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对相亲姐目看法
关于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看法的调查报告
摘要:相亲节目是近期我国各大卫视进行的电视相亲娱乐真人秀类节目,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而这些相亲节目在大学生当中是否受欢迎,社会相亲中一些价值观又是否会得到大学生们的认可?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做一分析和总结。关键词:电视节目 相亲 大学生
一、调查背景
相亲节目是近期我国各大卫视进行的电视相亲娱乐真人秀类节目,大部分以现场男选女、女选男的方式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至于线下是否能走到一起,不得而知。相亲节目走红,预示着中国荧屏真人秀迎来新一季的繁荣,同时也进入了复制模仿的困局。
电视相亲节目之争,始于最早的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接着湖南卫视推出的《我们约会吧》,但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横空问世,湖南卫视很快失守。就在大家都以为《非诚勿扰》将独霸荧屏之时,浙江卫视来势汹汹地推出“真人连续剧”版相亲节目《为爱向前冲》,浙江5频道的地方相亲《恋爱亮起来》也加入相亲混战,5月1日贵州卫视开播的《相亲相爱》,以及东方卫视于6月4日推出约会节目《百里挑一》。整个卫视平台纷纷上演“相亲”大战,“火”了节目和嘉宾,也惹“火”了公共话题。
眼下,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有人说这相亲就像一部悬疑剧,总有那么多的问号摆在那里,让人看了这集想下集,欲罢不能。深层次讲,相亲就是找另一半,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计,你不得不摆出自己最真实的诉求,赤裸裸地表达对另一半的要求,而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碰撞,人性的善恶美丑一一展示。一个个相亲红人出炉,他们未必是俊男靓女,却必然是话题人物,生煎男、丁桥经济男、男版凤姐、人造美女,个个独领风骚——这还不够过瘾吗?
此外,近年来,功利性的社会价值观对大学校园这块净土的侵蚀,城市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各种因素或明或暗地交织在一起,严峻的社会形势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尚未走出校园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和社会舆论压力。而爱情,似乎是象牙塔里永恒的话题。如今,校园爱情的自由空间大了很多,“恋爱禁令”成为老皇历,婚姻法允许适龄的大学生结婚。家长们也鼓励恋爱、相亲,认为单纯的爱情在大学中还是存在的,到了社会上根本找不到单纯的爱情,因此,大学生的相亲情况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当然,在这股热潮中,也缺不了支持和反对的同期声。从不同的角度去剖析这股热潮,也许能发现更多意味深长的东西。在社会各群体中我们选择了大学生这一群体,一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其中一员,心理经历更为贴近,二则是因为大学生更具有个人见解,对一些社会现象更关心,跟有独到见解,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当下的电视相亲热潮的看法,我们做了这次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概述: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7日—2010年11月25日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采用现场问卷和网上问卷两种。调查人数:133人,其中男65人,女68人
调查人群:在校大学生,由于全国的范围太大,调查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主要范围锁定在浙江各高校。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是针对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社会上盛行的电视相亲节目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对这一现象的评价,以及对相亲节目未来发展的预测,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下是对这次调查的分析报告。
调查显示,如今在校大学生对盛行的相亲节目的热情并不是很高,66.9%的同学表示只是偶尔看下相亲节目,而锁定的频道大多为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其次是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甚至有20.3%的同学表示从未看过相亲节目。对于周围参加相亲节目的人更是几乎屈指可数,近73%的都没有参加过,可见相亲并没有真正普及到我们身边,还只是少数派的。
100806040200《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爱情来敲门》《百里挑一》收看各节目的人数其它都没看过
当问及如何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出现的原
剩男剩女越来因时,50.4%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社会剩男剩
越多女越来越多,24.1%的人认为是制作单位为求
节目创新收视率,对节目的形式的进行的创新,25.5%的人认为是有其它原因造成的,如:借相亲之其他名,上电视出镜出名;当今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无聊,对这种带有娱乐色彩的节目更感兴趣等等。
目前对相亲节目的真实性,社会上一直争议很大,甚至有人认为出现在相亲节目上的人是“托”,有些更是已婚的,却出现在节目上。为此,我们在本次的调查中,也对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的真实性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25%的人认为相亲节目是完全真实的,9.77%的人认为完全是假的,对此结果,我们不禁对相亲节目的真实性表示担忧,甚至认为虽然从这一小小的现象,能折射出当今社会上的很多问题,比如,诚信问题,这值得我们的深思。另外,48.9%的认为有真有假,但大部分是真的,39.1%的认为有真有假,但大部分是假的。其实早有士对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相亲节目牵手的几对做过一个回访。结果表明,这些在节目中好不容易能手牵手地走出镜头的“恋人”,一旦走出录播大门手就松开了,各走各的路了。即使还没松手的,也公开表示:不知道会走多远。尽管“成活率”不高,但男女嘉宾都很乐呵。为什么呢?很多嘉宾私下透露,男女嘉宾演罢这幕“真人秀”就算大功告成。更有嘉宾爆料,相亲台词都是严格按照制作方的意图来表演的。网友这样评价女嘉宾:“姐相的不是亲,是名。”相亲节目就这样成为与爱情无关,只为收视率和出名而存在的节目。这些节目根本就是娱乐。50403020100完全是真大部分是真大部分是假完全是假三维柱形图 1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已经引起极大社会公愤的 “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对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的现象,高达36.8%的人表示赞同,而有55.6%的表示无所谓,只有7.6%的人表示反对。由此看来,很多的大学生对于相亲节目表现出的拜金女、富二代等现象,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反感情绪。
赞同无所谓反对
对于相亲节目能否继续走下去的问题,大学生对此的看法似乎分歧比较大,39%的大学生认为相亲节目不会走下去,只是由于电视节目的炒作,形成一股短暂的热流,而41%认为有可能会继续存在,因为目前宅男宅女的普遍存在。对于这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理由,相亲节目并不是最近突然兴起的娱乐节目,早在几年前《相约星期六》就已经开始在上海台出现并且收视率并不低,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并且不断受到大众吹捧必定有其优势,也正如调查中所述宅男宅女的普遍存在也是相亲一直延续的原因之一,只要有剩男剩女的存在就必定会为相亲节目奠定一定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收视率存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相亲节目越来越恶俗,越来越受到质疑,已经不像最初相亲节目的单纯
不会会继续有可能其他
性,电视炒作越来越严重,造假低俗已经是人们对相亲节目的普遍看法,所以大学生认为这只是一股短暂的热流并非毫无理由。
相同的,在对相亲的节目进行评价时,44%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并没有什么好评价的,认为只是娱乐节目而已,26%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是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而18%认为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少数人会从“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的角度进行评价,但也极少数人会片面的认为“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 ”,这里可出在校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并没有极端的评价为低俗或者说极端的反对。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大学生对相亲节目的看法的态度基本一致,态度也比较客观,了解了电视相亲节目对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可以大概看到在校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审美价值观、自我观。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电视相亲节目的问题上,基本都是持没必要的态度,认为“大学生还不到非得马上嫁出去的地步,况且现实中的人能了解更深点”“这种节目太假了,有炒作的成分,我们没必要去接触。。更何况大学生也不是剩男剩女,没必要这么早参加这种活动”“这东西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才去的,大学生有大学生自己要做的事。”“没有必要,我始终坚信自由恋爱才是最好的,这种恋爱方式才更加的纯洁。而相亲的方式更多的体现出一种钱和权力上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显的比较迂腐。”,从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大部分几乎所有大学生认为去参加相亲根本没有必要,一是认为年龄还不至于要通过相亲节目去找男女朋友,二是认为相亲节目去寻找另一半并不靠谱,因为对对方了解都不深,再则就是认为去上相亲节目多是恶俗的,根本不可能真正寻得另一半或者知己,纯粹只是娱乐消遣。但也有一些在校大学生持更宽容的意见,认为随个人而定,“找不到的可以试试看”“看个人的 但是不提倡 怎么样的人做怎么样的事情 你要明白当前该干点什么”“可以的呀,喜欢的话。”“看个人意见,不过我不倾向去参加,对于上电视没啥好感”。
四、总结
关于相亲节目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相亲节目对他们的影响与学生自身的某些特质有关,已有的价值观会左右他们对节目的看法。有些学生容易随大流,而另一些原则性很强的同学如果认为这个节目不好,那节目宣扬的任何观点他们都会比较排斥。大学生的价值观虽已基本成型,但毕竟涉世未深,价值观容易受传媒影响。中国高校一直缺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更让荧屏相亲有了可乘之机。有人就如上述所言充满了对大学生的担忧,但从这份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并没有那么的随大流,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对问题一般能较为客观的进行判断,对于相亲节目这种现在热门的词,他们并不会盲目随从,也不会盲目参加,他们有质疑,有自己的观点。无论是真的是为了寻找男女朋友还是为了上电视出名,在校大学生并没有那么冲动,富二代败家女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可全部的进行概括。而对于相亲节目本身,从调查问卷的显示可以看出应该进行正面的调整,不应该纯粹的迎合大众世俗的口味。
附:
关于大学生对电视相亲节目看法的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观念的改变,日前“剩男”、“剩女”也随之增多,而与此同时,娱乐节目也相继涌现出“相亲”节目来。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做了这个调查问卷,希望您能认真填写,谢谢合作!(请在选项上打钩)
1、您的性别是____ A 男 B 女
2、请问您看过电视相亲节目吗? A 经常看 B 偶尔看 C 从来不看
3、您收看过的相亲节目(可多选)
A.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B.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 C.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 D.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 E.东方卫视《百里挑一》 F.贵州卫视《相亲相爱》 G.其它 H.都没看过
4、你周围的朋友或亲戚有参加过电视相亲节目吗? A很多 B 几个 C很少 D没有
5、您认为相亲节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A 当今剩男剩女多 B 制作单位创新 C 其他
6、您认为电视上的相亲节目真实吗?
A 真的 B假的 C 有真有假,但大部分是真的 D 有真有假,但大部分是假的
7、您认为相亲节目会一直“热”下去吗? A 随着剩男剩女的增多会“热“下去
B 不会,只是由于电视节目的炒作,形成一股短暂的热流 C 有可能会,因为目前宅男宅女的普遍存在 D 其他
8.国家广电总局近期下发文件对此类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您对这一举措的态度是? A赞同 B.无所谓 C.反对
9、您对相亲类节目的评价
A内容虚假,情趣低俗,道德缺失
B比较庸俗的娱乐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但尚可接受 C只是娱乐节目而已,没什么好评价的
D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具有“性价比”的休闲选择,但部分内容有待规范 E 机智幽默,折射现实,充满创意 F 其他
10、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参加电视相亲节目吗?为什么?
调查结果:
⑴83个A 50个B ⑵17个A 89个B 27个C ⑶94个A 60个B 32个C 9个D 9个E 6个G 27个H ⑷6个A 10个B 10个C 97个D ⑸69个A 35个B 32个C ⑹3个A 13个B 65个C 52个D ⑺17个A 52个B 55个C 9个D ⑻49个A 74个B 10个C ⑼10个A 35个B 59个C 24个D 8个E 6个F ⑽当然没必要,大学生还不到非得马上嫁出去的地步,况且现实中的人能了解更深点,省很多
没有必要,这种节目太假了,有炒作的成分,我们没必要去接触。。更何况大学生也不是剩男剩女,没必要这么早参加这种活动
没有必要,大学生毕竟心志不成熟,未曾真正经历过社会,很多问题不是想想就能解决的。随个人而定 显然不用
没必要。还不到时候
没必要,大学里面找对象的机会很大的
没必要吧,因为现在还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找不到的可以试试看 随意 随便
没有,坚决反对 这东西纯粹是吃饱了没事干才去的,大学生有大学生自己要做的事。没有 没必要
不必要,急什么,好好读书
没有必要,找个陌生人不如找个熟悉的人 这不是有不有必要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想不想被曝光的问题,毕竟现在的相亲节目已经脱离了相亲这个词的本质
没必要,没意义,都是一群无聊的人 没有必要。毫无意义
看个人的 但是不提倡 怎么样的人做怎么样的事情 你要明白当前该干点什么
没有必要,我始终坚信自由恋爱才是最好的,这种恋爱方式才更加的纯洁。而相亲的方式更多的体现出一种钱和权力上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爱情显的比较迂腐。(可能我属于理想主义吧)
没什么必要参加,还是学习比较重要,其他暂时放一边的好。没,个人选择
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承 没有,大学生还不急于谈婚论嫁 可以的呀,喜欢的话。
看个人意见,不过我不倾向去参加,对于上电视没啥好感 没有,大学生还没有到要参加相亲节目的时候。
第二篇:对真人秀相亲节目的看法
近年来,随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一系列的真人相亲节目浮上荧屏,掀起了一股电视相亲热。打开电视,可以发现几乎每个卫视都有此类节目。这些节目大部分以现场男选女、女选男的方式为主,最终双方成功牵手约会成功,至于最终是否能走到一起,不得而知。但这些节目吸引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看嘉宾们展示自己、为爱情辩论。其实真人相亲秀节目早前就已出现了,比如比较有名的上海台的《相约星期六》等,那时的收视率就不错,但并没有像现今这些相亲节目如此火热。
眼下,相亲节目火遍天,为何会火呢?我觉得首先社会有这个需要。当前剩男剩女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这一现象引起人们高度关注。而这些真人相亲秀节目正好为这一类人提供了一个交友平台。我们可以发现节目中的很多嘉宾都是大龄青年。她们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它的流行正体现了剩男剩女的集体忧虑。
其次我觉得这些真人相亲节目本身内容新颖,生动活泼有趣,是反映和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因为它是真人节目,所以它比电视剧或电影里的爱情故事、恋爱观念更加真实,更加活灵活现,更有戏剧性。一些年轻人以看这些节目一方面作为娱乐消遣,可以放松自己。比如我有时无聊的时候也会看一下这种节目。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对爱情的憧憬。通过看这些节目,可以从中获取恋爱经验,更好经营自己的恋爱关系或者为将来做准备。一般人比如我爸妈其实他们也蛮喜欢这类节目。他们其实看的是年轻人的思想,价值观、恋爱观。可以比较准确地从中了解和认识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和恋爱观,从而更真实地把握社会变化的脉搏。
随着真人相亲秀的热播,大家的评论也是此起彼伏褒贬不一。有人很吹捧这类节目,而有人怀着质疑的态度,说这类节目太假,都是在作秀,电视台为了收视率,连嘉宾都是托儿,台词都是设计好的。而在我看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这些相亲节目,不能否认它的积极因素。它的确是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大胆追爱、大声说爱的平台。缘分是件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但是这种真人相亲秀的速配恋爱的长久度很令人担心,而且我认为仅仅通过几段短片就能真正了解对方吗?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会有一见钟情,但大多数还是日久生情。双方即使在场上签手成功,也不代表一定能走向爱情的天堂。爱情需要接受时间的考验,最重要的还是实际生活中的接触。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些真人相亲节目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它应该起到引领社会风尚,引导主流文化的作用。但是这些相亲节目把年轻人拜金、自私、享乐之爱情观一次次放大。如在《非诚勿扰》里,有大肆宣扬 “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后笑”的女嘉宾;有表示月薪二十万以上的才可以握手的女嘉宾;还有公然在节目里大炫财富的所谓“富二代”等等。拜金、炫富等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言论充斥荧屏,唯美的爱情被淡化了,在她们眼里放佛爱情就是建立在金钱和地位的基础上的。我觉得爱情的基础应该是了解与信任,财富、地位等都是可以通过双方共同的努力来获得的。而她们这些扭曲的爱情观会对年轻人产生误导作用。所以我觉得这是真人相亲节目应该重视的地方。节目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
第三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作业
侯菲菲
理学院2012级生物物理学1210***9
政治4班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侯菲菲
理学院2012级生物物理学政治4班 1210***9
内容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学生
就业问题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说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较快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还是显得“杯水车薪”,很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
关 键 词:就业;大学生;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近年来已成为中国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虽然说中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和较快增长的大学生数量而言,还是显得“杯水车薪”,很难解大学生就业之渴。面对此种情形,有人戏撰一联,上联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对联的内容虽然有些夸张,但在一定层面上,却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为什么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扩招过急,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今年是559万,大约是2002年的4倍。从这个数字上来看,大学毕业生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而每年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又会给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压力,逐年累积下来,导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每年都是有限的,造成供严重过于求,大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国内经济资源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生就业相匹配的知识型服务业则长期低迷,这种产业结构所对应的人才需求状况,就是低端岗位需求旺盛,“白领”岗位严重不足。另外,由于社会资源向公权机构过度集中,市场相对失衡扭曲、发育滞后,使得原本应该成为最大就业领域的市场企业,反倒成为大学生退居其次的就业选择。“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就是一个例证。
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看,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和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困难。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出口大国,沿海许多以出口为生的中小型企业,在国外订单减少甚至没有任何订单的情况下,不得不作出裁员或关闭的决定,比较典型的是长三角洲与深圳的制造厂。这直接造成不少在其工作的大学生失业,而其中的下岗人员又必须重新择业,这些人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和应届大学生“抢饭碗”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一些曾经的聘人大户,在危机来临之际,开始缩小他们的招聘名单,甚至一些干脆取消了校园招聘会行程。
四、大学培养人才类型、方向与市场脱节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校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结构的僵化,闭门造车,脱离
实际。其次,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而且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都偏重学术性,忽视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要求的严重脱节。
面对以上各种错中复杂的困境,解决大学生就业迫在眉睫,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来应对,多管齐下,方能摆脱困境。
我个人认为有一下几点需要注意: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应该努力掌握专业技能,并充分利用各种见习机会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要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自己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结果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要有充
分认识。大学毕业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求职预期,同时把眼光放得更宽阔一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高校和社会各界应该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定位和就业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就业规划图并付出行动,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调整,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取得人生的成功。我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3]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第四篇: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
大学生相对而言,年少轻狂,容易义无反顾的去做很多事情,既是优点又是缺点。果断但有时却缺乏深思熟虑,莽撞行事。大学生创业最具优势的是年轻充满了无限可能,年轻富有活力,富有激情,倘若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易于成功。
但是救我个人而言,大学生应该读完完成的大学,毕业以后再进行创业。
校园的时光很单纯,也很短暂,把生命中最阳光的几年,和同龄人共同“浪费”在这里,我认为是美好的,毕竟你有一生的时间去工作,而单纯的读书时间,可能就这么几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而且,我一向认为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做什么。
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该工作的时候工作。人生如果过错了季节,多数是可悲的体验。
同时,我觉得大学生不能盲目地一毕业就创业。
首先,我们应该记住,激情不等于能力。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冲动和激情误以为是才能。然而,激情不是全部。它只是激情是一种催化剂,它能调动创业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的潜能用于创业。
但对很多大学生而言,激情过多表现为创业的信誓旦旦与对创业前途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这种创业心态主要表现为对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够或不全面、不严谨,只从事物的一方面评价创业项目。
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都仅仅只是有一个想法,而没有实现这个想法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作为保证。由于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大学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在其内心还没有建立一套个人经验判别体系,故在考察商机与项目时,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分析上,是故无法从各方面了解项目。
在此情况下,我认为对于社会关系简单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基本上等于空手打“江湖”,成功率低。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没有适当的贮备,那就选择就业,而保持创业意识.我们大部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不仅行业知识、管理经验、社会阅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欠缺,而且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不够彻底。可能更多的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而又能做什么。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工作,通过慢慢接触社会,来了解的。而选择创业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
最好是,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先找一家公司或组织打工,体验别人的创业过程,积累管理经验,对一个行业熟悉之后,创业的成功率就相对较高。
第五篇:大学生对两会的看法
尊敬的党组织: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的政治“风向标”,经济“晴雨表”,更是老百姓的“暖心剂”。来自全国的5000多名代表、委员怀揣议案、提案聚集首都,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盘点过去,勾勒未来。代表、委员们应是代言民意的化身,议案、提案中也应饱蘸民生问题,在老百姓眼里,两会承载着老百姓的民生期待与厚望。
谈及民生,不外乎房价、教育、物价、看病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从各网站的调查看,广大网友无不以超越以往的关注民生姿态期待两会召开。这种期待发自内心,两会必然关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总理和网友对话时说的话,生活得有尊严就要让普通民众免于生活窘迫的决心,要过得幸福、享受尊严,就必须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从制度层面着手改善民生,通过制度的完善以靠近关怀冷暖的目标,这显然是当今两会承载的重要使命。
譬如房价,这是当下最焦点的问题。房价的持续走高,畸形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房奴”,背负的沉重的生活包袱。“蜗居”成为热词。房价的畸形走高显然违背民意,也严重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给中国经济和金融良性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网友寄希望于两会成为房价走势的拐点,希望国家出台物业税,靠公共的力量干扰畸形的市场价格。靠税收的力量能否勒住“脱缰”的房价,实际效果尚不得知,但希望国家靠行政的力量,把拉动内需和平抑房价的矛盾解决好,杜绝地方政府寅吃卯粮地制造并出售“地王”,房地产商依靠财力大肆攻城掠地、跑马圈地现象,却实实在在是百姓的呼声。
还有教育问题,打破现有的教育不公平现状,让教育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也是老百姓的一大憧憬。受教育权是百姓的基本权利,长期以来,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引发了一些列的矛盾与纠纷,“富二代”与“贫二代”的受教育不公平现状呼唤政府依靠政策的出台,加大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两会召开前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这部酝酿数年、历经十数次易稿的规划纲要首次面世,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本届两会,围绕《纲要》,力促教育公平,提倡教育家办学,打破潜规则、斩断利益链,去除学校行政级别以及如何应对和改善困扰多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自然也会成为委员代表热议的焦点。
民生问题的焦点还有“看病难、看病贵”,这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百姓生活的沉重话题。拉动内需的引擎之一在于扩大消费,如果不治愈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忌惮于“一病返贫”的老百姓终究不会从容消费。新医改方案在去年4月6日正式公布,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变化能否治愈“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能否破解医疗问题的困局?新的医改方案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相信这也是代表、委员代言民生的重要议题。
此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改变现代产业工人“农民工”待遇,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改革,带来深刻教训的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卷,都需要“两会”期间展现的新规划来作答。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