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博士批量从政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总结辩词
大家好,我是反方四辩。感谢对方精彩的辩论,不过我方依然认为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博士批量从政是弊大于利。
首先,从国家、社会层面来说,博士批量从政会造成国家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商品交换、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文明的产生,根本上都来源于社会分工。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精细化更呈现加速化的趋势,现代教育的学科划分应运而生。博士正是这一体系下的杰出产物,是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学习成果的最高学位认可。国家很注重高端科研人才的培养,给高校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划拨大量的奖学金、助学金。博士们掌握特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最终却投入到与专业关联极少、相对繁琐的行政事务。这无疑浪费大量的教育资源、违背了国家培养博士的初衷、背离了社会分工精细化的历史浪潮。
从个人层面上来看。成为博士的历程,必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博士毕业时,基本已是30而立。让其突然从事需要大量工作经验的行政事务,这合适么?从政后博士真的能坦然面对个多年来投身学术的沉没成本么。再者,博士也未必适合行政工作。行政工作者往往需要更多地与人打交道,无论上级、同事和群众。博士生涯主要从事学术、理论研究,接触的人也多是学术人员。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对博士的刻画有些夸张,但是至少说明了博士并不是和群众沟通的最佳人选。想象一下,面对上访的农村大妈,博士官员开口就说:“老人家我们来聊聊哲学和逻辑学”。普通群众能听得进去么。另外,行政工作需要具有务实精神,成为领导更是要有大局观和坚毅果敢的品质,博士的优势则在于抽象思维能力、和对真理的不倦追求,他们能在繁琐的行政事务中求得他们习惯的正确结论么。总的来说,博士从政,不具备优势,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博士在行政岗位,浪费了学术优势,也暴露了年龄偏大,缺乏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短板。对用人单位和博士本人都很难说是双赢的选择。
最后,我们想谈谈对方反复提到的,地方政府给予博士生的优待,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博士从政热潮。我们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一种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时代所谓“学而优则仕”落后的社会阶级划分。我们都知道,现代国家政府强调的是市场经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我国在十八大以后更是推出放管服、强调市场的归市场,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本应该属于市场的精英人才大量揽入政府体制内呢。对方辩友,幻想出一种聚集了大量博士精英的现代政府,这宛如柏拉图由哲学王统治的乌托邦,永远不可能实现。我们的政府需要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人,他们不一定要多高的学历,基层经历和多年工作一样可以历练出能力,这样产生的官员和政治家才能真实地了解、和代表各界层的利益。如果,因为有博士学历,就可以免于制度化的晋级途径,破格提拔,那我们的政治岂不成了精英政治,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特点南辕北辙。
对方可以能出现的论据
1、博士从政可以推进现代行政决策、管理科学化。
反驳:简单的将行政人员替换成高学历人才,并不能促进行政科学化。设想一下一个物理学博士做了农业局局长,怎能促进行政科学化。即便是博士当了对应专业的领导,因为丧失科研结论的客观性,决策未必科学。研究者和管理者相对独立的界限被打破,既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又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独立性和综合性。行政的科学化应当依赖于专家智库机制的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寻求高学历领导。
2、博士从政可以解决政府机构外行管内行的弊病。
反驳:物理学本科生成了农业局局长的问题都解决不了。物理博士当农业部长的问题又凭什么能解决呢?
3、对方一直说博士不适合从政,如何解释MPA博士从政呢。反驳: 管理学博士只占到博士极小一部分,还有大量的自然科学博士。即便是管理学博士也不应当大量从政,保持决策和行政学研究的科学性需要研究者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参见问题1。
4、如何看待我国高级领导人都是博士学位。
反驳: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博士从政,而不是从政后要不要读博。
第二篇: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在校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在校大学生打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显然,这场辩论赛的前提是我们正反双方都必须承认在校大学生打工是有利有弊的。我方只需证明其弊大于利。
对方辩友的辩论很精彩,但很多观点是我方不敢苟同的。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一下: 第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大学生打工可以获得金钱,但对方辩友是否知道罗曼罗兰曾告诉我们:“金钱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
第二,对方辩友总说兼职可以提高社会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们多么多么重要,但事实是这样吗?我方认为不是的。首先这些经验是一些什么经验呢?中国知网的数据表明只有7.6%的人兼职与本专业有关,而我们知道公司在招聘时所说的经验是指与该岗位相关的经验而非我们兼职积累的那些端盘子发传单的经验。
下面我将进一步从以下三个层面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从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层面看。我们作为在校的大学生,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重中之重的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因为这是今后创业和工作的根基,因此做任何其它事情的时候如果会对这个首要任务造成不利影响的都可以算作弊大于利。但正是兼职深深影响了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数据表明只有10.8%的人能合理安排兼职与学习的时间,对方总在说理论要与实践结合,但若你的理论都没学好还谈什么结合。至于招聘上的经验要求,别忘了它多半是在专业能力后面的括号里,前面的专业能力才是主要的。
第二,从安全层面上看。兼职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我们总呐喊口号:安全第一。可是,正如何文超先生所说:商人是很会利用大学生的廉价劳动力的。大学生卷入传销、千名大学生求职被骗十万、山东一名22岁大学生兼职因劳累过度死亡等等这一系列严峻的现实您又怎么看?!另外,大学生兼职并未纳入就业体系,不属于《劳动法》保护范畴,国家劳动部门对大学生兼职至今仍然是“有心无力”,加上大多数大学生法律知识浅薄,相对兼职的收益来说,损失实在惨重。
第三,从经济层面看。我们作为经济类院校,一说到西方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大家就更容易分析在校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这个观点了。那边,你想通过打工来填补些许学费,这边,你又没有很好的收获昂贵学费给你的专业知识,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吗?
同学们,打工可以以后再打,但每个人的一生大学只有一次,那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短短四年的时间来增长知识呢?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在校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谢谢!
第三篇:兼职弊大于利四辩总结陈词修改版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辨友,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想申明, 我方从来没有否认大学生打工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对方辩友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只强调大学生打工“有利”的方面,我想请对方辩友,明确我们今天的辩题,不要把辩题绝对化,只强调“利”的一面。我方坚持认为的大学生打工,弊大于利,是从权衡其利弊的程度、影响事物深浅的程度来看的,而正方辩友以偏盖全, 以点概面,对实际情况考虑不足,这不正表现出他们在论据上的不足吗,也不正反衬出我方论点的正确吗?
不可否认,对方辩友发言滔滔不绝,但是,话语牵强,漏洞百出,对方辩友看似理直气壮,却是论据不足,强词夺理。现在由我来指出对方n点错误首先对方辩友有违马克思主义常识,那就是在事物的发展中的主次矛盾,对方忽视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我们是学生,学生的职责是学习。学习是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参加校园各类活动去完善自己,而非兼职赚钱,这一点,对方辩友的观点未免太舍本逐末了。
如对方辩友所说
“兼职是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纯属谬论!请问谁敢说自己学好了呢?张文洞校长在大学何为中,明确提到大学是取不尽的财富,而且,按照对方的逻辑,学海无涯难道是空话喽?未免也太荒谬了。
次之,对方辩友说打工可以锻炼自我,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我不禁要问:朋友,学业尚未完成,羽翼尚未丰满,大学生大多只能以低级工为工种。刷盘子洗碗拖地发传单,这就是您所说的锻炼吗?
还谈到挫折教育,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明明知道前面是个火坑,还鼓动大家往里面跳,对方辩友用心何在啊?真为对方辩友感到汗颜和遗憾啊。正是因此,我方更坚定的坚持我方的观点: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弊大于利。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李开复博士在给中国学生的第4封信中,首先把“学习”放在了首要的地位,然后才是“实践”,可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学生做兼职,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作为兼职的实践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
第二,现阶段大学生所从事的兼职绝大多数与自己的专业技能无关,打的大多数为低级功,而是诸如洗盘子,发单子,站岗礼仪,保安之类的工作。这些很难说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更谈不上社会实践的积累。相反却浪费了本可以充分利用,用来学习的宝贵时光。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兼职除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第三,大学生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还处于建立阶段,极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腐败思想极易趁虚而入。无数陷入传销,陷入社会陷阱,误入歧途的大学生不正是给我们敲响警钟吗?
第四,从法律层面看,大学生兼职的环境难以让人放心。根据现行法规,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约束.遇到侵害权益事件,%80多的兼职大学生都选择忍气吞声,即使走法律途径,也是步履维艰。税务部门对大学生兼职收入税务问题,也只有模糊要求。这些问题暧昧地表明:国家并不太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在社会做兼职,连国家都表示
此般,对方难道还不能清晰的认识到兼职之弊大于利吗? 第五,鉴于中国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的现状,如果想提高实践能力,还有其他方式啊,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周边啊,在校级领导的大力引领指导下,我们太原理工大学人文环境不断增强,学生工作万象更新,这时候参加学生会,学校社团,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等,岂不是更好的选择吗?为何非得挂在兼职的歪脖子树上,死死不肯下来呢?对方辩友赶紧从春秋大梦中醒醒吧。最后用打油诗结束我的发言。
兼职弊大于利,选择需谨慎啊!时间精力打水漂,荒废学业是糟糕,克扣工资事常有,权益被侵到处有。有理无门气自吞,兼职害人真不轻啊。
综上所述,我方更加坚定我方观点,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谢谢大家。
第四篇:总结陈词(四辩)
总结陈词(四辩)
尊敬的领导、主席、评委和对方辩友: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了这场辩论赛,下面请允许我代表反方进行总结陈词。首先,由我进一步阐述我方的论点:我方的观点是“领导重视比全员参与更重要”,这里并没否认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而是说领导重视更重要。
纵观历史:没有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目前的丰硕成果;没有在座的各位领导,就没江淮重工的今天和明天。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的作用显而易见。
在辩论过程中,正反双方均围绕„„„
对方辩友部分观点值得商榷:1、2、3、„„„
所以,我方认为“领导重视比全员参与更重要”,不但被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所证明,而且还正在被我们所实践着。
谢谢大家!
第五篇:四辩总结陈词
主席,评委各位观众:
我首先得再一次重申几个问题
第一、我们今天的辩题是网络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而对方辩友,完全无视“发展”二字,错误的认为当今网络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在网络发展过程中是无法解决的。
第二、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一种传播渠道,一种媒介。网络是不会创造文学的,对方辩友将问题全数归咎于网络发展,那么的说法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而我方看来网络只是一个载体,纸张也是一个载体,网络的所有问题纸张也有,如果说网络不要了,纸张也可以不要了。
第三、对于对方辩友说的网络发展使得作品涌现,但没有质量,对方辩友的想法是何其的荒谬啊,大家都学过马克思哲学,知道量变会引起质变的,李白酒斗而诗百篇,莫扎特,莎士比亚都是高产的作家,难道他们的作品都是不好的吗?
第四、对方辩友通篇在谈网络中那些不好的文字,却始终看不到网络中好的方面,难道说没网络之前就没色情,没有暴力文学吗?我方承认网络上的确有一些不好的文字,难道书本上就没有了吗?人是有主观判断能力的,万事万物都有好有坏对方辩友如果您上网只看那些不好的文字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第五、对方辩友一直在说什么挤压了文学,什么冲击了文学,难道网络发展后大家就群起而审丑了吗?网络发展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更多表达自我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吗?
在我方看来,网络对文学的发展利大于弊。
一、大家都知道,如果文学不传播就不能发展,而网络的发展让文学多了一种传播的途径,这是最大的利处。相对于纸媒而言,网络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没有时间限制,占用空间小,轻便、易携带保存。从诗歌兴起到如今近千年的时间只保留下几千首诗歌这是何其的悲哀啊。
二、文学应该要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多样性。网络发展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新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实现了语言的形象、含蓄、生动,使文学作品更加接近生活、反映生活、启迪生活。
三、网络发展使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文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发展使得读者增多,使得文学队伍急剧壮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加强了修养,纯净了灵魂。
第四、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从古至今,许多不好的文学作品都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网络发展为历史与现实打通了一座桥梁,使得读者与作者有了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使得作品能够更好的反映人性,表达出人文社会。
综上所诉,我认为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