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南大学本科生评优实施办法(中大学字〔2014〕54号)
中南大学本科生评优实施办法
中大学字〔2014〕54号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与“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制定本办法。
一、“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评选条件
(一)班级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班级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且表现突出;
(二)班级具有良好的学风考风氛围,全班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在全院或年级位居前列,无考试违纪和受纪律处分者;
(三)全班同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践行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
(四)符合优良班风达标A类标准;
(五)先进班集体标兵必须符合先进班集体条件,同时还需在全院、全校具有显著示范意义。
二、“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评选条件
(一)优秀学生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态度端正; 2.学年德育素质测评成绩达到85分及以上; 3.获学校二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4.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集体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个人学年宿舍卫生评比成绩良好以上;
5.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晨练,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体育成绩达标; 6.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创新。
(二)优秀学生标兵
1.符合优秀学生第1、2、4、5、6 项条件;
2.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获学校一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表现优异,在学生中能起表率作用。
(三)优秀学生干部 1.符合优秀学生第1、2、4、5、6项条件;
2.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努力,获学校三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担任学生干部一年及以上,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作风踏实,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社会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四)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1.符合优秀学生干部1、3项条件;
2.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努力,获学校二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表现优异,在团队建设和社会工作中贡献突出。
三、评选程序与比例
(一)“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评选按个人申报、班级评议推荐、学院评审、学院公示、学校审定、学校公示等程序进行。学院和学校公示期均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二)“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评选按班级申报、学院评审、学院公示、学校审定、学校公示等程序进行。学院和学校公示期均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三)“先进班集体”按班级总数的10%推荐,“优秀学生”按学生人数的12%推荐,“优秀学生干部”按学生人数的3%推荐(班级总数和学生人数不包含当年度入学未满一年的班级和学生数量)。“先进班集体标兵”每年评选30个,“优秀学生标兵”每年评选30人、“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每年评选20人。
四、学校对获得“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五、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学生评优工作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平。
六、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中南大学本科生评优实施办法
中南大学本科生评优实施办法
中大学字〔2014〕54号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与“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制定本办法。
一、“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评选条件
(一)班级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班级同学能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且表现突出;
(二)班级具有良好的学风考风氛围,全班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在全院或年级位居前列,无考试违纪和受纪律处分者;
(三)全班同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践行文明礼仪、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
(四)符合优良班风达标A类标准;
(五)先进班集体标兵必须符合先进班集体条件,同时还需在全院、全校具有显著示范意义。
二、“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评选条件
(一)优秀学生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态度端正; 2.学年德育素质测评成绩达到85分及以上; 3.获学校二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4.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集体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个人学年宿舍卫生评比成绩良好以上;
5.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晨练,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体育成绩达标; 6.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创新。
(二)优秀学生标兵
1.符合优秀学生第1、2、4、5、6 项条件;
2.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获学校一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表现优异,在学生中能起表率作用。
(三)优秀学生干部 1.符合优秀学生第1、2、4、5、6项条件;
2.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努力,获学校三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担任学生干部一年及以上,热心为同学服务,工作积极肯干,认真负责,作风踏实,在同学中有较高威信,并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在社会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四)优秀学生干部标兵 1.符合优秀学生干部1、3项条件;
2.学习目的明确,刻苦努力,获学校二等及以上等级的学年奖学金; 3.表现优异,在团队建设和社会工作中贡献突出。
三、评选程序
(一)“优秀学生”、“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标兵”评选按个人申报、班级评议推荐、学院评审、学院公示、学校审定、学校公示等程序进行。
(二)“先进班集体”、“先进班集体标兵”评选按班级申报、学院评审、学院公示、学校审定、学校公示等程序进行。
四、学校对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校级先进班集体标兵”、“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标兵”、“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物质奖励。
五、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学生评优工作过程公开、程序公正、结果公平。
六、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机电院学工办负责解释。原有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篇: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法纪处分,身心健康。
2.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校2012届普教应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所在学校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
3、“985工程”高校或者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以及“高水平大学优秀研究生生源互推联盟”18所成员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优先选拔和接收。
4.临床医学硕士(1051)一级学科所涵盖的各二级学科仅接收临床医学或相关(相近)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接收中医类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5、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备良好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潜质,学风端正。4.“985”工程高校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文化课总评成绩在专业年级排名前5%),可在我校理、工、医(非临床医学)所涵盖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学术学位)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须本人在申请推免资格同时提出直博申请,学院经过考核推荐,最终由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确定是否取得直博资格,研招办于10月20日左右发放《直博接收函》,后续工作另行通知。
二、被录取的推免生优惠待遇
1、所有推免生录取时均确定为全额奖学金(学费全免),并享受助学金。被录取为直博生的,入学后即享受博士研究生的奖助学金。
2、我校是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首批高校之一(全国约60所),指标每年不少于100人。推免生具有公派留学优先推荐资格。
3、“985工程”或设研究生院的高校、且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10%,或者“211工程”高校、且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5%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2012年9月入学报到注册后,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
三、申请程序和提交材料
(一)所有申请者必须通过我校“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研究生报名网站”(将在8月底左右开通,请注意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提交个人申请。
(二)网上申请报名和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时间
1、网上申请报名时间:8月30日—9月25日。
2、提交纸质申请材料时间:9月5日—9月30日。
(三)申请者同时须提交下列纸质申请材料:
1、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可以先参加我校的复试与选拔,在取得我校拟录取资格后补交推免资格证明)。
2、通过“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研究生报名网站”提交申请后,下载打印《中南大学2012年综合选拔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含推荐免试)》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
3、在校历年学习成绩单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
4、有学术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获得专利、获得学术科技奖项、承担课题或者其他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者,提供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原件在复试时出具)。
5、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者成绩单复印件一份,并由所在学校或院系的教务部门加盖公章(原件在复试时出具)。
6、有获得各类荣誉、表彰、奖励证书者,提供由所在学校或院系教务部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份(原件在复试时出具)。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凡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即取消复试或拟录取资格。上述材料请用挂号信邮寄(送)至我校相关二级招生单位,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XX学院(研究所、医院)研招工作联系人(姓名)收,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推免(或综合选拔)材料”。二级招生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请见“研究生招生二级单位一览表”
四、选拔和录取程序
1、资格初审:相关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评审,认为合格者,及时通知申请人,给予其复试资格。
2、复试:申请人按照学院的要求进行复试(申请人要及时查看学院网站通知或者咨询学院研招工作联系人,了解复试的相关要求)。
3、拟录取:复试合格者,由相关学院出具《复试结果通知单》。申请人凭《复试结果通知单》和所在学校出具的《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到我校研招办领取《拟录取接收函》(特殊情况可由学院代领)。
4、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拟录取人凭我校出具的《录取接收函》到所在学校领取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发的报名校验码,凭校验码于国家规定的时间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并于规定时间到网上选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办理正式报名手续。未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的申请人,不能被录取。网上报名以后,须将正式加盖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章的《推荐免试登记表》寄送我校研招办。
5、资格复审:在发出录取通知书之前,推免生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录取资格:(1)不能取得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成绩不能达到“良”;
(3)取得初录资格后,本科必修、选修等课程考试不及格;
(4)取得初录资格后,受到法纪处分。
6、录取为我校直博生的学生,还需在我校博士生报名期间办理博士生报名手续,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研招办)通信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校本部三办公楼研究生院招生办(邮编410083),咨询电话:0731-88876806,传真:0731-88876474。
热忱欢迎全国广大有志青年来我校深造!
附件:中南大学2012年综合选拔(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
2011年7月
第四篇:中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封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院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科生院制
第五篇:大学本科生辅修专业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主修专业课程成绩优良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辅修另一专业(跨学科专业),辅修时间从第二学年开始。
第二条 开办辅修专业的学院(系)应充分考虑本单位教育资源及在校学生规模,并于每学年的第二学期第十五周公布开办辅修的专业、招收名额、报名条件以及详细的专业培养方案。
第三条 申请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按以下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1.学生于期末前向所在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武汉大学辅修专业(双学位)申请表》,经所在院(系)审核批准后,交开办辅修专业学院(系)审批;
2.开办辅修专业学院(系)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可以通过考核办法确定各专业的辅修学生名单并于开学初予以公布;
3.辅修学生应在开学前三周根据拟选课程学分到财务部门核算科交费,100元/学分,并将收据(一联)和选课表交开办辅修专业学院(系)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上网添加学生名单;
4.辅修学生按照课表安排参加辅修课程的学习。
第四条 辅修学生自主设计学习方式,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既可以选择随辅修的专业班级上课,也可以参加单独开设双学位班的课程学习。
第五条 辅修学生的成绩管理由开办辅修专业学院(系)负责。
第六条 辅修课程考试违纪者除按学校规定处分外,取消辅修资格。
第七条 辅修课程不及格者须按学校规定缴纳重新学习费。放弃辅修的学生,已缴纳的选课费不退。
第八条 辅修另一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25学分及以上,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证书,经辅修专业所在学院(系)审核,学校发给辅修证书。
第九条 辅修另一专业的学生符合《武汉大学双学位授予暂行办法》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双学位)。授予辅修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由辅修专业所在学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学校审批。
第十条 不符合双学位授予条件但达到辅修专业学分要求者,颁发辅修证书;未达到辅修专业学分要求者,其辅修专业课程成绩,按选修课成绩记载。
第十一条 学院(系)应于学生毕业离校前审核辅修学生课程成绩和学位授予资格,填写《武汉大学授予普通本科生辅修证书、双学位证书审批表》,提出是否发给辅修证书及授予双学位的意见。
第十二条 辅修学生成绩单由开办辅修专业的学院(系)打印、签章后,一份交给学生本人,一份密封后由学生送主修学院(系)归学生档案,一份送教务部。
第十三条 1-2门辅修课程未修完的学生,可于毕业后1年内返校修读不合格的课程,成绩合格并达到辅修条件者,补发辅修证书。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2005年及以后学生,2005年以前入学的学生,其成绩管理由学生所在学院(系)负责,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