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4月外国文学作品选自考试题
2014年4月外国文学作品选自考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 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
A.维吉尔 B.柏拉图
C.荷马 D.亚里士多德
2.“永生的阿芙洛狄忒,宝座上的女神,宙斯的善用心计的女儿,求求你,女神啊,别再用痛苦和忧愁折磨我的心!”这句诗出自诗人
A.阿那克瑞翁 B.品达
C.萨福 D.奥维德
3.在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被称赞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的是
A.索福克勒斯 B.阿里斯托芬
C.欧里庇得斯 D.埃斯库罗斯
4.《十日谈》的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
A.乔叟 B.彼特拉克
C.塔索 D.薄伽丘
5.《堂吉诃德》以主人公的游侠冒险经历展开情节,反映了广阔的社会图景,堂吉诃德前后游侠出行活动共有
A.四次 B.三次
C.两次 D.一次
6.在莫里哀喜剧中,与《悭吝人》齐名的作品是
A.《伪君子》 B.《没病找病》
C.《太太学堂》 D.《司卡班的诡计》
7.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
A.《丁登寺》 B.《古舟子咏》
C.《克伦威尔》 D.《抒情歌谣集》
8.济慈《秋颂》中“呵,春日的歌哪里去了?”的下句是
A.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
B.这时呵,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C.但不要想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乐
D.而群羊在山圈里高声咩叫;丛飞的燕子在天空呢喃不歇
9.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最终胜利的作品是雨果的戏剧
A.《欧那尼》 B.《九三年》
C.《悲惨世界》 D.《巴黎圣母院》
10.俄国文学中第一部描写小人物的作品是普希金的短篇小说
A.《青铜骑士》 B.《驿站长》
C.《上尉的女儿》 D.《黑桃皇后》
11.《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重要代表作,题名中的“草叶”象征
A.平凡而旺盛的生命力量 B.繁盛的大自然
C.强烈的自我意识 D.崇高的爱国精神
12.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
A.巴尔扎克 B.梅里美
C.福楼拜 D.司汤达
13.在《高老头》中,受到巴黎腐化风气污染、最终抛弃良心变成野心家的青年人是
A.包赛昂 B.拉斯蒂涅
C.毕安训 D.伏脱冷
14.狄更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表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小说是
A.《艰难时事》 B.《双城记》
C.《小杜丽》 D.《荒凉山庄》
15.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成名作是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
A.《羊脂球》 B.《两个朋友》
C.《一家人》 D.《米龙老爹》
16.易卜生早期历史剧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多取材于古代挪威的英雄传说和历史,代表作品有
A.《社会支柱》 B.《海上夫人》
C.《觊觎王位的人》 D.《青年同盟》
17.在《罪与罚》中,导致拉斯柯尔尼科夫犯下谋杀罪行的根本原因是他所信奉的A.超人哲学 B.暴力革命思想
C.阶级斗争思想 D.社会进化论
18.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包括《童年》、《在人间》和
A.《我的大学》 B.《忏悔》
C.《马卡尔•楚德拉》 D.《母亲》
19.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被称为“托尔斯泰式主人公”的人物是
A.安德烈 B.彼埃尔
C.列文 D.安娜•卡列尼娜
20.乔伊斯模仿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结构创作的长篇意识流小说是
A.《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B.《都柏林人》
C.《芬尼根守夜人》 D.《尤利西斯》
21.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被称为
A.生命三部曲 B.孤独三部曲
C.欲望三部曲 D.帝国三部曲
22.在茨威格的《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一文中,令作者感到震撼的是托尔斯泰墓地的A.奢华 B.破败
C.简朴 D.典雅
23.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表现出浓重迷惘情绪,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海明威的小说
A.《丧钟为谁而鸣》 B.《在我们的时代》
C.《第五纵队》 D.《永别了,武器》
24.、台词“他人即地狱”’出自
A.马尔克斯 B.萨特
C.加缪 D.波伏瓦
25.《秃头歌女》通过两对夫妇之间的无聊对话,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荒诞关系,这部戏剧的作者是
A.尤内斯库 B.卡尔维诺
C.贝克特 D.品特
26.《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死者》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独封闭的现实,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属于
A.浪漫主义 B.自然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表现主义
27.既是犹太教的经典,也是古代希伯来人的文化典籍汇编的是
A.《古兰经》 B.《新约》
C.《旧约》 D.《亡灵书》
28.《沙恭达罗》描写国王豆扇陀与净修女沙恭达罗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A.迦梨陀娑 B.萨迪
C.桑戈尔 D.纪伯伦
29.“噫,连在静默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这段关于在婚姻关系中要保持相对独立性的看法,出自
A.《吉檀迦利》 B.《先知》
C.《云使》 D.《罗怙世系》
30.日本“新感觉派”文学运动的发起者是
A.山上忆良 B.三岛由纪夫
C.渡边淳一 D.川端康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属于19世纪英国“湖畔派”诗人的有
A.华兹华斯 B.柯尔律治
C.济慈 D.拜伦
E.骚塞
3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
A.《哈姆莱特》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奥赛罗》 D.《李尔王》
E.《麦克白》
33.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人生追求阶段有
A.知识追求 B.爱情追求
C.政治追求 D.古典美追求
E.事业追求
34.属于泰戈尔创作的作品有
A.《摩诃摩耶》 B.《两亩地》
C.《吉檀迦利》 D.《沉船》
E.《鸠摩罗出世》
35.但丁《神曲》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地狱篇》 B.《新生篇》
C.《炼狱篇》 D.《天堂篇》
E.《人间篇》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简述拉伯雷的小说《巨人传》的现实内涵。
37.简析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
38:简述“多余人”形象。
39.《头儿》是一部荒诞派戏剧,其“荒诞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12分)
40.结合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象征意象的使用,谈谈这部作品的主题内涵。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20分)
41.阅读狄更斯《奥利弗•退斯特》片段。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1)奥利弗•退斯特在贫民习艺所的遭遇揭露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2)小说在艺术描写上有哪些主要特色?
要求:围绕所给材料和提示进行综合分析,写一篇完整的短文。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书写整洁。
男童们吃饭的地方是一座石墙大厅,大厅尽头放着一口锅;开饭时,一位大师傅系上围裙,由一两个女的做助手,用长柄勺子从锅里舀稀粥。每一男童可以领到一小碗这样的佳肴,没有更多的了,除非逢到盛大的节日,那时才外加二又四分之一英两的面包。粥碗从来不需要洗。孩子们总是用汤匙把碗刮到恢复锃光瓦亮为止。刮完了以后(这件事照例花不了很多时间,因为汤匙同碗的大小差不多),他们坐在那里,眼巴巴地望着粥锅,恨不得把砌锅灶的砖头也吞下去,同时十分卖力地吮自己的指头,指望发现偶然溅在那上面的粥嘎巴儿。男孩子通常胃口都很好。奥利弗·退斯特和他的伙伴们忍受了三个月这种慢性饥饿的折磨,最后实在被饿火烧得快发疯了。有一名个子长得比年龄大、没有过惯这种日子的男童(他父亲开过一家小饭馆),阴郁地向他的伙伴们暗示,除非每天再给他一碗粥,否则难保某一天夜里他不会把睡在他旁边的一个幼弱孩童吃掉。他说时目露凶光,饿相吓人,大家都深信不疑。孩子们经过磋商,用抽签的办法决定由一个人在当天晚餐后去向大师要
求添粥。中签的是奥利弗·退斯特。
到了傍晚时分,孩子们纷纷就座。大师傅系着厨子的围裙在锅旁一站,充当助手的贫 妇站在他后面;粥都分到了,毫不费时的食事之前冗长的感恩祷告也做了。碗里的粥已一 扫而光,孩子们开始交头接耳,向奥利弗挤眉弄眼;离他最近的就用胳膊肘碰碰他。他虽是
个孩子,却已被饥饿和痛苦逼得不顾一切,铤而走险。他从饭桌旁站起来,拿着碗和汤匙走到大师傅跟前,对于自己这样胆大妄为自己也有些吃惊地说:
“对不起,先生,我还要。”
大师傅是个健壮的胖子,可是他竟顿时面色煞白,呆若木鸡。他向这个造反的小家伙
凝视半晌,然后倚在锅灶上,靠它支住身子。那几名助手由于惊愕,孩子们则由于紧张,一个个都不能动弹。
“什么?!”大师傅终于开口,声音相当微弱。
“对不起,先生,”奥利弗重复了一遍,“我还要。”
大师傅用长柄勺子对准奥利弗的脑袋猛击一下,抓住他的胳膊,尖声高呼,把干事叫 来。
理事们正在隆重举行一次秘密会议,忽然班布尔先生气急败坏地闯进会议室,向坐在 高椅里的绅士报告:
“林金斯先生,请原谅,奥利弗·退斯特还要。”在座的人个个大吃一惊。每一张脸上都现出骇愕的表情。
“还要?!”林金斯先生说道。“班布尔,你定一定神,毫不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我是否应该这样理解:他吃了按定量发给他的晚餐还要添? ”
“他还要添,先生,”班布尔答道。
“那小鬼将来准上绞架,”穿白背心的绅士说。“我知道那小鬼将来准上绞架。’’ 没有人反驳这位绅士的预言。接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奥利弗立刻被禁闭起来;第二 天早晨,大门外面贴出一张告示:任何人要是愿意解除教区的负担,把奥利弗·退斯特领 走,可得酬金五镑。换句话说,任何男人或女人,如果需要一名学徒从事任何手艺、任何买卖或行业,都可以来领五英镑和奥利弗·退斯特
第二篇: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外国文学作品选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伊利亚特》是一部描写部落战争的英雄史诗,诗歌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其中代表特洛亚人的著名英雄是()A.阿基琉斯 C.赫克托尔
B.普里阿摩斯 D.阿伽门农
2.在《神曲》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象征着()A.感性 C.信仰
B.理性
D.爱
3.《俄狄浦斯王》具有惊心动魄的悲剧力量,剧中最主要的戏剧冲突是()A.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B.人与命运
D.人与时代
4.“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以上这句话所称赞的作家是()A.莎士比亚 C.索福克勒斯
B.莫里哀 D.萨特
5.塞万提斯撰写《堂吉诃德》的最初目的,是为讽刺、批判当时流行于西班牙的()A.市民文学 C.骑士小说
B.宗教文学
D.英雄史诗
6.在《达尔杜弗》中,被伪君子达尔杜弗的欺骗蒙蔽了双眼、险些家破人亡的巴黎商人是
()A.艾耳密尔 C.大密斯
B.奥尔贡 D.法赖尔
7.歌德在“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是小说()A.《少年维特之烦恼》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B.《浮士德》 C.《维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D.《亲合力》
8.属于英国“湖畔派”诗人创作的作品是()A.《致云雀》 C.《哀希腊》
B.《夜莺颂》 D.《丁登寺》
9.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美学宣言”是()A.《“克伦威尔”序言》 C.《英国诗人与苏格兰评论家》
B.《拉辛与莎士比亚》 D.《抒情歌谣集·序言》
10.《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塑造了一位英勇反抗侵略者的西班牙女英雄形象,她是
()A.奥古斯丁娜 C.贝雅特丽齐
B.绮斯梦达
D.道丽娜
11.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获得决定性胜利的是哪部剧作的成功上演?()A.《克伦威尔》 C.《吕依·布拉斯》
B.《爱尔那尼》
D.《逍遥王》
12.《草叶集》突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叫做()A.英雄体 C.自由体
B.格律体 D.无韵体
13.在《高老头》中,劝诱拉斯蒂涅犯罪,并为他制定杀人不见血的谋财计划的是()A.鲍赛昂夫人 C.高老头
B.伏脱冷 D.皮安训
14.狄更斯抨击英国的司法制度和议会政治的长篇小说是()A.《荒凉山庄》 C.《远大前程》
B.《老古玩店》
D.《艰难时事》
15.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自然派”文学的开创者是()A.普希金 C.果戈理
B.托尔斯泰
D.契诃夫
16.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作家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他是()A.理查兹 C.哈里特
B.斯蒂文森
D.固德逊 17.以系列作品的形式,写“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的是()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A.《悲惨世界》 C.《红与黑》
B.《人间喜剧》
D.《卢贡—马卡尔家族》
18.《玩偶之家》最后一场体现了易卜生极为出色的艺术特色为()A.争吵 C.讨论
B.冲突
D.辩论
19.在《复活》中,托尔斯泰在刻画涅赫柳多夫的心路历程时,突出采用了()A.复调手法 C.对白法
B.心灵辩证法 D.比喻手法
20.在契诃夫作品中,揭示官僚等级制度对人格的扼杀、讽刺小公务员的奴性心理的名篇是
()A.《套中人》 C.《宝贝儿》
B.《第六病室》
D.《一个文官的死》
21.高尔基在《春天的旋律》中以群鸟象征革命前夕的俄国社会各阶层,其中象征官僚阶层的是()A.麻雀 C.灰雀
B.乌鸦
D.公鸭
22.以史诗性的全景描写,表现革命战争年代顿河哥萨克人的历史命运与生活变迁的长篇巨著是()A.《静静的顿河》 C.《被开垦的处女地》
B.《浅蓝的原野》 D.《顿河故事》
23.下列作品中,属于茨威格传记文学创作的是()A.《焦躁的心》 C.《马来狂人》
B.《精神疗法》
D.《伏勒波尼》
24.卡夫卡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遭受欺凌、任人摆布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类人物被称为()A.小人物 C.零余者
B.弱的英雄
D.多余人
25.海明威的小说中,表现一战后青年人迷茫、空虚、无所归依的精神状态的作品是()A.《丧钟为谁而鸣》 C.《永别了,武器》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B.《太阳照样升起》
D.《过河入林》 26.在《墙》中,原本躲在堂兄弟家,后来又躲到墓地里,最终被法西斯军队抓捕的是()A.茹安·美尔巴尔 C.伊比埃塔
27.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A.《源氏物语》 C.《万叶集》
B.《续日本纪》
D.《紫式部集》 B.汤姆·斯坦波克 D.雷蒙·格里
28.《一千零一夜》是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收录故事约()A.100多个 C.300多个
29.普列姆·昌德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A.《戈丹》 C.《仁爱道院》
B.《贪污》
D.《妮摩拉》 B.200多个
D.400多个
30.“孩子不属于父母、父母不该强制孩子像自己那样生活的看法”出自()A.《可番布》 C.《先知》
B.《沙与沫》 D.《人子耶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关于《俄狄浦斯王》的表述,正确的有()A.剧本采用了“回顾式”的结构方式 B.剧中没有使用歌队
C.剧本通过不断的“发现”和“突变”推动剧情
D.在发现自己就是弑父娶母的罪人后,俄狄浦斯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E.剧本表达了作家对命运的合理性与正义性的怀疑 32.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有()A.骚塞 C.拜伦 E.柯勒律治
33.“波尔金诺的秋天”是用来形容普希金创作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他完成的作品有
()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B.华兹华斯 D.狄更斯 A.《高加索俘虏》 C.《乡村》 E.《强盗兄弟》
B.《叶甫盖尼·奥涅金》 D.《别尔金小说集》
34.《墙上的斑点》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在于()A.强调细节描写的精确性
B.打破时空界限,过去与未来相交织 C.注意意识活动内在的独特连接规律 D.注重情节表现和性格刻画 E.专写人的意识流动
35.紫式部的创作主要有()A.《伊豆的舞女》 C.《紫式部集》 E.《日本书纪》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36.恩格斯称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请结合《神曲》,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37.在《羊脂球》中,莫泊桑“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简析这辆马车上的众生相。38.简要概括丹麦作家易卜生各个创作阶段的主要戏剧成就及不同特点。
39.结合“在这世界里,谁越贪得无厌谁就越富裕”这句诗,简析《两亩地》的主要思想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12分)40.结合作品分析《一个人的遭遇》对当时苏联文学创作的突破。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20分)41.阅读茨威格《看不见的收藏》片段,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1)从作品的内容出发,谈谈这篇小说的主题意蕴。(2)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
要求:写一篇完整的短文,做到观点鲜明,论述具体,思路清楚,书写规范。
‚他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册,像抚摸一个活物似的。这使我感到惊悸但同时也深受感动,在战争的年代里我还从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这样完美这样纯真的幸福表情,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妻女,她们与德国大师的那幅蚀刻画上的女性形象那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B.《源氏物语》 D.《紫式部日记》 样神奇地相似,她们来到这儿是为了瞻仰她们的救世主的坟墓,站在被挖掘一空的墓穴之前,她们面带一种惊骇之极的表情,而同时又怀有一种虔诚的、奇妙的狂喜。像那幅画上的女人在听耶稣基督的上天预言那样,这两个上了年纪的,面容憔悴的,穷苦的小资产阶级女人被老人的孩子般的喜悦所感染,半是欢笑,半是泪水,这种景象我从未经历过,它是那样动人。……
……
‚我向他的妻子和女儿望去,她俩聚靠在一起,颤栗时而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仿佛她俩成为一体,协调一致地在抖动。可我却有着一种庄重的情感,因为这个令人感动的一无所知的盲人把他那看不见的,早已无影无踪的收藏当作一批珍贵的财富委托给我支配。我激动地应允了他,可是这允诺是永远不会兑现的。在他那对业已死亡的瞳仁中重又泛出光辉。我觉察到,他有着一种出自心底的渴望,要和我亲近;我感到他的手指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地紧握住我的手指,满怀着感激和庄严的情感。
‚两个女人陪我向门口走去。她俩不敢讲话,因为怕他灵敏的听觉会听到每一个字;她们望着我,两眼饱含热泪,目光里充满了感激之情。我迷迷瞪瞪地摸着下了楼梯。我真应该感到羞愧,看起来我像一个天使降临到一个穷人之家,由于我参与了一场虔诚的骗局并进行了可耻的欺骗,从而使一个盲人复明了一个小时,可我实际上却是一个卑劣的商贩,来到这里是想从别人手中搞去一两张珍贵的作品。但我从这里带走的却远比这要珍贵得多:在这个阴郁的、没有欢乐的时代里,我又一次活生生地感受到了纯真的热情,一种照澈灵魂,完全倾注于艺术的狂热,而这种狂热我们的人早就没有了。我怀有一种敬畏的感情——我不能说出别的什么来——,尽管我还一直有着一种我说不出为什么的羞愧之情。
‚我已走到了街上,上面的窗户咯吱地响动起来,我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真的,老人用盲无所见的眼睛在望着估计是我走去的方向,他连这个机会都不放过。他把身子从窗户里探出很远,两个女人不得不费心地扶住他。他挥动手帕用孩子似的欢快声音喊道:‘一路平安!’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景象:窗口上面白发老人的一张快乐的面孔,高高地飘浮在马路上愁容满面、熙来攘往、行色匆忙的众生之上,乘着一朵幻觉的白云冉冉上升,离开了我们这个令人厌恶的世界。我不由地忆起了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我想那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第三篇:全国2011年1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自考试题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王蒙创作的小说是()
A.《静静的产院》
C.《活动变人形》
2.最具民族化特色的小说是()
A.《红旗谱》
C.《女房东》
3.《百合花》的故事发生于()
A.1942年的中秋
C.1950年的中秋
4.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是()
A.《陈奂生上城》
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B.《鲁鲁》 D.《哦,香雪》 B.1946年的中秋 D.1958年的中秋 B.《透明的红萝卜》 D.《将军族》 B.《长恨歌》 D.《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5.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的作者所属的流派是()
A.山药蛋派
C.新写实派 B.现代派 D.七月派
6.秦牧的散文《社稷坛抒情》的写作时间是()
A.1948年
C.1978年
7.属于台湾作家写作的散文是()
A.《听听那冷雨》
C.《黄鹂—病期琐事》 B.《法门寺》 D.《巩乃斯的马》 B.1956年 D.1985年
8.下列散文内容不具有追悼意味的是()...
A.《记波外翁》
C.《太阳下的风景—从文与我》 B.《怀念萧珊》 D.《熊十力二三事》
9.下列作品与“文革”没有相关性的是()..
A.杨绛的《下放记别》 B.绿原的《重读<圣经>》
第 1 页
C.公刘的《哎,大森林》 D.曾卓的《有赠》
10.下列意象没有..在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出现的是()
A.三叶草 B.海浪
C.书橱 D.抽屉
11.创作于1980年之后的诗歌是()
A.穆旦的《冬》 B.舒婷的《双桅船》
C.艾青的《慕尼黑》 D.海子的《麦地》
12.属于杂文的是()
A.邵燕祥的《和尚之喻》 B.贾平凹的《秦腔》
C.丰子恺的《庐山面目》 D.琦君的《髻》
13.下列作品在文体上属于散文的是()
A.《茶花赋》 B.《与李贺共饮》
C.《陶渊明写挽歌》 D.《山民》
14.《有的人》在表达诗人的爱憎褒贬方面,主要使用了()
A.对比手法 B.讽刺手法
C.拟人手法 D.衬托手法
15.《草木篇》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它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了()
A.比喻手法 B.拟人手法
C.直抒胸臆 D.欲扬先抑
16.与小说《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最具相似性的人物形象是()
A.孔乙己 B.老通宝
C.阿Q D.二诸葛
17.诗句“岁月是无情的/然而很难说它残暴/生命是无限的/虽然也略有不同”的作者是(A.骆一禾 B.闻捷
C.洛夫 D.韩东
18.郭路生的诗歌《相信未来》的写作年代是()
A.“文革”发生之前 B.“文革”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
C.“文革”结束之后不久 D.21世纪初期
19.诗歌《春天,遂想起》抒发的主要情感是()
A.对“表妹”们的思念之情 B.对江南美景的思念之情
C.对逝去的母情的怀念之情 D.以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20.《鲁鲁》中的鲁鲁是()
A.一个小男孩 B.一个小女孩
第 2 页)
C.一只小狗 D.作者的小名
21.小说《青春之歌》讲述的一批进步青年成长的历史时期是()
A.从“五四”至“三·一八”
C.从“四·一二”至“九·一八” B.从“三·一八”至“一二·九” D.从“九·一八”至“一二·九”
22.赵树理塑造“小腿疼”这个人物形象的小说是()
A.《登记》
C.《李有才板话》 B.《“锻炼锻炼”》 D.《三里湾》
23.小说《在山区收购站》的作者是()
A.骆宾基
C.陈映真 B.陈翔鹤 D.张贤亮
24.小说《春天》的作者张承志所属的民族是()
A.维吾尔族
C.回族 B.满族 D.藏族
25.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作者是()
A.莫言
C.汪曾祺 B.余华 D.马原
26.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一共有()
A.5场
C.11场 B.8场 D.13场
27.与话剧《同船过渡》有关的谚语是()
A.“船到桥头自然直”
B.“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C.“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D.“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28.由话剧《陈毅市长》的作者所创作的话剧是()
A.《假如我是真的》
C.《回春之曲》 B.《龙须沟》 D.《寻找山泉》
29.小说《女房东》的作者是一位()
A.台湾籍作家
C.澳门籍作家 B.香港籍作家 D.旅美华人作家
30.新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是()
A.牛汉
C.韩东 B.周涛 D.郭路生
第 3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人物形象有()
A.林震
C.赵慧文
E.魏鹤鸣
32.《棋王》中的王一生从棋道当中悟出的为人之道包括()
A.“生不可太胜”
C.“民以食为天”
E.“先声有势,后发制人”
33.唐弢的《<书海夜航>二集序》在文体上属于()
A.序文
C.读书随笔
E.散文诗
34.关于《我与地坛》的叙述,正确的有()
A.该文写于1989年至1990年
C.它的文体属于小说 B.它的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作家 D.该文语调平缓,情感真挚 B.杂文 D.书评 B.“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D.“人还要有点儿东西,才叫活着” B.赵惠明 D.韩常新
E.该文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
35.下列诗歌中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有()
A.《双桅船》
C.《慕尼黑》
E.《相信未来》
三、筒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简析老舍话剧《茶馆》的结构特色。
37.简析穆旦诗歌《冬》表达的情感内涵。
38.简析巴金的散文《怀念萧珊》哀悼的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39.论述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的艺术特点。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阅读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结合作品,写一篇600—1000字的文学评论。
要求:
(1)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第 4 页 B.《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有的人》
(2)不要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束,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
第 5 页
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第 6 页
第四篇:外国文学作品推荐
外国文学作品推荐
西方文学:
*《古希腊神话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但丁《神曲·地狱篇》
薄伽丘《十日谈》
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莫里哀《伪君子》
席勒《阴谋与爱情》
*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海涅、雪莱、雨果、拜伦、普希金的诗歌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司汤达《红与黑》
*巴尔扎克《高老头》等
*夏洛蒂《简爱》 艾米利《呼啸山庄》
狄更斯《奥立弗·退斯特》
*果戈里《钦差大臣》
*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契诃夫短篇小说
*雨果《悲惨世界》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争与和平》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人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海明威《老人与海》
艾略特〈荒原〉
普鲁斯特《追忆逝去的年华》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
高尔基《母亲》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卡夫卡《变形记》
贝克特《等待戈多》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东方文学:
《旧约》
《一千零一夜》
泰戈尔《吉檀迦利》
川端康成《雪国》
第五篇:外国文学作品读后感
读完《伊索寓言》,让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这本同民族的著作,两者都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进行比较,发现《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介绍的主要是关于神化了的人的伟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战争、人与命运抗争等宏伟主题,突出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至高的古希腊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现当时的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往往触动读者对生命本质、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问题的思考。而《伊索寓言》是一些关于拟人化了的动物及农夫、牧人、渔夫等普通底层人民(有少许神)的小故事。从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一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朴素处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话、史诗等能表达将许多特征统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较宏阔、全面的社会生活画面,只是于字里行间揭示古希腊早期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世道理。读神话、史诗觉得有点严肃、理解上倾向归于历史的真实,读寓言则觉生动、通俗、有趣,对寓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可以是开放的、多元的。两部作品尽管有一个用神话,一个用寓言各自讲述古希腊人们的故事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从另一方面看,也正体现古希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立体感。
从《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腊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例中总结经验的,这三百多个故事就是他们积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驴子和买主》教人“从其交友知其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马夫》告诉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处在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与自然、命运抗争的时代里,古希腊人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价值观。我觉得故事中就表现出了生命贵于一切,试图保持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强者具有优势,但也不能因此轻视弱者;赞誉机智、诚实、狡黠,讽刺虚伪、贪婪、恩将仇报;提倡着眼于现实,少幻想,追求眼前现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发现寓言不仅从正面宣扬古希腊人信奉的处世原则能带来的好处,也从反面揭露人类贪婪、虚伪、爱被奉承、好逸恶劳等劣性给自身带来的恶果。
总体感受是:《伊索寓言》将动物拟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讽刺性增强,并获得更多话语自由。虽然写动物是为表现人类,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动物的固有本性,如狐狸的狡猾,驴的愚蠢。寓言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总结,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人类本性中来自兽性的那部分还未被文明很好地“驯化”,需要智慧来给以警醒。想成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历尽沧桑、冷暖,在文明刚刚开化的时候,往往有大智慧的闪现,正如《伊索寓言》的出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著 罗念生译 《俄狄甫斯王》、《安提戈涅》(电子版)
读后感:
剧本题材虽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不是自我创作,但把神话通过戏剧表现出来的想法是很值得肯定的,剧作家意识到了戏剧能使故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的功效。《俄狄甫斯王》同样也是选择了故事最具冲突的一部分,并做了倒叙结构的处理。人物间的对话使矛盾更加清晰、具体、生动及更加强烈,使我们看到俄狄甫斯在发现杀父娶母事实逐渐明晰时心里的直接的矛盾和挣扎,这与其之前的坚定形成鲜明对比。因为最近在看黑格尔的《美学》,一时受其中很多内容的影响,所以想结合黑格尔的一些观点谈谈对这个剧的看法。黑格尔在谈戏剧的时说到:“若干人一起通过性格和目的的矛盾,彼此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形成了戏剧性存在的基础。”俄狄甫斯(简称俄)的父亲企图保全自身,将俄抛弃,显示出其自私的性格;俄发誓一定得找到凶手,彰显着性格中的正义凛然;斯芬克斯不食言,奖励猜出谜语的俄娶一王后为妻,为人诚信。三者间独立来看,并不构成冲突,却还是通过一些奇妙的力量发生了一定联系,而就是这种联系导致悲剧的发生,这种力量就是所谓的命运,也即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剧中俄的命运和多神世界及神的决断、意旨和行动交织在一起,但同时人和神保持各自独立的自由。这使得命运虽是必然,俄却仍然需要抗争,命运出其不然,而人类又带着问题或许能够解决的侥幸心理,采取一定行动。我想也许就在这种命运的必然和行动的偶然的碰撞中呈现出悲剧的爆发力。这也如黑格尔所说“悲剧人物性格和情节动作所遵循的目的是一种神性的伦理的力量在人世现实中的体现。”
想到这突然就产生一个疑问:这类昭示命运决定人命,个人抗争无效的悲剧是不是容易使人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那么悲剧的意义在哪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悲剧的真正作用在于引起哀怜和恐惧而加以净化”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我。剧中俄父亲的弃子行为、俄刺瞎双眼的行为无不给人以震撼,引起人们的同情,俄始终维持着正义和抗争,显示出一种悲壮。现实中很多人很多时候也倾向于相信某些事是命运使然,但并不会完全消极以待,接受命运安排,也会进行一定的抗争。或许悲剧的意义之一在于告诉我们:命运的不确定性使人既不敢为所欲为,又不毫无作为。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享受那些美好的事,也在于在困境中表现出的顽强和抗争,在于以有限的生命探寻生命的永恒价值。
【意大利】薄伽丘 著 王林万萱译《十日谈精选》 四川人民出版社 XX
读后感:
这本书只选取了《十日谈》100个故事中的三十余个,但还都比较有代表性,对故事的完整和我们读者对故事的理解没多大影响。也许是译本选的不好或是没读原著的缘故,几经翻译后,我没能体会到作品语言的某些魅力,反觉得语言通俗,缺乏表现技巧,故事与故事间的过渡语及引言部分是大同小异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整个的结构安排是让人觉得新颖、独特的,类似于《一千零一夜》。在阅读时我的注意力就是完全投在大框架下每个独立的小故事的趣味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上。
作品中,故事题材是多样的,有涉及父亲对儿子的教育的、有关乎个人信仰真伪的、教会内部的腐朽、黑暗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讲男女间的情爱故事。但都是围绕几大主题进行表现的:
一、揭露教会的腐化、堕落,对天主教和宗教神学进行批判和讽刺(这点很明显);
二、对人欲的肯定;
三、展现人的智慧,发现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点,提倡人人平等。情爱故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审视,实难接受其中如妻子欺骗丈夫与情人偷会或是男的使诈报复女的等各种状况,看来有点纵欲主义。但又不得不被故事中人物的种种“聪明”的手段弄笑,并佩服人物的智慧。这种赋予趣味性的描述或许正体现了作者对待情爱的态度:不指责、不批评,人欲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情爱让人的智慧迸发,让人享受到快乐。但有时也会为此付出代价,或是造人报复、或是受到惩罚,就看处理得好不好。由此联系时代,进行深一层的解读我想就是大家公认的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宣扬、提倡个人的自由、平等、解放,对中世纪禁欲主义的批判,以有技巧的纵欲的极端正面冲击严肃的、违背人性的禁欲主义。此外作者也从反面来表现,就是也以诙谐、可笑的方式道出教会人员、修女等的丑行。提倡平等这点主要通过小人物如马夫等面对阶级高的贵族的刁难,以机智的回答化险为夷的形式表现。
总的来讲,我觉得书的文学史意义是大于它的文学意义的,作品对它所处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作者以瘟疫为背景,正好恰合现实,借此也能以人处在生死关头,可有更多的言语自由,因而能更大胆地表现想表现的东西,为自己能说的不能说的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记得上课时老师提供一种解读是:作者以瘟疫为背景,然后男女以讲故事的形式消磨时光是有意味,意在探求人超越死亡的可能性。我对此不是很理解或说从作品中没有察觉到。