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口腔非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口腔非金属材料
一、概述
陶瓷:整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等原料制成的固体材料 生物陶瓷:医学临床使用的新型功能陶瓷 口腔医学应用:烧结全瓷、金属烤瓷、铸造陶瓷、种植陶瓷、陶瓷牙等等 其他:牙科石膏、水门汀、包埋材料、部分切削和研磨材料
1、口腔陶瓷材料特点 硬度高 耐磨性好
化学性能稳定
生物性能好
着色性能好
2、口腔陶瓷材料的分类 按性质分:单纯陶瓷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氧化物系陶瓷和非氧化物系陶瓷 惰性陶瓷和反应性陶瓷 吸收性陶瓷和非吸收性陶瓷 按临床使用部位分:植入体内陶瓷和非植入体内陶瓷 按临床用途分: 烤瓷、铸造陶瓷、种植陶瓷、陶瓷牙
烧结全瓷、金属
牙科石膏、牙科水门汀、包埋材料、部分切削和研磨材料
3、结构
(一)陶瓷材料的结构(相组成):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通常由三种不同的相组成,即晶相、玻璃相和气相 晶相——是陶瓷中原子、离子和分子按周期、有规律的空间排列而成的固体相,是陶瓷材料中最主要的组成相,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由晶相所决定。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比较复杂,晶相的结构与配料矿物和制作工艺有关 玻璃相——非晶态固体部分,存在于各晶粒间。对于不同陶瓷其玻璃相的含量不同。玻璃相的作用是充填晶粒间隙,粘接晶粒,提高陶瓷材料的致密程度;降低烧结温度、改善工艺、抑制晶粒长大等 气相——在陶瓷材料中起重要作用。气孔是陶瓷成型过程中残留于制品内的气体。包括开口气孔和闭口气孔,气孔存在可使陶瓷机械性能显著下降。但对陶瓷材料的光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控制陶瓷中气孔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极为重要 气孔的大小、形状及分布都会对陶瓷强度产生影响
气孔率<10%,主要为闭口气孔,尺寸小,呈圆形,阻止裂纹扩展。强度基本不变;
气孔率>10%时,开口气孔增多,呈狭长的通道,类似裂纹,成为断裂的引发剂,造成强度下降
(二)结合键: 离子键—无方向性,键强度较高,组成的陶瓷强度高、硬度高,但脆性也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晶体中原子的堆积密度较小。共价晶体键强度较高,且有稳定的结构,这类陶瓷熔点高、硬度高、脆性大、热胀系数小。口腔陶瓷多为混合键结合
4、性能
(一)物理性能: 口腔陶瓷材料主要物理性能 密度 2.4(g/cm3)光透过率 50%(2mm板)热胀系数
6~8×10-6℃ 线收缩率
13%~70% 热导率 1.05(W/m·K)体积收缩率 35%~50% 吸水率 0%~2%
(二)机械性能 口腔陶瓷材料主要机械性能
压缩强度(Mpa)345~3000 弯曲强度(Mpa)
55~1300 拉伸强度(Mpa)
24.8~37.4 努氏硬度(Mpa)4600~5910(KHN)口腔陶瓷材料是一种脆性材料
(三)化学性能 口腔陶瓷是口腔材料中化学性能最稳定的材料,均可耐受许多化学物质的作用而不发生变化,长期在口腔环境条件下,对各种食物、饮料、唾液、体液、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不会产生变质、变性
(四)生物性能 口腔陶瓷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在口腔内使用安全、无毒。特别是生物陶瓷,更应具有生物相容性
(五)审美性能 由于口腔陶瓷材料的着色性能好,表面光泽度高,又具有透明和半透明性,能恢复牙体组织的天然色彩
5、制备
(一)口腔陶瓷材料(陶瓷粉)的制备 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材料作为原材料,经高温熔融、淬冷、粉碎及混合等工艺制备成陶瓷粉
(二)口腔陶瓷制品的制备工艺 ·烧结——将初步烧结的陶瓷粉在低于熔点的温度下加热,获得致密高强度的结晶过程
烧结是陶瓷制品制备最关键的工艺环节,它决定了最终制品的性能。烧结过程通常伴随有气孔减少和体积收缩的变化
·表面涂层——采用一定的工艺手段,将某种材料均匀、等厚、紧密结合在另一种基底材料上的技术。常采用高温熔烧、等离子喷涂、热扩散、气相沉积、离子注入、溅射、真空镀膜等工艺进行涂层。烤瓷熔附金属修复体的制作,就是采用这种工艺方法
·铸造——将陶瓷材料熔融后注入铸模内,再冷却成预制体,再在特定的温度下经过结晶化处理,析出结晶相而瓷化,使材料获得足够强度。经过结晶化处理后进行铸造的陶瓷材料称为铸造陶瓷材料。目前多采用玻璃陶瓷进行铸造,其铸造工艺一般采用熔模铸造法或称为失蜡铸造法
6、口腔几种陶瓷材料的成分和性能
(一)长石质陶瓷 成分:长石,石英,白陶土
性能:生物性能良好,可作为修复用陶瓷粉的材料以及制备成品陶瓷牙和陶瓷牙面
(二)羟基磷灰石陶瓷 成分:羟基磷灰石 性能:与人体牙和骨组织的无机质的结构成分相似,是一种优良的牙和骨缺损代用材料
(三)玻璃陶瓷 成分:Na2O-CaO-SiO2 性能:可作为植入人体材料,在体内能与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
(四)氧化铝陶瓷 成分:氧化铝 性能:表面非常光滑,对机体组织无刺激作用,人工牙根,全瓷冠修复
二、烧结全瓷材料 烧结全瓷是指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直接采用各种粉状瓷料经过烧结制作陶瓷修复体的工艺过程,用于制作陶瓷修复体的材料称为全瓷材料,适用于制作嵌体、冠、贴面等修复体
1、分类和组成
(一)分类 烧结全瓷材料根据不同熔点范围分为:
高熔烧结全瓷材料
1200~1450℃
中熔烧结全瓷材料
1050~1200℃低熔烧结全瓷材料
850~1050℃
按材料的成分分为:
长石质瓷、氧化铝瓷(接近牙釉质的硬度)、氧化锆瓷
(二)组成(1)长石质瓷 长石:主要成分;钠长石和钾长石的混合物构成瓷的玻璃基质 石英:骨架;提高强度 白陶土:基本成分;可塑性和结合性;不透明性 硼砂:助熔剂,还有碳酸钠、碳酸钾和硼酸钠成分,降低陶瓷熔点 着色剂:金属氧化物 长石质瓷原料组成 高 熔 低 熔 61% 60% 长 石 29% 12% 石 英 2% 8% 碳 酸 钾 2% 8% 碳 酸 钠 5% 1% 碳 酸 钙 1% 11% 硼 砂(2)氧化铝质瓷 氧化铝质瓷是一种在长石质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瓷修复材料,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铝结晶体,能提高全瓷材料的强度。作为瓷冠的核心部分,也作为瓷罩冠的内层核心材料使用
3、性能
(一)物理机械性能 经烧结后材料的硬度是目前口腔材料中较高的,接近于牙釉质的硬度,耐磨性优良,最适合作为牙体修复材料
烧结全瓷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性 能 长石质瓷 氧化铝质瓷 牙釉质 弯曲强度(MPa)65 118 — 压缩强度(MPa)172 1048 400 弹性模量(GPa)60000 38000 84000 热胀系数(×10-6/℃)12 5.6 11.4
(二)化学性能 烧结全瓷能耐受多种化学物质的作用而不发生变化,其化学性能相当稳定,不易腐蚀、老化、变色、降解
(三)生物性能 烧结全瓷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惰性,无毒,对口腔组织无刺激、无致敏,长期在口腔内也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四)审美性能
烧结全瓷材料的着色性好,表面光洁度高,又具有透明和半透明性,能获得牙体组织的天然色泽
4、工艺步骤
(一)成型 选择全瓷粉——调和成糊状——涂布于基底冠上加压雕塑——干燥 为了补偿烧结后的体积收缩,需将烤瓷预成体形态和尺寸均比正常体积放大13%-20%。塑性过程中,加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既可减少气孔的产生,又可减少烧结后的体积收缩。
(二)烧结 将已完成的烧结全瓷预成体在真空烤瓷炉中进行烧结,其目的是使全瓷预成体中陶瓷粉粒表面产生熔融而相互凝集成结晶体
一般将烧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低温烧结阶段:将预热干燥后的全瓷预成体放入炉内,逐渐升温,使其粉粒中玻璃质软化,产生流动,粉粒间开始凝集,由于凝集不全,预成体呈多孔态而体积很少产生收缩
中温烧结阶段:粉粒间完全凝集而形成致密体,但此期将出现明显的体积收缩
高温烧结阶段:粉粒相互熔接形成牢固的结晶整体,此期体积收缩趋于稳定
经以上初次烧成后,还可根据需要对预成体进行调磨修改或修补再次烧结。经口腔内试戴合适后,最后再进行修复体表面上釉,完成最后一次烧结
三、金属烤瓷材料
1、PFM:在金属冠核表面熔附上一种性能相匹配的瓷料,这种工艺叫做烤瓷熔附金属工艺。此种修复体兼有陶瓷和金属两者的优点,普遍用于牙体缺损、缺失修复,属于终身性修复。
2、组成与性能: 金属烤瓷材料分为:(1)不透明瓷(遮色瓷)(2)体瓷(透明瓷)(3)颈部瓷(龈瓷)(4)釉瓷
3、金属烤瓷材料与金属的结合
(一)金瓷结合形式(1)化学结合(占52.5%):指在烧烤过程中合金表面所形成的氧化膜中的氧化物与底层瓷中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使界面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牢固的化学结合。因此,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是化学反应的必备条件之一(2)机械结合(22%):金-瓷间相互交错状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结合力。粗化的表面较之光滑面,结合强度大幅度提高(3)物理结合(3%):两种极化的原子或分子在一定范围内互相靠近而产生静电吸引。合金表面的润湿效果越好,范德华力越大(4)压力结合(25.5%):是由于瓷粉与合金之间存在热膨胀系数差而产生的。一般认为,瓷的热膨胀系数应略小于金属
(二)金瓷匹配 金瓷匹配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两者的热胀系数 金属烤瓷的烧结温度与金属熔点的关系 两者结合界面的湿润状态(1)热膨胀系数匹配(0~0.5)×10-6/℃(2)具有良好润湿性(3)两者的化学成分在表面形成氧化膜,实现化学性结合(4)金熔点应大于瓷熔点170~270º(5)减小烘烤次数
4、工艺步骤(1)金属冠核修复体的制作(2)金属冠核修复体的预处理(3)涂瓷及烧结成型
四、铸造陶瓷材料
1、概念:玻璃在高温熔化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浇铸成任意形状的铸件,再将铸件置于特定温度下进行结晶化处理,能够析出结晶相而瓷化,使材料获得足够的强度。这种能与铸造工艺成型的陶瓷叫做铸造陶瓷。国内外皆使用玻璃陶瓷作为铸造陶瓷材料。
2、种类(1)硅氟云母系铸造陶瓷,商品名Dicor(2)磷灰石系铸造陶瓷,商品名Cerapearl
3、性能 导热率,透明性,折光率和天然牙釉质接近,制作的修复体色泽逼真,具有牙釉质的透明性和半透明性,与牙体组织贴合准确(边缘适合性),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化学性能:在37度不同pH溶液中浸泡均不发生任何腐蚀现象,化学性质稳定
4、制作工艺 牙体预备——取模——蜡型——包埋——铸造——“结晶化”——试戴——加工——着色上釉
(一)铸造 铸造收缩小: Dicor 1 % 熔点高: 1300-1600℃ 导热差: 退火, 铸件形状 失透: 不规则结晶 粘度大: 可铸造性, 氟及稀土元素 澄清: 物理性能的影响 无截然固态: 持续压力 铸造方法:无圈铸造法
(二)结晶化 目的:将经过熔融,铸造后的玻璃态材料转变为具有优于原始材料性能的玻璃陶瓷(1)形成晶核(核化):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形成晶核的数目(2)晶体生长(晶化):单位时间内晶体生长长度(3)结晶能力的影响: 晶核形成速度+结晶生长速度+玻璃粘度 高温————低粘度————结晶生长速度上升 + 晶核形成概率下降 低温————高粘度————晶核形成概率上升 + 结晶生长速度下降
(4)步骤 初始热处理——成核温度——晶核形成(Dicor:650℃ /30min)——加热——结晶化温度——晶核生长(Dicor:1000-1100 ℃ /6h)(5)影响铸造陶瓷材料晶体形成数量、形式、性能的主要因素有
·成核剂:在铸造陶瓷材料中加入成核剂,达到高密度均匀成核,是控制结晶化热处理的关键。·成核温度:保证有效的成核作用和微小晶体的均匀生长 ·结晶化温度:温度太低,晶体太少;温度太高,材料强度下降,折光率降低 ·结晶化热处理的升温温度:若升温过快,材料中析出的某些晶体与材料中的玻璃相的密度不同,以及随着结晶化所造成的体积变化,导致玻璃相和晶体相之间产生内应力;若缓慢升温,可使这些内应力被玻璃相的粘滞流动所消除,这样即可避免铸造陶瓷因此而产生的变形和破裂问题。
(三)试戴
(四)着色和上釉
(五)粘结
五、种植陶瓷材料
1、概念:植入到口腔颌面部硬组织中,替代天然牙,骨组织缺损缺失和畸形矫正,以恢复生理外形和功能的生物陶瓷材料。
2、种类(1)生物惰性陶瓷:化学性能十分稳定,在体内耐腐蚀而不变质、降解等,也不参与体内代谢,与骨组织只形成纤维性结合 ???
(2)生物反应性/活性陶瓷:有一定的溶解度,能释放对机体无害的某些离子,能参与体内代谢,对骨质增生有刺激或诱导作用,促进缺损组织的修复,显示有生物活性,与骨组织形成骨性结合(3)生物可吸收陶瓷:新骨形成后,可被吸收,最终被骨组织替代。
3、性能 物理性能:应该具备接近于人体硬组织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这样才能承受生物体内各种复杂的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的作用,从而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特别是材料与口腔硬组织的弹性模量必须相匹配,才能避免功能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而造成对口腔硬组织的损伤和新生骨组织的再吸收。
4、材料与组织界面
(一)材料组成结构与界面 较好的生物性能,释放钙磷离子,有利骨组织新生和骨缺损修复 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方式有所不同。(1)生物反应性陶瓷:骨性界面结合,界面区无纤维组织膜(2)生物惰性陶瓷:(3)生物可吸收材料:界面存在新骨形成,伴随陶瓷材料的溶解吸收
(二)材料表面状态与界面(1)陶瓷材料表面能 表面能越高,体液在材料的表面张力越低,湿润性越好,材料与组织的结合性能越好。用接触角表示浸润性能,接触角越小,浸润性越好。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陶瓷具有最小的接触角。(2)陶瓷材料孔隙 作用: A. 为纤维细胞,骨细胞向陶瓷中心生长提供通道和生长场所 B. 增大组织液与陶瓷材料之间的接触表面积,加速反应过程 C. 孔隙有利于局部体液循环,为长入材料内部的新生骨提供营养 D. 能引导纤维和骨组织长入孔隙中,发挥机械性锁结固定种植体的作用 合适的孔隙率: 孔隙直径在39—78um时,纤维长入 直径大于78um时,纤维和骨同时长入 孔隙过大,有利长入,机械性能明显下降 孔隙率30%为宜 骨引导(osteoconduction):材料促使血管,骨细胞进行组织攀爬,形成支架
骨诱导(bone induction):材料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
4、临床应用
(一)陶瓷人工牙种植体(1)概念(2)临床应用(3)涂层:克服陶瓷材料脆性大的缺点,将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复合,采用烧结,溅射,喷涂等涂层方法,将生物陶瓷材料涂层在金属核上,制成陶瓷涂层金属人工牙根复合种植体。烧结 喷涂 溅射(4)涂层优点 整合
生物相容性——骨表面形态:种植体表面互相沟通孔隙,促进组织向孔隙内生长,增强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机械结合,增大接触表面积 离子释放:阻止内层金属离子释放,降低蓄积(脾脏,肺),改善种植体表面弹性模量,但干扰矿化
机械性能: 上升
(二)陶瓷人工骨(1)概念 人工骨:替代和恢复骨缺损缺失 + 重建已丧失的生理功能
陶瓷人工骨:生物陶瓷,网状支架结构,起到促进和引导骨组织成骨的作用。骨诱导+骨引导(2)种类 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3)应用 颗粒型、多孔泡沫型,致密实体型最为多见。颗粒型: 粒子之间的孔隙大小是和粒子直径的大小相关。
当直径在500—1000um时,才能使纤维和新生骨组织同时长入人工骨颗粒之间。植入材料的孔隙率也恰好在30%,能保证体液循环和内部营养,此时能获得良好的生理性结合。
六、模型材料(口腔模型室友口腔印模灌注成的阳模,灌注阳模的材料成为模型材料)
1、种类——按石膏类型分为5类: I类:印模石膏 II类:熟石膏(活动修复模型材料)III类:普通人造石 IV类:高强度人造石 V类:高强度高膨胀人造石(3,4,5类皆是冠桥修复的代型材料)国内模型材料主要有石膏、人造石和超硬石膏,成分主要为硫酸钙 国外以人造石和超硬石膏为主 主要用途是口腔模型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各种修复体的工作模型,也可以作为研究和记录模型。
2、模型材料要求(1)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2)有适当的凝固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为宜(3)精确度高(4)抗压强度大,表面硬度高(5)与印模材料不发生化学变化(6)操作简单,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3、熟石膏(1)组成:主要成分是β—半水硫酸钙(2)影响熟石膏质量的因素: 生石膏的质量 加热脱水的时间,温度:均匀加热到110—120度 提高熟石膏强度的方法:改进生石膏制作工艺;采用模型表面硬化处理
(3)临床使用方法 ·先将水放入干净的橡皮碗内,逐渐放入石膏粉 ·粉水比例2∶1。临床操作比例是以观察石膏粉浸入水中后,表面没有过多的水为准 ·用调拌刀均匀搅拌,用震荡器或手震荡再注入印模内完成模型制作。
·石膏模型在15分钟内产生初凝,1小时基本凝固,24小时完全凝固,其强度达到最高
(4)凝固原理 2 CaSO4· 1/2 H2O + 3 H2O →2 CaSO4· 2 H2O ·需水量,按化学反应的理论量计算,100 g 半水硫酸钙应加水18.6 ml,实际的需水量是理论值的2~3倍,即按石膏粉100g,水40-50ml
·半水硫酸钙凝固需水量,按比例准确计量,可提高模型的压缩强度
·混水率(W/P)是水的体积除以半水硫酸钙粉末重量所得的分数。如100g的熟石膏与50ml的水混合时,混水率为0.5,所得调和物要稀一些,调和和灌注更容易,但是强度较差;石膏与较少水混合时调和物较稠,更难与操作,而且灌注时更容易混入气泡,但凝固后强度更大。
·石膏模型材料混水率越大,凝固时间越长,最后的生成物越脆,强度越低。
·混水率越高,孔隙率越大,孔隙越多,材料强度越低。
·熟石膏混水率以0.5为宜。(5)影响凝固速度的因素 ·熟石膏粉的质量:含生石膏多,凝固速度加快;含无水石膏多,凝固缓慢甚至不凝。·熟石膏粉与水的调和比例不当:水量过多,凝固速度减慢,抗压强度和表面硬度明显降低;水量过少,凝固时间加快,流动性减小,复模不准确,且膨胀率增大,气泡多,脆性大,表面粗糙,硬度不够。·搅拌时间和速度的影响:搅拌时间越长,速度越快,形成的结晶中心越多,凝固速度加快,但膨胀率也大,强度也越低。
·水温影响:0-30度,加快 30-50度,无关系 50-80度,减慢 80-100度,不凝固 ·加速剂与减速剂: 加速剂——硫酸钾、氯化钠 减速剂——硼砂、柠檬酸钠(6)临床操作的注意问题 ·正确掌握混水率,发现比例不适,应重新再调 ·搅拌速度不宜过快,均匀进行 ·灌注模型时注意排气泡,采用分层灌注时,在底层材料结固前灌注上层 ·注意体积膨胀的处理:粉多膨胀增大,水多膨胀减少 增膨胀剂与减膨胀剂 减膨剂——硫酸钠、硫酸钾 4 %,膨胀降低 0.05 % 增膨剂——醋酸钠适量,膨胀增加 > 1 % 当石膏模型的膨胀影响修复体制作的精确时,可加入减膨胀剂或增膨胀剂
4、人造石
(一)普通人造石(主要用于复杂的托牙修复和固定修复的模型)
1、组成:α—半水硫酸钙
2、性能:人造石在强度和硬度上都比普通石膏高 混水率:0.25—0.35 需水量低,孔隙率减少,强度增加 凝固时间:10 ~ 15 min 压缩强度:21 ~ 35 Mpa 弯曲强度:15.3 MPa 布氏硬度:10 ~12 凝固膨胀:0.1 % ~ 0.2 %
(二)高强度普通人造石(超硬石膏,用作个别牙或精密铸造模型)
1、性能 ·比人造石纯度高,晶体不变形 ·表面积小,混水率为 0.22 ·硬度和强度比人造石更大 布氏硬度 > 17 压缩强度50 ~ 110 Mpa ·流动性好,可得到形态精密的模型
2、临床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严格控制混水率 ·调拌最好在真空搅拌器中进行(真空)·调拌时间
< 50 s ·灌注模型时注意排气泡,采用分层灌注时,在底层材料结固前灌注上层 ·储存于密封容器中,注意防潮,进水不能再用
七、水门汀(通常指由金属盐或其氧化物作为粉剂与专用液体调和后能发生凝固的一类具有粘接作用的材料,口腔临床亦称粘固粉或粘固剂)
1、种类(1)按用途分 粘接用、充填用、垫底用(2)按组成分 磷酸锌水门汀 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 氢氧化钙水门汀 聚羧酸锌水门汀 玻璃离子水门汀
2、磷酸锌水门汀(1)组成:粉剂—氧化锌(75—90%)—基质材料 液剂—正磷酸(45—63%)—基质材料,与氧化物反应
(2)性能: 具有一定的强度 不溶于水,溶于酸性物质,溶于唾液 释放出游离磷酸,1-2天后酸性减弱
(3)应用: 暂时性充填、粘结 深龋的间接衬层和垫底、中龋的直接衬层和垫底
1、氧化锌丁香酚水门汀:(2)性能: 强度较低,易溶于水和唾液 对牙髓具有一定的镇痛和安抚作用 含有酚类,是一种阻聚剂(3)应用: 暂时性粘固、暂封 深龋垫底 含丁香酚者不用于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2、氢氧化钙水门汀(2)性能: 强度低,溶解度大 析出氢氧化钙,促使洞基底钙化和形成继发性牙本质(3)应用: 不宜用作粘结 特别适于作深龋的保髓和盖髓
3、聚羧酸锌水门汀(1)性能: 强度较低,粘结性能高于磷酸锌水门汀 溶出酸较少,对牙髓刺激轻 不能促使继发性牙本质形成(2)应用: 修复体固位 直接垫底 不能直接盖髓
4、玻璃离子水门汀(1)性能: 强度大 与牙体粘结性能强 持续释放氟,具有防龋作用(2)应用: 粘结固位 充填修复:乳牙、恒牙楔缺
5、三明治技术 特点: ·理化性质上和牙本质最为接近的牙科材料,目前为止最佳的牙本质替代物 ·与牙齿可以化学粘接 ·氟缓释 ·生物兼容性 ·最小化洞型制备,最大化保持健康牙体组织 ·与牙釉质的美观性和强度有一定差异 玻璃离子作为牙本质代替物 树脂作为牙釉质代替物
八、包埋材料
1、概念 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包埋蜡型所用的材料 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结合剂(强度)
2、性能要求 铸造首先要加热融化蜡型,使其挥发,形成阴模,再将融化的金属灌入,完成金属修复体的铸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调和时呈均匀糊状(2)有合适的固化时间(3)粉末粒度细(4)合适的膨胀系数(5)具有足够的强度(6)耐高温(7)化学稳定性好(8)具有良好的透气性(9)铸造完后,易清除(10)具有良好的操作性(11)易保存
3、分类(1)中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又称石膏(结合剂)类包埋材料,适用于铸造熔化温度在1000℃以下合金(2)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适用于铸造熔化温度在1000℃以上的高熔合金 其中:钛合金包埋材料,是以二氧化锆和结合剂为主制成的新型高温包埋材料,耐1600℃以上的高温,适用于钛合金的铸造(3)铸造陶瓷包埋材料
4、中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1)组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55%-75%)及普通人造石(25%-45%),石墨1%和硼酸5%,此外还有一些着色剂(2)当晶格形态为α型转变为β型时,会发生急剧的体积膨胀。临床制作修复体正是利用二氧化硅的这种热胀特性,使金属的铸造收缩得到补偿。石膏包埋材料用于700℃以下的铸造。(3)性能: ·固化时间 :(ADA)5-25min ·膨胀 :石膏类包埋材料都具有固化膨胀、吸水膨胀和热膨胀的性质 ①固化膨胀:石膏类包埋材料在固化时发生膨胀,膨胀的机理与石膏本身固化膨胀相同 ②吸水膨胀:在石膏类包埋材料的初凝阶段,加水或把材料浸入水中,固化膨胀将比在空气中大很多。称为吸水膨胀或水合膨胀。将包埋材料的这种特性应用在金属铸造过程中,使铸造收缩得到补偿的方法称为吸水膨胀法(水合膨胀法)。ADA标准中的Ⅱ型包埋材料就是用吸水膨胀法铸造嵌体的包埋材料,它的吸水膨胀率为1.2%-2.2%。目前,金属的铸造收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只能靠包埋材料在固化或加热过程中的膨胀来补偿。利用吸水膨胀过程中膨胀率大而且可调的特点来补偿铸金的收缩是比较理想的 ③热膨胀:加热,二氧化硅由α型向β型转化 ·机械强度 ·粉末粒度与透气性 ·耐热性:石膏包埋材料的加热温度必须在700℃以下
5、高熔合金铸造包埋材料
(一)磷酸盐包埋材料(1)组成:磷酸盐包埋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方石英、石英,或二者混合使用,占总重量的80%-90%。结合剂为磷酸盐,如磷酸二氢胺、磷酸二氢镁以及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占总量的10%-20%。(2)使用方法与应用: 使用时,将二氧化硅、结合剂与硅溶胶悬浊液(一般含SiO2 20%-30%)或将水按一定比例(水粉比为0.13-0.20)调和,可以获得较大的固化膨胀和热膨胀。磷酸盐包埋材料的固化膨胀率和热胀率均比石膏包埋材料高,一般用于高温铸造,如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等高熔点非贵金属修复体的铸造。(3)
性能: ①固化膨胀、吸水膨胀及热膨胀:包埋材料的综合热胀率为1.3%-2.0% ②机械强度:压缩强度大于石膏包埋材料,经加热冷却后,其压缩强度也大于石膏包埋材料 ③粉末粒度与透气性:材料的透气性小于石膏包埋材料,有时需加入纤维以增加其透气性
④耐热性: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二)硅胶包埋材料(1)组成: 硅胶包埋材料分为正硅酸乙酯包埋材料和硅溶胶包埋材料两种 正硅酸乙酯包埋材料是以正硅酸乙脂作结合剂的高熔铸造包埋材料。正硅酸乙脂中含有28%的SiO2,分子式为Si(OC2H5)4,加水分解,生成硅溶胶并固化
(2)性能: 固化时间:10-30min 膨胀与强度:膨胀大,强度低 透气性:比石膏类差(3)应用: 正硅酸乙脂包埋材料一般用作内层包埋材料
6、铸钛包埋材料(1)性能要求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熔融钛发生化学反应 ·能补偿钛的收缩 ·粒度精细 ·高耐火性和强度 ·低导热率,减少铸件激冷收缩 ·操作工艺简单,易脱模)(2)铸钛包埋料的种类 ·硅系列铸钛包埋材料 ·镁系铸钛包埋材料 ·锆系铸钛包埋材料 ·铝系包埋材料)(3)目前,铸钛包埋材料存在的问题: ·耐高温性能 ·膨胀率(4)目前临床常用的铸钛包埋材料: 一类是用磷酸盐作为结合剂,耐高温的氧化物作为耐火剂,缺点是磷酸盐、二氧化硅等耐高温性能较差,易与铸钛表面形成较厚的反应层。另一类是非磷酸盐系的,虽然不易与熔化的钛发生反应,但仍存在膨胀率不稳定,大部分为国外产品,价格昂贵等问题。
第二篇:2017口腔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2017口腔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很多考生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之前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做题,但是考试结束之后都不是很理想,为了帮助考生能够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中拿到高分,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牙本质(Dentin)牙本质构成牙体的主体部门,其中矿物质约占65%~75%,有机质占20%,其余5%~10%为水,因此矿化不如釉质,但比釉质具有更大的弹性。平均显微硬度约为釉质的1/5,但在釉质界处硬度较高,约为近髓端的3倍,从而可增强对釉柱的支持。概述
它是构成牙齿的主体,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也是牙髓腔及根管的侧壁,颜色淡黄,大约含有30%的有机物和水,70%的无机物,硬度低于牙釉质。若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牙本质内有许多排列规则的细管,称为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分类
牙本质在人的一生中均有形成,可分为三类:第一期原发性(primary)、第二期继发性(secondary)、第三期(tertiary)牙本质。
原发性牙本是牙齿发生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至根尖孔形成也基本完成;此后在尚未出生与初出生的牙齿,可有一缓慢地生理性继续形成过程,所产生者为继发性牙本质;是在无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形成的。而在牙齿萌出以后,由于磨损、外伤、龋病或手术过程等原因而合牙本质遭受刺激时,在累及牙本质管的髓端形成的第三期牙本质。牙本质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牙本质暴露,如磨耗、楔状缺损、酸蚀、牙龈萎缩、外伤等;使釉质缺损,牙本质暴露,外界的刺激,通过牙本质神经造牙本质细胞浆突起传入引起过敏症状。②全身状况不佳,如神经衰弱、妊娠期等全身应激性增高,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也增高,往往过敏症状也明显。临床表现
www.xiexiebang.com
①患牙对外界的刺激敏感性增高,特别是对酸、甜、冷和机械刺激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酸痛。
②激惹性痛,没有自发痛,除去刺激,症状消失。③用探针在牙面可找到过敏点等,一般可明确诊断。诊断
根据临床对刺激的反应及探诊有过敏点可确立诊断。治疗护理
通过药物脱敏疗法,使药物渗入牙本质小管,使蛋白凝固,或药物体本身沉积小管内,阻止外界刺激传入,达到脱敏目的。
(1)磺酚、麝香草酚透热法:先查出过敏区,或过敏点,隔离唾液,擦干牙面,用小棉粒沾药物置于过敏处,用烧热的器械头放在棉粒上,使其产热,反复数次,保护好口腔粘膜及牙龈,以免烫伤或药物烧伤粘膜。
(2)氨硝酸银、丁香油脱敏:防湿患牙,在过敏区涂以氨硝酸银,吹干,再用丁香油还原至黑色为止,反复2-3次,注意保护口腔粘膜。
(3)75%氟化钠脱敏:将患牙擦干,防湿,沾75%氟化钠小棉粒于过敏区,反复涂擦数次。(4)服用敏易清脱敏胶囊脱除过敏,改善过敏体质。
如果已经有牙齿敏感,建议用舒适达替代普通牙膏。它在舒缓敏感的同时,可以满足日常的口腔清洁的功效。选用更好磨料,摩擦系数低,而且其专业修复产品首次在牙膏上采用突破性NovaMin技术,可以释放出和牙齿一样的天然成分,真正修复牙齿敏感.龋齿窝洞结构 1)洞壁:
经过制备具特定形状的窝洞,由洞内壁所构成。洞壁分侧壁和髓壁。侧壁以所在牙面命名,如位于颊面者呲颊壁,靠近龈缘者叫龈壁。;位于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川髓壁。与长轴平行的髓壁又叫轴壁,以与验面前髓壁送别。如—个骀面洞具有4个侧壁,即颊壁、近中壁、舌壁:远中壁和一个髓壁(洞底)。2)洞角:
内壁与内壁相交处,形成洞角。调角分线角和点角。两壁相交构成线角,三壁相交构成点角。洞角以构成它的各壁联合命名。3)洞缘:
www.xiexiebang.com
洞侧壁与牙面相交构成洞的边缘,嘏口洞缘。它实际上是由洞侧壁与牙面相交形成的线角,即洞缘角或洞面角。龋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方法: 1.视诊 2.探诊 3.温度刺激试验 4.X线检查 5.透照(二)标准:
1.浅龋:位于牙冠部时一般为釉质龋或早期釉质龋,发生于牙颈部时则是牙骨质龋和(或)牙本质龋,亦有一开始就是牙本质龋者。位于牙冠的浅龋有可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前者早前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黑色色素沉着区下方为龋白斑,呈白垩色改变,用探针检查。
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后者早期一般呈白垩色点或斑,可逐渐变为黄褐色或褐色斑点,用探针或牙线配合X线片自己检查可能作出早期诊断。早期诊断疑为浅龋时刻定期追踪复查,或借助于其他诊断手段,如荧光显示法、显微放射法、氩离子激光照射法。最常用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作X线片检查。鉴别:
①釉质钙化不全:表面光滑,白垩状损害可出现在牙面任何部位;②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③氟牙症(斑釉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至深褐色,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地区流行情况。2.中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龋洞中处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临床特征典型,诊断较易。
3.深龋: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可见很深的龋洞,易于探查到,位于邻面检查较难时应结合患者主观症状仔细检查。若洞口开放,则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和化学刺激时,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体征、结合X线片易于确诊。(三)鉴别:
www.xiexiebang.com
①可复性牙髓炎 ②慢性牙髓炎
牙髓(endodontium)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牙髓腔的外形与牙体形态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较大,称髓室,牙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组织结构
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当牙冠某一部位有龋或其它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牙髓组织的功能是形成牙本质,具有营养、感觉、防御的能力。牙髓神经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可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的疼痛。特点
牙髓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位于牙本质围成的牙髓腔内,仅借狭窄的根尖孔与跟间周组织相连。牙髓还有自身特点:
1、被无让性牙本质包围;
2、基质富含纤维且具有粘性;
3、无有效的侧支血液循环,这些特点使牙髓的损伤一般都难以恢复,且易产生疼痛。病理机制
牙髓因受到病源刺激物的作用不同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会表现为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牙髓受到刺激后,最初始的病理表现是血管扩张,血液充盈。若及时去除病源刺激,这种单纯的充血状态可以得到缓解,牙髓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牙髓充血状况持续时间较长后,转化为急性牙髓炎症。若侵入牙髓的细菌毒力低,而机体的抵抗力较强时,牙髓组织的炎症多半表现为慢性过程。若急性炎症的渗出物得到引流,但炎症未能彻底消除时,也可转化为慢性炎症。即慢性牙髓炎,临床上最常见的一型,临床症状不典型,有些病例可没有自发性痛。反之,若机体抵抗力减低,或局部引流不畅,慢性牙髓炎又会转化为急性牙髓炎,即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www.xiexiebang.com
由于牙髓组织是处于四壁坚硬缺乏弹性的牙髓腔中,其血液循环只能通过细小的根尖孔,缺乏侧枝循环,一旦牙髓发生炎症,炎症渗出物不易引流,髓腔内压很快增高,产生剧烈疼痛。侧合颌位介绍
特点:一侧合接触(工作侧),另侧为非工作侧;向同侧运动。
1)尖对尖颌位:当下颌向一侧运动,达到该侧上下同名牙尖相对的位置(颊尖对颊尖)时。是重要功能颌位。非工作侧无合接触(无侧向合干扰)。2)尖牙保护合:工作侧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青壮年。3)组牙功能合:尖牙后牙都接触。年龄,磨耗。颊肌的位置及概述
颊肌位于口周肌上组深面;起于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外后方的翼突下颌缝,又称翼下颌韧带,是颊肌和咽上缩肌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该肌的收缩能牵引口角向后,有吞咽和吮吸功能。
牙菌斑的生物膜分类简述
一、龈上菌斑
位于龈缘以上的牙菌斑称为龈上菌斑,革兰阳性兼性菌占优势,与龋病发生、龈上牙石形成有关。白垢为疏松地附着在牙面、修复体表面、牙石表面和龈缘处的软而粘的沉积物,由活或死的微生物团块、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唾液中的黏液素、涎蛋白、脂类及食物碎屑等混合物不规则堆积而成,目前对菌斑和白垢已不严格区分,因为它们主要的致病成分都是细菌及其产物。
二、龈下菌斑 ⒈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缘以下附着于牙根面的龈下菌斑称为附着性龈下菌斑,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根面龋、根面吸收及牙周炎有关。⒉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龈缘以下位于附着性龈下菌斑的表面或直接与龈沟上皮、袋内上皮接触的龈下菌斑称为非附着性龈下菌斑,主要为革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窝洞的分类与结构概述 窝洞的分类:
www.xiexiebang.com
I类洞——为发生在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II类洞——为发生在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III类洞——为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IV类洞——为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V类洞——所有牙的颊(唇)舌面颈1/3处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VI类洞-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发生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窝洞结构:
①洞壁——侧壁:与牙面垂直的洞壁。包括冠部的釉质壁和牙本质壁、根部的牙骨质壁和牙本质壁(另外分类有颊壁、龈壁等)。髓壁:位洞底覆盖牙髓的洞壁。包括轴壁(与牙长轴平行)、牙合面髓壁。②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
③洞缘——窝洞的侧壁与牙面相交成的边缘。④窝洞的抗力形定义?抗力性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抗力形:是使充填体和余留的牙体组织获得足够的抗力,在承受咬合力是不折裂的形状。基本结构及要求:
1、盒面洞型——最基本的抗力形,底平壁直。
2、阶梯结构——双面洞的牙合面洞底与邻面洞的轴壁成阶梯,髓壁与轴壁相交的轴髓线角要圆钝。
3、洞深——釉牙本质界下0.2~0.5mm,即牙合面深1.5~2mm,邻面洞1~1.5mm(洞外形成圆缓曲线,去除无基釉,外形超过颊舌间距的一半的薄壁弱尖应减低)⑤窝洞的固位形定义?固为形的主要结构及其要求? 答:固位形:防止充填体在侧向或垂直方向力量作用下移位、脱落的形状。基本结构及要求:
1、侧壁固位——即盒面洞形,最基本。
2、倒凹固位——在洞底侧髓线角点角等处向侧壁牙本质做潜入小凹或固位沟,以0.2mm为宜。
3、鸠尾固位(常用)——由鸠尾峡和膨大的尾部组成,峡部起扣锁作用。多用于双面洞,后牙在牙合面做鸠尾,前牙在舌面做鸠尾。后牙峡部宽度为颊舌尖的1/4~1/3,前牙为邻面洞舌方宽度1/3~1/2.4、梯形固位——多与鸠尾固位合用于双面洞,将邻面做成底大顶小的梯形。
www.xiexiebang.com
牙髓病早期症状
1.询问牙痛性质、发作次数和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与冷热、咀嚼食物的关糸,疼痛能否正确定位和放散的范围,与体位有无关系,是否影响睡眠。患牙、邻牙或附近其它器官近期有否受伤或曾接受过治疗。过去有无牙痛史,与本次疼痛情况是否相同。2.检查患牙有无龋洞及龋洞的位置和深度,是否穿髓,有无探痛、叩痛、,对冷热和电活力试验的反应。如无龋洞应检查有无其它牙体硬组织病变,有无牙周袋,牙齿是否松动,必要时可拍摄X线片,开洞或开髓检查。如未发现明显病变,应检查其它牙齿或邻近器官有无病变,并与三叉神经痛鉴别。3.牙髓病分类 按病程可分为
(1)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多为意外创伤或近期牙体手术后,有冷、热激发痛和自发痛等激发引起,主要表现为剧烈地自发性痛,特点如下:
①疼痛常突然发作,早期呈间歇性,一般约持续数分钟,随后数小时间歇期,病员尚可指患牙。随病情发展,发作期延长,间歇期缩短,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剧痛,并沿同侧三支神经分布区放散(如上牙向颈部、耳前、颧颊部;下牙向耳下、耳后、下颌部放散),往往不能明确指出患牙部位。②疼痛往往夜间较剧,卧倒时尤甚。
③早期冷、热刺激均可激发或加剧疼痛,以冷刺激痛较明显;后期或化脓时,热刺激疼痛,冷刺激仅可使疼痛暂时缓解。后期患者常含冷水,或吸冷空气以减轻疼痛,此种症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④检查时常可见患牙穿髓,探痛明显。(2)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由于龋病等大多是慢性病变,对牙髓有长期持续的刺激,可使牙髓发生慢性炎症的过程。在慢性牙髓炎发展过程中,如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则释放的溶酶体酶也增多,而使炎症加剧,临床上即可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
牙体慢性损伤、牙周病、牙本质化学刺激都可使牙髓呈现慢性炎症的过程。
慢性牙髓炎临床上分为三类: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及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叫作慢性溃疡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又称牙髓息肉。
www.xiexiebang.com
慢性牙髓炎诊断依据:①长期刺激性痛,X线照片显示尖周已有膜腔增宽、硬板破损;②有自发性痛史;③探诊已穿髓、出血、剧痛;④有深龋或深盲袋或严重牙体慢性损伤。(3)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期
有慢性牙髓炎症状,近期有剧烈自发痛,不能定位或有放散痛,冷热刺激引起或加重疼痛。
(4)牙髓部分坏死
除有牙髓炎症状外,并已穿髓,开髓检查冠髓无活力,根髓尚有活力。(5)牙髓全部坏死
可有牙髓炎或外伤病史,穿髓,但无探痛。或有牙周病变,活力试验无反应,开髓检查牙髓无活力。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口腔临床药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口腔临床药物学内容总结
第一章
口腔临床药物学:是现代药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在口腔疾病预防、诊治和康复中应用药物的药理学、药剂学及治疗学的特点及规律,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并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指导
药物:是指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基本药物: 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百度)合理用药的标准:
1、用药对象适当(无禁忌症)
2、用药指征适当
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适当
4、发放药物正确无误
5、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6、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
7、患者依从性好
第二章
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从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成为代谢,也可以称为生物转化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生物利用度: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治疗药物监测: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力学参数,应用药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排泄:是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溶剂量(以L或L/KG为单位),并非指药物在体内所实际占有的体液真正容积
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剂型及给药途径等。
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舌下给药可经舌下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消除。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由肺随呼吸排出; 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脏经尿液排出;
也有少部分药物可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以及经乳汁、汗液、唾液、泪液等排出。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如重复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趋于稳态;6.64个半衰期后,到达稳态。
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有哪些?血药浓度检测,书写药例 第三章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控制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处方的有效时间: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可由开处方的医术注明有效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天
处方内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处方限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一般来说,制剂吸收的速率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吸收>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贴皮给药。
第六章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药物
抗菌药: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与获得耐药性两种,前者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一般不会改变;后者是指细菌在反复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抑制细胞膜功能
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4、抑制DNA、RNA的合成
青霉素类抗生素均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根据抗菌谱及抗菌作用特点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分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海他西林、阿莫西林等。
4、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青霉素G的临床合理应用:多种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1、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脓胸、脑膜炎等。
2、A组或B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咽炎、猩红
热、蜂窝织炎等
3、敏感葡萄球菌所致感染,如化脓性脑膜脑炎
4、淋病双球菌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淋病、梅毒
5、G—杆菌感染所致的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治疗时需与抗毒
素并用
6、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手术或操
作前,使用青霉素G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赫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临床抗感染一般是两药联用,必要时三药或四药联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4种效果。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第二类静止期杀菌药,第三类为速效抑制药,第四类为慢效抑菌药。1和2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1和3合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2和3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4和1合用可提高疗效。应避免毒性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
2、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但对半合成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天然四环素轻
3、口服吸收良好,半合成四环素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
4、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半合成四环素在前列腺中可达有效浓度
5、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四环素易在体内积聚,半合成四环素则不受影响
6、四环素主要用于布普菌病、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和立克次体病,半合成四环素可用于一般细菌感染治疗
7、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儿童牙齿黄染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较窄,细菌对不同品种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2、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3、除脂化物外可口服但不耐酸
4、组织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5、主要经胆道排泄,毒性低 抗真菌类药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第七章 抗肿瘤药
烷化剂: 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处于G1晚期、S期肿瘤细胞特别敏感,对G0期细胞也敏感,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抗代谢药:是指与体内正常代谢物化学结构类似的抗肿瘤药,在体内可与相似代谢物竞争同一酶系,干扰正常代谢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化反应过程,但其产物无生理活性。化疗指数:
联合化疗:在联合使用具有不同抗肿瘤机制、且毒性也不叠加的化学药物时,对某种化学药物的肿瘤细胞可能对另外的药物敏感,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诱导化疗:即在手术或放疗之前配合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致癌位点特异结合,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抗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P64
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组织DNA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值
2、直接与DNA结合并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烷化剂氮芥
3、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三尖杉碱
4、改变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抗肿瘤药物按对各周期细胞的不同敏感性分类:P64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激素
2、细胞周期特异性:长春新碱,紫杉醇
简述烷化剂的作用特点:
1、烷化剂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烷化基团,可与大分子中含丰富电子的基团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的合成,实习报告代谢和复制受阻,导致细胞死亡。
2、体内半衰期较短,较少产生耐药性,烷化剂间交叉耐药性少
3、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如骨髓、胃肠道上皮和生殖系统用较强的毒性,并没有可能诱导人体发生肿瘤。
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的各种方式特点
1、联合化疗: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2、诱导化疗:比使用单一药物疗效好
3、辅助化疗: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
4、姑息性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不能采用其他治疗手段者适用,可能延长病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5、动脉插管化疗:局部药物浓度比静脉途径大大提高。增强局部区域内化学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了对全身的毒性反应
6、分子靶向治疗: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指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麻痹而未对神经造成孙绍德一类药物
利多卡因 临床应用:迄今临床最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
表面麻醉:4%溶液(幼儿2%)用于口、咽、气管黏膜麻醉,起效时间
5分钟,维持15~30分钟,每次量宜小于100mg
浸润麻醉:常用浓度0.5%~1%,起效时间1~3分钟,维持120分钟,加
上肾上腺素后可至400分钟。因毒性较大,易于吸收,应慎用,每次量不宜超过4.5mg/kg
阻滞麻醉:常用浓度1%~2%,起效时间5分钟,维持时间120~150分
钟,每次量不超过200mg(4mg/kg),加肾上腺素亦不宜超过400mg。
硬膜外麻醉:常用浓度与剂量为1%20~30ml或2%10~15ml,起效时间
8~16分钟,维持时间90~120分钟
不良反应:常规剂量下少见发生
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反应,轻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如欣快感,烦躁,耳鸣,感觉异常,肌肉震颤乃至惊厥。静脉推注或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低血压,剂量过大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迅速导致循环抑制、心脏骤停。
注意事项:
1、防止误入血管,因扩散性强,不宜用作蛛网膜下腔麻醉
2、有心、肝功能严重不全、癫痫大发作者慎用;
3、有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或不用
4、因易透过胎盘,且与胎儿蛋白结合高于成人,故应慎用于孕妇
5、老年人用药应根据耐受程度调整剂量,>70岁患者剂量应减半;
6、全麻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时,应减少吸入麻醉药浓度10%~30%,并应减少肌松药用量
7、与西咪替丁以及B受体阻滞要合用时应减少剂量
8、忌与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甘露醇、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等
合用
阿替卡因 药理作用:酰胺类麻醉药,与利多卡因相比,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起效时间约4分钟,在局部浸润时持续时间约2.4h,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适用于浸润麻醉。制剂中含微量肾上腺素(1/10000)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适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4%浓度每次注射量0.8~1.7ml,注射速度1.7ml/分钟。成人每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每日最大剂量5mg/kg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与可逆性地封闭钠通道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膜除极有关。在神经接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微孔开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出现除极,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迅速蔓延。局部麻醉药脂溶性芳香环部分可透入神经细胞膜,与膜的钠通道内口某些位点形成可逆性的结合,使钠通道糖基蛋白质跨膜结构内侧的构想发生变化,影响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阻断除极,影响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口腔临床应用局麻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在具有抢救设施并准备好抢救药品的情况下使用局部麻醉药
2、用药前注意咨询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和用药尸,向病人解释使用局部麻醉药的风险,在病人志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3、应熟悉所用局部麻醉药物的性能,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必要知识
4、组织内注药时要在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注射的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状况,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及时停止注射
5、坚持个体化用药原则,结合病人用药史及同时用药情况选择与所用药物无相互作用的局部麻醉剂,并在保证局麻效果的前提使用其最低有效浓度、最小用药剂量
6、出现不良反应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对危及循环、呼吸系统的重症患者,组织有效的抢救
第九章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除对乙酰氨基酚与非那西丁外,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NSAID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镇痛药治疗的主要原则
1: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
2:按时给药,止痛药应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只在疼痛时按需给药
3: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的选择应由弱到强逐渐增加,用药应个体化,应注意病人的实际疗效,剂量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成瘾性镇痛药。解热镇痛药的三大作用:
1、镇痛作用: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属于中等强度,仅对头痛,牙痛,息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钝痛有效,长期服用极少成瘾。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中枢性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
3、抗炎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可以一直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广泛应用与头痛,神经痛,关节痛,风湿及类风湿痛的治疗,还被证明具有抗血小板凝固的作用,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梗死。口服吸收好,需要浓度1~2小时达峰,在血浆中被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后者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小剂量时血浆t1/2 3~6小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肾脏排出。达到抗炎作用所需的血药浓度远高于达到镇痛作用血药浓度。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非甾体类抗炎症痛药。
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第十章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促进大脑中具有抑制功能的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并作用于GABA依赖性受体。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
第三代抗焦虑药物: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5-羟色胺1A(5-HT1A)受体,为5-HT受体的激动剂,也被称为5-HT能抗焦虑药
安定(地西泮)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焦虑性失眠抗癫痫和抗惊厥,缓解骨骼
肌痉挛,亦可麻醉前给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药。在口腔科常用于缓解灼口综合征等患者的精神紧张、焦虑症状。口服给药用于抗焦虑、催眠、抗惊厥。抗焦虑:每次2.5~10mg,每日三次; 催眠:每次5~10mg,睡前服;
抗惊厥:成人每次2.5~10mg,每日2~4次,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0.1mg每日3次。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可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10~20mg必要时4小时重复1次,或按需增加剂量。
笑气 药理作用:氧化亚氮有很强的镇静作用,麻醉性则相对较弱。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药理作用。氧化亚氮与血红蛋白不结合,显效快,吸入30~40秒即出现镇静作用,可控性强,半衰期短,停吸后氧化亚氮很快经肺排出,1分钟左右患者完全清醒,临床应用:与氧气混合后吸入。可用于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作为为麻醉引导剂,常与氟烷、甲氧氟烷、乙醚或静脉全麻药合用。口腔科科可使用低流量笑气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具有安全起效快、苏醒快、镇静时间可以延长等优点,适量使用对心肝肾脏无不良影响,且对呼吸道无刺激但需特殊设备。
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
第十一章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作用机制:
1、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活性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如维生素K、凝血质、酚磺乙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2、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称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主要用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肝脏疾病肿瘤等引起的纤溶亢进或原发性纤溶活性过强所引起的出血。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抵抗性,如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4、凝血因子替代或补充疗法,如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等或药品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促进凝血如巴曲酶、凝血酶。主要用于防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5、物理化学的凝固促进剂用于局部创面,能吸收血液而呈现止血作用,如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醛基纤维素等。仅用于外伤或手术后渗血的局部止血。
6、其他止血药,如云南白药、独一味等。
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外伤性出血使用维生素K无效。
维生素K 药理作用: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质,还参与Ⅶ、IX、X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缺乏或环氧化物还原受阻,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引起出血。
维生素K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对能量及合成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
临床应用:①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的出血
②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③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维生素K1注射液:每次10mg,每日10~20mg,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给药速度为每分钟1mg 维生素K3注射液:每次2~4mg每日2次,肌内注射。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孕妇肌内注射,每日2~4mg维生素K4片:口服,每次2~4mg,每日2~3次
氨基己酸
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增大,不良反应增多症状加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膜充血、鼻塞、眩晕、瘙痒、皮疹;有血栓形成倾向,可引起急性横纹肌溶解;快速静注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或肝脏损害、尿多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等,停药后可缓解恢复
注意事项:
1、本品排泄较快,须持续给药,否则其血浆有效浓度迅速降低
2、不能阻止小动脉出血,术中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须结扎止血;
3、经肾脏排泄,且能抑制尿激酶,可引起血凝块而形成尿路阻塞故泌尿道手术后、血尿、肾功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
4、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防止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
5、应用过量可能形成血栓,因此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6、使用避孕药或雌激素的妇女服用氨基己酸时,可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倾向,孕妇慎用。
酚磺乙胺又名止血敏
酚磺乙胺 临床应用: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出血的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常可与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
预防手术出血;治疗出血 药理作用:可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凝血活性物质释放,锁暖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亦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口服易吸收。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少量从胆汁随粪便排出
氨基己酸 药理作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因子,阻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阻抑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临床应用: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吸收性明胶海绵 药理作用:局部止血剂:将本品贴敷于创面时,可吸入大量的血液,从而
促使血小板破裂、聚集释放大量凝血因子而促进血液凝固 支架作用,使血块不易脱落以达到止血目的
临床应用:用于创面毛细血管渗血。主要应用于口腔、腹部及比尿道等部
位。在拔牙、扁桃体切除等手术中,还可以暂时性填塞创面,以防止继发性出血。
第十二章
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组胺受体有哪些分型,其生物效应是什么?
答:分型: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
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
第十三章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合成,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合成的。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A抗炎作用 B免疫抑制作用 C抗毒作用 D 抗休克作用
E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调控 F 对淋巴组织的调控
G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H 对消化系统的调控
I 对生长和细胞分裂的调控
适应症:
1、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过敏性疾病
5、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6、血液系统疾病
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征)
2、有严重精神病史和癫痫
3、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不宜使用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5、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及创伤修复期。
6、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7、严重骨质疏松症、角膜溃疡及接种牛痘。
8、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中度以以上糖尿病、心与肾功能不全者
9、妊娠早期(怀孕15天~3个月)和产褥期;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应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强调个体化用药随
时调整剂量。对对有精神病家族史结核病、真菌感染等患者慎用:
2、长期大量使用时,为防止骨质疏松及肌萎缩等,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糖摄入,补充钙剂、钾盐及维生素D,必要时应用同化激素
3、用于严重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一定要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
4、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眼局部应用时应定期监护眼内压的变化。
5、长期大量用药拟停药时应缓慢减量;
6、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可的松或泼尼松,因其要在肝内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7、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8、高血压患者,慎用大剂量或不宜长期使用糖皮质质激素,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压
曲安奈德又名曲安缩松,常用于口腔黏膜充血、糜烂面、溃疡、肉芽肿性唇炎、口腔黏膜慢性感染性疾病。
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
1重症感染合并休克或中毒症状 2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
3高血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 4协助库欣综合征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 5抗炎、抗过敏
6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是指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抑制药+免疫增强药
列举三种可以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免疫增强药,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
第十五章
维生素:是一类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和功能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除少量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外,绝大部分从食物获得
微量元素: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但又必不可少的某些因素
维生素C
药理作用:在体内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形成可逆氧化还原烯烃,对生物氧化还原和细胞呼吸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C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粘膜溃疡,口腔粘膜感染,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C缺乏时的口腔表现:龈炎 龈出血 龈肿胀
贝尔氏面瘫常用维生素B1和B12作为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2常用于治疗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维生素B2缺乏症都同时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不足,故推荐应用复合维生素B。长将叶酸作为营养不良性口炎及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怀孕早期服用补充叶酸可用于预防子女患唇腭裂的风险。
维生素B12 临床应用:A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B 可作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或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A可作为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在口腔临床常用于黏膜炎症、口腔溃疡、糜烂型扁平苔藓、牙周炎等的辅助治疗。
锌制剂可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地图舌、味觉减退等的辅助治疗。氟
防龋机制:适量的氟易被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致密耐酸氟磷灰石表面保护层,具有防龋作用
临床应用:防治龋病
第十六章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制:
1、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
2、与微生物酶系统结合,干扰其功能
3、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造成溃破或溶解
消毒防腐药的药效学分类及举例 A 高效:甲醛、戊二醛、次氯酸钠 B 中效:酚类清毒剂、含碘消毒剂 C 低效:地喹氯胺、西吡氯铵
消毒防腐药物的口腔临床应用 牙髓及根管的消毒、牙髓失活、牙周病和口腔黏膜局部用药、感染部位及软组织创面的清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不耐热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以及武平表面的消毒,以降低病原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传播的风险
在口腔治疗的临床应用 苯酚:窝洞及根管的消毒 甲酚:根管消毒
麝香草酚:窝洞消毒、根管消毒、牙髓安抚
丁香酚:
1、与氧化锌调和硬糊剂用于安抚治疗深龋衬底和窝洞暂封剂,稀糊剂根管充填
2、~氧化锌+松香,牙周手术后创面保护
3、急性牙髓开随后,放置丁香油棉球可迅速止痛根管止痛
4、化学性和机械刺激所致根尖周炎,用丁香油棉球捻入根管止痛
5、硝酸银脱敏牙本质时用~使银离子沉淀
表面活性剂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
1、预防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2、义齿性口炎(辅助)
3、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局部应用
4、菌血症
5、牙周袋冲洗
6、口腔创伤感染
氢氧化钙药理作用:
抗菌活性、扩散作用、生物活性、赋形剂的影响
—遇水可释放OH和Ca2+,可促进牙髓细胞的表达和激活碱性磷酸酶,诱导压碎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并促进牙本质机制的形成
氢氧化钙糊剂临床应用:根尖孔未完全形成的死髓牙(或不完全换四)可在充分的根管预备和消毒后充填根管,有一些牙的根尖可继续发育完成,即“根尖诱导形成术”
次氯酸钠 药理作用:杀菌、漂白、腐蚀作用
临床应用:
1、水溶液常做外用消毒机使用2、5.25%溶液作根管冲洗剂使用
碘仿 药理作用:杀菌、除臭作用,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和创面愈合
临床应用:
1、根尖区组织有大量渗出物,将碘仿糊剂蘸于药棉捻封入根管
2、干槽症、脓腔以及术后的死腔填塞
3、砷制剂引起的牙龈和根尖区组织坏死,可在坏死组织敷碘仿糊剂
4、根尖周围化学性坏死
聚维酮碘 药理作用:
1、光谱强效杀菌药
2、对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和芽孢都有效
3、大多数微生物不会对碘耐药
临床应用:
1、0.5%手术前皮肤和手消毒
2、外用 1%
3、含漱:治疗口腔溃疡、冠周炎、牙周炎、口腔真菌感染 3%
4、牙周袋冲洗:1%
5、浸泡:0.05%浸泡义齿
过氧化氢溶液 药理作用:
1、具有杀菌、消毒、仿佛、除臭和除污的作用
2、对组织和伤口的穿透力差,且作用时间短暂,抗菌作用随氧气的挥散而消失
3、对G+和某些螺旋体有效,特别是专性厌氧菌对其敏感
4、止血和减轻充血
临床应用:
1、口腔抗感染:坏死性龈口炎、牙周炎、冠周炎、干槽症
2、根管冲洗
3、超声波洁牙前含漱
4、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
5、牙齿漂白
6、顽固性龈缘充血、反复牙周基础治疗后消炎效果不佳着 第十七章
抗牙本质敏感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牙本质敏感症所引起的疼痛,并对牙髓不造成损伤的药物
盖髓剂:
用于覆盖牙髓保存其活力的药物
牙齿漂白术根据牙髓情况分为活髓牙漂白术和无髓牙漂白术。防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氟化钠 药理作用
1、降低釉质溶解度
2、促进釉质再矿化
3、改变口腔环境,不利细菌生长
第十八章
牙周局部用药方式包括含漱剂、局部冲洗、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放制剂。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
1、克服牙周机械治疗的局限性
2、缓释控制释剂有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减少给药剂量和频率,治疗效果佳
3、某些药物还具有抗炎,抑制胶原酶活性等作用
4、中药制剂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
5、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
牙周病药物治疗中局部用药的药物分类和每个分类的典型药物 A 含漱药:氯已定溶液
B 牙周袋用药 过氧化氢溶液
C 牙周袋内缓释和控制制剂 盐酸米诺环素 D 根面处理药物 枸缘酸溶液 E 牙周塞治剂 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第十九章
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口腔感染应遵循的原则:
1、病情较轻者以局部治疗为主,较严重者则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
2、遵循用药个体化原则;
3、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避免滥用药物;
4、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5、注意合理停药;
6、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
可用于口腔溃疡性损害的局部制剂有哪些类?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A 含漱剂 消毒防腐 B 糊剂 抗菌消炎
C 气雾剂 加速上皮细胞增殖,缩短愈合时间 D 膜剂 抗菌消炎止痛,长时间作用
E 贴剂 保护创面,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 抗炎、抗过敏、止痛 F 软膏剂 抗炎、抗过敏、止痛 G 注射剂 免疫抑制,抗炎、止痛 强的松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天疱疮基本原则:早期应用、足量控制、逐渐减量、小量维持
2、类天疱疮
3、贝赫切特病
4、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5、口腔扁平苔藓 小剂量、短疗程 15~30mg/日 疗程1~3周
6、盘状红斑狼疮
7、药物过敏性口炎、光化性唇炎
8、血管神经性水肿同时合用肾上腺素
9、多形性红
10、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免疫抑制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较少单独使用,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已达到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目的。
碳酸氢钠含漱液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1、口腔念珠病
2、辅助治疗久治难愈的口腔黏膜病损如天疱疮、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3、预防由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
第四篇: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新东方在线医学教育频道分享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总结,助考生备考口腔执业医师考试。
1.牙的演化:
牙数从多到少,牙根从无到有,从多牙列到双牙列,从同形牙到异形牙,从分散到集中。
2.牙的萌出:
(1)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安一定先后顺序萌出,左右同颌同名牙同时萌出,下颌牙早与上颌牙,同龄人女性萌出早与男性。
(2)时间:最早萌出的乳牙:下颌乳中切牙。最晚萌出的乳牙:上颌第二乳磨牙。
最早萌出的恒牙:下颌第一磨牙。最晚萌出的恒牙:上颌第三磨牙,如第三磨牙牙胚先天缺失则是上颌第二磨牙。
(3)顺序:乳牙:乳中切,乳侧切,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恒牙:第一磨牙,中切牙,侧切牙,下颌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上颌尖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
3.乳牙的特点:
牙冠短小,色白,颈嵴明显,冠根分明。上颌乳尖牙的牙尖偏远中。下颌乳前牙的舌面边缘嵴与颈嵴比恒前牙明显。乳磨牙根干短,分叉大。
4.牙体外形的应用解剖:
(1)下颌切牙最不易发生龋齿。易堆积牙结石。
(2)上颌切牙邻面接触区和上颌侧切牙舌窝顶点为龋齿好发部位。
(3)尖牙最不易龋坏,保留时间最长,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
(4)下颌第二前磨牙最常见畸形中央尖。
(5)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
5.重要的几个数据:
(1)上颌第一前磨牙80%双根87%双根管。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2)上颌第二前磨牙60%单根管。
(3)上颌第一磨牙87%近中双根管。
(4)根尖孔56%尖部。
(5)根尖狭窄距根尖孔1毫米。
(6)下颌切牙10%唇舌向双根管。
(7)下颌第一前磨牙17%双根单根尖孔。
6.牙合正中颌的标志:
正中颌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舌尖接触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中央窝。
7.颌骨: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6>7>5>8.(3)支柱结构:颧突支柱,翼突支柱,尖牙支柱(鼻额支柱)。
(4)下颌骨:外侧面可见结构,内侧面可见结构。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状突颈部。
8.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两个斜面:前斜面小,为功能面(关节结节后斜面相对应),是关节的负重区。
9.神经:
三叉神经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眼神经:感觉神经,出口:眶上裂。
上颌神经:感觉神经,出口:圆孔。
下颌神经:混合神经,出口:卵圆孔。
新东方在线医学分享
面神经:混合神经,出口:茎乳孔。
10.舌的解剖: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分布与舌体上面,司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散在分布与丝状乳头之间,司味觉。
轮廓乳头:一般为7-9个,体积最大,排列在界沟前方,司味觉。
叶状乳头:为5-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司味觉。
舌下区内容物:舌下腺,舌神经,舌下动脉,舌下神经。
11.下颌运动:
控制因素:四个,左右侧颞下颌关节,颌(牙合),神经肌肉。
咀嚼周期:似水滴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时间变化: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
12.唾液功能:
消化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中和作用,冲洗作用,缓冲和稀释作用,杀菌和抑菌作用,粘附作用,缩短凝血时间,排泄作用。
第五篇:口腔总结
【口腔腺体开口】腮腺(分泌浆液)、下颌下腺(分泌浆液和粘液)、舌下腺(分泌粘液)。腮腺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系带两旁的舌下肉阜。此导管常因涎石堵塞而导致下颌下腺炎。舌下腺小导管甚多,有的直接开口于口底,有的与下颌下腺导管相通。
【面神经分支及支配部位及损伤结果】①颞支:分布于额肌。损伤后额纹消失。②颧支:眼眼轮匝肌、额肌、上唇肌肉;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③颊支:颊肌、提上唇肌、笑肌和口轮匝肌;损伤后鼻唇沟消失且不能鼓腮。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损伤后该侧下唇瘫痪,表现为口角偏斜。⑤颈支:分布于颈阔肌;损伤对功能影响小。【唾液腺检查】①面部对称性;②唾液分泌;③咽侧及软腭有无膨隆(腮腺肿瘤患者);④有无肿块;⑤导管有无结石存在,导管粗细及质地。触诊方法:腮腺触诊一般以示、中、环三指单独为宜,忌用手指提拉腺体触摸;下颌下腺、舌下腺及腮腺深叶的触诊则应用双手合诊法进行检查。
【防龋】含氟水漱口,5岁以下儿童的吞咽功能尚未健全,不推荐。5~6岁每次用5ml,6岁以上每次用10ml。含漱1分钟后吐出,半小时不进食或漱口。
【龋齿的病因四联因素理论】①口腔致龋菌群的作用(变形链球菌,某些乳酸杆菌和放线菌);②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③敏感的宿主;④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
龋齿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临床表现如下:
①浅龋:窝沟龋的龋损部位色泽变黑,用探针检查时有粗糙感或能钩住探针尖端;平滑面龋一般呈白垩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冷热酸甜刺激亦无明显反应。
②中龋:龋坏已达到牙本质浅层形成龋洞,洞内牙本质软化呈黄褐或深褐色。患者对酸甜刺激敏感,过冷过热饮食也能产生酸痛感觉,冷刺激尤为显著,但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
③深龋:龋洞深大,达牙本质深层。位于邻面的深龋,外观略有色泽改变,洞口较小而病损破坏很深。无自发性疼痛,若食物嵌塞入洞,可出现疼痛症状。遇冷热化学刺激时产生较为剧烈疼痛,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
【四环素】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初呈黄色,后逐渐由黄色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四环素还可在母体通过胎盘引起乳牙着色。前牙比后牙着色明显,乳牙又比恒牙着色明显。
【楔状缺损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横刷;牙颈部釉牙骨质界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龈沟里面酸性渗出物的作用;长期咀嚼压力导致的牙体组织疲劳,应力集中区出现破坏。
【牙髓炎】按是否有自发痛分为可复性牙髓炎(无自发痛)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有自发痛)。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急性牙髓炎疼痛最剧烈。
可复性临床表现:1.当患牙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或酸辣化学刺激时,立即出现瞬间的疼痛反应,尤其对冷刺激敏感,刺激去除疼痛消失,无自发疼痛;2.患牙常见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或有深牙周袋及咬合创伤。
不可复性临床表现:1.疼痛剧烈①自发性阵发性痛②夜间疼痛加剧③温度刺激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定位;2.患牙可查及极近髓腔的深髓、填充物、深牙周袋或外伤等;3.探诊常可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可探及微小穿髓孔;4.温度测试时,患牙的反应及其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进行牙髓活力电测时,患牙在早期反应性增强,晚期为迟钝;5.处于晚期炎症的患牙,可出现垂直方向轻度叩痛。
【牙髓坏死临床表现】①患牙一般无自觉症状;②牙冠可存在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是有充填体、深牙周袋等;③牙冠变色,呈暗黄色或灰色,失去光泽;④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⑤X线片显示患牙根尖周无明显影像。【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①根尖脓肿:患牙出现自发性剧烈、持续跳痛,叩痛(++)~(+++),松动Ⅱ~Ⅲ度。根尖部牙龈潮红,但无明显肿胀。扪诊感轻微疼痛。相应的下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②骨膜下脓肿:患牙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患者感到极度痛苦。患牙更觉高起、松动,轻触患牙即感觉疼痛难忍,叩痛(+++),松动Ⅲ度,影响睡眠和进食,可伴有体温升高,乏力等全身症状。
③黏膜下脓肿:根尖区黏膜肿胀已局限,呈半球状隆起。扪诊时波动感明显,脓肿较表浅而易破溃。患牙的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叩痛(+)~(++),松动Ⅰ度。全身症状缓解。
【牙龈病】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一般不侵犯深层牙周组织。牙龈病分为由菌斑引起的牙龈病(慢性龈缘炎、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和非菌斑引起的牙龈病(病毒真菌引起的牙龈病,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及遗传性病变等)。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为牙周炎。【妊娠期龈炎】原有牙龈慢性炎症加重。菌斑是直接病因,雌激素升高可加重原有病变。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几种药】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环孢菌素和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离子拮抗剂)使已有炎症的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急性龈乳头炎临床表现】牙间乳头发红肿胀,探触和吸吮时易出血,有自发性胀痛和明显的探触痛,亦可表现为自发痛和冷热刺激痛,检查可见龈乳头鲜红肿胀,探触痛明显,易出血,可检查到局部刺激物,牙可有轻度叩痛。【慢性牙周炎晚期临床表现】除了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松动四大特征外;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继发性牙合创伤④牙根暴露,对温度敏感或发生根面龋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侵袭性牙周炎病因】伴放线放线杆菌(Aa);患者外周血的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趋化功能降低,吞噬功能障碍,这种缺陷带有家族性。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白色念珠菌。宿主防御功能降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其他局部刺激:义齿、口干、皮肤潮湿。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的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黏膜充血,随即出现许多散在的白色小斑点,小点略高起,状似凝乳,逐渐增大,相互融合为白色丝绒状斑片,严重者蔓延至扁桃体、咽部、牙龈。早期黏膜充血较明显,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露出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患儿烦躁不安、哭闹、拒食,有时伴有轻度发热,少数病例还可蔓延到食管、支气管或肺部,或并发皮肤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首先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治疗以局部为主,全身为辅。①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溶液、0.05%甲紫水溶液、氯己定、西地碘、制霉菌素、咪康唑。②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③增强机体免疫力:注射胸腺肽、转移因子。④手术治疗:癌前损害疗效不明显时。【白斑出现以下情况者有癌变倾向】①年龄:年龄较大者②性别:不吸烟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癌变可能性大。③吸烟:时间长、烟量大者。④部位: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⑤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型或糜烂型及伴有念珠菌感染者。⑥病理:伴有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越易恶变。⑦时间:病变时间较长者。⑧症状:有刺激性痛或自发性痛者。
【艾滋病的口腔表现】①口腔念珠菌病;②毛状白斑;③卡波西肉瘤;④口腔疱疹;⑤牙周病变:牙龈线形红斑;ADIS相关牙周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牙周炎。⑥坏死性口炎;⑦复发性阿弗他溃疡;⑧非霍奇金淋巴瘤;⑨唾液腺疾病(主要累及腮腺,表现为口干);○10乳头状瘤或局灶性上皮增生;○11儿童患者多见口腔念珠菌病,腮腺肿大及单纯疱疹。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
【局麻局部并发症】注射区疼痛和水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暂时性牙关紧闭、暂时性复视或失明。
【拔牙禁忌症】①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急性白血病、再障、出血性疾病。②心血管系统疾病:重症高血压、近期心梗、心绞痛频繁发作、心功能Ⅲ~Ⅳ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等。③糖尿病:治疗后,血糖低于160mg/dl,无酸中毒可。④甲亢:基础代谢率控制在+20以下,脉搏不超过100可。⑤肾脏疾病:各种急性肾病。慢性处于代偿期可。⑥肝脏疾病:急性肝炎。⑦月经期及妊娠前后3个月。⑧急性炎症期:急性蜂窝织炎、下颌第三磨牙急性冠周炎,腐败坏死性龈炎,急性传染性口炎,年老体弱。但急性颌骨骨髓炎患牙可。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范围内的牙应与肿瘤一同切除。位于放射治疗照射部位的患牙在放射治疗前7~10天拔牙,放射治疗时以及后3~5年禁止拔牙。【干槽症临床表现】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拔牙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临床检查可见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坏死物有恶臭,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组织病理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
【口腔颌面部感染】成人牙源性,婴幼儿腺源性常见。多属于化脓性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特点如下:①口腔、鼻腔、鼻窦长期与外界相通,常驻各种细菌,易感染。②牙源性感染时口腔颌面部独有的感染。③感染可敬口腔颌面部的筋膜间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迅速扩散和蔓延。④血液和淋巴循环丰富,可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引流区内淋巴结发炎等。⑤汗腺、毛囊和皮脂腺容易损伤,细菌经破损皮肤引起局部感染。
【切开引流的指征】①发病时间一般是牙源性感染3~4天,腺源性感染5~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者;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者;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
【翼下颌间隙感染来源】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根尖感染或冠周炎等,少数为医源性感染(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还有从邻近见习感染扩散而来。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咬合关系错乱是诊断颌骨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牙常被用作固定颌骨骨折的基础。1.血运丰富,组织再生修复和抗感染能力强,可出现因血肿影响呼吸道而窒息。2.腔、窦多,内存在病原菌,容易由相通的伤口引起感染。3.颌骨上有牙,骨折时易引起咬合错乱。4.妨碍进食。5.易发生机械性阻塞。6.鼻唇舌等开放性损伤时,处理不当易发生组织器官移位变形和瘢痕挛缩畸形。7.有腮腺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对应唾液瘘面瘫和相关区域麻木。8.严重时合并颅脑伤。
【窒息急救】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环甲膜切开。对舌后坠引起的窒息应迅速撬开牙列,用舌钳或巾钳吧舌牵向口外。后行气管切开术。
【包扎止血】适用于头皮颜面处的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出血。先将移位的组织大致复位,在创口表面盖上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压力要适当,或影响呼吸通畅。
【腮腺及腮腺导管损伤】清创时应将损伤的腺泡缝扎,并缝合腮腺咬肌筋膜,严密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局部加压包扎。腮腺导管损伤时,应及时找出两断端,经腮腺导管开口插入系的腰穿管,然后吻合导管断端及周围组织。10天后抽出。导管缺损吻合困难时,就近取一段静脉做导管再造术,或将导管的腺体侧断端结扎,并配合腮腺区加压包扎,使用药物抑制腺体分泌,使腮腺萎缩。
【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好发于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颌骨骨折复位固定】上颌骨2周内,下颌骨3周内。固定时间:上3~4周,下6~8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由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外伤、微小创伤、牙合因素、免疫等多因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群出现功能、结构与器质性改变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表现:女性多见,前方脱位以单侧急性前脱位多见。出现脱位时,患者不能闭口,前牙开牙合,下颌中线偏向健侧,后牙早接触。双侧脱位患者言语不清,唾液外流,面下1/3变长。临床检查可见双侧髁突突出于关节结节前方,还可见喙突突出于颧骨之下。关节区与咀嚼肌伴疼痛,特别在复位时更为明显。诊断:急性前脱位多出现在大张口运动或下颌在张口时收到外伤时,关节囊明显松弛以及肌肉运动不协调也可出现。下颌不能自行闭合。双侧脱位可出现疼痛,试图闭口或手法复位时疼痛明显,疼痛多位于颞部。牙合关系紊乱,开闭口在关节窝内均不能扪及髁突。关节X线片显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链球菌。
临床表现:常为单侧。早期症状轻微或不明显,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中期腺组织化脓、坏死。此时疼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明显,耳垂被上抬;晚期炎症扩散到腮腺周围组织,办法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触痛明显,可出现轻度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轻轻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有时甚至可见脓栓堵塞于导管口。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以上,脉搏呼吸加快,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恶性以鳞状细胞癌为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为最多。【维生素B2缺乏】的口腔表征为口角炎、唇炎和舌炎。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①龋病:牙的感染可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菌血症。②牙周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癌。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肾炎。长期溢脓、口臭。糖尿病、冠心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①是牙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②由于一组牙或全口牙松动甚至丧失而影响咀嚼功能,增加了胃肠道的功能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溃疡病,临床上有很多牙周炎患者患有胃肠疾病。③细菌入血引起菌血症④引起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肾炎等。牙周炎长期溢脓、口臭。⑤牙周炎的破坏性炎症过程与糖尿病密切相关。⑥牙周炎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⑦牙周炎海域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