我国当年中秋节月饼市场火爆,B公司货源紧张,中秋节已过了一个星期还未交货。而美国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中秋节已过,月饼难以销售。A公司于是通知B公司宣告合同无效。
问:(1)A公司宣告合同无效是否有法律依据?
(2)A、B两公司约定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哪—方有可能败诉?如果败诉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应怎样做? 答:(1)A公司宣告合同无效的依据是B公司的行为构成根本违约。B公司延迟交货,就是违约行为。而且由于中秋月饼是在特定时间销售的物品,B公司延迟交货,A公司卖出月饼就很困难,由此会蒙受损失,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A公司根据合同所期待得到的利益,即B公司的延迟交货构成根本违反合同。B公司根本违反合同,A公司应有权宣告合同无效,可向B公司主张损害赔偿。(5分)
(2)由于B公司根本违反合同,B公司会败诉。B公司不履行仲裁裁决,A公司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向中国法院申请执行。(5分)2001年12月26日,中国A公司与美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约定:中国A公司向美国B公司出售一批黄豆粕,交易条件CIF(洛杉矶),总价值27945.24美元,不可撤销信用证付款。中国A公司分别与保险公司、远洋运输公司签订了保险合同、运输合同。该批货物于2002年3月22日装载于某远洋运输公司的“永安号”船舶上,并于3月25号起航。航行途中,由于天气恶劣,船舶不慎触礁沉没,船上的货物全部损毁。美国B公司闻讯,欲通知开证行花旗银行纽约分行拒绝付款。
请问:
1.货物风险自何时转移?
2.美国D公司是否有权要求银行拒付货款?银行是否应该拒绝付款?
3.承运人是否应承担货损?为什么? 1.因合同中约定交易条件为CIF,所以货物风险自越过船舷时发生转移。(7分)
2.如果中国A公司的单证相符,美国B公司无权要求银行拒付货款。银行也不应该拒
绝付款。(7分)
3.承运人不应承担贷损,承运人无过失。(6分)
第三篇: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A、B、C三人于2005年6月3日书面订立了一份普通合伙协议。协议约定,三人共同出资30万元开设一家餐厅,其中A出资15万元,B出资8万元,C出资7万元;三人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或分摊亏损。2005年8月29日,三人缴清了全部出资,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2006年6月8日,合伙企业陷入了资金周转困难,A、B、C三人于是向某市商业银行贷款20万元,期限为1年。2006年10月25日,A向B、C二人提出,自己准备退出合伙企业,并将自己在合伙企业的全部财产份额以1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D。B、C二人协商后表示同意。2006年11月15日,D向A交付了12万元后,A办理了退伙结算手续;B、C向D介绍了有关餐厅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后,共同修订了合伙协议,并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2006年年终结算,该餐厅发生严重亏损。2007年5月12日,B、C、D三人商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现有财产10万元进行了分配,但对如何清偿银行贷款未作处理。2007年6月16日,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便要求A偿还全部贷款,A提出因自己早已退出合伙企业,应由B、C、D承担合伙债务,自己不再负责。银行于是要求D偿还全部贷款,D却以该笔贷款发生在自己入伙前为由拒绝其偿付的份额。
请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D入伙是否符合入伙的条件和程序?(2)当银行要求A、B、C、D四人偿还贷款时,A、B、C、D的主张能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 答:(1)D入伙符合入伙的条件和程序。《合伙企业法》规定,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合伙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让合伙企业财产份额时,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合伙企业新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D受让A在合伙企业的全部财产份额时,B、C向D告知了餐厅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并共同修订了合伙协议,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新合伙人入伙的条件和程序。
(2)A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合伙企业法》规定,退伙人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A应对银行贷款承担清偿责任;B、C的主张不能成立。因为,无限合伙人之间对债务的分担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债权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清偿利益,请求全体合伙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因此,《合伙企业法》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D应对银行贷款承担清偿责任。(3)合伙企业现有全部财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不足清偿的部分,由A、B、C、D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2、我国A市化工厂和美国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书,准备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双方约定: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00万元,其中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价2000万元出资,美方以化工机械设备和美元共计3000万元出资。该项机械设备为合资企业生产核心化工产品所必需。随后,双方向A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提交了申请文件。该主管部门在审查中发现,美方拟投入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能源,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此种设备在美国及其他许多发达国家早已被禁止使用,美方为了继续使用该设备于是将其转移到中国。A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遂对该中外合资企业的设立申请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
请问:A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不批准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A市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不批准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决定是合法的。因为该合资企业采用的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符合设立合资公司的法定条件。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4条的规定,申请设立合营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1)有损中国主权的;(2)违反中国法律的;(3)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4)造成环境污染的;(5)签订的协议、合同、章程显属不公平,损害合营一方权益的。此外,《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第7条也作出规定,属于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破坏自然资源或者损害人体健康的,列为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本案中,合资公司从事化学品生产,不属于禁止类外商投资项目之列。但合资企业采用的机器设备是发达国家已经淘汰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不符合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的法定条件。
3、甲、乙、丙三人于2007年6月共同出资设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服装加工业务的合伙企业。2007年9月,甲与丁合资设立了一家从事服装加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事物繁忙,于是甲聘用好友戊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丁合资设立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
(2)甲聘用好友戊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的做法是否合法? 答:(1)根据《合伙企业法》第32条规定,合伙人不得从事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所以甲与丁合资设立服装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2)根据《合伙企业法》第31条规定,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而本案中,甲未经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擅自聘用好友戊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的做法是违法的。4、2001年9月某县甲、乙彩扩店为增加利润,经协商后,制定了《彩扩价格行业协议书》和《收费价目表》,并找到县城的其余6家彩扩店进行协商,它们亦同意提高价格,于是新的收费价格目录于同年的10月1日起施行。在该县工商局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进行工作检查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遂对其进行立案查处,作出处罚决定:责令8家彩扩店立即废止联合限价收费表;对8家彩扩店处以罚款8万元人民币。8家彩扩店对处罚决定不服,向该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辩称:“我们8家彩扩店统一价格是为了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县工商局作出处罚决定只告诉我们如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工商局提出行政复议,没有告诉我们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违反法定程序,剥夺了我们的诉权,请求撤销该处罚决定书,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工商局答辩称:甲乙等8家彩扩店制定的《统一价格协议书》和《收费价格目录》,其协议价格比原来的价格都有所提高,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据不正当竞争法作出的处罚决定,事实充分确凿,处罚程序合法,处罚幅度适当,请求法院依法判决维持行政处罚决定。
问题:
(1)工商局的行为的性质是什么?(2)该案例体现了市场管理行为的什么原则? 答:工商局行为的性质是市场管理行为。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的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的主管机关,依法对经营者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督、督导。作为性质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享有行政权;作为监督管理机关,具有综合的执法监督权。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必须体现合法性、单方性和强制性,即必须符合市场管理行为的基本特征。
(2)该案例体现了市场管理行为的合法原则、中立原则、社会利益原则、安全与效率原则、授权与限权原则。5、2004年,华龄出版社在全国书市上推出一本作者名为“王跃文”的新书《国风》。在其制作的广告宣传资料上突出使用王跃文的名字,并以“《国画》之后看《国风》”的口号大张旗鼓地对外征订。《国风》仅在封三内侧以极小文字注明:“王跃文,38岁,河北遵化人氏,职业作家。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并触及敏感问题,在全国引起较大争议。”读书的广告宣传,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以为这是畅销小说《国画》的作者的另一力作,纷纷前去购买。因出版畅销小说《国画》而闻名的湖南作家王跃文闻之大为不满。因为这部《国风》与自己毫无关联。经查,河北“王跃文”原名王立山,是一名农民,只有小学文化,不具备创作长篇小说的能力。目前正在做煤炭生意。湖南书商杨德荣对王立山说,他的煤炭生意之所以不好做,是因为笔画不吉利。王立山于是于2004年改名“王跃文”,重新办理了身份证。之后,杨德荣借用“王跃文”的身份证,找到华龄出版社,出版了署名“王跃文”的《国风》。原告湖南王跃文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被告河北王跃文不具备创作长篇小说的能力,其与华龄出版社共同实施的假冒原告署名的行为,已构成对其著作署名权的侵害,也构成不正当竞争。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失10万元。
问题:
(1)被告河北王跃文是否侵害了原告王跃文的著作权?
(2)被告河北王跃文与华龄出版社是否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答:(1)被告王跃文改名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公民从事的职业与文化背景并不影响其独立创作作品,因此被告不构成著作权侵犯。
(2)被告王跃文在没有发表过作品的情况下,在自书的简介中作出“已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并 触及敏感问题,在全国引起较大争议”的虚假宣传,加之改名行为,使人产生其作品与原告王跃文相关的联想;华龄出版社在明知被告王跃文与原告王跃文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在其制作的广告宣传资料上突出使用王跃文名字,并使用“《国画》之后看《国风》”等词句,使人将“王跃文”、“《国风》”等关键词与原告王跃文及其畅销小说《国画》联系起来,由此混淆了作品的来源。因此,二者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6、一地区的A企业生产的“飞亚”牌啤酒十分畅销。但另一地区生产同类产品的小企业B则畅路不加。于是,B企业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将本企业产品的包装改为与A企业产品近似的包装;(2)散发小册子,宣传自己的产品,在宣传中加上自己产品本没有的多种疗效功能;(3)以获得A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客户为目的,买通或高新聘请A企业的销售人员。同时,B企业还请求政府给予保护性支持。政府为了支持本地区企业的发展,决定制订一个啤酒质量标准,限制A企业的产品进入本地。以上措施实施后,A企业的产品滞销,企业效益直线下降。
问题:
(1)B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否合法,属于什么行为?(2)政府对B企业的支持性做法是否合法?属于什么行为?(3)若B企业的做法不合法,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1)B企业与A企业属于同业竞争者。B企业为扩大产品销路而采取的三项措施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一种行为为假冒知名商品的包装,第二种行为为虚假宣传,第三种行为属于侵犯A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
(2)政府对B企业的支持性做法不合法。政府的行为属于利用行政权力实施的限制竞争行为,又称行政性垄断行为。
(3)因B企业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影响到A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对此,B企业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首先,民事责任。B企业必须立即停止其侵权行为,销毁假冒A企业的产品包装,并对因此给A企业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赔偿金的计算标准是:因B企业的侵权行为给A企业造成的损失,及A企业因调查B企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或者若A企业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B企业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A企业因调查B企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其次,行政责任。B企业假冒A企业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造成和A企业的知名商品相混淆,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B企业利用广告,对其商品作虚假宣传,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B企业侵犯A企业商业秘密,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7、2003年7月5日,5岁的晨晨在食用某品牌的鲜米酥时,出于好奇把食品中装有石灰的干燥剂放在手上拍打,不小心拍破了包装,石灰进入右眼。其父李奇听到儿子的尖叫声,从里屋冲出,立即按照干燥剂上的说明用水进行冲洗,但没有效果。李奇赶快将儿子送往县医院进行治疗。经过医生诊断晨晨眼球烧伤严重。7月9日下午,在医生的极力建议下,李奇将晨晨转到上海复旦大学耳鼻眼科医院治疗。经医院多方治疗,晨晨眼镜有明显好转,但造成各项损失六千余元。李奇就此损失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进行赔偿。但厂家辩称:我厂生产的食品干燥剂包装袋四周封口完好,在包装袋相应的图案下方分别有“不可食用”、“不可开袋”等警示,除此之外,还有“如果不小心进入眼睛,请迅速用水冲洗或找医生”,食品袋背面的左下方有红字注明:“为保持产品新鲜度内放干燥剂请勿食用。”这些警示说明及注意事项充分、明确,厂家物任何过错,且我国目前尚无关于食品干燥剂包装袋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法院查明:厂家上述说法属实。该厂家的食品干燥剂包装袋与市场上其他商品的包装袋在外观、材质上相同。
问题:
(1)在我国尚无关于食品干燥剂包装袋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如何判断食品包装袋质量是否合格?(2)肇事厂家认为自己就食品干燥剂包装袋的警示说明充分明确,该辩称是否有道理?(3)本案中,晨晨眼睛所受伤害究竟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1)在我国尚无关于食品干燥剂包装袋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判断食品包装袋质量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该包装袋不能操作不合理的危险,即不得存在危害消费者人身及财产安全的缺陷。
(2)肇事厂家认为自己就食品干燥剂包装袋的警示说明充分明确的辩称有道理。
(3)本案中,晨晨眼睛所受伤害应当由生产者承担。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厂家必须保证其所生产的产品不存在缺陷;对其生产的缺陷产品造成的人身及财产损害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里所说的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和指示缺陷。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缺失不是生产厂家免责的理由。
该食品面向的消费者群体为未成年人,应当考虑到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其食品干燥剂设计得结实,不易破损。该案中5岁儿童晨晨用手拍打导致包装袋破损的事实说明了包装袋本身不结实,易于破损,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当然,由于其父李奇未尽到适当的监护责任,对损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过错,可以适当减轻生产厂家的损失赔偿数额。8、2000年6月,某甲自某石化销售公司购得15.72吨液化气,然后某甲将15.72吨液化气销售给某液化气站。液化气站按照约定将贷款交付给某甲后,随即将该液化气运至本站。液化气站正在卸气时,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查封并扣押了该15.72吨液化气。经送检,液化气铜腐蚀指标偏高,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属不合格产品。据此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依法对某液化气站给予了行政处罚11万元。
问题:
(1)本案的纠纷属何性质?为什么?(2)某液化气站以某石化销售公司为被告向当地法院起诉,你认为液化气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本案属于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纠纷。构成产品责任需具备三个要件,第一,产品存在缺陷;第二,缺陷造成人身或缺陷产品之外的财产损失;第三,损失与缺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我国认定“缺陷”采取双重标准,即“不合理危险”和“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于液化气所执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即是国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人体财产安全制定的标准,因此,液化气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即是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属于缺陷产品。但关键问题是,根据产品责任构成要件,缺陷产品必须造成损失,否则即使是缺陷产品,若未造成损失,仍然不属于产品责任纠纷,而应按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纠纷解决。本案中,因争议液化气还未投入使用就已被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也就没有形成,缺陷并未造成任何人身或缺陷产品之外的财产损失;至于行政罚款及液化气本身的损失因不是产品缺陷直接造成,换言之,二者并不存在产品责任的因果关系。故本案纠纷应属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纠纷。
(2)液化气以其石化销售公司为被告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是错误的。由于本案是产品瑕疵担保责任纠纷,属于合同违约责任,因此,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某液化气站只能依合同纠纷向销售液化气的某甲提起诉讼,而本案的管辖地也应按合同纠纷确定。
9、张某伙同李某从某电扇厂盗窃未经检验的轮船用小型电扇两台,二人各分得一台。张某将电扇以50元的价格卖给王某。王某在使用时,被飞出的扇叶削掉半截右耳。王某以扇叶及保护网设计与制造有瑕疵为由,向电扇厂提出索赔。
问:王某是否有权向电扇厂索赔?为什么? 答:王某无权向电扇厂索赔。因为该电扇系由张某伙同李某从某电扇厂盗窃所得。当时肇事电扇尚未经过检验,未进入流通状态。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者能够证明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0、原告华某为筹建一大型购物超市,在进行店面装潢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批地面砖。2003年7月26日,华某与仇某经协商达成买卖地面砖的口头协议,由华某向仇某购买规格为50cm*50cm的地面砖469块,每块2.80元。后仇某派人将上述地面砖送至华某处,华某给付了货款,仇某向华某出具收条。但是该批地面砖没有具体的生产厂名、厂址和产品合格证。同年8月初,华某将地面砖铺设完毕。同年8月中旬,华某购买的地面砖开始出现表面剥落和磨损等严重现象,其遂与仇某进行交涉,仇某也到现场进行了察看,但双方对如何处理纠纷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年9月28日,华某想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此后,消协也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协议。为此,华某一纸诉状将仇某送上了被告席,要求仇某双倍返还价款2624元、赔偿经济损失8722.75元。被告仇某辩称,华某所购买的地面砖是最便宜的,当时讲好了“一分钱、一分货”,质量不得保证,出现地面砖表面磨损现象可能是走动太多的原因造成的,只同意赔偿2000元损失。
问题:被告的辩称是否有理?为什么? 答:本案中争议的焦点是,销售者出售产品的价格便宜,是否就不需要对售出的产品承担质量保证的义务,这关系到法律所规定的公平交易的实现问题。
所谓公平交易,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进行交易时,双方应当本着公平的精神,充分体现各自的真实意思,使双方的交易目的都能得以有效实现。公平交易的核心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合格和价格合理方面,一方面消费者有权以合理价格购买到合格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以合理价格出售产品时应当保障产品的质量。销售者和消费者在进行交易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自愿、公平、平等和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两个核心的平衡,但前提必须是销售者要保证出售产品的质量符合有关的标准,这必须其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6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产品质量法》第33条规定:“销售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第36条规定,“销售者销售的产品的标识应当符合本法第27条的规定”,即必须要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等内容。因此,只要销售者一旦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产品质量保障义务,出售了不合格的产品,其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也有一个例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第22条作出了明确规定,即“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或者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这也是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销售者产品质量责任免责的唯一情形。办案中,被告仇某所出售的地面砖不仅不符合产品出售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且客观上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也有了不合格的表现,因此应当为不合格产品,在其没有证据证明原告华某在购买时已经知道地面砖不合格的情况下,当然要对出售不合格产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关于价格便宜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辩解理由是缺乏法律依据的。11、2003年1月15日晚,南方某市法院一法官(原告)在和他人饮酒后共同前往该市某休闲中心洗浴。休闲中心服务台工作人员发现其饮酒较多,遂劝其不要就浴,遭拒绝。此后,休闲中心为原告安排了位于四楼的一间休闲包间和更换的拖鞋,并发给更衣橱钥匙。原告在同伴先行下池就浴后,亦自行更衣准备下池就浴,在四楼通向三楼的过道中,休闲中心工作人员再次劝阻原告不要洗澡,又遭到原告拒绝。原告在行至通往三楼浴池楼梯时摔倒并顺着楼梯滑下,当即昏迷,后被同伴和休闲中心工作人员送至医院救治。经医院诊断,原告系“迁延性昏迷”(俗称“植物人”),至今未苏醒。后其家属以原告代理人的身份对被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对原告的受伤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问题:对原告的受伤,被告应否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 答:被告休闲中心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负有确保消费者即原告人身安全的责任,这个安全不仅包含其固定设施(经确认其楼梯高度和宽度皆不符合建设部规定标准),也包含其所提供的服务。综合本案的事实,被告休闲中心在为原告提供诸类服务过程中不仅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的服务活动也存在缺陷,被告休闲中心应当对原告受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原告自身亦有过错,酒后就浴不听从服务人员劝阻,一意孤行,才导致不幸事件的发生,因而,可适当减轻被告的责任。
12、胡某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家庭轿车。2003年9月下旬,胡某看到长城汽车公司在当地知名的晚报上发布的汽车降价广告,宣传该公司的某款家庭轿车从2003年10月1日为迎接国庆,降价销售,原价103600元,现价99900元,正欲购买家庭轿车的胡某看后颇为心动,遂到长城汽车公司办事处进行洽谈,2003年10月6日胡某以999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该款的家庭轿车。后胡某从朋友处无意中了解到,早在2003年10月1日之前,其所购的该款家庭轿车在同一知名晚报中所做广告中的售价就是99900元,胡某遂以销售商长城汽车公司存在广告欺骗为由,向长城汽车公司提出索赔要求,而公司负责人以广告不存在欺诈,系胡某误解了广告的内容为由拒绝赔付,胡某遂于2004年1月底将长城汽车公司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并由长城汽车公司赔偿该家庭轿车一倍的损失99900元。
问题:
(1)长城汽车公司是否存在广告欺诈行为?为什么?(2)胡某要求撤销买卖合同并由长城公司一倍的价格损失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长城汽车公司存在利用广告进行价格欺诈的行为。本案中被告长城汽车公司所做的广告内容确定,符合要约的规定,应视为要约,对被告应具有约束力。原告胡某购买了被告的家庭轿车则应为承诺,此时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成立。而双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被告明显构成价格欺诈。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合同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所订立的合同。所以原告胡某可依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此赔偿责任为缔约过失责任。同时,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胡某提出的撤销合同和增加赔偿价格的1倍的损失的诉讼请求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应予支持。
第四篇: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甲、乙国有企业与另外9家国有企业拟联合组建设立“光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章程的部分内容为:公司股东会除召开定期会议外,还可以召开临时会议,临时会议须经代表1/2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2以上的董事或1/2以上的监事提议召开。
2006年3月,光中公司依法登记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甲以工业产权出资,协议作价金额1200万元;乙出资1400万元,是出资最多的股东。公司成立后,由甲召集和主持了首次股东会会议,设立了董事会。
2006年5月,光中公司董事会发现,甲作为出资的工业产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的价额,为了使公司股东出资总额仍达到1亿元,董事会提出了解决方案,即:由甲补足差额;其他股东对该差额不负担任何责任。
2007年5月,公司董事会制定了一个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增资方案提交股东会讨论表决时,有7家股东赞成增资,7家股东出资总和为583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58.3%;有4家股东不赞成增资,4家股东出资总和为4170万元,占表决权总数的41.7%。股东会通过了增资决议,并授权董事会执行。
2011年3月,光中公司依法成立了海南分公司。该公司因违反了合同约定被诉至法院,对方要求光中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1)光中公司设立过程中订立的公司章程中有哪些不合法之处?说明理由。(2)光中公司的首次股东会议由甲召集和主持是否合法?为什么?(3)光中公司董事会作出的关于甲出资不足的解决方案的内容是否合法?(4)光中公司股东会作出的增资决议是否合法?说明理由。(5)光中公司是否应替海南分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说明理由。
2000年1月,甲、乙、丙三人合伙开办了一个普通合伙企业,甲出资3万元、乙出资2万元,丙以劳务出资,合伙协议约定平均分摊利润和亏损。2000年6月,甲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份额转让给丁,乙同意但丙不同意,因多数合伙人同意丁入伙成为新的合伙人,丙便提出退伙,甲、乙表示同意丙退伙,丁入伙。此时,该合伙企业欠长城公司货款3万元一直未还。2000年10月,甲私自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为其朋友的4万元贷款提供担保,银行对甲的私自行为并不知情。2001年4月,由于经营不善,该合伙企业宣告解散,企业又负债9万元无法清偿。
根据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认为长城公司的欠款是其入伙之前发生的,自己不应该对该笔债务承担责任,丁的看法是否正确?
2.丙认为其早已于2000年6月退伙,该合伙企业的债务与其无关,丙的看法是否正确? 3.若甲的朋友到期不能清偿贷款,银行是否有权要求合伙企业承担担保责任? 4.若其他合伙人在得知甲私自以合伙企业的财产提供担保后一致同意将其除名,该决议是否有效?
5.在合伙企业清算后,长城公司、贷款银行和该合伙企业的债权人认为乙个人资金雄厚,要求其做全部的清偿,这些债权人的要求是否可以得到支持?
6.乙满足了合伙企业债权人的要求后,甲的朋友向乙支付了4万元,乙应如何向其他合伙人进行追偿?
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00年8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该公司董事会于2001年3月28日召开会议,该次会议召开的情况以及讨论的有关问题如下:
(1)股份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出席该次会议的董事有董事a、董事b、董事c、董事d;董事e因出国考查不能出席会议;董事f因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出席会议,电话委托董事a代为出席并表决;董事g因病不能出席会议,委托董事会秘书h代为出席并表决。
(2)根据总经理的提名,出席本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讨论并一致同意,聘任张某为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给予张某年薪10万元;董事会会议讨论通过了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的方案,表决时,除董事b反对外,其他均表示同意。
根据上述情况和我国法律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题要点(1)所提示的内容,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的董事人数是否符合规定?董事f和董事g委托他人出席该次董事会会议是否有效?并分别说明理由。
2.根据本题要点(2)所提示的内容,董事会通过的两项决议是否符合规定?并分别说明理由。
甲、乙、丙、丁四个国有企业和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2006年8月1日,丁公司召开的董事会会议情形如下:
1)该公司共有董事7 人,有5 人亲自出席。列席本次董事会的监事A向会议提交另一名因故不能到会的董事出具的代为行使表决权的委托书,该委托书委托A代为行使本次董事会的表决权。
2)董事会会议结束后,所有决议事项均载入会议记录.并由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全体董事和列席会议的监事签名后存档。
2006年9月1日,公司召开的股东大会作出如下决议:
1)更换两名监事。一是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的监事;二是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
2)为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决定发行公司债券500万元。3)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2000万元中提取500万元转增公司资本。要求: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说明下列问题: 1)在董事会会议中A能否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为什么? 2)董事会会议记录是否存在不妥之处?为什么? 3)股东大会会议决定更换两名监事是否合法?为什么?
4)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是否合法?为什么?
1)A不能接受委托代为行使表决权。根据规定,董事因故不能出席董事会会议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但A为监事,不是董事,不能代为行使表决权。
2)董事会会议记录存在不妥之处。根据规定,董事会会议记录,应由出席会议的董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无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而该公司列席董事会会议的监事在会议记录上签名,不符合规定。
3)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甲国有企业的代表杨某代替乙国有企业代表韩某出任该公司监事决议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
股东大会会议作出由公司职工代表曹某代替公司职工代表赵某的决议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不是由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而是由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民主形式选举产生。本题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出任监事是不符合规定的。
4)股东大会会议决定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的决议方式是符合规定的,但是转增的金额是不符合规定的。根据规定,公司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该公司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丁公司转增资本时,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为(2000-500)÷8000×100%=18.75%,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少于转增前该公司注册资本的25%,所以是不符合规定的。
2008年3月,甲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向乙银行借款100万元,期限2年,由王某和陈某与乙银行签订保证合同,为甲企业借款提供共同保证,保证方式为连带保证,后甲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亏损严重,王某遂与陈某约定,以3:2的比例分担保证责任。2009年6月,因甲企业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受理了该破产案件,故乙银行要求王某与陈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王某认为:乙银行应先要求甲企业承担责任;陈某则宣称自己没有财产,且认为自己与王某已有约定,只需承担40%的责任。经查,陈某对自己的远亲林某还享有10万元的到期借款债权,一直没有要求林某返还。乙银行最后决定分别对王某、陈某和林某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定由王某和陈某承担责任,由林某代替陈某向自己偿还10万元借款。问题:
(1)王某提出的乙银行应先要求甲企业承担责任的主张是否成立?(2)陈某提出自己对银行的保证责任只需要承担40%的主张是否成立?(3)乙银行请求法院判定林某代替陈某偿还10万元借款能否得到法律支持?(1)王某的主张不成立。
因为保证合同中约定的是连带保证,连带保证和一般保证不同,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所以,王某和陈某无权要求债权人乙银行先要求甲企业承担责任。
(2)陈某的主张不成立。
根据规定,按份共同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按份额对主债务承担保证义务的共同保证。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连带共同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本题中,王某与陈某并未与债权人乙银行就份额作出约定,属于连带共同保证,因此,陈某不得以其内部份额对抗乙银行,王某与陈某向债权人乙银行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甲公司不能追偿的部分,由王某和陈某按其约定的比例分担。(3)乙银行的请求可以得到法律的支持。
根据规定,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本题中,陈某怠于行使自己对林某的借款债权,已经危害到乙银行债权的行使,因此乙银行有权行使代位权。
某市一贸易公司因建造一栋大楼,急需水泥,基建处遂向本省的兴盛水泥厂、金利水泥厂及原告鸿达水泥厂发出函电。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标号为150型号的水泥100吨,如贵厂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往购买。”
三家水泥厂在收到函电之后,都先后向贸易公司回复了函电,在函电中告知备有现货,且告知了水泥的价格,而鸿达水泥厂在发出函电的同时,也派车给贸易公司送去了50吨水泥。在该批水泥送达之前,贸易公司得知金利水泥厂所产的水泥质量较好,且价格合理,因此,向金利水泥厂发去函电称:“我公司愿购买贵厂100吨150型号水泥,盼速发货,运费由我公司负担。”在发出函电后第二天上午,金利水泥厂发函称已准备发货。下午,鸿达水泥厂将50吨水泥送到,贸易公司告知鸿达水泥厂,他们已决定购买金利水泥厂的水泥,因此不能接收鸿达水泥厂送来的水泥。鸿达水泥厂认为,贸易公司拒收货物已构成违约,双方协商不成,鸿达水泥厂遂向法院起诉。
问题:
(1)贸易公司向三家水泥厂分别发函的行为,在合同法上属于什么行为?三家水泥厂回函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贸易公司第二次向金利水泥厂发函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贸易公司与金利水泥厂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2)鸿达水泥厂与贸易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是否成立?
答:本案涉及合同订立程序问题,主要是要约、承诺,还有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根据《合同法》第14条、第15条的规定可知,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且要约必须内容具体确定,一经承诺要约人就应受承诺的约束。而要约邀请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人并不受他人承诺的约束。
本案中,贸易公司向三家水泥厂分别发函,其内容并未包含合同主要条款,如没有价格方面内容。可见贸易公司只是通过发函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因此这一行为属要约邀请行为。三家水泥厂回函内容明确具体,包含了订立合同所需的标的及其规格、数量、价格条款,因此是要约行为。根据《合同法》第21条、第30条的规定,可知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和要约的内容一致。贸易公司向金利水泥厂发出的第二封函电完全符合承诺的要件,是承诺行为。从案情可知,这封函电发出后第二天金利水泥厂就发函表示准备发货,说明承诺通知已到达要约人。根据《合同法》第25条。第26条可知:承诺需要通知的,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生效之时合同成立。因此本案中,贸易公司与金利水泥厂之间的买卖合同已成立。
如前所述。贸易公司向鸿达水泥厂的发函是要约邀请,贸易公司并不受其意思表示的约束,鸿达水泥厂的复函是要约而非承诺,贸易公司对要约并未作出承诺,所以二者之间的买卖合同并未成立。鸿达水泥厂的发货行为并非履行行为,贸易公司也没有义务接受鸿达水泥厂的货物。所以鸿达水泥厂因发货而受到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了。
第五篇: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经济法案例分析题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
第一题
(1)丁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机器设备赠送给戊的行为。根据规定,因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2)丁无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甲公司将商业用房转让给己公司的行为。根据规定,债务人减少财产的处分行为中,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处分行为。本题中,已公司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因此该行为丁公司无权撤销。
(3)丁有权代位行使甲对乙的债权。根据规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
(4)甲可以主张抵销。根据规定,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均可主张抵销。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5)甲庚之间的债权转让4月10日生效,丙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对丙产生效力。根据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不需要经债务人同意,但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第二题
(1)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根据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本题中,甲公司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丙机械厂仍未履行,此时甲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2)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应由丙机械厂承担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以债权人、债务人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第三人不是合同的当事人。第三人只负担向债权人履行,不承担合同责任。本题中,甲公司和乙公司是买卖双方的基本当事人,而丙机械厂为第三人,因此是不承担买卖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的。
(3)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解除后,合同中的仲裁协议仍然有效。根据规定,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本题中,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买卖合同虽然解除,但不影响其中的仲裁协议的效力。
(4)甲公司与乙公司约定的定金条款符合法律规定。根据规定,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本题中,主合同标的额为80万元,其20%为16万元,约定的定金未超过该标准,因此是符合规定的。
(5)法院有权审理该合同纠纷。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人民法院受理该起诉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本题中,甲公司提起诉讼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乙公司在首次开庭时也未提出异议,因此视为甲乙双方放弃了仲裁协议,人民法院是有权继续审理该合同纠纷的。
公司法案例分析
第一题
(1)现金出资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现金出资不得低于30%。本案中的现金出资应不少于60万元。(2)第二期出资在公司成立后的3年内缴纳不符合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的,应在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以在5年内缴足。本案应在两年内缴足。乙所出资的机器设备在公司成立后仍由乙取回供其使用不符合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回其出资,乙的行为实际就是抽回出资。
(3)不符合规定。公司成立后发现所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由甲、乙、丙三方各自负责补足其差额,公司成立时的其他股东对此承担连带责任。(4)符合规定。《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可以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
第二题
2、(1)【正确答案】①首次出资总额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在本题中,三个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为290万元,达到注册资本的20%。②货币出资总额符合规定。根据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在本题中,三个股东的货币出资额为340万元,超过了注册资本的30%。③甲以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在本题中,甲以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出资符合规定。乙以特许经营权出资不符合规定。根据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④甲、乙的出资期限符合规定。根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
(2)丙以第三人代垫资金的方式后再归还的形式进行出资符合规定,A公司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说法不合法。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
(三)》的规定,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发起人设立公司,双方明确约定在公司验资后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将该发起人的出资抽回以偿还该第三人,发起人依照前述约定抽回出资偿还第三人后又不能补足出资,相关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连带承担发起人因抽回出资而产生的相应责任。
(3)乙拒绝补足出资的理由不正确。根据题目情况,乙出资时明显为二手旧设备,而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评估报告上的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应该属于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而非因为市场变化的原因导致出资财产贬值。该部分出资应由乙补足,其他发起人甲和乙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规定,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公司的发起人与被告股东承担连带责任;公司的发起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被告股东追偿。(4)】B会计师事务所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第一个理由错误,根据规定,会计师明知出资不实而出具验资报告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本题中,参与验资的会计师明知机器设备出资不实仍然出具了验资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第二个理由错误,根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报告中注明“本报告仅供年检使用”、“本报告仅供工商登记使用”等类似内容的,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