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

时间:2019-05-15 10:3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篇: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课程资源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教师及至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学校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是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摘自《走进新课程》

“找到了一把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的朗读训练一向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于永正老师就特别强调:“学生读不熟课文就不开讲,语文课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境、读出神,在读中理解、积累和感悟。”在我的课堂中一直很重视读的训练,但我总觉得学生仅仅读好教材中的这些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那么教材对于学生的朗读训练而言,它也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把教材看成是学生朗读训练的全部内容的话,显然是有背初衷的。于是我认为,朗读训练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天空。基于种想法,我就打算在班上搞一系列朗读竞赛活动,设想如下:

朗读进程材料来源组织形式评价方式

童话、故事类从自己喜欢的读物中选择一篇。个人表演朗读由学生自己选出评委,自己评价自己的朗读。

诗歌、散文类在外界帮助和小组内合作下多渠道搜集材料。小组合作朗诵由各组选派一位评委参与评定,并在征集各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作出评定结果。

古典名著类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选择精彩段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表演读、说评书等)。通过向家长、老师、学校汇报展示,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评价。

这种想法一提出,立刻得到了学生的欢迎,有的学生说:“这才是我们真正喜欢的活动,我们愿意做这种作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学生都在讨论着如何搞好这次朗读活动,大家暗地里都较着劲,谁也不愿意在这次活动中落后,走廊上,操场中、教室里,我总能看到学生捧着书本的身影,也能听到学生读书的声音,还不时的有学生跑到的身边向我提出有关朗读的各种问题。这时我心里暗自觉得庆幸,这难道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吗?第一轮朗读竞赛活动结束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比平时高出了一大截,这帮小家伙认真起来还真让我吓得一大跳。我正打算鸣锣收兵,班上的“小捣蛋鬼”邹文祺站起来说:“老师,您让我们再比一次吧?下次我一定能赢得大家的掌声。”话音刚落,其它同学也叫了起来,“老师我们还想比。”我也就难违众人所愿,作为个顺水人情,“好,我们以后就再搞几次。”我真为自己的决定感到高兴,虽然这种活动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它实实在在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比耗掉大量的时间去搞些枯燥的语言训练强多了。现在,走进教室,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摆着一本或几本课外书,小家伙们不再比谁的衣服漂亮,谁的玩具特别,而是比谁的课外书好看。读课外书已经成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本能需求,朗读比赛成了打开学生通往更广阔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学到了,也喜欢上了比教材内容更为丰富和鲜活的课外读物,从而补充了教材资源的不足。并且学生通过自觉的阅读还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总能惊异的感觉到,这些调皮的小家伙现在上课时的眼神专注了很多,这让我隐约的认为,这也许是所谓良性的连锁反应吧!

“由教材拓展开来,让教材‘活’起来”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我们不能忽视教材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教材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语文学习就是通过教材来指导和拓展学生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材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发散点,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更好的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应该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语文教学的资源。

1、“老师,席慕蓉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她的文章。”

这是我在教四年级的一则积累?运用,其中有一篇席慕蓉的文章《贝壳》,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深深的被席慕蓉的精美文笔和她那独有的生命意识所打动,不知不觉中就喜欢上了这篇作品,也产生了对作者本人的一种渴求。同时,我也不禁担心,这种含蕴深刻的文章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言,能看得懂吗?课堂上,我引着学生去细细的品读文句,深情的为学生范读文章,学生听完后有种似懂非懂的神情,但毫无疑问都被文章深深的打动了,范读之后学生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本读了起来,虽然读的不足以感人至深,但学生的那种专注投入的神情足以令人拍案叫绝。接着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贝壳精美的图片,然后说说自己由贝壳或文章中的语句感悟到了什么。没想到这些幼稚的小家伙的心里竟然藏着这么深刻的语言,从赞叹贝壳精美的外表,到感叹贝壳生命的短暂,从人的生命长短到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作者的文章谈到作者的人生,最后又谈到对自己的生活的反思和憧憬。语文学习就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和碰撞中进行着,这一堂课中我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感动与欣喜,从中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教学相长”。下课铃声响了,我正欲结束这一堂课的教学,班上的“快嘴”陈文秀掩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来说:“老师,席慕蓉的文章真美,我们还想读她的文章。”其它同学也纷纷投了赞成票,看着小家伙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憾了。课后,我赶紧给自己补课,找来了席慕蓉的文集读了起来,并向学生推荐了如《严父》、《成长的定义》等一批作品,以后每当学生从课外书中找到席慕蓉的作品都会兴奋的拿给我看。我很高兴我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文学艺术殿堂的大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是否还有很多这样的大门等着我们去为学生打开呢?

2、“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

这是在教四年级的29课《赤壁之战》时发生的事情,学生最初喜欢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因为文章的情节很生动,在学生钻研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用兵作战的谋略更感兴趣,小家伙们对“火烧曹营”这个计划设计的如果周全赞不绝口,又被黄盖的足智多谋而折服,同时也深知曹操骄傲自大,麻痹大意带来的危害。结束该课时,我借鉴教参的建议,打算让学生说说周瑜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会如何总结这次战役。没想到我话音刚落,“点子大王”姜俊鹏就站起来说:“老师,你就让我们写出来吧!”我一听,这个主意不错,问了问大家的意思,都表示赞同,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续写就展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和原版的《三国演义》有所出入,但也充分的展示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创造力。作文评改课上,我首先对同学们的创作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后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三国演义》原著中的周瑜和曹操后来怎样了吗?”当我把《三国演义》中接下来的这段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学生们都笑了,这笑声里包含着对自己原有想象的否定,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事隔几天,我发现很多同学的桌子上都摆上了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国演义》。一篇《赤壁之战》引出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精典名著《三国演义》,这恐怕也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是我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个缩影,怎样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教材中的语文资源,通过教材把学生引向一个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资源就会丰富起来。正如古人所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语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更爱语文。”

用编者的话来说,我们的教材入选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都是来自大家名作,学生欣赏这些文章自然是受益非浅。但每当我看到学生写的习作再和课本范文一比便觉得心里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学生每天读着这优美的范文写着稚嫩的习作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于是我便想,教材中的文章从选裁上而言,大部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还是有一段的距离,无论是写作的技巧还是从语句的运用都是我们学生现有的水平所无法达到的,生活和文本之间存在着隔阂。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教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特别是写作的选材上,教材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习作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要写出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可是学生天天看得,读得都是遥远的生活,领略到的也是成人化人、艺术化的写作风格,学生即使跳得再高他也摘不到半空的桃子啊!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还没有真正的贴近学生的生活。

1、“这是谁的文章呢?”

仔细翻阅学生的习作,虽然语言上并不是非常精炼,构思上谈不到如何的巧妙,思想上也有待商榷,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活生生的生活,是我们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用心感受到的,这才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看了几篇好习作,我也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很想把它推荐给其它同学。课堂上当我把文章打出来,同学们纷纷问道:“这是谁写的文章。”我也故弄玄虚的说:“希望这个秘密能在我们这堂课结束时再揭开。”习作的作者也就心领神会了,于是同学们都认真的投入到对文章的阅读中去了。当同学们看得心有所动,都想说两句的时候,我就让他们来评一评这篇文章,这时同学一个个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从语句到描写,布局到思想,无不说的条条是道,我也就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帮忙改一改。之后,我又问学生,你能不能说说文章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同学们也毫不吝啬的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给予了赞誉之词,并像赏析课文一样的去赏析这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最后我让学生猜猜这是谁的文章,有的说是那个作家的,有说是老师写的,有说是作文书上选的,当我把作者请上讲台时,台下立刻就响起来热烈的掌声,同学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这堂后,我发现班上的同学对作文的态度发生的变化,作文不再是凭空的捏造和机械的摘抄,而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然后将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以后我们的阅读课又多了一项内容,品析同学们自己的文章,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更让学生从这类贴近真实生活的文章中学会了一颗体验生活的心,学会了用语文的眼光看待生活,让生活了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源。

2、“我们也能出书了。”

每次经过学生集体批改后的文章我都保留着,学生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创作的优秀作品我也是视为珍品。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收获颇丰,有二三十篇,我便突发奇想:我是否也能帮学生出本书呢?利用学校的优越条件,精心挑选了十余篇学生作品,装订成册也就成了班上的第一本班级刊物。学生拿着这本书是如获至宝,每一篇文章都是细细品读,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一本书是如此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家长也纷相传阅,赞赏有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赏析能力,写作信心,都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有的同学竟然说:“真想不到,我们也能出书了,将来长大了,我一定要出一本真正的书。”这时的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就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语文课本了。

教材不是语文的全部,只有当教材与生活相通,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入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生机。我庆幸为学生打开了语文通往生活的大门,让学生的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语文教学观吧!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欢迎来参考!

新学期来临,仍然面对老面孔,但要重新面对新的教学任务,承受新的压力,即让自己减轻压力,又能搞出新名堂,出更上一层楼的教学质量,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塌实,学得兴趣高涨,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的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六班共有学生50人。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0%左右,而陈海丽与俞泽锋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去辅导和监督。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 是固定栏目,另有 “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学习到五年级下册,学生累计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

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教材后面附有生字表,按课序列出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高年段前三册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读变调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

六年级下册教材,既注意落实整体性目标,又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为了落实整体性目标,首先是对课文的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本册教材保留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如,《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材还增选了新文章,如,《手指》《北京的春节》《藏戏》《跨越百年的美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中选编的阅读材料,有一些是回忆小学生活的文章,还有儿童诗、书信、演讲稿、建议书等,在拓宽教材的题材、体裁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另外,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设置了关于热爱生活、民族团结、爱国主义、了解多元文化、热爱科学等方面的专题。还设置了以“告别母校”为中心的综合性学习专题“难忘小学生活”。另外,上承五年级下册旨在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专题“中国名著之旅”,本册教材编排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这组教材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学段的语文学习目标,则作为本册教材的学习重点,加以妥善安排。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详写和略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浏览。当然,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学习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

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体现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六年级下册是在前面十一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本册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衔接有些难度。为此,我们在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如第五组,在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后面,链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而这个阅读链接同时也是课后第四题——阅读下面的“阅读链接”,结合课文想一想,你感悟到了什么,再简单写下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把链接内容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同时又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体现了最后一册对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要求。再如第二组,在课文《北京的春节》后面,链接了梁实秋的《过年》片段和斯的《除夕》片段,这也是课后最后一个思考题的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片段同课文中的相关段落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自己的习作有什么启发。这里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种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个专题从单元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交流,整组教材乃至于全册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

与高年段其他各册教材相同,本册各专题的导语除第一组和第六组外,都分为两个自然段,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外,还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从课文自身特点出发,结合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承上启下,提示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迁移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习作”的话题和内容大多与单元主题相关,“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与导语呼应,为学生总结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平台。

如,第二组“民风民俗”。

这一组的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民俗,进行小调查。

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要了解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第二段明确了要学习的读写方法,还布置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查,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课例:第一篇课文是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让学生看看不同作家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春节的,各写出了春节的什么特点。在这篇课文的思考题中,还为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想想、说说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后三篇都是略读课文,分别从戏曲、建筑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介绍了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在课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安排了“资料袋”,展示了一些其他民族的特色建筑。在后面三篇课文前的连接语中,都渗透了本组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为学生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进行了铺垫,也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编辑思路。

本组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其实在本组的导语中已经有较为明确的布置,学生将在这段时间内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并利用在课文学习中习得的方法进行习作,写完之后相互交流、修改,最后可以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

(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

(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

(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

(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

(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写作部分)

一、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关于写作“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内容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写作能力”“写作教学”的内涵与要点。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不只是一种技能,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能力,又是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表达自我,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流。表达和交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则是重要方式,而书面的表达和交流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书面的语言文字表达与交流,总是要表达交流自己对世界的各种各样的理解与看法,表达交流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与要求。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写作的过程又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不仅是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写作是创造,即使是写一篇应用文、写一张便条也是一种创造。因为,应用文、便条也需要清晰明白、文从字顺。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充满创造的、复杂的精神劳动。

2.“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正所谓文如其人,写作总是反映着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和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也往往能看出这个人阅读的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应以写作为中心,也不意味着阅读为了写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种提法提示我们应十分重视写作教学;应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注重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习之间的关系;应多从写作去考察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3.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这是“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写作指导应贴近学生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

写作指导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进行简单的字词句篇的“作文训练”。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逐渐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是“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同时,这样的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是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提升的过程。

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正表现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写作指导就应着力于培植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准确地把握“写作”的目标 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建议”部分,主要强调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并对“写话”“习作”的定位做出说明,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改革,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不要操之过急,坏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写作兴趣,削弱了他们对母语的感情。要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教学建议”突出了“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四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表达能力:这与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也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建议的总的指导思想。观察、思考是表达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绝非只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紧密相连,也表现了人的基本素养。因此,观察、思考、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表达。

“教学建议”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教学尤其要重视文风问题,要引导学生抵制社会恶劣文风的影响。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要提倡平时多练笔,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不要总是在作文课上应命而作。要改进命题作文方式。命题作文要贴切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如果总是让他们无话可说,那么,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去说假话、空话、套话,抄抄别人的东西了事。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写作,命题之时注意留有空间,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题,这才是好的做法。

(五)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实践

写作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会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修改,这是任何文体的写作必须经历的几个环节。指导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应重视这些环节。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应有一个取材、立意、构思的过程。学习列出提纲,或画出思维导图,这样一个提炼 思想、谋篇布局的过程,是利于写作的。初稿完成后,还应该加工润色,反复修改。

重视这些写作环节,也是重视写作的基本规律。把握住这些环节,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那些“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的佳话,并不是没有这些基本环节或过程,只不过是在大脑中完成了取材、立意、构思、布局等环节。中小学生学习写作,应重视这些基本的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突出了“立意”。本来“实验稿”中的“构思”也含有“立意”的意思,但突出“立意”,更加鲜明地提示,文以意为帅,正是所谓“练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练意”。空洞的文章,套话连篇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

重视写作的这些基本环节,在提高学生写作的基本功上下工夫,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希望只是通过模仿名篇佳作甚至优秀学生作文选,就能写出好文章,那只能是美好的愿望。即使是模仿,也应对模仿的佳作做出分析:人家怎样构思立意,怎样谋篇布局,怎样遣词造句。简单的仿写,甚至生吞活剥,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听说 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不等于不要知识,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即使把一些写作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没有大量丰富的写作实践,还是学不会写作,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写作知识的教学,还是要精要,有用。太多了,太系统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多读多写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修改,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六)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注意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

写作指导还应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和网络环境,革新了教育手段,改变了教育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很多学校,学生建立自己的网页,建立自己的博客,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相互评改作文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写字测试题

1、()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

2、()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

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和()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5、()()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学会汉语拼音。能()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7、写字教学要求学生()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提高书写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8、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强调教学中要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结合第一学段课程标准说说哪几条具体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9、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对识字的第一个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实施方法。

10、“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惟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 识字、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因此,第一学段识字写字目标中有: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结合教学案例,简要说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大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观念,即语文就是生活。按照这一观念重新审视我们手中的教材,它也不过是一个文本,作为教师只是在利用文本来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因而课程内涵就广泛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建议措施论文

    一、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鉴于考试的压力,教师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加大习题和作业的训练,注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 摘要:在提倡教育创新的今天,语文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新课程下的语文应该是从封闭向开放走近,让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让教学思想更加多样......

    小学语文新课程论文

    |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其次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教师面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提出采取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在开......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8 雷雨人教新课标

    18、雷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