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疝外科解剖
股疝外科解剖
有用的知识:腹股沟疝的发生和腹股沟区解剖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
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斜疝比左侧多!?原因竟然是它!大腿根突然出来个包是怎么回事?很可能是股疝,那么什么是股疝?看完下面的解剖讲解,就会从根本上了解股疝和其发生机制了。
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首先让我们了解下肌腔隙和血管腔隙。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位于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由髂耻弓分隔成外侧的肌腔隙与内侧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间的重要通道。
右腹股沟区前面观
1、肌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髂骨内侧:髂耻弓。内有髂腰肌(止于股骨小转子)、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蔓延至大腿根部,即股骨小转子处,并可激惹股神经。
2、血管腔隙的界限前面:腹股沟韧带后面: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髂耻弓。腔隙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及淋巴管通过。右腹股沟区内面观2股鞘
是包绕在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前壁:由腹横筋膜延续而来后壁: 由髂腰肌筋膜和耻骨肌筋膜构成。股鞘的前壁和后壁在两侧相互融合。
在横断面及额状面上,股鞘被两个前后方向的结缔组织中隔分成三个部分。外侧部份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容纳股静脉,内侧部份称股管。
3股管是位于股静脉内侧的漏斗状的潜在性间隙,间隙内充填着淋巴管、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前壁为股鞘前壁的一部分,因而也是腹横筋膜的延续,围成一个漏斗状的间隙。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1.5cm处,股管的前后壁及内外侧壁相互融合,从而关闭了股管的下端。因此,股管并不是上下相通的结构。前面:腹股沟韧带和卵圆窝上缘的大腿阔筋膜后面:耻骨梳韧带和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上份为腔隙韧带,下份为前方的大腿阔筋膜和后方的耻骨肌外侧:股静脉。
股管的上口为股环,由髂筋膜和腹横筋膜构成。在股环四周,有较坚硬结构:前:腹股沟韧带后:耻骨梳韧带内侧:腔隙韧带外侧:股静脉表面的结缔组织。股管内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于股环处被壁层腹膜覆盖,由于该处腹压所致,腹膜形成凹陷,称股凹。
阿凡达2 主演:萨姆·沃辛顿 / 佐伊·索尔达娜 / 西格妮·韦弗
猫眼电影演出
详情
重要:在腹内压长期增加时,腹内压隔腹膜作用于股管内的脂肪组织等,使股环扩张,腹膜及腹腔内容经股环,股管及卵圆窝(隐静脉裂孔)突出,形成股疝。由于股环的外面与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等紧密临近,因此股疝极易嵌顿。
第二篇:肝胆疝外科2012年下半年护理工作计划
肝胆疝外科2012年下半年护理工作计划
根据医院本工作计划,按照评审要求,结合本科室上半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半年工作计划根据三甲医院评审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覆盖率100%的要求,参照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完善病房设施及布局,加强病房管理,通过定期召开的公休座谈会、深入连续的健康宣教,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通过对护士的分层管理,签订护理目标责任书,根据服务流程实施对患者的护理、诊疗,根据目标追究责任,以改善基础护理不到位,个别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现象,夯实基础护理病历质控小组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并有活动记录。护士长随机抽查或定期检查,认真执行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记录全面、签字及时、字迹清楚、无涂改,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力达98%根据评审标准加强各种制度、风险预案的考核。按照要求护士熟知的内容,利用晨会提问、业务学习的机会加强各种制度和感染知识的学习,注重风险预案的演习,并做好记录。加强实习护生的管理,专人带教,带教老师按照实习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带教,带教过程中,对同学做到放手不放眼,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积极配合科室同志进行科研,工作中需要搜集的资料,给予严格认真的记录,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加强科室安全管理,遵循医院“质量·安全”年的指令,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各司其职,保证护理质量安全、科室及患者财产安全,注意防火防盗,以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迎评,奋力备战。按照医院迎评部署,根据评审细则解读、完善、查缺补漏、冲刺阶段,脚踏实地奋战5个月,尽本科努力为医院争分不丢分
第三篇:《外科护理学》重点难点——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护理
(1)术前教育:告知病人戒烟,防止受凉,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巨大疝者,应劝其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用手压住内环。
(2)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
(3)术前检查:老年病人应了解心、肺、肝、肾功能以及有无糖尿病等。
(4)皮肤准备:阴囊及会阴部皮肤应仔细准备,不可损伤,以防感染。
(5)灌肠和排空膀胱:术前晚肥皂水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及便秘;进入手术室前排空膀胱,以防术中误伤。
(6)嵌顿疝及绞窄疝: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做好紧急手术准备,如禁饮食、胃肠减压、补液、给予抗生素、备血等。
2、手术后护理要点
(1)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屈曲,以减轻腹壁张力和切口疼痛,第2日可改为半卧位,3~6日可离床活动;但年老体弱、复发疝、绞窄疝、巨大疝者,卧床时间可延长至术后10日。
(2)饮食:疝修补手术,一般术后6~12小时可进流质饮食,第2日进软食或普食;肠切除手术,一般需禁饮食2~3日,待肠动恢复后,开始进流质饮食。
(3)切口护理:注意切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污染,必要时给予更换;使用“T”字带托起或用小枕垫起阴囊,可避免阴囊内积血,减轻阴囊肿胀;指导病人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以减轻切口疼痛。
(4)预防复发:预防和处理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咳嗽;及时处理术后尿潴留、排尿困难或便秘;告知病人进食有营养、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5)观察并发症:①切口感染:注意有无发热、切口红肿、疼痛等感染征象,尤其是绞窄疝手术后。②膀胱损伤:观察有无血尿、尿外渗及感染表现。
第四篇:西医综合:腹外疝、腹股沟疝、股疝知识要点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腹股沟疝
(一)概念
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骼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
腹股沟疝: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包括斜疝(腹股沟管)和直疝(三角)。男性多见,右侧比左侧多见。
斜疝:经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深环(内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环(皮下环),进入阴囊。斜疝最多见,占腹外疝75%-90%,占腹股沟疝85%-95%。
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不进入阴囊。以老年人多见。
(二)发病机制
1.先天性解剖异常: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
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
(三)临床表现
1.斜疝
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肿块;咳嗽、站立、行走时可降至阴囊或阴唇部。
①易复性斜疝:除腹股沟区有肿块和偶尔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②难复性斜疝:在临床表现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
③滑动性斜疝:除了不能完全回纳外,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④嵌顿性疝:为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后,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较轻微;嵌顿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内容物为肠袢,局部疼痛明显,可伴机械性肠梗阻表现;肠管壁疝(Richter)嵌顿时,局部肿块不明显,不一定有肠阻梗表现,被忽略。
⑤绞窄性疝:临床症状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缓解。绞窄时间较长者,由于疝内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疝外被盖组织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2.直疝
①常见于年老体弱者,病人直立时,在腹股沟内侧出现半球形肿块,不伴疼痛。
②疝囊颈宽大,平卧后疝块多自行消失。
③直疝疝囊绝不进入阴囊,极少发生嵌顿疝。
④内容物常为小肠或大网膜。
⑤膀胱有时可进入疝囊,成为滑动性直疝。
(四)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儿童及青少年
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可进阴囊
海氏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型
椭圆或梨形,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不突
仍突
精索与疝囊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
精索在疝囊前外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疝门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腹壁下动脉外
腹壁下动脉内 嵌顿的机会
多
少
(五)鉴别诊断
睾丸鞘膜积液
局限在阴囊内,不能扪及实质感的睾丸,透光试验阳性。
2.交通性鞘膜积液
站立时增大,平卧时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
较小,位于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
睾丸下降不全,较小,挤压有胀痛感,阴囊内睾丸缺如。
5.急性肠梗阻
患者、以肠梗阻起病,尤其病人肥胖或者疝块较小,容易漏诊疝的存在,最终容易导致绞窄发生。
(六)治疗
1.非手术治疗:1岁以下婴幼儿;年老体弱者;伴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
2.手术治疗
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合并糖尿病,术前先处理,防止术后复发。
⑴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所有腹外疝者。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适用于婴幼儿和绞窄性斜疝并感染者。结扎水平低于疝门所在水平,实质上将较大疝囊转化为较小疝囊。
⑵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官网:www.xiexiebang.com
①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
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健全者。
②腹股沟管后壁
a.Bassini法,提起精索,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b.Halsted法,把腹外斜肌腱膜在精索后方缝合,从而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c.McVay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d.Shouldice法,修补腹横筋膜。
⑶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
①传统疝修补术缺点: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自体组织因胶原代谢缺陷而不够坚固;将不同性质组织缝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愈合力差。
②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潜在的排异和感染风险。
⑷经腹腔镜修补术
经腹膜前法(TAPA)、完全经腹膜外法(TEA)、经腹腔补片植入技术(IPOM)、单纯疝环缝合法。
3.嵌顿性和绞窄性疝处理原则
⑴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进行手法复位
①嵌顿时间3-4h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②年老体弱或伴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未绞窄坏死者。
复位方法:头低足高;吗啡或杜冷丁用于止痛、镇静、松弛腹肌;托起阴囊,轻柔的将疝
官网:www.xiexiebang.com
块推向腹腔,另一手轻柔按摩浅环和深环复位后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尽早探查。
⑵嵌顿性疝原则上紧急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并解除肠梗阻症状。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判断嵌顿肠管的生命力前扩张或切开疝环,在解除疝环压迫前提下,根据肠管的色泽、弹性、蠕动能力及相应肠系膜内是否有动脉搏动等情况加以判定。如果肠管坏死,切除该肠管并进行一期愈合。若未坏死,应回纳肠管,结扎修补。
⑶绞窄性疝内容物已死,更需紧急手术。
4.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处理原则
⑴真性复发疝:技术问题或病人本身原因,手术部位再发;解剖部位及疝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
⑵遗留疝:除初次手术处理的疝外还有另外的疝,也称为伴发疝,其较小,临床上未发现,术中未进行彻底探查,成为遗留疝。
⑶新发疝:初次手术时,经彻底探查并排除了伴发疝,疝的修补手术也是成功的。手术若干时间后再发生疝,疝的类型与初次手术的疝相同或不相同,但解剖部位不同,为新发疝。
5.疝再次修补手术的基本要求
由经验丰富的、能够做不同类型疝手术的医师施行;所采用的手术步骤及修补方式只能根据每个病例术中所见来决定,辨别复发类型并非必要。
腹外疝
(一)概念
官网:www.xiexiebang.com
1.疝: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个部位。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薄弱点向体表突出所形成。腹内疝是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形成,如小网膜孔疝。
2.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①腹壁强度降低:先天腹壁的薄弱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
老年、久病、肌萎缩。
②腹内压力增高: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婴儿啼哭、搬运重物。
(二)临床类型
1.易复性疝:腹压增加时突出,压力减小时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2.难复性疝: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不引起严重症状。
以上两种疝内容物的血运没有障碍。
3.滑动性疝:疝内容物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属于难复性疝。
4.嵌顿性疝:内容物突出后疝囊颈将其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腹腔。
5.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合并肠壁血运障碍者。
嵌顿疝和绞窄疝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术前区分困难。嵌顿与绞窄鉴别关键是判断肠管生机,色泽、蠕动、弹性和系膜血管搏动。
6.Richter疝:嵌顿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也称为肠管壁疝。
7.Litter疝:嵌顿内容物为Meckel憩室,回肠末端的指状突出。
8.逆行性疝:嵌顿肠管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Maydl疝。
9.儿童疝:疝环组织较柔软,很少发生绞窄。
官网:www.xiexiebang.com
10.滑疝:多见于腹股沟疝,右侧多见(左:右=1:6);滑移的内脏以盲肠和膀胱为主,有时可为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三)腹股沟区解剖
1.皮肤、皮下组织
2.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腔隙韧带(腹股沟韧带和耻骨梳韧带交角);耻骨梳韧带(腔隙韧带在耻骨梳上的延续);浅环(皮下环、外环、腹外斜肌腱膜裂痕)。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自腹股沟韧带外侧1/2及1/3下缘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止于耻骨结节,内侧两肌肉融合成腹股沟镰(联合腱)。
4.腹横筋膜:腹横肌深面,腹股沟韧带向后的游离缘处加厚形成髂耻束,内环(深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2cm,腹壁下动脉外侧)。
5.腹膜外脂肪和壁层腹膜。
(四)腹股沟管解剖
1.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后壁:腹横筋膜;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
2.两环 内环(深环):腹横筋膜;外环(浅环):腹外斜肌腱膜。
3.内容物 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4.直疝三角(海氏三角)
三边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侧缘;底边:腹股沟韧带。
意义: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疝囊颈在腹部下动脉的内侧。
官网:www.xiexiebang.com
股疝
(一)概述及解剖
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称为股疝。
股管:上口称股环;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下口为卵圆窝。
股疝占腹外疝3%~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女性骨盆较宽广、联合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致股管上口宽大松弛故易发病。妊娠是腹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解剖
股管几乎垂直,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且股环本身小,周围多韧带,易嵌顿。腹外疝中,股疝嵌顿最多,高达60%。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应注意。
(三)临床表现
1.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呈半球形突起。
2.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由于疝囊外有脂肪堆积,疝块有时不完全消失。
3.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不明显。
4.易复性股疝症状轻。
5.嵌顿者局部疼痛伴肠梗阻症状,有时可掩盖局部症状。
(四)鉴别诊断
1.腹股沟斜疝。
2.脂肪瘤:基底不固定可活动;股疝基底固定不活动。
3.肿大淋巴结。
4.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压迫近心端股静脉结节增大。
5.髂腰部结核脓肿。
官网:www.xiexiebang.com
(五)治疗
1.最常用的手术:McVay修补法
2.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股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
3.嵌顿或绞窄性股疝,应进行紧急手术。
其他腹外疝
(一)切口疝
1.概念
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最常发生切口疝是经腹直肌切口。
2.感染常见原因
切口感染;手术操作不当;解剖因素;引流物过久;腹压高;切口愈合不良。
3.主要症状:腹壁切口处肿块出现, 肿块复位后,多能扪到疝环边缘。
4.原则上应手术治疗。
(二)脐疝
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易嵌顿称为脐疝。2岁前脐疝应保守治疗,5岁以上脐疝应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均应手术治疗。
(三)白线疝
可发生于腹壁正中线不同部位,大多数在脐上。小而无明显症状的白线疝,可保守治疗。症状明显者应手术修补。
第五篇:解剖名词解释
adductor canal收肌管:即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腘窝,长15-17cm。管的前壁为架于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大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管内由前向后有隐N、股A和股V。
femoral triangle股三角: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N、股A、股V、股管等结构及其分(属)支。
femoral sheath股鞘: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A、V上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两纵形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A、中间格纳股V、内侧格即股管。
femoral canal股管: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V裂孔。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femoral ring股环:股管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V毗邻。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lacuna musculorum肌腔隙: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内有髂腰肌、股N、股外侧皮N通过。
lacuna vasorum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V,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posterior space of antebrachial flexor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于前臂下段,指深屈肌、拇长屈肌与旋前方肌和骨间膜之间,为疏松结缔组织所充填。前臂脓肿时,该间隙往往积存大量脓液,常向下蔓延到手掌的掌中间隙。
flexxor retinaculum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前臂深筋膜在腕部的增厚,横架于腕骨沟的上方,尺侧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附于舟骨和大多角骨,与腕骨沟共同构成腕管。
Carpal canal腕管:腕掌侧,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N、桡侧囊(拇长屈肌腱鞘)、尺侧囊(屈肌总腱鞘)。
thenar space鱼际间隙、拇收肌间隙:手心外侧半。前界为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掌中隔,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内侧以掌中间隙为界,外侧是掌外侧肌间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1蚓状肌管与食指背面相通。
midpalmar space掌中间隙:掌中间鞘的内侧半,前界为第3~5指的屈肌腱、屈肌总腱鞘及第2~4蚓状肌,后界是骨间掌侧筋膜,外侧以掌中隔与鱼际间隙为界,内侧是掌内侧间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蚓状肌管达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fingerweb space & Web’s space指蹼间隙:联合孔,在第2~5指间掌骨头处,由位于指蹼深面的掌浅横韧带与掌腱膜的纵、横纤维所围成,是手指血管、N等出入的部位,又是手掌、于背与手指三者间的通道。
Pulp space指髓间隙:在指深屈肌腱抵止处远侧,皮肤和远节指骨远侧4/5的骨腹之间有纤维隔相连,此隔将指腹的脂肪分成小叶,形成指髓间隙,又称指端密闭间隙,内有皿管和N。炎症时宜早期切开减压,以保护末节指骨。
clavipectoral fascia锁胸筋膜:为张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深筋膜。有头V、胸肩峰动、V和胸前外侧N等结构穿过。
jugular venous arch颈动脉弓:为在胸骨上间隙内连于左、右颈前V之间的横行交通支,称颈V弓。此弓横过气管前方,在做低位气管切开时可能损及此V弓。
pretracheal space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中层脏部之间。间隙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V或奇V丛,并可能有甲状腺最下A,在幼儿还可见到胸腺上端或左头臂V及头臂干。此间隙向下与上纵隔相通。如有感染,脓液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此间隙为气管切开必经之处。
retropharynheal space咽后间隙:位于覆盖咽、食管后壁的颈深筋膜中层脏部(颊咽筋膜)与
椎前筋膜之间,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向咽侧壁外侧延伸的部分为咽旁间隙,向下通上纵隔。此间隙内的脓肿常易引起吞咽困难,亦可向下蔓延至上纵隔。
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上面围成,内有臂丛与锁骨下A及其分支通过。
carotid sheath颈动脉鞘:由颈深筋膜中层向两侧扩展包裹颈总A(或颈内A)、颈内V与迷走N形成的筋膜鞘。
ansa cervicalis颈袢:由第1~3颈脊N前支的分支构成。其中第1颈脊N前支的部分纤维随舌下N走行,在颈A三角内离开此N,称颈袢上根,沿颈内A及颈总A浅面下行。第2、3颈脊N前支的部分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颈袢下根,沿颈内V浅面(或深面)下行。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A鞘浅面合成颈袢。发支支配舌骨下肌。甲状腺手术时,多平环状软骨切断舌骨下诸肌,可避免伤及N。
suspensory ligament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悬韧带:由包裹甲状腺的假被囊在甲状腺侧叶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气管软骨之间增厚所形成。将甲状腺悬置于喉和气管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临床上可籍此鉴别颈部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
false capsule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被囊:由颈深筋膜中层脏部包裹甲状腺而形成。
Virchow淋巴结:位于颈根部,邻近左侧V角的锁骨上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临床体检时常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角淋巴结:为颈外侧上深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V交角处者,称颈内V二腹肌淋巴结,又称角淋巴结。收纳鼻咽部、腭扁桃体及舌根部的淋巴,该部癌转移较早累及的淋巴结。
乳房后间隙:为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使乳房可轻度移动。此处若感染化脓易向下扩展,宜作低位切开引流术。乳腺癌时如侵及此间隙,乳房即固着于胸前壁。Sibson fascia希氏筋膜、胸膜上膜:为胸内筋膜在胸膜顶上方自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具有保护和固定胸膜顶的作用。
Cooper ligament乳房悬韧带:为乳腺周围纤维结缔组织所形成的纤维束,向浅面和深面连于皮肤和胸肌筋膜,这些纤维束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当乳腺癌累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使皮肤表面出现类似“酒窝”状凹陷,临床称之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的常见体征之一。
axillary tail腋尾:为乳房外上部的乳腺组织,沿第三肋间经胸小肌下缘突向腋腔的部分。在检查乳房病变时应注意,以免遗漏。
costodiaphramatic recess肋隔隐窝:为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返折而成的半环形凹陷,其前方在锁骨中线达第8肋,侧方在腋中线达第10肋,向后至第12肋肋颈的下方。是胸膜腔间隙中最大的胸膜隐窝。内有少量浆液,即使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伸入其内,是人体直立时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内的出血、渗液和脓液常首先蓄积于此。由于肺的下缘、胸膜的下界及胸廓的下方三者在高度上不一致,所以肋膈隐窝受损时,能伤及胸膜或包括上腹部脏器,如肝、肾的上极,而不伤及肺。
root of lung肺根:为出入肺门的肺A、肺V、支气管、支气管动、V、淋巴管和N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肺根。
mediastinum纵隔:是位于胸腔内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结构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内器官主要包括心包、心脏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N、胸腺和淋巴结等。纵隔的境界:前界为胸骨,后为脊柱胸段,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经胸廓上口与颈部器官和筋膜相续,下达膈,且经膈的孔道与腹腔相联系。因此,纵隔气肿可上升到颈部,而颈部病也可蔓延到纵隔,纵隔的渗血或感染也可向下蔓延到腹膜后间隙。
食管上三角:纵膈左侧面,由左锁骨下A、脊柱和主A弓所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上份。
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A弓左前方的一个三角区,前界为左膈N,后界为左迷走N,下界为左肺A,内有A韧带、左喉返N和心浅丛,该三角为手术时寻找A导管的标志。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的总称。肺段的整体形态呈圆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朝向肺的表面,相邻肺段之间以薄层结缔组织分隔,是构成肺形态学和功能学的基本单位。通常将右肺分为10个肺段,左肺分为8~10个肺段。在肺段内,肺段A与肺段支气管伴行进入肺段,相邻肺段间的肺段A互不吻合。而肺叶V的属支
段间V则行于段间结缔组织内,收纳相邻肺段的血液。段间V为外科学和影像学支气管肺段的分段依据。
食管后隐窝:为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与奇V和胸导管之间,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下段手术经左胸人路,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心包裸区:两侧胸膜前界在第4~6肋高度分开,形成一个无胸膜覆盖的三角形区域,称心包裸区,即下胸膜间区,内为心和心包。此区距胸骨外缘约1厘米处心包未被胸膜和肺覆盖,致使心包直接与胸前壁相贴,临床上可经此进行心包穿刺。
arcuate line弓状线:位于脐以下4~5cm处,此处腹直肌鞘后层转至前层,而缺乏后层结构,腹直肌后方仅为腹横筋膜。上方腹直肌鞘后层的游离下缘成为弓状边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inguinal falx联合腱:呈弓形,位于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由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互相融合而成,构成腹股沟管后壁的内侧部分。
inguinal canal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4-7层中,一个由肌肉和筋膜形成的潜在性裂隙,长约4~5cm,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有前、后、上、下四壁和内、外两口。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external ring皮下环(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为腹股沟管的外口。
abdominal ring腹环:即腹股沟管内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为腹横筋膜上的一个卵圆形裂隙,有精索(男性)或子宫圆韧带(女性)穿过。
Hesselbach’s triangle直疝三角: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下界)、腹壁下A(外侧界)和腹直肌外侧缘(内侧界)之间。疝囊经该三角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直疝。
bare area of liver肝裸区:冠状韧带前、后两层之间有一定距离,这部分肝脏因无腹膜被覆故名肝裸区。此处肝的被膜直接与膈下筋膜相接。
hepatorenal recess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是平卧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十二指肠悬韧带:为连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部后面与右膈脚之间,由十二指肠悬肌和被覆于其表面的十二指肠空肠曲皱襞共同构成。有悬吊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也是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起始端的标志。
omental foramen网膜孔: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的后方,是网膜囊通向腹膜腔的唯一通道。前界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是下腔V表面的腹膜,上界是肝尾叶,下界是十二指肠球部。
omental bursa网膜囊:小网膜和胃后方,为小网膜、胃后壁及腹后壁的腹膜形成的扁窄间隙,属于左肝下后间隙。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常局限于网膜囊内,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
duodenojejunal flexure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升部末端与空肠起始部形成一个向上的弯曲,位于第2腰椎的左侧,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标志。
gastropancreatic fold胃胰襞:后腹膜壁层覆盖胃左A升段所成的条形隆起。
胃床:胃后面隔以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和脾相邻,胃下后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这些结构承托了胃,称为胃床。
Calot triangle胆囊三角(肝胆三角):由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肝下面围成的区域称Calot三角,胆囊A由此经过,是手术时寻找胆囊A的部位。
系膜三角:系膜缘处肠壁与两层膜膜围成一个三角形间隙,叫做系膜三角。空、回肠的血管、淋巴管和N在肠的系膜缘处进出肠壁。因三角处肠壁无腹膜覆盖,故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处理,以免形成肠瘘和感染扩散。
Meckel憩室:是卵黄囊发育的遗迹,出现率约3%,通常在距回盲部1米范围内的回肠对系膜缘,平均长度约7cm。由于Meckel憩室的粘膜含有胃腺样腺体,因此,Meckel憩室可发生消化性溃疡。McBurney点:右骼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段的交点,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点。边缘A、各结肠A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在近结肠边缘形成一个A弓,称为边缘A。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深屈肌腱被屈肌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鞘(桡侧囊)包绕。两腱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各2.5cm。屈肌总腱鞘常与小指指滑膜相通。由于拇长屈肌腱鞘一直延续到拇指的末节,故拇长屈肌腱鞘与拇指的制滑膜鞘相连。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之间的间隙。masseteric space的前界为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及腮腺组织;上达颧弓下缘;下抵下颌骨下缘;内侧界为下颌支的外面;外侧界为咬肌及腮腺的深面。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