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安全案例分析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在当下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而要想把校园安全教育工作做好,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注意,更加需要广大家长与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学习。为了确保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安全的成长和学习环境,下文将对校园安全知识进行介绍。
给孩子全面的关爱,在线投保少儿保险!校园安全知识点一:课余时间玩耍要注意安全
课余时间主要是休息好,并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下课时,千万不要在走郎里推推攘攘,在校园里追追赶赶。以免互相碰撞,造成伤害。例如,浙江省金华市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某,一天,下课铃响后,急匆匆地冲出教室,与张某正面相碰,结果一个摔在了墙角上,一个摔在了台阶上。两人被送到了获医院进行抢救,李某头部缝了七针,而张某在眉毛处也列了一道口子,也缝了五、六针,她差一点就伤到了眼睛。可见,课余间注意安全非常重要。
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安全案例
教学内容:学习安全知识,有意识的保护自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入主题
1、观看课间十分钟的录像。
2、谈话导入::同学们,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你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学校里也有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你们的生活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在这短短的课间十分钟里,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课间十分钟里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二、学习课间安全知识
1、表演展示:
下课铃声一响,安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了,在喧嚷的十分钟里,同学们有的上厕所,有的在教室里准备下一节课的用书,但更多的学生则是在做游戏。突然,“砰!”一声响,两个同学应声倒地,一个捂着眼睛,一个摸着头。都坐在地上掉眼泪呢。原来同学甲被同学乙追打,同学甲边跑边回头看,与出门的同学丙撞上了。
师:同学们,看到这种情景,你们想说什么?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四十分钟的课上下来,做一些游戏放松放松、调整一下状态还是值得提倡的。问题在于,不少的沸腾“腾”过了头,课间十分钟成了学生校园安全问题的高发段。同学甲这样的边跑边看最危险,倘若学生手中再拿有竹棒等小物件,危险程度就更高了。所以我们课间都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习课间安全知识(1)、学生分组讨论:课间该如何注意安全。(2)、师生共同小结课间安全知识。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可以跳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丢手绢等。
2、课间休息时不在楼梯、走廊、过道间逗留玩耍。不从楼上往下扔东西。
3、在楼梯、走廊、过道上行走时,应靠右慢走,行至拐弯处要小心,避免碰撞慢慢行。
4、不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到学校里玩,不玩拍牌等不讲卫生的游戏。
5、不乱扔果皮纸屑,注意安全讲卫生。
6、在教室里休息不要追逐、推拉、打闹,防止课桌椅的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事故。
7、严禁趴在走廊的围栏上,从上往下看,甚至用绳子吊着玩具让下面的同学拉扯。
8、不乱爬、乱上、乱画,做个文明的小卫士。
三、学生进行课间安全知识比赛
1、课间活动的范围,学生课间()
A、可以私自出校园玩耍。
B、不能私自出校园玩耍。
2、课间活动要注意安全,以下行为应禁止:()A、攀高、跳台阶、在楼道跨大步、快跑不追逐 B、不做危险的游戏、上厕所不推挤等
3、课间活动以下行为是对的:()A、要适量、轻松、愉快,以免下节课没精神 B、累得满头大汗又急急忙忙赶着上下一节课也可以。
4、课间活动中要讲文明、守秩序,团结同学,()
A、不争吵、不打架,不尖声叫嚷,发现不安全情况只要自己走开就行 B、不争吵、不打架,不尖声叫嚷,发现不安全情况要及时报告老师
5、班级值日生在(),应主动认真地将黑板擦干净,把讲桌整理好。A、上课铃响之后
B、上课铃响之前
6、课间活动要文明健康、安全有益,可选择:
A、跳集体舞、跳绳、踢毽子、砸沙包、打乒乓球、跳橡皮筋等活动,B、只要不发生危险就可以在校园、楼梯、走廓、教室内追逐打闹、奔跑。
7、以下行为应禁止:()
A、在校内外玩火,乱按各种开关、插座,乱动各种电器设备。B、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8、说一说:你班同学课间有哪些活动该禁止,哪些活动值得推广?
四、师生总结,背养成教育儿歌——《课间礼仪歌》
1、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齐背《课间礼仪歌》:
课间活动不追跑,上下楼梯靠右行,说话走路都要轻,室外游戏讲文明。
3、开展竞赛,比一比谁在课间活动最棒,下周班会进行颁奖。
小学生课间打闹受伤害 突显创新教育下的安全隐患
-------原告罗开超诉被告罗正文、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
一、案件基本信息
1、判决书字号
(2012)丘民初字第305号
2、案由: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3、当事人:
原告罗开超,男,苗族,2002年11月8日生,小学文化,住丘北县树皮乡矣得村民委阿额旧寨村小组,农村居民,身份证号:***153。
法定代理人罗自云,男,苗族,1973年12月12日生,住丘北县树皮乡矣得村民委阿额旧寨村小组,农村居民,系原告罗开超父亲,身份证号:***113。
被告罗正文,男,苗族,1996年6月30日生,小学文化,住丘北县树皮乡矣得村民委阿额旧寨村小组,农村居民,身份证号:***119。
法定代理人罗朝章,男,苗族,1970年6月28日生,住丘北县树皮乡矣得村民委阿额旧寨村小组,农村居民,系被告罗正文父亲,身份证号:***119。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单位代码:43230652-1。法定代表人王福超,系该校校长。基本案情:
原告罗开超与被告罗正文均系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矣得村完小的住校生,原告罗开超就读三年级二班,被告罗正文就读四年级一班。原、被告同住一个宿舍,该宿舍住有除五年级以外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学生共18人。2011年9月2日下午约1:20分,罗正文在打扫宿舍卫生后叫同宿舍的罗开超和罗贵(三年级一班)去喊同被告罗正文一起值日的一年级学生项登贵来抬垃圾去倒,原告罗开超和罗贵就一起去喊项登贵,但项登贵没有来,罗正文再次叫罗开超和罗贵去喊项登贵,项登贵没有来,当罗开超和罗贵返回来时,罗正文就追赶罗开超和罗贵,罗贵跑进教室,罗正文仍然追逐罗开超,在追逐过程中罗正文伸手去拉罗开超的衣服推了一把,罗开超就跪倒在地,同时罗正文也扑倒到罗开超的身上压着。罗开超无法站起来,罗正文就将罗开超抱起来送到罗开超教室的座位上坐好,离开教室。到下午上第一节课后,本班的牛云飞和罗红成同学跟上课老师说罗开超受伤的事,老师打电话与罗开超父亲联系,并把罗开超送到校医室检查,经检查罗开超大腿已骨折。原告罗开超被送至丘北县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治疗18天后出院。2012年3月13日原告罗开超及其父罗自云到文山州人民医院司法鉴定所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和后续治疗费评估鉴定,经鉴定原告罗开超的伤残等级为九级伤残,所需的后续治疗费10,400元。原告要求判令二被告连带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共计45549.54。
被告罗正文认为原、被告在一起玩耍自行受到伤害,是原告本人造成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认为,校方已完全尽到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该事故的发生纯属学生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校园追逐打闹所致,属于意外事故,学校不应当承担责任。
【案件的焦点】
本案的发生学校是否存在管理上不足,若存在学校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
【法院裁判要旨】 丘北县人民法院认为,造成原告罗开超的大腿股骨骨折致九级伤残,是由于被告罗正文的行为直接所致,被告罗正文对原告罗开超的损害结果,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应承担主要责任,即承担原告所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的80%。但被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承担的民事责任依法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其父罗朝章承担。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依法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但该校将不同年级和班级的住校学生混住同一宿舍内,而这些小学生均为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该校对住校学生的管理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本案的发生也就因为被告罗正文(四年级学生)打扫宿舍卫生后叫原告罗开超和罗贵(三年级学生)去喊一年级的学生项登贵来抬垃圾,在喊不来的情况下,被告罗正文不得就追逐原告罗开超和罗贵导致事故的发生。被告丘北县树皮中心小学校应对原告罗开超的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过失补充赔偿责任,即承担原告所造成各种经济损失的20%。在庭审中,原告主张的后续治疗费,应待实际发生后另行提起诉讼。原告主张的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移动电话费和部分交通费,不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不予支持。被告罗正文主张原告罗开超的损伤不是因其行为所致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没有事实依据,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关于其已尽到教育、管理、保护的安全职责义务,不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抗辩主张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第四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由被告罗正文的法定代理人罗朝章和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总共赔偿原告罗开超各种经济损失27,775.5元,其中被告罗正文的法定代理人罗朝章赔偿22,220.4元,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赔偿5,555.1元。限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履行;
二、驳回原告罗开超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939元,被告罗正文的法定代理人罗朝章负担751.2元,被告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负担187.8元。
该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表示服判,丘北县树皮乡中心小学校已经履行判决义务。
【法官后语】
本案的处理重点在于,本案的发生学校是否存在管理不足。我国《侵权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生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当地将各个地方小学全部集中到中心学校统一管理、统一教育,这一创新教育模式,有利于教育资源集中使用。但是作为学校其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下,将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住在一个宿舍,学校的这一教学模式存在管理上的过失。原因在于学生的年龄不一样,他们心里状况就不一样,在这样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杂居的生活环境中,大大增加了高年级学生欺压低年级学生的概率,突显学校自身的安全隐患。并且根据《侵权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生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本案受害人属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无民事行为的人在学校受到伤害,作为学校应证明其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举证责任,否则将推定学校将存在过错。学校在本案中没有举出充分证据证明其已经尽到管理职责的证据,因此学校应当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篇:小学生案例分析
小学生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小于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男孩子,性格内向,平时很少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很低沉。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他缺乏一定的承受能力,对学习好没有自信,所以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时常还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哭鼻子。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他是个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要工作挣钱,祖父母年事较高,也不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所以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家长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小于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起色,上课基本上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方面还要一定时间改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家长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因而,针对类似小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第三篇:小学生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小学生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对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如果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小,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火灾数百起,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死亡人数上万人。因此要对小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刻不容缓。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真实可感的消防案例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和注意安全。通过生动活泼的游戏、情境模拟、儿歌背诵等形式进行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消防知识,认识火灾的危害性,了解火灾产生的原因、提高少年儿童的消防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心理素质,增强少年儿童的安全自护能力,减少未成年人意外伤害尤其是火灾伤害的发生。
〖案例1〗小小火柴头引燃大火
1994年12月31日吉林某学校教学楼一学生在室内吸烟,将用后未熄灭的火柴棒,随手扔在木质地板上,掉进地板的窟窿里,引燃地板下的可燃物酿成火灾。火灾烧毁教室19 间、语音室 1 间、阶梯教室 1 间,过火面积 955平米,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分析:一个不良习惯,一点小小的疏忽,却酿成一场大祸。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消防宣传教育中,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案例2〗蜡烛引起的火灾
1997年5月23日凌晨3时许,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学生侯某在床上蚊帐内点蜡烛看书,瞌睡之际不慎碰倒蜡烛引燃蚊帐和衣物引起火灾。火灾烧死学生21人,伤2人,烧毁宿舍24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分析:晚上点蜡烛照明的情况,在农村学校时有发生,未酿成火灾纯属幸运。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宿舍的管理,杜绝熄灯后点火的情况出现,防患于未然。
分析: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校园内发生火灾主要原因是违章用火,人为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措施不落实所致,校园内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给国家和个人财产造成损失,甚至危急生命,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校园安全和校园各项秩序。防范校园火灾是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共同责任,当前我们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责任明确,工作得力,措施落实,学校消防安全形势处于良好状态,但我们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应吸取其他学校火灾事故教训,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敲醒消防安全的警钟,从思想上树立牢固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我做起,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各项制度,认真整改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只有做到警钟常鸣,才能确保校园长治久安。
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不可以随身带火种:一是不能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有秩序地逃离。
第四篇: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案例分析 “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一、基本情况
张丽是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2.家庭因素
张丽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
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她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为了去除张丽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丽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丽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张丽同学„„”渐渐的,张丽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张丽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丽在校 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张丽从她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张丽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对张丽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张丽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德育案例分析(2)
以发现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以典型树立学生学习榜样
【案例】我班的何一波同学,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家境贫寒,但由于父亲溺爱,她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后来,我跟她父亲和她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她,在这期间,只要她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她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她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她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她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何一波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她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她们改正缺点,现在,我们班构建了和谐。
【案例评析】班主任既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
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她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她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
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她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她们。现在我们班的何一波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她,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她的名了。
德育案例分析(3)学会“惩罚”
西街口中心学校 陶红荣
杨燕同学为逃避作业,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说谎搪塞,不做或少做;测验不及格,为蒙混过关,模仿家长的笔迹签字;为攀比炫耀,偷拿家长钱包中的几百元购买好译通;甚至为早上多睡几分钟,悄悄将家中的大小钟表拨慢15分钟,家长蒙在鼓里有几个星期„„摆事实讲道理做思想工作、天天家校热线保持联系,上门家访,苦口婆心地一再教育,无济于事,作业照“留白”,钱物照“拿来”,家长一怒之下不管了,声称“随便她去吧!”老师们每天一大早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这个孩子姗姗迟到后忙于证实她的话有几句是真几句是假。
记不清有哪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凡是学习中的差错,都不应受到处罚,只有品德上的错误达到非处罚不可的程度时,才可动用惩罚。是的,教育是需要惩罚的。
“凡是学习上的错误就不应惩罚”——这样的说法要成立,必须有这样一个前提:学生无品德问题,而仅仅是在认知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习基础差、智力障碍、学习方法不恰当等。
曾经有家长到学校投诉,说老师让孩子罚抄词语、课文多少多少遍,晚上很晚了还在抄,家长就让孩子先睡,自己替孩子接着抄。这样的例子被校长不止一次地作为例子在大会上一再重申,警示老师们不要擅自闯入“红灯区”。我认为,老师首先应当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告知学生的真实表现,与家长真诚沟通,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而家长,应该向老师询问,弄清孩子受罚的原因。即使老师不对,替孩子抄写的做法也是不对的,那分明就是和孩子一起犯错,错上加错。
其实,教师对问题学生怀有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爱恨交织的情感,看似缺乏善意,实则充满爱心。如学生很容易将“已”写成“己”。第一次出错,老师肯定不会让学生罚抄几十遍的。下一次又错,老师就会严厉地批评几句,再抄若干遍。隔了几天再出错,这时,老师就会惩罚学生了。也许个别学生愣是一错到底了,那么,老师就会狠狠地使出“罚抄”这最后一招了。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要孩子记住正确的写法,还提醒孩子要重视自己犯的错误——不是吗?小时候如此轻视错误,将来长大了,工作了,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吗?可惜很多孩子是不会理解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的,而缺乏沟通,又会使不明就里的家长一怒为爱儿,投诉到学校。所以,老师实施惩罚必须因事而异,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考虑家长与社会的可接受性。
“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法律法规中,“惩罚”都被列为“红灯区”和“雷池”,绝对不可进入。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各级学校,“惩罚”无一例外都是明令禁止的。“惩罚”是一个灰色的词。但是,有必要区别一下“惩罚”和“体罚”的不同。“惩罚”即严厉地处罚。“体罚”即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一种教育方法。“惩罚”是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呢?当然应该是的。《教育大词典》就将正当的教育惩罚界定为“一种教育方法”。因此,从词义上讲,“体罚”绝对不止是一种“惩罚”,而“惩罚”则包括了“体罚”。如果因为反对“体罚”就将正当的、适度的“惩罚”也一棍子打死的话,那么就是片面的、错误的。
评析:马卡连科说过:“我个人相信,惩罚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但我相信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惩罚也和其她的一切方法一样,也应当用一种自然的、通常的和合乎逻辑的方法来提出。”难道教师能回避这种权利和义务吗?尤其是它也许能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时候,三思而后行罢!
德育案例分析(4)“最优秀的人其实就是自己”
西街口中心学校 陶红荣
王红杰同学原是个极度自负的孩子,平日里自以为是,啥时候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因此和同学缺乏交流和老师难以沟通,常常谈不上几句就因为话不投机而中止。老师们都说真不愿管她了,原因是她不知好歹,固持己见让人受不了。有一次在课间活动和另一个班的教师发生冲撞,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把那位老师气得说不出话来,事后我找她谈心,批评她这样顶撞老师是不对的,她说了一句“老师为什么什么时候都想管人”。从她的话里我了解到她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老师管她是不合时宜的,课下她做任何事都该是自由的。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趁热打铁对她说:“老师的对错先放一边,先分析一下自己,课间追逐打闹会不会有危险?”她追问了一句:“那又怎么样”我说:“那倒不能怎么样,但学生是来学习的,就要服从学校的纪律,家有家规,校有校规。你无视学校的纪律就是你的不对”。她沉默不语,我看时机已成熟,我故意转换话题,采用了攻心战术,我说:“平日里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学生,有一次刚开完家长会,你跑到教室来,我以为你有事找我,你却说你是来打扫卫生的,让老师好感动”。说到这里我看她低下了头,并且脸上有惭色,我趁机把话题转移过来,面对老师的批评你不要以为老师跟你过不去,这是老师的责任,让你们安全的度过每一天。这些你想过吗?她没有回答,我看得出她已经默认了。孩子在成长中有很多困难和障碍是自己无法逾越的,她们需要有人帮助,去逾越这些障碍,让她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甘心做孩子的铺路石吧。
评析:班主任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接起来的智慧的桥梁,班主任的劳动铺就了一条学生成才之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现在的教育方法中提倡表扬、激励。但表扬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见着什么都表扬,也不能采用夸张的手法把学生捧到天上去。批评也要讲究方法,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一定要深思熟虑,要一拳打着她心理最虚弱的那一面,打开她被掩饰的内心,让她确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是转变的开始。
德育案例分析(5)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西街口中心学校 陶红荣
我班有个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就给我添了不少麻烦。第一周把餐柜的盖撞了个洞,第二周和餐厅师傅吵架,第三周有个下午没上课,去县城买衣服。开学才几周,已迟到20多次,天天欠交作业,上课打瞌睡,成绩当然只能从尾排上来了。对于这样的“差生”,我该怎么办呢?
起初,我对这位学生的恶作剧行为进行“冷”处理,课后与他谈论些与学习无关的事,在适当的时候渗透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和他谈到中国足球失利的事儿。她对球员表现出极大的义愤:“如果我去踢,一定比她们好”。我说不见得吧,你在做事方面也并不出色啊!一句话点中了她的要害处,交谈就此结束。第二天,果然不见她迟到了。就是这样,我注意抓住时机,与她进行情感交流,或给予鼓励,或给予赞美,或给予暗示,或给予批评,使她逐渐克服了缺点,战胜了弱点,最终成为一名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点评:赞科夫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正确地加以应用。”
学生天性幼稚、纯真无邪。老师对她们如何,她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她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这就是在学生跃跃欲试,正待着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
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德育案例分析(6)后进生转化中的爱心教育
西街口中心学校 陶红荣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班有个学生叫高琼艳。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她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她;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她谈话,希望她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她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第一学期中段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她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她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不理她的那几天,她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她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奶奶,通过其奶奶的介绍,我大吃一惊:原来,她的母亲前两年因故离开人世,她的父亲紧接着又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不理家事。上有七十多岁的奶奶,祸不单行的家庭造成她年纪小小正需父母疼爱之时却无人疼爱,内心充满仇恨。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她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
我首先设法接近她,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她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不正是我自己擅长的吗?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她打羽毛球,给她讲打羽毛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羽毛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苏迪曼杯”,谈论张军等羽毛球健将。并提示她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她慢慢交上了朋友,但她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她打羽毛球一边与她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她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她,我会有意识地先向她问好;只要她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
她生病时我就给她买药、煎药........使她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她,信赖她。她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她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依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都能达到及格。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起她。
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第二学期,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她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午休、晚休及自习课,她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她当值日生。果然,在她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她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
看着她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她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她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她的笔墨,看着她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倾注师爱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纪X这样特殊家庭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她,用情去感化她,用理去说服她,从而促使她主动地改正错误。
二、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应宽容以待之。在中学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她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与纪X同学从交朋友做起,和她一起打羽毛球,让她感受老师对她的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让她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她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故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她,鼓励她。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纪X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缺乏家庭的温暖,失去应有的爱。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抓住她喜欢打羽毛球,与她交朋友;抓住她家庭艰辛,给予生活上的帮助;抓住她生病,我给她买药、煎药;„„ 用关爱唤起她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她努力学习,从而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两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纪X同学由“捣蛋鬼”、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
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
第五篇: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宁阳百佳德育案例
─—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宁阳县蒋集小胡小学
张仲元
一、问题情境:
“报告老师,今天张XX又没完成作业......”“恩,知道了,叫XX来我办公室一趟吧。”张XX是我们班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基础较差,总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但他家境还算富裕,父母都陪伴在身边。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我回头一看,望见了XX那张怯生生的脸,他低着头慢悠悠地走进来,一副做错了事很懊悔的样子。以前他无法独立完成作业时,我告诉他,可以问一问程度稍好的同学,让他们帮助解决,但他这次又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询问了一下原因,结果让我为之一震,原来,当他遇到困难去请教其他同学时,他们居然要收取“辅导费”,这让他又陷入了难题中无法跳出,同时,也让我陷入了对学生金钱观的深深思考。
二、解决策略:
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当天我就找李XX谈话,向他问明了事情的真伪,原来在班级中确实存在着这种“有偿帮助”的现象,但只是少数。在李XX的意识中,读书就是为了挣钱,所以他会把一切事物都与金钱挂钩。通过这个班级
现象的发现,我准备了以下解决方案:
1.在主题班会中,列举实例:甲同学问一名成绩优秀的乙同学一道数学题,乙并不是立刻帮甲讲解,而是带着诡异的表情对甲说:“放学后请客哦!”甲虽然有些吃惊,还是答应了。可不知怎么回事,自从请客后甲心里一直感到很别扭,总在想:为什么同学之间这点帮助还要回报呢?这让人感觉多冷漠呵!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友情和关心的,如果人们都是为了谋取利益而帮助别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自私啊!那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看到希望小学里孩子们的笑脸,也看不到帮助别人的人脸上那说不出的快乐。
通过对这个实例的思考,请同学们自由发言,畅谈对此事的看法,在同学们讨论投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对帮助同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
2.集体观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部电影,让学生能从电影中受到更直观的教育。当影片中一个个家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这几种家庭中的一幕幕谁敢说在自己的家庭中没有上演过,片中几种家长的态度谁敢说在我们身上没有体现。只是我们身在其中,没有放到光亮处,或者是心存侥幸:我的孩子也许会幸免于各种不良后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侥幸十分偶然。就像影片中所说:是谁?是谁宠坏了他,谁是罪人?
3.召开一次家长会,从家长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大家都是为人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类拔萃,但在关心他们成绩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做到真正关心他们的“做人”?现行教育的功利性让我们丧失了一些作为人最基本的东西。在教育的作用下,我们除了服从社会机制对我们的要求外,我们再也没有自己。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通过这个班级实例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能够让人生存,更要让人会做人做好人懂得幸福。
三、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班级中的“有偿帮助”现象已不复存在,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内心能够初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教育并非是三两日之事,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时时关注孩子们的内心变化,在他们陷入泥潭时,能够及时拉一把,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四、总结反思
面对这次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其实班里的孩子大都家境不错,但仍然会出现价值观的功利性,思考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同时,人们的社会公德,道德水准没有相应的提高,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权钱交易,买卖文凭,医疗红包等,动
摇着他们的稚嫩的心灵。其次,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直接导致学生的效仿:自私自利,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经不起任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极脆弱,处事懒惰,不愿劳动,对集体,他人冷漠不关心,缺少助人为乐的热情,妒忌心强……例如在捐资活动中,有的学生热情高涨,但家长却不热心支持,说东道西……一部分家长的言行不一致,自身素质不高,教会孩子怎样才不吃亏,怎样不花钱又能受益等等,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加大了向功利性倾斜的砝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新的价值观要向社会、家庭延伸和拓宽,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致的教育氛围。
1、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我们不要把“文盲一夜成富翁”、“教授卖馅饼”“大学生当推销员”等特殊现象视为了不起的新生事物予以报道。这样会混淆视听,迷惑青少年身心健康。要引导小学和从小树立“幸福要靠劳动,做人要讲奉献”的幸福观、人生观。
2、要走出家教的误区。家长不要以“唯我所用,唯利是上”的金钱观、价值观误导孩子如何不吃亏,如何不劳而获,如何无本万利……使孩子限入家教的“误区”,要保持清醒头脑,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不做金钱的奴隶,更不能让孩子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3、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日常教育中,要强调小
学生正当的竞争意识、积极改革意识和适度的消费意识。力求德育方式多样化,德育渠道多元化,开展向“英雄”、“模范”、“平凡的奉献者”学习的活动。
我想,只要我们改变教育观念,善于观察和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再加以疏导,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一定可以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张仲元,2009年毕业于陕西省延安大学美术学专业,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11年工作以来,任教四、五年级语文,多次指导学生征文,获得优异成绩,美术教学方面,指导学生参加县市比赛,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