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如何描写暗恋
外国文学作品如何描写暗恋
【编者按】暗恋往往是情窦初开时的一厢情愿,看起来很美,当阳光照进现实,结局往往都是“惨不忍睹”的。无论最终是美好亦或是悲剧收尾,都是人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体验,文化君盘点了外国文学作品中暗恋的描写,希望在这躁动的春天里能够纾解读者渴读之心。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原文】“就算这种爱好是个缺点吧,”绿蒂说,“我也乐于向您们承认,我不知道有什么比跳舞更好的了。有时候我心头不痛快,可只要在我那架钢琴上弹支英国乡村舞曲,便一切都忘了。”
谈话间,我尽情地欣赏她那黑色的明眸;我整个的魂魄,都让她那活泼伶俐的小嘴与鲜艳爽朗的脸庞给摄走了!她的隽永的谈吐完全迷醉了我,对于她用些什么词我也就顾不上听了!你该想象得出当时的情形,因为你了解我。简单讲,当马车平稳地停住在聚会的别墅前,我走下车来已经象个梦游者似的,神魂颠倒,周围朦胧中的世界对我已不复存在,就连从上面灯火辉煌的大厅中迎面飘来的阵阵乐声,我也充耳不闻。
【批注】《少年维特的烦恼》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体写成的,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速惆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露心扉,毫不做作,无论是主人公爱的欢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和精神上的极度震动。正因如此,这部小说一出版就使年轻一代如痴如狂。这部作品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歌德本人就此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原文】我知道,我现在告诉你的,全是些怪可笑的感情波澜,孩子气的蠢事。我该为这些事而害臊,但是我并不感到羞愧,因为我对你的爱情从来没有比在这种天真的激情中更为纯洁,更为热烈的了。我可以对你说上几小时,说上好几天,告诉你,我当时是怎么同你一起生活的,而你呢,连我的面貌还不认识,因为每当我在楼梯上碰到你,而又躲不开的时候,由于怕你那灼人的眼光,我就低头打你身边跑走,就像一个人为了不被烈火烧着,而纵身跳进水里一样。我可以对你说上几小时,说上好几天,告诉你那些你早已忘怀的岁月,给你展开你生活的全部日历;但是我不愿使你厌倦,不愿折磨你。我要讲给你听的,只有我童年时期最最美好的那次经历,我请你不要嘲笑我,因为这是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但是对我这个孩子来说,这可是件天大的大事。那一定是个星期天,你出门去了,你的仆人打开房门,把那几条他已经拍打干净的、沉重的地毯拽进屋去。他,这个好人,干得非常吃力。我一时胆大包天,走到他跟前,问他要不要我帮他一把。他很惊讶,但还是让我帮了他,这样我就看见了你寓所的内部,你的天地,你常常坐的书桌,桌上的一个蓝色水晶花瓶里插着几朵鲜花,看见了你的柜子,你的画,你的书——我只能告诉你,我当时怀着多么大的崇敬,甚至虔诚的仰慕之情啊!对你的生活我只是匆匆地偷望了一眼,因为约翰,你那忠实的仆人,是一定不会让我仔细观看的,可是就是这么看了一眼,我就把整个气氛吸进了胸里,这就有了入梦的营养,就能无休止地梦见你,无论醒着还是睡着。
【批注】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之一。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
【原文】卡西莫多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把他从深渊中拖上来,可是他连看都不看他一眼。他凝望着河滩,凝望着绞刑架,凝望着埃及少女。聋子双肘撑在栏杆上,就在副主教刚才站过的地方,目不转睛地死盯着此刻他在世界上唯一的目标,纹丝不动,无声无息,就像遭雷打电劈似的。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
【批注】《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时代的巴黎为背景。雨果在谈到《巴黎圣母院》时说: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是在想象、多变、幻想的方面。”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就成为这部小说的重要特色。这本书是为了叙说“命运”一语而写作的,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寻求的是命运的真实内涵。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原文】“我爱上了一个人”,她满怀苦痛,又向这老婆婆轻轻地呻吟。“亲爱的孩子呀,你有了毛病哪。”“你不要管我,我爱上了一个人。” 这时候月儿高挂在天上,它的光辉像满含惆怅,照亮塔尼娅苍白的脸盘,披散的头发,美丽的容颜,满脸的泪痕,还照着椅上身穿长棉背心的老人,满头白发,裹着头巾,坐在我们的女主角前面;一切在寂静中进入睡乡,笼罩着激发灵感的月光。
【批注】《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命名。诗人通过这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真实,传达他以现实人生的看法和他对人类本性的观察与了解,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本书是普希金最伟大、影响最深远、读者也最多的作品。它以优美的韵律和严肃的主题深刻反映俄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现实,提出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被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誉为“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
【原文】阿申巴赫接受了这个微笑,像收到什么了不起的礼物似的匆匆转身走了。他浑身打战,受不住台阶和前花园的灯光,只好溜之大吉,急匆匆地想到后花园的阴暗角落里躲一下。他莫名其妙地动起肝火来,心底里迸出柔情脉脉的责怪声:“你真不该这样笑给我看!听着,对任何人都不该这样笑!”他一屁股坐在一条长凳上,惶惶然呼吸着草木花卉夜间散发出的阵阵清香。他靠在凳背上,双臂垂下,全身一阵阵地战栗着。这时他悄声默念着人们热恋和渴想时的陈词滥调——在这种场合下,这种调子是难以想象的,荒唐的,愚蠢可笑的,但同时也是神圣的,即使在这里也值得尊敬的:“我爱你!”
【批注】《死于威尼斯》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它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家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托马斯·曼,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它讲述的是德国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恋上一个少年,又因为某种机缘滞留威尼斯。此时威尼斯开始流行霍乱,而政府则封锁了消息。作家迷恋少年,长时间地追逐使他精疲力尽,同时他又吃了过于成熟而几近腐烂的草莓,染上霍乱,死于当地。
狄更斯《双城记》
【原文】“为了你,为了你所爱的人,我愿意做任何事。倘若我的生涯中有值得牺牲的可能和机会,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做出任何牺牲!”
„„
“我知道,”达尔内尊重地说,“我怎么能不知道呢,曼内特医生。我每天都看见你们俩在一起,你跟曼内特小姐之间这种不寻常的、动人的感情是在特殊的环境之下培养出来的。即使是在父女之间,能够跟它相比的感情也不多见。我知道,曼内特医生,我怎么能不知道呢,她心里除了一个逐渐成年的女儿的感情和孝心之外,还有她婴儿时期的全部的爱和依赖。我知道,因为她从小没有父母,现在已把她成年后的全部忠诚、热情和性格奉献给了你,还加上对早年失去的父亲的信赖和依恋。我完全知道,即使你从今生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回到她身边,你在她的眼里也难以具有比跟她长期相处的你更神圣的品格。我知道,她依偎着你时,那搂着你脖子的手是三合一的:它是婴儿的、姑娘的,也是妇女的。我知道,她在爱你时,看到了跟她同龄的母亲,也在爱着她;看到了跟我同龄时的你,也在爱着我。她爱她心碎的母亲,她爱那经历了可怕的考验和成功的恢复过程的你。我自从在你家跟你相识之后日夜见到的便是这一切。”
【批注】《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联结起来。作者以虚构人物马奈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我相信,不满情绪像这样冒烟比火烧起来还要坏得多,这特别像法国在第一次革命爆发前的公众心理,这就有危险,由于千百种原因——如收成不好、贵族阶级的专横与无能把已经紧张的局面最后一次加紧、海外战争的失利、国内偶发事件等等——变成那次从未见过的一场可怕的大火。”作品写于作者的晚年,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道主义情怀,对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过度杀戮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同时,小说也因法国大革命的一些描述备受争议。
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
【原文】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斯克利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思想的中心。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顿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恰似下面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艾伦,我就是希斯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
【批注】《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惊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东野圭吾《嫌疑犯x的献身》
【原文】“那个高中老师,今天早上来过了?”休息时小代子问。“来了,他每天都来。”靖子这么一答,小代子和米泽对望一眼,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干吗?装神弄鬼的。”“没有,没什么意思。只不过,我们昨天还说,那个老师搞不好在暗恋你。”“什么?”靖子茶杯都没放下,浑身一晃。“昨天你休假,那个老师也没来。他天天都来,只有你不在的时候不来,你不觉得奇怪?”“只是巧合。”“不是巧合吧?”小代子寻求老公的声援。米泽笑着点点头。“听小代子说,一直这样。每逢你休假,那个老师就不来。她之前一直这么怀疑,直到昨天才确定。”“除了公休日以外,我休息的时间很分散,也没有固定在星期几„„”“所以才更可疑。那个老师就住你隔壁,他肯定是看你有没有出门,确定你有没有休假。”“我出门的时候从来没碰见过他。”“可能是从别处看着你,比如窗口。”“从窗口看不见。”“如果他真对你有意思,迟早会有所表示。以我们看,你帮我们拉到了这么固定的客人,高兴都来不及。不愧在锦系町混过。”米泽这么下了结论。靖子苦笑,将茶一饮而尽。她回想着那个被他们当成话题讨论的高中老师。她记得他姓石神。搬来那晚她去打过招呼,就是那时知道他是高中老师的。他身材敦实,脸很圆、很大,可是眼睛却细得像条缝。他头发短而稀薄,看上去将近五十岁,可能比实际大些。他不太在意穿着打扮,总是穿着同样的衣服。这个冬天,他多半穿着咖啡色毛衣,外面罩上大衣,就是他来买便当时的装束。他似乎勤于洗衣,小阳台上常常晾着衣物。目前好像是单身,靖子猜他八成没结过婚。纵然听说了那个老师对自己有意思,靖子也毫无触动。对她来说,这事就像墙上的裂纹,即便知道它存在,也不会特别留意。打从一开始,她就认为,不必去留意。
【批注】《嫌疑人x的献身》百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石神,每天唯一的乐趣,便是去固定的便当店买午餐,只为看一眼在便当店做事的邻居靖子。靖子与女儿相依为命,失手杀了前来纠缠的前夫。石神提出由他料理善后。石神设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局,令警方始终只能在外围敲敲打打,根本无法与案子沾边。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终于捧得日本文学最高荣誉直木奖
第二篇: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
读完《伊索寓言》,让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这本同民族的著作,两者都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进行比较,发现《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介绍的主要是关于神化了的人的伟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战争、人与命运抗争等宏伟主题,突出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至高的古希腊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现当时的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往往触动读者对生命本质、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问题的思考。而《伊索寓言》是一些关于拟人化了的动物及农夫、牧人、渔夫等普通底层人民(有少许神)的小故事。从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一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朴素处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话、史诗等能表达将许多特征统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较宏阔、全面的社会生活画面,只是于字里行间揭示古希腊早期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世道理。读神话、史诗觉得有点严肃、理解上倾向归于历史的真实,读寓言则觉生动、通俗、有趣,对寓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可以是开放的、多元的。两部作品尽管有一个用神话,一个用寓言各自讲述古希腊人们的故事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从另一方面看,也正体现古希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立体感。
从《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腊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例中总结经验的,这三百多个故事就是他们积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驴子和买主》教人“从其交友知其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马夫》告诉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处在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与自然、命运抗争的时代里,古希腊人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价值观。我觉得故事中就表现出了生命贵于一切,试图保持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强者具有优势,但也不能因此轻视弱者;赞誉机智、诚实、狡黠,讽刺虚伪、贪婪、恩将仇报;提倡着眼于现实,少幻想,追求眼前现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发现寓言不仅从正面宣扬古希腊人信奉的处世原则能带来的好处,也从反面揭露人类贪婪、虚伪、爱被奉承、好逸恶劳等劣性给自身带来的恶果。
总体感受是:《伊索寓言》将动物拟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讽刺性增强,并获得更多话语自由。虽然写动物是为表现人类,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动物的固有本性,如狐狸的狡猾,驴的愚蠢。寓言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总结,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人类本性中来自兽性的那部分还未被文明很好地“驯化”,需要智慧来给以警醒。想成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历尽沧桑、冷暖,在文明刚刚开化的时候,往往有大智慧的闪现,正如《伊索寓言》的出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著 罗念生译 《俄狄甫斯王》、《安提戈涅》(电子版)
读后感:
剧本题材虽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不是自我创作,但把神话通过戏剧表现出来的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剧作家意识到了戏剧能使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功效。《俄狄甫斯王》同样也是选择了故事最具冲突的一部分,并做了倒叙结构的处理。人物间的对话使矛盾更加清晰、具体、生动及更加强烈,使我们看到俄狄甫斯在发现杀父娶母事实逐渐明晰时心里的直接的矛盾和挣扎,这与其之前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最近在看黑格尔的《美学》,一时受其中很多内容的影响,所以想结合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谈谈对这个剧的看法。黑格尔在谈戏剧的时说到:“若干人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形成了戏剧性存在的基础。”俄狄甫斯(简称俄)的父亲企图保全自身,将俄抛弃,显示出其自私的性格;俄发誓一定得找到凶手,彰显着性格中的正义凛然;斯芬克斯不食言,奖励猜出谜语的俄娶一王后为妻,为人诚信。三者间独立来看,并不构成冲突,却还是通过一些奇妙的力量发生了一定联系,而就是这种联系导致悲剧的发生,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也即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剧中俄的命运和多神世界及神的决断、意旨和行动交织在一起,但同时人和神保持各自独立的自由。这使得命运虽是必然,俄却仍然需要抗争,命运出其不然,而人类又带着问题或许能够解决的侥幸心理,采取一定行动。我想也许就在这种命运的必然和行动的偶然的碰撞中呈现出悲剧的爆发力。这也如黑格尔所说“悲剧人物性格和情节动作所遵循的目的是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在人世现实中的体现。”
想到这突然就产生一个疑问:这类昭示命运决定人命,个人抗争无效的悲剧是不是容易使人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那么悲剧的意义在哪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剧中俄父亲的弃子行为、俄刺瞎双眼的行为无不给人以震撼,引起人们的同情,俄始终维持着正义和抗争,显示出一种悲壮。现实中很多人很多时候也倾向于相信某些事是命运使然,但并不会完全消极以待,接受命运安排,也会进行一定的抗争。或许悲剧的意义之一在于告诉我们:命运的不确定性使人既不敢为所欲为,又不毫无作为。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那些美好的事,也在于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和抗争,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探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林万萱译《十日谈精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 XX
读后感:
这本书只选取了《十日谈》100个故事中的三十余个,但还都比较有代表性,对故事的完整和我们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没多大影响。也许是译本选的不好或是没读原著的缘故,几经翻译后,我没能体会到作品语言的某些魅力,反觉得语言通俗,缺乏表现技巧,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语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异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整个的结构安排是让人觉得新颖、独特的,类似于《一千零一夜》。在阅读时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题材是多样的,有涉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有关乎个人信仰真伪的、教会内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讲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但都是围绕几大主题进行表现的:
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对天主教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和讽刺(这点很明显);
二、对人欲的肯定;
三、展现人的智慧,发现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点,提倡人人平等。情爱故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审视,实难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骗丈夫与情人偷会或是男的使诈报复女的等各种状况,看来有点纵欲主义。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种种“聪明”的手段弄笑,并佩服人物的智慧。这种赋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许正体现了作者对待情爱的态度:不指责、不批评,人欲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爱让人的智慧迸发,让人享受到快乐。但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或是造人报复、或是受到惩罚,就看处理得好不好。由此联系时代,进行深一层的解读我想就是大家公认的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纵欲的极端正面冲击严肃的、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此外作者也从反面来表现,就是也以诙谐、可笑的方式道出教会人员、修女等的丑行。提倡平等这点主要通过小人物如马夫等面对阶级高的贵族的刁难,以机智的回答化险为夷的形式表现。
总的来讲,我觉得书的文学史意义是大于它的文学意义的,作品对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以瘟疫为背景,正好恰合现实,借此也能以人处在生死关头,可有更多的言语自由,因而能更大胆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为自己能说的不能说的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记得上课时老师提供一种解读是:作者以瘟疫为背景,然后男女以讲故事的形式消磨时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对此不是很理解或说从作品中没有察觉到。
第三篇:A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试题
外国文学作品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1空1分,25’)
1、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最重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类似于中国的《诗经》,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
2、《源氏物语》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时代。
3、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代表作为《罗生门》、《竹林中》的是。
4、十七世纪文学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
5、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四巨头是、___、__和狄德罗_。
6、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出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 葛朗台_,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__夏洛克__,莫里哀《悭吝人》中的__阿巴贡___和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7、英国文学史上的勃朗特三姐妹指的是、__和安妮·勃朗特,她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简·爱》、__《呼啸山庄》_和《艾格尼斯·格雷》。
8、“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出自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_《一生》_。
9、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的代表作有和__《柏林之围》___。
10、、_和 _。
二、简答题(5×10’)
1、请简述川端康成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的故事情节。
答:“我”是一个孤儿出身的青年学生,在伊豆孤身旅行,邂逅了天真无邪而又别具风情的年少舞女。在孤寂忧郁的心灵中,在似恋非恋的爱慕中,在伊豆的青山秀水和 “我”的迷离的情思中,一段令“我”终身难忘的爱情故事淡淡地演绎着。从十四岁的舞伎抹着古色胭脂红的眼影出场,到她满心失落随船送别心上人,眼望着客船 渐行渐远,一段纯洁的感情被作者娓娓道来。
2、请简述《傲慢与偏见》中反映出的作者的婚姻观。
① 情欲婚姻:批判态度,在文中没有正面交待,没有细节描写。代表:莉迪亚和威克汉姆
② 现实婚姻:不欣赏这样的婚姻,带有嘲讽之意。
代表:夏洛特和科林斯
③ 美满婚姻:赞同
代表:简和宾利
3、试分析《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① 虽其貌不扬,但自尊自主,充满叛逆和反抗精神;
② 她敢于追求精神上的平等和自由;
③ 敢于追求个人的幸福,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
④ 意志坚强,性格倔强,而且智慧过人
4、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反映出的“美丑对照原则”。
美丑对照的创作原则”是雨果一贯倡导的文艺作品的创造原则,也是他在文艺理论和美学方面所提出的主要原则。顾名思义,所谓“美丑对照原则”即是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这在雨果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莫过于《巴黎圣母院》中几个代表人物:有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却纯洁善良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当然也有美貌与美丽心灵俱备的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尔达。而卡西莫多作为最鲜明的故事人物形象,仅仅在他一个人身上就体现了美与丑的极端对立——外表的极度丑陋和心灵的高尚美好。
5、试分析《欧也妮·葛朗台》的主题思想。
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夏尔·葛朗台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世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小说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都充塞着“污秽和鲜血”,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冷酷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小说批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戕害了人性,扭曲了人和人的关系,也决定着人的命运。
三、请任意挑选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25’)
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题材不限,语言流畅,主题明确,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不少于600字。
答案:符合要求即可
汉语言11
刘荟
2111104012
第四篇:外国文学作品精读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精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202109 总学时: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卓越实验班” 大纲执笔人: 韩袁红 大纲审核人: 金生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卓越实验班”开设的基础性课程,起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文学文本的能力,提高对外国文学中经典作品的鉴赏水平,并经一部加深对欧美文学史以及西方文化的理解。本课程重点放在对经典作品的解读上。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古代文学
第一章 《荷马史诗》(4学时)
了解史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荷马史诗》形成的历史过程、史诗内容、风格特点。《荷马史诗》是欧洲古代文学的经典。它在神话时代向历史时代过度的时期,由口头文学产生而最终定型为书面文本,其中神话与历史交织兼容,反映了古希腊文明原初丰富而强大的世界观、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荷马史诗》从特洛伊战争后众多的史诗中脱颖留传,成为欧洲文学发展的源头,《伊利亚特》的戏剧性结构与《奥德赛》的叙事性特征交相辉映,优雅、精彩的荷马式比喻展开奇异的语言空间,给欧洲文学的发展留下了身后的根基和丰富的空间。
重点:以译林出版社陈中梅译本为文本,结合译者的序言,重点分析两部史诗的结构、叙事以及语言上的特点。
难点:在把握作品文学特征的之后,理解这两部史诗作品中的神话内容和历史内容以及二者的融合,思考其中体现的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精神。
文本选择:陈中梅译本,花城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罗念生译本,罗念生全集(第五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第二章 《神曲》(3学时)
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被恩格斯誉为“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其代表作《神曲》也体现了这样一种两重性。
文本选择:黄国彬注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朱维基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6学时)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的伟大转折,要了解:
1、虽名为“文艺”的复兴实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巨大进步;
2、“复兴”的意义是什么?以复兴之名,行宏扬资本主义文明之实。重点作家作品: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戏剧。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3学时)
17世纪的欧洲在政治制度上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体制。强调忠君爱国,在意识形态上兴起的是理发主义思潮,它与自然科学的进步互相推动。但这仅是法、英两个先进的国家的情况,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平衡,落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以及东北欧和俄罗斯等国家,还在封建主义统治之下,天主教势力十分强大。
主要内容:
1、巴洛克文学及其特征。
2、古典主义思潮及其特征。
3、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重点作家作品:莫里哀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3学时)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部分,启蒙文学兴起。启蒙文学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欧美文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
1、英国的启蒙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丹尼尔 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亨利用职权菲尔丁《汤姆 琼斯》。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文学。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以及他们的理性主义小说。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为浪漫主义开先河的文学作品。博马舍的喜剧德国启蒙文学的先驱:莱辛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狂飚突进运动。歌德的文学创作。
重点作家作品:歌德和《浮士德》。
(二)中编 19世纪文学
这是欧美文学取得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的阶段。主要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思潮。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辈出,名著车载,在世界文学中是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除两大思潮及其文学创作之外,尚有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出取得不俗的成就,并对下一世纪的世界文学有一定影响。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3学时)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它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有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有内在的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领域。
主要内容: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德国的“耶拿派”作家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拜伦与雪莱。英国“湖畔派”诗人。
重点作家作品: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2学时)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勃兴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的原因。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
主要内容:
1、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此消彼长而又互相包容。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等文学大师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英国、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后来居上,一跃而登世界文学的高峰。
3、东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催生,代表作家亚当 密茨凯维奇。
4、美国文学这一时期以马克 吐温和欧· 亨利为代表。
重点作家作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勃朗特姐妹和《简爱》、《呼啸山庄》、普希金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狄更斯和《双城记》、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下编 20世纪文学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哲学思想异常活跃,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深刻地影响作家的创作。文艺思潮流派名目繁多,大体上划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派别。第八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3学时)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延续到20世纪仍不断发展。法国以罗曼 罗兰为代表。英国以肖伯纳、毛姆、劳仑斯为代表,德国以亨利希 曼为代表,美国文学在本世纪获长足发展,主要作家有德莱塞、杰克 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
主要内容:
1、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这部10卷本长篇小说饮誉世界文坛。
2、德莱塞作为美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欲望三部曲》。海明威的文学界创作有明显的反战倾向,代表作是《永别了,武器》,其晚年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有现代气息。
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弗洛依德心理学影响,擅专性心理描绘,与先铎派文学界不谋而合。
重点作家作品: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3学时)
本章讲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巨大成就,以1917年月10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结。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文学界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经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命名之前,俄苏文学界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大流派并存。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出现反映20年代国内战争的文学界,3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文学,反映40年代卫国战争的文学以及50年代的战后文学。反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黑暗面的非主潮文学。
3、解冻文学界,全景式小说和70年代以后的道德主题小说。
重点作家作品:高尔基和《母亲》、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9学时)
现代主义的20世纪非现实主、反现实主义的诸多文学界流派的总称。它们共同的旗帜是反传统,在艺术上锐意求新,大胆探索,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作家作品:卡夫卡和《变形记》、乔伊斯和《尤利西斯》、萨特和《恶心》、贝克特和《等待戈多》、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讲解作品、因此也要求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名著的阅读上。阅读时应选择较好的译本。译本应该是全译本,不主张读节选本或缩写本。
为了正确、深入领会作品内容应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
课堂讨论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一来可以检查学生对作品阅读的的情况,二来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三来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陈中梅:《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陈中梅:《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陈中梅:《宙斯的天空——<荷马史诗>里的宙斯、雅典娜和阿波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4.《目击者的讲述——论史诗故事的真实来源》、《人物的讲述•像诗人•歌手——论荷马史诗里的不吁请叙事》
5.神曲套装(地狱.炼狱.天堂)
3、张玲霞:《探骊寻珠—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刘建军:《西方文学人文景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柳鸣
九、郑克鲁等:《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郑克鲁:《现代法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0、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
1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3、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4、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5、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毛信德:《20世纪世界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18、田微:《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瓦特[英]:《小说的兴起》,高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月版。20、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1、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易丹:《断裂的世纪:论西方现代文学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9、梯利[美]:《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0、赵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2、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4、郑敬畴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课程编号: 0203113 总学时: 54 学分: 3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适用专业 新闻学 大纲执笔人:孙宏新 大纲审核人: 金生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起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全面把握欧美先进文化的历史面貌以及其曲折发展的过程,由此进一步深化对文化规律的理解,初步培养起能兼容中外的文化创造能力。本课程不同于外国文学史,其重点放在引导、辅助学生对外国文学中优秀作品的阅读上。
通过讲授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外国文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主要作家及主要作品,了解和认识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上编 古代至18世纪文学
这部分是欧美文学的开端和发展阶段,有两个重点:一是文艺复兴后的再度辉煌;;历史在这里走了一个“之”字形,否定之后再度否定,充分辩证精神。二是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由此显示出文学的兴衰并非被动地依附于社会的兴衰,它固然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第一章 古代文学
了解古代希腊民族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形成自己独具的生产方式;城邦国家的组织形式以崇尚武力和体育锻炼的民族精神,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精神。、主要内容:荷马史诗、希腊神话中神的谱系以及人、神共处、互动的生命意识,建立在民间审美意识基础上的悲剧与喜剧。
重点作家作品:《荷马史诗》、索福克勒斯和《俄狄浦斯王》。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对“中世纪”这个概念要有正确地理解。首先是历史时段的划分。中世纪又分为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共约1200年。其次是要了解欧洲封建制度是如何在漫长的中世纪形成、发展和衰落的。再次是要掌握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及其传播。
主要内容:概述欧洲中世纪的、希腊、罗马文化的湮灭。意大利诗人但丁 阿里盖利及其代表作品《神曲》,是封建中世纪的终结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重点作家作品:但丁和《神曲》。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的伟大转折,要了解:
1、虽名为“文艺”的复兴实际是整个社会思想的巨大进步;
2、“复兴”的意义是什么?以复兴之名,行宏扬资本主义文明之实。重点作家作品: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莎士比亚戏剧。第四章 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17世纪的欧洲在政治制度上是君主专制的国家体制。强调忠君爱国,在意识形态上兴起的是理发主义思潮,它与自然科学的进步互相推动。但这仅是法、英两个先进的国家的情况,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很不平衡,落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以及东北欧和俄罗斯等国家,还在封建主义统治之下,天主教势力十分强大。
主要内容:
1、巴洛克文学及其特征。
2、古典主义思潮及其特征。
3、古典主义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重点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文学。重点作家作品:莫里哀和《伪君子》。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的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部分,启蒙文学兴起。启蒙文学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调文学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欧美文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
1、英国的启蒙文学代表作家与作品、丹尼尔 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约拿旦 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亨利用职权菲尔丁《汤姆 琼斯》。18世纪后期的感伤主义文学。
2、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以及他们的理性主义小说。卢梭的民主思想及其为浪漫主义开先河的文学作品。博马舍的喜剧德国启蒙文学的先驱:莱辛的戏剧理论与创作。狂飚突进运动。歌德的文学创作。
重点作家作品:歌德和《浮士德》。
(二)中编 19世纪文学
这是欧美文学取得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的阶段。主要存在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思潮。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辈出,名著车载,在世界文学中是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除两大思潮及其文学创作之外,尚有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出取得不俗的成就,并对下一世纪的世界文学有一定影响。
第六章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艺思潮,它的兴起与资产阶级有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有内在的联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领域。
主要内容: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德国的“耶拿派”作家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海涅、拜伦与雪莱。英国“湖畔派”诗人。
重点作家作品:雨果和《巴黎圣母院》。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勃兴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的原因。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主要内容:
1、法国文学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此消彼长而又互相包容。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等文学大师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
2、英国、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后来居上,一跃而登世界文学的高峰。
3、东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催生,代表作家亚当 密茨凯维奇。
4、美国文学这一时期以马克 吐温和欧· 亨利为代表。
重点作家作品:司汤达和《红与黑》、巴尔扎克和《高老头》、勃朗特姐妹和《简爱》、《呼啸山庄》、普希金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狄更斯和《双城记》、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三)下编 20世纪文学
20世纪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风云变幻的现实生活哲学思想异常活跃,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深刻地影响作家的创作。文艺思潮流派名目繁多,大体上划分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派别。第八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上)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延续到20世纪仍不断发展。法国以罗曼 罗兰为代表。英国以肖伯纳、毛姆、劳仑斯为代表,德国以亨利希 曼为代表,美国文学在本世纪获长足发展,主要作家有德莱塞、杰克 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
主要内容:
1、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这部10卷本长篇小说饮誉世界文坛。
2、德莱塞作为美国杰出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欲望三部曲》。海明威的文学界创作有明显的反战倾向,代表作是《永别了,武器》,其晚年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海明威的文风有现代气息。
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弗洛依德心理学影响,擅专性心理描绘,与先铎派文学界不谋而合。
重点作家作品:罗曼·罗兰以《约翰·克利斯多夫》、海明威和《老人与海》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下)
本章讲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巨大成就,以1917年月10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为起点,以1991年苏联解体为终结。前苏联的现实主义文学界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自己的文学理论和艺术经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命名之前,俄苏文学界的发展。主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三大流派并存。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主潮的出现反映20年代国内战争的文学界,3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文学,反映40年代卫国战争的文学以及50年代的战后文学。反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黑暗面的非主潮文学。
3、解冻文学界,全景式小说和70年代以后的道德主题小说。
重点作家作品:高尔基和《母亲》、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的20世纪非现实主、反现实主义的诸多文学界流派的总称。它们共同的旗帜是反传统,在艺术上锐意求新,大胆探索,表现了强烈的挑战意识和先锋精神。
主要内容:包括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主要文学流派。
重点作家作品:卡夫卡和《变形记》、乔伊斯和《尤利西斯》、萨特和《恶心》、贝克特和《等待戈多》、海勒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在讲解作品、以作家、作品为建构教学的中心。因此也要求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名家名著的阅读上。在阅读过程中,要求一定的数量,在所读的名著中,按不同历史阶段合理分布,不主张专门读一、二位名家的著作。
阅读时应选择较好的译本。译本应该是全译本,不主张读节选本或缩写本。
为了正确、深入领会作品内容应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相关的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课堂讨论是本课程采用的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一来可以检查学生对作品阅读的的情况,二来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三来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参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徐保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曹莉主编:《永远的乌托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3、张玲霞:《探骊寻珠—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名著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4、李赋宁主编《欧洲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刘建军:《西方文学人文景观》,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柳鸣
九、郑克鲁等:《法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7、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8、郑克鲁:《现代法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0、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5月版。
1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3、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译林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4、富华:《活在名著中的女性》,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5、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毛信德:《20世纪世界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7、启良:《西方文化概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18、田微:《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瓦特[英]:《小说的兴起》,高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月版。20、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21、杨适:《中西人论的冲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易丹:《断裂的世纪:论西方现代文学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版。
19、梯利[美]:《西方哲学史》,葛力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0、赵林:《西方宗教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21、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2、赵一凡等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1月版。
23、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24、郑敬畴主编:《外国文学作品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版。
第五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作品欣赏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文系新闻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不仅对学习中国文学和其他中文学科的课程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文化视野与良好的素质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正确评价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运用正确的文学批评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吸收世界文化精华,获得开放性的眼光与胸襟,使学生灵活掌握现代思维方式,以树立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教学内容
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上下数千年、纵横五大洲,包括作家、作品、思潮、流派、背景知识等,知识点异常丰富。既是一部外国文学史、同时也是外国文化史、甚至还是外国文学理论史。立足外国文学,融汇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突出素质教育特色。由于目前的课时量很难涵盖教学的全部内容。在课程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将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以克服教学时数不足所带来的困难。教学时数
每周3学时,共48学时。教学方式
学生有备而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为辅。考核方式
多样化的平时作业成绩占60%比例。期末考试为开卷,占40%比例。
第一章 古代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发展概况及所涉及作品的基本内容,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掌握古希腊神话和悲剧的特征,深入分析《荷马史诗》的思想艺术价值,了解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教学内容 : 概述:
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特点和意义、古希腊抒情诗、寓言、散文及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文艺理论思想。第一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人物。
三、《荷马史诗》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第二节 索福克勒斯及《俄狄浦斯王》
一、悲剧与喜剧的起源;戏剧的繁荣与奴隶主民主制的关系及戏剧的发展概况。
二、索福克勒斯及《俄狄浦斯王》。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掌握欧洲中世纪文学的四种主要类型,辩证地认识欧洲中世纪文学的价值;了解但丁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神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 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与市民戏剧。第一节 但丁
一、生平与创作。《新生》、《飨宴》、《论俗语》、《帝制论》。
二、《神曲》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其思想与艺术上的两重性。
三、但丁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拉伯雷及其代表作品《巨人传》;了解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创作,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与艺术成就;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分期,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阿里奥斯托与塔索。
三、德国文学概况;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民间文学与《浮士德博士传》。
四、法国文艺复兴的特点及人文主义文学的两种倾向;拉伯雷的《巨人传》
五、西班牙文艺复兴的特点;维加及《羊泉村》;流浪汉小说。
六、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乔叟、托马斯·莫尔、斯宾塞;“大学才子”。第一节 塞万提斯
一、生平与创作。
二、《堂吉诃德》的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第二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戏剧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二、《哈姆莱特》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三、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莎士比亚化”。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十七世纪英、法两国文学发展概况及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掌握弥尔顿《失乐园》的思想内容和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掌握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分析《伪君子》中答尔丢夫形象及该剧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二、英国的清文学;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弥尔顿的《失乐园》。
三、法国古典主义的产生和两种不同的倾向;古典主义悲剧: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昂朵马格》;拉封丹的《寓言诗》;布瓦洛的《诗的艺术》。第二节 莫里哀
一、生平与创作:早期的《夫人学堂》,中期的《伪君子》、《唐·璜》、《悭吝人》、《恨世者》、《乔治·唐丹》,后期的《史嘉本的诡计》等。
二、《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形象;剧本的民主倾向;艺术成就。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特点和影响,理解启蒙主义文学和狂飙突进运动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了解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了解歌德的生平、思想、创作,掌握《浮士德》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概述: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散文滑稽史诗”及《汤姆·琼斯》;感伤主义。
三、法国启蒙文学。四大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的创作;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
四、德国文学。莱辛与德国启蒙文学;“狂飙突进运动”;歌德、席勒与德国古典派。
五、意大利文学。哥尔多尼的《女店主》。第一节 歌德
一、生平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威廉·迈斯特》。
二、《浮士德》的基本内容;浮士德精神;浮士德与靡非斯特形象分析;《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及重点作家的生平、创作;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握《唐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雨果作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特色;分析《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教学内容: 概述:
一、浪漫主义运动的历史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德国浪漫派前期与后期的不同特点。
三、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诗人、雪莱的诗、济慈的诗、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四、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与《勒内》
五、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 雨果
一、生平与创作:《克伦威尔》序言;《艾尔那尼》之役;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其他长篇小说。
二、《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三、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二节 普希金
一、生平与创作: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小说。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形象。
三、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七章 19世纪中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发展概况,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全面把握法国、英国、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概况和各自的主要特点,了解德国、东欧和美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深入地理解斯丹达尔、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海涅、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惠特曼等的生平及创作的基本状况,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他们在欧美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 概述: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二、法国文学概况。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梅里美的《高龙巴》和《嘉尔曼》;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三、英国文学概况。萨克雷《名利场》;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房》。
四、德国文学。东欧和北欧文学概况;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创作。
五、美国文学概况。前期浪漫主义的欧文与库珀,后期浪漫主义的爱默生与霍桑、朗费罗;象征主义文学鼻祖爱伦·坡。
六、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早期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三四十年代的“自然派”;五十年代起繁荣,“多余人”形象为“新人”形象所取代;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
第一节 斯丹达尔
一、生平与创作。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
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意义;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第二节 巴尔扎克
一、生平与思想。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二、《人间喜剧》的总体结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三、《高老头》的思想内容;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形象;艺术特点。第三节 狄更斯
一、生平与创作。创作分期;重要作品与特点;《双城记》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二、《大卫科波菲尔》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成就。第四节 果戈理
一、生平与创作。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彼得堡故事集》;《外套》;《钦差大臣》。
二、《死魂灵》(第一部)情节结构;五个地主及乞乞科夫形象;小说的思想意义;“含泪的笑”的艺术特色。第五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生平与创作。《穷人》中的小人物形象;作者的思想变化;《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
二、《罪与罚》的思想内容与意义;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小说艺术上的创新,独特的心理描写与“复调小说”。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本时期欧美各国文学的发展及其各种新的变化,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产生的新特点,特别是在俄罗斯和北欧所达到的繁荣;深入地理解左拉、莫泊桑、哈代、易卜生、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马克·吐温等作家的生平及创作的基本状况,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以及在欧美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教学内容: 概述:
一、本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新的变化、新特点。
二、英国文学的特点,吉卜林等人的创作。
三、北欧挪威文学异军突起,比昂逊的社会问题剧,瑞典斯特林堡的创作。
四、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
五、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欧·享利的短篇小说创作,杰克·伦敦的创作。
六、自然主义文学。左拉的创作理论,龚古尔兄弟的创作。第一节 哈代
一、生平与创作。“威塞克斯小说”,《无名的裘德》,史诗剧《列王》。
二、《德伯家的苔丝》思想内容,苔丝的悲剧命运。第二节 易卜生
一、生平与创作。易卜生在欧洲戏剧史上的地位。
二、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和《人民公敌》。
三、《玩偶之家》的思想内容,娜拉形象形象分析,作品的结构艺术和对话艺术。第三节 托尔斯泰
一、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托尔斯泰主义。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成就。安娜悲剧的根源。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教学要点
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掌握各主要流派的创作特点与代表作家、作品;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概况,分析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教学内容:
概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二、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三、现代主义文学各流派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第一节 卡夫卡
一、卡夫卡的生平与创作。
二、卡夫卡短篇小说的分类,《判决》与《变形记》。
三、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的社会批判主题和多层次的隐喻。
四、卡夫卡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第二节 贝克特
一、生平与创作。
二、《等待戈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三节 海明威
一、生平与创作。海明威创作思想的变化。
二、《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三、“冰山原则”、“硬汉性格”;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
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修订二版),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朱维之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欧洲文学史》(共3卷),李赋宁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外国文学阅读与欣赏》,杨慧林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共五册),陶德臻、马家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