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手术室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室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范
1、每天手术开始前、结束后彻底清洁手术部地面,每台手术结束后及时清洁手术间。手术间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或组织污染时,应立即将污染物清除以后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擦拭。
2、术前做好手术间清洁卫生工作。
3、手术未结束,护士不得整理物品;病人未离开,卫生员不得清洁手术间。
4、手术床单位处理: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物走廊或采取隔离措施转移,运出手术间。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先将污染物清除以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500 mg/L)。
5、手术间每周大扫除1次,包括门、无影灯、手术床、壁橱、吊塔、地面、仪器等,手术间回风口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并登记。
6、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3)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7、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8、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审核者:韩方正 批准者: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执行时间:2013.10
一、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三、患者转送
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1)术前:
1)在手术间前后门悬挂相应隔离牌,禁止参观。2)普通手术间应按常规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3)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至室外。
4)若为甲类或烈性传染病患者,需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6)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2)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3)术后:
1)手术中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处置。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中心(CSSD)相关规范要求。
3)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脱卸防护用品。
(4)环境清洁:
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负压手术间
还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并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特殊感染患者1000 mg/L-2000 mg/L)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min以后再拆卸清洗。
2)物体表面:保洁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特殊感染患者用1000 mg/L-2000 mg/L)擦拭消毒,保留30min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含氯消毒剂(500mg/L)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审核者:韩方正 批准者: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执行时间:2013.10
一、物品
1、标本:由专用标本袋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或者消毒后倒入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清洁包布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
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二、地面
当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三、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术衣、手套;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穿手术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接台手术时,手术人员应重新更换口罩,若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空气
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运转15min后再进行。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应运行相应时间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五、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一室一巾,不得一把抹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3、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宜使用不易脱落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2014年第三季度质控重点
1.2.3.手术安全核查 仪器保养与登记 巡回护士在岗情况
第二篇:医院清洁消毒标准手术室
1、爱婴区、新生儿科清洁消毒要求
爱婴区、新生儿科(病区)的室间环境清洁,室内的物体表面(柜面、地面、门把手、)应每日用含有效氯消毒剂500mg/L擦拭2次;遇体液、血液污染时随时用消毒液处理。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
新生儿温箱:使用中温箱每日用清水擦拭内面,用消毒液擦拭温箱外表面,每天一次,毛巾专用,一巾一箱使用一消毒;患儿使用温箱一周应对温箱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能拆下的部分全部下拆来清洗)注意保持温箱空气滤网的清洁,定期清洁、对温箱内进行清洁时,应洗手或手消毒;避免衣袖伸入温箱。温箱空置时进行彻底消毒,每周要清洁一次,干燥保存。
婴儿床:出院后终末消毒。
2、手术室、产房重点科室清洁消毒要求
1、凡是进入产房、手术室人员必须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及穿专用鞋。离开时,应脱去专用着装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2、手术室、产房的环境的清洁卫生: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除日常清洁卫生外,每周应大清洁一次,要求达到环境清洁、整齐、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清洁员应专职,经培训后上岗,清洁工具分区使用,用后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3、必须以清洁湿抹布或浸有消毒液抹布擦拭桌、仪器和手术灯的表面。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产房和手术室所有用物)严禁出现锈蚀。
每一手术或产妇分娩后应用消毒液清洁地面,地面上若有血迹或羊水等污染,必须立即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擦拭干净。
4、手术床、产床、平车、复温台等每次使用后必须更换一切物品,并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以减少腐蚀)。没有病人时也要每天擦拭一次。
5、每日通风两次,保持地面干燥。每天清洁2次。
6、产房、手术室应每天清洗一次洗手池及周边缘,保持清洁无污渍,工作人员用鞋应每日清洗、消毒、晾干放鞋柜。
3、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手术室日常清洁与消毒
5、手术室清洁工具的管理
6、质量检测
第三篇:次氯酸钠消毒产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产品名称
1.1
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消毒液
1.2
汉语拼音:Cilvsuanna
Xiaoduye
产品概述
2.1
型号:5%次氯酸钠消毒液。
2.2
规格:5L
2.3
性状:浅黄色清澈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无分层沉淀。
2.4
有效期:12个月。
配方
3.1
基准配方
5%次氯酸钠消毒液:
次氯酸钠水溶液:10%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有效氯10%)
氢氧化钠:试剂级
稳定剂:试剂级
配制成1L
3.2
标准批产量处方
5%次氯酸钠消毒液:
次氯酸钠水溶液:10%次氯酸钠水溶液(含有效氯10%)
氢氧化钠:试剂级,调节Ph至12
稳定剂:试剂级
配制成1000L
3.3
非标准批产量配方
非标准批产量处方的计算方法:
生产过程中应尽量按照批处方进行安排生产,如果按照批处方安排生产有困难时,应按批处方标准进行增减,计算公式如下:
非标准批配方中原料的用量(kg)=P×Yb
÷1000
式中:
P=计划投产的批产量(L)
Yb=基准配方量(g/L)
工艺流程
二级反渗透、过滤
饮用水
透析用水
原料
称量☆
配液☆
过程产品检验
PE桶◇
灌装☆
封口◇
包装材料
包装
成品检验
入库
合格出厂
☆:为关键工序
◇:为特殊过程
万级洁净生产区
一般生产区
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控制参数
5.0
准备
5.0.1操作之前先准确滴定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的含量,根据生产计划确定为初始投料量Q0。
5.0.2.根据含量换算关系,配制有效氯含量为X0=5%的溶液需要添加纯水量Q1。
5.0.3检查反应釜各个阀门管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5.0.4投料前需要用纯化水涮洗反应釜2—3遍
5.0.5根据生产量换算出稳定剂等辅料的量,Q2,Q3,Q4.......,准备好稳定剂等其他辅料。
5.1
称量配料:
5.1.1
称量设备:
5.1.1.1
型号:
BCSS-15
电子秤
5.1.1.2
最大称量:150Kg
最小称量:0.2Kg
分度值:0.01Kg
5.1.2
依据生产指令,称取原料,核对其厂商、品名、批号、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2
配液:
5.2.1
设备
5.2.1.1
型号:TCJH-5000L配液罐
5.2.1.2
公称容积
5000L
搅拌功率
1.1KW
转速
82rpm
5.2.2
配制:
5.2.2.1将冷水打入反应釜壳套内,使反应温度控制在2-8℃。
5.2.2.2将次氯酸钠溶液Q0准确投入反应釜内,再加入纯水Q1量
5.2.2.3再将稳定剂Q2,Q3,Q4等依次投入反应釜内,封闭反应釜,开动搅拌器搅拌。
5.2.2.4搅拌半小时后,取样品3组,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求取平均值X1。测量样品的Ph三次,求取平均值Ph1,对照产物Ph0=12。用NaOH调节反应液Ph。
5.2.2.5对照X1与目标有效氯X0,误差在1%之间,则生产过程完成,反之则需要继续搅拌。每10分钟取样一次。
5.2.2.6在搅拌的同时,将配制好的消毒液经三级过滤器循环2分钟后,取灌装头滤液进行过程产品检验,停止搅拌和过滤。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再过滤并灌装。
5.2.3过滤器分别为:
一级过滤器:钛棒,规格3µm-300-罗纹
二级过滤器:聚砜(HPS)滤蕊,规格0.45µm-20“-222/翅片
三级过滤器:聚砜(HPS)滤蕊,规格0.22µm-20“-222/翅片
5.2.4
质量检验:按照《过程产品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应符合规定。
5.2.4.1反应过程控制重点
温度、过程终点的判断,调Ph,投料的准确性,反应时间的控制。
5.2.4.2反应的安全性
投料注意防护,不要接触原液,注意通风,取样注意安全。
5.2.4.3过程检验
测定有效氯的含量,测量Ph值。
5.3
桶消毒:
5.3.1
领取包材:依据生产指令,领取塑料桶、桶外盖、泡沫垫和铝箔封口膜,核对其品名、规格、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3.2
桶清洁:脱去外包装,把桶经传递窗递入洁净区。
5.3.3
桶消毒:
5.3.3.1
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为40克/小时,工作电流2.2A,压缩空气压力为0.4MPa。
5.3.3.2
将桶分别摆放在操作间的臭氧出气口的支架上;
5.3.3.3
将桶盖盖朝上摆放在周转筐内,放在操作间;
5.3.3.4
将泡沫垫散放在周转筐内,放在操作间,关好门;
5.3.3.5
开启臭氧发生器开关,设定消毒时间30分钟;
5.3.3.6
衰解10分钟。
5.3.3.6
将消毒后的塑料桶盖好盖后传至灌装室。
5.4
灌装:
5.4.1
设备
5.4.1.1
型号:ZDHY-8蠕动泵式灌装机
5.4.1.2
灌装头数:4头
5.4.2
铝箔封口膜:用75%的乙醇擦拭一遍。
5.4.3
灌装:按照《灌封岗位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5.4.3.1
调整好传送带塑料桶停止位置。
5.4.3.2
调整好灌装机装量,装量不得低于标示装量。
5.4.3.3
启动灌装机,进行灌装操作。灌装过程中,每隔20分钟连续称量4桶重量,并记录称量结果。根据重量差异波动情况,随时调整装量,使灌装后的桶装量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测定方法:
(1)称量空桶重量:由于桶之间重量差异较小,可随机取空桶10个,分别称定重量,计算出平均重量,作为每个空桶的重量。
(2)确定灌装后液重量合格范围:不低于标示装量。计算方法:用标示装量的100%~105%乘以消毒液相对密度,分别加上空桶的重量作为灌装后成品重量合格范围。
(3)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或怀疑桶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称量空桶重量,并根据称量结果重新确定灌装后液重量合格范围。
5.4.4
封口:
5.4.4.1
设备:GLF-1900电磁感应封口机
5.4.4.2
封口时间1.5秒
电压:220-240V
5.4.4.3
灌装后的桶立即用镊子将铝箔封口膜放在桶口上,用电磁感应封口机封口。
5.4.5
旋盖:封口后,用防伪盖将桶口盖严、拧紧。
5.4.6
检漏:将灌装后的桶口朝一侧,倒放于灌装台上,用手按压上面2秒钟,桶口处无液体渗漏为合格。
5.4.7
物料平衡计算:
成品率=实际产量(桶数)÷[配制总量(L)÷平均装量(L)]×100%
=
N1
÷[
M1
L÷
M0
L]
×100%=
5.5
外包装:
5.5.1
核对物料:依据生产指令,领取包装物料,核对其品名、型号、批号、数量等。并由操作人和复核人在记录上签字。
5.5.2
印字:标签按规定打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5.5.3
包装要求:每桶贴1张标签。
5.5.4
过程质量检查:
5.5.4.1
标准要求:标签打印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数字正确,字迹清晰;标签位置中间、方向正,收缩膜平整。
5.5.4.2
检查方法:目测。
5.5.5
包装后的成品入库待检。
5.5.6
待检产品经成品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5.5.7
物料平衡计算:
过程产品:
领取桶数=使用桶数+退回桶数+破损桶数
标签:
领取数量=使用数量+退回数量+破损数量。
第四篇: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
卫生手消毒,即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
1、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自制产品应符合相关配置标准。
2、速干手消毒剂含有护肤成分,无异味,无刺激性等,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接受性。
3、速干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
三、方法
取液:取中师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步骤相同。
第五篇: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一、预处理
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秒。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
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
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手,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
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min。
五、清洗
含酶洗液浸泡后的人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
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手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或消毒剂、消毒器械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日更换。
6、使用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之前,应先按照预处理、测漏、水洗、酶洗、清洗的要求对内镜进行清洗。
七、冲洗
1、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将消毒好的内镜取出,并用气枪或注射器吹出各管腔内的消毒液。
2、将内镜转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彻底冲洗。
八、干燥
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水分,支气管镜还需要用75%的乙醇或洁净压缩空气等方法进行干燥。
九、储存
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
2、消毒后的内镜悬挂于镜柜或镜房内,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
3、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清洁消毒1~2次。
十、其他
1、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2、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刷洗后用消毒剂擦拭。
3、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应彻底刷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