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0:3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

第一篇: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

“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农村“三项宣传”

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我院2012年干部定点包村联系为白河乡新华村,为此我院党支部委员高度重视,以“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农村“三项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成了由院长支部书记为组长,业务副院长、行政后勤副院长为成员的院领导一班人,于2012年3月19日至20日两天,深入到白河乡政府,新华村实地进行了工作调研,现就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基本情况

(一)、新华村现有承包土地270余亩,退跟还林林地300余亩,全村总人口395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蔬菜种植、水果种植为主。

(二)、村两委班子共计8人,乡党委一名副书记为住村干部,构成了有朝气和活动的村两委班子。

(三)、新修的村两委班子活动室、包括有会议室、远程教育室、医务室及图书室等,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全村处于九环线,应以旅游发展为龙头,应积极的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项目,扩大养殖及种植业,发展自驾游的旅游业,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二)、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有待提高,应加强村民的法律政策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科技意识不强,农业适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有待加强,进一步加强村民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适宜技术的培训力度,使村民掌握1-2门农业科技技术,促进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卫生健康意识不强,全村卫生健康意识有待提高,要加强全村村民的卫生健康,促进教育,防病治病的知识宣传,加强村医务室建设和村医生的培训,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三、我院党委班子对该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帮扶意见:

(一)、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培养一名村医,为其提供免费进修。

(二)、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村民法律法规的意识。

(三)、积极引导村两委班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

(四)、与农业局、牧业局联系沟通,帮助村民掌握一门农业科技技术,走科技强村之路。

九寨沟县中藏医院

2012年3月22日

第二篇: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范文]

“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农村“三项宣传”

教育活动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安排,我院2012年干部定点包村联系为白河乡新华村,为此我院党支部委员高度重视,以“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农村“三项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成了由院长支部书记为组长,业务副院长、行政后勤副院长为成员的院领导一班人,于2012年3月19日至20日两天,深入到白河乡政府,新华村实地进行了工作调研,现就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华村基本情况

(一)、新华村现有承包土地270余亩,退跟还林林地300余亩,全村总人口395人,主要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以养殖、蔬菜种植、水果种植为主。

(二)、村两委班子共计8人,乡党委一名副书记为住村干部,构成了有朝气和活动的村两委班子。

(三)、新修的村两委班子活动室、包括有会议室、远程教育室、医务室及图书室等,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全村处于九环线,应以旅游发展为龙头,应积极的结合本村实际情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添项目,扩大养殖及种植业,发展自驾游的旅游业,服务业,提供多元

化的旅游产品服务,增加农民收入。

(二)、村民法制意识淡薄,有待提高,应加强村民的法律政策的学习和教育,宣传,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

策,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遵纪守法,学会用法律保

护自己。

(三)、科技意识不强,农业适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有

待加强,进一步加强村民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和适宜技术的培训力度,使村民掌握1-2门农业科技技术,促进全村经济

快速发展。

(四)、卫生健康意识不强,全村卫生健康意识有待提

高,要加强全村村民的卫生健康,促进教育,防病治病的知

识宣传,加强村医务室建设和村医生的培训,为村民提供基

本医疗保障。

三、我院党委班子对该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帮扶意

见:

(一)、增强村民的健康意识,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对

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培养一名村医,为其提供免费进修。

(二)、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村民法律法规的意

识。

(三)、积极引导村两委班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

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

(四)、与农业局、牧业局联系沟通,帮助村民掌握一

门农业科技技术,走科技强村之路。

九寨沟县中藏医院2012年3月22日

第三篇:万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民情调研报告

xx村驻村人员:

xx镇xx村“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工作组于5至7月驻村调查期间,共走访了12个社农户计1300户,入户率达到100%,为村民送去了政策宣传手册1300多份。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查阅统计资料,挨家挨户的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了解了驻点村的经济社会建设情况及当前农民最迫切的需要和最关注的问题,我们感触很多,收益很大,在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农村农民关爱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对党和国家感恩的心情。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很多,农村、农民的生 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深受鼓舞,但有少数农民生活依然十分艰苦,“三农”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我们工作组进驻xx村以来,在镇党委的帮助下,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各项工作,积极落实下基层的本质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取得了预期的成效。现将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入户

在镇动员大会召开后,我们工作组第一时间进驻该村,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分类分层进行党的政策大宣传,全面宣传了中央、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区、镇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民负担问题、惠农补贴政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等我们都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逐一讲解、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将党的政策送到农民手中,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对党的各项政策的大力宣传,村两委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普通群众对他们关心的问题也更清楚明白,干部群众关系更加融洽了、更加相互信任了,出现了群众有急事先找村干部的喜人局面,再没有群众为政策方面的问题而越级上访,村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一举扭转了过去干群关系紧张的不利局面。群众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而对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有了充分的了解,有了定心丸,有了法律法规意识,有问题有困难开始通过正确途径向组织反映,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了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全面覆盖,打通发展瓶颈

进驻村后,我们工作组迅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当好民意调查员。

首先组织召开村两委会,充分听取村两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建议,帮助分析制约村级全局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时与村民打成一片,走村串户,与农户话家常,心连心,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所需以及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民主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

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途径,经过分类梳理,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列,能及时解决的就当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就带回研究请示领导,想方设法地进行解决,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向群众讲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三个月来,进村入户,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还单独共走访了解群众120人次,基本上摸清了xx村的家底和村民的迫切需求,为帮助xx村的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致富把准了脉、找准了方向。

xx村辖12个村民小组,实有农户1320户,共3950人,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农村劳动力2200人,全村共有党员69名,农村实用人才100名,目前,xx村的发展主要依托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最大的经济收入来源;二是计划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三是大力发展手工业和服务打工经济,三管齐下,为该村发展开具了实用的良方。

三、夯实基础,提高支部活力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开展时适逢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时期,工作小组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将三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村级发展蓝图,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更加健全,村级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落实,村级领导班子更加团结。一个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体村民向小康迈进。

当前村两委成员思路更明晰了,思想认识到位了,措施更得力了,干劲更足了,他们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全身心投入到村集体经济建设中来,投入到引导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来。

四、结对帮扶,加大扶持力度

为帮助困难村民快速发展,我们加大对村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请技术人员讲课,送物资到户,送资金到村,及时解决了农户面临的各种困难。

三个月以来,我们工作组在驻村过程中扎实认真地帮助村集体完成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帮助村集体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并多次到劳动力缺乏农户参加劳动,积极指导村集体基层组织建设,帮助村级支部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积极和村两委一起制定抗旱抗洪方案,组织人力物力积极参与抗洪抗旱工作,并同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取得了联系,详细询问了他们在外打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了他们关于村集体发展建议以及他们最关心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了耐心答复。

五、严格自律,争做俭朴楷模

工作期间,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一是按要求保证驻村时间,扎根该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切切实实为村民办实事,不做“指挥官”,不做“甩手官”,不当“走读生”二是严格执行工作纪律,不接受吃请,不接受礼品,不损害群众利益,不要求陪同接待,不增加村级经济负担。自觉维护了党的干部形象。三是积极帮助群众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主动公开自己的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和咨询,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群众中树立党的干部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的形象,深受群众爱戴,被群众称为“贴心人”,以自身的形象,树立党员干部俭朴楷模形象。

六、深入调研,摸准普遍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调查民意,绝大多数农民拥护党的方针,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都称赞惠农政策好,贴民心、解民意。同时也摸准了群众普遍关心的以下问题:

⑴人口流动大,变化快,而土地长时间不能调整。⑵及时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及时提供科技服务。

⑶积极扶持种养大户、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劳动技能培训。⑷提供看病就医方便、加强村级卫生室的筹备建设。⑸加强文化站的配套建设,丰富群众业余精神文化生活。

⑹改造现有水利设施,提供方便放心的水源,解决困扰多年的饮水灌溉难题。

(7)“80后”、“90后”都愿意“打工”,不愿种地,以后的土地将如何耕种?

第四篇:定边县万名干部下基层调研报告

陕西省委党校2010级在职研究生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曹明明

学号:41号

班级:经济管理2010级一班

2011年9月16日

关于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曹明明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更替,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农村“热点”、“难点”问题日益增多,因农村换届选举和财务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油汽资源开发等各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大幅度上升。这既影响了党委政府的社会形象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所以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的现状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对于维护政治稳定,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特点

社会改革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纠纷。今年5月份根据县委安排,我县共选派754名市、县、乡干部下到全县25个乡镇 335个行政村进行调研活动,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32件,经我们统计、梳理、归类分析,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矛盾纠纷问题和特点:

(一)农村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随着国家减免农业税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各种粮农补贴增多,油汽资源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的收益越来越多,农民对土地越来越重视,农村各类矛盾不断凸显出来。其范围包罗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县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对突出,农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土地纠纷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权属纠纷、多占挤占耕地纠纷、机动土地引发的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外嫁女土地纠纷、宅基地纠纷、国有林场与农村集体土地纠纷、建设用地土地补偿和城郊土地升值印发的矛盾纠纷。二轮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承包手续不完善,跨度20年时限比较长,农村承包土地原始档案不完整,为了规避农业税收,大部分农户没有办理《土地承包证》,部分农民有《土地承包证》的,实际耕种面积与《土地证》手续不相符,埋下了矛盾纠纷隐患,一旦出现矛盾纠纷问题,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农村的五荒地,地界不清,没有标注明显的地标和说明,以及土地转包、退包、反包、继 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如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演变成群体性事件。据调查,今年—至五月份,我县共排查出土地权属矛盾115件,占各类矛盾纠纷总数的18.2%。土地承包和权属纠纷因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并伴随有政策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常常比较复杂,调处难度大。如红柳沟镇卜掌村吕庭芳因为土地承包合同争议,315亩退耕还林补贴数额大,该村部分群众故意制造矛盾,造成政策性补贴长期久拖不能兑现。二是重点工程实施引发的矛盾。近年来,因为太中银铁路、高速公路、西气东输工程、国道建设、繁食沟风电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因土地补偿引发的纠纷呈上升趋势,比如我县贺圈镇、安边镇实施通村公路过程中,因为修路全村受益,占用个别农户土地,土地调整和补地等调处工作难度非常大。当某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千方百计阻挠工程施工,以各种借口、手段来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尤其是我县近年来,加快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因赔偿费用等问题引发的矛盾明显增多。此类矛盾发生50件,占7.9%,如我县石洞沟乡邹寨子村,2001年靖王高速公路建设中,部分村民因临时占地补偿问题聚众起哄闹事,阻碍工程施工,并发生流血事件。三是村级换届、村级财 务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个别村宗族派别势力非常严重,每遇换届选举,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扳倒村干部自己上台,制造对自己选举有利的氛围,以财务为借口,告状上访,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给对方“抹黑”,罗列各种罪状,煽动不明真相的人群体性上访。也有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虽然做到了村务、财务公开,但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等,公开地不彻底、收支帐目不细致,容易造成村民误解,引发村民信访,也有少数村干部对自己有利的“好事”抢着干、偷着干,惹人的事,麻烦的事,难缠的事推给乡政府去解决,甚至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处理问题上,认人唯亲,拉帮结派,亲亲疏疏,对农民的反映往往得不到及时处理,小事拖大,大事拖难。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远远跟不上现代形势的发展,往往在工作中搞瞎指挥、行政命令,结果给农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致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此类矛盾发生37件,占5.9%。

(二)油汽资源开发引发的矛盾。2010年,我县原油产能已经突破600万吨,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土地权属纠纷,收益分配和各种补偿问题非常多,农村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农户,农 户与农户之间,不同利益体之间的矛盾凸显。截止今年1—5月份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发生此类矛盾142件,占总数的22.4%,各涉油乡镇调处工作量大,压力大,难度大。在我县白于山区,一般打一口油井包括井场和道路征占用土地5—8亩,补偿款10—15万元,地形复杂,井场面积大的补偿的更多,一口油井在20—30万之间,油井打在谁的地上,一夜之间就成了暴发户,推井场,承包供水和劳务服务等一系列利益随之而来。在利益的驱动下,石油开发的协调费和五荒地纠纷矛盾,农田污染费,以及房屋、窑洞和坟莹等附着物因震动所产生的赔偿问题,成了农村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每年乡村两级组织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调节处理,一旦达不到个别群众的心里预期,拦路阻挡,给我县的投资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三)城市化建设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过程的推进,城市改造需要征地拆迁房屋,征用城乡土地,实施一些道路供水通电民生工程,征地拆迁赔偿和政策兑现等问题解决起来困难。某些群众追求经济利益的思想显著增强,甚至过于片面化,阻挠动迁给城市造成了很多“断头路”,影响了城市的形象。还有的人在本身要求得到解决时,错误地认为“法不责众”,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 的错误观念,一旦认为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就臵国家法律、社会秩序、社会公道以及人们公共利益不顾,纠集一帮人采取静坐示威、冲击政府、堵塞交通等极端方式,以人多势众和把事情闹大来迫使有关部门解决问题。

(四)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当前,上访呈上升势头,尤其是集体上访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定边粮食系统农机公司企业改制后资产处臵,下岗职工养老金医疗保险以及工资买断等历史遗留下来造成矛盾纠纷;鼓楼南北大街拓宽建设征地补偿问题;回民公墓搬迁的问题;8023防化部队,老山前线退役战士落实政策待遇问题。这一类型问题涉及面广,人员多,矛盾复杂,夹杂有一些敏感的民族问题,有的已经演化成群体上访事件,有的不及时解决也将成为潜在的集体上访问题,影响到定边的社会稳定。如何及时解决好群体性事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

二、近年来定边县排查纠纷矛盾的主要做法。

(一)未雨绸缪,提早介入,赢得主动。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前后,要求深入基层第一线加强调查走访,掌握舆论动态和社会反映,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正确推演预测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统筹兼顾,维护国家和个人利益,提出合理化建 议,为决策不走偏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在重大决策实施,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加强情报信息通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沟通、早控制、早化解,下好“先手棋”,防患于未然,消除不稳定因素,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二)立足和谐稳定,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积极主动处臵上访问题,对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城市扩张征迁补偿引发的群众上访问题,领导干部要靠前工作,搭建党委政府与群众对话的平台,畅通渠道,释放群众情绪,疏导化解矛盾,并坚持人性化调处各类矛盾,黄金有价,情义无价,一句好话暖人心,对待群众上访,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沟通,接近距离,重事实,讲政策,讲原则,灵活处臵,充分考虑客观原因,当事人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灵活处理。

(三)联动配合,形成合力,破解难题。紧紧依靠政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大调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机制,加大调处力量,对一些疑难复杂和重大矛盾纠纷,统一指挥,共同参与,联合行动形成合力,破解难题,提高调处成效。基层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县上和有关部门请示,加 强沟通联系。县上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矛盾纠纷调处进行指导,协调有关事项,帮助解决调处工作遇到的困难;对基层调处工作需要县上和有关部门参与的,要主动介入,使上下之间形成联动,形成调处合力,整合部门调处力量,形成左右联动,各部门之间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既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又要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对属于一个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这个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调处化解,不能把矛盾纠纷推向其他部门、推向上级、推向社会。对涉及几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相关部门都要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通力调处;群众主动上门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不管是哪个部门都要热情接待,主动受理,然后及时移交到有关部门进行调处,防止漏调失控,造成矛盾激化。整合社会调解力量,形成整体联动。通过与律师、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协调联动,积极引导律师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通过建立矛盾调解志愿者队伍和调解员协会等形式,把社会各界热心调解事业的人士组织起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不断壮大调解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局面。

(四)关注民生,从根源上化解矛盾纠纷。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正确疏导与惠民服务结合起来。我们一方面要正面引导 群众,另一方面要倾听群众呼声,对群众反映合理诉求,政府排除万难,想方设法协助给予解决。2010年,我县加大了对民生解决的力度,实施了水电道路等民生工程,积极推动农村党务政务公开,妥善处理了重点项目建设,土地征用补偿等问题,排查调处各类矛盾800件以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400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赢得了群众支持和理解,从思想上引导群众,从舆论上发动群众,使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三、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群众追求个人利益的思想过于片面化。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难免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不是积极转变观念,适应改革,依法办事,依照程序积极反映问题和困难,而是用违法乱纪的手段去破坏改革,阻扰经济发展。少数人信奉“闹而优则仕”,全然不顾国家利益、长远利益。由于一些职能部门作风不实、工作不力,少数人错误地认为要解决问题靠正常秩序反映解决不了,只有把事情闹大了让党委、政府知道了才能得到重视,才能解决问题,抱着小农意识中的“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传统观念,不分青红皂白,动辄就闹,以蛮横无理来对抗改革发展。一些农民群众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其社会行为缺乏法律、规则和道德约束,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给党和政府施加压力。

(二)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人们之间的利益调整量大面广,由企业改制、征地拆迁、下岗就业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因素也由此增多,由于我们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不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没有及时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有的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导致有些矛盾平时表现不突出,但怨气日积月累,一旦“点火”,则一触即发,往往使政府及有关部门措手不及,单纯被动“灭火”,对社会稳定会构成严重威胁。有的干部基本素质较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漠然处之,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甚至酿成严重事件。另外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某些执法活动中,不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不注重执法的社会效果,盲目采取强制措施,虽然没有违背法律,但由于造成一些群众不能接受,也会发生群体性事件。

(三)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级组织在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尤其是村一级干部参加政策理论学习不够,对法律知识掌握得不多,处理问题时主观因素影响大。少数村干部素质低、法律意识差,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群众中失去了信任,一旦群众对立情绪升格,极易引起共鸣,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宣传解释工作做得不深入细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大。虽然国家、地区的政策调整影响了群众当前利益,但从长远看是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整体利益的。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群众产生抵触心理,遇到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很容易形成群情激奋,酿成群体性事件。主要是由于有的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简单,没有用深入细致的工作来排除矛盾、化解纠纷,以致群众产生抵触情绪,爆发群体事件。有的认为农村经济工作才是“硬指标”,而解决纠纷问题是“软指标”。没有把正确处理纠纷作为新时期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来认识,没有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来认识,只是满足于开会、发文件,过于形式。该协调的不协调,工作不及时、不主动、不到位、不落实,这种认识不到位,工作不 主动,造成工作不落实的状况是化解纠纷不力的主要原因。另外,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近几年虽然通过“四五”普法等多种形式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但在一些农村,全民的法律教育得不到普及,一旦遇到自身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少数群众不知道去用法律手段解决,只想一味蛮干,问题得不到解决,就聚集起来上访、闹事。

(五)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有些政府部门对出现的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有的基层党政组织对群众反映的村委会的财务、作风等方面问题臵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等问题处理不公;对企业与驻地群众之间产生的矛盾,协调不力,处理不当等等。对于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处理不妥而引发了不少上访事件,影响了基层社会稳定。

四、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对策和措施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农村社会矛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我认为,要预防和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 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⒈加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对待群众的意见,做到认真负责,不推诿、不失职,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形成浓厚的依法办事氛围。

⒉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广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职能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 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⒈既要注意快速发展,又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开发征地和城镇改造、环境污染等涉及到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及条件,最终势必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因而,我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依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⒉统筹发展,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最广 大的群众分享到科学发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氛围。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别,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不满情绪日增,遇到适当的机会就会爆发,形成集体上访。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工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农村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普法宣传工作中,重点在于守法和用法,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群众遇事后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组调委会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 质和法律服务水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调解手段无法解决矛盾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认真解决好群众的问题,防止因久拖不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控预防机制

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阵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

⒉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调处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征地、土地、山林和婚姻家庭等易发生的纠纷且容易激化的特点,经常深入村,深入户,认真排查摸底,发现有苗头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并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的方法和手段。二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各级司法调解中心和基层调委会是预防和 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特别是村级调委会要立足广大农村,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和引发治安刑事案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坚决杜绝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努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⒊各单位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共同做好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出现和发生,都与本单位、本部门有着必然的联系。对内部出现的矛盾纠纷要在所属辖区调解组织的帮助下,主动配合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出现在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的纠纷要搞好相互协调与配合,主动沟通情况信息,共同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对于出现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五)强化预警与处臵,严格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⒈保持信访工作超前性,把群体性事件苗头解决在基层。信访问题往往是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因此要充分重视农村的信访工作。一要健全信访工作网络,使其“横到头、纵到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实现“重心下移”,实行“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二要切实解决好热 点、难点问题。对人民群众申办的事项,要热情接待,依法审批,依法行政,切实为人民群众搞好服务;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基层党政组织和企业内部的有关问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并做好情况反馈;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要采取“主动靠上去”的工作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疏导化解,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⒉建立快速反应、控制有力的群体性事件处臵机制。群体性事件突发性强,危害大,影响面广,因此,事件一旦发生,就要马上处臵,把对社会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除要有正确的决策外,还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机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部门负责人要分头抓,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对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力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而使事件发展严重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同时,要建立解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网络。要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民调、治保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收集、寻找信息。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信息网络也要马上行动起来,迅速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状况,以便为有效解决群体性 事件赢得主动权。

第五篇:“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总结

自4月13日全市“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动员会议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密切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及时成立领导机构。市委召开动员会后,县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王彤宇书记为组长的“万名干部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督导、宣传、秘书四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各乡镇也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明确了工作联络员,及时交流沟通,确保了与市县乡三级配合协调、运转有效。县政府及时拨付了6.5万元专项经费,为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听取汇报,研究措施。县委书记王彤宇经常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如何抓好落实做出重要指示。

二是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县委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根据市“万名干部下乡”活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县委“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实施意见》,围绕如何选派干部、选什么样的干部,干部下去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干部下乡工作实施方案。

三是超前排查摸底。市、县、乡干部下乡前,县委组织部就对有关乡镇、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将乡镇、村、企事业等70个工作点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意见建议等,以表格形式建立了档案,分别印发到每个工作组,为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

四是认真做好后勤服务。各乡镇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统一为下乡干部购置了床铺和生活用品,配备了办公用品和交通工具,落实了生活补助,解除了后顾之忧;各派出单位充分发挥“后盾”作用,创造条件,支持派出干部脱岗下乡,并积极落实了有关生活补贴及必要的工作经费,使下乡干部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工作中去。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

五是认真组织业务培训。4月16日,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及县活动办公室全体成员共86人进行了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传达了市县文件精神,重申了工作纪律,指出了工作方法,明确了任务目标,使工作组和有关人员掌握了重点,学会了方法,促使下乡工作迅速启动。会上,重点对下乡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他们在下乡工作期间,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努力当好“四大员”,即当好宣传员、指导员、好信息员、组织员。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有序开展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县、乡三级工作组成员名单、分组情况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装订成《定陶县万名干部下乡活动驻村干部名册》,同时,在市委制定的有关制度基础上,完善制定了《下乡干部“十要”》、《下乡干部“十不准”》、考勤请销假制度、排查解决问题日报制和《下乡干部管理办法与工作守则》等,并将有关制度统一编进《驻村干部名册》,发至每位驻村干部,使驻村干部工作有方向,奋斗有目标,操作有规程,行为有准则。另外,将包括乡镇、村、企事业等70个工作点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以表格形式建立了档案,分别发放到印发到每个工作组中,为他们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资料。驻孟海镇、冉固镇等工作组还将相关制度制作成喷绘展板,张贴上墙。

四是丰富活动载体。活动期间,组织下乡干部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会,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召开一次群众代表会,宣讲一次十七大精神,至少办一件实事,组织一次技能培训。县委组织部统一为每个下乡干部印发了“四簿”,即下乡干部《工作日记簿》、《民情记录簿》、《群众上访登记簿》、《学习记录簿》,在下乡干部中大兴以“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促和谐”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要求他们利用“四簿”,记录民情、反馈民意、反映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将“四簿”记录使用情况,作为干部下乡工作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之一。杜堂乡根据排查梳理出的突出问题,针对村村之间、户户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在全乡干部中开展了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主题的“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难、帮百家富”的“四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各类矛盾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维护了社会稳定;马集镇结合干部下乡活动,及时在全镇开展了“百名干部下乡蹲点、百户典型示范带动”活动,配合各工作组积极开展工作,加快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1> <2>

五是深入排查调研。各工作组下乡入村后,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深入调研摸排。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工作方案》,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了具体措施,使驻村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印制了《排查解决问题情况进度统计表》,落实解决时限和责任人。驻孟海镇工作组印制了《对村级班子的意见建议》和《农村矛盾纠纷排查》2份调查问卷共360余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各工作组在初步排查梳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办公室印发的《八项工作要点》,及时开展了排查问题“回头看”活动,重点查看走访座谈是否全面,调查范围是否广泛,调查研究是否深入,了解情况是否真实;排查问题是否细致,归纳分类是否准确,对所排查梳理出的问题是否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是否及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等等。并明确要求继续深入排查梳理存在问题,做到问题排查干净、彻底,不留死角。据统计,干部下乡期间,累计深入基层调研290人次,走访干部群众18561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688场次,分乡镇、村和企事业单位三个方面,共排查梳理出15类461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了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为解决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注重宣传推广,强化督导检查

干部下乡活动以来,充分运用县电视台、《定陶采风》报等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大力宣传干部下乡的相关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通过各级《简报》,大力宣传驻村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共编发《简报》28期,市、县电视台播发动态信息39条。为确保活动实效,我们牢固树立“抓重点、抓特色、出成果”的意识,加强

下载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名干部送温暖下乡调研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万名干部下乡”活动驻XXX工作组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自市委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以来,我们驻XXX工作组先后几次深入到XXX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会、全体党员会、群众......

    干部下乡调研报告(含五篇)

    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县园林管理局下乡住村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10年10月26日——2011年11月26日 调研人员:申、孙、赵、杨、李调研方式:入户访谈调研乡村:常金、北栗、常珍三个......

    基础干部下乡调研报告总结

    “四个覆盖”专题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高珊 所在村:师素镇西芝兰村 “四个覆盖”是县委领导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和农村问题而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四个覆盖”将分散的农民组......

    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调研报告

    关于XX镇开展“三万”活动的调研报告(XXX)近日,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市委党校组织全体学员分组开展“万名干部入万村进万户调研活动”。我们中层干部班学员深入到市XX镇进行了......

    “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工作总结(xiexiebang推荐)

    自4月13日全市“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动员会议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密切干群......

    扶贫办干部下乡住村调研报告

    扶贫办干部下乡住村调研报告干部下乡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西坚持干部下乡住村的有效做法,各级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体民情、察民意,畅通社情......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祥井村位于潞城东部,全村185户,人口726人,拥有耕地1310亩,林地380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务农,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祥井村位于潞城东部,全村185户,人口726人,拥有耕地1310亩,林地380亩。村民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该村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田务农,村里40岁以下的劳动力基本都是外出务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