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六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
实习六
食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测定
(一)原理
聚酰胺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又称“尼龙6”,在酸性条件下可与水容性酸性染料牢固结合;在碱性条件下则可解吸色素,用纸层析法或薄层层析法进行分离鉴别后,再与标准比较予以定性、定量。
(二)试剂
1. 聚酰胺粉(尼龙6)200目 2. 正丁醇 3. 无水乙醇 4. 1%氨溶液
5. 乙醇-氨液(9:1)6. 20%柠檬酸
7. 0.1%色素标准贮备液(1mg/ml):精确称取商品色素胭脂红、苋菜红0.1克容于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
8. 展开剂(临用现配)正丁醇:无水乙醇:1%氨水(6:2:3)
(三)仪器 9. 沙氏漏斗-G3 10.抽滤瓶:500ml 11.100 ml,500 ml 12.血红蛋白吸管 13.展开缸
14.玻璃水泵
15.带塞刻度比色管:10 ml 16.恒温水浴
17.量筒:25 ml,50 ml 18.天平19.吹风机
20.吸管:1 ml 21.白瓷蒸发皿 22.中速层吸滤纸 23.温度计 24.PH试纸 25.玻璃棒 26.滴管(四)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汽水类样品):将样品用两个杯子反复倾倒100次除去CO2,精确吸取样品50 ml放入100 ml烧杯中,加热到70℃,备用。2.吸附去杂质:称取聚酰氨粉1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倒入前处理的70℃的样品中,充分搅拌使样液色素全部被吸附,将样液全部移入沙氏-G3漏斗抽滤,用300ml 70℃ PH=4的蒸馏水分多次洗涤沉淀物,至洗液与原蒸馏水PH相同为止(洗涤过程必须充分搅拌,使所用的洗涤液与聚酰氨粉充分接触)。3.解吸: 用乙醇氨溶液15mlf分三次洗涤色素,解吸过程时时搅拌直至滤出液无色为止并收集全部解吸液。
4.浓缩: 将色素解吸液置于蒸发皿中在80℃水浴上浓缩至0.5-1ml,转入10ml刻度试管中,用少量50%乙醇洗涤蒸发皿,洗液并入并入刻度试管中。
5纸层析定性:为了判断样品中存在有几种色素以及是什么色素,必须进行纸层析进行鉴定。经上述浓缩后样品色素溶液于新华中速层析滤纸(8cm*16cm)距底边2cm的基线上点样点样点的直径应不超过2毫米为宜,样点间距离以及左右纸边各距2厘米。点样量20微升,同时根据样品颜色点上色素标准溶液点作对照。用展开剂在展开槽展开(展开前层析缸及滤纸先用相应的溶剂系统平衡10分钟后再展开)。待溶剂前沿到达离起始线12cm处,将滤纸取出于空气中晾干,测量各色素点的Rf值,于标准色素Rf值对照确定何种色素(以标准色素斑点Rf值衡量样品各色素斑点的Rf值是否于标准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色素的颜色是否完全一致,就可确定样品色素属于何种色素)。
Rf(比移值)=斑点移动距离/溶剂前沿距离 所使用的展开剂有:
1)正丁醇︰无水乙醇︰1%氨水 = 6︰2︰3 2)正丁醇︰吡啶︰1%氨水 = 6︰3︰4 3)异丁醇︰无水乙醇︰水 = 3︰2︰2 6.纸层析定量:将纸色谱的条状色斑剪下,用少量热水洗涤数次,洗液移入10ml比色管中,并加水稀释至刻度,作比色测定用。
分别吸取0.0 0.1 0.2 0.3 0.4ml胭脂红或苋菜红色素标准液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各加水稀释至刻度。目视比色。
(五)结果计算
X(g/kg,g/L)=A/(m*V2/V1)
式中 A:测定样液中色素的含量(mg)
m:样品质量或体积(g,ml)V1:样品解吸后总体积(ml)V2:样液点纸体积(ml)
第二篇: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测定(2019)
附件
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测定
(BJS
2019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含保健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果冻、蜜饯、糖果、饮料等食品(含与上述基质相同的保健食品及片剂、硬胶囊剂保健食品)中匹可硫酸钠的测定。
原理
试样粉碎后经水或甲醇溶液提取,必要时经聚酰胺净化后,经反相色谱柱分离,电喷雾离子源离子化,多反应离子监测检测,外标法定量。
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乙腈(CH3CN):色谱纯。
3.1.2
甲醇(CH3OH)。
3.1.3
无水乙醇(CH3CH3OH)。
3.1.4
氨水(NH3H2O):浓度25
%~28
%。
3.1.5乙酸铵(CH3COONH4):色谱纯。
3.1.6
三氯乙酸(C2HCl3O2)。
3.1.7聚酰胺固相萃取柱:取1
g聚酰胺粉(层析用,200目),用10
mL水活化,并装填于带有适量脱脂棉花的10
mL一次性注射器中。亦可采用商品化固相萃取小柱(1000
mg,6
cc),使用前用水活化,或按商品说明书进行活化操作。
3.2
试剂配制
3.2.1
三氯乙酸溶液(1
%):称取10
g三氯乙酸(3.1.6),加1000
mL水溶解。
3.2.2
%甲醇溶液:量取700
mL甲醇(3.1.2),加水定容至1000
mL。
3.2.3无水乙醇-氨水-水溶液(7+1+2,体积比):量取100
mL氨水(3.1.4),700
mL无水乙醇(3.1.3),水200
mL,混匀。
3.2.4乙酸铵溶液(10
mmol/L):称取0.77
g乙酸铵(3.1.5),加入1000
mL水溶解,经0.22
μm水相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3.3
标准品:匹可硫酸钠,其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式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标准储备液(1000
mg/L):准确称取匹可硫酸钠标准品10
mg(精确至0.00001
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00
mg/L标准储备液,4℃避光保存,有效期1个月。
3.4.2
标准使用液(5
mg/L):取标准储备液(3.4.1)1
mL于2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5
mg/L的标准使用液,4℃避光保存,有效期7天。
3.4.3
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准确量取标准使用液(3.4.2)适量,用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250
ng/mL、500
ng/mL,或依仪器响应和实际情况配制适当浓度的标准系列工作溶液。
3.5
材料
3.5.1
微孔滤膜:0.22
μm,PES滤膜和PTFE滤膜。
仪器与设备
4.1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ESI)离子源。
4.2
分析天平:感量分别为0.0001
g和0.00001
g
4.3
超声波水浴。
4.4
恒温水浴锅。
4.5
固相萃取装置。
试样制备
5.1
果冻、蜜饯、糖果、固体饮料、片剂、硬胶囊剂
取适量代表性样品(硬胶囊剂取内容物),采用捣碎、剪碎或研碎等方式混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记。
5.2
液体饮料
充分混匀,直接取用。
分析步骤
6.1
试样提取
6.1.1
果冻
称取1
g(精确到0.001
g)试样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水,80
℃水浴至胶质溶散,水浴过程中注意摇散,提取液转移至25
mL容量瓶中,加入2.5
mL三氯乙酸溶液(3.2.1),用水定容至25
mL,待净化。若提取液浑浊,可取适量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待净化。
6.1.2
蜜饯
称取1
g(精确到0.001
g)试样于50
mL离心管中,准确加入40
mL水,超声提取15
min,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5mL水洗涤残渣,洗涤液并入同一容量瓶,加入5
mL三氯乙酸溶液(3.2.1),用水定容至50
mL,待净化。
6.1.3糖果
6.1.3.1压片糖果
称取0.5
g(精确到0.0001
g)试样于50
mL离心管中,准确加入10
mL
%甲醇溶液(3.2.2),涡旋30
s,超声提取30
min,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1
mL于5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过PTFE微孔滤膜,待测。可根据实际浓度用水适当稀释至线性范围内,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6.1.3.2其他糖果
称取1
g(精确到0.001
g)试样于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80℃水浴至样品溶解(胶基糖果水浴15min,水浴过程中注意摇散),转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5
mL水洗涤烧杯,洗涤液并入同一容量瓶,加入5
mL三氯乙酸溶液(3.2.1),用水定容至50
mL,待净化。若提取液浑浊,可取适量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待净化。
6.1.4
固体饮料
称取1
g(精确到0.001
g)试样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水,80℃水浴10
min,8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提取液,加入20
mL水洗涤残渣,涡旋30
s,8000
r/min离心5
min,合并两次提取液,于提取液中加入5
mL三氯乙酸溶液(3.2.1),用水定容至50
mL。若提取液浑浊,可取适量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待净化。
6.1.5
液体饮料
称取1
g(精确到0.001
g)试样于25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20
mL水,80℃水浴10
min,放冷后加入2.5mL三氯乙酸溶液(3.2.1),用水定容至25
mL。若提取液浑浊,可取适量8000
r/min离心5
min,上清液待净化。
6.1.6
片剂、硬胶囊剂
同“6.1.3.1压片糖果”。
6.2
试样净化
6.2.1果冻、液体饮料
取10
mL待净化液至已活化的聚酰胺固相萃取柱(3.1.7)内,待溶液流尽后,依次用10
mL水、15
mL
%甲醇溶液(3.2.2)洗涤,20
mL无水乙醇-氨水-水溶液(3.2.3)洗脱,收集洗脱液于80
℃水浴上蒸发至近干,用水定容至10
mL,过0.22
μm
PES或PTFE滤膜,待测。可根据实际浓度用水适当稀释至线性范围内,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6.2.2蜜饯、其他糖果、固体饮料
净化操作同“5.2.1果冻、蜜饯、液体饮料”,洗脱液于80
℃水浴上蒸发至近干,用水定容至5
mL,过0.22
μm
PES或PTFE滤膜,待测。可根据实际浓度用水适当稀释至线性范围内,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
6.3
空白试样
称取空白试样适量,与试样同法处理,制得空白基质溶液。
6.4
仪器参考条件
6.4.1
色谱条件
6.4.1.2色谱柱:C18柱,2.1
mm×100
mm,2.6
μm,或同等性能的色谱柱。
6.4.1.2
流动相:10
m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85+15)
6.4.1.3
流速:0.3
mL/min
6.4.1.4
柱温:35℃
6.4.1.5进样量:5
μL
6.4.2质谱条件
6.4.2.1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
6.4.2.2
扫描方式:正离子扫描。
6.4.2.3检测方式:多反应模式(MRM)。
6.4.2.4干燥气、雾化气、鞘气、碰撞气等均为高纯氮气或其他合适气体,使用前应调节相应参数使质谱灵敏度达到检测要求,喷雾电压、离子源温度、干燥气温度、鞘气温度、鞘气流量等参数应优化至最佳灵敏度。
6.4.2.5参考监测离子对和参考参数
表1匹可硫酸钠定性、定量离子和质谱分析参数参考值
名称
母离子
子离子
去簇电压(V)
碰撞能(V)
匹可硫酸钠
438.2
183.9*
120
438.2
278.2
120
*定量离子对
6.5
试样测定
将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中测定。根据保留时间和相对离子对丰度比定性,外标峰面积定量。
表2
定性确证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相对离子丰度(%)
>50
>20—50
>10—20
≤10
允许的相对偏差(%)
±20
±25
±30
±50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样外,均按试样同法处理。
结果计算
试样中匹可硫酸钠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X—食品中匹可硫酸钠(以C18H13NNa2O8S2H2O计)的含量,mg/kg;
c—试品溶液中匹可硫酸钠(以C18H13NNa2O8S2H2O计)的浓度,ng/mL;
V—试品稀释液体积,mL;
1000—单位换算;
m—试品质量,g。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专属性
9.1
灵敏度
果冻、蜜饯、其他糖果、饮料取样量为1
g,稀释倍数为25时,定量限为0.125
mg/kg,检出限为0.05
mg/kg;压片糖果、片剂、硬胶囊剂取样量为0.5
g,稀释倍数为50时,定量限为0.5
mg/kg,检出限为0.2
mg/kg。
9.2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
9.3
专属性
空白试验应无干扰。
附录A
匹可硫酸钠相关信息
表A.1
匹可硫酸钠名称、CAS号、分子式、分子量、结构式
名称
CAS号
分子式
分子量
结构式
匹可硫酸钠
Sodium
picosulfate
10040-45-6
C18H13NNa2O8S2
481.41
附录B
标准色谱图
B.1
标准品总离子流色谱图(250ng/mL)
B.2标准品提取离子(定量)色谱图(250ng/mL)
B.3标准品提取离子(定性)色谱图(250ng/mL)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
验证单位: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广东省质量监督食品检验站)、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何嘉雯、温家欣、赖宇红、刘亚雄、罗卓雅、方继辉
第三篇:GB 5009.12-2010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 lead in food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1985/5/16 【实施日期】2010/6/1 【修订日期】2010/3/26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5009.12-2003 【被代替标准】GB 5009.12-2017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铅的测定。
第四篇:GB 5009.4-2010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 Determination of ash in foods 【标准状态】被代替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1985/3/23 【实施日期】2010/6/1 【修订日期】2010/3/26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T 5009.4-2003,GB/T 14770-1993 【被代替标准】GB 5009.4-2016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除淀粉及其衍生物之外的食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第五篇: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与体内其它还原剂共同维持细胞正常的氧化还原电势和有关酶系统的活性。维生素C能促进细胞间质的合成,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则会出现坏血病,因而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水果和蔬菜是人体抗坏血酸的主要来源。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和不同的加工贮藏方法,都可以影响水果、蔬菜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是了解果蔬品质高低及其加工工艺成效的重要指标。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2,6-二氯酚靛酚(DCPIP)是一种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红色。抗坏血酸具有强还原性,能使2,6-二氯酚靛酚还原褪色,其反应如图:
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时,滴入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使溶液呈现红色。因此用这种染料滴定抗坏血酸至溶液呈淡红色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染料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3.仪器及材料
3.1仪器
容量瓶、锥形瓶、微量滴定管、洗耳球
3.2试剂
(1)1%草酸溶液: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
2%草酸溶液: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
(2)维生素C标准储备液:准确称取20mg维生素C溶于1%草酸溶液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匀,冰箱中保存。
(3)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0.02648mg/ml):吸取维生素C贮备液5ml,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50ml。
标定:准确吸取上述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25.0mL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0.5mL 60g/L碘化钾溶液,3~5滴淀粉指示剂(10g/L),混匀后用0.0010mol/L标准碘酸钾溶液滴定至淡蓝色(极淡蓝色)为终点。重复操作三次,取平均值计算L-抗坏血酸的浓度。
CV10.088V2
式中:C—维生素C的浓度,mg/ mL;
V1—滴定时消耗1.67×10-4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吸取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0.088—1.00mL碘酸钾标准溶液(1.67×10-4mol/L)相当的维生素C的量,mg。(4)2,6-二氯酚靛酚液:称取2,6-二氯酚靛酚50mg,溶解并定容至250ml(棕色瓶),冷藏。
标定:吸取已知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使用溶液5.00mL于50mL锥形瓶中,加5mL10g/L草酸溶液,用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呈粉红色,且15s不褪色即为终点。同时,另取 5mL10g/L草酸溶液做空白试验。重复操作三次,取平均值计算L-抗坏血酸的浓度。
TcVV1V2
式中: T —每mL 2,6—二氯靛酚溶液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 C—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的浓度,mg/ mL;
V—标定时吸取维生素C标准使用液的体积,mL;
V1—滴定抗坏血酸溶液消耗2,6—二氯靛酚的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空白所用2,6-二氯靛酚溶液的体积, mL。
(5)碘酸钾溶液(0.000167mol/L):精确称取碘酸钾0.3567g,定容至100ml,吸取1ml,稀释至100ml。
(6)1%淀粉溶液(7)6%碘化钾溶液 3.3材料
橘子
4.实验过程
4.1实验步骤
(1)水洗干净整个新鲜水果,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每一样品称取2.00-5.00g,放入研钵中,加入2%草酸一起研磨成匀浆,提取液通过2层纱布过滤到100ml 容量瓶中,然后用2%HCl冲洗研钵及纱布3-4次,最后用1%草酸稀释定容至刻度线。
(2)如果提取液含有色素,则倒入锥形瓶内加入1匙活性碳,充分振荡5分钟,滤纸过滤,活性碳吸附生物样品中的色素,有利于终点的观察。
(3)取三角锥形瓶3个,各加脱色的提取液10或20ml,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直至出现微红色30秒不退色为终点。记录两次滴定的毫升数,取平均值。滴定必须迅速不要超过2分钟,因为在实验条件下,一些非Vc的还原物质其还原作用较迟缓,快速滴定可以避免或减少它们的影响。平行3次,空白3次。4.2注意事项
(1)样品中某些杂质也能还原2,6-二氯酚靛酚,但速率均较抗坏血酸慢,故终点以淡色存在30s为准。
(2)维生素C还可以用2%草酸溶液来提取,2%草酸和偏磷酸同样具有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功效。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Fe2+,可以还原2,6-二氯酚靛酚,用草酸为提取液,则Fe2+
不会很快与染料起作用。
5.实验结果及分析
5.1数据记录表
滴定过程
实验组别 试样体积/ml
滴定起点/ml 滴定终点/ml 滴定体积/ml
2.30 4.12 1.82 10.00 样品 2 4.12 6.04 1.92 10.00 3 6.04 7.96 1,92 10.00 1 1.80 1.90 0.10 10.00 空白 2 1.90 2.00 0.10 10.00 3
2.00
2.15
0.15
10.00 实验样品总质量:4.6862g 5.2标定
(1)维生素C标准液浓度为0.02648mg/ml(2)2,6-二氯靛酚溶液标定:
吸取维生素C标准液5ml,消耗2,6-二氯靛酚溶液1.85ml。
5.3计算
维生素C的含量(mg/100g)按下式计算:
维生素C的含量(v1v2)*T*100m
式中 v1——样品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滴定体积,mL V2——空白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的滴定体积,mL T——1 mL 2,6-二氯酚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含量,mg/mL m——测定时所取滤液中含有样品的用量,g 综上所述,将重复试验所得数据取平均值:
V1=(1.82+1.82+1.92)/3=1.85(ml)V2=(0.10+0.10+0.15)/3=0.12(ml)T=0.02648*5.00/1.85=0.07157mg/ml
m=4.6862*10/100=0.46862g 维生素C的含量(1.850.12)*0.07157*1000.4686226.42mg/100g
此实验样品的维生素C含量为26.42mg/100g。5.4误差分析
(1)色素:若提取液中色素很多时,滴定不易看出颜色变化,可用白陶土脱色,或加1mL氯仿,到达终点时,氯仿层呈现淡红色。
(2)Fe2+:Fe2+可还原二氯酚靛酚。对含有大量Fe2+的样品可用8%乙酸溶液代替草酸溶液提取,此时Fe2+不会很快与染料起作用。
(3)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还原二氯酚靛酚,但反应速度均较抗坏血酸慢,因而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而后尽可能一点一点地加入,并要不断地摇动三角瓶直至呈粉红色,于15s内不消退为终点。
(4)若试样中含有Fe2+、Cu2+、Sn2+、亚硫酸盐等还原性杂质,会使结果偏高。可通过以下方法来校正:取10mL提取液两份,各加入10g/L硫酸铜溶液1mL,在110℃加热10min,冷却后用染料滴定。有铜存在时,抗坏血酸完全被破坏,从样品滴定值中扣除校正值,即得抗坏血酸含量。
6.讨论与心得
6.1思考题
6.1.1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方法还有什么?
答:目前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6.1.2样品采集后为什么用2%草酸浸泡研磨而非1%草酸?
答:用2%盐酸制备样品提取液,可有效地抑制抗坏血酸氧化酶,以免抗坏血酸为氧化型而无法滴定。如果样品中有较多亚铁离子(Fe2+)时,亦会使染料还原而影响测定,这时应改为8%乙酸制备样品提取液。6.2心得体会
这是第五次进行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是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其中我主要学会了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量维生素C含量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了相关实验测定条件的选择,这在以后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验中是很有用的。在实验过程中我组成员各有分工,尤其注意了精确滴定读数等一系列基本操作。实验全程我们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这门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配套实验,这是提高我们实验技术,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的基本。我们会更加认真完成课程。
同时感谢老师和助教的讲解,使得我对实验的各项要求目的都有明确的掌握。同时还要感谢同组组员的合作配合,使得我们在短时间内就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实验要求。我相信我们的配合会更加娴熟,相信实验课会越来越顺利。
由于水平有限,实验报告中定有纰漏错误之处,请老师不吝赐教!
【参考资料】
[1]谢笔钧,何慧.食品分析[M].2009.科学出版社.[2]谢笔钧.食品化学[M].2004.科学出版社.[3]吴时敏,徐婷.食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程.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