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场所中照度的标准
确定照度的原则
应根据工作、生产的特点和作业对视觉的要求确定照度;对于公共建筑还要根据其用途考虑各种特殊要求,如商场除要求工作面适当的水平照度外,还要有足够的空间亮度,给顾客一种明亮感和兴奋感,不同商品销售区,要求不同照度,以渲染促销重点商品;又如宾馆等建筑,常常运用照明来营造一种气氛,所使用的照度以至色表,就有特殊要求;象体育竞赛场馆,更需要很高的垂直面照度或半柱面照度,以满足彩色电视转播的要求和观众观看的清晰和舒适感。确定照度的依据
(一)识别对象的大小,即作业的精细程度;
(二)对比度,即识别对象的亮度和所在背景亮度之差异,两者亮度之差越小,则对比度越小,就越难看清楚,因此需要更高照度;
(三)其他因素:视觉的连续性(长时间观看),识别速度,识别目标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视距大小,视看者的年龄等。编辑本段照度对工作、生产的影响
(一)工业生产场所的照度将对产品的质量、差错率、废品率、工伤事故率有一定影响;
(二)办公室、阅览、金融工作场地等的照度,对工作效率、阅读效率有很大关系;
(三)以上两类视觉场所的照度不足,连续工作时会引起视觉疲劳,长时期将导致人眼视力下降以及头晕等心理或生理不适;
(四)商场照度,除看清商品细部和质地外,还有激发顾客购买欲望,促进销售的作用。
下表中所列的是几种不同工作情况下的标准照度值:
工作性质或场所 照度(勒克司)
夏季中午在太阳直接照射下 100,000
没有太阳的室外 10,000-1000
明朗夏天的室内 500-100
细小精致的工作(如修理钟表、雕刻制板、制图等)100
使用危险性的小的带刃工具(削刀、钻、旋刀)的工作 100
在工作台上作细小精致的工作(如用缝纫机缝纫、书写等)75
阅读、观看各种仪器所示的读数,纺织 50
走廊 10
楼梯 8
在满月底下 0.2
一般而言,居家空间到底适用何种光源,除依据室内的整体规划外,也应考虑用电之效率及各场所所需之应有照度。每一不同使用目的的场所,均有其合适的照度来配合。例如:起居间所需之照明照度为150-300Lux;一般书房照度为100Lux,但阅读时所需之照明照度则为600Lux,所以最好再使用台灯作为局部照明。
场所 照度(Lux)
书房、办公室 500-1000
客厅(不阅读书报)150-300
浴厕、更衣室 200-500
餐桌 300-500
走廊、楼梯 35-75
电梯、走道 100-200
车库、仓储 30-75
一般情况:夏日阳光下为100000LUX;阴天室外为10000LUX;室内日光灯为100LUX;距60W台灯60cm桌面为300LUX;电视台演播室为1000LUX;黄昏室内为10LUX;夜间路灯为0.1LUX;烛光(20cm远处)10~15LUX。
照度参考表1
天气 照度LUX
晴天 30000~300000
阴天 3000
日出日落 300
月圆 0.3~0.03
星光 0.0002~0.00002
阴暗夜晚 0.003~0.0007
照度参考表2
室内场所 照度LUX
生产车间 10~500
办公室 30~50
餐厅 10~30
走廊 5~10
停车场 1~5
室内刚能辨别人脸的轮廓,照度为20LX,下棋打牌的照度为150LX,看小说约需250LX,即25瓦白炽灯离书30-50厘米,书写约需要500LX,即40瓦白炽灯离书30-50厘米,看电视约需30LX,用一支3瓦的小灯放在视线之外就行了。
保持合适的照度,对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都有很大的好处;在过于强烈或过于阴暗的光线照射下工作学习,对眼睛都是有害的。
第二篇:办公场所管理标准
办公场所管理标准
为规范办公区域的管理,创造文明、整洁的办公环境,维护正常的办公秩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办公效率,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每位员工上班前打扫自己办公区域卫生,整理好文件,保持办公桌整洁,下班后重要文件必须收入抽屉,并整理办公桌上的物品,要求摆放整齐,清理当天的垃圾。
2、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放在抽屉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3、经常擦洗自己使用的电脑主机及键盘,爱护电脑。
4、上班时间内办公室内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聚众聊天、玩游戏、浏览与工作无关网站等。
5、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乱扔纸屑,物品不要随处摆放等。
6、工作人员离开办公桌30分钟以上需关闭显示器,离开一小时以上需关闭电脑电源。离开座位时办公椅要摆放整齐。
7、下班后最后一人离开时需关闭窗户、照明、饮水机及打印机电源。
8、每天由值日人员清理办公区卫生,保持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并负责每天的照明开关及饮水机水桶及时更换。
9、有空调的办公场所按照已下发的《包头化工空调管理制度》执行,保持门窗关闭。
生产技术部将按照以上标准对各单位进行不定期抽查。
生产技术部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第三篇:校内实训场所标准
一、(一)场地与环境要求
实训中心整体布局规划合理,安全保障措施到位。有防火、防盗、防爆的基本安全设备、管理办法和防护措施;有满足专业要求的通风、照明、控温和控湿等设备;水、电、气等管道布局合理、规范,便于检修;废气、废液等废材的处理、噪音对周边的影响应符合环保要求;实验实训所需的有毒物品,其使用、存放等务必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实验实训室生均面积能满足学生独立操作的教学要求,与职业活动环境接近。
2.实验实训室安全,无危险隐患。
3.实验实训室的通风、照明、控温、控湿等设施完好。电、水、气管道布置安全、规范。
4.实验实训室环保设施完善,包括废气、废渣、废液以及噪声的处理设施。
5.实训室干净整洁,育人环境良好。
6、不在车间、实训室及仓库吸烟和使用明火;
7、保持通道畅通无阻,消防设备完好无损;
8、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9、用电安全;
(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与经费投入要求
1.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合理,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并能满足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的要求。
2.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维修、保养、更新的经费有稳定的来源和可靠的保证。
二、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管理标准
(一)组织管理机构要求
1.建立系—专业—实验实训室三级管理机构,设专人负责。
2.各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3.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检查、监督、调控、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二)规章制度要求
1.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和人员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实践教学标准,各种资料、设备台账、设备运行记录、操作规程等教学文件齐全,并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
3.建立严格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
4.建立严格的实训环境,劳动保护、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等规章制度。
5.建立严格的实训基地评估考核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四篇:消防安全十类场所排除整治标准
山西省十类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一、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
(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营业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3、是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是否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严格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和每月防火检查制度,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5、内部装修是否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建筑内部装饰装修防火管理的规定。
6、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7、是否设置醒目禁火标志。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吸烟、明火照明和燃放烟花爆竹。
8、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9、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公共娱乐场所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确保完整好用。
10、消防控制室是否悬挂各类规章制度和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操作人员必须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持证上岗,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程序和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11、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接受专门的消防业务培训;新职工上岗前是否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12、在醒目位置张贴消防安全承诺书。
13、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及其前室的防火门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具有自闭功能,并处于常闭状态;常开式防火门能够远程控制关闭并反馈信号;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应从内部开启,并有明显标识和使用提示。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
2、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
3、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当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
4、与其它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当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商住楼内的公共娱乐场所与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当分开设置。
5、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和距离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6、观众厅、舞厅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卡拉OK厅及其包房内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
8、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公共娱乐场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间等处应按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
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营业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学校、幼儿园的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医院住院楼、养老院、福利院负责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
3、是否明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
4、是否实行防火巡查制度,特别是检查医院的住院楼、学校幼儿园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夜间巡查制度是否落实。
5、是否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
6、室外广告牌、车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
7、是否占用消防车通道,是否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8、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9、学校实验室、医院的放射间、胶片室、手术室、易燃制剂室、药(库)房等重点部位在使用期间是否设专人监护。
10、疏散门是否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是否在常闭式防火门、安全疏散通道等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11、是否成立志愿消防队,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12、是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配置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高层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是否单独设置出入口;
2、室内吊顶是否采用不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难燃烧体;
3、医院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病房楼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防火间距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妨碍消防登高车作业的架空电力线、管廊等。
5、高层病房楼疏散楼梯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多层病房楼楼梯间首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米处。
6、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设置明显标志。
7、建筑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卷帘门和转门,疏散走道、楼梯间不应设置金属栅栏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8、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病房楼、门诊楼、手术部应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件应当完整好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9、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队员应当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的基本技能,定期开展消防技能训练。
5、加强火源管理,是否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用火、动火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审批范围、程序、要求等内容。
6、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是否擅自拉接电气线路、设置炉灶。
7、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内装修、建筑保温材料(彩钢板芯材)是否采用A级不燃烧材料。门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8、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9、是否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并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员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保证消防水源充足,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小于4.0米,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无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2、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
3、建筑各功能分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厂房、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4、生产车间及宿舍等区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当保持畅通,严禁上锁;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得少于2个。
5、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6、生产加工车间、宿舍外墙门窗严禁设置金属栅栏和防盗网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7、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当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8、车间内中间仓库的储量不应超过一昼夜的使用量;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集中摆放,机电设备、消防设施周围0.5m的范围内不得堆放可燃物。
9、配电线路应按照规范敷设,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装置。
10、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应当根据需要限量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当天的使用量;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当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燃气或燃油管道上应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
四、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旅游、文物古建筑)
1、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2、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b)用火、用电、用油、用气、人员住宿有无违章;
c)新建、改建、扩建、修缮工程及电气设备安装、使用是否依法申报,古建筑内使用的经幡、绸缎、罗盖、织布等可燃饰物是否经过阻燃处理;
d)是否被占用作为民居、粮仓、旅馆、饭店或办公场所使用,是否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e)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f)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设置及完好情况;
g)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及员工消防教育培训、岗位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h)地处郊野的古建筑周围30m范围内是否有杂草等易燃物,是否堆放柴草、木料、杂物等易燃物品,高压输变电线路有无跨越古建筑保护单位;
i)消防控制室值班、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情况;
j)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k)水泵房、配电室、风机房、电梯机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l)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m)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及电气设备、生产用火的使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n)是否依法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o)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游览、参观或开放期间防火巡查每2小时至少一次;结束后应对建筑物室内或现场进行检查;值班或看守人员夜间防火巡查不少于两次。可利用本单位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设备辅助开展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用油、用气、人员住宿有无违章;
b)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是否在指定地点进行,是否有专人看管并落实防火措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d)有无遗留火种、游客吸烟、动用明火现象; e)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f)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防火标识是否完好; g)有无在保护区域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现象;
h)地处郊野的古建筑周围30m范围内是否有杂草等易燃物,是否堆放柴草、木料、杂物等易燃物品,高压输变电线路有无跨越古建筑保护单位;
i)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情况; j)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员工及僧侣等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建立防火档案。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c)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安全标志、逃生器材等有无埋压、圈占、遮挡、损坏情况;
d)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是否在指定地点进行,是否有专人看管并落实防火措施。
e)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f)有无遗留火种、游客吸烟、动用明火现象; g)有无在保护区域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现象; h)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5、防火检查、巡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6、因工作需要确需动用明火时,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到场监护,并进行下列内容的防火检查:
a)是否办理动火许可证,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动火地点与周围建筑、设施等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动火地点附近四周是否有影响消防安全的物品,施工现场是否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c)焊具是否合格,燃气、氧气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放置地点是否符合规定; d)电焊电源、接地点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e)动火监护人是否在位,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是否落实;
f)现场废料及易燃可燃材料应当及时清理。
7、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主办单位应当提前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安全措施。
8、在古建筑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古建筑内拍摄电影、电视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10、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报告,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部门、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根据需要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11、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并存档备查。
12、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13、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1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每年应当从其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消防设施、器材的购置、更新、维护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支出。
15、古建筑单位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组建消防应急救援的第一、二灭火应急力量,熟悉和掌握初起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程序。
16、发现火灾时,现场员工、僧侣等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并在1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应急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靠近火灾报警按钮附近或电话的员工、僧侣,立即摁下火灾报警按钮或拨打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b)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僧侣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等设施器材灭火;
c)现场员工、导游、僧侣等迅速引导人员疏散。
17、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或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应急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迅速展开指挥,召集各行动小组按程序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c)通讯联络组通知员工赶赴火场,并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d)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e)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在场游客疏散; f)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g)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18、古建筑单位应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和逃生设备。位于偏远地区的古建筑(群)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充分发挥消防设施在火灾扑救中的作用:
a)加强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自动消防设施由专门人员操作,确保完好有效;
b)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控室必须每日24h专人值班,每班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消防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c)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
1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配备相应的疏散逃生设备、器材。
20.导游、员工、僧侣等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疏散逃生相关知识、技能及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
a)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管理,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疏散指示标志等设置明显、功能完好;
b)熟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逃生路线,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 c)掌握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具备火场逃生和火灾扑救中的自我防护技能; d)熟悉单位疏散预案,参加应急疏散演练。
21、火灾发生时,员工、僧侣、导游等在场人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正确路线、有序逃生,并提醒火场人员疏散时不要恐慌,防止拥堵踩踏。
22、发生火灾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多个防火分区的,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23、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2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 a)组织演练前,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预案内容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明确各自职责任务;
b)演练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应当通知所有在场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c)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问题,做好记录,针对存在问题不断修订、完善预案内容。
25、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培训,具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是消防安全“明白人”。
26、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建立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僧侣等人员参加的消防教育培训。
27、导游、员工上岗、转岗前,临时替岗人员,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员工、僧侣、志愿消防队员等应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掌握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c)掌握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d)掌握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 e)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和逃生自救。
28、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消防设施标志。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
b)提示性标志。如:提示顾客注意安全出口位置、爱护消防器材等标志,电闸箱上设置“闭馆请切断电源”提示语等;
c)警示性标志。如:提示“请保持通道畅通”、“请勿吸烟”等标志; d)禁止性标志。如:提示“严禁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严禁燃放焰火等标志”、“严禁堵塞占用安全通道”、“严禁乱拉电线”等标志。
2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在明显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告牌、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单位应在门票上印制消防安全宣传提示或在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30、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的导游、员工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31、古建筑(群)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2、古建筑的消防器材、疏散设施及消防安全提示性、警示性等标志的图例和设置位置可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山西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标志》(试行)的要求执行。
五、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高层、地下建筑)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高层、地下建筑及其内部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
2、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按要求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同一高层、地下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是否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住宅区的物业服务单位是否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4、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5、室内外装修装饰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及广告牌设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
6、建筑内是否设置有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
7、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对自动消防设施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8、消防控制室是否悬挂各类规章制度和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操作人员是否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持证上岗,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程序和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9、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完整好用。
10、重点部位是否设置防火标识及“三提示”标识,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11、是否使用燃气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12、地下建筑是否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设置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
13、是否设置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
14、商店营业厅是否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15、当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 厅(含具有卡拉OK 功能的餐厅)、游艺厅30(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是否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
16、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排风设备是否布置在地下建筑内。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行消防车道;当设置环行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
4、一类公共建筑、塔式建筑、高度超过32层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5、高层建筑消防水池、高位水箱的储水量应符合要求,屋顶检查用消火栓压力显示正常,室内外消火栓设置符合要求,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车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6、高层、地下建筑设置的自动灭火系统应当保障工作压力正常;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7、高层、地下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工作正常,应急广播或声光报警的播放或警报声压级符合要求,系统控制主机控制程序及联动方式设置符合要求。
8、高层、地下建筑内机械防排烟系统排烟阀、送风阀或自然排烟口严禁遮挡,防排烟风机、排烟阀、送风阀应能远程控制启动,手动操作排烟阀、送风阀能够连锁启动相应风机,风速、风压符合要求。
9、高层、地下建筑消防用电应符合相应负荷级别要求,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灯的设置数量、位置及照度应符合要求。
10、高层、地下建筑防火门、防火卷帘工作正常,常闭式防火门应保持关闭,常开式防火门能够远程控制关闭并反馈信号,防火卷帘能够远程联动控制,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
11、建筑面积大于500m2 的丙类地下厂房;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可燃物品地下仓库;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13、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14、不得使用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
15.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它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6.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公共活动用房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17、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商店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8、地下建筑内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9、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在地下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应设置应急照明灯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0、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设置安全出口标志。
21、公共建筑应沿疏散走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且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22、室内装修不应低于B1级(难燃)
23、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 级(不燃)装修材料。
24、地下建筑用作场所和仓库时,应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当设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第二个安全出口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当厂房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当仓库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 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25、地下商店应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六、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3、是否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4、施工现场、工棚、办公区域是否当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应当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操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作业现场应当严格落实防火监护措施。
5、临时消防车道、临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保持畅通,不得遮挡、挪动疏散指示标识,不得挪用消防设施。
6、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与施工进度配套的临时消防水源,消防供水的压力、流量是否能够满足灭火要求。
7、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是否与作业区、可燃材料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在建工程内设置人员住宿场所。
8、在建工地宿舍、办公用房等临时用房彩钢板的芯材是否为A级不燃材料,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疏散出口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9、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电气设备与可燃、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0、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11、工程现场应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和应急照明灯。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厨房操作间、锅炉房与办公用房、宿舍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m。
2、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如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3、按要求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与在建工程的施工保持同步。
4、建筑高度大于24m或体积超过30000立方米(单体)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临时用房建筑面积之和大于1000平方米或在建工程单体体积大于10000立方米时,应设置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5、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室内消防竖管的设置位置应当便于消防人员操作,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结构封顶时,应当将消防竖管设置成环状,且管径不应小于100mm。
6、当外部消防水源不能满足临时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贮水池。临时贮水池宜设置在便于消防车取水的部位,其有效容积不应小于一次灭火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7、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当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配电线路应当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并保持连续不间断供电。
8、在建工程的外保温、外墙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防火设计、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规范要求。
9、临时用房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10、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外脚手架、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
七、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1、建设工程应当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
2、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档案。
3、严格落实每日防火巡查、每月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区域,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动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措施。
5、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应当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对自动消防设施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自动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6、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新上岗和转岗的员工应当接受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7、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不需要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装备。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路等保持安全距离;储存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要求。
2、应当在生产区、储罐区、装卸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并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需要。
3、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储罐区、生产装置区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冷却装置,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干粉、泡沫液等灭火药剂。
4、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应当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和安全技术规定,其设备必须设置避雷、防静电装置,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自检自测应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紧急事故处理设施应当保持完好有效,工艺装置和管道的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应当完好、醒目。
5、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水泵房应当与其他部位做防火分隔,设置甲级防火门、应急照明灯;消防给水系统管道阀门应当保持开启,主备泵应当能自动切换。
6.场所设置标准 站内平面布置:
1、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2、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0.4条至第4.0.9条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设施内设置明火设备时,则应视为“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其中,对加油站内设置的燃煤设备不得按设置有油气回收系统折减距离。
3、加油加气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限。加油工艺及设施:
1、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油罐)
2、加油机不得设置在室内。(加油机)
3、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工艺管道系统)
4、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工艺管道系统)
LPG加气工艺及设施:
1、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置止回阀。(LPG储罐)
2、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官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状态。地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放散管管口应垂直向上,底部应设排污管。(LPG储罐)
3、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及液位上、下限警报装置。(LPG储罐)
4、LPG储罐严禁设置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LPG储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应布置在车行道下。(LPG储罐)
5、设置在地面上的泵和压缩机,应设置防晒罩棚或泵房(压缩机间)。(泵和压缩机)
6、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LPG加气机)
7、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低于0.5m.(LPG加气机)
8、液化石油气罐的出液管道和链接槽车的液相官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LPG管道系统)
9、链接LPG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置安全拉断阀。(槽车卸车点)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1、采用液压设备增压工艺的CNG加气子站,其液压设备不应使用甲类或乙类可燃液体,液体的操作温度应低于液体的闪点至少5℃。(CNG加气子站工艺设施)
2、天然气进展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可手动操作的紧急切断阀的位置应便于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气源。(CNG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LNG和L-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LNG储罐的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LNG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器应与进液管道紧急切断阀连锁。
2、LNG储罐最高液位以上部位应设置压力表。
3、在内罐与外罐之间应设置检测环形空间绝对压力的仪器或检测接口。
4、液位计、压力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LNG储罐、泵和汽气化器)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1、加油加气站工艺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2)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具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3)地上LPG储罐、地上LNG储罐、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CNG储气设备,应配置2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
(4)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
(5)LPG泵和LNG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6)
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³;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不少于2块,沙子2m³。加油加气合建站应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灭火器材配置)
2、加油加气站的LPG设施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电气、报警和紧急切断系统
1、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LPG、LNG、和CNG管道以及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供配电)
2、钢制油膜、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防雷、防静电)
3、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防雷、防静电)
4、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报警系统)
5、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设置有LPG设备、LNG设备的场所和设置有CNG设备(包括罐、瓶、泵、压缩机等)的房间内、罩棚下,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系统)
6、加油加气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切断加油泵、LPG泵、LNG泵、LPG压缩机、CNG压缩机的电源和关闭重要的LPG、CNG、LNG管道阀门。紧急切断系统应具有失效保护功能。(紧急切断系统
八、仓储物流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标准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储存物资应当严格按照划定的堆装区域线和核定的存放量储存,储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堆、限额存放。
5、设置醒目禁火标志。严禁火柴、火机及香烟等进入库区,机动车辆进入库区应安装防火罩,进入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及其他堆装机械应有防止打出火花的安全防火装置。
6、火灾危险性大、储存物资价值大或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型仓库,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并配备消防车辆。
7、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基本理化性质及注意事项应当上墙明确,本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四懂四会。
8、租赁库房或多家共用库房应当明确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甲、乙、丙类仓库不应违规采用彩钢板夹芯材料搭建。
2、有爆炸危险的仓库或仓库中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当采取防爆措施、设置泄压设施。
3、库房的防火间距内不应违规搭建建筑物。装卸作业需要搭建雨棚时,应当采用不燃烧材料搭建。装卸作业雨棚不应违规作为临时仓库使用。
4、库房的防火墙上,必须开设甲级防火门的,应设置常闭防火门。
5、库房仓间内不应违规用可燃材料搭建阁楼、分隔小间。
6、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的地面,应当采用不发火花的混凝土地面或其他不易产生火花的地面。
7、储存自燃物资和危险物品的库房,应有隔热降温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8、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一百五十平方米。库房内应留出二米宽的主通道。仓库内堆放物品须遵守下列规定:
(1)堆垛上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三米的顶距(人字屋架从横梁算起);
(2)物品与照明灯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五米的灯距;
(3)物品与内、外墙之间应分别留出不少于零点三米和零点五米的墙距;(4)物品堆垛与柱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一米的柱距;(5)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应留出零点一米的垛距。
9、需要设置货架堆放物品时,货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10、货架不应遮挡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喷头以及排烟口。
11、电源应设总闸,每个库房应单独设分电闸。开关箱设在库房外,并做好防雨设施,人员离开即拉闸断电。
九、粮食储存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粮食储备库)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是否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逐项进行登记并及时整改。
5、是否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6、加强电源、火源的管理,严禁在架空线路下堆放粮垛、作业机械及配电箱周围堆放可燃物,严禁违规使用除照明以外的电器和私拉乱扯电气线路。严禁火柴、火机及香烟等进入库区,机动车辆进入库区应安装防火罩,施工作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离和灭火措施。
7、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8、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粮库与周围建筑之间及粮库内各茓囤之间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严禁违规占用、改变。严禁设置临时堆垛超量存储。
2、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应当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3、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保持畅通,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分别不小于4.0米,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无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4、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材、火灾报警和避雷设施。
5、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按建筑体积最大的一座仓库的建筑体积V计算。V≤3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3000m3<V≤2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5L/s;20000 m3<V≤5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35L/s;V>5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45L/s。
6、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 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7、粮食总储量在40000吨以下的立筒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5米;粮食总储量在40000吨至50000吨之间的立筒仓和粮食总储量在50000吨以下的浅圆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20米;粮食总储量在50000吨以上的立筒仓、浅圆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25米。
8、浅圆仓组内每个独立仓的储量不应大于10000吨。
9、消防电源不符合二级以上负荷供电要求时,应当采用柴油发电机等自备发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
十、“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2、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监督公示牌,注明名称、地址、面积、经营性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监督主责单位及场所消防安全承诺和举报电话。
3、是否建立健全每日防火巡查和每月防火检查制度,完善消防安全档案。
4、是否按要求配备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完整好用。
5、是否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违规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6、是否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对存在经营、仓储、住宿“三合一”或“多合一”的,限期搬出住宿人员,搬出确有困难的,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为常闭乙级防火门。商业店铺留宿人员不得超过2人。
2、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人员住宿宜设置在首层,并直通出口。
3、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
4、电气线路的规格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要求,不应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电气线路敷设应避开可燃材料,并采取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吊顶为可燃材料或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电气线路均应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
5、照明灯具表面的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使用卤钨灯和额定功率超过100W白炽灯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其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保护,卤钨灯、高压钠灯、金属卤灯光源、荧光高压汞灯(包括电感镇流器)、超过60W的白炽灯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体上。
6、装饰装修材料应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禁止使用聚氨酯类以及在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
7、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8、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不得遮挡、封堵消防设施,不得改变防火分区和占用疏散通道,不得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
第五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参照标准
关于印发《XX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建设
参照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社区管委会:
《XX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参照标准(试行)》已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附件:XX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参照标准(试
行)
中共XX镇委
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7月18日
主题词:印发 社区中心办公场所 参照标准 通知
抄送:
XX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7月18日印发
(共印70份)
XX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建设
参照标准(试行)
为规范有序地开展社区建设,推进村级组织设置改革,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社区管理服务职能作用,根据社区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XX镇社区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参照标准(试行)。
一、总体要求
社区中心办公场所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建设,要有适当的规模,场所以浅色为主色调,各类牌子以浅绿色为主色调,给人文明、温馨、洁雅的印象,各类背景装饰、形象标志、工作制度等要醒目和谐,材质、规格、字体等要统一规范。
二、场所布局及名称
社区中心应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有效管理、优秀服务”的原则,设“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同时按照“六室六站二栏一厅一校一家一场所”设置服务、活动功能。统称“XX镇××社区中心”(各社区根据场地大小实际,要求在醒目位置用铜字进行标识)。各个社区要根据服务需求,及时增加一些服务设施、服务项目。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要按照社区2000-4000户、1万人口的规模要求,每百户20平方米标准配置,一般按照满足3000户或者4000户计算,不少于600平方米或者800平方米(社区办公场所可集中一处,也可以多处结合)。具体功能标准如下:
(一)办公场所(六室六站)。一般设“六室”、“六站”,即社区组织办公室、综合治理(纠纷调解)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室)、档案室、社区警务室,民政事务站、劳动保障站、卫生计生站、文化体育站、综合信息站、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各乡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六站”的部分功能设立在“一站式”服务大厅,以便提供服务、代办事项。
1、社区组织办公室。是社区组织接待来访、研究工作、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可设置书记、主任室,副书记、副主任室、委员办公室、群团工作办公室等。应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品,包括桌椅、文件档案柜、办公电脑、通信设备等,张贴相关工作人员职责,存放有关会议记录和相关工作台帐等。一般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
2、社区多功能活动室(电教室)。是社区召开各种会议、举行文化活动及开展学习培训的场所。室内要保持环境整洁、配备必要的桌椅和扩音设备等。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会议制度、协商议事制度、社区干部分工责任制度、远程教育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用制度等应规范上墙。一般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上。
3、综合治理(纠纷调解)室。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的阵地。要按照有关要求悬挂工作流程图、组织机构图和工作职责。一般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上。
4、图书阅览室。是村民学习知识、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存放图书人均不少于一册,报刊杂志10种以上,室内光线良好、卫生整洁,图书归类管理有序,有桌椅供村民学习使用。应配有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开放时间,有图书借阅规章制度。一般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
5、社区档案室。保管在本社区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本社区工作情况、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包括图表、簿册、声像材料等)。
6、社区警务室。是向村民提供社区警务服务,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治安的服务机构。
7、民政事务站。是向村民提供帮扶救助的便民服务机构。应落实固定工作人员,配备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8、劳动保障站。是向城乡登记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提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服务、协助开展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机构。应落实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配备电脑、电话、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9、卫生计生站。是向村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般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符合国家有关村卫生室的设置要求。创建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上。
10、文化体育站。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管理社区文体器材,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服务机构。
11、综合信息站。是向村民提供生产生活信息及其它综合性服务的机构。应具备农情资讯、土地流转、文化教育咨询和政务信息等服务功能。
12、党员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是社
区党组织、党代表和党员志愿者开展服务党员群众活动的重要窗口。服务中心应按照《温州市“星级党员服务中心”评估指标》的要求进行设置,具备党务政策咨询、传播党建理论知识、办理党员有关业务等服务功能。用房面积能够适应服务需要。
(二)服务场所(一厅)。统称“一站式”服务大厅。一般应设置在一楼,方便村民办事。在服务大厅应设服务指南、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制度等,均应上墙,并对这些上墙内容的制作材料、大小尺寸、颜色统一规范,达到美观整洁。服务大厅应设民政事务、卫生(合作医疗)、计生、劳动保障等窗口,各乡镇也可结合实际另设综合服务、党员服务、综治服务、家电下乡、农林服务、社会保险等服务窗口,人口规模在10000人以内的可设3—5个。服务大厅应配有工作台、文件柜、联网电脑等必备办公设备,以及供群众来办事时休息的桌椅。要建立来访登记制度、来电登记制度、办事登记制度、盖印登记制度等,并配备便民服务手册。一般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
(三)管理和活动场所(两栏一校一家一场所)。一般设党务、居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社区学校、老年星光之家、室外文体活动场所。
三、背景装饰、形象标志
1、单位招牌板。
木质,一般规格28*200(各村可结合实际,确定规格),美黑体,竖式。
中国共产党XX镇××社区委员会(白底红字)XX镇××社区管理委员会(白底黑字)XX镇××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白底黑字)
2、其它机构牌子。有机玻璃反雕,规格18*50,红色大黑字体。
3、背景墙。浅绿底,行楷金色水晶字。中间为社区的标识,两边设置社区服务宗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4、电子显示屏(可视需要决定)
5、“创先争优”形象牌。要有办事人员、“创先争优”之星的姓名、相片,投诉电话、咨询电话。
6、科室牌(三角银色铝合金)
7、工作人员岗位牌(姓名、岗位、联系电话)
8、便民服务指南、便民服务登记表、手册、服务卡(纪委、政法委、民政)
9、电脑、固定电话、档案柜、饮水机、休息座椅、报刊杂志架等其它需要配置的用具
四、布置内容
1、社区
(1)行政区域图(2)党委会工作职责(3)党委书记工作职责(4)管委会工作职责(5)管委会主任工作职责(6)阅览室守则(7)图书借阅制度(8)图书室管理制度
(9)多功能活动室管理人员职责(10)多功能活动室管理制度
(11)档案室管理制度(12)警务室工作职能(13)警务室工作制度
(14)卫生计生服务站工作职责(15)社区学校工作职责(16)民政事务站工作职责(17)健身场所管理制度(18)志愿者服务守则(19)志愿者志愿服务流程(20)志愿者服务站活动流程
2、“一站式”服务大厅(有机玻璃双面夹写真,规格60*90)(1)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守则;(2)便民服务工作流程图(3)服务项目办事指南(4)工作制度(5)代办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