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时间:2019-05-15 10:5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第一篇: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实际应用,包括考试中的应用。而语文积累是实际应用的前提,它们的关系就是源与流的关系,可以说没有积累没有应用,这个问题是毋庸质疑、不言而喻的。

语文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描述的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状态。语文积累也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作为语文老师同样也要注意随时学习和积累,否则很容易被时代的车轮抛在后面,到那时我们再想在讲台上站稳脚跟,不容易!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的就是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大学时,我坚持跑了四年的步,朋友赞我毅力可嘉,我倒没觉得,我认为这纯是习惯使然。当它已成为一种习惯,潜移默化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时,它似乎就会与你血脉相依,不离不弃。学习也是如此,语文学习更应如此。我在读书时语文成绩不错,我认为完全得益于坚持积累,习惯积累。

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的积累不能等同于死记硬背,那样很容易导致片面、狭隘和枯燥的无血肉的语文。真正有效有趣的积累应是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位一体的结晶。

那么语文学习积累什么呢?

至少有两大块,一是知识积累,包括字、词、句、篇,包括天文地理;二是人文积累,包括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懂得其实,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前者启智,后者怡情,二者并举,不可偏废。具体怎么做呢?孔庆东如是说:“

一、每天写日记,要写那种不给任何人看的日记,每天就写100字,不多不少。写到一千回,下笔如有神。

二、大搞文字游戏,开玩笑,猜谜语,写对联,填诗词,给所有老师起外号。嬉笑怒骂,激扬文字,把语言玩得山穷水尽。到那时,看语文书上的课文如同老叟戏顽童,老牛吃嫩草,什么语文考试,作文竞赛,简直不堪一击。

三、进行背字词、背诗文比赛。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理,你多背些古今中外死人活人的东西,不用思索,“语文”就顺口而出了。不要死记硬背,要边背边用,活背活用,急背急用,立竿见影。以肚子里东西多为荣,君子耻一物之不知,连说一百个成语不重样„„明白了吗?”话有戏谑的味道,但确实道出一些实用有效地策略。怎样积累,或者说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这才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一直记得苏格拉底的甩手故事。一次,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把手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手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有一大半的学生举手。一个月后,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柏拉图。

很多时候,我都不禁感叹古人所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语文的积累任务,要求我们要带着孩子们成为快乐的西西弗斯。坚持不懈。

语文是博大精深的,但语文的学习,其实真的很简单。它本是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丝一缕、一啜一饮,一颦一笑,我们似乎也不必把它搞的那么高深玄奥。做到激发其兴趣,引领其积累,培养其习惯,功到自然成矣。

第二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想一想,日子过得可真快,一眨眼我们大同分公司成立已近半年了,在这半年的日子里,天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而忙碌的工作也使我变得成熟、奋进,一直推动着我前进,使我不断进取,做到更好。

关于工作,我的态度,无论你工作的环境怎样,身边的人是怎样的,记住一点,做好自己,让每天都不虚度,这才是关键。或许你会受环境的影响,或许你听到的负面情绪很多,这都不是关键。曾经羡慕那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他们的口才是很大的优势。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不这样认为了,工作中能够认真总结并且有着非常强责任心和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你可以是初出茅庐,也可以是久经沙场,但最重要的是你要不断进步,不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听失意者的抱怨,更多的时间去和有见解积极向上的人讨论些什么,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实属不易,但是丢掉却十分简单。好比是早晚各要洗漱一样,相信早上醒来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刷牙洗脸,这是一种好习惯,但是晚上能够记起来并坚持刷牙洗脸的可能就不会太多。就比如学生时代,总是喜欢摘抄和积累接触到的一些美文名篇,有的时候甚至于为一些名言警句东搜西罗,然后满满地誊写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供自己学习之余诵读和翻阅。不管是因为学习所需,还是满足自己当时的一种自我需求,这着实是一种好的习惯,假如能够坚持不断,摘录本应该能有一大落了。但是当学生时代告一段落,这样的习惯也就黯然流光。有时偶尔想起上学的那些时光或者无意间翻到曾经的记录本,还会想到以前的这些经历,看到这种习惯的无法坚持和延续,多少有点神伤。

而如今在工作中总会在某一不固定时间对前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和思考,并喜欢用文字来记录期间的得得失失,有话则多,无话则少,不论得失几何,作为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和激励,始终保持活跃着的思维,让自己能够在精神的时空里寻求一种寄托和慰藉。曾经一度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欠缺而焦虑,不能用过硬的知识帮助小伙伴们一直是我最苦恼的,不过现在我想任何一刻学习都不晚,关键是我们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的心理装的是要做不一样的人,平凡中透着不平凡,要有安身立命的根本,拾起你的激情,投身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上,每天做好计划,把大方向确定好,然后就是坚持不懈,学习和领悟,少说些漂亮话,多帮助身边的人,我想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实,工作犹如人生的旅途,它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永远都川流不息,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它,你便会发现它是如此的美妙而不可缺。

如果你把学习的心思放在了第一位,你的世界将会更美好。你看到的也都是阳光灿烂!2014加油!!

第三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长岭一中袁媛

时间飞逝,在繁忙和有序中一学年悄然而过,这学期又及将结束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心中有课标,是一个老师上好数学课的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于老师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二、听课观摩,增长智慧

本学期,有幸多次听于老师的常态课。这些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课堂上于老师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各方面的互动;留给学生广泛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情境演绎的经历者,情境意义的建构者,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成为情境展开过程中的主角,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场所,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不断发展。

四、推门听课,专业引领

一年学来,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多次抽出时间听我的课,对我进行专业指导。大到一节课怎样设计课堂更高效,小到课堂中一句话,教学具的准备及使用等课堂细节,使我从一年前对教学的迷茫转变到现在对教学的迷恋。

1、反思。作为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让反思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反思。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

2、提问的技能。“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学到了教师怎样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名师培养对象材料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师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

3、教师要设计追问。如果说一开始的设问是启发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

4、教师要设计一些反思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如: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问的艺术性。如: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通过听课和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选择的教学策略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细致入微的,要经得起推敲,这便是教学智慧,是一种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脉络,及时进行应变的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课前是无法预设的。教师只有葆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随时根据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做出智慧的反映,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彰显生命成长的价值。

有机会参加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篇:让积累成为习惯

让积累成为习惯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本文旨在论述语文积累的重要性.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对语文积累进行了探讨:从学生方面是让他们养成擅积累的学习习惯,经常从语言素材、言语经验方面进行积累;从老师方面要求自身树立语文积累的新理念,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积累,要从课程结构上把握语文积累。第二,教师要科学地把握语文积累的内涵,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欲望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 积累 语言素材 知识 生活习惯

让积累成为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在人们眼中,能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才是一个语文素养较高的人。其实滔滔不绝说的洋洋洒洒写的都是他们心中的积累。离开了积累,说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无以成语文之大厦。培养学生成语文积累的习惯,树立语文积累的新理念,教师责无旁贷。

语文知识的积累,它既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素材方面,又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经验方面。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养成“积累学习”之习惯:

第一、语言素材方面的积累 1用“心”读文,读中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让读者与作者笔下人物进行角色换位,使读者的情与作者的情和谐统一,使文本中那些准确传神的、充满灵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心中某种情愫。语文积累是一种文化火种的传承,是一种民族信念的潜移默化,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精凝的语言背后,潜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论无意中的妙句还是有意的留白,均透露出无尽的韵思。

2安排学生做成语、鲜活词、近义词的积累。

初中生除了做好课文词语积累外,更要突出对鲜活词汇和成语的积累。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许多老师的感觉不是享受,而是折磨。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乏味,甚至令人生厌。我们知道词汇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安排学生每周摘抄十条成语,成语的条目不规定,但要求做到了解成语的意思并能造句。这样坚持两年,学生的作文用语就生动丰富得多了。

每年中考的近义词辨析都是让学生比较头疼的题。到了 复习时教师在归纳总结时总能见到一些学生瞪大眼睛、锁紧双眉,课后向我倒苦水:“老师,方法整理我都能记住,但运用时还是不熟悉词语。”这样的问题摆在我面前,我能做的除了教给他方法,告诉他一些常见近义词辨析外,还有就是提醒自己一定要在起始年级安排好这样的问题。一般情况,我现在要求学生每周记录两三组词语,而且必须有例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词语使用的准确率,又能丰富学生的语汇。

3、做美文摘抄和读书笔记。

我们学校有着良好的大语文环境,其中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课。图书室对学生开放.天文、地理、文学、„„无所不包。一方面,我提醒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比较欣赏的语言材料摘录下来,如好词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以便于需时使用或平时记诵;另一方面,提倡学生写读后感,主要对自己的思想火花进行记录,如读了一篇好文章,心里有了感慨,或见到诸如古人遗物、生活异常现象等触动了心灵,将这些以札记的形式记下来,从而就有了思想的积累。学生思想活跃而新鲜,有的甚至还比较敏锐,思想积累不仅能促进由思想到言语的生成,而且还能促成学生思想系统化。

4、安排学生做错题集。

学生到了中三,课业负担较重,在大容量的试题复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才做过又忘记的现象。过多的试题并不能促进学生的能力,但不做练习也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减少题量,把时间让给学生整理错题。要求学生抄写原题(包括原来做错的地方),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清正确答案,边上注清楚错误的原因及其他情况。虽然试题做少了,但收效非常好,尤其在语言基础题部分的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

第二、言语经验方面的积累

1、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时或无言以对或语无伦次,可我们一旦将答案公示与众时,他会迫不及待地说:“我想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我说不清楚。”这种现象,是学生的思维“短路”或混乱造成的。如果一味听之任之,这种“说也说不清楚”的现象会更普遍、更严重。吕叔湘先生曾提出过:“语文课上可以利用一部分时间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教师加以指导。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每节课安排一分钟给学生演讲。几年教学实践下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45-3>45”。通过每堂课一分钟的演讲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促进他们不断增加阅读量,有力地提高了写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带动了其它形式的口语训练。

2、每周一篇小作文训练。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们的认真笔耕。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小作文。一般情况,写的内容题材不限。从自我介绍开始,到探讨生活、理论人生,他们试图以柔弱的肩膀扛起这个世界,一句句诚恳的话语是那么热切期盼与人交流。多次笔耕之后,文章的内容不再单调,文章的情感不再虚假,文章的语言不再生涩,他们写出一篇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尽管他们的笔还是那么稚嫩,但他们没有放弃“搏击长空”。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语文积累是个过程,不仅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教师要有语文积累的新理念。

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积累,要从课程结构上把握语文积累。人们都在强调积累重要,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呢?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积累只能造就出唯书唯上、缺乏灵性的“书呆子”,却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欲望的现代公民。

第二,教师要科学地把握语文积累的内涵,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语文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2、缺乏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3、语言积累指导偏重于知识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知识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觉读书。

4、在文化积累方面,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鼓励批判创新明显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引入;对待名家名篇过分依赖,缺乏批判心理指导。这样的人文教育不利于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文化观念的形成,只能培养出盲目崇古、崇书、崇尚权威、亦步亦趋的文化屈从者。

5、生活积累方面,太强调了解、感受、体验生活的必要性,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改造生活割裂开来。只看到生活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看不到语文学习又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认识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语文学习仍然是脱离生活的纯工具训练。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面对教育对象的变化与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现时的语文教学在注重传承的同时,也应该赋予语文积累以新意,注重联系实际,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教师要以一种新的认识、新的理念来对待语文积累,要在语文积累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文化精神。要尽可能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重视现代信息的传输,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表达的愉快,引导他们主动阅读,广泛涉猎,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积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校文化的重塑”》,《上海教育》2001年第14期。

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语文学科教学论》宋祥 周瑞 李晓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4.《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5.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第 1 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11)6.宗守咏《论语文积累》,2001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7.刘新平《语文创新教学》,《也谈“积累”》,2001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心得体会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本身是一种智慧,而教师作为教育者,更需要拥有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良好的习惯中来。学习,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是教师成长成功的必由之路。要天天学习,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成长孩子,成长教育。要让学习支撑教育的生命。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成长的需要。我们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精神,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新教育实验,都在追求一种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的必须。

由于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如果说教育就是要培养好习惯的形成,那么首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地养成大量的好习惯。因为教师的脚印就是学生前进的方向,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时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是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所以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大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我们万万不可轻视这些需要漫长形成却至关重要的好习惯的培养。有什么思想,就有人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人么养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习惯对于人的影响是不可否认不容忽视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当然,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改变习惯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良好的习惯来保障行动的正确执行,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操控习惯,而绝不能被习惯所操控,所以说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成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醒悟—改变—反复—巩固—稳定的过程,所以,刚开始不要着急,要一点一滴的坚持,只要不动摇,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止,坚持行动,就有了习惯的雏形,再一点坚持,习惯就成熟了,好习惯越多。

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生命运的重要作用。然而,习惯的养成重在一朝一夕持之以恒的行动。因为,学习一小时并不难,而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学习就不是一件易事了。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掌控学习时间,学会科学运用时间,延伸时间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重在持之以恒的行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目标,一种境界,一种行动。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学习艺术,更是学习境界,长于静,宁静以致远,长于思,举一而反三,长于行,知行于统一。

下载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那学生的学习将不会成为一种苦役。只有当我们把学生解放出来,将他们置......

    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习惯

    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习惯 近几日同弟弟看电视时,见少儿台时常在播一则宣传雷锋精神的广告,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我们国家宣传雷锋精神已经近五十年了,雷锋精神真的成为我们生活......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国旗下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同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马春彦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善思考、能实践、有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我参加了“阅读经典与教师专业成长......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 随着公司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消耗庞大,节俭成为我司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从企业来说,培养员工的节俭精神,可以减少企业的费用开支,相对而言,就提高......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觉悟,也是人生的大智慧,懂得感恩报恩,品行才......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连州镇中心小学梁卫勤读书是孩子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但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学生除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