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评估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
学校评估与学校发展规划制定
晋中市介休连福一中 李强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新时期的学校评估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提高对学校评估的认识:通过评估是督促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深化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社会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关心和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学校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评估原则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坚持以学校发展为重。既重视学校工作的结果,更要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坚持规范和创新相统一。既要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又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二、把握好学校评估的重点内容
(一)、健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办学。学校制定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学校自评制度和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校务公开、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等情况。
(二)、有效使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在督促办学条件达到规定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专业发展的支持;资金的科学预算和规范使用,设备设施和图书资料的有效使用;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区合作、利用社会资源等情况。
(三)、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和锻炼,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等情况。
(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重点考察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情况;学习兴趣、良好习惯培养的情况;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应该体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新思考与新探索,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划应该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发展规划应当充分体现出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应当是引领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特别是对学校主要管理者来说,应当是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的过程。应当通过系统地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办学条件,根据社会需要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目标,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以促进学校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追求
1、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以学校目标为核心,这样的目标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的要求,目标可以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也是学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对学校自身具有约束作用,这样的目标推动学校不断进步,也在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偏离方向。”对于一所学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导致它在生源、师资、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多种差异,这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不顾及学校自身的现实情况,在思考学校未来发展中简单甚至盲目地模仿、追随“名校”的办学模式,如同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一般,不但难以真正有效地全面提高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反而可能使自己在盲目追随“名校”的进程中越来越偏离甚至失去学校自身发展的机遇。因此,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势,根据本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与特点,选择和确立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目标。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学校发展规划目标划分为多种类型。比如,以时间为标准,可分为长期规划发展目标、中期规划发展目标和短期规划发展目标;以实施主体为标准,可分为学校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部门规划发展目标、教师个人规划发展目标;以规划性质为标准,可分为战略型规划发展目标和操作型规划发展目标等。各类学校要根据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工作重点,明确各个层次发展目标的具体内涵。学校发展目标在规划中应当是一个系统,应当包含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子目标系统,如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课程建设目标、教学改革目标、队伍建设目标、管理工作目标等。惟其如此,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才能有效地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并有效地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展开。
2、提炼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现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提炼和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不同的学校由于其区域性等因素,存在文化背景、历史和传统的积淀、办学条件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办好一所学校不应该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或模式。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积极地发掘、提炼、建设和发展凸显本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本校的办学条件、办学历史和经验、办学宗旨,并结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明确本校的办学理念,以此为基点,才能清楚地知道今后一段时间里应着重干什么,才能真正体现本校发展的特色和风格。
3、建设和形成学校文化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并不仅仅是为了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深层的目的追求是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常规工作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素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思维方式、精神状态以及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有时候这种文化的影响比显性的知识更加明显。因此,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整合学校各种要素和资源,挖掘学校内在的发展潜力,使学校的深层文化凸显出来,使它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
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基本框架
1、分析学校办学传统与现状
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未来一段时期内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蓝图”。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摸清自己的“家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分析本校的发展基础、优势和薄弱环节,以及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的应为与能为,然后确立规划的目标与重点,确实促进学校理性、健康的发展。分析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状是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有助于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起点。
这其中,应该遵循“四个客观”的原则:一是社会的客观需要,即社会发展对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二是学校的客观基础,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形象、文化传统、学校特色;三是学校办学的客观条件,即一所学校师资队伍条件、教育教学设施条件、生源条件等学校教育资源;四是教育的客观规律,即要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各个学科的教育与教学规律等。
2、明确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构建的过程,从许多学校的实践经验来看,确立共同愿景的比较具体有效的办法是组织一个有各方人士参与的规划团队,这个团队可以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学校发展规划中对学校普遍被认可的共同发展愿景的主要体现,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学校规划的未来发展目标、学生的培养目标,还应当提出在规划未来发展目标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引导下的学校德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队伍目标、管理目标等比较具体的工作愿景。通过这样的民主参与活动过程制定出来的共同愿景,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和发挥学校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规划也才有可能更切实地指导学校的各项行动。
3、突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点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一个系统策划的过程,涉及到学校当前和未来阶段性发展的多方面内容,但作为发展规划而言,不可能在一个阶段内就完成学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事情和工作,如果不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和工作内容,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以及教职员工会忙于各种繁杂事务,找不到明确的工作方向,甚至会使学校工作处于应付和低水平重复的状态。
一般来讲,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当抓住主要的常规性问题,如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抓好课堂教学改革,选择与实施能够带动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等。
第二篇:如何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规划,即为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规划是校长办学思路、学校发展目标的具体文本和实施渠道,是校长阶段性办学思想的体现。学校发展规划制订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校长办学思路是否清晰和校长的办学水平。
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学校制定发展规划和审定学校发展规划来实施对学校的管理,政府督导部门通过对学校指导、检查、监督、评估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了解和保证学校的办学水平。
规划制订前的准备工作:
1、学校要思考时代背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普遍认同的教育观念;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教育改革的动向、要求和建议。
2、学校办学要有教育理念,引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形成校长的办学思想。
教育理念:是校长自己确信的对教育事业的希望。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特征相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理念是比较稳定的和不多变的,如:有教无类理念、以人发展为本的思念。
教育思想:是教育的客观在反映在教育家头脑中和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面而产生的结果。教育思想是教育经一定的实践积累,上升为理性的实践总结,如:孔子的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苏霍莫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办学思想:是校长依据学校现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以确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如何办学的思考结果。简言之,办学思想是校长怎样办学的思考。
3、校情分析
校情分析,可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沿革、学校教育改革的客观现实、学校软硬件基本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要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要有清醒的估计。以此,找准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优发展区”,定出比较适切的学校发展目标。
4、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社会需求:现时代社会的要求、学校所在社区的要求、家长的想法和需求。
(2)学校竞争环境分析:特别要了解同类学校的情况(情报)。
(3)学校办学资源的分析:除前述的学校内部资源外,要了解学校外部可利用的办学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上级可提供的资源、海外资源。
5、外界对学校办学现状的诊断、评估可征询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社区等对学校的诊断评估情况。
二、确定学校的发展策略
根据上述的分析和了解的情况,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广泛讨论,由校长综合后,确定学校的发展策略:
1、最先发展区:学校需要发展什么?根据学校缺什么、有那些不足确定发展什么——中国人的观念
2、最优发展区:学校有哪些优势项目,需要深入发展、特色发展、优先发展的,从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国外的观念。
前提:学校各项基础工作均达到规定要求。
三、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
目标要适切、有递进性、不要好高骛远
1、设定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一般用三到五句话加以描述,应高度精练,高度概适的)。反映了校长的办学理念、引用的教育思想和本人的办学思想。
2、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管理目标
办学目标:对学校发展前景进行形象设计,并提出发展目标,也可分为起始目标和终端目标,一般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内容、办学核心理念或规划主题思想。
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目标,长期地训练或教育,学生发展、成长要达到的要求(境地)和标准。
管理目标:通过规范的学校治理,使学校工作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学校氛围。部分可通过校风、学风、干风、教风来表述。
校训:学校的教导或告诫的话
3、学校发展总目标内涵的界定
包括对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管理目标的内涵界定,对其中有实际意义的词做出界定.四、分类目标和阶段目标、分类目标和实施措施(可有轻重缓急,确定优先发展还是优势发展)。
(1)课程与教学。
(2)德育工作。
(3)信息技术。
(4)学校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硬件、布置。学校文化:软件和精神、师生精神、学校氛围和精神。
2、学校发展性阶段目标(粗分),在制订学年目标时再具体细分。分三年、六个学期,分段实施达标。有些在1---2个学期实施达标,有的要用三年时间达标。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措施)
1、保障部门:党支部(核心)、工会、共青团工作。
2、队伍建设(干部和老师、职工)。校本培训。部门、教师个人规划。
3、教学科研:促进学校发展的龙头课题,学校特色发展的龙头课题。
4、事与分配制度改革(结构工资,人事制度等)。
5、学校的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
6、改改善生活。
7、协作办学。
8、规章制度。
9、学校自评和建立自评机制。
10学发展指标的制订。
(1)、输入保障(经费、师资、生源、协作办学、校园建设)。
(2)、过程保障(科研、制度改革、规章制度、学校自评、队伍建设)。
(3)、结果(输出)保障(阶段性评估和反馈)。
六、学校规划规范的文本要求(格式)
(一)、正文(不必太长,简洁明了、主题鲜明)
1、学校规划制订的指导思想和起因。(为什么要制订规划,也可不写)
2、校发展规划的分析:可包括学校的历史、现状和对现状的评估。
3、校三年发展目标的陈述(使命的陈述),设定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100---200个字的描述,高度精练,高度概括)。
4、学校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管理目标(要对有实际意义的词做出界定),后可附校训、校风、学风……
5、分类目标和实施措施。
6、阶段性目标和要求。
7、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措施)
(二)学校发展的附件:(有附件的,在正文中只列出附件要点)即可,部门规划、措施、实施方案、学校课题方案、分类目标实施方案、保障措施方案、制度等)
(三)制订规划注意事项
1、规划的自评和调整,自查、自评、调整(调整不能太多,要尊重原文,要上报)、再实施。
2、要务实,目标不要太高,跳一跳能达到。不能虚、空、假、大。规划制订是为了使自己实施时工作有序。校长调动,规划不能变,可做一些调整。
3、规划要有递进性,延续性。培养目标是长期的。
4、规划的制订要发动全体教师,经几上几下讨论,在讨论实施的过程中解理,在管理时可以项目管理方式,明确负责部门、责任人实施时期。
5、注意规划实施的资料积累。
6、要重在按规划要求实施。计划,学指标要与规划相符,有依存性。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校长的任期责任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校长的任期责任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 王建宗
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向基地校下发了一本书,《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编写范本》,供基地校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参考使用。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保证学校稳步的发展方向;一位校长要发挥好领导作用,需要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为自己确定任期责任,以任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强化自己的办学行为。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强化干部、教职员工的岗位责任制,我自2007年始,组织人员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开始实施。与此同时,我向学校教代会提交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并与区教委领导签订了任期责任制的目标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也是教职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的过程;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签订并执行的过程,也是校长自我加压,推进学校发展的过程。我在组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2011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编著的《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编写范本》一书。此书是我思想的结晶,实践的总结。在实践中享受办学智慧的乐趣,在总结办学成果中获得社会的认可,更坚定了我通过规划学校发展及强化任期责任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念。
一、战略规划能力是检验领导才能的重要内容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国务院审议并颁布实施。我有幸参与了编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分活动,在第二战略组组长顾明远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与规划,在北京、到各地,审议规划(草案)、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历时1年又9个月的工作,完成了任务。这一经历,强化了我的规划意识,提高了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水平。
我认为,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规划意识。我甚至认为,战略规划能力,是检验校长领导才能的重要内容。这方面也不乏明确的规定和精彩的事例。例如,汇总国外对领导者核心素质的标准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拥有远景、形成战略、沟通协调、激励鼓舞。国内对干部的标准要求也很具体,以中组部的干部考核标准为例,有“领导决策、领导用人、沟通与协调、示范与激励、思想政治工作”五方面的考核内容。2010年4月,教育部人事司专项委托课题《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 研究成果颁布,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标准有六个方面:(1)规划学校发展,(2)保障德育实施,(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发展,(5)提升组织效能,(6)协调公共关系。从国内外对领导者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要求中,不难看到,战略规划及组织实施能力是研究者和考核部门十分重视的标准要求。
在中小学办学过程中,有不少以战略规划统领全局发展的成功检验。例如,曾任校长,现为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朱永新,一直在追求“新教育之梦”。他的梦想是办理想的教育,为此,他对理想的教育做了规划,并提出了实现规划的战略要求。他提出的理想学校,包括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还包括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他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纲领:第一,营造书香校园;第二,师生共
写随笔;第三,聆听窗外声音;第四,培养卓越口才;第五,创建数码校园;第六,构筑理想课堂。我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尊重人本科学,推动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将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生命的、心理的、社会化的)引入学校,开展科普,提炼理念。将以人为本,科学育人作为办学信念,提出了调动人积极性的190个动力点,并通过规划学校的发展,确定学校的、部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岗位责任,将科研兴校与工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我认为,校长以战略规划能力领导学校,于个人,是成功之路,智者之经;于组织,是管理之道,效益之举;于自身,是能力之鉴,事业之途。
二、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任期责任制要有机结合由于有参加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经历,使我在编写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做到文本的规范性、结构的严谨性、内容的充实性。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标准范文。正是受这一范文的启发,我才能够更得当地组织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写,也才能将校长任期责任制的目标及内容制定得更有操作性。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建议校长要将学校发展规划与自己的任期责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结合,就是将学校的规划与校长的任期目标一致起来。所谓学校的战略规划,其实就是制定学校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校长任期责任制,强调的同样是目标责任,二者具有必然的联系。校长对制定规划的具体操作,要通过正式的起动仪式和严谨的组织过程来进行。
首先,校长要与教职员工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我所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召开干部的动员会,发动干部为学校规划及校长任期目标提出构想,同时搭建制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对干部进行细致的分工,按照总体框架收集信息,分头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我校干部经过反复讨论,认真调研,提出了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编写的框架形,包括十个部分: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办学总目标及主导思想、办学育人发展途径、部门分解目标及任务、初、高中特色办学、达标运行机制保障、任期目标的措施、部门、处组及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监督评价机制、工作落实年表。接下来,我按照所形成的框架,组织部分人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统一学校的办学思想。同时,也为各部门、教职员工制定各自的规划提出指导思想。在思想统一、明确的基础上,开始组织好第二项工作,即召开全校动员会,做出制定学校发展规范的全面部署。全校动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一)、校长讲话,对制定规划及任期目标的意义、目的,向全体人员进行沟通。
(二)向教职员工宣读学校规划的核心内容:办学总目标及主导思想。
(三)公布展开深入讨论的分组及各组负责人名单。
(四)发放为制定规划而专门设计的议案表,公布网络交流信息的平台。由于干部前期工作充分,群众接收的信息明了、精确。教职员工在讨论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两个效应:自上而下的认同效应——大家觉得学校的规划思想及目标具有感召性;自下而上的启发效应——干部觉得大家的讨论具有很多可借鉴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开始布置部门、处组、个人制定规划的工作。我们发放了统一文本的表格,公布了提供具体服务,帮助大家优化文字的人员名单。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完成了此项工作。之后,我组织规划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将学校规划的十个部分的内容充实完毕,使学校发展规划“有血有肉”地丰满起来。最终,我校完成了学校六年发展规划的文本,同时完成了校长的两个任期目标(每期3年)的责任书。
第二、校长要与大家一道,围绕规划及任期责任制而创造性地工作。我在两方面推动规划的落实工作:一是抓好规划中确定的物的规划的落实,二是抓好规
划中确定的人的规划的落实。我认为,校长对这两方面内容的把握,要坚持全作为(如学校内部建设)与部分作为(如在法定的权限内进行领导)。对学校物的规划的落实,对校长来说,就是做好办学硬件的保障工作,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及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对学校办学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从楼顶到地面,从楼道到教室,逐一进行规划方案的再次优化,并开始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同时,我们按照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从保障信息畅通的网络“带宽”,到保证师生使用的终端计算机的配备,再到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的发射装置,一项一项进行落实。对学校人的规划的落实,就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提供具体帮助。比如,我与教师共同收集信息,与不同年龄的建设共同讨论,怎样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收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大量信息,以便于操作为原则,对信息进行了精简,确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89个操作点,按照这些操作点,我们与每位教师深谈,找准自己的方向和行动点,确定行动方案。校长要与相关领导一起,分析教师需要哪些具体的帮助,将学校支持教师落实行动方案的责任落实好,要注意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工作落实的检查。用这样的操作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有效。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显著。新近公布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希望之星的数量,我校就有51人。
总之,通过制定战略规划统领学校发展,通过以任期目标责任书增强动力,我获得了诸多收益,在事业的舞台也连年取得成绩。我坚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理想的憧憬与规划的统领都是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希望我们的做法,能对同仁的工作有所帮助。
注:作者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校长的任期责任
练铺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的任期责任
练铺学校校长 孔宪平
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通过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保证学校稳步的发展方向;一位校长要发挥好领导作用,需要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为自己确定任期责任,以任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强化自己的办学行为。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强化干部、教职员工的岗位责任制,我自2013年始,组织人员制定了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开始实施。与此同时,我向学校教代会提交了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并与区教委领导签订了任期责任制的目标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也是教职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的过程;校长任期目标责任书签订并执行的过程,也是校长自我加压,推进学校发展的过程。我在组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落实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找到了促进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近年学校的进步是我思想的结晶,实践的总结。在实践中享受办学智慧的乐趣,在总结办学成果中获得社会的认可,更坚定了我通过规划学校发展及强化任期责任促进学校发展的信念。
一、战略规划能力是检验领导才能的重要内容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通过国务院审议并颁布实施。我校在主管部门的带领下,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与规划,审议规划(草案)、开展广泛调研。通过历时1年又9个月的工作,完成了任务。这一经历,强化了我的规划意识,提高了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水平。
我认为,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规划意识。我甚至认为,战略规划能力,是检验校长领导才能的重要内容。这方面也不乏明确的规定和精彩的事例。例如,汇总国外对领导者核心素质的标准要求,可以概括为四点:拥有远景、形成战略、沟通协调、激励鼓舞。国内对干部的标准要求也很具体,以中组部的干部考核标准为例,有“领导决策、领导用人、沟通与协调、示范与激励、思想政治工作”五方面的考核内容。2010年4月,教育部人事司专项委托课题《中国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 研究成果颁布,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标准有六个方面:(1)规划学校发展,(2)保障德育实施,(3)领导课程教学,(4)引领教师发展,(5)提升组织效能,(6)协调公共关系。从国内外对领导者核心能力的研究与要求中,不难看到,战略规划及组织实施能力是研究者和考核部门十分重视的标准要求。
在中小学办学过程中,有不少以战略规划统领全局发展的成功检验。例如,曾任校长,现为民主党派负责人的朱永新,一直在追求“新教育之梦”。他的梦想是办理想的教育,为此,他对理想的教育做了规划,并提出了实现规划的战略要求。他提出的理想学校,包括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还包括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他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提出了“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纲领:第一,营造书香校园;第二,师生共写随笔;第三,聆听窗外声音;第四,培养卓越口才;第五,创建数码校园;第六,构筑理想课堂。我在办学过程中提出了“尊重人本科学,推动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将人的科学研究成果(生命的、心理的、社会化的)引入学校,开展科普,提炼理念。将以人为本,科学育人作为办学信念,提出了调动人积极性的190个动力点,并通过规划学校的发展,确定学校的、部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岗位责任,将科研兴校与工作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的发展。我认为,校长以战略规划能力领导学校,于个人,是成功之路,智者之经;于组织,是管理之道,效益之举;于自身,是能力之鉴,事业之途。
二、学校发展规划与校长任期责任制要有机结合
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地区或者一所学校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标准范文。正是受这一范文的启发,我才能够更得当地组织学校发展规划的编写,也才能将校长任期责任制的目标及内容制定得更有操作性。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建议校长要将学校发展规划与自己的任期责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所谓结合,就是将学校的规划与校长的任期目标一致起来。所谓学校的战略规划,其实就是制定学校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校长任期责任制,强调的同样是目标责任,二者具有必然的联系。校长对制定规划的具体操作,要通过正式的起动仪式和严谨的组织过程来进行。
首先,校长要与教职员工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我所做的第一项工作是,召开干部的动员会,发动干部为学校规划及校长任期目标提出构想,同时搭建制定发展规划的总体框架。对干部进行细致的分工,按照总体框架收集信息,分头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我校干部经过反复讨论,认真调研,提出了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编写的框架形,包括十个部分: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办学总目标及主导思想、办学育人发展途径、部门分解目标及任务、初、高中特色办学、达标运行机制保障、任期目标的措施、部门、处组及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监督评价机制、工作落实年表。接下来,我按照所形成的框架,组织部分人员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统一学校的办学思想。同时,也为各部门、教职员工制定各自的规划提出指导思想。在思想统一、明确的基础上,开始组织好第二项工作,即召开全校动员会,做出制定学校发展规范的全面部署。全校动员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一)、校长讲话,对制定规划及任期目标的意义、目的,向全体人员进行沟通。
(二)向教职员工宣读学校规划的核心内容:办学总目标及主导思想。
(三)公布展开深入讨论的分组及各组负责人名单。
(四)发放为制定规划而专门设计的议案表,公布网络交流信息的平台。由于干部前期工作充分,群众接收的信息明了、精确。教职员工在讨论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两个效应:自上而下的认同效应——大家觉得学校的规划思想及目标具有感召性;自下而上的启发效应——干部觉得大家的讨论具有很多可借鉴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开始布置部门、处组、个人制定规划的工作。我们发放了统一文本的表格,公布了提供具体服务,帮助大家优化文字的人员名单。干部、教职员工认真完成了此项工作。之后,我组织规划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将学校规划的十个部分的内容充实完毕,使学校发展规划“有血有肉”地丰满起来。最终,我校完成了学校六年发展规划的文本,同时完成了校长的两个任期目标(每期3年)的责任书。
第二、校长要与大家一道,围绕规划及任期责任制而创造性地工作。我在两方面推动规划的落实工作:一是抓好规划中确定的物的规划的落实,二是抓好规划中确定的人的规划的落实。我认为,校长对这两方面内容的把握,要坚持全作为(如学校内部建设)与部分作为(如在法定的权限内进行领导)。对学校物的规划的落实,对校长来说,就是做好办学硬件的保障工作,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及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我们对学校办学环境进行了认真的设计,从楼顶到地面,从楼道到教室,逐一进行规划方案的再次优化,并开始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同时,我们按照数字化校园的设计,从保障信息畅通的网络“带宽”,到保证师生使用的终端计算机的配备,再到随时随地无线上网的发射装置,一项一项进行落实。对学校人的规划的落实,就是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提供具体帮助。比如,我与教师共同收集信息,与不同年龄的建设共同讨论,怎样更好地促进专业发展的问题。我们收集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大量信息,以便于操作为原则,对信息进行了精简,确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个操作点,按照这些操作点,我们与每位教师深谈,找准自己的方向和行动点,确定行动方案。校长要与相关领导一起,分析教师需要哪些具体的帮助,将学校支持教师落实行动方案的责任落实好,要注意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工作落实的检查。用这样的操作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十分有效。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成果显著。
总之,通过制定战略规划统领学校发展,通过以任期目标责任书增强动力,我获得了诸多收益,在事业的舞台也连年取得成绩。我坚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理想的憧憬与规划的统领都是追求成功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问题审视与改进之道
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问题审视与改进之道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一项专业工作,也是学校治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笔者以学校发展规划文本撰写者、规划评审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等多重身份参加过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关的多项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各类教育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就学校发展规划问题的深入交流,笔者感受到当前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在理念和操作层面都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改进。本文将立足于实践,揭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建议。
一、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问题审视 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管理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发展规划日益受到重视,从城市里的优质学校到普通的乡村中小学、幼儿园都纷纷制定发展规划。不可否认,在一些优质学校,学校发展规划甚至会超前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引领学校发展。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学校而言,学校发展规划从制定到执行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聚焦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环节,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动力上:教育行政部门强势推动而学校主体性、积极性缺失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行政体制下,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区域内基础教育事务的管理主体。为了显示对某项工作的重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通常会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在区域内整体推进,如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作为促进区域教育发展、提升学校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就笔者观察,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主要环节有:下发相关文件,布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明确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要求;召开动员会,申明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评比、颁奖、答辩、论证等形式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显而易见,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势推进有利于此项工作的高速、有序运转,但也具有鲜明的“运动式”色彩,如华东A区教育局2016年6月20日下文要求学校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在9月15日之前提交,经过专家评审后于9月25日举行专家评审会,对全区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划进行专家论证和评审,这么短时间内要求学校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发展规划实在勉为其难。由此衍生的另一问题是,在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眼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经过上述各种程序后此项工作即告结束,在后续时间里再无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关的工作。笔者在某区教育局办公室看到堆积在纸箱中布满灰尘的各中小学、幼儿园“十二五”发展规划,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时,其答曰:“这些东西都是评比用的,评完了就没用了。”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下达任务后,本应作为发展主体的学校却作为被动的客体领受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任务。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在区域推进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学校对该工作没有较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一,学校主动谋划的意识不强。很多学校领导者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学校发展的状况和问题并且有意识地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引领学校发展,而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布置后才开始应急式地开展规划制定工作。如前述A区的学校、幼儿园均是在教育局下达通知后才启动规划制定工作,而未在“十二五”结束前先于区教育局的要求主动思考如何制定“十三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其二,学校领导将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作为应付上级任务的一项阶段性工作,迅速完成该任务是为了应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评比,这使学校更重视评比的结果而忘记制定规划的本真意义。在此背景下,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者更重视的是规划的文本措辞、格式甚至是装帧的创新,而忽视了学校发展规划对于本校发展的实质性意义。
(二)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主体上:学校管理者主导而其他组织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缺位 就笔者目力所及,一般而言,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发展规划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一种是学校领导独立完成型。这种路径又包括如下四种。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协商、研究,最后分工完成规划文本的撰写;校长独立完成,有的学校甚至是校长一人执笔撰写整个学校发展规划;教科室主任或其他学校“笔杆子”独立执笔完成;某领导执笔完成文本写作后提交学校行政会议研讨通过。另一种是借助于外部智力支持型。学校领导会联系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理论、教育管理专家为学校起草发展规划。这种路径又包括如下两种。一是完全由专家为学校撰写规划文本,即学校以购买智力服务的形式邀请专家直接为学校撰写规划文本。这种做法的效果取决于专家的态度和投入程度:负责任的专家学者会认真地到学校开展系列调研,根据学校实际发展状况和各类人员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不负责任的专家则借助于自己的知识积累,基于学校提供的文本汇报资料,用空洞的理念和华丽的辞藻为学校描绘出美好但可能并不符合实际的蓝图。二是专家部分参与型。学校领导在撰写规划文本的过程中请专家提供指导并对规划文本的质量把关,但是规划制定的主体工作由学校内部人员完成。当然,由于视域局限,我们相信一些具有民主意识、开放意识的学校领导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会面向全校教职员工征求意见并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案例。但是,在笔者多年接触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尚未见到如此执行的学校。
实际上,无论采取上述哪种模式,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主要是学校领导者在主持,即使是专家参与的规划制定,专家们也主要是与学校领导层进行沟通交流。学校里的普通教师和其他职员鲜有机会参与规划的制定,甚至完全不了解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文本也更多地体现学校领导的观点,而能否体现学校组织内部其他成员的利益和观点则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民主意识。与教师和员工相比,作为学校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学校所处的社区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则更容易被忽视,他们的立场和声音在发展规划的文本中更加无法得到体现。笔者在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相关工作中,从未见到有学校在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召开过学生及其家长的座谈会,也从未有人提及需要召开学生、家长、社区座谈会来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意见,尽管在这些学校最终成文的发展规划中都会有专门篇幅来阐述学生工作、家长工作和社区关系建设。于是,学校发展规划就仅仅是“学校领导”的规划,而非学校其他成员的规划,更不是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规划。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学校组织大部分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声音无法得到反映,他们的利益无法在规划中受到重视,进而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无疑会失之偏颇。
(三)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内容上:重视理念的表达而欠缺具体的执行措施 由于上述原因,学校领导者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重心会偏向于学校发展理念的表达以供评比、交流和对外宣讲,而对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实施则不甚重视。就笔者目力所及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而言,其内容基本构成如下:过去成绩的回顾与面临的挑战;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学校发展中的各项任务,如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教学等;执行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即如何在未来实现规划的具体安排。在这样的文本结构中,成绩总结部分因为关乎对学校的评价而受到领导的特别重视,占据较大篇幅;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部分因为要阐述学校在各方面的发展理念也占较大的分量,而其他两个板块则相对只占较小的篇幅。据笔者对某区4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学校发展规划所做的统计显示,每篇学校发展规划平均字数为7604字。其中,“成绩总结与面临的挑战”部分平均为2370字,占字数比为31.21%;“各项主要任务”部分平均字数为3973字,占字数比为52.24%;“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部分平均字数为733字,占字数比为9.60%;“执行规划的具体措施”部分平均字数为528字,占字数比为6.95%。由此可见,关于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的路径、措施等在规划制定环节成为被忽略的部分。
因此,整体上看,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侧重于理念的表达。因为要在区域的学校发展规划评比中获得好的评价,学校发展规划就要呈现时髦的理念,规划制定者普遍喜欢用热词、新词、大词来表述学校的发展理念(如“核心素养”“生本教育”等概念在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规划中使用的泛滥就是例证),以此包装规划文本。而很少有人去细究这些学术词汇与本校历史和现状的联系,往往失之空疏而与本校发展无关。在重视理念的另一面,后续发展中如何保障规划的执行则相对不受重视。一般而言,在规划文本结构上,关于规划执行的保障措施只是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经费保障、督导评价等方面简单列举一些条目,而无具体翔实的可操作举措。这样做的后果是,如我们在日常的学校考察中所常见的那样,学校领导们介绍学校的发展理念与前景时头头是道,学校的墙壁上、橱窗里“一训三风”、发展愿景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对于这些愿景如何通过具体的工作去实现,则较少能够听到或看到实质性的做法。在调研中,有的校长坦承:“规划是规划,工作是工作”,言下之意,规划只是写在纸面上的,而实际工作如何推进与规划的关系不大。因此,学校发展规划并未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指南,而只是向上汇报、向外介绍的精致文本。我们曾经见过有些学校的发展规划单单从文本上看理念和思路可以称得上标新立异,但是细究起来,文本完成后在该校根本无法操作。学校发展规划的执行是比制定更为重要的工作,“制定一个学校发展规划,其重要性不在于拿出一个学校‘文本’,关键在于实施”。因此,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规划内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问题的成因剖析 对于学校而言,制定一份能够引领学校发展的规划对于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理清学校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上所述,在现实中,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探究问题背后的成因,主要有教育管理者观念上对规划的轻视、区域教育政策环境的多变以及学校内部治理体制的不完善。
(一)教育管理者在观念上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轻视
尽管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2015年颁布的《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等文件中均将引领学校发展列为校长(园长)的首要专业职责并明确指出校长(园长)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但是,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领导者的视野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地位与学校里的德育、教学管理等其他工作不可相提并论。在一些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官员眼里,制定规划是在特定时间点——配合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的节奏因此以五年为节点——的一项阶段性专门工作。这项工作更多的意义在于为学校的宣传工作确定一套时髦的理念或者口号,而不是为未来的发展确立目标和思路。在调研中,我们常听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就是鬼话”之类的话,这些看似戏谑的言论实则反映了学校发展规划在部分教育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本应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良好的知识基础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概因这类知识和能力五年方能用到一次,所以在各类校长培训课程中,比较常见的是“教学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等主题,而鲜见对校长进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专门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如此种种,都说明了在管理者的心目中,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并非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多变的外部政策环境导致“规划无用论” 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一直在推进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但是事实上因为教育行政部门占有人力、财力的决定权而形成了“强政府—弱学校”的政校关系,其后果是多变的政策环境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影响学校发展规划的实际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和区域教育发展政策多变使学校无法自主规划未来的发展。当前,在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学校标准化等宏观政策影响下,学校要不断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要求,同时迎接上述各种政策附带的评估,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义务教育现代化评估、学前教育发展示范区评估等。这些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对学校发展规划的稳定持续执行都造成了干扰,使学校的阶段性工作重心不得不经常调整,以适应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有校长反映,每年都要迎接一场不同名目的评估,相关材料和现场的准备耗时耗力,成为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节奏,而这些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都是无法预先安排的。
第二,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不确定使规划的制定者无法预料未来的情况,反过来影响学校发展规划的效力。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之二胎政策放开等宏观政策变化的影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教育政策和学校组织都处于急速的变革之中。一些学校规划的班级规模不得不不断突破,教师数量不断加速度增长且不得不聘用部分临时代课教师。这些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都是不可预料的因素。如在A区,根据新城区建设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一所幼儿园在过去三年内根据区里部署开设了两所分园,一所初中也开办了两所分校,分别成立了幼儿园和初中教育集团。这在过去的“十二五”规划中根本无法预料,而在接下来的“十三五”期间,两个教育集团还会继续扩大规模,成立新的分校(园)或兼并其他学校(幼儿园)。调研中,多位校(园)长反映,这样的教育发展速度及其不确定性使他们牵头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失去了意义,反过来也影响学校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的积极性和严肃性,教职工也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意义产生怀疑。
第三,校长、书记等学校主要领导的频繁流动导致学校发展规划不能得到持续执行,也影响学校管理者制定规划的积极性。在前述华东A区,近五年来,17所小学中有12所更换了校长,其中有一所学校甚至更换了三任校长。在笔者的家乡,一位农村初中校长在五年时间里担任过三所初中的校长。这样的校长更替频率,导致其在有限的任期内无法将自己制定的规划理念和思路得到持续的贯彻,而流动到新学校的校长也无法深刻理解前任校长所制定的规划理念,通常会另起炉灶,对前任的各种观念和做法进行部分的更改,甚至是全盘地推倒重来,重新形成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思路。
第四,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也会导致并不断强化校长的“规划无用论”。在调研中,一位校长说:“规划上说的好好的事情,教育局换了领导后就会另起炉灶,所以规划写什么都没有意义,还是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干工作。”另一位校长反映:“学校规划里要建设特色课程,但是没有合适的教师,教育局不给编制解决。学校规划里写着两年内改造功能教室,但是排不进教育局的基建计划,写了也是白写。”所以在学校领导眼里规划并没有学者们所论证的那么重要,失去了引领学校发展的实质性价值。
(三)现代学校制度缺失导致学校组织成员参与规划制定的氛围尚未形成 21世纪以来,从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到2013年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都强调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建设自主管理、全面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以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为平台,促进教职工和家长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但在现实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学校制度所要求的章程建设和校务委员会制度等在很多学校还流于形式,虽有相应的文本和组织机构,但并未在学校管理决策中发挥实质性作用。而学校的主要管理模式还是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层决定学校的人财物事等重要事项,而决策依据主要是上级部门的政策导向和领导意志,学校自主办学、自主管理的状态尚未形成。这在笔者参与的若干所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实践中有非常明显的感受,很多学校领导在思考学校发展方向时“向上看”,关注的是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另一方面,本应作为学校管理主体的教职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却很少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笔者在和普通教师交流时发现,一些教师更关注的是班级管理、学生成绩等,除了涉及自身待遇的事项之外,教师对于学校的管理事务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氛围尚未形成。笔者实地考察的一次初中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们所提的意见聚焦于本学科教师的工作量多寡、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奖励等涉及经济利益的具体事项,对学校章程修订、学校发展规划等相对宏观的重要事项则无人关注。同时,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一方面没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学校管理,即便有机会也是反映与子女利益密切相关的教师安排、学生食堂管理等问题,而无力、无心关注学校发展规划。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只能体现学校领导的意志而无法反映教职工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就不难理解了。
三、学校发展规划制定问题的改进之道 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无论重视与否,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都是五年一轮必须面对的工作。既然如此,我们有必要转变对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刻板思维,探求将规划制定更好的路径。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的品质。
(一)观念层面:学校管理者增强主动规划的意识 学校发展规划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不是为了应对上级评比的阶段性工作,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对发展规划的思考应该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著名学校管理学者哈格里夫斯和霍普金斯把学校发展规划理解为一个过程:“学校发展规划是一个创造计划——反映学校未来愿景的表述——并确保它能够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达成关于学校优先发展事项的明智安排之共识并采取行动实现这个计划。”在这个意义上,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参加评比的、语言精致的文本,而是一套在学校办学现状和问题深入分析基础上所形成的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目标、思路和方法论的系统表达。在学校办学实践中,学校发展规划引领学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能起到凝聚共识、指明方向、谋划思路、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路线图的作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是学校自主发展和提升的需求,不应是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任务的简单分解,也不应消极等待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为专业人员的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自主规划意识和主动谋划发展的能力是必备的条件。
(二)能力层面:以学习和研究提升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能力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来保证其规划的科学性。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稳定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在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学校管理者并无属于自己的核心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学校发展思路,因此所撰写的发展规划文本可以说是学术词汇的杂拼,而对学校发展目标、理念的表述则会飘忽不定,时而“和谐教育”,时而“生本教育”,没有明确的立场和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其次,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学习SWOT方法、数据驱动的规划制定等技术,科学地分析本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深入思考周边社区的社会结构特点和本校教师的能力基础,持续收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家长利益诉求等数据并分析其变化,作为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科学依据。无论是理念的明晰还是规划制定的技术,都需要学校管理者强化理论学习的意识,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团队的自主学习,还要引领学校全体人员学习,为学校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跟风跑”,盲目追逐学术界的热词、新词。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固然需要外部教育专家的引领,但学校管理者基于自主学习所形成的立场、思路和方法才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根本。
(三)路径层面:吸纳学校组织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的智慧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学校组织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来保证其民主性。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是学校组织内部成员关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的共识,应该以最大公约数来体现全体组织成员的立场,并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以此观之,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校领导者应该广泛发动全体成员集思广益,重视每一种立场和声音,通过对每一种观点的讨论深化组织成员对学校发展的理解,形成对学校发展理念和路径的深刻认同,进而能在未来学校发展规划的运行过程中深度卷入而不是疏离于学校发展之外,这个过程也能够培养教职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体意识。在此意义上,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自身就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和后续的执行与评价结果也应该在公共平台上公开,使家长、社区公众等相关利益者知晓并参与监督。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其他主体实现了对教育的“共治”。这样,既能够传播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对学校发展的监督和督促,还能够引领社会公众形成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识。
(四)制度层面:以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发展规划的权威性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需要不同层次规章制度的保障。当前,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均未提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问题。为克服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任意性,保障其权威性,在今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修订中、在未来的《学校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起草中以及关于“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宏观政策修改中,可以适当篇幅对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程序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在现代学校治理中的地位和价值。在这方面,考虑到全国统一规范的实际困难,地区性的教育立法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区域范围内推进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的规范化路径,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相关主体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及执行中的权力、权利、责任和程序。在教育标准化发展的框架下,在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标准的制订中、在校长(园长)和教师发展的专业标准修订中增加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使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执行成为学校标准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和评价校长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维度。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学校的章程则要对学校规划制定的主体、内容、程序、效力进行较为细致的规范,保障规划制定的程序正当、内容严肃及发展的连贯性,而不会因学校管理者的流动甚至是好恶而影响学校发展规划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